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预防专业《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98.01 KB
- 文档页数:11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使用)济宁医学院预防医学系二OO六年 6 月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任: 张 强 开课单位: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教研室课程编码: 课程中文名称:毒理学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 toxicology 《毒理学基础》课程是预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毒理学基础》以毒物作用机制研究工作为逻辑起点,以毒物与人群及动物的相互关系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毒理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毒理学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毒物研究方面实际技能,从而胜任毒物检测,化学品、药物、化妆品等新物品开发,新开发产品的上市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1、 基本理论 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质量,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精炼,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对难点、重点问题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给予详细解释,有意识地引进本学科的新方法,以便扩展学生知识、开拓科研思路。
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技能 实习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先修课程要求:生物化学、生理学、 本课程计划60学时,3学分。
选用教材:毒理学基础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 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教学进程安排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一绪论、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4二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56三 毒作用机制3四 影响毒作用因素2五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49六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49七化学致癌作用4八化学物的发育、生殖毒性作用3九化学毒物的免疫毒性作用2十化学毒物危险度评价5合计362460 课内实验安排(实验课教学大纲另行制订,此处只简要标注下列内容)序号实验项目学时类型每组人数基本教学要求1一般操作及生殖毒性实验(电视录象3252毒理学的一般操作3253急性毒性实验6254皮肤致敏实验325小鼠精子畸形实验3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6第一章 绪论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毒理学研究对象,理解毒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毒理学研究意义和方法,了解毒理学未来发展方向。
毒理学实验(实习)教学大纲(公共卫生实验技术-1)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毒理学实验Toxicologic experiment课程号(代码):504032010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课学时:16学时(预防医学专业)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合物对于机体(特别是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机制。
毒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是以动物实验为中心的,其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动物实验,通过外源化合物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向人外推,以期评估外源化合物对人的危害及危险性。
故毒理学实习要求在掌握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悉和掌握一些基础的毒理学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结果观察和评价等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功。
三、教学内容双线部分应重点掌握,单线部分应熟悉,其它部分应有所了解。
毒理学实习教学大纲实习一染毒方法和实验动物目的要求1.了解大小鼠习性,了解动物饲养和动物房环境的基本要求。
2.了解染毒的各种方法,掌握大小鼠灌胃方法,熟悉家兔皮肤染毒方法。
3.掌握大小鼠的正常解剖,及脏器系数的计算。
实习内容一、观看视听教材《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二、常用实验动物的习性及选择:大鼠、小鼠。
三、动物饲养与动物房:动物的管理:动物、人员和动物房;环境条件的控制:温湿度、光照、噪音、垫料,群体密度和空间限制、笼具及饲料;实验动物设施的分类:开放系统、屏蔽系统和隔离系统。
四、常用染毒方法:经呼吸道染毒、经消化道染毒(灌胃)、经皮肤及黏膜染毒和其它染毒方式五、动物处死方法:颈椎脱臼法、断头法、电击法、空气栓塞法、急性失血法等六、示教内容:1、皮肤染毒示教,对比化学脱毛法和机械剪毛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动物的捉拿和固定。
3、大鼠灌胃及解剖,脏器系数的计算及其意义。
七、学生实习:小鼠灌胃练习及解剖八、实习报告:目的要求、方法、结果、讨论实习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目的要求1.掌握实验动物随机区组法。
2.熟悉、掌握霍恩氏法测定LD50方法及特点。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专业参考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毒理学基础Toxicology课程号(代码):50408025先修课程: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学分:2.5总学时:40学时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毒理学是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是预防医学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现代毒理学主要内容包括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和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三个研究领域。
通过学习这门课,了解毒理学基本内容,掌握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外来化学物在体内的运转和代谢,化学物的中毒机制。
基本掌握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性和化学致癌作用的实验方法和评价。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应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其它部分应有所了解。
)第一章绪论毒理学(toxicology)的定义。
毒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和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毒理学研究内容、方法、任务和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毒理学发展史及毒理学展望。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物(toxicant)以及外来化学物(xenobiotics)的概念;毒性(toxicity)及其分级。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与非损害作用(non- adverse effect)*。
