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8
孽海花阅读感想800一、引言《孽海花》是我国著名作家曾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笔触,描绘了清末民初时期社会变革中的一幅幅生动画卷。
作为一名热爱文学的职业写手,我深感荣幸能够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我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感想。
二、小说背景及主题介绍《孽海花》背景设定在清末民初,这是一个风云际会、变革剧烈的时代。
小说通过主人公金松寿的传奇经历,展现了当时官场、商场、江湖、洋场等各个领域的众生相。
作品主题涵盖了政治、道德、人性、爱情等多个层面,既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三、人物形象分析《孽海花》中的人物形象丰满鲜活,个性鲜明。
主人公金松寿,才子佳人,颇具传奇色彩。
他既有文人的清高,又有商人的务实,身处变革时代,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
此外,小说中还有许多精彩的人物,如侠肝义胆的施耐庵、狡猾诡异的潘金莲、忠厚老实的武大郎等,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卷。
四、文学技巧点评曾朴在《孽海花》中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技巧,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增强了故事的悬念;其次,作品以诗文、对联等形式,展示了深厚的文学底蕴;最后,曾朴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五、个人阅读感悟阅读《孽海花》,我深感作品中传递出的人性关怀和时代反思。
曾朴以其独特的笔触,揭示了清末民初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这部小说让我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要坚守道义,追求真善美。
六、结尾总之,《孽海花》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通过本次阅读,我对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百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看《孽海花》的心得想要留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有美貌、风姿卓越。
《孽海花》中的傅彩云,在性格做派上比传统小说中的任何一个荡妇都更放肆,她与丁忧在家的金雯青初次相逢,立刻让金大人忘了道学与官体,失魂落魄地着了迷。
下自贴身男仆,上至德国军官,甚至旅途邂逅的船主,都成为她卖弄风情、苟且偷欢的对象。
那是因为傅彩云有资本。
“说不尽的体态风流,丰姿绰约”,就是她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里,一切都很现实,女人的美貌就是资本,再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养好自己的皮肤。
岁月不饶人,青春就像红花一样,一到晚暮就会调谢。
所以我们女人的青春就是资本。
看完《孽海花》我觉得女人不要轻信男人的话,男人的甜言蜜语就像空响炮一样,够大不够响。
当男人赞扬我们女同胞的时候,女同胞就要小心了,他们总会说,“只有你让我动心。
只有你我愿意去付出。
只有你最美。
我只跟你一个人说过这样的话......”男人就是男人,男人就是好色者。
除非他们是和尚。
愿做真小人,不做假君子。
在生活上我觉得真小人比较可爱,也比较好相处。
他们敢作敢当,他们不会在你背后捅你一刀,想捅你也是光明正大的,就像曹操一样。
书里的傅彩云也是真小人一个,本来是想真心守寡,但守不下去的时候敢于说出来要求解放,而不是装腔作势。
想要成功,处事就要如鱼得水,要懂得找靠山。
处事如鱼得水首先要有能力,就像傅彩云一样出使外国就主动学德语,只是成功的一个基础。
在当今社会,我们要成功能力是一个前提,没有能力,即使有机遇摆在你面前也只不过是一个空壳子。
想要成功找靠山也很重要。
《孽海花》傅彩云与有头有脸的人交道。
她要求按公使夫人的礼节期见德皇与皇后。
到处应酬:今日某公爵夫人的跳舞,明日某大臣姑娘的茶会,朝游缔尔园,夜登兰拟馆,东来西往,煞是风光。
没有了金雯青,就找孙三儿,她可不愿意和孙三儿厮混一辈子。
就像她想的,“我真发昏死了!我这么一个人,难不成就这样冷冷清清守着孙三儿胡拢一辈子呜?我真嫁了戏子,不要被天下人笑歪了嘴!怪不得连隔壁姓陈的都要来哨探我的出处了。
孽海花读后感《孽海花》是一部由张爱玲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中的女性在爱情、婚姻和家庭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挣扎。
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海兰的生活和情感经历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上海社会的繁华与腐朽,以及女性在传统观念和现代价值观念之间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
海兰是一个美丽而又聪明的女子,她在家族的期望和社会的压力下,不得不在婚姻和事业之间做出选择。
她经历了一段不幸的婚姻,最终选择了自立自强,追求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小说通过海兰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以及她们在爱情和婚姻中所承受的压力和煎熬。
在我看来,小说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女性的命运,更是中国现代社会的缩影。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女性的地位和权利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她们往往要在传统的封建观念和现代的自由观念之间挣扎求存。
海兰的命运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反映了当时许多女性的真实生活。
她的坚强和勇敢,无疑给了许多女性以启示和鼓舞,她们也可以像海兰一样,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此外,小说还通过对上海社会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腐朽。
上海是一个充满了诱惑和机遇的城市,也是一个充满了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的城市。
在这个城市里,人们追求着名利和地位,同时也不断地陷入道德和人性的危机中。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张爱玲的《孽海花》是一部深刻而又感人的小说,它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貌和女性的生存状态。
