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消费行为变化趋势研究——基于广州市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40.75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4月第40卷第2期消费经济CONSUMER ECONOMICSApr.2024Vol.40No.2一、引言着力激活农村消费是新时代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繁荣国内大市场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我国农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但相比城镇地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202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44万亿元,其中,农村地区消费额仅占13.5%,明显低于农村人口比重(36.1%)。
作为缓解居民流动性约束、平滑不同时期消费能力的重要金融工具,消费信贷是支撑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充分释放的重要驱动力。
202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要求着力改善现行农村消费金融制度环境,加力拓展农户消费信贷的同时,也需要高度关注农户的金融健康问题。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突出强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金融健康至关重要。
近年来,金融健康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专家学者的重视。
2015年,金融健康由美国金融服务创新中心(CFSI )率先提出,用来描述消费者获得金融服务后的财务状况能否满足日常生活开支需求,同时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增长。
2021年,联合国普惠金融特别代表处成立了金融健康工作小组,致力于推动金融健康建设。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于2019年首次将金融健康概念引入国内。
2021年12月,时任人行副行长刘桂平在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要增强居民和家庭的金融健康意识。
而就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看,农户金融健康状态与其信贷杠杆是否适度存在直接关联。
消费信贷虽然有利于激活农村消费扩容,但考虑到债务偿付的可持续性,信贷杠杆并非多多益善,信贷过度扩张也会反向抑制消费的长期增长。
因此,守住农户群体的金融健金融健康背景下农户消费信贷的杠杆效应———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曾学文1张斌2,3(1.中国农业银行;2.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摘要:壮大农村消费市场,既要发挥好消费信贷的加速器作用,同时也要兼顾好农户金融健康问题。
广东省农村消费调查报告一、农村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人均消费额增速高于城市,但农村消费者每月只有约六成收入用于消费,反映农村消费尚有潜力未释放;受访者中,商品消费以食品(81%)、生活用品(69%)和衣着(58%)等满足基本生活的品类为主,服务等较高层次消费存在较大激发空间;消费渠道以百货商场(65%)、网络电商(56%)和大型超市(51%)为主,购物方式已发生较大改变;七成受访者经常使用手机移动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成为除现金外最主要的支付方式;购物优先考虑质量(48%)、价格(33%),品牌和款式因素仅占比4%,消费更加务实理性。
二、农村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受访者指出农村消费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商品类型少(45%)、假冒伪劣(39%)、商品质量差(27%)等;服务消费领域反映最突出的是服务不到位(56%)、服务态度差(37%)、虚假宣传(25%)和霸王(不合理)条款(15%)等;超过六成多受访者反映农村存在销售国家禁售商品的情况。
此外,大多受访者反映网络购物在广东农村区域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但由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网购中存在物流时间长(52%)、农村电商的服务点少(35%)、农村区域不支持配送(31%)、网速慢(27%)等突出问题,仍有待解决。
三、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中,八成受访者表示不了解消费相关法律知识,近七成受访者不知道、不清楚自身的消费权利;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大部分受访者清楚维权的渠道,但因为程序繁琐、维权成本高等原因,超过七成选择放弃维权或自行解决。
在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方面,仅19%受访者表示会主动索要发票或消费票据、8%表示会详细了解并签订相关的合同或服务条款,表明农村消费者保留消费凭证的意识和习惯仍未形成。
在消费观念方面,77%受访者表示充分考虑自身消费能力、51%表示不购买假冒伪劣商品、45%不买廉价劣质商品、41%选择有信誉商家,可见消费观念理智、态度端正。
赖佳佳,汤晗蕾,刘彦君.基于农村固定观测点调查数据分析农业补贴对广东省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J].南方农业,2023,17(10):166-169,195.基于农村固定观测点调查数据分析农业补贴 对广东省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赖佳佳,汤晗蕾,刘彦君(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摘 要促进农户增收是农业补贴的政策目标之一,针对广东省水稻种植情况,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和规模报酬规律,探究农业补贴政策对促进农户增收的效率影响情况,利用2009—2015年广东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数据,从整体政策效率和农户个人层面出发,对农业补贴政策与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农业补贴政策与水稻生产效率的变动存在路径依赖,补贴前后的水稻生产效率存在显著差别,水稻生产受补贴影响较大,表明农业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户增收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补贴的发放条件难核实、农户对农业补贴政策的灵敏度不统一、单一的补贴规模与多样化的经营主体不适配,导致农业补贴政策在增收方面对水稻生产仍存在较大的效率损失。
