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教案标题: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及其特征。
2. 探索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植物。
2. 帮助学生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植物。
2. 植物分类的图表或海报。
3. 植物生态系统的相关图表或模型。
4. 学生的观察日记或笔记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植物图片或实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提供氧气、食物等。
探索不同类型的植物: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植物类型,如树木、花草、水生植物等。
2. 每个小组使用图表或海报,整理并展示他们所研究的植物类型的特征和样本图片。
3. 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类型植物的共同点和差异。
讨论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如保持土壤结构、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栖息地等。
2. 学生小组分享他们对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研究成果。
3.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和促进植物的生长,以维持生态平衡。
拓展活动: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植物观察和记录。
2. 学生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3. 植物艺术创作: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摄影等,表达他们对植物的独特感受。
总结和评价:1. 回顾课堂内容,强调植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和参与程度。
3. 鼓励学生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激发他们对植物的进一步兴趣。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进行植物科研项目,如研究某种植物的生长条件、繁殖方式等。
2. 组织参观植物园或植物研究机构,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植物的研究工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植物分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学会对植物进行分类,掌握不同植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学会对植物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掌握不同植物的特点,学会运用分类方法对植物进行归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丰富的植物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对植物进行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丰富的植物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植物分类的资料,供学生讨论和参考。
3.准备分类卡片,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丰富的植物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植物分类的资料,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不同植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分类。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植物的特点,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分类卡片对植物进行分类。
2024年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植物生物学》教材第四章“多种多样的植物”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的分类及特点,重点介绍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结合实例阐述植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讨论我国在植物保护方面的现状及举措。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2. 理解植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认识到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掌握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植物分类的依据及方法,植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
重点: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标本,挂图,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植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植物标本,学会分类和识别不同种类的植物。
4. 例题讲解:解答学生在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植物分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植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结合实例,讲解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多样性的紧迫性。
7. 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介绍我国在植物保护方面的现状及举措,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分类:种子植物孢子植物2. 植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3. 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法律法规保护区建设植物迁地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5种种子植物和5种孢子植物,并简要描述其主要特征。
论述植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
分析我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及挑战。
2. 答案:种子植物:①松树,主要特征为针叶、球果;②柏树,主要特征为刺叶、球果;③桃树,主要特征为阔叶、果实;④玉米,主要特征为阔叶、茎秆;⑤小麦,主要特征为窄叶、茎秆。
教科版科学六上《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教案:多种多样的植物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的重要性。
通过介绍不同种类的植物,让学生了解到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增强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的名称和特点。
(2)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区分不同的植物。
(2)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2.难点(1)初步区分不同的植物。
(2)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等。
(2)种子、植物样本等。
2.学具准备(1)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2)铅笔、尺子、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具:课件、图片)教师以多样的植物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并引出植物的多样性。
2.讲授新课(教学内容:多样的植物)(1)通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课本第一课的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形态特征。
(2)利用课件和图片给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植物,让学生尝试区分不同的植物。
(3)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4)通过图片和样本,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和特点。
3.练习与巩固(教具:练习册、铅笔、尺子、橡皮)(1)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选择题,巩固对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2)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各种植物,让他们尝试用所学知识分类和描述这些植物。
4.拓展延伸(教具:种子、植物样本)(1)学生可以自行培养小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种类特点。
(2)学生可以进行植物观察实验,记录植物的变化和生活特征。
(3)学生可以进行校园植物调查,了解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
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2、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3、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
4、植物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3、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1、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1、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学用幻灯片;植物(青苔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这节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图片,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张,看你能不能认出它是哪里?(播放校园一角)2、那你能不能说说,我们的学校里都有哪些植物?(迎春花、草、大叶黄杨、蒲公英等)从我们的学校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植物的多样性。
