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 格式:docx
- 大小:11.24 KB
- 文档页数:1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和规避方法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语言学习其实就是语言学习的文化,最终目的是交流。
本文主要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并分析了语用失误的原因。
一、引言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习俗,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而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规范和语用规则。
这些因素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障碍、交际低效、相互误解以及可能的文化冲突,给交际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仅仅意味着表达,而真正的交流涉及到很多沟通问题。
交流的目的是让听者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而不是他们说了什么。
因此,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分析语用失误的原因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
二、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理解语言,就要理解文化,要理解文化,就要理解语言。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沟通和交流并不容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中往往会遇到困难。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经常会出现交际失误。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它也指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
例如,在中国的母语为汉语的人和美国的母语为英语的人的交流中,由于价值观、习俗、思维模式等的差异。
,在交际中何时何地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对不同的受众说什么,都是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
jenny thomas把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语用错误,涉及到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等,与人们的价值观有关。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免不了接触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当然,其中也包含诸如语法、社会等方面知识。
对此,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无法正确理清以上几方面的关系,则在跨文化交流中难免会出现问题。
而这种的问题通常亦将表现出语言用语与社会用语两大方面。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社会用语跨文化的交际过程,掌握语言仅是其一,能可基于不同的语境揣测到对方真正的会话含义,方能尽可能低避免语用失误,进而确保交际过程的顺利。
至于实际交际过程所涉及的相关认知语境,其中则分别包含了文化与思维两方面的要素。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表现(一)语用语言失误外语学习者,其之所以容易出现语用方面的失误,通常是因未能掌握语言的使用语境,或是依照了自身母语的套用方式来盲目套用了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
1、套用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如当中国售货员以“What do you want?”的方式问及外国顾客,则显然不符合英语习惯。
虽然,外国顾客亦能理解其所指为何意,但这确实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而正确的询问应是“What can I do for you?”2、违法了语言习惯。
如Mother:Jim,have you finished yourhomework?Jim:Yes,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从此句的语法上来看,看似没有错误,但却违背了英语的表达习惯,并且让提问者认为说话者极不耐烦,故正确的说法应是“Yes,I have,”或“No,Ihaven't,”。
3、混淆相同表达在不同语言中的语用意义。
基于不同的语境,则相同的语言亦可表达不同的含义,如当外来游客问及中国路人“Shall I take this way?”。
若路人回以“Of course,”,雖也表达着当然之意,但却隐约包含不耐烦的情绪。
(二)社交语用失误社会用语上的失误,通常是因双方在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所差异而导致,且鉴于交谈双方的身份以及谈话语域的不同亦可能导致双方理解产生歧义。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而语言中的语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发生语用失误。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应对策略。
一、语用失误的概念语用失误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之间的差异,使用不当的语用规则和习惯而导致的语言行为的不适当或无效。
语用失误可以参照Grice的合作原则进行研究。
合作原则是指在语言交际中,人们都有一个合作的目的,可以通过遵守一些基本原则来达到这个目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说话人应该说出真实的、相关的、明确的、完整的信息,听话人应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不破坏交际双方的合作意愿。
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人们不知道如何遵守合作原则,就会发生语用失误。
二、语用失误的例子1、称呼和称谓的不当使用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称呼和称谓的使用有着不同的规定。
在中国,我们通常会用称呼加姓氏来表示尊敬。
例如,我们会称呼老师为“张老师”,长辈为“张叔叔”或“张阿姨”。
然而,在西方国家,称呼和称谓的使用是非常严格的。
比如,在美国,称呼老师应该使用“先生”、“女士”或姓氏的缩写,而不是称呼张老师为“张先生”。
如果不知道这些规则,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语用失误。
2、基于不同文化习俗的礼貌用语的误用礼貌用语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在日本,人们通常用“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表示感谢,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会用“Thank you”表示感谢。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了不当的礼貌用语,就会出现语用失误。
3、基于不同文化习俗的非语言行为的误解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语言行为的习俗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比如,在中国,人们通常会给送别的人手中塞一些东西,以表达祝福和感谢之情。
