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少平 中国哲学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中国哲学发端于()A. 原始宗教与神话传说B.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 秦汉大一统思想整合D. 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答案:A。
解析:原始宗教蕴含古人对天地神灵、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思考,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投射出先民对世界起源、人类诞生的想象与追问,奠定哲学思辨雏形,是中国哲学思想源头。
2. 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在于()A. 统治者以身作则,凭借道德感召力治理国家B. 用严苛刑法约束百姓,维持社会秩序C. 倡导百姓自我修养,忽视官方引导D. 以物质赏赐换取百姓的忠诚与顺从答案:A。
解析: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统治者要修身正己,做道德楷模,以仁德风范引领百姓,使民众心悦诚服,自发遵循政令,摒弃严刑峻法,契合“德治”本意。
3. 老子“柔弱胜刚强”理念体现的哲理是()A. 力量弱小者总能战胜强大对手B. 以柔为表象,暗藏韧性与持久力,伺机而动C. 否定刚强的价值,一味追求柔弱D. 柔弱只是暂时妥协,目的是积蓄力量发动强攻答案:B。
解析:老子洞察自然与社会规律,深知柔能克刚,如水滴石穿。
柔弱并非真弱,而是蕴含内敛韧性、持久耐力,遇强不硬拼,顺势迂回、隐忍蓄力,待时机成熟再破局反击。
4. 孟子“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依据是()A. 人生来就有完备的道德观念B. 人在后天教育中逐渐养成善良品性C. 人天生具备“四端”之心,可发展为美德D. 社会环境促使人性向善,摒弃恶念答案:C。
解析:孟子提出人天生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之心,见孺子将入于井,人下意识生恻隐欲施救,是“仁之端”;借此扩充、涵养,能转化为仁义礼智等完备美德,为“性善论”关键证据。
5. 庄子倡导“齐物论”,目的是()A. 抹杀万物差异,追求绝对统一B. 让人们摒弃主观偏见,平等看待万物C. 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陷入虚无主义D. 建立统一标准,衡量世间万物价值答案:B。
2004—2005学年第2学期中国哲学史试题(院系: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哲学年级:2004)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周敦颐反映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有―――――――――与―――――――――。
2、南宋事功派的代表人物有――――――――――与――――――――――。
3、王夫之在“能”“所”关系上的基本观点是――――――――――――与――――――――――――――――。
4、康有为的主要著作有――――――――――――与―――――――――――。
“三强为本”思想包括鼓民力、――――――――与――――――――。
二、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复性书》是――――――的代表作。
A.韩愈B.李翱C.张载D.二程2、――――――不是韩愈的观点。
A.性三品B.情三品C.性善情邪D.道统说3、张载在本体论上的基本观点是――――――。
A.太虚即气B.一物两体C.理在气先D.理气相即4、“民胞物与”思想是在――――――反映出来的。
A.《太极图说》B.《张子正蒙注》C.《西铭》D.《四书章句集注》5、――――――不属于陆九渊的思想。
A.心即理B.剥落物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致吾心之良知6、“以理杀人”是――――――提出的思想。
A.王夫之B.顾炎武C.戴震D.颜元7、“知行相资以为用”是――――――在知行关系上的基本观点。
A.二程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8、鸦片战争前后,――――――不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代表人物。
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张之洞9、下列――――――不是严复的代表作。
A.《春秋董氏学》B.《原强》C.《辟韩》D.《救亡决论》10、“俱分进化论”是――――――提出的。
A.严复B.章太炎C.康有为D.梁启超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一物两体2、理一分殊3、心外无物4、经世致用5、公羊三世说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简述宋明理学的双重人性论2、简述朱陆之辩中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思想3、简述“中体西用”思想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论述朱熹理气观的思想。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尊敬的读者:以下是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思考试题1. 什么是中国哲学?2.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有哪些?3.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何区别和联系?4. 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哲学的两位重要思想家,请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思想。
5.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二、试题答案1.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中形成的关于宇宙、人生、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哲学思维和理论。
2. 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治国平天下”等概念。
其中,“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谐;“治国平天下”强调国家的治理应以天下众生的利益为出发点。
3.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论和文化背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和谐、平衡,对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较为包容和灵活。
