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 作文训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
2.培养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3.帮助学生理解作文的主题,提高作文的深度和内涵。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作文主题: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
2.作文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作文写作。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思维品质。
我们将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
2.分析作文主题(1)选材: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如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
(2)构思:要明确作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
(3)表达: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3.指导作文结构师:我们来学习作文的结构。
一篇完整的作文包括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
(1)开头:开头要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可以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中间:中间部分要详细描绘家乡的各个方面,如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间习俗等。
这部分要注重层次的安排,合理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4.示例分析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篇例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围绕“我的家乡”这个主题进行写作的。
(教师展示例文,引导学生分析作文的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5.学生创作(1)独立思考,自主创新。
(2)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作文质量。
(3)写完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内容,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
2.阅读一篇关于家乡的散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文主题、学习作文结构、示例分析、学生创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
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通用9篇好的教学教案很有意义的。
课件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篇1)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人教版高一语文作文教案(篇2)教学重点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教学难点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2.鉴赏全诗。
课题: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与训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基本要素,包括立意、结构、语言、素材等。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基本技巧,如审题、构思、行文等。
4. 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优秀作文的基本要素。
2. 写作文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素材。
2.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作文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 优秀作文的基本要素- 立意:明确、新颖、深刻。
- 结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 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文采。
- 素材:真实、典型、丰富。
2. 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 审题:准确把握题目要求,明确作文中心。
- 构思:围绕中心,展开联想,列出提纲。
- 行文:开头引人入胜,中间详略得当,结尾点题。
3. 如何将生活素材转化为作文素材- 培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
- 学会从生活中提炼主题,挖掘内涵。
4.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 在作文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道作文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 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指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次作文训练的收获,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文,学习写作技巧。
五、板书设计1. 优秀作文的基本要素- 立意- 结构- 语言- 素材2. 作文写作的基本技巧- 审题- 构思- 行文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七、课后作业1. 阅读优秀作文,学习写作技巧。