然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会用拥抱和亲吻来表示感情。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把这些非语言行为的习俗用错了,就会出现语用失误。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指的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文化等因素导致的不恰当的语用行为。
本文将以中美跨文化交际为例,分析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其对交际的影响。
一、语言差异引发不适当的语用行为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差异引发的语用失误是最常见的。
例如,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由于语言差异较大,中方的谈判人员会倾向于使用模糊的语言来表达意见,而美方的谈判人员则更喜欢直截了当的表达。
这种情况下,如果中方谈判人员不注意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就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不准确,进而影响谈判的结果。
二、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违规现象文化差异是中美跨文化交际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中美文化差异中,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区别非常显著。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称呼长辈或者领导时需要加上一些尊敬的称呼,但在美国文化中则较为简单,直接称呼名字即可。
如果在交际中不注意到这些文化差异,就容易引起文化违规现象,进而导致交际破裂。
三、情境背景引发的不适当语用行为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情境背景的差异也很大可能导致不适当的语用行为。
例如,在中美谈判现场,使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和口吻都有很大差异。
中方的谈判人员往往喜欢在谈判中加入一些文化元素,如引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等。
而美方的谈判人员则一般更注重直接表达,更注重交流的内容。
如果在情境背景的差异中不适当地使用语言,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很容易发生。
重点是在交际中要注意到差异性,注意语用行为的跨文化特点,减少不恰当的语用行为。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交际行为和交际过程。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交际约定的差异,常常会导致在交际过程中发生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在语用过程中违反了某种交际规范或者导致了交际故障的一种言语行为。
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进行浅析,探讨如何避免和处理这些失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更好开展。
一、文化背景引起的语用失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方式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样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在中国,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会通过“客气”、“礼貌”的语言表达来传递自己的尊重和友好,而在一些西方国家,过分客气和谦虚反而会被认为是虚伪和不诚实的表现。
所以,当中国人使用过分客气的语言表达时,很容易造成西方人的不适。
类似的情况在各个方面都会存在,比如对待称呼的用词、言语的严谨性、交际的直接性等。
这些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容易造成语用失误,而且有时会给交际双方带来尴尬和误解。
二、语言虚构引起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对所处语境的不熟悉而造成语用失误。
由于对外语习得的限制,有些人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会使用错误的词语或者语法结构,这样的“语言虚构”往往会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在中文中,“对不起”是用来表示道歉的词语,但是在英文中,“sorry”并不一定用于道歉,而是可以用来表示遗憾、懊悔等。
有些人在英文交际中过度使用“sorry”,往往会被人认为是不必要的客气。
由于对语法和词汇的掌握不到位,在外语交际中难免会出现语法错误或者词语搭配不当的情况,这也会成为语用失误的来源。
三、非语言交际的失误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言语交际,还包括非语言交际行为。
身体语言、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交际元素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于非语言交际方式的认知和运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往往会导致非语言交际的失误。
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
Ⅰ. 绪论
跨文化交际,是指跨越不同文化背景、形成多文化融合的过程。
英汉跨文化交际也就是指英语为母语国家与汉语为母语国家之间进行交流时,经常会遇到语用失误现象,而这些失误也会带来误解,降低联系的效果。
Ⅱ. 英汉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
1. 文化差异:汉语与英语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一般而言,不同的文化氛围并不能代表同一种真实性。
汉语与英语不同语言文化背景造成的文化差异,意味着不同文化社会信仰体系及不同认知特征,这将会使英汉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一些未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的语用失误。
2. 语言的表现能力:从英汉二者的词汇形式上看,英语重视发音,而汉语重视拼音,两者在表达上的细节也是不同的。
这也会造成跨文化的交流当中出现一些意义的误解与表达上的失误。
Ⅲ. 改善英汉跨文化交际的失误
1. 多方参与学习英汉:在英汉跨文化交流中,双方应尝试彼此学习和了解彼此语言文化背景,且将两门语言即英语与汉语并行学习,尝试通过双语阅读材料,以较快的速度跟上双语学习的步伐,以提升双语交流本领。
2. 加强跨文化交际训练:此外,双方还需多参与在英语与汉语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训练,不断解决好汉语环境下的英语发音及英语环境下的汉语发音问题,以提升双方的跨文化交流本领。
Ⅳ. 结论
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连接双方的效果降低,影响双方的沟通效果,必须被关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多参与英汉跨文化交流,加强跨文化交际训练,将有效改善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维护双方和谐发展。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习俗、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语用失误,这些失误不仅可能导致沟通的障碍,甚至可能引发误解和冲突。
因此,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文章首先回顾了相关理论和研究,界定了语用失误的概念和分类。
