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名驴友进山被困五天四夜 联合救援队展开搜救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实施有偿救援,目的不在收钱正文:黄山风景区实施首次有偿救援收费3206元中国经济网发布时间:08-1308:33中经网传媒有限公司有偿救援不为“收钱” 只为遏制“野游”行为黄山风景区实施首次有偿救援收费3206元暑期又一阵户外旅游热兴起,与此同时,驴友进入景区未开发、未开放区域的“野游”行为屡见不鲜。
7月初,3名驴友无视禁止攀爬的“禁令”,非法进入广东曲江罗坑自然保护区船底顶核心区,迷路被困,最终被救援人员奋力救出。
7月上旬,重庆市南川区头渡镇前星村7名驴友在开发未开放的峡谷里探险被困,被消防人员历经14个小时救出。
6月上旬,7名驴友组队穿越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在大雪塘发生意外,其中一名女队员遇难。
7名驴友涉嫌违规进入国家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核心区,1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其余6人被公安机关分别罚款5000元。
前不久,黄山风景区也发生了“野游”者被困请求救援事件,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关于有偿救援的规定,对本次救援收取了费用。
这也成为黄山风景区实施的首次有偿救援。
游客王某某的亲属代其将3206元有偿救援款汇入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指定账户。
事实上,本次救援累计发生费用远不止这些。
“请问是公安局吗,有一位游客可能在悬崖上被困住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6月1日13时28分,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汤口镇个体工商户杨某(化名)报警,称游客王某某疑似在黄山风景区慈光阁片区被困,请求景区予以救援,景区110立即指令景区紧急救援大队实施救援。
5分钟后,救援大队启动预案,协调景区公安局利用技术手段初步确定游客被困区域。
同时,就近在慈光阁片区组织管委会综治、防火以及股份公司环卫、汤口旅游服务公司工作人员开展搜寻。
14时51分,救援人员在朱砂峰东侧斜坡发现了王某某,此处四周均是近乎垂直的悬崖峭壁,王某某进退两难。
随后,风景区派出所所长江成平带领5人救援小组从慈光阁检票口旁沿朱砂峰山体上行前去救援,他们每人都背着15公斤左右的救援装备,沿途裸露岩壁较多,十分光滑,无可着力处,救援过程十分艰难。
深圳山地救援队2010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一、 2010年工作情况简述深圳山地救援队在2010年中,共计开展86次救援和各类演习、训练等活动,累计参加队员为1199人次,其中救援行动2次、启动救援预警2次、大型联合应急演习5次、军训1次、户外宣导讲座10次、救援案例分析会1次、与香港山野救援组织等交流活动5次、大型群众活动应急保障3次,招募新队员2批,其他开展各种理论培训、救援技术培训、医疗急救知识培训、体能训练、体能及技术考试、外部联谊等活动57次。
深圳山地救援队在多方的关心和支持下,2010年的各方工作更系统,并收获了一些进步,主要有:1、初步建设形成了具有较强战斗力的救援队伍通过近一年时间的摸索、学习,深圳山地救援队逐步建设形成了一套适合自我发展的山地救援体系,并不断在演习和实战中加以运用、验证和完善。
实践证明,这一体系建设在国内志愿者救援组织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同时通过日常训练磨合,救援队也凝聚了一批有技术、有体能,有实战能力的核心队员,使深圳山地救援队成为了一只真正具有较强战斗力的民间救援力量。
2010年7月,救援队派出8人小分队远赴云南大理支援当地搜索失踪十余天的游客,通过运用系统的分析、合理科学的搜索方法,用4天时间,就准确找到了事主遗体。
2、组织架构更明晰2010年5月,对救援队的部门组织进行微调,将原特勤部下属的通讯组和行政外联部下属的信息组合并,成立了新的部门信息指挥中心(Information Command Center,简称ICC)。
信息指挥中心是救援队在执行各种救援、保障和演习行动中的指挥决策机构;负责处理救援行动中的信息的汇总、分析,综合提炼有效信息,通过流程控制,在顾问团的辅助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形成救援实施方案,指挥和调度各部门人员、物资实施救援行动,并在救援行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报告。