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的柔软。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女性的命运和坚强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都能像海兰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孽海花阅读感想800
【实用版】
目录
1.概述《孽海花》的基本内容
2.分析《孽海花》的主题思想
3.评价《孽海花》的文学价值
4.谈论读《孽海花》的感受和启示
正文
《孽海花》是我国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所著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故事讲述了明教第 34 代教主张无忌及他的父亲张翠山,以及武当派的殷素素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主题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孽海花》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的剖析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小说通过描述张无忌、张翠山、殷素素等人物的命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他们既有江湖侠义之心,又有个人的爱恨情仇,这些情感之间的冲突和纠葛,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同时,小说也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面,如官场腐败、民间疾苦等,展示了人性在社会现实中的挣扎和求生。
在文学价值方面,《孽海花》可以说是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
的情节设计紧凑,人物性格鲜明,描绘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江湖世界。
此外,小说的文笔优美,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有现代文学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读《孽海花》的感受和启示,首先在于对人性的认识。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他们的爱恨情仇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也使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命运都有其必然性。
其次,小说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现实。
官场腐败、民间疾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
对的社会现实,而如何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保持自我,如何去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的来说,《孽海花》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的优秀作品。
孽海花读书报告《孽海花》是中国作家来山所写的一部畅销小说,该小说于2001年出版,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报告将对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意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孽海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古代中国的一个渔村,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的渔家女子花满楼的悲惨遭遇。
花满楼在少女时代就遭受了一连串的不幸,她的父亲早逝,母亲再婚后对她不闻不问,嫁给富商后又被抛弃。
在艰难的处境下,花满楼决定离开故乡,寻找自己的人生出路。
在她的旅途中,她经历了无数的辛苦和磨难。
她曾经沦为妓女,被迫与丑陋的男人发生关系;她曾经被卖到一家富贵人家,但仍然受到许多虐待和羞辱;她曾经在海边投身巫山派,寻找解脱。
然而,无论她经历了什么,她都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
在小说的结尾,花满楼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并且实现了对自己命运的改变。
她通过与一个善良的渔夫结婚,融入了他们的家庭,并且开始了新的生活。
尽管她经历了世间的种种不公和苦难,但她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坚韧和乐观。
她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残酷和无常,同时也给予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
除了花满楼这个主角外,《孽海花》中还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富商家的抛弃花,痴情的海,帮助花满楼的渔夫草,以及其他一些渔村中的小人物,他们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性格、命运和人生态度。
这些人物形象的丰满和立体性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色彩。
在阅读《孽海花》之后,我深深地被故事中传递的主题所触动。
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花满楼的经历,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女性的困境。
作者以其细腻而深刻的笔触,展现了人生的苦难和希望,呼吁人们要勇敢面对困境,从中找到力量和勇气。
另外,小说中还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对女性的束缚和歧视,以及男性对女性身体的霸权。
虽然情节中存在一些残酷和不堪的描写,但这种写实性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社会的黑暗面。
通过对花满楼的个人奋斗和追求,读者也能感受到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抗争和追逐自由意志的勇气和决心。
读《孽海花》后感-1500 字第一遍读《孽海花》没有读完,好多内容由于自己看不懂,以后干脆是对读者本书失掉了兴趣,一段时间它也是被忘记在书厨的一角。
以后读是初三毕业后,那时候闲着无事,就想要从头打开看看,再读的成效比较好,毕竟由于那是对历史和此书的背景有了些认识。
《孽海花》是实实在在的残破本,虎头蛇尾,曾朴未曾写完就溘然长逝;并且,前 6 回其实不是曾朴写的,可是不比曾朴逊色,像龙仰头,尔以后得以遨游于九天但这几回中的文字表达成效与作者曾朴对比,能够说是不差丝毫。
曾朴,江苏人,清末小说家,号东亚病夫(一开始读第一回时,对于这词语是甚是不解,到以后自己理解后,感觉也甚是奇异)。
《孽海花》属晚清四大斥责小说,是一部历史小说,反应了中日甲午战争前30 间晚清政治演变的历史过程,表现了旧民义革命期间的爱国思想,在思想内容方面有必定的进步意义。
