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106
建筑设计防火及疏散距离建筑设计中的防火措施和疏散距离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防火措施主要是指建筑物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扩散。
疏散距离则是指在火灾发生时,人们从建筑物内部安全撤离的距离。
首先,建筑设计的防火措施包括对建筑材料、防火隔离、消防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材料应选择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抵抗火灾的侵蚀。
防火隔离主要是指建筑内部的隔墙、楼梯间、通道等部位的防火隔离要求,这将有效地阻止火劫蔓延。
此外,建筑中应设有合适的消防设施,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疏散通道等,以便及时发现火灾、报警并进行灭火和疏散。
其次,疏散距离的设计是建筑规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疏散距离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使用功能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低层建筑的疏散距离相对较短,而高层建筑的疏散距离相对较长。
疏散通道的宽度也应根据人流量的大小来确定,以保证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
此外,建筑物内部的疏散通道和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识,方便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另外,防火和疏散距离的设计也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建筑法规来规范建筑的防火设计和疏散距离的计算。
设计者应根据这些法规的要求来提供相应的技术方案。
建筑主管部门一般会对建筑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并进行现场检查,以确保建筑设计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建筑的使用功能、人员流动性、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等。
不同的建筑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因此防火和疏散距离的设计也应因地制宜,符合实际情况。
同时,建筑设计师还应充分考虑人们对建筑安全的需求和感受,提供安全、舒适的建筑环境。
总之,建筑设计中的防火措施和疏散距离是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防火设计和疏散距离的计算,可以在火灾发生时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人们安全疏散,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宿舍建筑设计防火与安全疏散要求一、防火1、宿舍建筑的防火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 016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等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章规定。
2、柴油发电机房、变配电室和锅炉房等不应布置在宿舍居室、疏散楼梯间及出入口门厅等部位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采用防火墙与相邻区域进行分隔。
3、宿舍建筑内不应设置使用明火、易产生油烟的餐饮店。
学校宿舍建筑内不应布置与宿舍功能无关的商业店铺。
4、宿舍内的公用厨房有明火加热装置时,应靠外墙设置,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0h的墙体和乙级防火门与其他部分分隔。
二、安全疏散1、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宿舍建筑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当建筑高度大于32m时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2、宿舍建筑内的宿舍功能区与其他非宿舍功能部分合建时,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宜各自独立设置,并应采用防火墙及耐火极限不小于2.0h的楼板进行防火分隔。
3、宿舍建筑内疏散人员的数量应按设计最大床位数量及工作管理人员数量之和计算。
4、宿舍建筑内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疏散楼梯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层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当各层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可分层计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本层及以上楼层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20m;(2)首层直通室外疏散门的净宽度应按各层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且净宽不应小于1.40m;(3)通廊式宿舍走道的净宽度,当单面布置居室时不应小于1.60m,当双面布置居室时不应小于2.20m;单元式宿舍公共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40m。
5、宿舍建筑的安全出口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不应小于1.40m,出口处距门的1.40m范围内不应设踏步。
6、宿舍建筑内应设置消防安全疏散示意图以及明显的安全疏散标识,且疏散走道应设置疏散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距离要求一般来说,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距离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抗火能力,防止火灾蔓延到疏散通道或疏散出口,确保人员能够通过疏散通道或疏散出口安全离开。
2.疏散通道的设置:建筑物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疏散。
通道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人员数量来确定,通常要求不小于1.2米。
3.疏散出口的设置:建筑物应设置足够数量和位置合理的疏散出口,确保人员能够顺利离开。
一般要求每层建筑都应设置不少于2个疏散出口,其中至少应有1个设置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
4.疏散通道和疏散出口的数量:疏散通道和疏散出口的数量应根据人员密度、建筑楼层高度和建筑物用途来确定。
高层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和疏散出口要求更为严格。
5.疏散设施的设置:建筑物应设置疏散标志、疏散指示灯等疏散设施,方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找到疏散通道和疏散出口。
6.消防设备的配备:建筑物应配备足够数量和规格合适的灭火器、灭火栓、消火器等消防设备,以便及时扑灭初起火灾。
7.人员疏散演练:建筑物的管理者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疏散演练,以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熟悉疏散通道和疏散出口的位置,并按指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