同时救援顾问团也已开始筹建,顾问团将给救援队的建设和救援行动提供指导和建议。
3、完善内部培训机制,研发自有培训课程2010年5月,正式成立了深圳山地救援队救援技术课程研发小组,并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多次集中办公,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演练、实践、消化,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课程内容。
应急通信装备建设方案目次1建设背景 (2)2试点建设成效 (2)3建设目标 (2)4建设原则 (3)5方案设计 (4)5.1应用模式 (4)5.1.1城市复杂建筑灾害事故救援 (4)5.1.2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救援 (7)1建设背景“十三五”时期,全国应急通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各地推动应急通信队伍实体化运行,狠抓拉动测试、实战实训和跨区域演练,磨合优化运行模式、保障机制和规程,初步构建了上下一致、运行有序的应急指挥通信体系,在重大安保和灭火救援任务中,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保障支撑。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层地下建筑、超大综合体建筑大量涌现,洪涝、泥石流、地震等大范围自然灾害频发,给通信保障和救援人员安全管控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在开展城市复杂建筑及重特大自然灾害灭火救援时,现场指挥员不能有效掌握内攻人员的所在位置和生命体征,现场音视频信号覆盖存在盲区,通信指挥秩序混乱等问题,一直未有效解决。
为巩固试点成果、快速形成战斗力,现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形成建设方案,指导救援队伍加快开展建设,配齐关键通信装备,形成操法战法,有效破解“两难一乱”难题,为打造现代化指挥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2试点建设成效围绕破解“内攻定位难、通信覆盖难、指挥秩序乱”等现场联合作战难题,将窄带、宽带自组网、综合定位等技术与作战指挥机制有机融合,大幅提升了现场联合作战指挥效能,具体建设成效包括:1、优化现场安全管控手段。
完善现场安全管控规程,利用室内精准定位技术,将救援人员内攻定位精度优化到1米以内,利用生命体征监测、三维快速建模、现场扫码等技术,使现场指挥员实时掌握单兵和班组的所在位置、生命体征、行动轨迹,淘汰了人工登记、填表打勾等旧办法,有效降低了作战安全风险。
2、提高复杂环境通信覆盖能力。
综合运用语音、图像自组网等技术,探索了一套建设内外配合、灵活布点的应用模式,打通了复杂建筑内部的通信盲区;同时针对河南抗洪抢险中遇到的地铁通信难题,选用语音、图像自组网设备,采用“有线+无线”组合布设方式,在地铁站进行多次测试,实现地面—地下三层的信号全覆盖,以及地铁隧道内部纵深3公里音视频传输畅通。
吴山隧道火灾事故原因是什么摘要:2021年7月12日晚,浙江省杭州市吴山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交通受阻。
本报告经过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分析,总结出火灾事故的根本原因,并对隧道安全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一、事故概况7月12日晚上20:30左右,杭州市吴山隧道内发生火灾。
火灾发生后,隧道内的车辆和行人纷纷撤离,消防部门和相关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援。
事故导致数名行人受伤,多辆车辆受损,交通受阻。
最终,消防人员在近两个小时内扑灭了火势,恢复了交通秩序。
二、调查分析1. 火灾原因通过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和火灾起火点的分析,初步判断火灾是由车辆发生故障引发的。
据现场目击者的说法,火灾发生前听到了爆炸声,并看到一辆车冒出了浓烟,随即起火。
车辆故障导致的火灾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
2. 安全设施在调查中发现,吴山隧道内的安全设施并不完善。
虽然隧道内装有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和应急照明设施,但在火灾发生后,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也没有及时逃离现场。