《孽海花》是一部很存心思的小说,在整个故事里,纠结着文学对于中国某种“现代”的某种描摹、察看和想象,体现出一种看似的喧闹和语重心长,但是又很可能不过另一种纪录?金汮:夹缝中的外交官听说《孽海花》中的主要人物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原型,而主角金汮的原型,就是清末外交家洪钧。
又听说提起这位洪公使,最闻名的逸闻有两件,一是纳风尘女子赛金花为妾,并携之出使欧洲;因缘际会,成就了一段颇存心思的传奇。
另一件则是他因不通地理,误购假地图,在中俄界限纠葛中,误划了帕米尔地域的大片领土以清末状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的故事为线索。
主人公金雯青的形象最有典型意义。
表面上一本正经,满口忠孝仁义,但其母刚死热孝未至,即纳傅彩云为妾 ; 出洋时,有时差点被外国美女水渠了魂魄。
《孽海花》有别于《海平山堂活本》,《海平山堂活本》是徒有其名,大多数是因色而生的授事。
评者这样谈论《孽海花》,一改知识分子各亡堕落说的惯性思想。
俗气之人将其归于文言色情小说。
可是,从一开始,小说中的金汮对此就不是没有紧张感和危机感的。
《孽海花》读书笔记《孽海花》是由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55年首次出版。
本书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心理描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的探索和对现实世界的剖析,三岛由纪夫展现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浮躁与迷茫,探讨了人性的善恶边界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以下是我在阅读《孽海花》时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1. 人性的复杂性与善恶边界的模糊性在《孽海花》中,三岛由纪夫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心理变化,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边界的模糊性。
主人公作为一个身世复杂、家庭不幸的孤儿,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变得冷酷无情、欲望膨胀。
然而,尽管他的行为被视为邪恶,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对他所受不公待遇的抗争和反抗。
这使我们不禁反思,人性的善恶边界是否真的那么清晰明确,或者说,善恶的划分是否应该基于不同个体的价值观和境遇?2. 社会背景与个体发展的冲突《孽海花》中,三岛由纪夫通过主人公与社会的矛盾、冲突,探讨了个体在社会背景下的发展问题。
主人公所处的社会充斥着虚荣、贪婪、冷漠等负面的价值观念,无情地摧毁了主人公纯真的期望与梦想,使得他在追求个人理想和实现现实生存之间陷入沉重的困境。
这引发了我对社会对个体价值观和人格的影响的思考,即个体如何在社会中保持独特的个性和追求真正的自我。
3. 对美的追求与心灵的解脱在《孽海花》中,主人公对美的追求被描写得极其炽热和执着。
他迷恋着一种纯净而美丽的存在,而这种美丽并不仅仅在形式上体现,更多地是一种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通过描绘主人公内心的变化和解放,三岛由纪夫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心灵的解脱之间的关联。
在这个催人深思的过程中,我开始思考美的定义和个体如何通过追求美的理想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4. 对作者笔法的赞赏与启示《孽海花》的叙事风格独特而引人入胜,细腻深沉的描写和对人物心理的独到洞察力使我深深着迷。
三岛由纪夫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意象,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感人,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在其中。
《孽海花》是曾朴的一部代表作,也是我最近阅读的一本书。
这本书以独特的叙事方式,描绘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有特色。
主人公白萍,是一个善良、纯真、坚韧的女性形象,她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但她始终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她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看到了女性的力量和坚韧。
书中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紧凑。
作者通过描绘白萍的生活,象征了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同时,书中也描绘了社会的变迁,让人深感痛心。
这些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常。
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多感触。
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看到了历史的变迁,也看到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也看到了人性的残忍。
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明白了生活虽然充满了困难,但只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孽海花》读后感《孽海花》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人性和命运的故事。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刻地领悟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海洋生物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是深海生物。
他对深海中那些神秘的生物充满着无尽的好奇和敬畏。
然而,当他在深海考察中遭遇一场海难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恐惧,同时也要解答许多关于生命和死亡的问题。
《孽海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邃的哲思内容吸引了我。
小说通过描绘深海的神秘景象和特殊环境,让我对海洋产生了更深的认识和兴趣。
深海中的种种生物形态各异,其中的奇幻色彩和形状让人叹为观止。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深海世界描述得栩栩如生,仿佛我亲临其境。
除了深海的描写,小说还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思考,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
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人们的真实面貌会显露无遗。
