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施工方案计算书
- 格式:doc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8
盖梁支架施工方案及计算书(一)引言概述:盖梁支架施工方案及计算书(一)是为了满足工程施工需要,保证盖梁工程的顺利进行而编写的。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盖梁支架施工方案及其计算书的相关内容,包括支架选型、构件布置、搭建方法和安全措施等。
正文:一、支架选型1. 根据盖梁的特点及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
2. 考虑支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在选型时需进行计算和分析。
3. 考虑现场施工条件和作业环境,选择适用于实际情况的支架材料和规格。
二、构件布置1. 根据盖梁的几何形状和受力特点,确定支架梁、立柱和托臂的位置和布置方式。
2. 考虑梁体和支撑点的相对高度差,合理调整托臂的高度和水平位置,确保梁体能够平稳支撑并保持水平。
3. 考虑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构件的布置,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搭建方法1. 根据支架选型和构件布置,确定支架的搭建方法。
2. 将支架构件按照预定的位置和顺序进行组装,注意连接方式和紧固件的使用。
3. 在搭建过程中,及时检查支架的稳定性和垂直度,并适时进行调整和加固。
四、安全措施1.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为支架施工区域设置明确的警示标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 定期检查支架的使用状况,及时修复和更换受损或失效的构件。
五、总结通过本文档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盖梁支架施工方案及计算书的重要内容,包括支架选型、构件布置、搭建方法和安全措施等。
合理的支架施工方案和计算书的编制将有助于保证盖梁工程的安全、高效完成。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并及时进行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
托担法盖梁施工计算书一、工程概况盖梁设计尺寸:双柱式盖梁设计为长11.95m,宽2.1m,高1.6m,混凝土方量为38.35方,两柱中心距6.95m。
盖梁如图所示:1预埋直径110mm 硬质PVC管,较高立柱根据高差来进行标高调整,保证两预留孔处于同一个标高,施工时把有关主筋间距和上下层箍筋间距作微调;2)插入钢棒:柱顶插入一根直径为9cm,长度为300cm的钢棒,作为主梁工字钢支撑点,钢棒外伸长度一致;3)安装固定装置和机械式千斤顶。
4)吊装主梁工字钢,利用φ25精轧螺纹钢,夹紧主梁工字钢,上铺I12.6工字钢作为分配梁;5)拆除钢棒,封堵预留孔:盖梁施工完成后把预留孔用细石混凝土封堵。
三、受力计算1、设计参数1)I12.6工字钢截面面积为:A=1810mm2截面抵抗矩:W=77×103mm3截面惯性矩:I=488×104mm4弹性模量E=2.1×105Mpa钢材采用Q235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σ]=215Mpa。
2)主梁工字钢横向主梁采用2片45b工字钢。
截面面积为:A=11100mm2截面抵抗矩:W=1500×103mm3截面惯性矩:I=33760×104mm4弹性模量E=2.1×105Mpa3)钢棒钢棒采用φ90mm高强钢棒(A45),截面面积为:A=3.14×452=6362mm2,抗剪强度设计值[τ]=125Mpa。
2、荷载计算1) 混凝土自重荷载(考虑立柱混凝土重量)W1=38.35×26=444.3kN;2)支架、模板荷载A、2片I45b组成主梁,长12m,纵向工字钢长4.5m,间距30cm。
W2=12×0.874×2+0.142×4.5×(11/0.3)=54.3kN;B、定型钢模板,重量由厂家设计图查询得到。
W3=6800×10=68kN;3)施工人员、机械重量。
盖梁计算书一、计算说明、参数段家咀互通主线左幅P38-P40、右幅P42-P44、ZK7+348.5滠口高架桥1-10#、K7+295.6滠口高架桥2/3/4/5/7/6/8/9/10#共26个墩位,墩柱直径1.8m,盖梁尺寸为15.45m*1.9m*1.8m,累计26个盖梁,均为双柱一般构造盖梁,采用C35混凝土。
