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6
沥青路面的养护方法
以下是沥青路面的养护方法:
1、定期巡查:进行定期巡查,注意路面是否有裂缝、坑洞、漏沥青等问题。
及时发现并修复小问题,防止其扩大。
2、修补损坏部分:对于发现的坑洞、裂缝等损坏部分,采用合适的修补材料进行修补。
这可以使用热拌沥青、冷拌沥青、修补胶等材料,具体选择根据损坏的程度和环境条件而定。
3、路面清扫:定期清理道路表面的杂物,如沙石、树叶、垃圾等。
保持路面清洁有助于提高排水性能,减少积水和湿滑。
4、定期刷洗:使用专业的清洗设备对路面进行刷洗,清除污垢和油脂。
这有助于维持路面的平整和提高防滑性。
5、涂覆防护层:在路面上涂覆防护层,例如乳化沥青或防水剂,以增加路面的耐水性和耐久性,减缓沥青老化。
6、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确保道路上的排水系统畅通无阻,防止水在路面下聚集,导致路基软化和沥青层的破坏。
7、定期重新铺设沥青层:当沥青路面老化、破损严重时,需要进行重新铺设沥青层的工程,以恢复路面的平整和耐久性。
国家道路沥青标准
国家道路沥青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 沥青总含量:按照国家标准,沥青总含量要求在4%到7%之间。
这是衡
量沥青路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 沥青软化点:软化点是沥青的软化程度,软化点越低说明沥青的黏度越高,不容易流动,能够保证路面的密实度。
国家标准要求沥青软化点应在45℃
到52℃之间。
3. 黏度:黏度是指沥青在一定温度下热稠度的大小,也是衡量沥青路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黏度越高,沥青路面的防水性能就越好。
国家标准规定,沥青黏度在50℃和135℃之间,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4. 稳定性:沥青路面的稳定性是指其在运输、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抗变形能力,通常通过洛石值来进行测试。
国家标准规定,洛石值应在18次到25
次之间。
同时,道路石油沥青的分级依据沥青的针入度共分为160、130、110、90、70、50、30等七个标号,其中常用的70号沥青针入度在61~80之间,
15度延度大于100CM,软化点在44~54℃之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国家道路沥青标准的相关文件。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一、一般规定(1)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
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 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2)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二、材料质量控制(1)对于沥青、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要严格控制。
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材料,不准运进拌和厂。
(2)堆放各种矿料的地坪必须硬化,并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材料被污染。
各品种材料间应用墙体隔开,以免相互混杂。
细集料和矿粉必须覆盖。
(3)木质纤维素的保管存放、运输过程中均不得受潮。
到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三、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1)对同一拌和厂的两台拌和机,如果使用相同品种的矿料,可使用同一目标配合比。
目标配合比需经监理单位审核,并报总监批准后方可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如果某种矿料产地、品种发生变化,必须重新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2)每台拌和机均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由监理单位审核,并报总监批准后,方可进行试拌试铺。
四、沥青混合料的拌制(1)应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参照下表执行。
可进行试拌试铺。
(2)各种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五、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各种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六、混合料的摊铺(1)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
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2)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 6m(双车道~7.5m(3 车道以上),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 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 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 200mm 以上。
(3)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 0.5~1h 预热员平板不低于 100℃。
铺筑过程中应选择员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
沥青道路路面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
咱这个沥青道路路面施工工程啊,就像给大地穿一件既结实又漂亮的“外衣”。
这个道路位于[具体地点],有[具体长度]和[具体宽度]这么个规模,周边的环境嘛,有[简单描述周边情况,比如建筑物、交通流量等]。
二、施工准备。
1. 材料准备。
集料。
集料就是路面的“骨架”,有粗集料和细集料。
粗集料得是那种坚硬、耐磨的石头破碎成的,形状还得差不多是立方体,不能奇形怪状的。
细集料就像填补骨架缝隙的“小助手”,要干净、干燥。
这两种集料都得按照设计要求的级配来准备,比例不能乱,就像做菜放调料,多了少了味道都不对。
其他材料。
还有些像填充料之类的东西,也不能马虎,都得达到相应的标准。
2. 机械设备准备。
摊铺机。
摊铺机可是路面施工的“大画家”,它得提前调试好,确保能均匀地把沥青混合料铺在路面上。
就像你用画笔一样,要能控制好力度和速度,铺出来的路面厚度才能均匀。
压路机。
压路机是“大力士”,用来压实路面的。
