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说课-我和乌丽娜-西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 格式:doc
- 大小:237.00 KB
- 文档页数:3
10、《我和乌丽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我和乌丽娜》,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说教材《我和乌丽娜》选自西师班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3单元第2课,也是本文的第10课。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德国小姑娘乌丽娜数桥的这件事,展现了“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与乌丽娜之间深深的友情。
本文拟用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主要讲解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准确概括课文内容,感受丽江古城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在新课标的要求与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丽江古城的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迅速融入本课的情境之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多媒体出示多幅丽江古城的图片,然后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丽江古城吗?请去过的同学谈一谈你的感受?咱们今天就和乌丽娜同学一起去丽江古城看一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0 我和乌丽娜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这一段。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
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自学生字,词)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一)回顾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1.体会丽江的美。
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以下几点:(1)整体描写。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我和乌丽娜》教案范文篇一设计理念:本课设计遵循浏览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习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领会到什么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习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取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
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开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的:⑴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⑵联络语境理解词语,联络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领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情谊。
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从详细的词句中领会丽江的美,领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⑴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妙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
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情谊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情谊为主习题,进行白话交际)⑵齐读课习题,引导学生对课习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领会到什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⑴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⑵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自学生字、词)⑶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高兴地观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晃。
★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和乌丽娜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一个鲜活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了解木屐制作的历史,掌握描述感受的常用句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情感体验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掌握描述感受的常用句式和方法;2.学生通过观察细节,感受语言的魅力,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用心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教授本课,使学生掌握如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描述感受的常用句式和方法;2.能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准确找出表述重点;3.能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细节,写出与主题相关的篇章。
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情感,并能恰当描述;2.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细节,写出与主题相关的篇章。
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课中积极听讲,课后完成作业;2.教师讲解+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全课讨论;3.学生情感体验+想象+语言表达+写作。
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时间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方法5分钟自我介绍教师介绍本次课程目标及教学重点10分钟导入教师通过讲故事情景,渐次营造氛围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体验文章情感1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并表述感受学生分组将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述15分钟全课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课性的表述10分钟总结课堂内容教师提供建议以及对学生的评价5分钟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情境教学设计教材中《我和乌丽娜》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理解。
针对故事情节设计情境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作业:1.小组合作,选择故事情节中的一个角色,想象一天中他/她的生活,以诗歌、小说、散文的形式进行表达;2.根据所读到的故事内容,想象这个世界里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没有被你所发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写并交给老师审阅;3.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句子并发表在课堂上。
我和乌丽娜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下册)一、谈话启发,入情入景老师这儿有幅丽江古城的图画,谁来说说图画上的景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发生在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里。
让我们随着两个小朋友一起走进课文。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提示易错之处。
3.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谁的什么事?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
三、细读对话,深悟情景1. 介绍乌丽娜。
自读感悟:乌丽娜是谁?学习第1段。
交流感悟: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小姑娘?联系资料了解丽江的东巴文化。
引导联系“学者”“很小的时候”“就……就是……”感悟乌丽娜在父母的影响下喜爱中国文化,喜爱丽江。
2. 初识乌丽娜。
乌丽娜终于来到了中国丽江,可她的表现真奇怪,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从这爱好,你感受到什么?再轻声读课文第3~4段,把描写丽江古城的语句勾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体会。
引导联系下文,领略丽江悠久文化和独特景致;感受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喜爱。
3. 认识乌丽娜。
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古时在云南境内称为丽水,所以在丽水河畔的这块地方便被称作“丽江”。
丽江的桥多,是不是真的有354座,我们和这两个孩子一起去数数。
默读第5~21段。
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引导。
⑴“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
”有了水的丽江怎样美丽?读读文中的语句,想象水给丽江带来的美。
⑵水多,桥也多。
丽江的桥是怎样的?读读写桥的部分,想象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⑶从乌丽娜数桥这件事,可以看出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自读课文,作旁批。
小组自由谈认识。
小组再请一位同学综合意见发言,全班交流。
再读这部分,入情入境。
4. 想念乌丽娜。
⑴这张《丽江古城》的邮票,我会贴在写给乌丽娜的信上。
齐读第22~23段。
⑵乌丽娜会嗅到丽江古城月光的香味吗?体会这句话的妙处。
⑶引导学生体会“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⑷指导朗读,读出“我”对乌丽娜的想念之情。
【资料推荐】2019最新(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我
和乌丽娜1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学习重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学习难点
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
- 1 - / 6。
10、《我和乌丽娜》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我和乌丽娜》,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我和乌丽娜》选自西师班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3单元第2课,也是本文的第10课。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德国小姑娘乌丽娜数桥的这件事,展现了“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与乌丽娜之间深深的友情。
本文拟用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主要讲解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准确概括课文内容,感受丽江古城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在新课标的要求与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丽江古城的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作为教师,不
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迅速融入本课的情境之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多媒体出示多幅丽江古城的图片,然后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丽江古城吗?请去过的同学谈一谈你的感受?咱们今天就和乌丽娜同学一起去丽江古城看一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10、《我和乌丽娜》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标出文章的段落,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和不认识的词语,通过工具书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2、教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能力和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出现错误时,及时给予纠正。
随机抽取学生朗读生字、组词、造句。
出现错误时,及时给予纠正。
3、深入学习、理解生字词。
举例说明有哪些字与今天学习的生字在字音或字形上相似的?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找出文中的多音字,并说说不同的读音分别是什么意思?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
语文新课标对每个学段都对识字有要求,对小学高段的学生要求更高。
不仅要求小学高段的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求高段的学生能够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因此,本课的识字环节,我采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结合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第三环节: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丽江古城给你怎样的印象?
2、要求学生深读课文,找出表现丽江古城美的句子。
3、要求学生再次深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丽江古城的美?分别有什么特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出:本文从水和桥表现了丽江古城的美。
水的特点是:清亮、活跃。
(板书水:清亮、活跃)
桥的特点是:数量多、材料多、样式多(板书桥:数量多、材料多、样式多)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亘古不变的主题。
因此,本环节,我在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了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丽江古城的美。
第四环节:板书设计
10、我和乌丽娜
水:清亮、活跃
桥:数量多、材料多、样式多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通过比较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及时地理解与掌握。
第五环节:小结与作业布置
教师运用正确、简练的语言,将本课学习的知识整理归纳,使之系统化。
为了巩固本课的生字和积累成语,本课的作业设计为:1、将本课生字各写5遍组两个词。
2、抄写课中第三题中的成语。
各位评委老师,本堂课我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其心理特征,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学生处于轻松、积极、愉快地氛围之中提高认知水平,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