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毒作用(toxic effect)及分类,第二节剂量(dose)的概念。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教研室20080129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毒理学TOXICOLOGY课程号(代码):5040635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80学时学分:5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毒理学是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是预防医学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学习这门课,了解毒理学基本内容,掌握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外来化学物在体内的运转和代谢,化学物的中毒机制。
基本掌握毒物的一般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的实验方法和评价。
三、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下划双线示应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其它部分应有所了解。
第一章绪论毒理学(toxicology)的定义。
毒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和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毒理学研究内容、方法、任务和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毒理学发展史及毒理学展望。
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一节毒物(toxicant)以及外来化学物(xenobiotics)的概念;毒性(toxicity)及其分级。
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与非损害作用(non- adverse effect)*。
第二节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靶器官(target organ),毒作用(toxic effect)及分类,选择性毒性,高危人群。
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概念,暴露生物学标志物,效应生物学标志物,易感生物学标志物,毒理学意义。
第三节剂量(dose)的概念。
剂量和暴露特征,效应、反应(response)、剂量-量反应关系(graded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和剂量-质反应关系(quantal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常见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形式类型,S型曲线*、剂量-反应关系的应用及其毒理学意义。
卫生毒理学教学大纲一.前 言卫生毒理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阐明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对机体损害作用的一般规律、作用机理及评价和管理损害作用的方法。
卫生毒理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掌握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根据教学计划,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毒理学教学时数为30学时(2学分)。
二.教学时间分配章 次 内 容 授课时数 教 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 绪论 3第二章 基本概念 3第三章 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 3第四章 毒性机制 3第五章 毒作用影响因素 3第六章 一般毒性作用 3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3第八章 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3第九章 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3第十章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各章教授目的和主要内容本大纲内容以每章为单位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毒理学基础》 第六版 王心如 主编﹡﹡﹡为掌握内容,要讲深讲透,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为熟悉内容,要有重点的讲解,使学生有较深的理解。
﹡为了解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或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
第一章绪论(一)目的:掌握毒理学有关概念、任务、目的;熟悉毒理学三个研究领域和卫生毒理学主要研究方法;了解毒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发展趋势。
(二)内容:﹡﹡﹡毒理学、现代毒理学和卫生毒理学的概念、任务和目的。
﹡﹡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研究内容和意义,卫生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毒理学简史,毒理学发展趋势。
第二章基本概念(一)目的:掌握毒理学基本概念;熟悉毒性评价指标。
《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毒理学基础授课专业: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30(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6学时),1.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毒理学基础》是以五年制临床医学和七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为培养对象。
毒理学基础教学分课堂讲授和实验课两部分。
理论部分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质量,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精炼,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对难点、重点问题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给予详细解释,有意识地引进本学科的新方法,以便扩展学生知识、开拓科研思路。
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理论授课内容理论学时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2第三章外源化学物毒作用影响因素及机制2第四章毒理学试验基础2第五章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4第六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2第七章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2第八章外源化学物的生殖与发育毒性2第九章管理毒理学2第十章临床毒理学2第十一章法医毒理学0第十二章药物毒理学2第十三章卫生毒理学0第十四章神经行为毒理学0合计24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毒理学的定义及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熟悉其在法医、放射医学、药学的应用;了解其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掌握:毒理学定义、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物、毒性、毒效应)、生物学标志、选择毒性、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二、熟悉:毒理学在法医、放射医学、药学中的应用三、了解:毒理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剂量-反应关系、时间-反应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 2学时第二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运【目的要求】掌握毒物动力学的概念和主要参数,生物转化反应形式;熟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以及影响其代谢的因素【教学内容】一、掌握:影响化学物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毒物动力学的概念、主要参数:消除半减期、曲线下面积、表观分布容积、消除速率常数、清除率、生物利用度、吸收速率常数、峰浓度、峰时间;I相反应: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II相反应:葡萄糖醛酸基结合反应。