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推古天皇和武则天的对比 对推古天皇的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4.39 KB
- 文档页数:2
推古天皇资料简介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推古天皇资料简介,供大家阅读!推古天皇资料简介推古天皇,日本天皇第一系的最后一位。
生于公元554年(钦明天皇11年),卒于公元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36年3月7日)(《古事记》记载为戊子年3月15日)。
推古天皇的在位年自公元593年1月15日(崇峻天皇5年12月8日),至公元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36年3月7日,《古事记》记载为推古天皇37年)。
推古天皇是日本最早的女帝,也是东亚最早的女性君主,其和风谥号是丰御食炊屋姬尊(《日本书纪》)(《古事记》记载为丰御食炊屋比卖命)。
《日本书纪》记载推古天皇“姿色端丽、进止轨制。
据《隋书》记载推古天皇是最早使用“天皇称号的日本君主。
《古事记》的记载截止于推古天皇的时代。
推古天皇生平即位以前公元571年(钦明天皇32年),额田部皇女成为异母兄敏达天皇的妃。
公元576年(敏达天皇5年)3月,皇后广姬去世,额田部皇女被册立为皇后。
公元585年9月15日(敏达14年8月15日),额田部皇女35岁之时,敏达天皇去世。
公元586年(用明天皇元年)夏5月,穴穗部皇子侵入敏达天皇的殡宫,额田部皇女被敏达天皇的宠臣三轮君逆所救,而三轮君逆被杀。
用明天皇在位两年左右,于公元587年(用明天皇2年)4月9日(《古事记》记载为4月15日)病逝后,拥立穴穗部皇子的物部守屋与拥立崇峻天皇的苏我马子发生战争,以苏我氏的胜利告终。
于是,皇太后(额田部皇女)下诏,泊濑部皇子(崇峻天皇)即位。
但是5年后的公元592年(祟峻5年)11月3日,崇峻天皇被苏我马子指使的刺客暗杀。
即位公元592年12月8日,苏我马子拥立上上代的皇后额田部皇女于丰浦宫即位,当时额田部皇女39岁,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女帝(神功皇后、饭丰青皇女在此之前就是日本历史上的掌权者,但没有正式即位)。
其中的背景是:皇太后当时希望拥立自己的儿子竹田皇子,但是拥立敏达天皇的第一任皇后广姬所生的押坂彦人大兄皇子(舒明天皇之父)的反苏我氏的势力也很强大,所以苏我马子和皇太后没有拥立竹田皇子,而是以皇太后即位为过渡性天皇(但是,竹田皇子不久就去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换个朝代女皇武则天还能当上皇帝吗?
导语: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在古代“三纲五常”盛行的年代,女子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一个女人当皇帝更是人们想都不敢想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在古代“三纲五常”盛行的年代,女子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一个女人当皇帝更是人们想都不敢想的,其实武则天在唐朝当上皇帝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换个朝代那我们就不敢保证武则天是否还为武皇帝了。
唐朝虽未汉族朝代,但其实唐朝的皇帝多为“混血儿”,唐朝之上的朝代是短命的隋王朝,隋王朝之前便是南北朝,南北朝时期各少数民族的势力几乎超过了汉族势力,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大量和亲,造成了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血统便不是纯正的汉族血统。
唐朝皇帝自小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影响,并非严格遵守传统汉族的“儒家传统”,女子的地位较高,并且不会在意女子是否贞洁,这也是武则天为何能在嫁给李世民之后,又能嫁给李世民之子李治的原因。
如果不是在唐朝,武则天在李世民驾崩之后想必只能安养生息了吧,又怎能嫁给李治与李治一起治理朝政呢。
唐朝受到少数民族思想的影响,思想上十分开放不过分压制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使得在朝廷之上出现了不少女子也可以当官的现象,这都是武则天之所以可以登基当上女皇帝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李治登基以后身体一直就不好,这也为武则天干预朝政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由,武则天以照顾自己丈夫身体为由来管理朝政,使得大多数大臣哑口无言。