而西方哲学则注重分析、理性和实证,强调个体、竞争,更加注重推理和逻辑。
4.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爱、孝道、中庸以及礼制等。
孔子强调个体修养和社会责任,认为通过人伦关系的和谐可以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安定。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以及反思社会规范等。
老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通过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5. 中国哲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借鉴。
其次,中国哲学注重人的内外修养,倡导正直、勇敢、宽容、谦虚等美德,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培养有道德意识的公民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中国哲学强调集体价值观和个体价值观的统一,提供了一种与当代多元文化相适应的精神追求和认同。
三、总结通过对中国哲学试题的解答,我们了解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以及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考研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思想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C2. “道法自然”这一思想出自哪位哲学家?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墨子答案:B3. “兼爱”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B4. “性恶论”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5. 下列哪部著作不是儒家经典?A. 《论语》B. 《孟子》C. 《道德经》D. 《大学》答案:C6.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位思想家的哲学体系中?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7. “无为而治”是哪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8. “民贵君轻”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B9. “名教”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B. 墨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C10. “格物致知”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孔子B. 孟子C. 朱熹D. 王阳明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CD2. 下列哪些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A. 道B. 德C. 名D. 利答案:AB3. 下列哪些是墨家的主要思想?A. 兼爱B. 非攻D. 明鬼答案:ABD4. 下列哪些是法家的主要思想?A. 法治B. 无为C. 重农抑商D. 集权答案:AD5. 下列哪些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养的主张?A. 修身B. 齐家C. 治国D. 平天下答案:A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了对他人的爱、同情和尊重。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基础,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仁的具体表现包括孝、悌、忠、信等美德。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
C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
BA、《诗经·大雅》B、《尚书·洪范》C、《易传·系辞》D、《礼记·礼运》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
C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B、齐物论C、逍遥游D、“合同异”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
AA、“虚壹而静”B、“静观玄览”C、“静因之道”D、格物致知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
D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韩非子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AA、“天不变道亦不变”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D、“明于天人之分”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
CA、扬雄B、桓谭C、王充D、范缜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
DA、物不迁论B、不真空论C、般若无知论D、明报应论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
AA、慧远B、僧肇C、道生D、慧能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
CA、唯识宗B、华严宗C、天台宗D、禅宗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
CA、形亡神灭B、形神相即C、形亡神不灭D、形质神用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
CA、公孙龙B、惠施C、墨子D、后期墨家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
DA、本无宗B、即色宗C、幻化宗D、菏泽宗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
BA、《管子》B、王充C、桓谭D、范缜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
