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写景类阅读及作文辅导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62.48 KB
- 文档页数:6
四年级阅读训练专题三写景类文章阅读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占迹为中心,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写景类文章。
写景的文章一般有三类:一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二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色。
在答题时,我们要注意抓住以下几个要点:一、明确描写的顺序。
阅读写景类文章时,要分析它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一般来说,描写的对象是固定的,作者常常采取这样以下四种顺序: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移步换景,落笔写景,条理清楚。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来写。
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依次出现不同的变化。
有的依据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后顺序来写,也有的按春、夏、秋、冬季节变换顺序来写。
3.按空间顺序来写。
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二、抓住文章的中心部分。
抓住文章的中心部分是答题的关键所在,把握与景类文章中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有关画面,结合作者的内心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中关键性句子和段落,特别是首尾段,从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抓住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在答题时,常出现找修辞手法、仿写句子、缩写句子等形式的题目,这些都是建立在我们准确理解句子意思和修辞手法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在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另外也要养成勤思考的习惯。
典型例题讲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西湖的绿(节选)①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
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
②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
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写景阅读教案教学内容本教案旨在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写景文章,培养其理解和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提升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涉及对写景文章的结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的分析与解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感受力去体会作者笔下的景色。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写景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能够独立描述和表达自然景色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文章结构理解:引导学生把握写景文章的布局和层次。
2. 语言特色感悟: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中丰富、生动的语言表达。
3. 情感共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融合,体会文章的意境。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书。
-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自然景色图片和视频。
- 阅读材料:辅助阅读的写景文章或诗歌。
- 写作材料:用于学生写作练习的纸张、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写景阅读的主题。
2. 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写景文章,理解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
3. 语言品味:选取文章中的精彩段落,与学生一起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4. 写作实践: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自然景色,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各自写作的景色描述,互相学习,互相评价。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文章突出写景主题。
- 文章结构:清晰地展示文章的布局和层次。
- 关键词汇:列出文章中用于描述景色的关键词和短语。
- 情感表达:强调作者如何通过文字传达情感和意境。
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篇写景文章,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2. 写作作业:让学生尝试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短文,要求使用本节课学到的表达技巧。
四年级语文阅读讲义写景抒情文阅读写景抒情文是一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或环境来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文章类型。
对于四年级的同学们来说,学会阅读写景抒情文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一步。
一、写景抒情文的特点1、景物描写写景抒情文的首要特点就是对景物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
作者会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来展现景物的特点。
比如“金黄的稻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掀起层层波浪”,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稻田的广阔和美丽。
2、情感表达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作者还会融入自己的情感。
这种情感可能是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也可能是借景抒发内心的喜悦、悲伤、思念等。
例如“秋天的枫叶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可我的心却像飘落的叶子,充满了失落”,在描写枫叶的同时,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3、情景交融优秀的写景抒情文往往能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相互交融,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
二、阅读写景抒情文的方法1、整体感知在阅读之初,同学们要先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明确作者描写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基本情感。
2、抓住景物特点仔细阅读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找出作者所突出的景物特点。
可以从颜色、形状、声音、气味等方面去感受,比如“湖水清澈见底,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的青山绿树”,这里写出了湖水清澈和平静的特点。
3、体会情感结合景物描写,思考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是通过哪些词句透露出来的?比如“那漫山遍野的花朵,仿佛在向我微笑,我的心情也一下子愉悦起来”,从“心情愉悦”可以体会到作者看到花朵时的欢快心情。
4、分析写作手法留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如比喻能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拟人能赋予景物人的情感和动作,让景物更加鲜活。
三、具体文章分析我们以《美丽的校园》这篇文章为例:“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
它像一位威武的战士,守卫着校园的安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作文辅导:《校园景色》指导课教案(含范文7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走进校园里的春天,感受校园里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积累描写春天景物的成语和古诗句,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二、课前准备1、关于习作知识点的了解:?(1)了解什么是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特点。
?(2)明白如何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联想和想象?(3)了解校园里景物的顺序和重点。
2.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1)自己先观察校园里的景物,确定教学指导的范围。
?(2)搜集描写相关景物的素材,如图片、文字、诗歌等,以备教学之用。
?(3)熟悉写景作文的基本写法和章法。
3、本次习作应该指导学生以写春天里的校园景色为主。
写其他季节的景物也可以。
事先布置学生去实地观察校园里的一处景物,提出观察的基本要求。
观察后认真思考:准备写哪一处景物?这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来写?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要把观察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三、教学过程一、话题交流1.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春天也悄悄地来了,春姑娘用自己的巧手,打扮着迷人的春天,你们想看看吗?最好是能够看得仔细些,看完后给大家介绍介绍。
出示教学挂图(灯片或播放多媒体课件。
)2.导入新课。
春风吹来,燕子回归,桃花盛开,小草绿了,柳树发芽,小朋友们放起了风筝。
好美的一幅春景图呀!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3.师: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前仔细面容了校园。
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
(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4.当我们浏览春天的校园时,你有什么新发现?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枝条上的是小芽,还是花苞生:叶子是什麼颜色和冬天时,看起来有什麼不同生:看看草地上有多少不同的小花生:看到哪些不同颜色的花生:闻闻看,草地的气味花的气味生:闭上眼睛,用你的身体感受春天生:春天早晨的阳光照在身上,有什麼感觉生:春天的阳光和冬天(夏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生:春天有哪些颜色生:春天的草地上有什麼生:春天的校园里有哪些不同的花生:春天的叶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春天的校园可以发现哪些不同的小动物生:春天的校园有哪些自然,美妙的声音生:……5.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新主意。
