27短文两篇_评估测试
- 格式:docx
- 大小:8.69 KB
- 文档页数:2
短文两篇1.“书”的意思是书信解析:“书”即书信,又名“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古代书信多记事陈情,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解析:A句中沉鳞:运用借代的手法,用鳞借代“鱼”,意思是“潜游在水中的鱼”。
B句中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派创始人。
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三苏”。
解析: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4.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解析:户:门。
与:参与,此指欣赏5.《记承天寺夜游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解析: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课前练习题班别: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颓.()鳞.()遂.()寝.()庭.()藻.()荇.()柏.()2、文言字词解释(1)古来共.谈()(2)高峰入.云( ) (3)五色交.辉()(4)四时俱.备()(5)晓雾将歇.()(6)夕日欲颓.()(7)实.是欲界之仙都()(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0)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1)怀民亦未寝.()(12)相与..步于中庭()(13)盖.竹柏影也()(1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5)欣然..()..起行()(16)月色入户.()(17)积水空明4、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5、《答谢中书书》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陶弘景放弃宰相这样的高官,选择隐居山林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他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写出描山绘水的词语——8、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7 短文两篇·自学评估达标训练1.给加粗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②未复有能与奇者③藻、荇交横2.解释加粗字。
①五色交辉: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⑦相与步于中庭:⑧庭下如积水空明:3.填空。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____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所写,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为“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 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 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放探究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7 短文两篇·综合能力测试一、为以下字注音颓〔〕鳞〔〕遂〔〕荇〔〕二、填空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1.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________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3.〔〕竞跃:________________4.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以下词语。
念:遂:盖:但: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二〕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1.解释以下加粗词语。
〔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2.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时间:地点: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参考答案】一、tuílín suìxìng二、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2.东坡志林;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三、1.交辉:交相辉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测试卷版本:人教版2001·2015年6月第7次印刷制作: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测试卷时间:90分钟,各4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新建五中·张同平答谢中书书(50分)一、填空(6分,一空一分)1、《答谢中书书》一文选自《》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征字繁体),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作者是:(456-536),字通明,号,丹阳秣(mò)陵(现在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信中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体现了作者和。
二、据《答谢中书书》默写(15分,一空一分)(1)总领全文之句或全文的主题句:,。
其中这句中的“美”字,流露出作者醋爱山水的愉悦之情。
(2)从仰观、俯视的视角,描写山高水净,境界清新之句:,。
(3)写出了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景色之句:,。
,。
也是作者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的句子。
(4)从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描写了朝、夕两个特定时段的生物活动的画面之句:,;,。
也是作者描写一日之内景象变化的句子。
(5)表露出作者沉醉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的句子是:。
(6)表现作者能发现山水无尽的乐趣,与谢灵运比肩自豪之意,溢于方表的句子是:,。
三、翻译全文(5分,一处一分,扣完5分止)译: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在括号内注音。
(6分,一处一分,扣完6分止) (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4)夕日欲颓.()(5)猿鸟乱.鸣(6)实是欲界之仙都.....(7)沉鳞....( )竞跃(8)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9)自康乐..以来五、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1、实是欲界之仙都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六.全文具体写了哪些景物?(10分)请你用原文中一个短语来概括本文所描绘的景物画面的主要内容(1分)。
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一.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3)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的(),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3)南朝谢灵运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
(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4)月光竹柏影比喻二、《记承天寺夜游》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答案、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此,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2.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
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案.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
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56.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7、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①作者描绘的世界:②作者的心境:答案: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7分 30分钟)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0分)1.烽火连三月,2. ,夜泊秦淮近酒家。
3. ,恨别鸟惊心。
4.僵卧孤村不自哀,。
5.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波涛在澎湃。
6.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7.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答案】1.家书抵万金2.烟笼寒水月笼沙3.感时花溅泪4.尚思为国戍轮台5.炊断粮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波涛在澎湃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7.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析】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7分)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②,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
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③,不应。
苏頲(tǐng)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④,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miǎn)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
27《短文两篇》反馈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夕日欲颓.___ ___沉鳞.__ ___ 竞跃.____ 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相与.藻.荇.____ __寝.____ __2、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答谢中书书.____ __ 山川之.美, __ __ 五色交辉..____ __四时..俱备晓雾将歇._____ _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 ___ 沉鳞.. ___ __..竞.跃_______ __ __ 实是欲界未复有能与.____ __其.者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相与..盖.竹柏影也..步于中庭水中藻、荇交横但.少闲人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实是欲界之仙都。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按要求填写课文句子(1)《答谢中书书》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字点明了全文中心。
(2)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华容县实验初中“三导三查五环节”导学案(八年级语文)课题27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课型新授累计节次教学目标1.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法指导预习反馈初读感知一、文言字词检测导学案P115 自主检测1二、文体及作者三、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
补充介绍作者及背景各小组自我检测并及时更正明确答案积累文言词语意义互助探究精读品析一、各小组合作交流,翻译课文二、精读品味,讨论:1)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2)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3)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针对课文中字词句的疑难问题,集中讨论,明确答案讨论交流推选发言人,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理解本文写作手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法指导师生联动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互助探究成果;2、师生共评3、课堂生成问题师生共评小组交流并展示点评体验实践拓展延伸1、朗读并背诵课文;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3、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和意境之美讨论交流自由发言理顺思路逐层背诵梳理总结巩固提升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2、练习巩固导学案P115.自主检测2、33、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做这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鼓励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练习巩固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收获与感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个因素。
在文章的翻译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老师点拨的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短文两篇课题短文两篇第 2.3 /共 2 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及默写课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掌握“重点词语及用法.3、能流畅地翻译文句。
掌握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重难点教学目标2。
3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二、合作探究课文背诵《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青林翠竹,。
, 。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重点实词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背诵翻译《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的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记承天寺夜游》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7短文两篇•评估测试
1.填空题。
《答谢中书书》作者_________ ,字通明,号_________ ,有《_______ 》。
2.默写课文。
_______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___ 。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X”。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
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一)语段点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遂至承天寺:______ 。
②积水空明: ______ 。
③盖竹柏影也: ________ 。
④但少闲人: _______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迁移过关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给加粗字注音。
缥碧()夹岸()轩邈()
鸢飞()经纶()窥谷()
2.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作者对富春江总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水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听觉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议论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答案:1•陶弘景华阳隐居陶隐居集2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3 . A . V
B.X
C.V
D. V
(一)1•①于是就②形容水的空无澄澈③原来是④只,只是2 •月光3•月光的轻盈荡漾 4 .语言朴素自然,富于诗情画意
(二) 1. pi a o ji a xu a n yu a n I u n ku i 2 .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⑤鸢飞
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3 . D 4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