然后,结合具体案例,从语言习惯、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语用失误的发生。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提高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有指导意义,也对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和谐共处具有积极意义。
二、语用失误的定义与分类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或冲突。
语用失误不仅反映了语言本身的问题,更揭示了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和认知冲突。
语用失误通常可以分为两类: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言语用失误主要发生在语言使用的形式上,是由于对语言本身的误解或使用不当造成的。
例如,在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礼貌或谦逊的表达,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直接或冒犯。
这种失误通常是由于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语言规则掌握不足或误解造成的。
社交语用失误则更加复杂,它涉及到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对文化规范、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的误解或忽视。
这种失误往往是由于交际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社会距离、行为准则和期望的误解造成的。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询问他人的年龄、婚姻状况或收入等私人信息被视为不礼貌或侵犯隐私,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友好或关心的表现。
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避免语用失误至关重要。
这不仅需要语言学习者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则,更需要他们深入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然而,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用失误时常出现,成为交际中的一大障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重要性,分析其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指的是由于语言使用不恰当或不合适,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或者交际失败。
这种失误可能源于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与目标语言使用者的差异。
例如,英语国家的人普遍重视个体主义和直接性,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群体主义和婉转含蓄。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使用过于直接或者过于婉转的语言,都可能导致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很多表现形式。
语言选择不当是常见的一种。
例如,使用不礼貌的语言或者过于专业的术语,都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或者困惑。
语境偏移也是语用失误的一种表现。
在某些语境下,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或者表达方式,可能导致误解或者沟通失败。
表达方式的不同也是引起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不同的沟通风格和礼仪习惯,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对方的沟通方式,也容易导致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造就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就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
语言习惯也是导致语用失误的重要因素。
不同语言习惯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对方的语言习惯,也容易导致语用失误。
社会压力也是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对对方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不够了解,或者由于对自己的语言能力不够自信,人们往往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语用失误。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在电视剧《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由于男主角Frank是美国人,而女主角文佳佳则是中国人,两人在交流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语用失误。
例如,Frank经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文佳佳则更喜欢用一些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1932006年第10期下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 现代企业教育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常用来指任何两个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双方在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常常发生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必然反映在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上从而产生语用失误pr agm at i c f a i l ur e .语用失误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而出现的差错这类失误不是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等方面的问题即不是语法结构出错而导致词不达意而主要归因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者说得不合时宜根据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J enny T hom as 1983的观点跨文化失误大体上可以分为语用语言失误pr agm al i ngui st i c f ai l ur e 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 ol i ngui st i c f ai l ur e 两大类本文以英语为例拟通过一些实例来系统阐述这两类语用失误的典型表现形式及其原因以期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有所裨益1.语用语言失误即所说的英语不符合操英语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的语言习惯套入英语中去例1O n M onday S t u dent:I 'm afr aidI can't f inishm ypaper onti m e,since I w as i ll l ast w eek .M ay I han d it i nnext T hursday?T eacher :W hat doyoum eanyo u can't fi n i shi t ont im e?T he deadl ine i s n ex t F ri d ay .