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导学案(全册打包)-35.doc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7
二六皇帝的新装【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想像和联想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
3、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重点是领会作品内涵,养成诚实价值观【学习难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当时,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3、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更衣()称职()随声附和()的确()赏赐()陛下()滑稽()骇人听闻()爵士()御聘()2、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呈报:滑稽:骇人听闻:不可救药:3、本文选自,体裁是一篇,作者是(国家)著名童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2)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找出文中陌生的字,借助工具书掌握它的音、形、义。
【合作探究】5、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6、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教案人教版《散步》【理念设计】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
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不能深层次领悟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一、预习成果展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è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朗读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和省“五严”规定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春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 知识准备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朱自清有著作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评论、学术研究等。
《春》、《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二) 预习指导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查工具书理解不能理解的字词。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勾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 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酝酿( ) 抖擞( ) 应和( ) 嘹亮( )稀疏( ) 安巢( ) 撑伞( ) 黄晕( )2.《春》是一篇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字_______。
现代散文家、_______、_______。
他的散文,清新而真挚,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解释下列词语。
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赶趟儿呼朋引伴:花枝招展:二、合作探究(一) 学始于疑文中描绘了几幅动人的春天画面?(二) 质疑探究探究点1:课文主要内容问题1: 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问题2:文中描绘了那几幅动人的春天画面?请给他们分别加上小标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同步导学案(全册打包)-35.doc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前预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b(xī) 戏/哞哞..( )/(chán chán)(zhǎ) 巴/红(rùn) /(1uán) 生痒酥酥..( )..( ) /(liàngliàng) 跄跄2.本文是一篇美丽的(体裁),作者是,文章从、等对的关爱、帮助中,表现了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或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的主题。
课内达标3.下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夜深了,萤火虫向他们告别,飞进了一片寂静的树林。
B.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
C.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
D.人们说,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晨,我在林问小路漫步,一阵阵清晰..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B.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围绕..着周围的一切。
C.他身旁有那盏萤火虫组合的灯,还有他的影子伴随..着他。
D.虽然那光迷迷糊糊....,小得像小米粒儿,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1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
①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②羊儿咩咩地叫/③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④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6.仿照例句,发挥你的想像和联想,续写句子。
有了光明,影子就来了,它陪着他唱歌,讲故事。
(1)有了蓝天,,,(2)有了春风,,,7.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情节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2)盲孩子原来的生活怎么样?影子给他带来了什么?(3)结尾为什么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4)文中大量采用了“踉踉跄跄”“潺潺”“幽幽”等叠声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扩展阅读(一)蓝蝴蝶金波有几个孩子在追一只蓝蝴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套导学案及教案导学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及其散文: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
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转酝酿()()liáo()亮 hōng()托应和()()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3)晕(4)藏()()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春主备:乔桂琴班级:姓名:教师寄语:满室书香,待你用心去读。
读中有悟,方领读书之乐。
努力吧,你能行!课前热身:(从今天起,让课前自主预习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1、作者名片(温馨提示: 了解作者,主要从名、时、地、评、就等方面入手。