总之,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是为了保障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疏散,防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筑物的设计和管理单位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和疏散出口,配备适当的消防设备,并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疏散演练,以提高火灾应急疏散的能力。
只有全面考虑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才能有效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宿舍建筑设计防火与安全疏散要求宿舍建筑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防火与安全疏散的要求,以确保住户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逃生,并减少火灾导致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面将从防火设计和安全疏散设计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防火设计要求:1.宿舍楼结构材料的选择:在选择宿舍楼的结构和装修材料时,应选择具有良好的抗火性能的材料,如阻燃玻璃、耐火砖等。
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等,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2.电气设备的安全设计:宿舍楼的电气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设备应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线路不发生短路、漏电等问题。
同时,需要合理设置过载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以预防电气设备引发火灾。
3.防火巷道和防火门的设置:宿舍楼应设置防火巷道和可靠的防火门。
防火巷道宽度应满足紧急疏散的需要,并保持通畅,不得堆放杂物或堵塞。
防火门应符合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和可靠的闭合功能。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宿舍楼应配备可靠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及时发现火灾,提醒住户疏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迅速进行灭火,将火势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安全疏散要求:1.宿舍楼疏散通道的规划:宿舍楼的疏散通道应设计并布置合理,宽度满足疏散需求,通道两侧的设施不得妨碍疏散。
疏散通道的标志、指示牌等应清晰明确,以便住户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找到逃生通道。
2.安全疏散门和紧急疏散出口的设置:宿舍楼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疏散门和紧急疏散出口,保证住户的快速疏散。
疏散门和紧急疏散出口应开启灵活,方便住户迅速逃离,不得设有锁具或其他阻碍开启的装置。
3.疏散楼梯的规划与布置:疏散楼梯作为主要的疏散通道,应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包括楼梯口的设置、楼梯的宽度、扶手的配置等。
楼梯口应设置自动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顺利明亮并找到楼梯。
4.疏散演练与意识培养:宿舍楼管理方应定期组织疏散演练,让住户掌握逃生技能和疏散路线,增强安全意识。
建筑防火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5.5 安全疏散和避难Ⅰ一般要求5.5.1 民用建筑应根据其建筑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和避难设施。
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宽度及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5.5.2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且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5.5.3 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5.5.4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
5.5.5 除人员密集场所外,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且埋深不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当需要设置2个安全出口时,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可设置1个疏散门。
5.5.6 直通建筑内附设汽车库的电梯,应在汽车库部分设置电梯候梯厅,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汽车库分隔。
5.5.7 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
Ⅱ公共建筑5.5.8 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2 除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符合表5.5.8规定的公共建筑。
防火建筑的疏散通道设计要求详解防火建筑的疏散通道是指为了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疏散人员,确保人身安全而设置的可靠的通道系统。
疏散通道的设计要求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解析防火建筑疏散通道的设计要求。
一、通道布置疏散通道的布置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结构特点以及人员疏散规模等因素。
一般来说,疏散通道应尽量采用直线布置,避免出现弯曲或是缩短通道长度。
通道宽度应根据人员疏散规模来确定,通常不应小于1.5米。
在人员密集区域,通道宽度应适当增加,确保人员疏散的流畅性。
二、通道长度通道长度是指人员从发生火灾的房间到达安全区域所需的时间和距离。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各类建筑物的通道长度不应超过50米。
如果建筑物较大,通道长度会超过50米,则应在一定长度间隔设置封闭防火门以减少火势蔓延的可能性。
三、通道跨越通道跨越是指通道在建筑物内的设置情况。
为保证通道的连续性和疏散的效率,通道应不受阻碍地穿越其他区域。
通道的跨越地点可以设置在安全门附近或对应消防通道的位置。
四、通道宽度通道宽度是保障疏散通道流畅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标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通道宽度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通道宽度最低不应小于1.5米,对于人员密集区域,通道宽度需要适当增加。
五、通道材料通道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其防火性能和耐磨性。
通道的墙壁、天花板、地面等部位应选用防火材料,以保证通道在火灾发生时具备抗火性能。
另外,通道的地面材料应具备抗滑性能,以防止疏散过程中发生摔倒事故。
