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1章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第2节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一)分层练习4沪科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明确速度的计算公式、符号和单位.(重点)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难点)3.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4.理解速度、速率、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重点)什么叫速度[先填空]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的运动.2.速度(1)定义:物体通过的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2)公式:v=s t.(3)单位:米每秒,符号为 m/s.(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5)特点:速度不仅有大小,还具有方向.[再判断](1)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2)位移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定不同.(×)(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变的.(√)[后思考]有甲、乙两个物体,甲运动的位移大于乙运动的位移,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吗?【提示】物体的速度是由物体发生的位移和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的,如果位移大,但所用的时间长,速度不一定大,所以甲的速度不一定大于乙的速度.[合作探讨]以下有三个物体的运动,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位置(m)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 1 250 探讨1:如何比较A和B的运动快慢?【提示】它们经过的位移相同都是100 m,A用的时间长(20 s),B用的时间短(10 s).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即汽车比自行车快.探讨2:如何比较B和C的运动快慢?【提示】它们的位移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要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需要计算它们平均每秒钟位移的大小.单位时间内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可算得汽车每秒位移大小为10 m,火车每秒位移大小为25 m,火车运动得快.[核心点击]1.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在实际物体的运动中几乎不存在.(2)匀速直线运动中的“相等时间”是指任意选取的相等时间.2.速度(1)大小:速度v=st,即v是位移s对时间t的变化率,其大小为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与位移大小及时间的长短无关,st反映了位移s对时间变化的快慢.(2)方向: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43212010】A.由v=st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因为2>-3,所以2 m/s>-3 m/sD.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解析】v是按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v与s、t无关,A错误;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错误;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C错误;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D正确.【答案】 D2.(多选)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st,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s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s和时间t都无关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解析】v=st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C对;此式只说明速度可用位移s除以时间t来求得,并不是说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A错,B对;速度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方向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D对.【答案】BCD3.小李乘坐高铁,当他所在的车厢刚要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 km/h,他立即观察手表秒针走动,经过20 s车厢出了隧道,则该隧道的长度约为 ( )【导学号:43212011】图12 1A.600 mB.1 200 mC.2 160 mD.4 320 m【解析】由v=st得s=vt其中v=216 km/h=60 m/s,t=20 s代入得s=60 m/s×20 s=1 200 m故选项B正确.【答案】 B对速度的准确认识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2.公式v=st中,s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指路程.3.公式v=st是速度的定义式,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不能认为v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平均速度[先填空]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2.定义式:v=s t.[再判断](1)平均速度是粗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3)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对应.(√)[后思考]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着不同的路线同时到达另一地点B,请问此过程甲、乙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吗?【提示】相同.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甲、乙两人的位移和时间都相同,故甲、乙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合作探讨]某同学百米比赛用时12 s,前2 s内的位移为12 m,第2个2 s内位移为14 m,第3个2 s内位移为16 m,第4个2 s内位移为19 m,第5个2 s内位移为20 m,第6个2 s内位移为19 m.探讨1:计算上述6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并说明哪段时间运动得最快?8 s末的速度一定等于12 s末的速度吗?【提示】第1个2 s内v1=12 m2 s=6 m/s第2个2 s内v2=14 m2 s=7 m/s第3个2 s内v3=16 m2 s=8 m/s第4个2 s内v4=19 m2 s=9.5 m/s第5个2 s内v5=20 m2 s=10 m/s第6个2 s内v6=19 m2 s=9.5 m/s第5个2 s内运动得最快.不一定.探讨2:通过以上数据,你能知道这个同学的“起跑速度”、“冲刺速度”以及“最大速度”吗?【提示】不能.[核心点击]1.平均速度反映了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上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不能准确反映物体的真实运动情况.2.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一段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3.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位移上.4.在某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物体不一定静止.4.下列语句的描述中,有关速度的含义是指平均速度的是( )【导学号:43212012】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B.小球在光滑路面上滑行,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D.“新飞人”张培萌在全国田径大奖赛百米比赛中以10秒04的成绩夺冠,并以10.34 m/s的速度冲过终点【解析】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指子弹经过枪口这个位置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击中目标的速度也是和某一位置相对应,是瞬时速度;小球第 3 s 末的速度是指第3 s末这个时刻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张培萌的冲刺速度和某个位置相对应,所以是瞬时速度;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指从甲站到乙站这个过程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答案】 C5.