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发展常见环境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15.05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内容摘要:城市环境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积极分析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环境建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们社会发展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工业和经济的增长变得更为便利和快捷。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也给城市环境建设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大气污染加剧、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城市垃圾逐年增多以及城市噪声和电磁辐射污染等等,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环境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1.我国城市发展状况1949年建国初期,全国城市总数为136个,有不到10个大城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到1960年全国城市总数增加到199个;城镇人口由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6%,提高到19.7%,达到世界上初步城市化水平。
醉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得到提高,到2002年底,我国有设市城市660个,城制镇20660个,城镇化水平达到39.1%,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逐渐增加。
2.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通过观察研究,笔者总结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有大气污染加剧、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城市垃圾逐年增多以及城市噪声和电磁辐射污染等问题。
首先,城市大气污染加剧。
我国城市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煤炭的燃烧,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占城市全部大气污染的85%,其中烟尘占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80%左右,SO2占城市排放量的90%左右。
[1]煤含硫和灰分较高,许多都没有经过脱硫处理,直接燃烧,加之城市居民家庭小炉灶直接低空排放,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迅速的城市化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形势严峻。
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人类有史以来不断改变自然环境,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类借助技术工具改变了地球的许多自然特征。
他将林地和草原改造成为农田,使江河变成湖泊和水库,用于灌溉或用于水力发电。
人类还通过给沼泽地排水、凿石劈山、修建公路和铁路等方式,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然而,人类改变自然环境并不总是带来有益的结果。
今天,空气和水的污染给地球的健康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
每天机动车辆的排气管排出成千上万吨废气。
工厂释放的烟雾污染了工业区和周围乡村的空气。
水污染同样有害,海洋的整个生态平衡正在受到破坏,工业废水已使许多河流的生物死亡。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也一跃到了世界第三。
但是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2002年,中国环境可持续指数在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29位;2004年,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33位,环境形势异常严峻。
现在,环境保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
我们知道,对环境的大规模破坏已经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对这些问题漠不关心将意味着自我毁灭。
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并通过法律来保护环境。
不然的话,人类势必遭受因其不关心生存环境而引起的严重后果之苦。
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引起:第一,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忽视生态价值引起的环境问题。
工业发展产生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引起的污染;第二,植被的迅速减少引起的环境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陈斌超(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省庆阳市邮编:745000)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发展较快,但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如城市化水平低、质量差,城市开放过热,城市化区域不平衡,城镇贫困人口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均,农民工、留守儿童、老人不断增加,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措施,如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协调区域间的发展;解决城市贫困、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分配制度;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大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等。
关键词:城市化;面临问题;措施“城市化是指第二、三产业在城镇聚集,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由贫穷走向繁荣的必经之路,在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农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导致了城市化,城市化也反过来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类得到了许多好处:经济成果喜人、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繁荣……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是每个国家都避免不了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市化中,许多问题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显现出来了。