中哲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2. “道法自然”是哪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韩非子3. “性善论”是由哪位儒家学者提出的?A. 孟子B. 荀子C. 董仲舒D. 王阳明4. “知行合一”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5. 下列哪部著作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道德经》6.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位思想家的哲学体系中?A. 孔子B. 庄子C. 荀子D. 董仲舒7. “格物致知”是儒家哪位学者提出的?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8. “无为而治”是哪位哲学家的政治主张?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9. “心即是理”是谁的哲学命题?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10. 下列哪位哲学家不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阐述老子的“无为”哲学,并说明其在政治和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13. 描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分析其对个人自由的启示。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4. 论述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5. 分析宋明理学中“理一分殊”与“心即理”两种思想的异同,并探讨它们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实践的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儒家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贡献。
材料:《中庸》节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请注意:答题时请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中国哲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的核心是什么?A. 礼B. 义C. 智D. 信答案:A2. 老子主张的“道”是指什么?A. 宇宙的本源B. 社会秩序C. 个人修养D. 政治制度答案:A3.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A. 本善B. 本恶C. 无所谓善恶D. 善恶并存答案:A4. 庄子的“逍遥游”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自由主义B. 唯物主义C. 唯心主义D. 怀疑主义5. 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通过什么来改造人性?A. 教育B. 法律C. 道德D. 宗教答案:A6.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其核心是什么?A. 知识与行动的统一B.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C. 思想与行为的一致D. 认知与实践的融合答案:D7. 朱熹的“格物致知”主张通过什么来达到知识的提升?A. 观察自然B. 阅读经典C. 反思自我D. 社会实践答案:B8. 程朱理学中“理”和“气”的关系是什么?A. 理先于气B. 气先于理C. 理气并重D. 理气无关答案:A9. 陆王心学中“心”指的是什么?B. 思想C. 情感D. 意识答案:D10.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其核心思想是什么?A. 普遍的爱B. 反对战争C. 社会和谐D. 个人修养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ABCD2. 道家哲学中,以下哪些是老子的主要思想?A. 无为而治B. 顺应自然C. 重视个人修养D. 强调社会秩序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庄子哲学的特点?A. 逍遥游B. 齐物论C. 无为而治D. 顺应自然答案:ABD4. 以下哪些是墨家思想的主张?A. 兼爱B. 非攻C. 尚贤D. 节用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法家思想的特点?A. 重视法律B. 强调权威C. 提倡道德D. 重视实用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是哪个时期的人物?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哪部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庄子》D. 《孟子》3. “仁者爱人”是哪个思想家的核心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4. 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这一观点与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相对立?A. 荀子B. 孔子C. 老子D. 墨子5. 以下哪部著作不属于儒家经典?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黄帝内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是儒家的“四书”?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E. 《易经》7. 道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老子的主要观点?A. 无为而治B. 顺应自然C. 重农抑商D. 以德治国E. 道法自然8. 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兼爱B. 非攻C. 尚同D. 重农抑商E. 节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9.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10. 阐述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11. 描述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2. 论述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13. 分析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五、案例分析题(15分)14. 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分析儒家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答案:一、1. A2. B3. A4. A5. D二、6. A B C D7. A B E8. A B E三、9. 孔子的“仁”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上。