在绝境中,人类的本性会被放大,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残忍、勇敢与胆怯。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让我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脆弱且不可复制。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另外,小说还涉及到了命运的力量。
主人公在最终获救后,惊喜地发现自己身世的秘密。
这个意外的揭示让我不禁思考了命运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
我们是否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说,我们的选择又有多大的能力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这些问题伴随着我读完这本书。
通过《孽海花》,我体会到了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小说不仅仅是故事的叙述,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触动。
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情感。
总的来说,读完《孽海花》后,我被深海的神秘和奇异所吸引,被主人公的经历所震撼。
这本小说让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人性的复杂与真实,以及命运的力量和个人选择的重要性。
《孽海花》是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读后让我深深思考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孽海花》的阅读,我收获了对生命、人性和命运更深层次的体悟。
孽海花阅读感想800孽海花这本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主人公张扬在人生旅途中的起起伏伏、坎坷不平。
小说的核心思想是人生的选择和命运的安排,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呈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纠结。
整个故事紧凑有力,让人读后深感震撼与思考。
在小说中,张扬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
他年轻气盛,有着不同凡响的梦想和追求,渴望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然而,他在事业和爱情上屡遭挫折和痛苦。
他的努力和奋斗始终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这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常和残酷。
然而,张扬并没有放弃,他在困难面前坚持向前,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者通过对张扬的描写,深刻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坚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
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作者深入思考了人际关系、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等主题。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面对生活的磨难和选择时,会有许多的纠结和困惑。
但正是这种纠结和困惑,形成了人生的多彩与价值。
故事情节的安排紧凑有力,每一个章节都引人入胜。
作者巧妙地运用情节发展,让读者时刻保持紧张的阅读状态。
故事的起伏波澜,让人着迷。
通过对主人公命运变故的描写,小说赋予了读者对命运、人生的思考,使人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
整个故事情节的安排精细入微,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展示出了作者卓越的创作才华。
孽海花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个对生活、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通过主人公张扬的经历,作者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狡诈和复杂。
这部小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总之,孽海花是一本打动人心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命运的展示,向读者传达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部小说鼓舞了我,让我更加热爱生活,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小说,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与美好。
孽海花读后感《孽海花》读后感。
《孽海花》是一部由韩国作家金庸灿所著的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小说以朝鲜半岛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跨越数十年的家族恩怨和爱恨情仇。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和对历史的深刻解读,展现了朝鲜半岛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同时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小说以主人公孽海花的命运为主线,描绘了她从少女到妇人的成长历程。
孽海花是一个性格坚强、聪明伶俐的女子,她在家族恩怨中历经磨难,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幸福。
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坚韧和勇敢让人感到敬佩,她的爱情故事也让人感到动容。
通过孽海花这个形象,作者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智慧,也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爱情的追求。
除了孽海花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命运。
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作者展现了朝鲜半岛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的深刻关注。
小说的叙事风格也是其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时间线索,将故事展开,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成长。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对话和描写,让故事更加生动和感人。