)姓名: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生卒年代:1898.11.22—1948.8.12籍贯: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评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成就: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
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主要作品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写作背景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
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因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的阶段。
尽管如此,作者在文中还是抛开创作初期那种淡淡的哀愁情调,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不过,对于春天,只能做田园牧歌式的抒情,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3、知识链接(你知道吗?)(1)散文的文体特点有:①篇幅短小精悍。
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
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
④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2)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拟人:记叙文和说明文中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议论文中使说理通俗易懂。
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或情感。
排比:加强语言气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写作顺序:写景散文的顺序一般有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物及人、由动到静、由左到右、由高到低、由点到面等等。
(4)写作手法:常见的有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象征、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等。
(这个有点难哦,在今后学习中慢慢揣摩。
)4、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哦!)(1)以读为主《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主要特征,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贝壳席慕容学习目标:预习流程:鸟瞰: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1、你怎样理解结尾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单的心啊!”相关链接:想一想: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的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犹如贪婪的盗墓者,我挑着捡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要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那样一个字眼:死亡.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是一个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那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研究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倾听下面的"物语",你一定会受到启发,你也试着写几句"物语"吧!流星——在生命最后时刻,我也要闪闪发光.气球——我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新的高度.蚂蚁、大雁、蚯蚓、夏荷、小草、萤火虫……一课一得:悟一悟: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二)紫藤萝瀑布宗璞学习目标:2.品读语言,赏析、积累优美的词句.3,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预习流程:鸟瞰: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1、看花语(图片)看到花时感受到的她得生命和心灵……2、读花语走进花的生命和心灵里去……3、怎样的花语?走进心灵,花朵的心事吹弹可破……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套同步学案(含答案)二六皇帝的新装【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想像和联想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
3、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重点是领会作品内涵,养成诚实价值观【学习难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当时,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3、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更衣()称职()随声附和()的确()赏赐()陛下()滑稽()骇人听闻()爵士()御聘()2、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呈报:滑稽:骇人听闻:不可救药:3、本文选自,体裁是一篇,作者是(国家)著名童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2)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找出文中陌生的字,借助工具书掌握它的音、形、义。
【合作探究】5、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6、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目录目录 .................................................................................................................................................... (1)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2)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7)三丑小鸭(二课时)........................................................................................................... . .. (10)四诗两首二课时.................................................................................................................... . . . . . (14)五伤仲永(二课时)....................................................................................................................... . . (18)六黄河颂(两课时)............................................................................................................... . . (22)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26)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32)九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36)十木兰诗(二课时)................................... . . (40)一一邓稼先(二课时).............................. . . . (42)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 (46)一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 (50)一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 (54)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56)一六社戏(二课时).............................. . . .. (58)一七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 (62)十八竹影............................................. . (66)一九观舞记........................................ . . .. (68)二十口技..................................... . . . . (70)二一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 (74)二二荒岛余生(二课时)......... . . (78)二三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 (82)二四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86)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89)二六珍珠鸟(一课时)........... . . .. (93)二七斑羚飞度........................... . . . (95)二八《华南虎》..................... . . . (97)二九马(二课时)............... . . . . .. (99)三十狼(二课时)............. . . . . . (103)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课前预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b(xī) 戏/哞哞..( )/(chán chán)(zhǎ) 巴/红(rùn) /(1uán) 生痒酥酥..( )..( ) /(liàngliàng) 跄跄2.本文是一篇美丽的 (体裁),作者是,文章从、等对的关爱、帮助中,表现了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或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的主题。
课内达标3.下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夜深了,萤火虫向他们告别,飞进了一片寂静的树林。
B.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
C.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
D.人们说,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晨,我在林问小路漫步,一阵阵清晰..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B.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围绕..着周围的一切。
C.他身旁有那盏萤火虫组合的灯,还有他的影子伴随..着他。
D.虽然那光迷迷糊糊....,小得像小米粒儿,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1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
①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②羊儿咩咩地叫/③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④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6.仿照例句,发挥你的想像和联想,续写句子。
有了光明,影子就来了,它陪着他唱歌,讲故事。
(1)有了蓝天,,,(2)有了春风,,,7.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情节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2)盲孩子原来的生活怎么样?影子给他带来了什么?(3)结尾为什么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4)文中大量采用了“踉踉跄跄”“潺潺”“幽幽”等叠声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扩展阅读(一)蓝蝴蝶金波有几个孩子在追一只蓝蝴蝶。
蓝蝴蝶飞进了竹篱笆。
竹篱笆里,有红的花、黄的花、白的花。
它们正围着一朵蓝色的花儿伤心地哭着。
原来蓝色的花生病了。
它低垂着头,好像快死了。
红花像大姐姐一样,用肩膀抵着蓝花软弱无力的身体。
黄花探过身子,用自己的叶子轻轻地抚爱着它。
白花把自己花蕊里的一滴晶莹的露水,洒在它逐渐枯萎的花瓣上。
蓝蝴蝶飞到它跟前,轻声地说:“蓝色的花,是我来了。
我是蓝蝴蝶呀,你睁开眼看看我啊!”蓝色的花很费力地睁了一下眼睛,就又闭上了。
它衰弱得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了。
慢慢地,它的身体瘫软下来。
蓝色的花死了。
大家哭起来。
红花说:“我们这里再没有蓝色的花儿了。
”黄花也说:“这小花园里,缺了蓝色的花儿,也就不那么美丽了。
”白花很着急地说:“种花的老爷爷要是知道了。
他会多么伤心啊!”蓝蝴蝶围着它们飞来飞去,最后停下来说:“让我变成一朵蓝色的花儿吧!”花儿们都说:“你是一只会飞的蝴蝶呀,难道你再也不想飞了吗?”蝴蝶说:“我愿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我愿做一朵蓝色的花。
我想让老爷爷快乐。
”说着它飞到一枝花梗上,变成了一朵蓝色的花儿了。
那群追蝴蝶的孩子们知道了这件事...,还编了一首歌谣:追追追,蝴蝶飞,飞远啦,不见啦,飞过竹篱笆,变成一朵花,什么花?蝴蝶花,我们大家都爱它!8.找出文中描写红花、黄花和白花的动词,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9.文中加点的“这件事”具体指代什么?请简要回答。
10.这篇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1.从蓝蝴蝶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二)一棵大树[美]谢尔·西弗斯汀①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
每天,男孩都会到树下来,把树的落叶拾起来,做成一个树冠,装成森林之王。
有时候,他爬上树去,抓住树枝荡秋千,或者吃树上结的果子。
有时,他们还在一块玩捉迷藏。
要是他累了,就在树荫里休息,所以,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
②树感到很幸福。
③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
树常常变得孤独,因为男孩不来玩了。
④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
树说:“来呀,孩了,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阴下来玩,来快活快活。
”⑤“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
”男孩说,“我要娱乐,要钱买东西,我需要钱。
你能给我钱吗?…‘很抱歉,”树说,“我没钱。
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的。
,,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来,把果子拿走了。
树感到很幸福。
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
树又感到悲伤了。
⑥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
