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9.62 MB
- 文档页数:116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春秋战国的形势图,知道战国七雄形成的基本情况,并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重要战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和动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了解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秦国都江堰修建的功能和意义,从中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都江堰教学难点: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班级优化大师;视频、导学案(二)教学方法利用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问题式教学: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相关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组长带领学生梳理本课的学习思路,。
情境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教师活动设计意图环节导入利用课本导言的设问:随着频繁的战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利用课本导言,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入本节课课题。
新课讲述一、战国七雄任务一: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思考: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提示:变化一: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秦、楚疆域进一步扩大。
变化二: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变化三: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
年代尺梳理战国的起止时间观察春秋与战国的形势图,发现不同,学会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地图中明确战国七雄的位置,增强时空观念。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2011-11-23 赵世杰课前预习案【课程标准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②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③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②结合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教学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考点解读】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里程碑——四大发明二、古代中国在天文学、农学、医学方面的成就(一)天文学(四)医学【预习成果展示】1、我国古代的医药学著作中,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最大的是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伤寒杂病论》D、《千金方》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儒家学说3、(2005上海历史)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4、以图谱的形式重点记载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革成果的农书是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C.《农书》 D.《农桑辑要》5、神州五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高考质量检测卷)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最能说明A.指南针用于风水观测 B.广州出现了专职气候观测师C.北宋时就发明了指南针 D.航海使用多种观测技术解析:D 从题目的“舟师”可以看出航海者,从“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可以看出需要从不同时候通过不同方法观测2.(2009山东平邑二中10月)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C.发明时间长,技术含量高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解析:B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对于人类的文明进程、地理大发现中等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因此被称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3.(2009汕头市潮阳一中11月)“‘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解析:四大发明的成就让中国产生了自大的心理,从而不屑于跟外界进行文化交流,从而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国的四大发明没有产生巨大的效益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政治上的封建专制和文化上的专制导致了中国缺乏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故应选C。
4.(2009广东广雅中学10月)有关“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被应用到军事、生产、日常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特别是航海上。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实践一、天文学1、天象观测:①世界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②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其中《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的星表;2、天体测量:①东汉:张衡发明水运浑象仪,证明浑天说,其地圆见解比欧洲早1000年,发明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②唐朝:僧一行与梁令瓒制黄道游仪,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实测子午线;③元朝:郭守敬制简仪;测定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受到世界天文学推崇。
3、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领先的原因:①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②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宣示政权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能;③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乾地观测和研究,取得显著的成就。
二、数学1、计算方法:①春秋出现九九乘法口诀;②春秋战国出现筹算法;③元朝出现珠算法。
2、数学专著:东汉《九章算术》总结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以算筹为工具、以十制位计算的数学体系形成。
(邹平人刘徽《九章算术注》使该书进一步推广)3、圆周率:三国刘徽精确到3.1416;南朝祖冲之精确到七位,领先世界1000余年。
三、农学----四大农书1、《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介绍北方生产经验,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2、《农桑辑要》:由元代大司农司主编,最早官修农书;3、《农书》:元朝王祯,综合南北经验,涉及农林牧副渔,附有《农器图谱》(有水排、木活字等记载)4、《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吸收西方科技,达到传统农业科学顶峰。
四、医学(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1、《黄帝内经》:编于战国,提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形神、天人五大核心理论,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2、《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论述“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临床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3、《神农本草经》:东汉出现,较早的药物学著作。
4、《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创立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习目标]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时期,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
(2)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