六、通道照明为了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清晰地看到疏散通道,通道照明是必不可少的。
照明设备应根据通道长度和亮度要求进行布置,确保通道的照明充足且均匀。
同时,应采用备用电源或者应急照明设备,以避免火灾导致的电力中断。
七、通道标识通道标识是指通过标识系统来指示疏散通道的位置和方向。
通道标识应明确易懂,采用明亮的颜色和清晰的标志。
疏散通道标识应设立在明显的位置,如通道入口、楼梯间等地方,以辅助人员正确找到疏散通道。
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范文建筑物的防火与安全疏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规定,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确保能够在火灾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疏散人员,并防止火灾扩大。
本文将从建筑物的结构、消防设施、人员疏散等方面阐述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的重要性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首先,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防火与安全疏散的基础。
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划分,以及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
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划分是将建筑物空间按照功能和用途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防止火灾蔓延。
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是指材料自身的抗火能力,包括燃烧性能、隔热性能等。
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应该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建筑材料,并合理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设施,以保障建筑物的整体防火性能。
其次,建筑物应当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
在建筑物中设置消防设施是预防火灾和进行有效灭火的重要手段。
消防设施主要包括消防水源、自动灭火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
消防水源是指建筑物内外设置水源,以供灭火使用。
自动灭火系统是指通过自动感应设备,能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启动,进行灭火的系统。
消防报警系统是指能及时发现火警并发出警报的系统。
这些消防设施的设置要符合消防法规定,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灭火和疏散。
另外,建筑物的人员疏散是防火与安全疏散的关键环节。
建筑物的人员疏散要考虑到人员密度、疏散路径和疏散时间等因素。
人员密度是指建筑物中可容纳的人员数量,必须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性质来确定。
疏散路径是指人员疏散时所需要经过的道路和通道,必须要保持畅通,并设置合适的疏散标志和疏散指示灯。
疏散时间是指从发生火灾到所有人员疏散完成所需的时间,必须要尽量缩短,并进行合理的演练,以提高人员的疏散效率。
此外,还应该建立人员疏散的统一指挥系统,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
防火与人员疏散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旨在预防火灾发生和保障人员安全疏散。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防火与人员疏散设计要点:
1. 防火分隔:通过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等手段将建筑物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防火区域,以防止火势蔓延。
2. 防火分区:通过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等措施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防火区域,以防止火势蔓延。
3. 防烟分区:通过设置防烟门、防烟窗等措施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防烟区域,以防止烟气扩散。
4. 人员疏散通道:在建筑物内设置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等,以确保人员在火灾时能够迅速逃离建筑物。
5.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位置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以帮助人员迅速找到逃生方向。
6. 灭火设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火灾载荷等因素,设置合适的灭火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等。
7. 火灾报警系统: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并发出警报,提醒人员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8. 排烟系统:在建筑物内设置排烟系统,将火灾产生的烟气及时排出,以保障人员安全疏散。
9. 消防控制室:设置消防控制室,对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确保火灾时能够迅速启动相关设施。
10. 消防应急预案:制定消防应急预案,明确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灭火、救援等措施,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以上是防火与人员疏散设计的一些关键要点,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及安全疏散研究摘要:本期刊论文深入研究了建筑防火设计与安全疏散,包括特点、问题和解决方案。
特点涉及材料选择、分区、设备等,而问题包括材料不当、设计缺陷和设备维护。
为提高火灾安全性,我们提出了技术升级、疏散策略改进和防火文化强化等对策。
本研究旨在为建筑领域提供指导,确保人员和财产在火灾中得到充分保护。
关键词:建筑防火设计;安全疏散;火灾风险;防火文化引言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防火设计和安全疏散问题日益凸显。
火灾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研究旨在分析建筑防火设计的特点,探讨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火灾安全性。
通过国际经验的借鉴,本研究旨在为建筑领域的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指导,减少火灾风险,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一、建筑防火设计的特点(一)防火设计的基本原则材料选择和火灾风险评估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选择适当的建材能够显著减少火灾蔓延速度,降低火灾风险。
其次,火灾风险评估通过分析建筑结构、材料和周围环境,有助于确定潜在的火灾风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火策略提供了基础。
防火分区和隔离措施则通过将建筑划分为不同区域,并采取隔离措施来限制火灾蔓延,确保人员有足够的时间疏散。