树高兴得颤抖起来,她说:“来啊,男孩,爬到我的树干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
”“我忙得没空玩这个。
”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取暖。
你能给我间屋吗?”“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
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
”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
树心里很高兴。
⑦但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
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她才轻轻地说:“来啊,男孩,来玩。
…‘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
”男孩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
你给我条船好吗?”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
”埘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高兴了。
”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
树限欣慰,但心底里却更难过。
⑧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了树下。
树轻轻地说:“我真抱歉,孩子,我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也不能给你了。
”她说,“我没有果子了。
”他说:“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
”她说:“我没有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
”他说:“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
”她说:“我的树干也没了,你不能爬树。
”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⑨树低语说:“我很抱歉。
我很想再给你一些东西,但什么也没剩下。
我只是个老树墩,我真抱歉。
”男孩说:“现在我不要很多,只需要一个安静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会儿,我太累了。
”树说:“好吧。
”说着,她尽力直起她的最后一截身体,“好吧,一个老树墩正好能坐下歇歇脚,来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
”于是男孩坐在了树墩上。
12.文中有两处写到“树感到很幸福”,这两个“幸福”的原因不同。
那么两次分别是因为什么而感到幸福呢?13.第⑦段中说“树很欣慰,但心底里却更难过”,树为什么既感到欣慰又感到难过?14.长大后,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仅有的几次,男孩每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什么字?对此你又什么看法?15.请你为这篇文章补上一个富有深意的结尾。
又过了很久,男孩重又回到树下。
(三)触摸春天吴玉楼①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②春天到来以后,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③昨天早晨,我在草地上做徒手操,安静在花树丛中穿行,因为常常在花香中流连,她走得很顺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感觉。
④终于,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了下来。
⑤安静是个细腻的女孩子。
我们用眼睛看到浅绿深红的世界,安静用她的心来感受和理解。
安静的面前,同样是一个层次浓淡有致的春天。
我相信,她的没有视觉的世界,和我们一样丰富,甚至可能有比我们更丰富的地方。
⑥安静极缓极缓地伸出她的手。
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白蝴蝶。
⑦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
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神秘的灵性抓住。
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⑧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一瞬眼,我深深地感动着。
⑨安静细细地感觉着春光。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离,安静仰起头来,在用心灵张望。
⑩安静的心土,此刻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入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
○11我没有惊动安静。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自我的缤纷世界。
安静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无言地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16.除在开头点明安静是个盲童之外,文章还有哪些描写反映出她是双目失明的孩童?请举出两个例句并加以分析。
17.“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离,安静仰起头来,用心灵张望”一句中的“用心灵张望”应如何理解?18.安静触摸春天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19.按照下面的要求,用简短的话说说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对春天:对蝴蝶:(四)兔子的名片周锐①现在大家都时兴用名片了,兔子也有了名片。
②在口袋里装着名片,兔子心想:“这下再不怕那些欺负人的家伙了。
”③正想着,迎面遇见了狐狸。
狐狸拦住兔子,说:“想过去吗?得对我笑三笑,要笑得讨我喜欢,明白吗?”兔子不慌不忙,刷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过去:“狐狸先生,请多关照吧。
”狐狸一看,名片上写着:“狼的朋友:兔子。
”狐狸顿时吃了一惊,心里嘀咕着:“没想到兔子成了狼的朋友了。
要是欺负了狼的朋友,狼那家伙可不好对付。
”狐狸便对兔子说:“悉听尊便。
”狐狸转身想走。
兔子拦住狐狸,说:“还没笑三笑呢。
”狐狸忙说:“不用了,不用了。
…“什么‘不用’?”兔子说,“我叫你对我笑三笑呢,而且要笑得讨我喜欢。
”“行!行!——嘻嘻!嘻嘻!嘻嘻!”狐狸走了以后,兔子忍不住笑了起来,而且根本不止笑三笑。
④可这时兔子看见狼向他走来了。
“啊,兔子,”狼不满意地说,“按老规矩你该向我鞠三个躬。
”免子点点头,把自己的名片递过去。
狼接过一看:“老虎的朋友:兔子。
”狼当然不敢得罪老虎。
为了避免跟老虎结冤家,狼只得向兔子鞠躬。
兔子认真地数着数儿:“一个,两个,三个。
行啦,走吧!”⑤兔子又想大笑一阵,但没来得及,老虎便走过来了。
兔子知道老虎要来找麻烦,干脆迎上前去,“喂,老虎,给我磕三个头吧。
”老虎一瞪眼:“凭什么?!…‘就凭这个!”兔子又亮出了名片,这回是:“大象的朋友:兔子。
”老虎被大象用鼻子卷起来摔过,很疼。
所以除了乖乖地给兔子磕三个头,他想不出有更好的办法。
⑥兔子用三张名片战胜了狐狸、狼和老虎,心里想:“最好不要再让我遇见大象。
”因为兔子不知道大象怕谁,没印好第四张名片。
这时,前方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咚!咚!咚!”真是大象来了!在大象庞大的身躯前,小兔子直发抖,不知道说什么好,“对不起,我,我……我没有名片……”“什么名片?”大象歪着头微笑,显得非常和气。
⑦兔子高兴起来,因为和大象见面不需要使用名片。
20.兔子制作名片,并在其他动物面前亮出名片是为了什么?21.兔子遇到不同的动物亮出不同的名片说明兔子怎样的性格特点?22.狐狸、狼、老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3.“和大象见面不需要使用名片。
”请你谈谈看法。
课文知识链接关于童话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阎读的文学题材,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