武则天能当政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来自于其自身,武则天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武则天十四岁便入了宫,唐太宗听说她貌美且体态
生活常识分享。
日本奈良时代的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554—628年,日本女天皇592—628年在位推古女天皇,是日本第33代天皇,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生前就正式称为“天皇”者。
她在位期间,任用圣德太子,进行了日本史上第一场影响深远的改革,将日本带入了汹涌澎湃的改革世纪——七世纪。
推古女天皇,原名为额田部皇女,谥为丰御食炊屋姬。
她是第29代钦明天皇539—571年在位之女,后来嫁给了同父异母兄、第30代敏达天皇,以皇后的身份走上了历史的前台。
关于额田部皇女的早期生活记载不多,但从敏达天皇到崇峻天皇时代日本政局的变化一直在朝着向她有利的方向发展。
她是朝中实权人物苏我马子的外甥女,早期彼此关系十分密切。
587年,第31代用明天皇驾崩,朝中局势混乱,额田部皇女与苏我马子积极配合,支持苏我马子将宿敌物部氏灭族,并杀掉物部氏企图拥立的穴穗部皇子,拥立了崇峻天皇。
不久,崇峻天皇因显露出对苏我马子的严重不满,苏我马子先下手为强,将其谋杀。
于是,额田部皇女成为无可代替的人选,被苏我马子推上天皇宝座,成为推古女天皇,她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公认的女天皇。
推古即位之时,国内局势混乱不堪,固有的部民制奴隶制弊病丛生,地方豪强不断兼并土地人口,以实力对抗中央,势族大姓争权夺利,其骄横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
在日本的西面,重归一统的中国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受先进的中国文化催化而产生变革也是必然趋势。
推古女皇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她本人的才能卓著,或雷厉风行,而在于她用好了圣德太子这个人物。
她即位之后第二年,便册立侄子厩户为太子,是为圣德太子,并将朝政大权交给圣德太子处理。
圣德太子据说刚出生就会说话,可以同时听十个人说话而将内容记得很清楚。
他与推古女皇之间,是古代君臣相得的典范,正像历史上许多这样的例子一样,他实行的改革,究竟哪些内容出自本人的主意,哪些来自女皇的意见,已很难分得清楚。
冠位12阶,是指天皇按照贵族的才德和功绩,将分等级的“冠位”颁赐给他们。
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独特而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她在中国历史上独揽大权,成为唐朝唯一一位女皇帝。
她的统治被一些人称赞为一个政治天才的典范,而另一些人则视她为野心勃勃、野心家和暴君。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待。
从一位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武则天可以被称为一位杰出而有能力的领导者。
她在位期间,推动了许多 reform () ,包括政府结构、推进教育、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外交关系等。
她还注重选拔有才干的官员,充实政府机构,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在她的统治下,唐朝取得了相对的繁荣和和平,越过了无边界的边境和财政危机。
然而,武则天的统治也有一些争议。
她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夺取权力,包括刺杀和极端的政治手段。
她通过宫廷政变推翻唐高宗,最终夺取了皇帝的地位。
一些人认为,这种手段违背了正统的皇权传承方式,并且她的统治缺乏合法性。
此外,她的专制统治被认为是导致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的根源之一除了政治方面,武则天在文化和艺术发展上也做出了一定贡献。
她保护和赞助了许多文学家、诗人和艺术家。
他倡导文人官僚的发展,推动了唐代文化的繁荣。
她本人也深受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亲自撰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但是,武则天的性格和行为也引发了一些非议。
她被认为是一个野心勃勃、野心家和暴君。
她的统治方式被认为是残酷和缺乏情感的。
她对政敌、异己和反叛者采取了残酷的手段进行镇压,大规模的迫害和杀戮引发了人们的恐惧和不满。
综上所述,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作为一个政治家,她可以被认为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她的行为和统治方式也存在争议,她的非常规手段和专制统治引发了批评。