不同类型的压路机都得准备好,像初压的、复压的、终压的,各有各的用处。
这些压路机的轮子啊、压力啊啥的都得检查好,可不能到时候掉链子。
其他小型设备。
像装载机、运输车辆这些小型设备,也得保证能正常工作。
运输车辆就像“快递员”,要把沥青混合料安全、及时地送到施工现场。
3. 人员准备。
施工人员。
咱得找有经验的施工师傅,就像找老厨师做菜一样靠谱。
他们得熟悉整个施工流程,从铺料到压实,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而且得给他们进行安全教育,毕竟安全第一嘛,就像出门得系好安全带一样。
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是这个工程的“军师”,要在现场随时指导。
他们得精通各种技术规范,对施工中的问题能迅速做出判断和解决办法。
三、施工流程。
1. 基层处理。
首先要对原基层进行检查,如果基层有坑洼不平的地方,就得像补衣服一样补好。
把那些松散的材料清理掉,然后用合适的材料填补压实,要让基层像桌面一样平整、结实。
如果基层太干燥了,还得洒点水湿润一下,但是不能弄成“水洼洼”的,要恰到好处,就像给花儿浇水一样。
沥青路面铺设工艺沥青路面铺设工艺是指在道路建设中使用沥青材料进行路面铺设的工艺流程。
沥青路面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机场跑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路面铺设工艺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基础处理在进行沥青路面铺设之前,首先要对路基进行充分的基础处理。
包括清理路基表面的杂物和积水、修补破损路面、压实路基等工作。
确保路基平整、坚固,为后续的沥青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道路的使用功能,设计合适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通常包括沥青、骨料、沥青稠化剂等材料的比例和配合方式。
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三、沥青路面铺设1. 沥青混凝土搅拌将预先配制好的沥青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输至路面铺设现场。
确保搅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搅拌均匀,避免沥青和骨料发生偏析。
2. 摊铺使用沥青铺筑机将沥青混凝土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
控制摊厚、坡度和纵横坡,确保路面平整、均匀,避免出现积水和变形。
3. 打捆在摊铺完成后,使用压路机对沥青混凝土进行打捆。
通过振动和压实作用,使沥青混凝土密实,提高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
4. 表面处理对沥青路面进行表面处理,包括刨光、喷播沥青稠化剂、覆盖石屑等工艺。
增加路面的抗滑性和耐久性,提高行车安全性。
四、质量控制在沥青路面铺设工艺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包括现场检测、取样送检、记录数据等工作。
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五、施工安全在进行沥青路面铺设工艺时,要注意施工安全。
包括施工人员要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遵守作业规程、注意交通指挥等。
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六、环境保护在沥青路面铺设工艺中,要注意环境保护。
包括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环保的道路基础设施。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铺设工艺是道路建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严格遵循规范要求、科学施工方法和有效质量控制,可以确保沥青路面质量优良、使用寿命长,为人们出行提供安全、便捷的道路保障。
沥青路面施工路面是支承在路基之上的各个结构层的总称。
沥青路面是指用沥青作结合料铺筑面层的总称。
根据修筑高等级道路面层所用的材料不同,常见的路面施工主要有混凝土路面施工、和沥青路面施工。
沥青路面属于柔性路面,强度与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基和基层的特性。
由于使用了粘结力较强的沥青材料,世纪廖间的粘结力大大增强,因而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使路面的行驶质量和耐久性都得到了提高。
与水泥路面比较,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比较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
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与耐久性沥青路面的温度稳定性与耐久性为了保证路面为车辆提供稳定、耐久的服务,沥青路面必须具有足够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耐疲劳性能、抗老化性能。
这五种性能均影响沥青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其中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称为沥青路面的温度稳定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及抗老化性能称为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指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车辙、推移、拥包、搓板、泛油等现象均属于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不足的表现。
稳定性不足问题,主要出现在高温、低加荷速率以及抗剪切能力不足时,即沥青路面的劲度较低的情况下1、沥青材料在全面了解各种沥青料源、质量及价格的基础上,无论是进口沥青还是国产沥青,均应从质量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选用。
对进场沥青,每批到货均应检验生产厂家所附的试验报告,检查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试验结果等。
对每批沥青进行抽样检测,试验中如有一项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加倍抽样做试验,如仍不合格,则退货并索赔。
沥青材料的试验项目有: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薄膜加热、蜡含量、密度等。
有时根据合同要求,可增加其它非常规测试项目。