这里学生所说的next T hur sday 是十天后的星期四而教师将其理解为三天后的本星期四指示语ne xt 的歧义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话语产生了误解这种失误是由于说话人使用了歧义词语使得听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下对话语产生里误解导致的例2A :I s t h i s cof fee sugar ed?B :I do n 't t h i n kso.D o esi t t aste as if it is?B 以为A 只是提出询问但实际上A 所表达的行为是责怪显然B 误解了A 所要表达的言外之力否则他应该表示歉意并主动去取糖来例3T eacher :C an y ou answ er t h i s q uesti on,Jen ny?Jen ny :N o ,I can't.课堂上教师通过询问的见解言语行为很有礼貌地要求Je nny 回答问题但Je nny 却将其理解为询问她的能力结果造成交际中断教师无话可说这两例中的语用语言失误是因为听话人误解了说话人表达的言外之力而导致的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说话人话语中的言外之力没有表达清楚而引起语用失误试比较下面两个例子例4:A :I s t h i s a g oo dr estauran t ?B :O f co urse.例5:A :A r e y ou com ing t o m y p ar t y ?B :O f co urse.很多中国人将汉语表达中的当然等同于英语中的Of co ur se ,C er t ai nl y ,Y es,(i ndeed)i t i s .事实上它们的言外之力是截然不同的在例4中B 的回答有W ha t a s t upi d quest i on!的含义甚至可能会是O nl y A n i di ot i c f or ei gner w oul d ask such a quest i on !例5当中的O f cour se 相当于Y es,i ndeed 或I t goes w i t h-o ut say i ng 或I w ou l dn't m i ss i t for t he w or ld!这表明O f cour se 不能滥用来表示肯定的回答否则它的言外之力会导致对以为应答人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浅析张燕飞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难免会出现某些言语上的误解乃至冲突即造成语用失误本文通过一些实例系统阐述了语用失误的典型表现形式及其原因以期对英语教学有所裨益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教学出言不逊不懂礼貌甚至酿成使对方感到受侮辱的后果语用语言失误还表现在滥用完全句上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要求学生使用完全的句子来回答问题例6For eign t eacher :H ave you r ead t he book I recom m end ed l ast w eek?C h i nese stud ent:Y es,I hav e r eadt he b oo k y our eco m m end edl ast w eek.本来回答Y es 或Y es,I have 就十分得体了但他却用了完整句无意中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让本族语者推倒出该学生对其问题有点不耐烦此外语用语言失误还表现在说话的分寸上即说话的礼貌与直率程度上如对以为死者家属表示同情时就只允许说得含糊笼统例7I w as sor ry t o hear ab out you r G r and m a.如果说成I w as sor ry t ohear t hat yo ur G r andm a kil l ed h er sel f 就有点失分寸不那么得体了2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这种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对价值的不同判断在中国尊重老人是一种美德如在车上给老人让座被视为非常有礼貌的行为但如果一位中国学生对一位上了年纪的英国老太太说Pl ease si t dow n,you ar e ol d.之类的话非但得不到感激反而会使听话人认为她年岁大了不中用了再如一位中国学者在五年之后专程拜访他已年过七旬的教授布郎先生时说:Y ou haven't changed m uch.,因为他见老师健硕如前然而这句话的结果只会给布朗先生带来不快因为cha nge 的观念价值在英美人心目中相当高对一位长者说他没有变还是老样子只会贬低对方而丝毫没有恭维之意2对相对权势和社会距离的不同判断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序长幼有序因此人与人交际时要受到各自地位和角色的制约否则就是失礼如下级或晚辈见到上级或长辈为了表示尊敬多用辈分称谓或泛化的亲属称谓不能直呼其名称对方的职务时如果对方是副职的话还习惯上把副字略去而在以英语为本族语的国家里晚辈可以直呼长辈名字下属可以在姓前冠以M r./M r s./M i ss 来称呼上级甚至在本人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直呼其名3对权力和义务的不同判断在中国教师有权力让学生擦黑板而学生也认为这是自己的义务在西方则不然学生认为擦黑板之类与教学有关的事宜均是教师的事情教师无权要求学生擦黑板或因学生没有在上课前把黑板擦干净而抱怨例8For ei gnt eacher :T hankyouf o r yo ur h el p .C h i n ese st u dent :T hat i s m yd uty.根据汉语的意思和习惯这位学生的话是一种礼貌的答谢方式但dut y 一词在英语里是责任在身不得已而为之这会使英美人误解为不是诚心情愿的正确的回答应是That i s m y p leasu re.(4)对打扰对方的不同程度的判断非本族语者如果根据自己对打扰对方的程度的判断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了不适当的言语形式必然会引起社交语用失误例如在俄罗斯香烟是近乎免费的所以你若想向对方借包香烟的话无需使用间接非常有礼貌的言语否则就会造成语用失误还有在中国拥有轿车的人家不多你若想向对借车的话使用的言语必定是非常间194学术论坛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接非常有礼貌的而在美国就不一样了拥有轿车的人很多大部分家庭还不止一辆因此借辆轿车用一会儿不算大的麻烦事不必使用礼貌程度很高的言语形式否则倒会使听话者觉得太见外了语用失误是影响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T hom a s 说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出现语法错误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是可以谅解和接受的但如果是一个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没有按语用原则而出现语用失误则会被认为是不友好或缺乏教养甚至是带有侵略性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形式的教授而且还要把语用原则纳入教学内容将交际文化与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减少语用失误参考文献[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张彦群.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文化原因浅析[J].天中学刊.2005,(3).