10.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主张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减少干预,让万物自然发展。
11. 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所有人,而“非攻”则主张反对无谓的战争和暴力。
四、12.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强调道德修养、社会秩序和家族伦理,对后世的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0年《中国哲学概论》期末考试26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戴震认为“自然之与必然,乃二事也”。
()我的答案:×2.儒家经学广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我的答案:√3.大众部佛教具有大乘佛教精神。
()我的答案:√4.大众部认为人的心本来就是干净的。
()我的答案:√5.现在佛教在中国已经上升为一种主系文化。
()我的答案:×判断题】佛教倡导的道俗交流中的道指的是道家思想。
()我的答案:×6.老子口中的“无”是抽象到广义思辨的程度的精神实质,是一种逻辑实体。
()我的答案:√7.就其同前代观念形态的因承关系而言,玄学家群体的为学风气取向是崇尚道家的学说。
()我的答案:√8.竹林七贤对当时官员和朝廷的评议被人们称为清谈。
()9.《黄帝内经》中提到“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我的答案:√10.《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
()我的答案:√11.常道是深藏现象后面的本质性的道。
()我的答案:√12.佛教不仅仅要消除人的痛苦,更企图消除导致人痛苦的原因。
()我的答案:√13.我们今天谈的玄学主要是指魏晋时期的玄学。
()我的答案:√14.鉴真和尚创立了华严宗。
()我的答案:×得分: 16.7 分15.中国文化的两大支柱是农耕生活以及宗法制度。
()我的答案:√16.钱学森认为严密的现代科学思想至少应该包含四个层次。
()我的答案:√17.黑格尔说概念抽象的层次越低内涵越丰富。
()18.周予同认为,因为今文经学的产生,中国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得以明朗发展。
()我的答案:√20分19.宋代学者义理发挥的方法是从子思和孟子学派学来的。
()我的答案:√20.班固在《艺文志》中首次使用了“微言大义”一词。
()我的答案:√21.宋代地域哲学中,河南洛阳而成立的学说叫洛学。
()我的答案:√22.董仲舒追随的是公羊学派。
()我的答案:√23.《汉书•董仲舒传》中提到“正其义不谋其功,明其道不计其利”。
《中国哲学史(下)》期末考试复习题(满分值100 分)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韩愈在《原道》篇中提出了“道统”论,以抗衡佛教的“法统”。
北宋三先生指胡瑗、孙复、石介。
周敦颐的《通书》是对庆历新政时期《易》、《庸》之学的总结和发挥,其最高的哲学范畴是从《中庸》中汲取的“诚”概念。
邵雍的主要著作有《皇极经世书》和《击壤集》,共十余万言。
二程开创了洛学,张载开创了关学,朱熹开创了----闽学。
胡宏为湖湘学派的开创者,其主要著作为《知言》和《皇王大纪》。
朱熹对于中和的体认经过了丙戌(1166年)之悟和己丑(1169年)之悟两个重要阶段。
南宋事功学派的代表为永康学派的陈亮和永嘉学派的叶适。
在许衡等人的努力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被定为元代开科取士的主要内容。
戴震开创了乾嘉朴学中的“----皖派”,他的哲学著作有《原善》、《孟子字义疏证》等。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见于张载的《西铭》一文。
1175年,----吕祖谦邀请朱熹及陆九渊、陆九龄相会于鹅湖寺,进行学术交流,史称“鹅湖之会”。
和会朱陆成为元代儒学的一种趋势。
不过,所谓陆学复兴与和会朱陆,是由朱门的正宗后学吴澄来实现的。
明代心学的奠基人为陈献章,宣扬自得之学。
他的弟子湛若水提出了“随处体认天理”的主张。
王阳明在贬贵州期间,“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一事件被称为“龙场大悟”。
王阳明“四句教”的全文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困知记》是明代理学家罗钦顺的著作。
《焚书》、《续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著作。
刘宗周中年以“慎独”标宗,晚年则以“诚意”为主线。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独具风貌的哲学家,他最为独特之处,在于自觉地借鉴了西方的质测之学,形成了“质测即藏通几”的科学哲学观,从而使气学形成一次重大的转向,使其不得不落实于格致实学之中。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忠恕2、小国寡民3、《太一生水》4、谶纬二、分析题: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每小题6分,共30分)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反者道之动。
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4、越名教而任自然5、太虚即气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析孔子的“仁学”的特征。
2、简析墨子的“三表法”。
3、简析慧能的“顿悟成佛”论。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论王守仁的“致良知”说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忠恕所谓“忠”,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恕是孔子倡导的道德原则之一。
(5分)2、小国寡民这是老子设想的一种社会。
在这种社会中,国小、人少,兵器、舟车、文字等文明的产物全都派不上用场,人们永远定居在一个地方,彼此孤立,互不往来。
这种社会具有空想的性质。
(5分)3、《太一生水》它是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出土的大量竹书之一种,是早期道家的一篇佚文,其与通行本《老子》既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5分)4、谶纬所谓“谶”,是一种神秘的宗教预言,有符命、符谶、图谶等多种名称。
所谓“纬”,是指汉代的一些儒生援用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的神学理论对儒家经书所作的穿凿附会的发挥。
谶与纬后来逐渐趋向合流,酿成一种社会思潮,合称为“谶纬”。
(5分)二、分析题: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每小题6分,共30分)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是孔子的德治与礼治的主张,“道之以德”是指以内在化的道德教化为基本导向,“齐之以礼”是指以礼仪规范为外在的调节手段。