2.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篇作文。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全国各地月考作文集锦“忙”与“闲”二元作文导写作文题目+作文导写+优秀例文+素材积累一月考作文导写原题呈现(2022吉林省辽源市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康德)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的忙起来。
(梁实秋)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己针对现实的思考,自选角度作文。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审题:1.确定核心概念忙与闲(二元关系型)2.确定概念内涵及关系①表层含义:忙与闲是两种生活的状态。
忙,即事情多,没空闲;闲,即无事,与“忙”相对。
二者是对立关系。
②但仔细阅读材料,就会发现二者其实有深层含义,且两种状态难以截然分开。
第一句“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强调“忙”的意义在于体现生命的存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忙”可以解释为奋斗、拼搏、追求、勤奋……是一种充实的人生状态。
第二句,“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强调“闲”最能体现生命的状态,因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的忙起来”。
这儿的“忙”即精神上的忙碌,是内心的充实状态。
可以理解为:闲于身而忙于思,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时,思想却不停地运转。
从另一理解就是人不能只让身体陷于忙碌中,这样会让身体麻木,甚至迷失了自我。
长途跋涉中短暂的休息,整理行装,回望来路,是为了让前进的方向更明确,信心更坚定,脚步更稳健……由此看来,二者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忙与闲也可以是两种对待生活的心态,比如忙于事而闲于心,即为自己喜欢的事而忙碌或甘心为某件事去忙碌,即便忙碌也会有轻松惬意的闲雅之趣,(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热爱的事,其实是一种最好的放松)。
同样忙碌,有人是边哼着歌边做着事,有人却也抱怨边做事,在抱怨中不知不觉就失去了“闲”的心态。
2022-2023学年高一作文作文教学计划(必修上册)
一指导思想
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努力探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作文教学资源,使作文教学走上系列、优化的健康之路。
(2)序列优化,讲究实效。
每次训练后,及时讲评,为学生提供范文,努力做到做一次作文,有一次收获。
二教材任务
二教材分析
1 从各单元任务群规定的作文样式来看,议论文是训练的重点
2 推荐书,启示,读后感,新闻评论,文学短评等实用性文体都要有所训练
3 记叙文要兼顾。
4加强素材积累,整理课文及时事素材,丰富作文材料。
三全期六次大作文备课任务分配
四作文训练思路及方式
1重视作文指导,避免作文随意化,放羊式。
2 备课老师对所负责的文体样式认真备课,结合教材并精选课外试题,进行作文文体样式的指导,使学生明白各种样式文章的基本写法,备课要有例题,有解题指导,有例文分析,有学生练习题。
做好教案学案及课件。
3 大小作文交替进行,大作文写6次,批改4次,另外2次可以只打分,不详批。
小作文与周记合并,每次备课中,可以结合所备内容,适当布置小作文,如片段练习等。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作文训练教案一、我们训练的是考场作文,它有别于平时作文,考场作文是在特定情境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篇作文,可谓时间短、任务重,还要符合阅卷老师的要求和评判标准,再加上网上阅卷,所以同学们首先要明确一些硬性要求,具备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1.慎重审题。
不因时间紧匆忙审题,仓促下笔;也不要为刻意求新而“剑走偏锋”导致偏题、跑题。
2.快速构思。
动笔之前要快速构思,写之前尽量想清楚要写什么,把开头、中间、结尾语言内容想清楚。
切忌写到一半想另起炉灶,见异思迁边写边改,坚决杜绝大面积删改,书写时如个别字需要修改,可直接将错误内容一笔划掉,接着书写正确,不要反复涂抹,到处涂黑。
3.拟一个好题目。
(当然是在命题要求“自拟题目”的前提下)由于阅卷时间短,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扫描全文,只能泛读不能细品,因此拟好一个抢眼的标题可以起到扣题点睛的作用。
但是,如果一时没有好的拟题,可以直接以话题为题目;万不可为了出新,而拟一个与话题无关的题目。
一篇平庸的作文,却命了一个过于玄乎、漂浮、花哨的题目,可以成全你的作文“速死”。
4.开头、结尾应该简洁生动,紧扣主旨。
开头不要超过4~6行,结尾不要超过3~5行,中间部分用3~5段来写,这是最让人赏心悦目的卷面形式。
(个人意见)开头应该紧扣你的话题,明确你的主旨。
结尾最好能回应开头,一定要扣话题或题目。
如果你能够,你的精彩之笔应该尽量在文章前头展示出来,抓住阅卷者的目光,留下好印象。
5.主题鲜明。
有的同学受文学作品影响讲究“含蓄美”,导致主题晦暗不明。
阅卷时间有限,阅卷者也不是你的粉丝,所以不可能慢慢去品味你的大作,那就有可能判你的文章偏离题意,按规定只能列为四等。
所以要在求稳的心态下,紧扣话题或题目,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6.至少有一个写作亮点。
立意、结构、语言、材料、情感……你总该选择一个点让阅卷者在枯燥乏味的阅卷过程中稍感快意吧,要不他凭什么给你高分?根据自身优势,至少选一个点吧。
【作文指导与实践】第七单元写作任务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学习目标掌握写景抒情的技巧,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
一写作导引“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必须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紧密结合。