盖梁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施工方法。
侧模板设置横肋:横肋[10槽钢,间距为0.3m,横向加劲楞直接焊接在模板上;竖肋:竖肋[12槽钢,间距为1.00m,且其上安装对拉螺杆。
计算参数:Q235钢强度设计值:抗拉、抗压、抗弯:[σ]=170Mpa,抗剪[σ]=100Mpa二、计算依据和参考资(1)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汉至河口段工程段家咀互通主线、ZK7+348.5滠口高架桥和K7+295.6滠口高架桥上构设计图纸;(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11)(3)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5)机械工程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三、荷载1、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7)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中提出的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二式中的较小值:2/121022.0V t F ββγ=HF γ=式中F 为新浇注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2/m kN )γ为钢筋混凝土的重力密度(3/m kN )0t 为新浇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或采用经验公式152000+=T t 计算(T 为混凝土的温度℃),本计算0t 取10h。
V 为混凝土浇注速度(h m /),V 取0.45h m /。
H 为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到新浇注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本计算H=1.8m。
目录盖梁模板、托架计算书 (1)一、工程概况 (1)1.盖梁类型 (1)2.支架搭设情况 (1)二、计算依据 (1)三、模板支架布置图 (2)四、计算原则 (2)五、高1.6m盖梁模板验算 (2)1.侧模布置 (2)2.模板所受侧压力 (3)3.面板验算 (4)4. 横肋验算 (5)5.竖向大肋验算 (7)六、支架验算 (7)七、销棒验算 (13)盖梁模板、托架计算书一、工程概况1.盖梁类型详见《圆柱墩墩身、系梁、盖梁施工方案》第二章工程概况2.支架搭设情况盖梁施工采用无落地支架施工技术:在墩柱中预埋两根PVC管,将φ70mm 钢棒穿入其中,作为墩柱两侧牛腿拉杆,牛腿上放置千斤顶,将两根45a型工字钢分别担在墩柱两侧的千斤顶上,并在两根工字钢上均匀铺设12.6工字钢作为分配梁,在超出盖梁的槽钢上铺设δ=5cm厚木板作为施工平台,分配梁两端每隔2米焊一节1.2m高Φ25钢筋作为护栏立柱,护栏横向通长布钢筋3道,护栏钢筋焊好后用安全网围护。
二、计算依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钢结构设计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部颁 JTJ041-2000三、模板支架布置图四、计算原则由于本项目盖梁尺寸繁多,模板均采用同种材料同一厂家加工,支架均采用同种材料搭设,故在进行模板验算与支架验算时,选取结构自重最大的盖梁进行验算,即选择尺寸为长×宽×高为11m×2.4m×1.6m的盖梁(过渡墩)进行验算,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与SM-slove结构力学求解进行验算。
五、高1.6m盖梁模板验算1.侧模布置侧模采用钢模,面板厚度4mm,竖肋间距40cm,横肋间距30cm,竖向大肋间距1.05m。
420052510501050105052515017509320020020020020020020093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75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751600材料用量表2.模板所受侧压力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按墩身模式):12121222000.22T 150.2225203 1.2 1.152 71.5KN/m cf v γββ=+=⨯⨯÷⨯⨯⨯=() γc h=25×1.6=40KN/m 2,f >γc h 。