基于此,从农业补贴的政策设计和执行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增收视角;农业补贴;粮食生产效率;广东省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10.05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04年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作为增加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以“稳”前行,为我国粮食的长期持续稳产保供提供战略支持,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到“底线”高度。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抓好粮食生产,落实稳产保供的总基调。
1 现状由图1可知,2005—2021年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总体呈增长停滞状态,年产量低于补贴前的总量,呈波动状缓慢增长,共出现8次负增长情况。
其中,2006年达到总产量负增长率的峰值,为9.05%,2008年总产量仅为994.970 9万t,2016年负增长率更是跃升至近16年的历史第二高,为7.67%。
农民工消费需求及消费变化趋势实证分析作者:叶萍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18期◆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占我国人口近1/10的农民工的消费潜力已使农民工成为城镇、农村居民之外的消费“第三元”。
研究农民工消费行为,将这个特殊群体的消费纳入政策范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广东农民工为例,分析其消费需求及消费变化趋势,以期对改善农民工消费结构和提高我国农民工消费水平有所启示。
关键词:农民工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占我国人口近1/10的农民工的消费潜力已使农民工成为城镇、农村居民之外的消费“第三元”。
研究农民工消费特征及变化趋势对于把握区域经济的宏观平衡和动态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根据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以及《羊城晚报》公布的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末,广东农民工达到1900万人。
对这一区域农民工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有利于发现农民工带有普遍性的消费行为倾向,有利于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结构有准确把握,为制定扩大农民工群体的消费决策提供基础性素材和政策建议。
农民工基本消费需求及消费变化趋势本文以广东进城农民工消费需求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整理不同收入段的消费结构,并建立计量模型。
首先将调查的农民工按收入多少分成5个档次,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的回归系数即为边际消费倾向,表示农民工收入每增加1元,各类需求将要增加的单位数。
然后通过回归系数计算各类商品的基本消费需求,最后计算最低收入组消费与基本需求消费之比,结果见表1。
表1表明,农民工人均收入增加100元,将有 68.06元用于消费支出,其中17.22元用于食品支出,15.96元用于居住支出,增加最少的是医疗保健。
基本需求是农民工能维持最基本生活的需求,通过扩展线性模型推算,广东农民工一年需要消费6234.18元来维持基本生活。
实际平均消费水平为基本消费的两倍,但最低收入组的农民工仅能满足基本消费需求的91.7%,其中食品消费和衣着消费满足基本需求的只有86.7%和88.16%。
2014年度广州市居民消费信心与消费环境调查报告如果有闲钱,你会优先用来做什么?选择投资的比例明显高于上年,选择储蓄的也接近三成。
而选择消费的明显较少。
说明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消费者或者宁可选择适合的投资(或许是为了抵御通胀),或者选择储蓄以备不时之需,选择用在消费上的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相比,储蓄和消费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且储蓄的比例下降比较大。
相反,在投资的比例则增加不少,这说明过去一年,整个市场环境还是比较有利于消费者进行投资的。
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的改革对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意愿产生了影响。
在2014年居民的最大消费支出项目中,子女教育费用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支出的首位(18.8%);家庭为预防生病而储蓄的占67.7%,比上年的63.9%高了3.8个百分点,这对其他领域的消费挤出效应明显。
2014年的广州经济稳步发展、同时亟待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一特点也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预期及行为。
广州市居民的消费信心呈现出中间值偏上的特点,不悲观,但仍然不是非常乐观。
消费环境会对居民的消费信心、消费意愿和消费选择产生影响,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就是日用品(包括食品)。
调查显示,76.6%的受访者都认为这一年(2014年)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日用品价格总的来说都上升了,显示老百姓仍然感受到通胀的压力。
2004年度行风评议自查报告2004年度行风评议自查报告行风评议是我市今年教育系统的重要事项之一,也关乎到我们整个教师队伍的声誉形象,接到通知后,我校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确定自查重点,及时进行整改。
一、提高认识广泛宣传我校利用教师会、家长会、班会等活动时间,广泛深入地宣传行风评议的严峻形势及重要性,组织师生、家长讨论座谈,积极开展自查自纠,互帮互助,统一认识。
并将每年的6月份作为我校的“行风建设主题月”。
二、确定重点及时整改根据市教育局确定的自查内容,因为赞助费、择校费、集资办学费我校均无收取,因此把自查的重点确立为教师有偿家教和从事第二职业、学习资料的征订,兴趣班的开设等三个方向上。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基于QUAIDS模型的两阶段一致估计一、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为了深入探究这一变化背后的规律和特点,本文采用QUAIDS模型进行两阶段一致估计,对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