无论如何评价武则天的统治,她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女性皇帝,她对中国历史和政治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古代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以女性身份,先后以皇后、皇太后和女皇帝的名义,参与政治,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现象。
在她身前身后,她的功过是非是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
有人说她倒行逆施,荒淫残暴;有人说她知人善任,忧劳天下;有人说她昏庸无道,有人说她明察善断。
时至今日,仍然众说纷纭,毁誉不一。
一、古代人对武则天的评价古代人对武则天的评价,最早可以追溯到武则天在世的时候。
武则天临朝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声讨她“杀姐屠兄,弑君鸠母”“娥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
当时李唐宗室及封建秩序的维护者,坚决反对武则天的统治,认为是伪政权;诸武集团及一些政治投机者则坚决拥护,还有一些人则隐忍不发。
武则天死后,对武则天的评价发生了一些变化。
神龙二年(706)五月,中宗给武则天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国子司业崔融在所撰《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中说她“沉潜刚克”、“惠心泉塞”、“仗义当责”、“忘躯济厄”、“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禀朔”,为国家民族立下不朽的“鸿业大勋”,高度评价其历史功绩。
玄宗时,不满于中宗所修《则天实录》,命刘知己、吴兢重修为30卷。
同年,太常卿蒋皎和礼官陈贞节又以封建礼仪为准则,上表正名分,说:太庙中武则天配高宗,题为“天皇圣帝武氏”,“若使帝号长存,恐非圣朝通典”,请改为“则天皇后武氏”,玄宗采纳。
后玄宗认为武则天的施政纲领不错,加之武惠妃得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旧怨,玄宗基本上肯定了武则天。
盛唐以后的统治者对武则天还是尊重的,把她绘进了《历代圣贤图》,春耕时节,让人进献武则天时所撰写的《兆人本业记》,效法武则天进行劝农。
但唐朝官方对于人们如何看待武则天的地位,并未做强制规定,文献中也没有总的评价。
主要集中在改朝换代和纳谏用人两个方面,对于前者多有异议,如德宗时,左拾遗、史馆编修沈既济就吴兢把武则天的事情列于《国史》本纪一事上书反对,说武则天“牝司燕啄之踪,难于备述”;对于后者则多持赞扬态度,如德宗贞元八年(792),名相陆贽上书谈到人才问题时说:“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多拔擢,弘委托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
⽇本的第⼀位⼥天皇推古天皇 在中国只有⼀位名正⾔顺的⼥皇帝,但是在⽇本却有很多位⼥皇。
下⾯我们来看看关于⽇本的第⼀位⼥天皇推古天皇的故事。
第⼀位⼥皇兼改⾰家推古天皇 举世公认的⽇本第⼀位⼥性天皇是推古天皇,她是⾃第⼀代天皇神武天皇以后的第三⼗三代君主。
在推古以前,⽇本曾经流传神功皇后即位为帝的说法,但⼀直以来,⼈们都认为这是⼀⼤疑案,并未得到⼴泛认可。
⽇本皇位继承有个鲜明特点,便是⼥性即位是⼀种可被⼴泛接受的政治景象。
推古⼥皇是第⼆⼗九代天皇钦明天皇的三公主,在她⼗⼋岁时,嫁给了⾃⼰同⽗异母的哥哥——后来的敏达天皇。
敏达天皇即位后,以推古为皇后。
由于奉⾏亲兄妹之间的婚配习俗,由公主⽽为皇后便是⽔到渠成。
敏达天皇去世后,他的两个弟弟先后继承皇位,是为⽤明天皇、崇峻天皇。
崇峻天皇本不该即位,但他是当时⽇本朝廷内⼀号权⾂苏我马⼦的外甥,为了打击政敌、巩固统治,苏我马⼦拥⽴了崇峻天皇。
令苏我马⼦始料不及的是,崇峻天皇却并不⽢当苏我马⼦⼿中的⼀颗棋⼦,反⽽处处与之为敌。
苏我马⼦⼀⽓之下,指使亲信将天皇外甥暗杀。
崇峻天皇被害后,皇位之争在⼀对堂兄弟之间展开:⽤明天皇之⼦厩户皇⼦与推古之⼦⽵⽥皇⼦都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和实⼒,⼆⼈不相上下。
最后,⽇本朝廷决定采⽤古代卑弥呼式的解决办法,拥⽴敏达天皇皇后为君,就这样,⽇本历史上第⼀位⼥天皇——推古天皇诞⽣。
推古时年三⼗九岁。
这⼀年为公元592年,是中国的隋⽂帝时代。
⽇本传统政治特⾊是⼥性占有王位,作为各⽅势⼒的妥协,⽽实权则掌握在男性摄政的⼿中。
同样,在推古朝,推古天皇并不直接⼿握皇权。
推古获取皇位没多久,厩户皇⼦被姑母兼婶母推古册命为皇太⼦,代替天皇治理全国,是为著名的圣德太⼦。
时年⼆⼗岁的圣德太⼦登上摄政王之位以后,在天皇的⽀持下,对国家进⾏了⼀系列改⾰。
这被后世称作“圣德太⼦改⾰”或“推古改⾰”。
圣德太⼦堪称是⽇本古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位政治⼈物,他被⽇本民众尊奉为圣王、圣⼈,尊崇程度犹如中国之孔⼦。