这种叙事方式既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故事的内涵。
总的来说,小说《孽海花》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的作品。
通过对朝鲜半岛的历史和人文的深入挖掘,作者展现了对家族恩怨和爱恨情仇的思考,也表达了对命运和爱情的追求。
这部小说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朝鲜半岛的风土人情,也让人深刻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以享受到故事本身的魅力,也可以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和感悟。
因此,我对这部小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期待着作者的更多精彩作品。
孽海花读后感《孽海花》是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一部科幻小说,出版于2000年。
这部小说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深刻的思考和生动的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在读完这本小说后,我对其中的主题与细节有了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本书以未来地球上的人类社会为背景,描述了一个经济发达、科技高度发展的世界。
然而,这个世界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和问题。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女性科学家,她意外发现了一个名为“孽海花”的原生生物。
这种生物具有强大的自我繁殖和侵蚀能力,对人造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小说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通过刻画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的起伏来展现出人类面对危机时的选择和抉择。
无论是政府高层的决策还是普通人们的反应,都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弱点。
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对孽海花产生了极端的恐惧和敌意,甚至尝试用武力彻底摧毁这种生物。
然而,他们往往忽略了与孽海花共存共荣的可能性,忽视了科技进步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通过读这本小说,我深深地意识到了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
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界里,人们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完全可以剥夺自然的权益和存在呢?在小说中,孽海花被认为是一种“入侵物种”,但它也只是自然界的一份子。
换句话说,它不过是自然界中生命进程中的一个环节。
我们是否应该全盘否定它,而忽略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平衡呢?此外,该小说还引发了我对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发展的思考。
在小说中,人类用高科技手段试图摧毁孽海花,但孽海花却表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并不断进化变异。
这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技术等科技正在飞速发展,人类是否应该更加谨慎地运用和控制这些技术,以避免它们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危害?总的来说,读完《孽海花》后,我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科技与道德的冲突、以及人类面临危机时的选择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
这本科幻小说以其深度和广度的思考,不仅给了读者一种强烈的冲击感,也引发了我们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和人类的自身发展问题的思考。
探索人性深渊与时代悲歌——《孽海花(插图本)》读后感《孽海花》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阅读这本带有插图的古老小说,不仅让我领略了作者曾朴那细腻入微的笔触,也让我感受到了晚清那个动荡时代的悲欢离合。
书中以赛金花的一生为线索,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挣扎求存的辛酸历程。
她的命运如同一朵朵被风浪打散的孽海花,美丽却悲哀,引人深思。
曾朴通过对赛金花身世的描绘,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如官场腐败、男权压迫、人情冷漠等,让人不禁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感到惋惜与愤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插图本的形式让阅读体验更加丰富立体。
每当翻阅到那些精美的插图时,我仿佛能看到赛金花哀怨的眼神、京城街头的喧嚣景象以及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荣辱兴衰。
这些直观的图像加深了我对文本的理解,也让人物的情感和时代的背景更加栩栩如生。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赛金花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
面对生活的重重打击,她虽然屡遭挫折,但依然顽强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尊严。
这种精神力量是跨越时代的,给予每个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和启示。
同时,她的故事也是对封建社会残酷现实的有力控诉,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艰难过程。
此外,曾朴巧妙地利用其他人物的命运交织出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卷。
无论是贪婪无耻的官员,还是身不由己的宫女,或是情深义重的平民百姓,每一个人物都鲜活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性的复杂。
阅读《《孽海花》的过程中,我时常感慨于作者对细节的精致描摹和对情感的深刻挖掘。
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来便成了一部反映社会变迁和人性挣扎的史诗。