QUAIDS模型(Quadratic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学模型,能够基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假设,有效地估计消费者对各类商品的需求响应程度。
我们运用该模型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各类消费支出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食品、衣着、耐用品、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消费支出的分析,我们旨在揭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现状、特点及趋势,进而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还通过对比不同收入水平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消费结构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基于QUAIDS模型的两阶段一致估计方法,对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旨在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问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基于QUAIDS模型的两阶段一致估计》文章段落生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其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与此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消费结构单消费层次不高、消费环境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消费结构作为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可以深入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消费偏好和消费水平,为制定针对性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中共十八大提出“收入倍增计划”,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各级政府坚持不懈厚植重农氛围,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到重中之重位置。
涉农资金将进一步整合,财政资金精准投入,以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挖掘农村消费市场内部潜力,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在农村消费市场也应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因此,必须梳理广州市农村居民生活现状,深入挖掘广州市“三农”问题,研究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及其需求变化趋势。
2010-2015年间,广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2676元增长至21231元,年均增长率10.9%,纯收入不断增长,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理念、消费结构变化又如何?未来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变化趋势如何?这些问题关乎广州市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需要深入研究。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本研究借助广州市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资料,重点对2010-2015年间农村居民消费现状进行分析。
分析表明,我市农户仍保持重视饮食的消费特征,消费习惯、消费心理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生活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其中文化服务、旅游消费增速快;人们过着小康奔富裕的生活,核心家庭生活水平更好,这得益于农户收入不断增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以及集体产权制度完善和互联网接入。
同时,农户生活消费支出明显低于城市居民,低于其他“一线”城市。
一、农户消费行为特征及变化趋势(一)广州市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8%2010-2015年间,广州市农户生活消费支出由8434元增长至12390元,年均增长率8%,同期人均年纯收入年均增长率10.9%;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不断攀升,2015年达到60.7%(表1),农户消费逐步过渡到生活消费型模式。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广州市农户消费支出现状及特征,找出影响农户消费支出的因素,探求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以推进“三农”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广州市农民创业创新活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关键词:农户;消费行为;变化趋势中图分类号:F713.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6)06-0036-04收稿日期:2016-10-16农户消费行为变化趋势研究——基于广州市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分析广州市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广州市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405)表1 消费支出总体情况(单位:元/人,%)项目2010年2011年2012年 2013年2014年2015年生活消费支出8434.0210332.5211085.269760.5311233.8112390.47占总支出比(%)60.343.749.056.559.060.7资料来源:广州市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
(二)各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两分化番禺区、南沙区和黄埔区(萝岗)农户生活消费性支出高于广州市平均水平且增速快,是一个强力增长支撑点。
其余四区农户生活消费性支出仅为市平均水平的80%左右(见表2)。
其中从化、增城区农户食品支出占比最高,生活消费支出增速乏力。