计算书一、钢管柱抱箍施工方法1、工程概况盖梁宽为3.32m,中间1.42m宽混凝土结构最高为3.9m,下部混凝土结构最高为2.1m。
双层H700型钢间距为1.9m,30工字钢间距为0.6m,长度为7.5m 标准段H700型钢中间钢管柱跨度为10m,两侧跨度为6m,外侧悬臂3.3m(有2m为工作面)2、施工荷载中间1.42m混凝土均布荷载为3.9*2.6=10.14t/m两侧各0.95m范围混凝土均布荷载为2.1*2.6=5.46t/m施工人员,机具、材料荷载:=2.5kN/m2P1砼冲击及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P=2.5kN/m22模板自重荷载:=1.5kN/m2P43、30工字钢计算:中间1.42m 101.4+2.5+2.5+1.5=107.6kN/m2*0.6=64.56kN/m两侧0.95m 54.6+2.5+2.5+1.5=61.1kN/m2*0.6=36.66kN/m结果最大应力为40.5MPa<210MPa,符合要求。
最大变形为0.3mm<3320/400=8.3mm支点反力为80.351KN.80.351+1.2=81.551KN4、H700型钢计算:最大应力为160.2 MPa<210MPa,符合要求。
最大变形为19mm<10000/400=25mm,符合要求。
抱箍处支点反力为846.163KN,钢管柱支点反力为1125.719KN。
5、钢管柱计算钢管柱最大应力为84.952 MPa<210MPa,符合要求。
最大变形为4mm钢管柱基础计算:1125.719/(3.14*0.3*0.3)=3983.4KPa=4MPa<20MPa(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6、抱箍计算抱箍受竖向力为846.2KN,即该值为抱箍需产生的摩擦力,螺栓数目计算:M24螺栓的允许承载力:[NL]=Pμn/K式中P为高强螺栓的预拉力,取225kNμ摩擦系数取0.3传力接触数目取1.6*1.6*0.5=1.28K为安全系数取1.7[NL]=50.82KN螺栓数目m=846.2/50.82=16.6≈17,实际布置螺栓为24个。
盖梁抱箍法计算书一、工程概况本项目共有墩台帽201座,其中台帽40座,桥墩盖梁161座,有墩间系梁10座(全部在2号桥)。
盖梁为单立柱、双立柱、三立柱和四立柱非预应力形式,采用抱箍法施工。
二、盖梁无支架施工的受力验算拟采用321型贝雷片,在贝雷片I25a工钢,其上铺15cm×20cm 的方木做盖梁底模的底支撑。
1、纵向方木受力验算①盖梁混凝土自重:53.5m3×26KN/m3 = 1391KN②钢模板自重:(面板6mm厚的钢模取70Kg/m2)18.75×1.9+18.75×1.6×2= 95.63 m295.63×70Kg/m2 = 6694 Kg 即:66.94 KN③纵向方木自重:0.15×0.20×2.3×6KN/m3 = 0.414 KN荷载总重:1391+66.94+0.414 =1458.35 KN取安全系数为1.2则:方木所受线性荷载:1458.35×1.2/(18.75×1.9)×0.4= 19.65KN/m图2:方木计算模型按连续梁受均布荷载作用计算:图3:方木弯矩图经计算得:M max =3.9 KN〃m取方木(松木)抗弯强度f m = 8.0 MPa则:方木截面抵抗矩:W= M/[f]=3.9/[8]=48750 mm3方木的截面抵抗矩[W]=1/6bh2 = 150×200×200/6=1000000 mm3 W<[W],方木截面满足要求。
2、横向贝雷受力验算①强度验算纵向贝雷所承受的力为方木所传递下来的集中荷载,方木的间距为40cm,按连续梁受均布荷载作用计算:图2:贝雷梁计算模型图3:贝雷梁弯矩图经计算得:M max =90.1 KN〃m<788.2KN〃m②刚度验算按连续梁受均布荷载作用计算:图4:位移图f max=1.8mm≤L/400=7100/400=17.75mm最大的支撑反力在中间支点处P= 375.98 KN,在抱箍与墩柱接触面垫一层摩擦力较大的材料,取摩擦系数μ=0.3,则抱箍钢板对立柱的压力N=P/μ=375.98/0.3=1253.3 KN。
盖梁托架计算书根据该桥的工程特点,结合本单位施工技术水平、机具设备等,确定该桥盖梁的施工方案为:在墩身离柱顶0.473m(内),0.613m(外)处预埋直径120mm的PVC管,盖梁施工时通长穿入Φ100高强度锰钢穿心棒(Q345),钢棒长2.8m,首先在钢棒上铺设两道I45a的工字钢作为纵梁,然后沿垂直于工字钢的方向满铺4m长C16槽钢,最后在槽钢上安装定型钢模,具体搭设见盖梁底模及平台的平面布置图。