孔子认为,实行德治和礼治,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6分)2、反者道之动。
这是老子所揭示的“道”运动的特征。
这里的“反”有两种含义:一是相反;二是反复。
依前者,道之动是向自己的反面转化;依后者,“道”之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
A. 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B. 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C. 哲学学派的形成和演变D. 哲学文化的历史背景2. 下列哪位思想家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A. 孟子B. 庄子C. 孔子D. 老子3. 儒家学派主张的核心理念是()。
A. 仁爱B. 自由C. 知识D. 审美4. 以下哪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A. 庄子B. 老子C. 孔子D. 孟子5. 墨家学派注重的是()。
A. 社会公平B. 个人发展C. 祭祀仪式D. 自然和谐二、判断题1. 道家学派强调个体的努力和追求,而儒家学派则注重社会伦理和家庭责任。
()2. 墨家学派主张以爱德来推动社会进步,反对战争和争斗。
()3.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4.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天生都有善良和正直的本性。
()5. 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充实了中国哲学的内涵和外延。
()三、简答题1. 简述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2. 解释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仁”。
3. 通过对孟子和孔子思想的比较,说明两位学者在儒家学派中的位置和影响。
4. 请列举三位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名字,并简要介绍他们的思想。
5. 阐述墨家学派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和强调。
四、论述题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既有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也有学派内部的分歧和演进。
请以儒家和道家为例,对比两个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以及他们对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意义。
注意:以上试题仅为参考,请根据考试具体要求和题目来编写文章。
中国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是什么?A. 礼B. 义C. 智D. 信答案:A2. 老子在《道德经》中主张的哲学思想是?A. 无为而治B. 有为而治C. 以德治国D. 以法治国答案:A3.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其理论依据是?A. 性恶论B. 性善论C. 性空论D. 性无善无恶论答案:B4. 庄子主张的“逍遥游”是指?A. 游历四方B. 逍遥自在C. 无为而治D. 以德治国5.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是指?A. 知识和行动是分离的B. 知识和行动是统一的C. 知识是行动的基础D. 行动是知识的来源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A. 仁B. 义C. 礼D. 智E. 信答案:ABCDE2. 道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老子的主张?A. 无为而治B. 以德治国C. 道法自然D. 以法治国E. 知足常乐答案:ACE3. 墨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墨子的主张?A. 兼爱B. 非攻C. 尚贤D. 尚同答案:ABCDE4. 法家思想中,以下哪些是韩非子的主张?A. 以法治国B. 以德治国C. 以力服人D. 以智服人E. 以礼治国答案:AC5. 佛教思想中,以下哪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A. 四圣谛B. 八正道C. 六度D. 五戒E. 十善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寻求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既不过于激进,也不过于保守,而是在各种极端之间寻找一个适中的点。
2. 老子的“道”是什么含义?答案:老子的“道”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是一种超越具体事物的抽象概念,是宇宙的根本法则。
3. 孟子的“性善论”是如何论证的?答案: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他通过观察婴儿的行为和情感,认为人们天生具有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和是非心,这些都是善的表现。
中国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的核心是:A. 礼B. 智C. 信D. 义答案:A2. 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主张主要出自哪位哲学家?A. 老子B. 庄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3. “性善论”是哪位儒家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答案:B4. “天人合一”思想在以下哪位哲学家的著作中得到体现?A. 王阳明B. 朱熹C. 程颐D. 程颢5. “知行合一”是哪位明代思想家提出的?A. 王阳明B. 李贽C. 黄宗羲D. 顾炎武答案:A6. “格物致知”是哪位宋代哲学家的主张?A. 朱熹B. 程颐C. 程颢D. 王阳明答案:A7. “心外无物”是哪位明代哲学家的观点?A. 王阳明B. 李贽C. 黄宗羲D. 顾炎武答案:A8. “兼爱”是哪位先秦哲学家的主张?A. 墨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9. “民贵君轻”是哪位儒家思想家的观点?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答案:B10. “天命之谓性”出自哪位儒家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朱熹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仁爱、礼让、忠诚和信义等美德。
2. 阐述老子的“道”与“德”的关系。