这导致了在初期的火灾扑救过程中的一定混乱和延误。
同时,部分应急照明设施的照明效果并不良好,使得撤离难度增大。
3. 人员疏散在事故发生后,隧道内的车辆和行人迅速撤离现场,但也有部分行人和车辆未能及时逃离。
一方面,部分人员由于恐慌和慌乱,未能迅速撤离现场;另一方面,因为灭火器的使用和应急照明设施的照明效果问题,也导致了人员疏散的不畅。
这也给事故的扑救和救援增加了难度。
三、隧道安全管理建议1. 加强车辆故障预防针对车辆故障导致的火灾问题,建议隧道管理部门加强对车辆的检测和维护,确保车辆的良好状态。
同时,在隧道内设置定期巡检点,对车辆的状况进行监测和检查。
2. 完善安全设施对于安全设施的不足,建议隧道管理部门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确保每一个灭火器的有效性,提高应急照明设施的照明效果。
在隧道内加强安全设施的布置和规划,让逃生过程更加畅通和明确。
3. 提升人员疏散意识对于人员疏散的问题,需要进行定期的应急疏散演习,提升人员对于火灾逃生的意识和能力。
蓝天救援队2022年7月17日简报蓝天救援今日简报NEWS BULLETIN蓝天救援工作简报简报日期:2022年7月17日信息来源:蓝天救援协调中心■救援行动1.开封蓝天救援队(筹)市区走失者搜寻救援(08日-09日)。
(已结束)2.唐河蓝天筹备组唐河县二桥下落水者打捞救援。
(已结束)3.灵宝蓝天救援筹备组灵宝市区走失者搜寻救援。
(已结束)4.南阳蓝天救援队方城县望花湖协助打捞落水马达。
(已结束)5.商丘蓝天救援队商丘市郑庄互通立交桥走失者搜寻救援。
(已结束)6.桐柏蓝天救援队桐柏县傅家庄落水者打捞救援。
(已结束)7.桐柏蓝天救援队桐柏县乐神路南岗居民区蜂窝摘除救援。
(已结束)8.和县蓝天救援筹备组历阳镇戚桥走失者搜寻救援。
(已结束)9.和县蓝天救援筹备组西埠镇盛家口走失者搜寻救援。
(已结束)10.霍山县蓝天救援筹备组东石门村无名水塘溺水者搜寻救援。
(已结束)11.宣城蓝天救援队(筹)泾县黄村水域溺水者搜寻救援。
(已结束)12.歙县蓝天救援队歙县新安宾馆、王村镇八村姜冲马蜂窝摘除救援。
(已结束)13.含山蓝天救援队、和县蓝天救援筹备组和县腰埠走失者联合搜寻救援。
(已结束)14.霍邱蓝天救援筹备组霍邱宋店乡榆林附近水域溺水者搜寻救援。
(已结束)15.青海蓝天救援队寻找西宁市城西区万通小区走失人员搜寻救援。
(已结束)16.娄底市娄星区蓝天救援队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花溪谷附近水域溺水者打捞救援。
17.铜仁市蓝天救援队在铜仁市碧江区清水湾对落水人员进行搜救任务。
(已结束)18.常州市武进区蓝天应急服务中心东海橡胶有限公司进行马蜂窝摘除救援任务。
(已结束)19.丰县蓝天救援队丰县开发区月牙河落水车辆打捞救援。
(已结束)20.苏州青年蓝天救援队姑苏区杨枝塘路附近水域溺水者搜寻打捞救援。
(已结束)21.盐城市盐都区蓝天救援队新兴镇居民家中进行捕蛇救援任务。
(已结束)22.山西蓝天救援队潇河直属队潇河综改区内涝防汛抢险。
⾼中材料作⽂:0字的⽂章。
去年10⽉7⽇,经过连续搜救,17名擅⾃进⼊⼴西来宾市⾃然保护区露营⾼中材料作⽂ 2019.111,阅读下⾯的材料,按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章。
去年10⽉7⽇,经过连续搜救,17名擅⾃进⼊⼴西来宾市⾃然保护区露营被困失联的驴友,成功获救。
来宾市为此次营救,耗费了巨⼤的公共资源,更严重的是营救中救援⼈员也⾯临巨⼤的危险。
这⼀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地政府呼吁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擅⾃⾏动。
有⽹友认为,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有⽹友说“⼈⽣需要说⾛就⾛的旅⾏”,并为他们的⾏为点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选好⾓度,⾃定⽴意,⾃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答案】“救援罚单”当⽤则⽤⽇前发⽣在⼴西长滩河⾃然保护区的⼀件事情,令驴友探险与救援再度引发舆论关注。
据媒体报道,有17名驴友擅⾃进⼊该保护区探险,结果遭遇暴⾬险情被困失联,当地组织数百⼲部群众和民警、消防、医疗、后勤等专业⼒量进⾏紧急救援,出动80多台次各种车辆、冲锋⾈,历时51⼩时,直接经济⽀出10万多元。
事后,当地相关部门对这17名驴友每⼈处以1000元罚款。
驴友遇险受到救援,本不算新鲜。
引发⼈们兴趣的,则是事后当地有关部门施以处罚。
虽然1000元钱不多,但这⼀罚单具有标本意义。