花朝节是我国民间岁时八节之一也叫花神节又称百花生日自春秋起源袭至明清一直绵延不衰其重要程度可与中秋相媲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之一并因其经常与中秋节并举中秋古时又称月夕进而形成花朝月夕花朝月夜等成语流传至今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然时至今日曾经在文人墨客笔下风迷万千的花朝节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仅保留在港澳台地区和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如此中国古人究竟如何过花朝应值得我们注意唐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高潮阶段也是花朝节发展的成熟期花朝节亦在这一时期由社会上层传入民间本文意从有限的文字记载入手力图使今人一窥花朝之全貌花朝由来已久古籍中最早的记载见于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到了晋代周处风土记言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竟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南朝的梁元帝萧绎的春别应令诗曰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历仕梁陈隋三朝的江总在侍宴玄武观诗中云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可见春秋时尚无花朝一词到了晋代已有过花朝节的习俗梁陈时宫廷中亦有此风习但总体而言唐以前有关花朝的活动范围较小仅限于宫廷内苑在唐代明确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并与元月十五元宵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合称为三个月半节成为重要节日之一不过仍基本流行于上流社会和官宦阶层而非全民性的节日活动内容包括吃花糕觥筹宴饮踏青赏花吟诗作赋伤春怀旧等花朝节吃花糕始于武则天朝山堂肆考卷一九四载武则天于花朝节游园命宫女采百花和米捣碎后蒸成花糕以赐群臣这种糕有着花瓣的馥郁和谷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宫廷坊上一时分外流行沿袭至宋则在二月九日以花糕加上法酒赏赐近臣唯时间不同而已花朝节时觥筹宴饮场面的记载就更多了甚至在碑志中也有提到如唐文拾遗卷三三唐韦君靖碑言每逢月夕花朝之时丝竹相伴以追欢大开盛宴以待客而且经常高朋满座然主宾周旋其中劝酒之时竟能彬彬有礼揖让无哗这恐怕是当今之国人亦很难达到的境界罢白居易祭崔相公文中也有花朝之日杏园之中崔敦.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杨虞卿杨汝士虞卿从弟等人面对青山畅饮美酒或征雅言或命俗乐其乐融融的场景杏园乃是唐长安城中一个重要的娱乐场所因盛植杏树而得名朝廷亦在此宴请新科进士即所谓的杏园探花宴而唐朝属我国古代的温暖期花朝早春杏花吐蕊一群知心好友于此赏春游玩应属人生乐事而从正史中的相关记载来看吟诗作赋似乎已经成为唐代上流社会在花朝月夕的活动上所达成的共识如旧唐书崔咸传崔咸擅长写诗诵诗每到花朝月夕风和日朗高声唱吟必定唐宋时期的花朝节王蕾陕西师范大学710062潸然泪下当时的名流皆感叹其志趣高奇另旧唐书罗威传罗威天性聪敏达于官场又长于儒学每逢花朝月夕与宾佐一起赋咏歌诗甚有情致人生得意须尽欢的道理世人皆知这是因为人生境遇的掌控不由自己所以本应热闹喧嚣的花朝节在很多时候是冷清而感伤的唐玄宗时的梅妃江采萍作楼东赋以泄玄宗被杨贵妃夺走之恨发出了思旧欢之莫得梦相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若懒对乎春风的感慨花朝节也有了伤春怀旧的开始又如唐代诗人卢纶在题念济寺晕上人院中仅清净雨花朝一句就将其孤寂落寞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在旧五代史韩建传中昭宗久在华州思还宫掖每花朝月夕游宴西溪与群臣属咏歌诗嘘唏流涕在今非昔比伤情感时的皇帝那里花朝月夕也便成了怀乡忆昔的日子至宋朝时国家版图的缩小并没有影响人们对花朝节的热情较之唐代反有过之而无不及过节人群的范围也由上层社会扩散到了民间宋代词人周密的一枝春可算宋人过花朝的一幅整体白描图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夕花朝自今细数除了与唐代共有的特征外宋代还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扑蝶会挑菜会市集拈香祈福燃灯等但是宋代花朝节的日期却在有些地方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据竺可桢先生的研究宋代应比唐代稍寒冷花朝不推后反提前想必是对春天来临的迫不及待吧据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又为扑蝶会而翰墨记则说洛阳的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皆外出游玩又为挑菜节但梦粱录的记载却依然沿袭旧习仍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并言浙间风俗以是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是最值得外出游赏的江浙一带的花朝于民间盛举与其地处江南气候温润关系甚大然而气候的差异可能带来完全迥异的过节气氛如宋人钱时二月望游齐山呈仓使二首春到花朝花未多小梅才作玉婆娑东君不是恩光薄无奈霜欺雪压何霜欺雪压花开无多只有小梅初绽如此一来人们的雅兴自然也减去不少加之陈著的二月十五日酴醾洞醉中和方回的二月十五晚吴江二亲携酒这三首诗皆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节按三人的生活年代大概从南宋孝宗时至元初基本贯穿整个南宋朝也可证明宋代的更改日期是个别地域现象跟唐代一样花朝来临之时宋人们也喜欢外出骑马醉酒泛舟一样的舒坦惬意如朱继芳的旧游以慵懒的生活姿态表达着自己对官场的厌恶花朝骑马醉月夜傍船讴一被微官缚重来不自由再看王镃的涌金门云涌金门外看花朝步去船归不见遥一派笙歌来水上鹭鸶飞过第三桥以清新明快之语描绘了一幅人们同乐逍遥有声有色的花朝泛舟游春图梦梁录卷一则极力描绘了南宋时苏杭一带民间花朝过节西糜钅兹。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跨文化交际是海外留学、国际经贸往来和国际交往活动中个人与企业之间进行文化交
流和关系构建的核心活动,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说话者在口头
交流时除了出现语法错误外,还会出现由于漏result习不熟悉或不能恰当理解对方所使
用的不同语言所导致的话语理解错误现象。
语用失误通常表现为双方因为文化的差异或语
言的障碍而出现的不同看法,有时会引发误会。
首先,要准确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想法,双方需要通过沟通了解彼此的文化和
语言。
其次,双方要学会用英语问题和自然,有时要根据地域和历史背景进行表达。
有些
话可能在一个文化中可以容易地理解,但在另一个文化中可能会被误解。
此外,双方要进
行多方面的练习,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努力减少不必要的歧义和语法错误,增强交流能力。
最后,双方还应该针对碰到的困难,其中一方应该尝试帮助另一方理解,或者利用异族平
台等资源来协助彼此理解。
总之,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语用失误现象双方可以采取正确恰当的措施和策略,在沟
通环节中谨慎表达,积极控制自身的文化屏障,为交流搭建良性的心态环境,克服语言的
障碍,提高文化意识,改善跨文化交流。
准确的理解是交流的基石,希望双方共同努力,
有效的控制语用失误的发生,以实现和谐的友好沟通。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解决策略第一章介绍跨文化交际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的话题。
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民族、国家、文化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愈发紧密。
而语言是沟通的重要手段,语用行为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严重的。
因此,建立畅通的跨文化交际渠道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主要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解决策略。
第二章语用失误的基本概念2.1 语用失误的概念语用失误是指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因为使用的语言形式或者其它语言因素的不同,使本意无法被准确地表达或接受而引起的行为上的失误。
语用失误包括了语境、文化背景、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因素的影响。