答案: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而“德”是个体遵循“道”的行为准则。
“道”无形无象,而“德”则是“道”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3. 描述孟子的“性善论”。
答案: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会影响人的发展,但人内在的良知良能是向善的。
4. 说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答案: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主张认识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的,真正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实现。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2020年《中国哲学概论》期末考试26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我们今天谈的玄学主要是指魏晋时期的玄学。
()我的答案:√2.《汉书》中提到“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我的答案:√3.觉悟和达到觉悟的人可以被称为佛陀。
()我的答案:√4.大众部佛教具有大乘佛教精神。
()我的答案:√5.大众部认为人的心本来就是干净的。
()我的答案:√6.三玄对于魏晋玄学和道家的创立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我的答案:×7.老子口中的“无”是抽象到广义思辨的程度的精神实质,是一种逻辑实体。
()我的答案:√8.竹林七贤对当时官员和朝廷的评议被人们称为清谈。
()我的答案:√9.魏晋时期的玄学已经成为了当时非儒非道的时代之学。
()我的答案:√10.《黄帝内经》中提到“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我的答案:√11.《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
()我的答案:√12.佛教形成了轮回说。
()我的答案:√13.不同于黑格尔,康德认为现象是不能被认识的。
()我的答案:×14.华严宗强调法界缘起。
()我的答案:√得分: 16.7 分15.戴震认为“自然之与必然,乃二事也”。
()我的答案:×16.中国文化的两大支柱是农耕生活以及宗法制度。
()我的答案:√17.钱学森认为严密的现代科学思想至少应该包含四个层次。
()我的答案:√18.黑格尔说概念抽象的层次越低内涵越丰富。
()我的答案:×19.宋代学者义理发挥的方法是从子思和孟子学派学来的。
()我的答案:√20.班固在《艺文志》中首次使用了“微言大义”一词。
()我的答案:√21.宋代地域哲学中,河南洛阳而成立的学说叫洛学。
()我的答案:√22.董仲舒追随的是公羊学派。
()我的答案:√23.《汉书•董仲舒传》中提到“正其义不谋其功,明其道不计其利”。
()我的答案:错“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传》)官员正义不谋功名利禄。
2020年《中国哲学概论》期末考试26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黑格尔说概念抽象的层次越低内涵越丰富。
()我的答案:×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
()我的答案:√3.老子口中的“无”是抽象到广义思辨的程度的精神实质,是一种逻辑实体。
()我的答案:√4.就其同前代观念形态的因承关系而言,玄学家群体的为学风气取向是崇尚道家的学说。
()我的答案:√5.竹林七贤对当时官员和朝廷的评议被人们称为清谈。
()我的答案:√6.附庸风雅在最初是褒义词。
()我的答案:×7.魏晋时期的玄学已经成为了当时非儒非道的时代之学。
()我的答案:√8.《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
()我的答案:√9.人类以不可以名称的命名方式指称现象界的事象。
()我的答案:×10.不同于黑格尔,康德认为现象是不能被认识的。
()我的答案:×11.我们今天谈的玄学主要是指魏晋时期的玄学。
()我的答案:√12.戴震认为“自然之与必然,乃二事也”。
()我的答案:×13.觉悟和达到觉悟的人可以被称为佛陀。
()我的答案:√14.钱学森认为严密的现代科学思想至少应该包含四个层次。
()我的答案:√15.四谛说主要是为了引导人们去了解自我,认识所处的环境。
()我的答案:√16.周予同认为,因为今文经学的产生,中国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得以明朗发展。
()我的答案:√20分17.宋代学者义理发挥的方法是从子思和孟子学派学来的。
()我的答案:√18.班固在《艺文志》中首次使用了“微言大义”一词。
()我的答案:√19.宋代地域哲学中,河南洛阳而成立的学说叫洛学。
()我的答案:√20.董仲舒追随的是公羊学派。
()我的答案:√21.《汉书•董仲舒传》中提到“正其义不谋其功,明其道不计其利”。
()我的答案:错“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传》)官员正义不谋功名利禄。
端正正确的主张,不谋私利;阐明其中的道理,而不要多想什么功勋。
中国哲学测试题中国哲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
下面是一套中国哲学测试题,帮助你了解并检验你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和知识水平。
请你仔细阅读每个问题,并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注意:每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家?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墨子2. “道可道,非常道”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墨子3. “人之初,性本善”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拂菻子C. 老子D. 墨子4. 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性即理论”?A. 孟子B. 庄子C. 荀子D. 墨子5. 秦朝统一后,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其主要原因是:A. 儒家思想符合秦朝的法家统治理念B. 秦朝皇帝崇尚儒家思想C. 儒家思想有利于统一思想,加强社会稳定D.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知名度6.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A. 仁、义、礼、智、信B. 仁、爱、和、平、信C. 仁、义、礼、智、忠D. 仁、孝、忠、信、礼7. 下列哪位是儒家经典《大学》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童贯D. 关羽8. 以下哪部作品是老子的代表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大学》D. 《庄子》9. 墨子思想的核心观点是:A. 非攻B. 兼爱C. 名实分离D. 道法自然10. 我国汉代以前哲学的流派有:A. 儒、墨、道B. 道、墨、名C. 儒、宗、法D. 儒、道、名二、简答题1.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它在中国哲学中有什么地位?2.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有何关联?3. 请解释下列儒家经典中的名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 请列举3位中国古代的著名哲学家,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思想。