只有使抒情和写景相互渗透,让写实和想象相互结合,才能做到情景交融,使景物韵味十足,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技法点拨(一)学会写景写出景物特征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
包括景物的客观存在形式状态,景物的声音、色彩、光泽和气味等特征。
世界上的景物千差万别,各有姿态,要区别景物的差别,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只有抓住所写景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才能绘出它特殊的形象,写出它内在的韵味。
技法一勤于观察,抓住特点抓特点观察,是指我们在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时,要善于抓住他(它)的独有的地方去观察他(它)的外在表现,进而抓住一个事物本质的特点。
(1)物,可以抓住它的外形、颜色、结构、功能等特点来观察。
(2)景,可以抓住它的形态、颜色、声音、季节等特点来观察。
(3)人,可以抓住他的外貌、性格、品质等特点来观察。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
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
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峻青《海滨仲夏夜》)这段文字描写的景物都能真实地反映其地域、季节和时间特征。
比如,海水、沙滩等,以及“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都反映了“海滨”的特征,“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是“仲夏”这一季节的特征,而“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则写出了“夜”的特征。
(1)细心观察,找出景物的亮点。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那些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人,才能写出生活的细节来。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全国各地月考作文集锦主角与配角的定位作文题目+作文导写+优秀例文+素材积累一月考作文导写原题呈现(2022江苏常州市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高一年级准备开展经典文学课本剧表演活动,同学之间出现了一些讨论。
“我报了林黛玉,如果要我演丫鬟,我可不愿意。
”“我要演就演项羽,项庄、曹无伤这类小角色我肯定拒绝。
“可是配角总得有人演呀,如果人人都演主角,那不成戏呀!”其实,不只是演戏,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类似的情形。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
此类作文审题,首先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然后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材料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体现了争当主角、不当配角的现象。
第三个同学的话点出了问题的关键点,那就是哪类角色都需要.来扮演,这样戏才能演下去,才能演好。
可见,材料体现的是争当主角还是甘当配角的问题。
最后,提示语又将这个问题由法戏推广到生活中其他类似的情形,加大了立意的范围和深度,那就是在生活中我们是争当主角,还是甘当配角,在什么时候争当主角,什么时候甘当配角,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
据此分析,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争当主角,勇于担当;甘当配角,助人成功;需要挺身而出时,就要争当主角,需要礼让谦虚时,就要甘当配角。
从“思考和感悟”来看,文体是议论文或散文。
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据典型。
散文要形散神聚。
立意:1.甘做人梯,当好配角。
2.为甘做配角的人点赞。
3.勇做红花,敢于担当。
4.勇立潮头,引领时代。
5.人生如戏,做好自己,当好自己的观众。
素材:1、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曾给子女讲故事,京剧里主帅出来前,都有一些跑龙套的人登场,跑龙套的人看似不重要,但不可或缺。
董老的儿女回忆:“父亲说,他就是跑了一辈子龙套,人要甘当配角,不要老想当主帅。
作文教案高一语文(7篇)作文教案高一语文(7篇)教案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作文教案高一语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作文教案高一语文精选篇1一、联系学生说教材《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一个宋词单元。
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
他们是宋词发展的代表人物。
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
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词细腻、含蓄。
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教学诗歌,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形象与意象的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
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地思想和艺术价值。
二、根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为依据,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过程与方法:与《醉花阴》前后联系,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与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通过与《醉花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