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推古天皇,与中国武则天相比毫不逊色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卓越,有“贞观遗风”之称,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出色的皇帝,现在要介绍的,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其文治武功与中国历史上的武则天相比毫不逊色,她就是推古天皇。
影视剧中的推古天皇推古天皇(554年—628年),名额田部皇女,日本菊花王朝第33代天皇,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父亲钦明天皇(第29代天皇),母亲苏我坚盐媛,在位36年(593年—628年),和风谥号“丰御食炊屋姬尊”。
公元571年,额田部成为异母兄敏达天皇(第30代天皇)的妃子,公元576年,敏达天皇的皇后广姬去世,额田部皇女被立为皇后,公元585年,敏达天皇驾崩,异母弟池边皇子继位,是为用明天皇,公元587年,用明天皇驾崩,异母弟泊濑部皇子继位,是为崇峻天皇,公元592年,崇峻天皇与一直把持朝政的苏我马子矛盾激化,被苏我马子暗杀,公元593年,苏我马子拥立额田部皇女(已尊为太后)为帝,是为推古天皇(苏我马子是推古天皇的舅舅)。
影视剧中的圣德太子尽管如此,推古天皇并不甘心朝政为苏我马子把持,她立亲侄儿厩户皇子为太子,是为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之父是用明天皇,用明天皇与推古天皇是同母兄妹),与苏我马子共同摄政,因此圣德太子是推古天皇最亲近和信任的人。
影视剧中的推古天皇推古天皇继位后,与圣德太子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措施,大力加强皇权,最著名的就是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制》,对制衡外戚和权臣、为国家选拔人才等都有积极作用,其次是加强对中国的学习和交流,不断派遣隋使、遣唐使,学习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文化,因此日本在推古天皇和圣德太子的励精图治下,国家进入繁荣昌盛的局面。
公元622年,圣德太子去世,推古天皇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苏我马子后来要求推古天皇把葛城县等周边地区赐给他做封地,推古天皇说:“你是我的舅舅,所以,将国家的土地让给私人,后世会评价我是个愚蠢的女人,你也会被讥谤为不忠”,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两年后的公元626年,苏我马子去世。
武则天的历史评价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杰出的女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
在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
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封她的王朝号.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
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政治上,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
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
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
在经济上,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
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
在文化上,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
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
兼容三教,使其发展.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
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武则天也有其过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重用了各种各样人才。
刚开始时,她提倡告密,任用酷吏,滥杀了许多无辜,招致群情激愤.武则天便反过来杀酷吏“以雪苍生之愤”,实际上酷吏们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来,这是耍弄权术的把戏,不值得赞赏。