1 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 城市化水平低、质量差、城市开发过热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以前(即1978年以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速度很快,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人口基数过大,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是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图 1——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城市化质量较差,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大城市在城市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偏低,中小城市所占比重较大,难以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及要求。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和挑战随着世界各国不断向城市化迈进,城市已成为现代人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和社会变革等因素,使得中国城市化呈现出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一、土地资源短缺中国土地面积虽然较大,但耕地却十分宝贵,耕地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到10%。
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用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城市化面临的巨大问题。
土地的供应短缺同时也带来了城市扩张带来的其他问题,如房价上涨、环境恶化、基础设施不足等。
因此,城市化的土地利用需要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
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优化土地利用和保护水源。
同时,政府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农村土地资源,积极发展耕地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适合城市化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化建设的基础,然而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城市化建设初期,大多数城市的基础建设处于薄弱状态,甚至存在缺陷。
基础设施的滞后带来的问题十分显著。
如交通拥堵、排水不畅、供电不足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国家需要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并加强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的稳健发展。
三、城乡差距加剧城乡差距是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虽然城市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许多农民仍然生活在贫困和落后的农村中。
这样造成了的问题是,城市获取的资源使得城市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比较低,农村地区人口相比城市地区则是落后的。
因此,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政府需要继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城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之一。
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频繁,各类废气、废水以及垃圾的排放日益严重,使得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成为城市化的一大挑战。
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动到城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56.1%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长。
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将日益复杂和深刻。
一、城市化发展的趋势1.新型城镇化将成为发展重点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其主要特点是对人口、产业、环保、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协调和统筹。
新型城镇化将促进弱化区域经济和城乡差距,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推动城市和城市群发展,提高城市品质和公共服务质量。
2.大城市群将成为发展主阵地未来十年,大城市群将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核心引擎。
建设较大规模的城市群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经济发展,完善城市服务,满足民生需求。
3.城市规划不断创新未来十年,城市规划将不断创新,以顺应城市化发展的变革。
城市规划将加强当地产业布局、空间分配和人口管理,为城市化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服务和资源。
二、城市化发展的挑战1.户籍制度问题在当前的户籍制度下,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待遇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居民能够享有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则不能享受到同等待遇。
这种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使得农村居民更加不愿意流动到城市。
2.城市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污染、环境污染和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城市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以提高城市环保水平。
3.资源问题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所需的资源也越来越多。
面对比较贵重的资源,政府需要合理安排资源的利用和再分配,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力。
4.公共服务问题未来十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需求将越来越高,公共服务质量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公共服务不同程度上滞后于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