3、那么你还能说说学校外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吗?看谁一口气说得最多。
现在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想想,可以写下来。
4、学生进行汇报。
5、这些植物将我们居住的地球装扮得更加美丽,让我们周围的空气更新鲜,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种多样的植物,学习植物吧!板书课题:多种多样的植物二、如何认识这么多的植物。
1、提问:世界上的植物大约有40多万种,我们怎么样科学的去认识他们,记住他们呢?2、学生思考交流。
(根据已有的科学经验,他们会想到分类的方法)3、你们认为给植物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就按照你们的标准给书本75页上的这些植物分分类吧!把分类方法和结果填写在记录本上。
4、学生分组活动:给植物分类。
温馨提示:除了这种分类方法以外,你还有别的分类方法吗?按照这一标准分类后,还可以按另一标准进行二次分类吗?5、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小组间相互纠正补充。
(教师板书学生的分类标准)三、观察开花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周进瑜: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产生兴趣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2 教学内容植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植物的分类和命名1.3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第二章:植物的分类和命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培养学生对植物分类的兴趣2.2 教学内容植物的分类系统和等级植物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法2.3 教学方法使用植物标本和分类图谱,进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类练习,加深理解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分类准确性和命名能力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第三章:植物的生长和发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对植物生命周期的认识3.2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组织结构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观察植物生长过程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第四章:植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植物生态适应的认知4.2 教学内容植物的适应性特征和环境适应植物的多样性表现和分布规律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观察植物适应性特征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适应性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第五章:植物的保护和利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保护意义和利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5.2 教学内容植物的保护意义和保护方法植物的利用价值和利用方式5.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和实例,展示植物保护和利用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植物保护的方法和途径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保护意义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第六章:植物的生态系统角色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6.2 教学内容植物在食物链中的基础地位植物对大气和水循环的影响6.3 教学方法通过生态系统模型和食物网图解,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角色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物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6.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植物生态角色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讨论的见解和发现第七章:植物的生物技术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植物遗传改良的兴趣7.2 教学内容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植物遗传转殖和基因编辑技术7.3 教学方法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过程利用多媒体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生物技术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收集学生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提问和讨论第八章: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8.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植物资源的珍惜和合理利用的意识8.2 教学内容植物在食品、药品、建材等方面的应用植物与人类文化、艺术、宗教等的联系8.3 教学方法展示植物产品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触摸和感知引导学生探讨植物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角色8.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深度收集学生对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意见和建议第九章:植物的观察和研究方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植物观察和研究技巧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9.2 教学内容植物野外观察和采集的方法植物实验室研究和分析的技术9.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实际操作植物观察和采集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等实验室设备进行植物结构分析9.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在野外考察中的观察准确性和采集技巧收集学生在实验室研究中的分析和报告10.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研究的兴趣和未来展望10.2 教学内容复习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展望植物学研究的未来趋势和挑战10.3 教学方法通过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展示植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10.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体掌握情况收集学生对植物学研究未来展望的建议和想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植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需要重点关注的原因: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对人类及整个生物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六上4.3《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光合作用等。
但是,对于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学生可能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分类和特征,掌握各类植物的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难点:让学生理解各类植物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标本、图片、PPT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字。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为什么会被称为这个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同时,教师讲解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如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并描述该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然后,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和讲解,完成植物分类的练习题。
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根据植物的特征可以把植物分为不同的种类。
(2)知道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己确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能够区分不同的生物种类。