沥青材料的存放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沥青运至沥青厂或沥青加热站后,应按规定分摊进行检验其主要性质指标是否符合要求,不同种类和标号的沥青材料应分别贮存,并应加以标记。
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简称沥青路面,是目前最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
它由沥青和骨料混合后得到,通过铺设、压实、养护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形成道路表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种类、结构、性能及维护管理等方面。
一、常见种类沥青混凝土路面按厚度可以分为两种:重型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
重型沥青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大型机动车、高速公路等,因为其更加耐久,施工工艺也相对较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成本投入。
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适用于一般车辆道路、市政道路,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并且价格也相对便宜。
二、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上下两层组成:面层和基层。
其中面层承受车辆荷载并保护基层,基层则支撑整个路面。
面层和基层之间还要设置一层中间垫层,主要作用是填平基层的不平整面和隔离来自基层的水分影响。
面层是路面的最上层,要求耐磨、耐老化、抗高温、抗冻融等性能,它的施工厚度一般在3-6cm之间。
由于面层所在位置特殊,所以对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和维护管理要求都比较高。
基层是路面的最下面一层,它直接受到路基地质条件的制约,要求具有坚实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排水性能。
三、性能(一)抗压强度: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抗压强度,由于骨料的粒度大小和沥青的黏度不同,所以压缩性能也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压强度在5MPa以上,而重型路面的抗压强度更高。
(二)防水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时通过排水系统隔离地下水和地表水,以达到防水目的。
它在雨季时可以较好地排水,防止路面积水,避免水体侵蚀路面,从而保证道路交通安全。
(三)抗老化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阳光、氧化等自然环境的作用下,会发生老化现象,如裂纹、颜色偏黄等。
因此,在施工时要根据地区的自然环境设置正确的沥青种类,以提高路面的抗老化能力。
四、维护管理沥青混凝土路面虽然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年限,但是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管理。
一般来说,路面的维护管理主要包括清理杂物、修补破损、补充沥青、划线标识等方面。
沥青路面施工规程一、沥青路面施工规程概述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沥青路面施工这档子事儿。
这沥青路面啊,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可太常见了,像马路上、停车场啥的,很多都是沥青路面。
这施工可不像咱们想的那么简单,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材料准备沥青材料的选择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得选那种质量好的沥青,就像咱们挑水果,得挑新鲜又好吃的。
沥青的标号要符合工程要求,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路面用途,可能需要不同标号的沥青呢。
而且这沥青的量得算好了,少了不够用,多了浪费,这可都是钱啊。
集料也不能马虎。
集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粗集料就像骨架一样,要坚硬、耐磨、形状接近立方体。
细集料呢,要干净、干燥,像沙子啥的就得筛选好,不能有杂质。
这集料的级配得合理,就像搭积木,每个部分都得合适,这样才能搭出牢固的路面。
2. 设备检查施工设备就像是战士的武器。
摊铺机得先检查一下,看看它的熨平板是不是平整,能不能均匀地摊铺沥青。
压路机呢,要看看轮子有没有磨损,压力是不是够。
还有那些运输车辆,得保证它们能把材料安全、快速地运到施工现场。
要是设备出了问题,那施工可就没法顺利进行了。
三、施工过程中的要点1. 摊铺摊铺机开始工作的时候,速度要控制好。
不能太快,太快了沥青铺得不均匀;也不能太慢,太慢了会影响施工效率。
就像咱们走路,得保持一个合适的速度。
而且摊铺机的操作人员得特别细心,时刻关注着沥青的摊铺厚度,要保证和设计厚度一致。
这就好比咱们做蛋糕,每层奶油的厚度得刚刚好。
2. 碾压碾压可是个关键步骤。
压路机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路线来碾压。
一般先初压,初压的时候压路机的重量不能太重,主要是为了让沥青初步稳定。
然后是复压,复压就可以用比较重的压路机了,要把沥青压实了,这时候得保证路面的平整度。
最后是终压,终压就是为了让路面更加光滑。
就像咱们擀面皮,先轻轻地擀一下,再用力擀,最后再轻轻地擀一下,让面皮又平又光滑。
3. 接缝处理接缝如果处理不好,那路面就容易出现裂缝啥的。
5.路基横断面布置本项目全线路基宽度7.5m,路面宽6m,土路肩2×0.75m,路面横坡2%,土路肩横坡3%,路基两侧为排水沟,排水沟外侧设2m宽的用地界。
6.路基设计6.1设计原则路基设计根据沿线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选择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和边坡坡度,设计完善的排水设施和防护工程,确定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6.2设计依据路基设计的主要依据为《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项城市交通局意见及外业调查资料。
6.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宽7.5m,路面宽6.0m , 路肩宽2×0.75m;填方边坡1:1.5,挖方边坡1:1。
6.4排水设计由于项目地处平原区,纵坡起伏很小,因而路基排水主要考虑分散排水,即通过路面的横坡使降落到路面的雨水流入道路两边边沟或排水槽,再由边沟或排水槽排入附近河流、坑塘或自然蒸发。