一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10 m/sB.5 m/sC.4.8 m/sD.0【解析】此人沿斜坡往返一次的位移为0,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s t可知,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0,故D正确.【答案】 D6.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导学号:43212013】【解析】(1)设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前一半时间t2内的位移为Δs1=v1·t2后一半时间t2内的位移为Δs2=v2·t2全程即时间t内的位移为Δs=Δs1+Δs2=(v1+v2)t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Δst=12(v1+v2).(2)设全程位移为s,由平均速度定义知: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1=s2v1=s2v1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t2=s2v2=s2v2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t1+t2=s2v1+s2v2=s(v1+v2)2v1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2v1v2v1+v2.【答案】(1)12(v1+v2) (2)2v1v2v1+v2求平均速度的方法1.公式法: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紧扣其定义式,分别确定位移和时间.2.分段法:将全程时间分段时,应先求出各时间段内的位移;将全程位移分段时,应先求出完成各段位移所用时间.。
陕科大附中高中部“255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高一物理学案课题: 1.2怎样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一)第1课时编写:向武军审定:高一物理备课组时间:1.速度(1)定义:物体通过的______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2)定义式:v=____.(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_____.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还有km/h,则1 m/s=_____ km/s.(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______及运动的______.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_____________.2.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______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______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用公式表示v=_____.(2)物理意义:平均速度能够______(填“粗略”或“准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3)方向:平均速度的方向与所对应时间内______的方向相同.【新知学习】1.什么叫速度[问题设计]1.运动员甲百米成绩10 s,运动员乙百米成绩10.2 s;汽车甲、乙均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1 h内行驶60 km,乙车1 h内行驶40 km;野兔在10 s内跑了180 m,赛马在10 min 内跑了9 km.(1)哪位运动员跑得快?是如何比较的?(2)哪辆汽车运动得快?是如何比较的?(3)野兔和赛马哪个运动得快?是如何比较的?2.生活中很多物体运动的快慢往往是不同的,如何选择统一的标准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小结】1.定义式:v =_____.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2.方向:速度是_____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____________.2. 平均速度[问题设计]某同学百米比赛用时12 s ,前2 s 内的位移为12 m ,第2个2 s 内位移14 m ,第3个2 s 内位移16 m ,第4个2 s 内位移19 m ,第5个2 s 内位移20 m ,第6个2 s 内位移19 m.1.这位同学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延伸思考]我们能用平均速度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吗?为什么?【要点提炼】平均速度(1)意义: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_____________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公式v =_____.3.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问题设计]北京西到广州里程是2294公里,根据下面列车时刻表中的数据,计算出列车从北京西到广州需要的时间为20小时35分,由此铁路部门公布T15特快列车平均速度大约为111.5公里每小时.1.你知道该列车平均速度是怎样算出来的吗?2.上述计算出的速度是我们物理意义上的平均速度吗?【要点提炼】【课堂练习】1.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公式v =s t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C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2.某短跑运动员在100 m 竞赛中,测得他5 s 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 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 ,则运动员在这100 m 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0.4 m/sB .10.3 m/sC .10.2 m/sD .10 m/s【课后反思】【作业强化】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400 m跑道上举行了5 000 m决赛,发令枪响后,经过4 min,某运动员刚好沿跑道跑完三圈,求该运动员在这4 min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陕科大附中高中部“255自主学习”教案课题:1.2、怎样描述物体运动快慢(一)(共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明确速度的计算公式、符号和单位,理解记忆速度是矢量;2.过程与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学案3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续)[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瞬时速度,理解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近似相等.2.理解位移-时间图像(s-t图像)的意义,会根据s-t图像描述运动.3.理解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的意义,知道如何用图像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一、瞬时速度[问题设计]如图1所示,在气垫导轨上A处安装光电门,滑块上分别插上宽度不等的遮光片.每次都从最高点释放滑块,则滑块前沿的P点每次经过A时的运动快慢相同.光电计时器可以记录P从A点经过一段位移Δs所需时间t(Δs为遮光片宽度).遮光片宽度Δs和所需时间Δt列表如下:图1Δs/mΔt/s错误!/(m·s-1)0。
050。
(1)求出每次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并填入上表.(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随着Δs的减小,平均速度的大小有什么特点?这反映了什么物理意义?(3)如何更精确地测定P点经过A点的瞬时速度呢?P点经过A 时的速度更接近上述哪一个速度?[要点提炼]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时的速度.1.在公式v=错误!中,若时间t非常小,平均速度就可以表示物体在该时刻的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物体__________________.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简称速率.3.平均速度只能________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可以________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延伸思考]请把相关的物理量连线.时间位置平均速度时刻位移瞬时速度二、位移图像[问题设计]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列表如下:(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位移s,把汽车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在坐标系中用点表示出来,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或直线)连接起来.