最后,系统化的防火设备和措施,如火灾报警系统、灭火系统和疏散计划,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的火灾安全性,保护生命和财产。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关键步骤。
(二)防火设计中的建筑要素结构设计的防火考虑、防火墙和防火门的设计以及电气系统和设备的防火规划在建筑防火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结构设计的防火考虑涉及使用防火材料和构建方式,以提供足够的结构耐火性,延缓火势蔓延,保护建筑的稳定性。
其次,防火墙和防火门的设计是为了限制火灾扩散,确保火势不跨越区域,从而为疏散提供了安全通道。
最后,电气系统和设备的防火规划包括使用防火电线、防火隔离和灭火设备,以减少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的风险。
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范本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是构建安全社会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和保障人们的安全疏散,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和安全疏散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建筑物防火设计和安全疏散提出一些建议,以保障建筑物内员工和居民的安全。
建筑的防火设计是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确定适当的消防设备,如消防栓、灭火器等。
其次,建筑物内应设置合理的消防通道和防火门,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
另外,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也要符合安全规范,不得使用易燃材料和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电线等。
总之,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筑安全规范,确保建筑物内的消防设备和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行,防止火灾的发生。
除了防火设计,安全疏散也是建筑物安全的关键环节。
首先,建筑物内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如安全出口指示标识和疏散通道标识等,方便人们在火灾发生时寻找逃生通道。
其次,建筑物内应设置充足的安全疏散通道,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此外,建筑物内的疏散通道要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和阻碍疏散。
最后,建筑物内的人员应定期进行火灾疏散演练,提高火灾疏散的应急能力。
在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首先,建筑物内应设置适当的火灾报警器,以便及时发现火灾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次,建筑物内的防火门和避难层等消防设施要经常进行维护和检查,保证其正常使用。
此外,建筑物内的职工和居民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参加消防安全培训课程,了解火灾防护知识和安全疏散方法。
总之,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是确保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建筑物的防火设计中,要确保消防设备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在安全疏散中,要确保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和畅通的疏散通道。
另外,还要注意设置火灾报警器、维护消防设施和加强员工和居民的消防安全培训。
通过合理的建筑物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
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因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悲剧在很大程度上与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不合理有关。
因此,本文将从建筑的防火措施、安全疏散通道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探讨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性及措施。
一、建筑的防火措施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的第一步是及早发现火灾,建筑中应装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该系统能够在火源初期就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逃生,并及时通知消防部门进行灭火救援。
2. 防火分区设计在大型建筑中,应根据建筑结构和用途将建筑分成不同的防火分区,以防止火势扩散。
每个防火分区应配备独立的灭火器材,确保能够在火灾初期扑灭火源。
3. 防火墙和防火门在建筑中设置防火墙和防火门,能够有效隔离火势,延缓火势蔓延的速度,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逃生时间。
防火门应具备耐高温、防烟、防火的特性,确保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二、安全疏散通道1. 疏散走廊和楼梯设计建筑中应设计宽敞的疏散走廊和楼梯通道,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顺利地疏散出建筑物。
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存在杂物或其他障碍物。
2. 疏散标识和照明设施疏散通道中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包括指示箭头和紧急出口等,方便人们辨认和指引逃生方向。
疏散通道应安装紧急照明设施,保证在断电情况下仍然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确保逃生安全。
三、应急预案1. 灭火器材和自救设备的配备建筑中应配备一定数量、规格适当的灭火器材和自救设备,使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扑灭或者自救,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定期演练和员工培训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不仅应该停留在纸面上,还需要进行定期演练和员工培训。
演练中模拟真实火灾情况,让员工熟悉逃生路线和操作灭火器材的方法,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综上所述,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防火措施、安全疏散通道以及应急预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悲剧的发生。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之安全疏散篇(一)安全出口的个数1.建筑物每个防火分区、一个楼层、一个大房间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安全出口数不应少于2个。