2.2 语用失误的种类2.2.1 实际意义与语言意义的鸿沟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习惯用语、成语和俚语,这些表达方式往往不能准确地翻译,会导致实际意义和语言意义的鸿沟。
如英语中的“Kick the bucket”(死亡)和中文中的“挂彩”(成绩不好),它们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因此在翻译或翻译中应避免直接翻译,而应该寻找相应的文化表达。
2.2.2 社交禁忌与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习俗、文化背景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社交禁忌和文化差异。
如在中国,送钟表象征着寓意不好,而在美国,送钟表则没有负面寓意,还可以作为礼物之一。
这类误解可能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严重的影响。
2.2.3 奉承和谦让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奉承和谦让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在中国文化中,奉承和谦让被视为美德,但在西方文化中,直接奉承和过度的自谦则会被看作虚伪。
这种差异也可能引起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2.2.4 礼貌与称呼不同的文化中,礼貌用语和称呼也可能存在差异。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称呼对方暖昧称谓是禁忌,而在美国,情侣之间称呼为“baby”是比较普遍的。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和称呼,则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第三章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策略3.1 学习目标语言及其文化如果想要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首先应该学习目标语言和其文化,了解他们的习俗和文化传统,如此才能对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误解有所防备。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指在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由于对目标文化的语用规则不熟悉或理解有偏差,而产生的交际失误。
语用失误可能导致误会、冲突甚至伤害他人感情,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避免语用失误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语用失误往往源于对目标文化的语境、礼貌、直接与间接表达等方面的不了解。
在不同文化中,对同一词语或行为的理解可能不同,而导致误解。
例如,在一些东方文化中,直接表达负面情绪被视为失礼,而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情绪被视为坦诚。
因此,如果一个西方人直接向东方人表达不满,可能会被认为是冒犯或不尊重他人。
其次,语言中的隐含意义也常常引发语用失误。
对于一些文化来说,表达其中一种意思时,使用的措辞可能并不直接。
例如,在英语中,有时通过间接方式来表示请求可以被视为礼貌的行为。
然而,对于一些非英语母语的人来说,可能会将其理解为拒绝或不愿意。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并学会使用非直接的表达方式非常重要。
再次,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语用失误。
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一些行为、观点和话题的看法可能不同。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谈论个人财务状况被视为不恰当的话题,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这可能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在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需要注意避免触及可能敏感的话题,以免造成误解或冲突。
最后,语言差异也可能导致语用失误。
不同的语言可能有不同的词法、句法和语法规则,因此,直接将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可能会失去原本的意义或引发误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语言差异的认识和理解是必要的,以避免产生语义或语用误解。
为了避免语用失误,有一些具体的建议可以参考。
首先,跨文化交际双方应尽量了解对方的文化和语用规则,包括礼貌用语、直接与间接表达和文化敏感的话题等。
其次,保持开放和尊重,理解对方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行为习惯。
再次,对于可能存在的语言差异,最好直接与对方沟通并解释自己的意图,以确保双方的理解一致。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在这样的语境下,语用失误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语用失误是指在口语或书面语言中使用了不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导致交际失败或造成误解。
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语言习惯的不同会导致语用失误。
不同的语言习惯对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方式有着深远影响。
在中文中,我们很少直接表达否定的意思,而是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
例如,“你看起来有点疲惫”比“你看起来很累”更常见。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是非常常见的,即使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这就导致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一些使用了委婉语言的中文表达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被误解为模棱两可或者弱化了语气。
反之,对于直接表达的西方文化中文表达方式,在中文中可能会被视为矫揉造作或者过于直接。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个文化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导致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发生一些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误解。
例如,在一些中西方交际中,西方人可能不理解东方文化中非言语的表达方式,例如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眼神交流。
而在中国文化中,头低下表示尊重和谦卑,但在西方文化中,这可能被解读为沮丧或自卑的情绪。
这些文化差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第三,对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他们从字义的意思到隐含意义的信息传递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中文中,青色表示清新和活力的感觉,但在西方文化中却被视为悲伤和忧伤。
这也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因为在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的情况下,人们可能无法理解神秘或隐含的信息。