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Toxicology(预防医学专业用)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0 学分:3.5《毒理学基础》课程是预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毒理学基础》以毒物作用机制研究工作为逻辑起点,以毒物与人群及动物的相互关系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毒理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毒理学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毒物研究方面实际技能,从而胜任毒物检测,化学品、药物、化妆品等新物品开发,新开发产品的上市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1. 基本理论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质量,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精炼,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对难点、重点问题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给予详细解释,有意识地引进本学科的新方法,以便扩展学生知识、开拓科研思路。
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基本技能实习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先修课程要求:生物化学、生理学、本课程计划60学时,3.5学分。
选用教材:毒理学基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二、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平时考核成绩占10%,实验实习考核成绩占20%,理论考核成绩占70%。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毒理学研究对象,理解毒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毒理学研究意义和方法,了解毒理学未来发展方向。
绪论计划4学时。
[教学内容]毒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研究内容、方法、任务和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毒理学简史及毒理学展望。
1. 毒理学基本概念的含义及相关概念:毒物(toxicant)以及外来化学物(xenobiotics)的概念,按照用途化学物质的分类;毒性(toxicity)及其分级,毒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剂量(dose)是影响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毒理学基础属性:必修课、考试课类型:专业课适合专业:预防医学类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目的和任务:毒理学是利用医学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细胞学以及病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技术,从预防医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损害作用及其机理,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制定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做出安全性评价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掌握毒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和基本实验方法,为学习预防医学的各类卫生专业课程奠定毒理学理论基础,亦为在卫生防疫实际工作中进行安全性评价、制订有关卫生标准和管理方案奠定基础。
1.基本理论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质量,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精炼,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对难点、重点问题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给予详细解释,有意识地引进本学科的新方法,以便扩展学生知识、开拓科研思路。
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技能实习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毒理学的定义(包括传统定义和现代定义),研究范围和内容;熟悉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毒理学发展史及我国毒理学现状。
【教学内容】一、毒理学定义(包括传统定义和现代定义)(重点讲解)二、毒理学研究范围和内容(重点讲解)三、毒理学与基础学科、医学、预防医学及文科等学科的关系(详细讲解)四、毒理学的发展简史及我国毒理学现状(一般介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主学习。
【学时】共3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自主学习1学时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目的要求】掌握毒理学基本概念;熟悉外源化学物作用于人体的毒效应谱;了解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几种类型。
【教学内容】一、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重点讲解)二、剂量、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重点讲解)三、表示毒性常用指标(详细介绍)四、安全限值【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学时】3学时第三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目的要求】掌握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为评价化学毒物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和毒性作用奠定基础;掌握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熟悉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了解经典毒物动力学和生理毒物动力学模型。
【教学内容】一、生物膜的构造二、生物转运三、吸收四、分布五、排泄六、I相反应(重点讲解)七、II相反应(重点讲解)八、代谢活化(重点讲解)九、毒物代谢的诱导和抑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主学习。
【学时】共5学时,课堂讲授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第四章毒性机制【目的要求】熟悉终毒物的概念、类型,熟悉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类型;了解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毒作用机制,对其有害或毒性作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为认识毒性作用本质、评价特定化学毒物的潜在危害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一、外源化学物的增毒与终毒物的形成二、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三、细胞功能障碍与毒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主学习。