表2 各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对比(单位:元/人,%)地区2013年2014年2015年年均增速广州市9760.5311233.8112390.512.7白云区9380.310413.399800.6 2.2从化区11249.510755.1810265.0-4.5番禺区9879.715012.3516828.530.5花都区5673.68786.2911367.341.5黄埔区(萝岗)12187.315217.5415668.3 13.4南沙区12445.114980.7719374.924.8增城区9523.78572.738315.1-6.6资料来源:广州市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
表3 2015年各个类型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单位:元/人,%)家庭类型核心家庭直系家庭扩展家庭不完整家庭其他家庭合计/市人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918.4211839.510444.2714599.211112212390.47人均食品支出绝对数5083.153930.274397.646984.2540004906.04恩格尔系数39.333.242.147.836.039.6人均文化绝对数1040.47996.44570.911309.0901015.69占生活支出比8.18.45.59.00.08.2资料来源:广州市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计算。
(三)核心家庭文化服务消费支出较高广州市农户规模以核心家庭为主,直系家庭占比有增加的趋势,2015年数据显示,核心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食品支出、文化服务支出、旅游支出高于平均水平。
扩展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食品支出、居住支出及文化支出均最低。
(四)食品消费商品化率高,旅游支出、文化服务支出、养老保险支出增速快食品消费支出不断上升,2013年为3823.56元,2015年上升到4906.04元,其中现金支出占75.3%,恩格尔系数保持在39%左右。
食品消费需求由自给型转为商品型,农村食品生产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
图1 生活消费支出构成(单位:元/人)农户人均旅游支出、文化服务支出增速快,分别为28.5%、21.3%(图1)。
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支出逐年稳步增加,养老保险支出2013年人均336.26元,2015年人均687.56元;医疗保险支出也呈稳步上升,2013-2015年分别为58.09元、109.43元和127.28元(图2)。
图2 保险支出(单位:元/人)二、农户消费行为变化原因(一)收入快速增长支撑了农户消费增长生活消费支出与食品支出对收入非常敏感,2015年人均总收入每增长1%,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约2.66%,食品支出增长约3.15%。
边际消费倾向也表明每变动1单位的收入中用 于消费的变动额为1.08。
近年来广州市农户人均收入水平不断增长,2013-2015年人均全年总收入年增长率为13.47%,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12.7%。
因此,消费增长得益于广州市经济发展和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得益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民财产权益保障制度的落实,得益于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优化。
(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户消费差异化非家庭经营收入来源为主的农户比例达到54%,其中受雇劳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人均食品支出、住房支出均高于平均水平,私营企业经营为主的农户和国家、村干部工资为主的农户文化支出、旅游支出较高,消费行为呈现差异化、个性化。
(三)“接入互联网”促进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旅游支出增长互联网改变了农户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使得消费更加便捷,从而促进生活消费支出特别是旅游支出明显增加。
但还没有对食品支出、保险支出造成明显影响。
三、农户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一)生活消费支出水平低与上海市、北京市等“一线”城市相比,广州市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水平较低,2014年仅为以上两城市的73.47%和77.32%。
2015年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为广州市城镇居民的36%左右,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也有较大差距。
(二)生存资料消费支出高,生活、文化服务消费占比低农户衣、食、住、行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六至七成,生活消费必需品和服务成本,严重压制了精神消费支出的发展,仅极少部分农户(5%)在文化与旅游方面花费较多。
由于农村消费市场不完善、基础薄弱。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比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12.3%下降到2015年的9.3%,其他商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也几乎停滞不前。
(三)生产消费支出低随着农业用地减少以及土地经营制度转变,农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表1),而其他适合家庭经营的农家乐、民宿、农庄、文化服务等尚未普及。
(四)财政资金对农户的补贴渐少从政府得到的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购买生产资料补贴等降低的同时,由于洗衣机、冰箱、彩电、空调器、热水器等家用电器基本饱和,从政府得到的购买家电补贴也遭遇天花板。
四、政策建议(一)保障农户收入稳定增长促进农业、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推进“农旅文”资源融合、产品融合、技术融合、管理融合和市场融合,挖掘广州岭南农业文化遗产与传承,改善农村风貌,深度挖掘农业的生产、加工、观光、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
兴办高品质星级的家庭农家乐、精品民宿,创新现代经营主体、将具有开发“农旅文”融合业务条件村庄的农户联合起来,开办岭南“农旅文”合作社。
(二)重视财政资金精准支农实行公共财政对农村道路、路灯、水、电、宽带、卫生、通讯、接入互联网、快递物流中转、社区“蜂巢”设施购置与维护等的精准投入,实施互联网络、交通网络、服务网络强农战略。
再次出台汽车下乡的置换补贴政策,推动农用车、微客和皮卡等车型的更新换购升级。
支持大学生到农村经营“农旅文”业务,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
延展农机购置、更新补贴政策,实施家庭“农旅文”经营设备购置补贴。