(2)图像有什么特点?图线的斜率表示什么?[要点提炼]1.位移-时间图像(s-t图像):表示物体的________随时间变化的情况.2.由s-t图像可以知道:(1)物体在某一时刻所处的________.(2)任意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方向),或发生某一段位移所需要的时间.(3)速度的大小: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为________________,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________.[延伸思考]如果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如图2所示.这个图像表示汽车的运动轨迹吗?汽车的速度如何变化?图2三、速度图像[问题设计]物体做直线运动各时刻的速度见下表t /s0。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目的要求1、理解速度的概念(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明确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和单位;(3)知道速度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明确瞬时速率,知道速率和速度的区别.3、初步运用极限思维方法理解瞬时速度.二、重点难点重点:速度概念。
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多媒体演示不同物体的运动,引出速度概念百米竞赛汽车的运动火箭的运动2、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用v表示速度,则有v=s/t单位:m/s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速度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3、平均速度(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不变,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成正比,即速度v恒定.(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比值s/t不恒定.(3)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用 v-表示,有v-=s/t显然,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与时间间隔t(或位移s)的选取有关,不同时间t(或不同位移s)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例题1:下边是京九铁路北京西至深圳某一车次运行的时刻表,设火车在表中路段做直线运动,且在每一个车站都准点开出,准点到达.a.火车由北京西站开出直至到达霸州车站,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b.火车由霸州车站开出直至到达衡水车站,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Sc.在零时10分这一时刻,火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解:a.北京西→霸州位移s=92km时间t=23:30-22:18=72min=1.2h∴ v- =s/t=92/1.2=76.67km/hb. 霸州→衡水位移s=274-92=182km时间t=1:39-23:32=2:07min=2.12h∴ v- =s/t=182/2.12=85.85km/hc. 在零时10分这一时刻,火车的瞬时速度为零。
第一章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4、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速度变化是有快慢之分的,理解加速度的含义及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符号、公式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了解加速度的方向。
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3.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求加速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生活实例中运动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感受,以及类比法的探究推理,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强化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及善于区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理解。
★教学难点1.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2.加速度与速度之间有关系吗?★教学过程引入:一、加速度师: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用速度—时间图象可以非常直观反映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几个图象,告诉我它们分别反映了怎么的运动规律。
生:甲:A 以与正方向同向的速度匀速,B 初速度与正方向相反,然后开始减速至零后调头朝着正方向加速度。
乙:AB 均是先加速后匀速;丙:AB 均是先加速后匀速。
师:引入提问:乙丙中AB 均是先加速度后匀速,那它们是完全一样的运动吗?如果不一样,说出它们的区别。
生:乙中:虽然AB 均是先加速后匀速,但它们从零增加到相同的速度所用的时间不同,A 的时间小于B 的时间,也就是说A 的速度增加得比B 的速度增加得快。
tvtvAA BA乙甲CBtv丙B丙中:AB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增加得不一样多,还是A的速度增加得快。
师:好,总的来说就是AB加速过程中速度增加的快慢不同。
那我们应该用哪个物理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不同呢?是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还是A的速度增加量比B的速度增加量多?生:好像可以讲每个时刻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
乙中速度变化量一样,丙中A 的速度变化量比B的速度变化量大。
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速度和速率都是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良。
对大多数的人来说“速度”比较口语化,所以一般在讲话或写文章时,用“速度”的几率比“速率”大得多,因而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将速度理解为速率,而有时却又把速率当作是速度来看待。
其实,速度和速率是从不同角度对运动的两种不同描述,它们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1.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运动物体经过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V=S/t(S位移),它是个矢量。
而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即V=S/t(S指路程),它是个标量。
例如:一辆汽车以60KM/H向东行驶,另一辆汽车以60km/H向西行驶,则这两辆汽车的速度是不同的(二者方向相反),但速率就是相同的。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快慢的,两者不仅有矢量与标量的区分,就是大小也一般是不相同的。
例如:甲、乙两人从同一位置沿圆形跑道跑步,跑了一圈又回到了出发点,甲所用的时间是乙的两倍,则他们的位移都为零,因而平均速度都为零,他们的路程都是跑道的长都,则平均速率都不为零,且乙的平速率是甲的两倍。
所以甲、乙两人在各自的运动时间内,平均速度相等,而平均速率不相等,乙运动的较快一些。
因此,在从物体运动的位移变化研究动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为宜;从物体运动路程的变化研究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率为好。
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它是矢量,具有瞬时的性质,能比较准确的反映物体的运动快慢。
因而我们通常把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瞬时速率,它是标量。
例如,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上都装有“速度”计,用来反映交通工具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的。
其实,“速度计”应该称为“速率计”为好,因为它无法表示交通工具的运动方向只反映了大小,即运动的快慢。
沪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物体运动的描述1.3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续)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列举的几种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A.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 B.京沪高速铁路实验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148m/s C.沪宁高速公路限速413m/s D.汽车速度计显示400m/s2.汽车从A点向东行驶5km到达B点,用时500s;接着又向西行驶8km到达C点,用时同样为500s。