但是要承认,当时所杀的多是李唐宗室贵戚、旧朝元勋大臣,这在客观上削弱了已经腐朽的士族势力。
可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武则天又有残暴的一面.她不惜杀害一代忠臣长孙无忌,用毒酒杀死长子李弘。
中日文化交流之浅谈推古天皇37 财务1201 1212300210 陈超中国历史上的女皇我只能想到武则天,而在日本历史上先后出现了10代8位女天皇,并形成了一段独特的女帝时代,其中最出名的当是第一位女天皇,也是东亚最早的女性君主——推古天皇。
同为女帝,推古与武后有许多相似之处,然又有明显的不同。
从出生上说,推古就与武后相差甚远。
不得不说,日本是个重视血统的国家,天皇血脉从未断绝,这也导致了推古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图。
推古天皇是日本第29代钦明天皇的公主,《日本书纪》记载推古天皇“姿色瑞丽、进止轨制”。
18岁时,美貌的推古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敏达天皇纳为妃子,5年后成为皇后。
敏达天皇死后,推古一开始并没有挤入皇室的统治核心,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件大事却将她推上了天皇的宝座。
公元592年,在位的崇峻天皇被权臣暗杀身亡。
在平息叛乱之后,推古的儿子竹田皇子和侄子圣德太子为争皇位闹得不可开交。
由于两派人马实力相当,相持不下,最后只好达成妥协,两人都不当天皇,共同拥立38岁的推古为天皇。
推古与武后最大的不同在于,武后十分地追求权利,专制欲望强烈。
而推古没有对曾与自己的儿子争过皇位的圣德太子秋后算账,反而将他立为摄政王,辅佐自己执政。
她通过自己的宽容,弥合了皇室内部的裂痕,在她执掌大权的36年中,皇室内部再未发生争夺皇位的斗争,社会也因此而获得了稳定。
推古重用了皇室出身的圣德太子,加强了中央集权,控制了苏我氏等大豪族的权势,但这一点做的很不彻底。
从这里也可看出推古没有武后那样的野心和狠心。
38岁的女皇与67岁即位的武后一样,在政治上都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对国家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在她即位期间,加强了对佛教的支持,加深对中国的学习和联系,试图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虽然推古天皇不肯向中国称臣,但她却积极主张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推古天皇曾4次派遣隋使团访隋,随着大量汉文化的输入,日本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飞鸟时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推古天皇和武则天的对比对推古天皇的评价
导语:推古天皇和武则天分别是日本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两人在位期间的各项改革举措也都分别给日本和中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政绩显
推古天皇和武则天分别是日本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两人在位期间的各项改革举措也都分别给日本和中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政绩显赫的两个女皇帝还是有明显的不同。
推古天皇和武则天在很多方面都不同。
第一,推古天皇从属于延续至今的日本天皇血脉,本来就是钦明天皇的公主,被同父异母的敏达天皇纳为妃子从而一步步被推上日本皇室的统治核心。
而身在朝代更替之地的武则天则并非纯正的皇室血脉,只有母亲是出身于隋朝皇室,是她自己使手段一步步爬上高位,为了帝位还杀了不少唐朝宗室贵族,甚至还改了国号。
因此相比武则天的专制狠绝,推古天皇并没有记恨与自己儿子争皇位的圣德太子,还起用他为摄政王,在位期间皇室内部因为她的管理制衡而恢复稳定,即使是面对拥护自己为皇的外戚苏我氏,推古天皇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其割让土地占为己用的要求。
但推古天皇和武则天一样在政治上见识长远,她积极推广佛教和主张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多次派遣留学生、留学僧随使团访隋,支持圣德太子推行冠为十二阶制和“宪法十七条”,以德、仁、礼、信、义、智为标准任人唯贤,以中国儒、佛、法三家思想作为道德守则管理国家,移风易俗的举措大大改善了日本社会精神面貌,为后来的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推古天皇评价
作为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推古天皇对日本的贡献功不可没,无论是日本还是外国的史学家,他们对推古天皇评价颇高,其在位期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