6.5路基施工注意事项路基填土需分层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上路床、下路床压实度应不小于95%,上路堤压实度应不小于94%,下路堤压实度应不小于92%,挖方及零填方段上路床压实度应不小于95%。
路基施工时每侧可超填0.5m,分层压实达到要求的标高后,一次刷坡成型。
在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1.5的斜坡上(包括纵断面方向)修筑路堤时,路堤基地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台阶底应有2%的向内倾斜的坡度,挖台阶前,应清除草皮及树根。
其他未尽事宜详见《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7.路面设计7.1设计原则参考项目所在地附近类似项目的路面结构,结合外业土质、项城市交通局意见、道路等级,及沿线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原则,结合路基础工程进行设计。
7.2路面设计方法按半刚性基层路面,以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体系进行设计,以路面设计弯沉值作为路面整体刚度的控制指标。
7.3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共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5cm厚沥青混凝土(AC-16)、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16cm厚6%水泥冷再生。
7.4路面工程数量道路全长5131m,计有沥青混凝土(AC-16)面层30789m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2328m2,水泥冷再生底基层33355m2。
8.施工测量注意事项8.1路基开挖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资料做好导线复测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中桩地面高程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施工临时水准点等,其测量精度应符合勘测规程要求。
若发现设计资料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共同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补充。
8.2中线回复后,应根据设计图表和有关规定进行放样,埋设路基用地桩和路堤坡脚、边沟等的具体位置桩。
8.3边桩放样后,应进行边坡放样。
对高填土地段每填筑50cm应复测中线桩,测定其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大小,在填筑一定高度后,也可采用放养定位样板、边坡架等方法进行。
8.4机械施工中,应在边桩处设立明显填筑标志,并在不大于200m间距段落内,距中心桩一定距离设立控制桩。
9.管理服务设施沿线在平交口及急弯道处设警告标志,在各平交口设指路标志。
各种标志牌按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J5768-1999)配置,警告、指示、指路、禁令等标志牌设置在路肩外侧边缘处。
10.环境保护本次勘测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本工程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对农田灌溉和自然排水涵洞进行了统畴考虑。
11.工程施工11.1工程沿线筑路材料缺乏,但具有良好的运输条件。
石子、水泥、粉煤灰、沥青、粗砂等材料均需要外购。
11.2 工程用水、用电所在地区水源丰富,工程用水可用沿线河水或打井供水。
沿线输电线路方便,能满足施工用电需要。
11.3工期安排本项目计划2009年开工,2009年内全线竣工通车。
11.4 施工组织本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施工招标时应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
承包商应具有规定的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同时还应具有四级公路的施工经验。
11.5分项施工要点施工单位应按照业主和监理单位的要求,严格按图纸、合同和部颁规范等进行管理和施工。
各部位施工要点如下:1、路基:路基填筑前应清除树根,地表腐殖土等,挖松地表土,挖除淤泥,换土填筑,然后压实;加宽路基段,应挖土质台阶,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路基土方采用机械和人工施工。
旧路坑槽用泥结碎石填补。
2、冷再生底基层A.路面清理冷再生施工前应对旧路路面实施清理,清除路面垃圾,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高程测量标线,确保规定铣刨宽度及深度。
B.人工摊铺水泥按设计含灰量计算每平方米应摊铺水泥用量。
现场应采取打格计量卸水泥,人工均匀摊铺。
C.冷再生机破碎与速度的控制①冷再生机铣刨使旧路路面及基层破碎后混合料均匀。
速度应根据旧路结构状况及混合料破碎后配合比确定,建议速度为6~8米/分钟。
冷再生铣刨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深度及速度,以保证冷再生铣刨度及破碎的混合料级配合理。
冷再生机拌和速度较快,拌和时必须备足足够的工作面。
②冷再生机配备微机控制的自加水系统,洒水车为其随时加水。
根据老路面中的含水量可计算出冷再生机需加水量较大。
需配备足够的水车,以保证含水量略高,提高冷再生机械的效率。
③应控制拌和深度,满足设计宽度,在破碎拌和过程中,质量员应检查拌和深度及混合料的均匀度。
D.整型找平及碾压①使用推土机找粗平,并均匀排压,然后使用平地机找中平、细平至设计高程,横坡、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②实施碾压前应检测含水量,必要时补水,使其符合最佳含水量,在碾压过程中如冷再生表面风干应喷洒补水。
③碾压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原则先轻后重,自路边向路中依次碾压,碾压速度应控制在1.5~1.7Km/h并注意错轴宽度并不漏压。
第一阶段碾压一遍后挂振碾压2~3遍。
第二阶段使用三轮压路机,碾压原则要求同前,然后使用胶轮压路机碾压,碾压至密实度K≥97%(重型击实)。
④碾压应一次成型。
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此时间不应超过3~4小时,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
E.养生始终洒水保持冷再生结构处于潮湿状态,养生不小7天,养生期间应断行交通。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是沥青结构的主要承重层。