【学时】共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第五章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目的要求】掌握化学毒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毒理试验的设计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最佳条件进行实验操作、保证实验质量奠定理论基础;掌握化学物之间的联合作用;熟悉环境因素对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化学物因素的影响二、机体因素的影响(重点介绍)三、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介绍)四、化学物之间联合作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学时】3学时第六章外源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目的要求】掌握急性毒性作用、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方法;熟悉局部刺激试验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一、急性毒性作用1. 急性毒性作用基本概念(详细介绍)2.急性毒性试验目的与常用参数(重点讲解)3.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的要点(详细介绍)4. 急性毒性的分级和评价(一般介绍)二、局部刺激试验1.眼刺激试验2.皮肤致敏试验三、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1. 蓄积作用2. 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基本概念及试验目的(详细介绍)3.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设计(重点讲解)4. 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评价(一般介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主学习。
【学时】共5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第七章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目的要求】掌握化学毒物诱发突变的类型及基本概念,掌握观察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基本方法,掌握致突变试验与致癌试验的关系;熟悉主要致突变试验的检测终点和原理。
为对化学毒物进行安全性评价奠定基础;了解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概述(一般介绍)二、化学毒物致突变的类型(详细介绍)三、化学致突变作用的机制(重点讲解)四、突变作用的后果(详细介绍)五、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重点讲解)六、观察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学时】6学时第八章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目的要求】掌握致癌物的分类和化学致癌物筛查的基本方法;熟悉化学物致癌的过程;了解化学物致癌的机制。
【教学内容】一、化学致癌的过程(重点讲解)二、化学致癌的机制(一般介绍)三、化学致癌物的分类(详细介绍)四、观察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主学习。
【学时】共5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第九章化学毒物的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目的要求】掌握发育毒性和致畸性的基本概念;熟悉发育毒性和制畸作用试验与评价;了解致畸(发育毒性)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一、发育毒理学概述(详细介绍)二、发育毒性与致畸性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三、致畸(发育毒性)作用机制(一般介绍)四、发育毒性和制畸作用试验与评价(重点讲解)【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学时】3学时第十章管理毒理学【目的要求】掌握管理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安全性评价、危险性分析的概念;熟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基本内容,熟悉危险度评价的基本过程;了解安全性评价需注意的问题,了解危险度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一、管理毒理学概述(重点讲解)二、安全性评价的概念(重点讲解)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基本内容(详细介绍)四、安全性评价需注意的问题(一般介绍)五、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六、危险度评价过程(详细介绍)七、管理毒理学【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主学习。
【学时】共3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学时,自主学习1学时。
(二)实验教学:第一章绪论【实验项目】动物染毒及生物材料的采集和制备【实验内容及要求】使学生了解毒理学实验的目的及重要性,掌握动物试验的基本操作,如正确抓动物,如何灌胃,腹腔注射,如何采血,如何随机分组等。
【学时】4学时【考核要求】根据学生操作情况打分。
第六章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实验项目】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实验内容及要求】使学生掌握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原理,基本试验方法,如何计算LD50。
【学时】4学时【考核要求】根据学生操作情况、实验报告情况打分。
第七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实验项目】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实验内容及要求】使学生掌握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的基本原理,意义,基本试验方法。
【学时】4学时【考核要求】根据学生操作情况、实验报告情况打分。
【实验项目】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实验内容及要求】使学生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的基本原理,意义,基本试验方法。
【学时】4学时【考核要求】根据学生操作情况、实验报告情况打分。
第九章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实验项目】大鼠致畸毒性试验【实验内容及要求】使学生熟悉传统致畸试验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学时】4学时【考核要求】根据学生出勤情况打分。
四、学时分配总学时:60 理论授课学时:30 实验课学时:20 自主学习:10五、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实验、上课出勤、测验、作业等。
六、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教材:《毒理学基础》(第5版),王心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2. 参考书:《毒理学教程》(第3版),周宗灿主编,北京大学医学院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七、推荐的教学网站及相关专业文献网站推荐的教学网站:南京医科大学《毒理学基础》国家精品课程网站;相关专业学术网站:中国知网专业文献网站。
八、其它九、说明十、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刘云儒审阅人: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