对于此次事件中驴友的所作所为,当地政府的处置表现,其中的是⾮因果,公众舆论的反应并不完全⼀致,甚⾄不乏针锋相对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多围绕着“驴友是不是任性”、“当地政府该不该救援”、“事后要不要惩罚”等等。
令⼈欣慰的是,舆论在基本问题上的分歧在减少,共识在累积。
⽐如,⼀些驴友确实任性,违反法律规章贸然进⼊⾃然保护区,既⽆对法规底线的敬畏,也⽆对⾃然环境的敬畏,很多⼈还缺乏野外探险应有的专业能⼒和技巧。
⽆视法规,⽆视⾃然,⽆视安全,这样的驴友探险迟早要出事。
还⽐如,当地政府确实应该救,⽽且平时应该有物资准备、有机制预案、有专业队伍、有培训演练,⼀旦遇事就要第⼀时间紧急响应、快速集结、专业救援。
五一驴友鳌太穿越3死2伤的背后都是这个致命原因,出发时做好这件事件,就可避免。
绝境求生手册中国第一安全知识科普微刊(1)五一假期4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进行鳌太穿越,不幸的是,最终却是3死2伤的结局,恐怕这并不是那些驴友们想要的结果。
5月4日,陕西秦岭应急救援中心接到太白景区的求助电话,称预计有30余人的穿越队伍被困在了太白山顶,最初了解到的情况是有3支队伍于4月30日左右上山,于5月2日遭遇大暴雪,已被困30余小时。
秦岭应急救援中心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并派出救援队伍。
与此同时,包括太白县、眉县等多地消防部门和曙光救援队太白山支队、蓝天救援队救援人员也出发进行救援。
恶劣天气中,只能徒步在高海拔搜救的救援队同样也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向救援队致敬!最终遭遇暴雪失联的30多位驴友全部找到,其中2位来自浙江的驴友双手冻伤,3位来自云南驴友不幸遇难,初步判断为失温所致。
(2)什么是鳌太穿越?鳌太穿越,即沿着秦岭的鳌山山脊徒步穿越至太白山。
鳌山,位于陕西省太白县,海拔3476米,是秦岭第二高峰。
太白山,位于陕西眉县与周至县交界处,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秦岭最高峰。
鳌太穿越线路虽然,鳌太线事故频发,但是因为那里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大面积石海,形成鳌太特有的风光,以及国内十大徒步线路的噱头,依然吸引着众多驴友前赴后继。
鳌太线网友图鳌太穿越海拔高、气候多变、路况复杂,整个穿越过程大都行走在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之间,遇到恶劣天气就十分危险,但正因如此,这是一条国内外专业驴友都向往挑战的一条线路。
对于驴友鳌太穿越失温遇险的事故,有网友问,为何不生火取暖?鳌太线都是在高海拔的山脊处行走,无木无林,遇到风雪天气,根本没有生火的条件,甚至连搭帐篷的地方都没有。
由此可见,鳌太线不是常规旅游线路,应该被归类为探险级线路,因为大部分在无人区,一旦发生事故,救援也十分困难。
鳌太线最常见的是崴脚或者骨折。
这是因为鳌太线徒步需要几天时间,较长时间的攀爬容易造成肌肉疲劳,特别是在第四纪冰川遗址上脚打滑或者是平衡不到位很容易受伤。
七盘沟泥石流事件详细报告我的七盘沟泥石流事件详细报告如下:我永远不会忘记2023年的那个夏天,那是我生命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个月。
七盘沟泥石流事件,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破坏。
然而,在这场灾难面前,我们并没有被击垮,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最终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
一、灾前兆在灾难发生之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七盘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区,往年夏季,这里是我们的避暑胜地。
然而,2023年的夏天,却与以往截然不同。
入夏以来,七盘沟地区连降暴雨,山体土壤饱和,水位不断上涨。
5月下旬,我们发现沟内有一些异常现象:水流变得湍急,山石松动,不时有小的滑坡发生。
这些迹象让我们产生了不安,但没有人会想到,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降临。
二、灾难降临6月5日,一个让我们永远铭记的日子。
当天凌晨,一场特大规模的泥石流突然爆发,瞬间吞噬了沟内的一切。
巨石、树木、泥沙翻滚而下,巨大的声响在沟内回荡,惊醒了沉睡的山谷。
泥石流的速度之快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几乎没有反应时间。
短短几分钟,沟内的村庄、农田、基础设施被摧毁殆尽。
许多村民被泥石流冲走,生命在瞬间消逝。