城市需要制订更加科学、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和政策,以逐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
中国⾯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国⾯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类,即⽣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前者主要发⽣在⼴⼤农村,后者则集中在城镇地区。
⽽且,中国不仅受到国内环境问题的困扰,同时还⾯临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
可以说中国的环境问题状况及发展趋势异常严峻。
1、⽣态破坏问题1)⽔⼟流失⾯积有增⽆减⽔⼟流失是我国⽣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不断扩⼤的滥垦、滥伐等违背⾃然规律的掠夺性开发,使我国的⽔⼟流失越来越严重。
⽬前总的状况是:⼩⽚治理,⼤⽚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剧,恶性循环,⽔⼟流失⾯积有增⽆减。
根据计算,全国⽔⼟流失⾯积已从解放初期的116万平⽅公⾥增加到现在的约160万平⽅公⾥,增长了38%,占国⼟⾯积的1/6。
⽔⼟流失所引起的危害影响深远。
其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地资源,使耕地表⼟流失,带⾛⼤量营养物质,降低⼟壤肥⼒,并最终导致⼟地⽣产⼒的下降,据估计,全国年⼟壤流失量达50亿吨,其中仅黄⼟⾼原年流失量就达23亿吨,长江流域为22亿吨。
其次造成下游河道与⽔库的淤积,既危及⾏洪安全,⼜降低⽔库库容,缩短⽔库寿命。
⽔⼟流失是“⾃然侵蚀” 与⼈类活动造成的“ 加速侵蚀” 相互迭加的结果,⼜由于后者的强度增加⽽不断发展。
今后,随着我国⼈⼝的增长,⼈地关系⽇趋紧张,对⼟地的开发强度会直莱越⼤,如载根本性治理措施,⽔⼟流失将进⼀步加剧。
2)⼟地荒漠化加剧所谓荒漠化是指在⼲旱、半⼲旱和某些半温润地区,由于⽓候和⼈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地退化,使其⽣物和经济⽣产潜⼒减少,甚⾄基本丧失。
我国北⽅地区沙漠、⼽壁、荒漠化⼟地总⾯积为153.3万平⽅公⾥,占全国陆地国⼟⾯积的16%,其中⼟地沙质荒漠化(简称⼟地沙化,即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地退化)⾯积已达20万平⽅公⾥,且沙质荒漠化⼟地蔓延速度不断加快。
对我国荒漠化成因的分析表明,沙化⼟地的迅速蔓延主要是由于⼈类不合理的活动的,包括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资源利⽤不当等。
目前中国城市环境状况分析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以及人们对生存质量的关注不断加强,城市环境已经成为一个颇受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来说,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不是非常乐观,虽然各种环保政策出台可是在没有建全的法律惩罚措施的时候,城市环境的优劣更是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的城市环境不仅仅是指天然的环境,还有人工的环境,而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才能组成完整的城市环境。
在这个经济高速运转的社会,各种车辆的剧增,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致使空气污染极度严重,曾经父辈们所称的各种鸟类,各种花草已经不再存在,留下来的只是污浊的空气、水、土壤的严重污染、固体废弃物、汽车尾气、可持续性有机物污染还在待续发展。
所以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境状况可以重点来自然环境方面来分析:一、空气污染问题空气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各种工业的污气排放,车辆尾气排放。
在各种有毒气体排放的同时,人们还要大量的砍伐树木,城市里所拥有的植物净化空气的能力远远赶不上所排放的污气,这样的日积月累造成了严重的问题,而城市的种植面积有限,同时居住人口也很多,这样的现状将造就了空气质量的问题。
二、水质污染问题水质的污染原因和空气污染原因基本一样,各种工厂污水的排放,还有人为的污染,水源的污染都是造成了水质污染的重要方面。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三、垃圾处理问题: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通过了相关的调查,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四、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摘要: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因此,不管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还是地质灾害防治,都必须要进行考察和研究,以便为接下来的工作等做出方案。
本文就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发展;地址;环境问题引言近20年间,地质灾害屡见不鲜,人们谈之色变,且地质灾害在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所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和地质环境应用工作十分必要。
一、城市地质研究的基本内容制约城市发展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有: 一是场地的稳定性,考虑地震、火山及地震效应作用,在城市建设规划时选择稳定性条件好的场地;二是地基稳定性评价,研究建筑物地基岩土体的质量及空间分布,主要是地基的强度和变形问题;三是地形地貌条件,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现代地貌是地球内外地质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所以地基土层分布、外力地质作用(现象)的类型和强度都取决于地貌条件;四是自然资源情况,水是城市生存、发展最基本和必要的保证,如矿产资源、景观资源和水陆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诞生和繁荣了我国的钢城马鞍山、铜都铜陵市、煤城淮南和淮北市、石油城玉门和大庆市、风景旅游城市黄山、港口城市天津、青岛和美国的新奥尔良市等。
城市地质研究包括城市选址、规划和建设所遇到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以及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反馈作用而产生的问题。
二、城市化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当今时代,随着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环境地质问题,例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和建筑物开裂,深埋地下污染源因迁徙弥散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而直接威胁着城市水资源。
大规模基础工程建设导致大面积植被破坏而引起水文地质条件恶化,此外,废物堆放、路基工程、基坑工程、地下洞室及结构工程等还涉及边坡与围岩稳定性问题以及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等。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突出表现在地表水环境恶化问题、地下水污染与污染源迁移问题、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变形与沉降及其治理问题[8]、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安全性问题、高层建筑基坑开挖问题、打入式桩和强夯问题、桩基与土体共同作用及深基坑抗震问题等几方面。
