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诗配画|苏少版
- 格式:docx
- 大小:26.62 KB
- 文档页数:6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诗配画|苏少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配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首诗的配画创作。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术和文学的鉴赏能力。
3. 通过诗配画的学习和创作,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
1. 诗配画的基本概念:介绍诗配画的定义、历史和意义,让学生对诗配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诗配画的技巧:讲解如何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进行配画,如何运用色彩、构图等技巧来表现诗歌的情感和氛围。
3. 诗配画的创作步骤:引导学生按照选题、构思、草图、正稿的步骤进行诗配画的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配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步骤,能够独立完成一首诗的配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绘画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材、范画等。
2. 学具:绘画纸张、颜料、画笔、铅笔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欣赏一些经典的诗配画作品,引发学生对诗配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诗配画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创作步骤,让学生对诗配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示范:通过现场示范或视频演示,展示如何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进行配画。
4. 练习:让学生根据一首指定的诗歌进行配画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5. 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体点评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板书设计
1. 课题: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诗配画
2. 课题导入:欣赏经典诗配画作品
3. 教学内容:诗配画的基本概念、技巧、创作步骤
4. 教学重点:掌握诗配画的技巧和创作步骤
5. 教学难点: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作业设计
1. 根据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配画创作,要求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步骤,表现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写一篇关于诗配画的感想或心得,要求不少于300字,内容包括对诗配画的认知、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等。
课后反思
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讲解是否清晰、示范是否到位、指导是否及时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是否掌握了诗配画的技巧和创作步骤、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品等,以便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诗配画的技巧”。
诗配画的技巧
1. 理解诗歌
在进行诗配画之前,要对所选的诗歌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包括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氛围等方面。学生需要反复阅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隐喻,以便在绘画时能够准确地表达诗歌的内涵。
2. 构思与草图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构思,即思考如何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这一步骤可以借助草图来完成。草图是一个初步的设计,它可以帮助学生确定画面的构图、元素分布和色彩搭配。
3. 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表达情感和氛围的重要手段。在诗配画中,学生需要根据诗歌的情感和氛围来选择合适的色彩。例如,如果诗歌表达的是忧伤的情感,可以选择冷色调来表现;如果诗歌表达的是喜悦的情感,可以选择暖色调来表现。
4. 线条与形状 线条和形状也是表现诗歌情感和意境的重要元素。线条可以表达动感或静态,可以表现柔和或坚硬的质感;形状可以表现物体的体积和空间关系,可以创造节奏和韵律感。学生需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选择合适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
5. 细节的处理
细节的处理是诗配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有时候,一个细节的处理可以点睛生辉,使整幅画作更具表现力。学生需要注意画面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动作,景物的纹理、光影等,这些都可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6. 创意的融入
在诗配画中,创意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诗歌的内容进行创意性的转化。例如,可以将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夸张或变形,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使画面更具个性和创意。
7. 审美的提升
在进行诗配画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这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等绘画元素的敏感度,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把握能力,以及对整体画面的把控能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学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使自己的诗配画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诗配画的技巧包括理解诗歌、构思与草图、色彩的运用、线条与形状、细节的处理、创意的融入和审美的提升等方面。学生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诗配画作品。
8. 整体构图 构图是诗配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决定了画面元素的布局和视觉效果的呈现。学生需要考虑如何将诗歌中的主要元素和情感融入构图中,创造出既平衡又具有动态感的画面。构图时,可以运用黄金分割、对角线构图、框架构图等经典技巧,使画面更加和谐和吸引人。
9. 融合与对比
在诗配画中,融合与对比是增强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融合是指将诗歌中的不同元素和画面中的不同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比则是指通过色彩、形状、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诗歌中的某个元素或情感。学生需要巧妙地运用融合与对比,使画面更具张力和表现力。
10. 画面的节奏与韵律
画面的节奏与韵律是指在视觉上形成的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在诗配画中,可以通过重复某个元素、形状或色彩,创造出节奏感;通过变化线条的粗细、曲直、长短,创造出韵律感。节奏与韵律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也可以增强诗歌情感的表达。
11. 画面的氛围营造
氛围是指画面所传达的情感和气氛。在诗配画中,氛围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观者产生共鸣,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学生需要通过色彩、光线、质感等手段,营造出与诗歌情感相符合的氛围。例如,可以用柔和的色彩和散射的光线营造出温馨的氛围,用冷色调和强烈的光影对比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12. 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投入
在诗配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作品中。这意味着学生在绘画时,要尽可能地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这种情感投入可以使作品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也可以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收获。
13. 作品的反思与评价
完成诗配画作品后,学生需要对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价。这包括对作品的整体效果、情感表达、技巧运用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邀请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提高。
14. 继续学习与探索
诗配画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绘画技巧和理论知识,探索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和风格。同时,学生也需要多欣赏和分析经典的艺术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使自己的诗配画作品更加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