2.建筑规模较小、使用人数较少,可以只设一个安全出口的例外情况:(1)一个房间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幼除外):非高层建筑中,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高层建筑中,面积不超过75n/时;可以只设一个净宽不小于1.4m的外开门.(2)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房间面积不大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0人时;可设一个门。
(3)二、三层建筑(医疗托幼除外)一、二级耐火,每层面积不大于500m2,二、三层人数和不超过100人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4)塔式住宅:9层及其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可设一个楼梯;10至18层,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大于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5)非高层的单元式宿舍,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人数不超过30人,可设一个楼梯。
(6)单元式住宅,一般只有一座楼梯和安全出口。
但超过6层时,各单元楼梯均应通到平屋顶,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应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
7至9层的单元式住宅,如户门用乙级防火门时,楼梯可不通至屋顶。
(7)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开有防火门时,两个防火分区可各自设一个安全出口,而将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在高层建筑中,此项规定的适用前提是,这两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一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面积的1.4倍。
3.观众厅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剧院、电影院、礼堂观众厅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体育馆观众厅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规模较小时取值宜接近下限,规模较大时取值宜接近上限。
建筑设计疏散门的规定多规 5.3.8 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该房间相邻2 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1个疏散门:1 房间位于2 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2 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m;3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 的房间。
多规5.3.9 剧院、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
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 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 人时,其超过2000 人的部分,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 人。
多规5.3.12 地下、半地下建筑(室)房间疏散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 房间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时,可设置1 个疏散门;4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 个,其中每个厅室或房间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
当其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时,可设置1 个疏散门;多规5.3.10 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 人。
高规 6.1.12.3 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按1.00m/.百人计算。
高规6.1.7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高规6.1.8 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
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
建筑防火安全火灾疏散通道的设置与标识建筑防火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其中火灾疏散通道的设置与标识对于确保人员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建筑物火灾疏散通道的设置原则、标识的设计要求以及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物火灾疏散通道的设置原则为了提高建筑物火灾疏散通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以下几个原则需要遵循:1. 合理设置:首先,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布局,合理设置主次疏散通道,确保人员疏散的快速性和安全性。
2. 通道布局:通道的设置应尽量避免长距离水平走道,减少人员疏散所需的时间和距离。
垂直通道如楼梯和电梯应规划合理,并在布局上注重通道的宽度和亮度,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快速疏散。
3. 阻挡物处理:通道中的阻挡物必须经常保持清理,并避免随意堆放杂物或其他物品,以免阻碍人员疏散或增加火势的蔓延。
4. 防火门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或设有防火分区的地方,应设立防火门,确保火灾发生时可以有效地隔离烟气和火焰,提供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
二、标识的设计要求为了让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找到疏散通道,疏散通道的标识设计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1. 显眼易懂:标识应设置在明显的位置,并使用醒目的颜色和清晰易懂的图案,以便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迅速辨认和找到疏散通道。
2. 合理布置:疏散通道标识的布置应与疏散通道保持一致,避免标识与其他物体、设施相互干扰,为人们提供清晰的指示。
3. 光亮持久:标识应采用耐候、耐高温等特殊材料制作,以保证其能长时间耐久地发光或发出声音,为火灾疏散提供持久的辅助指引。
4. 定期维护:标识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对于破损、褪色或失效的标识要及时更换或修复,以免给火灾疏散带来困难。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建筑物火灾疏散通道的设置与标识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常见问题,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法。
1. 通道堵塞:因各种原因导致疏散通道被堵塞,人员无法正常疏散。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定期检查通道是否畅通,并采取措施防止通道被随意堆放杂物或其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