判断正误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 ×)提示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因为我国在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东汉的蔡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研制成功植物纤维纸,为纸的普及与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3)印刷术的传播: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判断正误活字印刷术在宋朝以后的古代中国广泛应用。
( ×)提示活字印刷术在古代中国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因其操作人员需识字,限制了推广。
在我国古代广泛应用的是雕版印刷术。
3.火药(1)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中有关于炼制火药方法的最早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4)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4.指南针(1)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传播及影响: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判断正误宋元时期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不是促进欧洲实现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
( √) 提示宋元时期中国三大发明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但欧洲实现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能力要求:引导学生识别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成语典故,培养学生收集、阅读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认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基本的读图技能,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成语典故,讲述成语故事。
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要求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的目标,学习勤奋努力、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课时]一课时[课型]知新课[教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上课前播放方迪演唱的歌曲《春秋战国》,一、导入新课:播放动画视频《烽火戏诸侯》,播放前,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听讲并思考:这个故事中周幽王的做法最终害了谁?导致了什么后果?学生回答后,师强调:周幽王害了自己,自食其果,成了亡国之君。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与公元前770年,东迁洛,建立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
这两个时期都发生了什么,有着怎样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那段历史,了解那段历史,屏显课题。
(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0页下面的注释①,明确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同时也明白春秋和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二、出示学习目标:(让生看导学案上的第一部分)三、导学新课:(一)第一目:春秋争霸——相继称霸1、自我梳理:依据课前下发的导学案,让生完成第一部分。
第一节课:秦朝的建立和统一1. 秦朝的建立过程1) 秦朝的始皇帝2) 统一六国2. 秦朝的政治制度1) 法家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2) 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3) 对郡县制度的改革3. 秦朝的文化建设1) 统一文字2) 统一度量衡第二节课:秦始皇与初秦制度1. 秦始皇对国家的建设1) 统一度量衡2) 统一文字3) 修建连结长城的道路2. 秦始皇对政治制度的改革1) 确立中央集权2) 推行郡县制度3) 推行县官制3. 秦始皇对文化的影响1) 秦始皇焚书坑儒2) 秦始皇统一文字3) 秦始皇的法治观念第三节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变迁1.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1) 战国七雄2) 西周的衰落2.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1) 区分由来已久的三纪2) 出现了农具和工具的改良3.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1) 转变了写作形式2) 战国士大夫文化的盛行第四节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1. 齐国政治制度的变革1) 辞正和政治制度2) 制度和法律2. 鲁国政治制度的变革1) 一夫一妻制的建立2) 城市制度的变革3. 楚国政治制度的变革1) 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2) 推行官僚制度总结:历史八年级上册的19课至20课主要介绍了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始皇与初秦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变迁,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对我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扩展部分:第五节课: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朝的建立过程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形成秦朝。
在秦朝统一之前,我国分裂成六个国家,即秦、楚、齐、燕、赵、韩六国连年相争,深重百姓之苦。
而秦嬴政通过削藩之策,吞并六国,最终实现了统一。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统一的封建国家时期。
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倡导的法家思想在政治上得到充分体现,采取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度的改革,实行三公九卿系统,设立的郡守、县宰等官吏,并对地方政权进行调整,进一步夯实了中央集权的基础。
第6课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和实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括归纳我国古代在天文学、算学、农学、医药学方面的成就;概括归纳我国古代兴建的举世闻名的工程成就;概括归纳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了解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分类列举我国古代各个方面的科技和建设成就●分析古代重大科技成就的作用和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所创造出的卓异的科技成果,是造福全人类的伟大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及其贡献教学难点:概括科技发展的共性,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原因教法与教具教法:自学辅导法。
理由: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较多的感性认识,教材行文平实没有太多的概念和推理。
教具: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神六成功发射,四大发明图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标志性成就是四大发明。
进入近代却远远落在西方后面。
探寻古代科技的辉煌踪迹,追忆先贤的圣功伟业,发掘古之幽隐,以励今人之志向,复兴民族大业,是历史的使命,义不容辞!(凝神:神六成功发射起兴:古代辉煌与近代落后点题:中国古代科技)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主填写下列表格)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里程碑——四大发明东汉蔡伦虽宦官,废物造纸美名传。
北宋毕升虽贫寒,发明活字替雕版。
指南工具传播远,世界格局大改变。
火药火器威力大,改造世界建家园。
中华儿女多智,四大发明广流传。
牢记历史勤努力,民族腾飞在在今天。
小试牛刀: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如果《西游记》是一部历史的话,那么下列现象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是:A、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蔡侯纸问世了吗?B、唐僧西天取经,取来的经书是活字印刷的吗?C、孙悟空同红孩儿打斗时,红孩儿用喷火车喷出来的三味真火,是用火药做的吗?D、据说唐僧在刚去西天的路上,观音菩萨为了防止他迷路,曾送给他个辨别方向的宝物,这个体宝物有可能是指南针吗?•学习过程二:知识竞答•“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