最后,教育和个人背景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诸如教育水平、个人背景、地理位置和工作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对言语的理解和使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人们使用的术语和表述方式难以理解,从而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在现今社会中显得越来越普遍,其给各国互相交流、加深了解以及开展合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严重影响了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语用失误是指在语用行为过程中,由于使用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个人语用认知因素的干扰等原因,导致所使用的语言无意中违背了文化惯例,引起了不必要的误解、偏见、歧视甚至是冲突。
首先,文化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因之一。
不同的文化有各自独特的价值观和信仰,这些价值观和信仰在语言交际中表现得深刻而显著。
例如,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普遍尽量避免直接表达负面情绪或否定态度,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强调个人独立和表达权利,经常会使用直截了当的措辞和语言强调自己的观点,这便导致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中容易出现理解障碍。
在跨文化交际中,若涉及到攀比、奉承、表达感受及礼貌方面等,多以文化差异为主,易产生语用失误。
其次,语言水平及语用知识也是产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之一。
对于母语和非母语者来说,相同语境下用词及交际技能,可能因不同的背景知识、文化语言差异、语言教学水平产生不同的应用效果。
例如,中式英语中的过于助长、生龙活虎等,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在其他国家彼此交流中难免会产生笑话,并造成误解,导致悲剧发生。
适应跨文化交际需要具备语言知识储备、背景消息和可缩放的技能策略。
最后,个人因素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面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由于对他人的行为和言论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常常会出现自以为是或误解他人意图的情况。
例如,一个人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有礼貌的,但在另一个文化中被视为不礼貌的。
这种情况下,对于不同背景的人来说,如何在不影响交流的情况下保持礼貌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问题,更是文化认知和心理因素的问题。
为了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社交礼仪和惯例,注重语言教育的语用教学,提升个人的跨文化意识和语用意识,以便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平和、尊重并积极应对不同的文化挑战。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作者:王革李玲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04期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英语学习越来越被重视。
如今,每个人似乎都会说几句英语,但是语言能力并不代表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因语用失误,导致双方误解的现象频频发生。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失误理论展开,着重介绍并以例证分析日常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并在此基础上呼吁英语学习者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语用失误。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误解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09-02一、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失误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在工作、学习、旅游中难免会出现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的情况。
因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胡文仲,1999)。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受阻或者失败,甚至会影响双方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
很多人把这种交际失败简单地归纳为语言的失误,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只懂语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
而是由于社会文化、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的差异,导致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与误解现象。
语用学,即语言实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何自然,1987)。
就语用失误,何自然教授指出,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不是指一般的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performance errors),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Thomas说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被认为是“不真诚的、存心欺骗的或居心不良的人”(何自然,1998)。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是指在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文化观念等因素而产生的语言使用错误或不当的情况。
这种失误可能会导致误解、冲突或尴尬的局面,甚至可能影响交流双方的关系。
了解和避免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对于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一个常见的语用失误是直译。
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汇、短语或句子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而不考虑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这种失误可能导致意思混淆或不恰当的表达。
一些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会使用中式英语,这是因为他们直接从中文翻译而来,而没有考虑到英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
语用失误还包括使用错误的礼貌语和不恰当的称呼。
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待长辈、上司、客人等的称呼和礼貌用语是不同的。
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人们可能会使用错误的称呼或不恰当的礼貌用语,给对方留下不尊重或不礼貌的印象。