作文训练教学设计_高一语文教案_模板作文训练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了解顺序、倒叙和插叙的特点作用和要求;二、懂得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组织材料、安排顺序。
写一篇叙事的作文。
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指导自读知识短文“明确记叙的顺序”,结合课文。
1、出示自读思考题(备小黑板)(1)什么叫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已学过几种?(2)什么叫顺叙?用顺叙的方法记叙应注意些什么?(3)什么叫倒叙?运用倒叙的方法要注意些什么?(4)什么叫插叙?为什么要用插叙?运用插叙要注意些什么?2、自读提示:(1)记叙事件时安排材料的先后次序叫顺序。
已学过的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2)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就是顺叙。
运用顺叙的方法要注意:A、必须把时间交代清楚;B、要注意前后照应,使事情的发生、发展合情合理;C、要有重点,分清主次,不要写流水帐。
(3)把后发生的事情或结果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或原因写在后面,叫做倒叙。
运用倒叙,要把时间关系交代清楚,开始追叙时,要用些话表明以下是追叙,追叙部分仍要按时间顺序写。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从一件衬衫写起,追忆四年前发生的事情,这是倒叙。
追忆时写道:“……每当捧起它,就不由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追忆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追忆结束后则写道:“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前后照应。
(4)插叙是指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从前的或其他与事件有关的叙述。
插叙往往是对人物或对中心事件的某一部分作交代、介绍或补充、铺垫。
运用插叙要注意插叙部分的前后连贯,运用适当的语句表示衔接。
例如《同志的信任》,先写鲁迅收信、看信,再插叙方志敏的革命事迹和写密信、文稿的经过,最后写鲁迅转信。
二、预备活动写记叙文的时候,如果时间关系错综复杂,就容易把话写乱,弄得思路不清。
请你把下边几句话的意思,组成一段思路清晰的话。
三、研读例文《扫雪》或《不该发生的事》《分房》1、运用倒叙开头的好处?2、用插叙有什么好处?四、作文训练参考题目:1、××引起的回忆2、访问×××3、不该发生的事4、看图作文。
高一作文教案教案题目:高一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高中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素材搜集和逻辑推理,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水平。
3. 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作文的内容和观点的独立性和深度。
教学重点:1. 高中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2. 素材搜集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3.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相关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话题,例如“你觉得高中作文有什么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高中作文的基本特点和要素。
步骤二: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资料,详细讲解高中作文的基本要素包括:题目、立意、结构、论点、论据、语言等。
并讲解高中作文的常用写作技巧,如比喻、排比、对比等。
步骤三:示范(20分钟)教师选择一个适合高中生写作的话题,例如“如何保护环境”,进行作文示范。
教师在写作过程中,重点展示素材搜集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论述和观点的独立性和深度。
步骤四: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作文练习。
学生可以参考教师的示范作文,进行素材搜集和逻辑推理,并且尝试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来提升作文的质量。
步骤五:展示与讨论(1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步骤六: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高中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提高作文的素质和能力。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更多的作文练习,并找出自己写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加以改进。
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扩展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观点。
另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作文写作书籍和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高一语文作文教案设计五篇每一个优秀的老师都要有一个优秀的教案,就像将军的佩剑,闪闪发光,令人不寒而栗。