城市环境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段仪梓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23期【摘要】在城市化快速进行的背景下,城市环境治理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文章中重点讨论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中国产生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城市环境治理;问题;解决对策一、当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一)城市经济的发展给城市环境治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中还面临着更为特殊的国情:拥有庞大的人口,其中低素质的人口和贫困人口比例很大;自然资源基础薄弱,人均占有量十分贫乏,土地、水可供量很少,环境容量狭小;科学技术基础薄弱和国民文化素质与环境意识不高的问题在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全国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設问题突出,一些城市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主要工业物排放达标率还很低等等。
(二)城市环境治理政策不完善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属于政府主导型,政府行为贯穿于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企业则是环境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渠道少。
为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保证行动的正确性,要首先落实法律。
环保法律对政府环境管理部门授予很大的权力,对社会各界却分配很少权力,尤其缺乏利益激励。
这样的不平衡状态影响了积极性、主动性,更直接减少了本该得到的效果。
环境政策中强制性政策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具有激励作用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应用则很有限。
另外,受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中国环境政策的某些环保机构缺乏决策与管理能力,执法监督不力不严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环境政策实施的效果不好也在意料之内。
要改变城市环境治理现状必然要改变城市环境治理政策,必须认清政策的不完善之处给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多大的阻碍影响。
(三)城市政府及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治理的认识不足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有了迅速提高,但是同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多数地区的环境状况还很不乐观,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伦理道德水平不够高,参与公共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也不够强。
2020中国城市发展常见环境问题
我们经济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后,城市发展出现很多的问题,以下以鹭岛为例,分析常见的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绿化效果单一,部分建筑有碍观瞻。
城市内的莲后东路沿街集中绿地少,绿化种植单调,部分路段树木缺失,绿化效果较差的问题,例如从加州商业广场一直到瑞祥,路边都是临时性的花坛、可移动树箱,但仍未形成整块可供行人休憩的公共绿地。
另外,商圈内还有不少许多早期居民自建的住房混杂其中,特别是前埔靠会展中心处,不少建筑缺乏统一规划、杂乱无章,外型各异,新旧不一,与周边整齐漂亮的新式住宅小区不太和谐。
2.休闲设施、造景小品缺乏,文化底蕴有待充实。
莲后东路沿线以及主要辅街有许多在建、待建地块,商气并不连贯。
由于缺乏供行人使用的座椅、花坛、遮阳伞、公共厕所等休闲设施以及公共绿地少,街面的色彩单调,雕塑等景观小品缺乏,有特色的餐饮业较少,使消费者购物之余无法进行休闲活动,许多消费者选择到更远的世贸商城、富山诚达等购物中心购物。
另外,除了个别路段有一假山造景外,瑞祥商业中心区目前没有水池、雕像或花坛等造景小品,整个商业区缺乏一种文化体闲氛围,大部分地带给人一种嘈杂的交通干道的感觉。
与“十一个规划”提出的“完善购物,体憩空间和交通设施提升购物环境品质增加体闲功能挖掘商圈的整体优势打造集购物、观赏、娱乐、文化、体闲等诸多功能为一体、富有特色的商业圈”还有差距。
3.市容卫生不容乐观,整治工作势在必行。
目前,莲后东路附近的环境质量有待提高,但沿街缺乏足够的垃圾箱等设施,导致周围垃圾乱扔现象极为严重。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许多沿街商家甚至将垃圾直接扔在花坛里面,严重破坏了本区的环境形象。
此外,众多的在建工程也为市容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
4.夜景工程范围扩大,建设需要与时俱进。
今年二月,按照连线成片、形成气势的效果要求,鹭岛市第三期LED夜景工程重点是对厦禾路、湖滨南路、湖滨北路、禾祥西二路、嘉禾路、莲后路、吕岭路、东渡路、华荣路等城市重要干道中的“暗区”进行补强。
莲后大道的移动公司天桥、金鸡亭天桥是此次亮灯的15座人行天桥之二。
另
外莲后街道办大楼也成为岛内新增的LED夜景点之一。
这些新的夜景改善与会展等地区已有的夜景工程一起构成了本区的夜色文化。
这无疑对于本区夜间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按照规划普陀山区域的夜景工程要将商务办公区由建筑群围合南北两个圆形广场,底层裙房形成连续型界面,塑造浓厚的商业服务气氛,同时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
从普陀山公园到标志性建筑的中央景观轴线使“山”、“海”、“城”连为一体。
未来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渐竣工必然会对于夜景的布局产生新的要求,如何及时适应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调整好夜景布局是将要考虑的问题。
4.广告手段单调,对外宣传方式需要多样化。
当前本区的商业宣传方式主要集中在电视广告、发放传单、路边广告牌等方面。
宣传效果还不够明显,对于岛内外的旅游及商业人士的吸引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莲后经济带沿街的广告牌数量明显不足,除了麦当劳、肯德基以及嘉盛豪园等,其余类型的商家宣传广告则多以贴在店面玻璃上的宣传语等为主。
此外,有些店面广告还存在外观设计不美观,设置不规范等问题,不仅影响了本区商业的对外宣传,而且也破坏了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城市形象。
节庆活动和广场活动方面,除了会展中心形成了比较成功的商业宣传活动外,该区域依旧缺乏有效的宣传促销活动,商家的大型宣传促销活动经常是在店门口搭建个临时平台,影响力不足。
另外,街头、路边也缺乏必要的标示,使得旅游者不得不更多的看地图或者问路以找到目的地,不利于提高旅游者的购物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