若以A位置为坐标原点,取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如图的坐标系,则汽车()A.在B点和C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5km和3kmB.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3km和13kmC.从A到B的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率为100m/sD.从B到C的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率为16m/s3.攀岩运动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与心理素质的运动形式,户外攀岩运动更加刺激与惊险.如图所示为某户外攀岩运动的场景与运动线路图,该攀岩爱好者从起点A经过B点,最终到达C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的线路ABC表示的是攀岩爱好者所走的位移B.线路总长度与攀岩爱好者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者的平均速度C.由起点到终点,攀岩爱好者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D.攀岩爱好者所走路程要比由起点到终点的位移大4.“318”国道是一条连接上海和西藏中尼边界友谊桥的公路,里程碑以上海为起点,公路几乎是沿着北纬30︒线前行的,本题中可以将它的东段视为直线。
以公路为x轴建立坐标系,上海为坐标原点,里程碑的示数即为坐标值,指向西藏方向为x轴正向。
一辆汽车某日8时30分驶过x1=963km的位置,当9时11分驶过x2=922km的位置,则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A.-41km/h B.41km/h C.–60km/h D.60km/h5.如图所示为一边长为1m的立方体包装纸箱,有一只聪明的蚂蚁沿纸箱表面以最短的路程从顶点A到达顶点G用了10s时间,则该过程中蚂蚁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是()A/s/s B/s、3m/s 10C/s/s D/s/s 6.下列情况中属于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B.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D.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m/s7.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关系的物理量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因为2>﹣3,所以2 m/s>﹣3 m/s D.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8.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某地图APP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22分钟、9.8公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做质点B.22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C.9.8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9.如图甲所示为速度传感器的工作示意图,P为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P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P接收.从P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t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到小盒子P 的距离越来越近B .在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t 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 2-x 1C .超声波的速度为222x t t-∆ D .物体在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121x x t t -- 10.三个质点A,B,C 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同时从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B .三个质点从N 点出发到M 的任意时刻速度大小都相同C .三个质点从N 点到M 点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D .三个质点从N 点到M 点的平均速率相同11.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你刚才的车速是75千米每小时!”她反驳说:“我才开了10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75千米呢?”“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75千米。
1.2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一、选择题
1.在研究运动时,伽利略比亚里士多德高明之处在于抓住了哪一个概念的基本特征对运动进行分类()
A.位移 B.路程 C.速度 D.时间
2.下列关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和路程相等
B.相等时间内路程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D.匀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均相等
3.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含义正确的是()
A.汽车出发后5s初的平均速度是10m/s
B.汽车经过两路标间的平均速度是10m/s
C.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
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10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每1s内的位移都是10m
4.某列火车在一段长为20km的路段上行驶,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00km/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列火车通过这一段的前半程的时间一定是6min
B.这列火车通过这一段路程的时间是12min
C.这列火车如果行驶100km,一定用时1h
D.平均速度也是这列火车行驶时的最大速度
5.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ts内的平均速度为,在后s内的平均速度为v,则物体在s内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
6.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个5s内行驶了15m,第2个5s内行驶了30m,第3个5s内行驶了40m,第4个5s内行驶了50m,全程720m总共用了90s,由这些数据可知()
A.第1个5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B.第2个5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C.第3个5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D.前20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7.用DIS采集两次匀速直线运动的数据,在计算机屏上显示出如图1-3所示的位移-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B.图中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
C.A、B的交点表示相遇
D.A、B的交点表示两次通过相同的位置
图1-3
二、填空题
8.如果在相等的内通过的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9.速度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是一个;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三、计算题
10.物体沿直线运动一段位移,前半段的平均速度是20m/s,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是30m/s,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1.两潜艇相距一定的距离,以相同的速度v成单行纵队航行,后艇的水声定位器发出的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 o,已知从发出信号到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为t,求两艇距离。
12.一列一字形队伍长120m,匀速前进,通讯员以某一速度匀速赶到队首后,立即仍然匀速(两次速度大小相等)赶回队尾,在这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m,求通讯员在这过程中所走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