好的教案,让人自信,让学生爱好,上课自带BGM,走在通往教师的楼道,内心知道,这节课拿下,不会惧怕。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一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语文教案1一、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
二、导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因事说理:要“寻思慎取”,要“尽吾志”。
苏轼《游石钟山记》又是怎样写的呢?《石钟山记》是一篇考察性的游记。
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夏季,苏轼由黄州赴任汝州的旅途中。
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
三、范读。
放课文朗诵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诵。
四、朗诵学生朗诵,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五、结合课后练习,疏通文意,积存语言。
1.词类活用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出声音,动词的使动用法)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目,用眼睛看;耳,用耳朵听。
均表示动作、行动的方式。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席,像卷席子那样;包,像用布包那样;囊,像用口袋那样。
均表示动作、行动的特点、状态。
) 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祝寿,名词用作动词。
)函梁君臣之首,人于太庙(用木匣装,名词用作动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名词用作动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动的方式。
“舟行”的“舟”表示“行”的方式,有“以舟(介宾短语)”的意思,可以译为“乘舟”,但要注意,这样译并末准确表达“舟”作为状语的语法特点。
2.句式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六、理清思路,掌控结构1.第一段写什么内容?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
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引《水经》上的话,交代石钟山的地方,紧扣题目,点出石钟山,引发下文。
【作文指导与实践】第八单元各类主题作文综合训练(二)爱国责任担当类主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1916年)②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1934年)③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1949年)④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1960年)⑤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1985年)⑥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习近平,2018年)⑦创新就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就要敢做没人做过的事情。
(潘建伟,2019年)请从上面的材料中选出二至三则,结合时代特征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选材料角度一致;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则有明确任务的材料作文。
材料是七条著名人物的言论,表述了写作要紧扣的主要内容。
逐则读懂名言内容:①是李大钊号召年轻人把握好青春时光,与家庭、国家、民族共命运;②是吉鸿昌表达自己誓死抗日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③是毛泽东描绘的南京解放场景,表现了毛泽东面对天翻地覆变化的慷慨激昂;④是王进喜立志为新中国拿下第一座大油田时的豪言壮语;⑤是邓小平关于中国改革的思想;⑥是习近平对青年人的寄语,认为青年人是时代的追梦人和圆梦人;⑦是潘建伟关于创新的定义。
接着是具体的要求,要求考生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二到三则角度一致的材料,结合时代特征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整体来说,材料贯穿古今又贴近当代生活,视野开阔,启发考生从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大时代的深刻关联,意识到青春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责任感。
【参考立意】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题写作空间广泛,考生可以从青春要为国奋斗的角度立意,从爱国的不同表现立意,从改革创新发展的角度立意,等等。
【作文指导与实践】第五单元“讲好中国故事”主题作文实例导写(对标教材任务+高考真题链接+主题作文训练)一对标单元学习任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解读为了解国家变化,讲好中国故事。
二历年高考真题链接(2017·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个题目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因为它有明确的写作范围(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你所认识的中国)和写作目的(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写作时要注意这两点。
题目要求围绕两三个关键词,表达对中国的认知,重在写出“认知”。
12个关键词涉及历史建筑、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发展、现实问题、国家战略等方面,范围很广泛。