借景抒怀及烘托1.经过使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借景抒怀及烘托的看法2.经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借景抒怀及的有效记忆3.经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系统,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 25 分钟)表达方式种类:表达、描述、讨论、抒怀、说明。
( 记述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表达、描述、讨论、抒怀,而表达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借景抒怀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述客参观景,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经过描述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怀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怀。
经过光景来抒怀,是一种写作手法。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况交融,不分彼此。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怀,以光景描述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所有景语皆情语”。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近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其他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烘托。
运用烘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衬着主体,使之形象鲜亮,给人以深刻的感觉。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帮助。
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是烘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烘托,就显得更清楚,更鲜亮,更突出,更易懂。
该知识模块授课方法由优胜教育北京劲松校区崔晓莉老师研发。
( 15 分钟)例 1:词语积累——用“春夏秋冬”填空,完成成语()暖花开()色撩人()炉冬扇()暖夏凉()毫无犯一叶知()()裘()葛()收()藏例 2:学生的记录空间(请记录重点信息,画图、标箭头、做图表、涂颜色都可以)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 题。
银杏树① 在我们楼前,有一棵靠银杏树。
它高大挺拔,像一个庄严的巨人。
它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谁也算不出它的确切年龄。
② 这棵银杏树的树干笔直笔直,已长到三层楼顶那么高了。
若是把大地比做一张弓的话,那么这棵银杏树就是一支将要射向蓝天的长箭。
它耸立在一排水杉的前面,暴风雨来了,它用那粗壮的身子保护着杉树。
听任风刮雷劈,绝不摇动。
③ 它的树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拢,像经过人工修剪似的,又像一个巨人高举着千百条铁的臂膀,给人以奋斗向上的力量。
四年级阅读专项辅导之写景类文章如何阅读写景类文章写景类文章是通过有条理的描写来呈现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在阅读此类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我们所学过的描绘景物的文章一般有三类:游记、描写自然现象、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风景。
了解不同类别的文章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二、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
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有助于理清文章内容。
一般有四种顺序:按空间顺序、按观察的先后顺序、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三、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三种:总——分结构、移位换景的结构、按时间的推移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了解文章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注意:文章中存在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问题段落,请删除并改写。
答案:菊花、庄稼、果园、山坡。
菊花色彩丰富,各有不同的姿态;庄稼五谷飘香,色彩斑斓;果园里果实丰硕,大小形态各异;山坡上的黄与红相间,相得益彰,给人美感。
二)我家乡的苹果园,是一片宝地。
春天,一片绿色的海洋;秋天,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苹果,有深红的、金黄的、翠绿的;品种有红玉、国光、元帅、香蕉、金星等十几种。
每年秋天,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苹果采摘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采摘。
采摘的人们忙碌而紧张,他们爬上树去,一个劲地摘下果子,然后小心翼翼地装进篮子里。
他们动作麻利,不停歇地干着,直到篮子装满为止。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人们品尝到美味的苹果,也为了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荣耀。
这里的苹果园,不仅仅是一片果园,更是一座美丽的风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苹果园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尊敬。
作者向往美好生活,认为劳动创造了丰收的喜悦和荣耀。
同时,文章也描绘了苹果园的美丽景色和丰硕果实,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我最喜欢的是湖水,因为我爱水。
湖水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闪发光,美丽动人。
我喜欢独自坐在湖畔,凝视湖面,幻想湖中有一个明亮的XXX,是鱼儿的家园,湖水绿得如此美丽,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写景类阅读及作文辅导讲义
温故知新】
登泰山观日
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今年春节期
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凌晨2 时半,我开始登山。
起头的路不算
陡,我走得很快。
一路上很寂静,除了夜风偶尔
带来的松涛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
山势越来
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
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
感觉。
到了中天门,刚4 点半,天还是黑黑的,我怕耽误看日出,不敢停留,仍继续往前走。
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从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我一步三喘地往上爬。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
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爬了几十级台阶,我实在累得不行,就坐下来休息。
这时,几位老人拄着拐杖缓步走到我身旁。
其中一位白胡须老大爷笑着对我说:“小伙子,累了吧?”我被老大爷的精神所鼓舞,说了一声不累就站起来,跟在他们后面继续向上攀登。
队伍中,一位老人边走边吟诵起来:“漫游处处起云根,面对雾山自出神。
且谅老夫艰步履,俊髦齐跻南天门。
”大伙儿相互看了看,都笑了起来,一鼓作气登上了南天门。
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
7 点10 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
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
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
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
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正燃烧着大火,而且在蔓延扩大。
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
而且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
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
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画“ ~~~~的”句子,把到南天门的路比作瀑布,这样比是为了说明
2、从作者登泰山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东岳泰山有什么特点?除了东岳泰山,你还知道其他几岳分别是哪些山?
举一反三】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
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
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
桥()有河,亭()有井,路()有溪。
石()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
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成缕缕的丝,□在河底,□在岸边,□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 成一条条大飘带,□亭□榭,冉冉不绝。
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水去观
赏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1、根据原文填空。
⑴ 晋祠的总体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晋祠的水,从、、、多方面给人以美感。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晋祠水清的句子。
3、选择方位名词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中间下边)
4、选择一组恰当的动词填在方框内。
()A 、铺、合、拉、织、穿、绕、挂
B、拉、铺、挂、合、织、穿、绕
游乐山
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山。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
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
“油炸豆腐干!”麻“辣豆腐脑!” ...个... 体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
西面的峨嵋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