(2)通过观察不开花的植物,能够说出开花植物与不开花植物的区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给植物分类,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能够欣赏并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重点】(1)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根据植物的特征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开花植物与不开花植物的区别和种类。
【教学方法】分类研究法【课前准备】植物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儿歌:《在花园里》。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在花园里玩吗?花园里有很多漂亮的花朵,为我们带来了嗅觉上的清香和视觉上的美感。
那么,花园里有哪些植物呢?它们叫什么名字?除了校园里有的植物种类,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多种多样的植物,相信从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二、新课学习(一)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些花园里常见的植物:荷花玉兰、大叶黄杨、凤仙花、牛筋草、小叶女贞、苦苣菜、葱兰、小叶黄杨、雪松、荷花和圆柏。
(二)深入了解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植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地了解一下。
荷花玉兰:适宜生长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木本常绿植物。
开花,陆生。
大叶黄杨:也叫冬青,常绿灌木。
四季常青树。
开花,陆生。
凤仙花:草本双子植物,开花(花两性),落叶,陆生。
牛筋草:一年生草本植物,开花,陆生。
小叶女贞:落叶灌木,开花,陆生。
苦苣菜:落叶灌木,开花,陆生。
一二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路边荒野处,开花。
葱兰: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开花。
小叶黄杨:常绿木本植物,花簇生叶腋或枝段,4-5月开放,花黄绿色。
雪松:常绿木本植物,雌球花绿色或带紫色,桶状,具树脂,著生在短枝上。
荷花:别名莲花,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藻叶。
教科版科学六上《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2.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过程与方法1.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教学用幻灯片: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除了校园里的植物种类,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生长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在公园,花卉市场等)二、自主探究:1.面这些植物,你们认识吗?说说它们长在哪?有什么特点?幻灯片放映书中11种植物2.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以上这些植物分一分类(意图: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的类别,在这一类别中再确定新的标准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2.结:通过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等3.察开花植物:说说它们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预设:开花植物身体分为:根、茎、叶、花、果、种子)4.书P76页,说说不开花植物有哪些(预设:不开花植物有蕨类、藻类、苔藓类、菌类)三、拓展活动比一比哪一组认识的植物多,样式奇特。
教师可以以组为单位组织竞赛活动: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知道的植物名称,比一比,看哪一组写的多?(意在渗透植物的多样性教育)四、课外延伸:找一找校园里常见植物中哪些是常绿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开花植物,哪些是水生植物,哪些是不开花植物?。
教科版科学六上《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生长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的分类和繁殖方式等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引导,让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环境。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植物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分类。
2.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环境。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植物标本或图片。
2.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动画。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引出植物的分类这个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视频,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讲解植物的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生长环境等内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植物标本或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对植物进行分类。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影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一些案例分析。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的分类和繁殖方式等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2、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3、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
4、植物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3、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学用幻灯片;植物(青苔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这节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图片,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张,看你能不能认出它是哪里?(播放校园一角)
2、那你能不能说说,我们的学校里都有哪些植物?(迎春花、草、大叶黄杨、蒲公英等)从我们的学校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植物的多样性。
3、那么你还能说说学校外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吗?看谁一口气说得最多。
现在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想想,可以写下来。
4、学生进行汇报。
5、这些植物将我们居住的地球装扮得更加美丽,让我们周围的空气更新鲜,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种多样的植物,学习植物吧!板书课题:多种多样的植物
二、如何认识这么多的植物。
1、提问:世界上的植物大约有40多万种,我们怎么样科学的去认识他们,记住他们呢?
2、学生思考交流。
(根据已有的科学经验,他们会想到分类的方法)
3、你们认为给植物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就按照你们的标准给书本75页上的这些植物分
分类吧!把分类方法和结果填写在记录本上。
4、学生分组活动:给植物分类。
温馨提示:除了这种分类方法以外,你还有别的分类
方法吗?按照这一标准分类后,还可以按另一标准进行二次分类吗?
5、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小组间相互纠正补充。
(教师板书学生的分类标准)
三、观察开花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
1、这是大家的分类标准。
这么多的方法说明同学们一直在动脑筋思考着,真不错。
而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例如,他们根据有没有花将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如果请你按这个标准来分类,你能区分吗?谁来试一试?
2、学生按开花和不开花给植物分类。
3、质疑:这些分类正确吗?(学生可能会将海桐,小叶黄杨,小叶女贞、雪松、圆柏、牛筋草分为不开花植物。
教师纠正学生的认识:说明这些都是开花植物,像雪松、圆柏等植物的花为隐性花,不太明显,所以我们很少看见。
)
4、我们曾经在三年级时养过凤仙花,哪位同学来回忆一下凤仙花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学生思考: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5、我们就将类似于凤仙花这样的植物称之为开花植物。
(展示小叶黄杨,小叶女贞、雪松、圆柏、牛筋草等的花)
举例说一说哪些是开花植物。
6、我们已经认识了开花植物,那哪些是不开花的植物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分享不开花植物的魅力。
(课件展示苔藓、蕨类、藻类等不开花植物的图片)
7、仔细观察一下不开花的植物,看看有哪些特点?记录在记录本上。
(实物展示:苔藓植物)
8、学生交流不开花植物的特点。
它们是如何繁衍后代的?不开花植物和开花植物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不开花的植物同开花植物一样都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养料的。
四、课后延伸
1、谁能给仙人掌、香蕉树、竹子、芦苇、无花果这些特殊的植物进行归类呢?补充到科学记录本上。
2、分类的方法为我们研究自然界多种多样的植物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谁最先运用了分类的研究方法呢?介绍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的事迹。
3、请同学们课后能够实地调查一下不开花植物的生长环境。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