尤其是在插图的辅助下,那些历史的细节和文化的气息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当然,作为一部古典小说,其语言风格对于现代读者来说或许有些晦涩难懂。
但正是这种古色古香的文字韵味,搭配上插图的直观表现,使得整部作品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读完《孽海花(插图本)》给我带来了不仅是对故事情节的感动,更有对那个时代的深刻思考。
孽海花读书笔记《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曾扑(1871-1935),清末著名小说家,江苏常熟人。
《孽海花》是一部历史小说,它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前30年间地晚清政治社会演变的历史过程,生动地表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改良倾向和革命思潮,因而在思想内容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在整个故事里,纠结着文学关于中国某种“现代”的某种描摹、观察和想象,呈现出一种看似的热闹和意味深长,然而又很可能只是另一种纪录?据说《孽海花》中的主要人物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原型,而主角金雯青的原型,就是清末外交家洪钧。
又据说提起这位洪公使,最有名的逸事有两件,一是纳风尘女子赛金花为妾,并携之出使欧洲;因缘际会,成就了一段颇有意思的传奇。
另一件则是他因不通地理,误购假地图,在中俄边界纠纷中,误划了帕米尔地区的大片国土。
这两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事,却又奇妙的来自于不同阐释体系的评价。
娶妓女(并且是为母丁忧期间),本属于他的私事,但在传统的道德体系中,“私德”是大事,身在传统体系之中,“私德不修”的金雯青必然要被鄙薄的。
与此不同,勘界失误当然要宏大得多。
寻根究底却与中国的被动现代化密切相关。
金雯青是传统科举体制中的胜利者,通过旧的解释体系,他获得了权威;但当面对“世界”的时候,他猛然发现自己失去了解释权。
但是,从一开始,小说中的金雯青对此就不是没有紧张感和危机感的。
早在他高中状元之后省亲路过上海,与冯桂芬、云宏(容闳)等人结交,其后被人请去“一品香”吃西餐,听别人谈论西学,他已经在暗中惭愧了。
“我虽中个状元,自以为名满天下,哪晓得到了此地,听着许多海外学问,真是做梦也没有到哩!从今看来,那科名鼎甲是靠不住的,总要学些西法,识些洋务,派入总理衙门当一个差,才能够有出息哩!”虽然我很怀疑一个刚刚在传统体系中大获全胜的旧文人,在衣锦还乡的志得意满之际,是否会有如此清醒强烈的自我反省意识?抑或这只是曾朴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对“金雯青”的想象?但无论如何,惭愧过了的金雯青,当然不是那种象征意义上的无知颟顸之徒,地图事件反映出的也远不只是他的愚昧。
《孽海花》读后感《孽海花》是晚清一部经典小说,它最早由金松岑撰写,最终由曾朴写成25章,后来修订为第35章。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我了解到这是一部多重意蕴作品,它不仅是一部谴责小说,而且是一部连贯、结构优美的讽刺作品。
第二,另外,它记录了晚清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思潮的变化。
再次,小说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情节主线,描写了众多名士与妓女之间的爱情,塑造了大量生动的艺术形象,描绘了中国文化心态与封建士人衰落之间的冲突,深刻地反映了这些被历史洪流吞噬的政治领导人的悲惨命运。
《孽海花》的主人公是苏州状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曾朴想要通过描写他们二人的经历,揭示封建官员丑陋无能的嘴脸与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
从这就能看出来,曾朴的创作不是美化达官显贵的龌龊生活,而是带有批判色彩。
曾朴在创作中提到了一个“三十年”的概念,他认为从同治初年到甲午海战这三十年,是一个历史上的关键时期。
他要用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记录下这三十年中的巨变。
小说开篇第一回,曾朴虚构了一个“奴隶岛”,他以此暗喻清朝的统治。
他觉得清朝的统治者不思进取,这座“奴隶岛”最终要沉入海底。
清朝的统治必将走入末路,新的时代终将到来。
《孽海花》是以晚清政府后三十年作为表现对象和表现背景展开的,作者选择了这样一个徘徊在人物形象作为主人公,可以说这是创造性和独创性的特点。
比如书中金雯青是《孽海花》的男主人公,他小时候学会八股,在潘止韶的指导下,他终于在戊辰会试的状元。
在国难当头的时候,金雯青为首的官员们依然陶醉于名利之中,表现出越来越低俗丑恶的行为。
金金雯青在丁忧期内和名妓傅彩云有染是有违纲常伦理。
礼部侍郎庄小燕父子损公肥私、鱼肉百姓;叶笑庵则丧失理性,妻子被他的精神错乱毒死;经常讨论“房闹秘事”的士大夫更不在少数。
金雯青在中国的表演既堕落又愚蠢,在国外他的行为更为谦虚。
面对历史的大潮,他们只能被迫卷入历史洪流,这是以金雯青为代表的一批传统文人的悲剧命运。
《孽海花》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品,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
《孽海花》读后感·中国文人作文很有趣的技巧是春秋笔法,秉承汉文化中一贯到含蓄,但不失文人的促狭。
《孽海花》也是如此,通篇的串珠似精巧的人物故事,娓娓诉说了同治到光绪三十年间中国波云诡谲的风物世情。
原是知道它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却不知它晚到这个地步,竟是清朝未年的古典小说。
近现代有影响力的文人作品多以白话为主,虽也不乏转型时期鲁迅这样文白相间的,但纯古典文学的题材,别开生面。
从文学结构上而言,《水浒》、《儒林外史》一样,由无数人物及故事串连成一个统一完整的文学作品。
当然不乏戏份吃重的角色,但究竟不像《红楼》、《西游》一般,主线分明。
书中虽说以苏州状元金雯青和花魁傅彩云故事为线,但书到中途,作者却毫不留情的结束了男主角的戏份,转而重开一面新的人物,结构松散,故事零碎,不过作为政治历史演义文学,也无妨碍。
金雯青,风流儒雅的苏州状元,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文人士大夫符号。
他求学入仕,既有着文人的清高风雅,读书人建功立业的追求,同时也有着文人好色软弱的致命弱点。
最无奈的是,他因循守旧的那一套,在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系统中是无可动摇的正确,但在大动荡大变革时代却必须被丢弃,这不是一个人的错误,是整个制度的功败垂成。
读书人想要读书做官,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国家的命运,看起似乎是正义且光明的,然而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科举制究竟培养的是什么样的读书人呢?金雯青一听到旁人谈古治今便一头雾水,他哪里懂这些,他会写诗、制八股、结党、狎妓,但要让他真做个顶用的官,却是奢望。
他在出使德国时,遇到美丽的俄国无政府党中坚人物夏雅丽,沉迷于对方的姿色,出主意让洋人催眠师捉弄她,被夏雅丽发现以枪威胁时却口吃腿软,还是妓女出身的傅彩云帮他拿钱消灾。
清朝的使臣大人还不如一个女妓有胆色,这样的政府何其不堪!在德国花了大价钱买的中俄边界地图却是假图,差点引来牢狱之灾,多亏同僚奔走相救。
出使期间,金大人在楼下治《元史》全然不知姨太太傅彩云在楼上和小厮阿福鬼混,更不知自己风流多情的姨太太和德国军官瓦德西还有一段露水情缘。