5. 墨子提倡的“兼爱”和孟子的“仁政”之间有何共通之处?三、论述题请选择以下一个选题,以1000字左右的篇幅,充分展开阐述你对该选题的理解和看法。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
C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
BA、《诗经·大雅》B、《尚书·洪范》C、《易传·系辞》D、《礼记·礼运》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
C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B、齐物论C、逍遥游D、“合同异”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
AA、“虚壹而静”B、“静观玄览”C、“静因之道”D、格物致知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
D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韩非子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AA、“天不变道亦不变”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D、“明于天人之分”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
CA、扬雄B、桓谭C、王充D、范缜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
DA、物不迁论B、不真空论C、般若无知论D、明报应论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
AA、慧远B、僧肇C、道生D、慧能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
CA、唯识宗B、华严宗C、天台宗D、禅宗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
CA、形亡神灭B、形神相即C、形亡神不灭D、形质神用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
CA、公孙龙B、惠施C、墨子D、后期墨家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
DA、本无宗B、即色宗C、幻化宗D、菏泽宗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
BA、《管子》B、王充C、桓谭D、范缜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
BA、扬雄B、桓谭C、王充D、范缜16、“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是---------在形神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AA、《管子》B、荀子C、王充D、范缜17、“天道远,人道迩”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所主要反映出来的观点是---------。
BA、天人合一B、天人相分C、天人相胜D、天人相制18、“参验”的认识方法是---------提出的。
C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董仲舒19、------------在人性问题上坚持了人性的同一性。
DA、性善论B、性恶论C、自然人性论D、性三品说20、下列著作中对于“三纲五常”给予详细而明确论述的是------------。
CA、《春秋繁露》B、《举贤良对策》C、《白虎通义》D、《孟子》二.词解释(共6题,任选其5;每题3分,共15分)正名:是孔子提出的政治理论思想,内容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制度。
一物两体:这是张载提出的关于辩证法思想,“一故神,二故化,此天地之所以参也”。
理一分殊:二程盛赞张载的《西铭》“明理一而分殊”,朱熹又将之作为其本体论思想的重要内容,“人人一太极,物物一太极。
”心外无物:这是王阳明提出的思想,其重点在于对于物的理解,认为“意所在之事未之物”,把世界规定为一个相对于人而存在的意义世界。
经世致用:顾炎武提出的“通经致用”,后来龚志珍、魏源等人有在此基础上面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强调“以经术为治术”,使之服务于国计民生。
公羊三世说:这是康有为提出的思想,通过对于《春秋公羊传》的阐释把人类社会理解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依次发展的过程,认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由君主专制向君民共主发展,从而为其变法作理论说明。
三表法:墨子提出的检验言论与认识是非的标准。
表,指法、仪;三表即三条标准。
墨子认为,人们的言论与认识是非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历史经验判断言论事非;以广大民众的直接感性经验为是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
谴告:是西汉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是其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思想的重要内容,认为人类社会,尤其指的是君主有失德之行时,天就会降下灾祸以示警告,表现为一种规范君主行为、劝人为善的外在力量。
道统说:儒家关于传道系统的学说。
首先由唐韩愈明确提出,他在批判佛教的过程中,提出了儒家先圣前贤一脉相传的“道统”对抗佛教传法的“祖统”。
道统说的提出是为了复兴儒家传统。
宋儒继承韩愈的思想。
朱熹以理学为儒家正宗,并自命为传人。
道统说遂成为理学程朱与陆王两派争夺儒学正宗的理论。
“越明教而任自然”:这是魏源思想家嵇康所提出的,认为宇宙是物质性的气构成的。
主张“天地合气,无偶自生”的思想,反对谶纬神学的故生论。
禅:禅”或“禅那”是梵文的音译,原意是沉思、静虑。
佛教禅宗的起源,按传统说法,谓佛法有“教外别传”,除佛教经典的教义外,还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义。
三.简答1.简述墨子的“兼爱”思想。
A.墨子主张“交相利”,以利益交换为基础。
B.墨子强调无差别的、平等的爱。