对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农家小院、精品民宿、岭南文化演艺场馆等予以财政支持。
(三)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股权等产权交易制度,支持利用农村集体股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住房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进行抵押担保获得资金融通;推出专门针对农村用户的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支付业务,促进金融机构农村小额支付服务的创新,促进整个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公益宣传,促进消费健康提速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广州农村星级农家乐、农业产业园区,使“农旅文”广而告之,留住消费者。
在农村宣传消费相关知识,引导农户减少可能引发健康问题、需要政府投入更多医疗设施的有害消费(如过多的脂肪、盐、烟等),杜绝赌博活动等有害消费,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促进消费健康增长。
参考文献:[1]潘泓静.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J].市场论坛,2013(05):54-56.[2]徐会奇,齐齐,李辉.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研究中的分歧及原因——基于文献综述[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01): 46-53.[3]陈晓毅.“老龄化”和“少子化”是否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基于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18-126. [4]王冰.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现实路径[J].农业经济,2014(04):127-128.[5]李志刚.农村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3(02):113-116.[6]肖忠意.城镇化、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及结构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5(06):101-105.(责任编辑:熊 飞)[10]张洁.基于UTAUT模型的消费者网购农产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11]张应语,张梦佳,王强,等.基于感知收益——感知风险框架的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购买意愿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5(06):128-138.[12]张则岭.O2O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机遇与挑战[J].物流技术,2014(23):111-114.[13]邹俊.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消费经济,2011(04):69-72.[14]林家宝,万俊毅,鲁耀斌.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分析:以水果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05): 5-15.[15]Alex Rampell.Why Online to Offline Commerce is atrilion dollar opportunity[EB/OL].http://techcrunch.com/2010/07/whyonline to Offline Commerce is a trilion dollar opportunity/.2010-08-07.[16]Barnes S,GuoY.Purchase behavior in virtual worlds:an empirical study in second life[J].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1,48(07):303-312.[17]Eroglu S A,Machleit K A,Davis L M.Atmosphericqualities of online retailing:a conceptual model and implic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1(02):177-184.[18]Fishbein M,Ajzen I.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d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Addison-Wesley,Reading,MA,1975.[19]Liu Y.PLJShrum.What is interactivity and is italways a good thing?Implications of definition, person and situation for 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vity on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02(04):53-64.[20]indasamy and J.Italia.Factors Influencing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Agricultural Organic Products(Top)[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Life Sciences(ICALS2012)Turkey,2012: 371-373.[21]Rogers E M.New Product Adoption and Diffusion[J].Journalof Consumer Research,1976(03):290-301. [22]W Wen.A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electroniccommerce system for sell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007(01): 33-46.[23]Wu G.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the perceivedinteractivity of websites[J].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and Research in advertising.Spring2006, 28(01):87-104.(责任编辑:陈爱军)(上接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