在某些文化中,称呼陌生人为“先生”或“女士”是正常的,但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认为是过于正式或冷漠。
文化背景差异也可能导致语用失误。
不同的文化对于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一些西方文化中,笑容被认为是友善和热情的表达方式,但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保持面部表情中立被认为是文化礼节的一部分。
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人们可能会错误地解读对方的意图或给对方带来误解。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例子,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语用失误,例如使用不恰当的幽默、使用含有歧视性词语或言论等。
为了避免这些失误,人们需要增强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并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和习惯。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练习目标语言的交际技巧也是减少语用失误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加强对语言使用和文化习惯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是难免的,但可以通过增强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了解、避免直译、正确使用礼貌语和称呼、注意文化差异等手段来减少这些失误的发生。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导致语用失误的产生。
语用失误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对语境和文化背景的不理解而导致的交际不成功或产生误解的情况。
本文将浅析几种常见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种语用失误是指通过语言中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传递了错误的信息或产生了误解。
举例来说,某个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可能会使用自己的习惯用语或俚语,而这些用语在其他国家可能会被理解为侮辱性的言辞。
为了避免这种语用失误,人们需要学习和了解目标文化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可能会引起误解的词语或表达方式。
第二种语用失误是指使用错误的非语言语言(非言语)导致交际不成功。
非言语包括面部表情、姿势、身体动作和空间关系等。
不同文化对非言语的解读方式不同,如果不了解目标文化的非言语语境,就有可能产生误解。
举例来说,在某些国家,直接看别人的眼睛可能被视为无礼或挑衅的行为,而在其他国家则被视为礼貌和尊重的表达方式。
要避免这种语用失误,人们需要学习并适应目标文化的非言语语境,避免不恰当的非言语行为。
第三种语用失误是指对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的不了解所导致的交际问题。
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果不了解这些规范,在跨文化交际中就容易出现问题。
举例来说,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示拒绝可能被视为失礼,而在其他文化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被视为诚实和坦率。
为了避免这种语用失误,人们需要学习和了解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避免产生误解。
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个人需要有一定的跨文化敏感性和意识,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可能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语用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与当地人交流、阅读相关资料和参加跨文化培训来实现。
灵活性和适应性也是解决语用失误的关键要素。
人们应该尝试适应目标文化的语境,并及时纠正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以避免产生误解。
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用失误是常见的现象。
语用失误是指由于对语言和文化的理
解不准确而产生的交际问题。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惯和观念的差异,参与者可能在表达意思时使用不适当的语言,从而导致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本文将从三个
方面进行浅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可能源于对语言的理解不准确。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和词汇用法,
而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概念不对等的情况。
在英语中,“have a cow”意为非常生气,但在中国文化中,牛常常被看作是吉祥和忠诚的象征,所以这个短语有可能引起误解。
在
不同的文化中,同一个词语有时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英语中,“bold”指的是勇敢和
自信,而在中文中,这个词可能被理解为鲁莽和冒失。
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语言
差异,并及时纠正误解。
语用失误可能源于对文化背景的了解不足。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因此一些在一个文化中被认为是礼貌的说话方式在另一个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冒犯或失礼。
在英语文化中,对于同事或朋友的邀请,回答“Sorry, I can't make it”通常被视为礼
貌和诚实的表达,而在一些亚洲文化中,这种直接的回答可能被视为不友好或不尊重。
在
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社交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语用失误还可能源于非语言因素的干扰。
非语言因素包括身体语言、表情和语调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不同文化对于非语言因素的理解和运用方式不同,
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解读。
在西方文化中,对眼神的直接接触被认为是诚实和自信的表现,
但在一些东方文化中,直接的眼神接触可能被视为挑战或不礼貌的行为。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注意非语言因素的运用,并尽量避免引起误解和冲突。
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常见的现象。
这些失误可能源于对语言的理解不准确、文
化背景的了解不足和非语言因素的干扰。
为了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对不同
文化的了解,提高对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敏感性,以及保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
通过这些
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增进各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