孽海花读后感《孽海花》读后感。
《孽海花》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内心描写而著称。
小说以上海滩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世俗的虚伪。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生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方小朵的女子,她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却因为父亲的失败而陷入了贫困之中。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方小朵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却依然坚强地活在世上。
她与自己的命运抗争,不断地追求幸福和真爱,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小说通过方小朵的故事,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让人深感唏嘘和感慨。
在小说中,作者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展现了人们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为了名利地位,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背叛自己的良心和道德。
小说中的角色们都在欲望的驱使下,做出了种种不堪的举动,让人感到心痛和无奈。
作者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虚伪,让人深思人生的真谛。
另外,小说中对爱情的描写也让人感到心酸。
在这个世俗的城市里,爱情被物质和利益所淹没,纯真的感情变得越来越稀缺。
方小朵和男主角的爱情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他们的爱情受到了无数的阻碍和诋毁,最终无法承受种种的压力,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小说通过这段爱情的描写,让人感到爱情的脆弱和不堪一击,让人对爱情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和悲伤。
总的来说,读完《孽海花》让我对人生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世俗的城市里,人们为了名利地位,不惜一切代价,背叛自己的良心和道德。
爱情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和不堪一击。
小说通过对人性和爱情的描写,让人深感唏嘘和感慨。
在这个世俗的城市里,人们需要更加珍惜真爱,不要被物质和利益所蒙蔽,活出真正的自我。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幸福和真爱,不再受到世俗的束缚和伤害。
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平常学习生活中我不太愿意去读传统经典的书目,因为文言文和半白话文都不如现在的文字读来顺口易懂,对于传统经典也需要正真地静下心来阅读,体会,领悟。
所以利用暑假之际,在众多书目中选择了《孽海花》这本书。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传统经典,我对明清小说更感兴趣。
半白话文虽然也有点绕口,但比文言文更易懂,而且故事性强。
章回体小说的结构,每一回开头联系上回,结尾则是“且听下回分解”,阅读时就像坐在了古时的茶楼中,手边一碗清茶,几盘瓜子,听着台中的说书先生缓缓道来。
而选择这本书,也是因为“好奇”。
比起读过的四大名著,经常看到的聊斋,有所耳闻的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孽海花》我是前所未闻,书名也叫人捉摸不透,不知道这本小说大致讲的什么,看了小说的简介才略知一二。
《孽海花》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男女主人公分别是状元和名妓,故事背景则是同治年间到甲午战败30年间。
时间跨度大,塑造的人物也很多,除了封建士大夫官僚,还有外国人。
要知道古人除了名还有字,除了字还有名号职称,刚开始的几回就有点头晕,认认真真梳理并记忆后才弄清男主人公金雯青和他身边的一众兄弟同僚。
读到最后却发现《孽海花》原来是残本,三十五回后就没有下文了。
所辛男主人公结局来得早,第二十四回就被女主人公给气死了,女主人公也在第三十二回交代完毕,才不至于总有一种没有结局怅然若失的感觉。
这两人的情感纠葛也是书中一大亮点,后文自会细说。
鲁迅先生评价《孽海花》,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的确如此。
小说按情节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第一回便开门见山的道出了主旨,“三十年旧事,写来都是血痕;四百兆同胞,原尔早登觉岸”。
除去第一回楔子,前六回写了男主人公状元金雯青初入仕途并升官发达以及他的一众兄弟同僚。
第七回和第八回男女主人公相遇,喜结连理。
第九回到第十七回是金雯青同爱妾傅彩云也就是女主人公出使外国的经历。
第十八回到第二十四回,金雯青遭人陷害,自己也发现了傅彩云瞒着他的风流韵事,最后活活被傅彩云气死。
第二十五回及以后便是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始和结束,并交待了傅彩云的结局。
至于三十五回后没了下文,也只能自由想象了。
除了这样大致的故事脉络,还交错的写了其他封建士子和外国的民主自由者的琐闻轶事,涵盖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文化上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冲击,政治上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清政府的腐败昏庸,懦弱无能。
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爱情为线索,以网状的结构推进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也有插叙和倒叙,结构非常工巧。
而小说的文笔和内容比结构更吸引我。
文笔和内容相辅相成,好的文笔让小说内容生动曲折,好的内容也给了文采施展之地。
既然是讽刺小说,主要的写作手法便是暗喻暗讽和写实,把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但又暗有所指的人事物结合并评说,便有了深刻丰富的内容和巧妙形象的文笔。
第一回就写到了一个“五大洋之外,哥伦布未辟,麦哲伦未到”的孽海中的奴乐岛。
书中写到奴乐岛是一个极野蛮的奴隶国,崇拜强权,献媚异族,缺乏新鲜空气,一般国民奄奄一息苟且偷生,从古不与别国交通,从古没有呼吸自由的空气。
这样的描写立刻让人联想到两千年来封建统治下毫无民主自由可言的中国,当时内忧外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联想到饱受摧残的国民,腐败无能昏庸堕落的清政府。
后面写到的人物“成毅伯”实则影射李鸿章,“孙一仙”也暗指孙中山,主人公金雯青和傅彩云更是洪均和赛金花的影射。
书中还有许多讽刺文段,叙述生动,令人啼笑皆非引人深思。
比如第二回中写到三位苏州名士谈论新科状元,得出“状元盛衰与国运有关”的结论,肯定状元的出色价值,实在暗讽封建科举制的落后,八股文对人思想的禁锢。