我们只能无助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绝望和悲痛。
三、抗灾救援灾难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抗灾救援。
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迅速集结,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在救援过程中,我们发挥了团结互助的精神,互相关心、互相支持。
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灾难。
我们挖掘被埋的房屋,寻找失踪的亲人,努力挽救生命。
我们修复损坏的道路,保证救援物资顺利送达。
我们安置受灾群众,提供食物、水和临时住所。
四、重建家园经过连续几天的艰苦救援,受灾地区的情况逐渐稳定。
我们开始着手进行家园重建工作。
我们对受灾村庄进行清理,清除淤泥和杂物,消毒杀菌,防止疫情发生。
接着,我们重建基础设施,修复房屋,恢复水电供应。
同时,我们加强山体监测,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在重建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
驴友深山迷路报警求助救援队连夜解救成功
正月初三(1月30日)晚上20时许,英德市110指挥中心接报,有一男一女在广东第二峰“船底顶”(地名)迷路,急需救援。
接警后,市应急办、巡辅警大队会同石牯塘镇,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联系山地救援队“农夫和逍遥人”前往救援。
经初步了解,确定事主为两名单独徒步驴友,分别从韶关曲江新洞村和平坑村上山,在经过“船底顶”后偶遇一起行走,原计划从韶关乳源大布镇下山,因其中一个男的腿抽筋,决定从曲江区上斜村下撤,下撤途中迷路。
目前两人暂无生命危险,但无食物,无帐篷等露营工具。
我市巡辅警大队与山地救援队近20人的救援队伍,连夜赶往石牯塘镇。
石牯塘镇相关领导非常重视,迅速赶到联山村委会,并备好矿泉水、干粮、担架,积极联系两名熟悉地形的当地村民,连夜带路进山前往救援。
经过连续6个多小时的跋山涉水,终于在出事地点找到了两位驴友,经过休息和补充营养后,于今天上午11时左右,救援队已将两名驴友安全护送下山。
七名驴友进山被困五天四夜联合救援队展开搜救
记着:张梦雄戚小钟徐娇
【导语】23号早晨,七名旅游从柞水进入秦岭牛背梁,原计划当晚返回,但直到25号他们的家人都无法和驴友们取得联络。
今天凌晨,一支由50多名搜救队员组成的救援队兵分六路进入秦岭深山展开救援。
【记者出像】2248现在我们来到了秦岭山深处石砭峪保护站,七名驴友失踪两天之后,这里已经成为联合救援队的临时集结点,我们了解到,七名旅游通讯失联30个小时里,由公安,消防,西安户外救援队组成的50多人的搜救队伍今天凌晨一点进山寻找,刚刚我们从搜救队队长鲨鱼这里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就是在半个小时前,他们终于拨通了几名被困驴友的电话,基本确定了他们的位置。
【字幕】西安户外救援队队长鲨鱼
【同期声】2151前方有六个小组往可能被困的位置赶,但是这个地点也在方圆20平方公里左右,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消息是否准确。
2225他们现在也分散开了,四个体力不好的,一个脚上有伤在沟底等待救援,三个体力好的往山梁子上走,那里海拔比较高,有手机信号。
【正文】按照电话里的描述,七名旅游所在的位置有三个连续草甸,通过GPS坐标定位在山区被放大到了20平方公里的范围,所以截止到下午六点钟,17个小时的搜救仍无结果。
【记者出像】2836现在是晚上七点钟,距离第一批搜救队员进山已经过去了18个小时,现在,第二批增援的队员马上就要进山了。
我们了解到,分散开的七名驴友,四人组中一人脚伤比较严重,目前身体也比较虚弱,所以我们看到增援的队员随身携带的补给也比较充分,第一时间发现驴友将给他们进行体能补充,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晚将连夜带他们下山。
【字幕】西安户外救援队队长鲨鱼
【同期声】3043因为我们现在在山上的队员与被困人员之间还隔着一道梁,最近的位置也是隔梁相望,我们担心给养送不过去。
【字幕】秦岭牛背梁石砭峪保护站副站长段文东
【同期声】3326因为他们在梁上只有一张地图,可能会有偏差,我们今晚进一步证实是否有偏差,尽量把他们找到。
【记者出像】2916由于白天搜救无果,夜晚天黑下来搜救难度也会增大,但是我们注意到,搜救队员装备里有信号弹,这将帮助被困驴友发现搜救队员的位置,同样通过短暂的通话希望驴友们能够点燃一堆篝火以便让搜救队员尽快确认他们的位置。
第一新闻记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