选择时,一要注意“就熟”,即自己熟悉的方面,以便有内容可写;二要注意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因为作文在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参考例文】小桥流水人家潺潺的流水声经年累月地在村边飘起,水边的垂柳挑逗着春风,与春风合谋不时在水面上画上几个圆圆的涟漪。
顽皮的孩童摘下几朵油菜花从小桥中央抛下,流水将花瓣带向远方,也带走了孩子们的目光,却留下了阵阵欢快的笑声……没错,这正是我要迫不及待地向你介绍的中国乡村。
它们不同于你们有所耳闻的“北上广”等中国的大都市,这里也许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闪烁的霓虹灯。
但这里却葆有传统中国的诗情画意和连接中国人情感的乡愁。
我的家乡是江南的一个小山村,依山傍水,田地里的庄稼用它的色彩铭记着时光的流逝。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作文训练教案一、我们训练的是考场作文,它有别于平时作文,考场作文是在特定情境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篇作文,可谓时间短、任务重,还要符合阅卷老师的要求和评判标准,再加上网上阅卷,所以同学们首先要明确一些硬性要求,具备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1.慎重审题。
不因时间紧匆忙审题,仓促下笔;也不要为刻意求新而“剑走偏锋”导致偏题、跑题。
2.快速构思。
动笔之前要快速构思,写之前尽量想清楚要写什么,把开头、中间、结尾语言内容想清楚。
切忌写到一半想另起炉灶,见异思迁边写边改,坚决杜绝大面积删改,书写时如个别字需要修改,可直接将错误内容一笔划掉,接着书写正确,不要反复涂抹,到处涂黑。
3.拟一个好题目。
(当然是在命题要求“自拟题目”的前提下)由于阅卷时间短,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扫描全文,只能泛读不能细品,因此拟好一个抢眼的标题可以起到扣题点睛的作用。
但是,如果一时没有好的拟题,可以直接以话题为题目;万不可为了出新,而拟一个与话题无关的题目。
一篇平庸的作文,却命了一个过于玄乎、漂浮、花哨的题目,可以成全你的作文“速死”。
4.开头、结尾应该简洁生动,紧扣主旨。
开头不要超过4~6行,结尾不要超过3~5行,中间部分用3~5段来写,这是最让人赏心悦目的卷面形式。
(个人意见)开头应该紧扣你的话题,明确你的主旨。
结尾最好能回应开头,一定要扣话题或题目。
如果你能够,你的精彩之笔应该尽量在文章前头展示出来,抓住阅卷者的目光,留下好印象。
5.主题鲜明。
有的同学受文学作品影响讲究“含蓄美”,导致主题晦暗不明。
阅卷时间有限,阅卷者也不是你的粉丝,所以不可能慢慢去品味你的大作,那就有可能判你的文章偏离题意,按规定只能列为四等。
所以要在求稳的心态下,紧扣话题或题目,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6.至少有一个写作亮点。
立意、结构、语言、材料、情感……你总该选择一个点让阅卷者在枯燥乏味的阅卷过程中稍感快意吧,要不他凭什么给你高分?根据自身优势,至少选一个点吧。
7.注意书写。
(最重要的放在最后)不要超出方框;情感再充沛,倾诉欲望很强烈也要长话短说,不要添卷;笔画尽量横平竖直;字要尽可能的写大一点。
二、本序列训练的定位是“入格训练”,是帮助同学们在考场中能得到基准分数,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得到很高的分数,所以,考场作文本来就常得高分的同学不必机械照搬本训练内容。
三、本序列计划8个学时,“结构”“语言”“材料”“审题”各两课时。
第一讲结构一.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是:一要“结构完整”,二要“层次分明”。
二.结构上常见的问题:1、完全没有结构意识。
由于对话题没有进行深入、有效、有序地思考,文章杂乱无章,“为什么写这一段?”“下一段写什么?”……完全两眼一抹黑,心中无数,一篇文章内容空洞,段落颠倒,语序不当;或句意跳跃,突兀逼仄;或重复啰嗦,含义不明,完全就是没心没肺地码了800个汉字。
2.结构单一、简陋。
有一定的结构意识,但文章呈现出“老三段”“八股模式”,或者拟写3个小标题:“过去”“ 现在”“未来”要不就是“小学”“初中”“高中”……结构简单、粗糙。
3.结构隐晦、““暧昧”。
“酷”文章必有“亮”形态。
有同学认为把文章的框架展示得过于明显,文章就没有了深度,显得肤浅,所以喜欢云遮雾罩,把自己的思维流程和段落的分论点藏起来,阅卷者不能一目了然。
三.结构漂亮的美学标准:1.匀称。
文章结构前后对照、平衡而匀称。
2.圆合。
文章以一个主要意思为线索贯穿始终,首尾相照,前后浑然一体。
3.波澜。
写作中腾挪跳跃,笔锋频转,跌宕起伏,使文章具有波折之美。
四.整体策略:1.框架清晰而新鲜,让阅卷老师对自己的试卷一目了然,透彻见底。
2.多设置自然段,多用短句,多设思维标志(或中心句),隔几句便扎上一针,让阅卷老师的阅读刺激得以持续。
3.针对作文缺少深度的分析和延展的现实,强化对具体事例的解读和运用,使文章从个人和自我的层面上上升为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层次,使文章有一种大气和精神底蕴。
五.基本模式:1、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谋篇布局)开头1节、概括材料(话题),引出论点。
[引论]2节、主体3节、分析问题论证论点[本论]4节、(用三个分论点作段首句)结尾5节、总结全文重申(深化)论点[结论](三层五节式 . 五股文)2、如何列出“主体”部分的三个分论点(段首句)?A. “是为怎”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母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以“分担”为题作文[纵式结构]什么是分担?“ 人生在世,责任在肩,排忧解难,便是分担。
”为什么要分担?“分担能化解忧愁。
”“分担能呈送温暖。
”怎样分担?“分担需要公而忘私的心胸”“分担需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C.“为什么”法(原因分析法;并列分解“为什么”;横式结构)“在人际交往中分担是一种品德。
”“作为公民和人子,分担是应有的责任。
”(正)“各人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霜雪只能越积越厚。
”“只会烤火,不会添柴,火总有一天熄灭。
”(反)结:学会分担,拒绝冷漠。
D. “怎么办”法(解决问题法;并列分解“怎么办”;横式)“我们不能习惯于共享和索取,还要学会分担与奉献。
”“分担是承担责任的一种体现,更需要用正确的心态去实现。
”“分担也是一种智慧,而不是可怜的施舍。
”“分担需要义气、勇气、大气”。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