在施工中,必须层层把关,严格要求。
在施工中要防止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出现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拌和不均匀、摊铺不平整、粗集料离析、碾压不密度、接缝不平整等质量问题,避免形成起皮、松散、裂缝、弹簧、翻浆、强度不合格等质量缺陷,确保路面基层的工程质量。
施工注意事项如下:A.混合料的拌和①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能满足3~5天的摊铺用料。
②每天开始搅拌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
实际的水泥剂量可以大于混合料组成设计时确定的水泥剂量约0.5%。
③每天开始搅拌之后,出料时要取样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进行正式生产之后,每1~2小时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抽检其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
④拌和机出料不允许采取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
一定要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
(2)混合料的运输①运输车辆数量一定要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
②应尽快将拌成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
车上的混合料应予以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压实时,可以先稳压(遍数适中,压实度达到90%)—开始轻振动碾压-再重振动碾压-最后胶轮稳压,压至无轮迹为止。
碾压过程中,可用核子仪初查压实度,不合格时,重复再压(注意检测压实时间)。
碾压完成后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
③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
(3)养生及交通管制①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开始养生,并同时进行压实度检查。
②养生方法:应将草袋或麻布湿润,然后人工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
覆盖2小时后,再用洒水车洒水。
在7天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28天内正常养护。
不得用湿粘土、塑料薄膜或塑料编织物覆盖。
上一层路面结构施工时方可移走覆盖物,养生期间应定期洒水。
养生结束后,必须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③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洒水车的喷头要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喷管,以免破坏基层结构,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水泥稳定碎石层表面湿润。
④基层养生期不应少于7d。
养生期内洒水车必须在另外一侧车道上行驶。
在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4、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及要求如下:A.沥青混凝土拌和沥青混凝土拌和时要控制其温度、油石比及材料的级配。
拌和时沥青的温度在160~170℃左右,由于常温的矿粉是与矿料同时加入的,为保证矿料的拌和温度,矿料的进料温度控制在175~190℃,混合料出厂温度以155~170℃为宜。
B.试验段施工在进行大规模施工之前,应当用正常施工所需采用的全部设备,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在严密的监督和质量控制下进行试铺,试验段长度200-400m,并通过试铺解决以下问题:进行生产配合比验证,确定标准生产配合比;确定摊铺机的操作方式,包括摊铺温度、速度、振动振捣强度、自动找平方式;选择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顺序、碾压温度、速度及遍数;确定松铺系数;确定施工产量及每天作业段长度;横向工作缝的处理的方法。
C.沥青混凝土的运输混合料尽可能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运输车的数量、车速、运距等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配置,并留有适量富余的备用。
装料前在汽车翻斗内抹一层柴油与水(柴油:水<1:3=混和物,以防止粘料。
)D.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施工段尽量采用摊铺机整幅摊铺。
加宽段采用摊铺机梯队作业,其纵向接缝,应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面摊铺的高程基准面,并有10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做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为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厚度达到设计工求,上面层摊铺采用走雪橇方式控制摊铺层厚度和平整度,摊铺机安装移动式自动找平基准装置。
每天开始摊铺前,熨平板必须预热,预热温度不得低于70℃。
人工修整时,不允许站在热混合料上操作。
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在未经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踩踏。
E.摊铺层碾压沥青混合料压实以试铺段确定的碾压组合和速度,紧接摊铺后进行,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
初压采用2台双轮轻型钢轮压路机在混合料摊铺后进行稳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一遍,碾压速度2-3km/h。
碾压时力求速度均衡、行走要直、工作面长度不要大于50m;完成后即可进行复压,复压采用3台重型轮胎压路机碾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二遍,碾压速度4-5km/h。
复压完毕后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终压。
终压采用1台轻型双钢轮压路机和1台重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