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9.09 MB
- 文档页数:105
第二章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第二章 平、纵、横三维断面设计2.1 道路等级的确定2.1.1交通量换算已知预算十年末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Y=10%)为2500辆/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2”各种车型的折算系数为小客车1.0中型车1.5大型车2.0拖挂车3.0。
依据“国内外汽车参数”得知:东风EQ140载重5.21t 黄河,JN —150载重8.06t,解放CA10B 载重4.00t,跃进NJ130载重2.5t 。
十年末小客车标准车型交通量 表2-1 车型 交通组成量 实际交通量 折算系数 换成小客车交通量 解放CA10B 65% 2500×65%=1625 1.5 2437.5 进NJ130 15% 2500×15%=375 1.5 562.5 黄河JN150 10% 2500×10%=250 2.0 500 东风EQ14010% 2500×10%=2501.5 375∑=3875辆/日依据“道路勘察设计”交通辆换算公式为1d0(1)n NN r -=+式中:d N —规划交通量(辆/日);0N —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γ—年平均增长率(%); n —预测年限(年) 换算十五年初平均日交通量:用式(2—1)计算3875)1(10=+=-n d r N N 辆/日据服务对象,假设本条公路为三级公路。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选三级公路路面为沥青表面处治时设计年限为八年。
日辆/4.5673)1.01(3875)1(1510=+=+=--n d r N N2.1.2道路等级确定地区的地形为重丘山岭区,公路使用性质任务是为沿线工农业服务,是沟通县乡村的支线公路,并小客车标准车型交通量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三级公路小客车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辆中间。
该公路为三级公路。
假设成立。
2.1.3道路技术标准的确定(重丘区三级公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该公路的各项设计值取如下:设计速度30(㎞/h)单车道宽度3.25m土路肩宽度0.5m路基宽度7.5m停车视距30m会车视距60m超车视距150m“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半径﹑坡度调整的范围如下: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65 极限值:3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350 最大纵坡:8%当路拱≤2.00%时为350;当路拱>2%时为45同向曲线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满足v6≥≥反向曲线间最短线长度满足v2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最小坡长:100m。
第一章总说明1.道路修建意义公路是经济建设的先行设施,正如民间谚语所说:“要致富,先修路;小路小富,大路大富,快路快富。
”同时,相比于其他的运输方式,公路具有机动灵活、受交通设施限制少、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等特点。
它对商品流通、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建设边疆、开发山区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
该公路位于四川省内江市。
公路沿沱江修筑,主要任务是运输及与加强各村落间以及村落与附近城镇的联系,同时为沱江沿线的工农业生产服务。
沿江道路可以充分发挥港口的优势,使水陆运输相结合,加强沿江地区和外界的物资交流。
可以达到方便工农产品的运输,提高村民的出行便捷度的目的。
2.初始资料(1)CAD地形图比例尺1:1000(2)线路起点中心坐标为B0+000(3)根据调查起始年平均日当量轴次为400辆,预测年平均增长率为6.5%。
(4)公路等级为三级,设计年限8年。
3.道路等级论证老师给定三级公路。
4.地形地貌描述该地区属于公路自然区划Ⅳ4区,内江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
冬暖夏热,雨量适中。
平均年温15℃~28℃,一月均温6℃~8℃,七月均温26℃~28℃,最高气温可达41℃,最低气温-5.4℃,活动积温5598℃左右。
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常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89.6千卡/平方厘米,年总日照时数1100-1300小时,无霜期达330天。
全年有霜日数一般为4-8天左右。
灾害性天气以旱为主,旱涝交错出现;春夏秋冬,低温、风、暴雨时有发生,绵雨显著。
全年气温有明显的冬干春旱现象,同时,夏旱伏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历史上有“十年一大旱,五年一中旱,三年两头旱,插花干旱年年现”之说。
年相对温度在80%左右。
年降雨量1000毫米上下,多分布在夏季,约占全年雨量的60%,高温期与多雨季节基本一致,春季约占17%,冬季仅占4%。
内江市地处四川省盆地中部丘陵为主,东南、西南面有低山环绕。
第二章平面设计思考题1.如何填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如何填制“逐桩坐标表”;3.如何选择圆曲线最小半径;4.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和条件是什么?习题一、填空题1.确定公路几何线形并能使其相互协调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
2.公路平面线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要素组合而成。
3.为了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稳定,横向力系数必须满足________和_________。
4.路面在平面上有三条基线,即路面未加宽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不同的旋转基线可以把超高缓和段分成________种情况共________种形式。
5.公路路线平面设计成果主要反映在直线曲线及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方面。
6.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
7.缓和段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8.平面线形中,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称为____________曲线, 而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称为__________曲线。
三种.9.在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_________。
10.在两相邻反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_________。
11.《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12.当圆曲线半径_________时要进行加宽。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________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_______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________类加宽值.13.平面线形组合共有基本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C型等六种形式.14.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还增加了__________消耗和___________磨损.15.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__________,物高___________。
第二章 平面设计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 8 i h =)的极限最小半径(μ值分别取0.035和0.15)。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 9 m ,超高渐变率取1/150)? 解:⑴不设超高时:)(h V R i 1272+=μ=0.02)]-(0.035[127802⨯=3359.58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0m 。
设超高时:)(h V R i 1272+=μ=0.8)](0.15[127802+⨯=219.1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m 。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以内侧边缘为旋转轴,由公式计算可得:缓和曲线长度:=∆=p i B L '150/1%2%89)(+⨯=135 m 2-6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38'04954︒=α,4JD 到5JD 的距离D=267.71m 。
由于地形限制,选定=4R 110m ,4s L =70m ,试定5JD 的圆曲线半径5R 和缓和曲线长5s L 。
解:由测量的公式可计算出各曲线要素:πδπβ︒∙=︒∙=-==1806,18022402m ,240000200032R l R l R l l R l p , 解得:p=1.86 m , q = 35 m , =4T 157.24 m , 则=5T 267.71-157.24 = 110.49 m考虑5JD 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5s L =60 m ,则有:522460p R = ,30260m ==,"28'20695︒=α 解得=5R 115.227m "00'54322︒=右α ,2-7、某山岭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30291︒=右α"00'3043︒=右α ,1JD 至2JD 、2JD 到3JD 距离分别为458.96 m 、560.54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