作者也善用引据经典的手法,一段文字中往往包含了好几个典故,足以见古人前辈学识之渊博,见识之广阔。
丰富的内容配上生动多样的文笔,因此不管是景色描写,事件叙述还是人物描写,都极具画面感和代入感。
景色的描写令人身临其境,事件的叙述生动连贯,人物的描绘则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说很全面细致的描绘了晚清时期封建知识分子和官僚们的生活日常和琐闻轶事,包括酒席间的高谈阔论,同僚间升官发达的相互拜访祝贺应酬,上京赶考参加科举,意气相投的结拜金兰,科举的改卷批阅填榜放榜,烟花巷柳的寻欢作乐,泛舟江上夜听笛声的闲情逸致,才子佳人画舫船头的浪漫邂逅,因两首诗文互许心意的风雅和缘分……诸如此类的描写勾勒出一个与现代完全不同的时空。
这时空里有今人向往的悠闲生活,明丽景色,有意气风发恰同学少年,有让人羡慕的喜结连理情投意合,……然而在那样动荡不安的年代,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民众却迟迟不能觉悟,社会风气也不如太平盛世的朗朗乾坤,那些原本看来美好珍贵的东西,因为现实或者造化弄人,最后却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因时代背景而起的悲剧,看似偶然又是必然,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悲哀。
这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
原本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各逞才华,大放光彩,名震京师。
各自升官发达,各膺重寄。
最后却人事变迁,结局不尽相同。
男主人公金雯青是苏州人士,上京赶考中了状元,除了赶考途中结识的同乡书生们,还认识了许多好友,当官后更是认识了许多同僚。
古人结交朋友当真是意气相投,志同道合,情谊深厚。
金雯青和好友同僚们谈论时事政治,辩论国学经典,参加朝廷大考,时常登门拜访聚会游玩。
在京城翰林院当值了几年,金雯青到天津做官,好友同僚们也各自出京,各奔前程。
国家局势动荡变化无常,金雯青几次调配,在京师和地方兜兜转转还出使外国,好友同僚们也际遇不同。
经历了十多载,昔日同学少年青春不再,有的退隐山林远离官场,有的肩负国家重担,有的风光不再颓废困苦,有的遇见了良人……不论他们是美满的结局,平淡的结局或是凄惨的结局,到最后,以前的金兰好友已经天各一方人海两茫茫或是阴阳相隔,这无疑才是最让人唏嘘不已,惋惜不已,感慨不已的地方。
至于金雯青的爱情,也只能用坎坷凄惨来形容了。
才子佳人的故事和传奇本来是引人向往的,新科状元和头牌名妓在画舫酒席间的邂逅,一见钟情,许多古时的浪漫爱情也是这般的开始。
有一个美好的开头,却没有同样美好的结尾。
金雯青应友人邀约赴酒席,与傅彩云一见如故。
两人发现对方竟是旧识,于是更感缘分如此,郎情妾意。
金雯青的正室赵夫人刚刚过世,本是热孝在身,却依然娶了傅彩云为妾。
两人一开始伉俪情深,金雯青作为公使,彩云为公使夫人陪同他一起出洋。
出洋的这几年时间里变化也开始了。
彩云学了洋文,出入宫廷和社交场,崭露头角,惊艳海外,被称为“放诞美人”,还与德国皇后合影。
金雯青却显得迂腐无能,加上每日公务繁忙,渐渐的,彩云和侍从阿福有了一腿,还和德国的瓦德西将军打得火热,在回国途中甚至和船长暧昧不清。
当金雯青发现傅彩云给自己戴了这么多绿帽子,当即气得晕过去。
后来傅彩云认错并承诺,以为会老老实实跟在自己身边时,金雯青又再次听到大街小巷里疯传彩云和戏子孙三的风流韵事。
这次他便一病不起,最后一命呜呼。
本来是两情相悦的感情,却演变成了悲剧。
金雯青结局悲惨,傅彩云却在金雯青死后迫不及待离开,悬牌于燕庆里,重操旧业。
这份爱情无法圆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两人的身份地位差别,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各自的思想观念等等都有差异。
一个是状元,耳濡目染的都是儒家传统,国学经典,封建道德。
属于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高;一个是名妓,出入风月场所,接触的是社会的三教九流,处于社会底层。
尽管是妓女,但傅彩云的不同在于她追求自由的意识和她的独立性,更显出了女性的思想觉醒。
从她主动学西文,在海外的社交能力以及离开金府重操旧业都有所体现。
传统的封建道德,譬如遵守妇道也对她没有很多束缚。
她明白姨太太的身份意味着什么,也看清了在封建社会中,男人三妻四妾,女人却需要三从四德,七贞九烈。
也难怪身为封建士大夫的金雯青听了她“大逆不道,有悖伦常”的言论后活活被气死。
也许金雯青对傅彩云是真爱,他们也有过真真切切的爱情。
但他们的爱情恰恰发生在那个旧文化和新思想碰撞的时代,本就存在的种种差异也越来越大,随着时间流逝,那份爱情也慢慢变质了。
相比个人的悲剧,国家的悲剧更能体现那个时代对悲剧的促成和影响,更能体现历史的必然。
清王朝的颠覆虽然在书中还没有写到,但从书中的种种描写已经能看出悲剧的苗头。
作者对封建的批判和暗讽不留余力,揭露出风雨欲来岌岌可危的晚清的腐朽和落后。
政治上,封建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在很多细节处体现的淋漓尽致。
金雯青出使国外坐一等舱,随员坐三等上报却是二等;古时靠读书做官,有人却可以买官;走后门还有四得字诀,“时候耐得,银钱舍得,闲气吃得,脸皮没得”;科举考试,翰林院的改卷官员内定门生弟子;身为王公贵族钦差大臣却贪污国库,内部腐烂致使国库空虚……思想上,封建思想愚昧迷信,根深蒂固。
相信外国人拘摄魂魄的法术;对于俄国的革命,发表“男的还罢了,怎么女人家不谨守闺门,还出来胡闹”的看法;连皇帝娶妻都要奉太后的命,思想自然没有自由可言……清王朝的无能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国家实力不济,忧患意识缺失,国民麻木不仁,封建思想的影响太过强大和久远,即使有一些知识分子的先进思想但也很难改变旧观念。
这也说明在历史洪流中,个人力量十分渺小,无法唤醒所有的人民群众,更难以改变历史车轮的驶向。
因此这也导致革命的必然,也是清王朝覆灭,时代悲剧的必然。
除了批判封建的主旨,另外值得一提的便是,书中随处可见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一定的进步思想。
社会生活方面,当时的人们已经吃起了西餐,参加各种酒会舞会,也会用照相机,电梯这些更加现代化的设备。
可见西方科学文化技术的传播,相当程度上的改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方式。
先进思想方面,金雯青去了解西方文化,“不知国情,因是大害;不知地理,为害尤烈”的观念和他对分界线,主权意识的重要性的认识都体现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以及他的进步思想。
而前面提到的傅彩云学西文,追求自由也更能体现。
但美中不足的是,傅彩云的妓女身份无法完美的体现女性进步思想。
而且在那个时代,先进的思想也有着局限。
《孽海花》虽然是残本,但总的来说也算有个悲剧的结局。
书中所有的不圆满不美好合起来就是个悲剧,个人的小悲剧,国家的大悲剧。
或者也可以说在国家动荡不安时,制度思想技术不够先进实力不够强大时,被其他国家虎视眈眈时,个人也很难有安定的生活,美满的结局。
这是时代的悲哀。
所以我们更应该庆幸我们生在和平年代,远离战争的喧嚣,更应该感激和懂得,国家的强大才让社会安稳,人民幸福,是我们安心的依靠。
清王朝的颠覆也给我们启发,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有硬实力,文化思想的建设也尤为重要。
那年波涛汹涌,危机重重的孽海上,自由之花恐难绽放了。
但是新的富强,民主,自由和平等的花朵会绽放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