2.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
A.认识主体是相对的。
B.认识客体是相对的。
C.认识标准是相对的。
D.否认了认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走向了虚无主义和不可知论。
3.简述孟子的“四端说”。
答:孟子提出大量论证,来支持性善说,指出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之四端。
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此“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
这些德,若不受外部环境的阻碍,就会从内部自然发展(即扩充),有如种子自己长成树,蓓蕾自己长成花。
这也就是孟子同告子争论的根本之点。
告子认为人性本身无善无不善,因此道德是从外面人为地加上的东西,即所谓“义,外也”。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在于有此“四端”。
4.简述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答:董仲舒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认为前两者不可改变,而只有后者通过教化才可以逐步达到道德的完善和自我人格的完美。
5.简述天台宗的判教理论。
答:“判教”是中国佛教特有的理论形式,它是通过对印度佛教各种思想和理论学说体系的分析,天台宗的判教理论是:后人概括为“五时八教”,五时指:第一、华严时,第二、阿含时,第三、方等时,第四、般若时,八教”分为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二大类,化法是说法的内容,化仪是说法的方式方法。
化法四教是:藏教、通教、别教和圆教;化仪四教是:顿教、渐教、秘密教和不定教。
6、简述宋明理学的双重人性论答:宋代的诸多理学家如张载、二程、朱熹等人均对此进行了论述,一般把人性用于说明人类普遍的善的可能性的“天地之性”和用于解释人类的恶的现实性的“气质之性”,从理论上弥补了以往人性论的不足。
7、简述朱陆之辩中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学”的思想答“尊德性”与“道问学”一语出自于《中庸》,朱陆关于二者的争论主要讨论的是认识途径与修养方法的问题,前者强调是“先立乎其大者”后者强调的是“格物致知”。
8、简述“中体西用”思想答:“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师夷之长技以治夷”可以认为是理论先导,其基本思想是“以中国之伦常明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前期促进了中国近代的发展,而后期则以此阻碍变法革新。
四.材料分析1、句读与翻译“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
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
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
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
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未尝不动也。
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问题:(1)、请给上段话加上标点。
(5分)(2)、请将上段话翻译成白话文。
(5分)译:人天生具有认识能力,并能通过记忆功能将得来的知识积累在心中。
所谓的虚,并不是说心中一无所有,而是指不要以己有的知识妨害新知识的的获得。
人心中可以同时储藏多种知识,但不能使他们混淆,不能使同时接受的知识相互妨害,这就是“壹”。
人们睡觉的时候会做梦,精力不集中就会胡思乱想,使用它的时候就能进行思考,心没有经静止的时候,所谓的“静”是要求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要让幻想扰乱了正常思维。
2、试分析其中所反映的哲学思想。
(1)“反者道之动”(5分)答:这句话反映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矛盾是普片存在的,“反”一方面指的是矛盾双方会相对里面转化,另一方面是指“返”。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5分)答:这句话出自于荀子,反映了“天人相分”的思想,认为自然有自身运行的规律,不与人事发生任何关系。
五.填空1.周敦颐反映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有《太极图》和《通书》。
2.南宋事功派的代表人物有陈亮与叶适。
3.王夫之在“能”“所”关系上的基本观点是“因所以发现”与“能比附其所”。
4.康有为的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与《孟子注》―《中庸注》。
5.严复的“三强为本”思想包括鼓民力、开民智与新民德。
四.选择题1、《复性书》是――――――的代表作。
BA.韩愈B.李翱C.张载D.二程2、――――――不是韩愈的观点。
CA.性三品B.情三品C.性善情邪D.道统说3、张载在本体论上的基本观点是――――――。
AA.太虚即气B.一物两体C.理在气先D.理气相即4、“民胞物与”思想是在――――――反映出来的。
CA.《太极图说》B.《张子正蒙注》C.《西铭》D.《四书章句集注》5、――――――不属于陆九渊的思想。
DA.心即理B.剥落物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致吾心之良知6、“以理杀人”是――――――提出的思想。
CA.王夫之B.顾炎武C.戴震D.颜元7、“知行相资以为用”是――――――在知行关系上的基本观点。
DA.二程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8、鸦片战争前后,――――――不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代表人物。
D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张之洞9、下列――――――不是严复的代表作。
AA.《春秋董氏学》B.《原强》C.《辟韩》D.《救亡决论》10、“俱分进化论”是――――――提出的。
BA.严复B.章太炎C.康有为D.梁启超五:论述题1.论述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答:“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孔子提出仁学思想意在恢复周礼,广义的人泛指儒家的一切道德,而狭义的仁则指一种与义、礼、智、信等对应的具体的道德规范,但二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其主要内容有:a.“爱人”。
这是人的本质和基本要求,体现为主体对于他人的一种发自于内心的、真实的“爱”的情感,在其中没有任何功能和被迫的成分。
b.忠怒之道。
这是实践推行仁的方法与原则,其本质内容是要求主题以内心的真诚自然为前提,将心比心,从切己的意愿出发而推及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