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盖梁托架模型如下:一、荷载计算1、混凝土自重荷载W1=38.4×2.6=99.84t;2、模板荷载定型钢模板,每平米按0.12t计算。
侧模重量W2=(2.4×1.5×2+12.5×1.5×2)×0.12=5.36t3、施工人员、机械重量。
按每平米1kN,则该荷载为:W3=13×1×0.1=1.3t4、振捣器产生的振动力。
盖梁施工采用50型插入式振动器,设置2台,每台振动力5kN。
施工时振动力:W4=0.5×2=1t上部恒荷载:F1= W1 +W2×10/12.5×4=21.04KN/m2,分析时取恒荷载系数1.2上部活荷载:F2= W3 +W4×10/12.5×4=0.46KN/m2,分析时取活荷载系数1.4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包含托架自重,故此处不再计算托架重量,分析时自重取恒荷载系数1.2。
二、强度分析1、工字钢1)变形分析,工字钢主梁最大位移位于工字钢梁中部工字钢最大位移7.37mm<L/400=32mm(主梁最大允许挠度),刚度满足要求2)剪应力分析剪应力图:剪应力分布图如下:最大剪应力34.74Mpa<[τ]=125MPa,满足要求3)弯曲应力分析弯曲应力图弯曲应力分布图如下最大弯曲应力127.73Mpa<[σ]=215MPa,满足要求2、槽钢1)变形分析,槽钢整体位移如下图:由图示可以看出,最大位移位于托架中部,提取位移最大的槽钢如下图:最大位移20.63mm<L/150=26.67mm(其他梁最大允许挠度),刚度满足要求2)剪应力分析剪应力图由图示可以看出最大剪切应力发生在工字钢与工字钢接触部位,槽钢内剪应力分布图如下:最大剪应力6.62Mpa<[τ]=125MPa,满足要求3)弯曲应力分析弯曲应力图由图示可以看出最大弯曲应力发生在槽钢跨径中心,工字钢内弯曲应力分布图如下最大弯曲应力163.83Mpa<[σ]=215MPa,满足要求3、穿心棒穿心棒作为主要承重构件,承受来自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为保证其安全稳定,对钢棒的抗剪和抗弯强度进行验算。
抱箍式盖梁施工计算书1.概况此方案主要适用岸上盖梁部分,岸上立柱直径为160cm,盖梁形式大体相同,因此取较重的两个墩的盖梁(盖粱长度为21.2m)进行验算。
2.支架系统受力分析2.1 方木计算盖梁底横桥向方木(10×12cm)计算(按照盖梁普通截面计算,方木采用杉木)盖梁每米自重:g1=1.8×2.0×25×1.2=108kN/m其中:1.2为安全提高系数。
模板自重为:g2=0.075t/m=0.75kN/m人群机具重取:g3=0.5t/m=5kN/mg=108+0.75+5=113.75kN/m工字钢间距为0.8m,即方木的跨径为0.8米。
M max=7.7kn.mW=bh2/6=12×102/6=200cm3σ=M/W=7.7×106/200×103=38.5Mpa<[σ]=11×6=66MpaV max=55.1knτ=3V/2bh=3×55.1×103/(2×100×120)=6.89Mpa<[τ]=1.7*6=10.2Mpa 故盖梁支架横桥向布置5根方木,每条方木4米,按4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则每条方木所受均布荷载为q=113.8/5=22.76kn/mM max=1.5kn.mW=bh2/6=12×102/6=200cm3σ=M/W=1.5×106/200×103=7.5Mpa<[σ]=11MpaV max=11knτ=3V/2bh=3×11×103/(2×100×120)=1.38Mpa<[τ]=1.7Mpa注:[σ]=11Mpa、[τ]=1.7Mpa查自《公路桥涵钢结构和木结构设计规范》”第二章第50页表2.1.9。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在盖梁底横桥向方向布置5条方木满足要求!2.2贝雷上工字钢验算牛腿上四排贝雷中对中间距为1.8米,其上铺设I16工字钢,间距为0.8米,每条工字钢4米。
盖梁销棒法施工方案计算书一、支承平台布置盖梁施工支承平台采用在三墩柱上各穿一根3m长φ9cm钢棒,上面采用墩柱两侧各2根18m长40a工字钢做横向主梁,搭设施工平台的方式;主梁上面安放一排每根长的10槽钢,中间间距为50cm,两边间距为50cm作为分布梁;两端安放工字钢在分布梁上,铺设盖梁底模;传力途径为:盖梁底模——纵向分布梁——横向主梁——支点钢棒;如下图:二、计算依据及采用程序本计算书采用的规范如下: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其他现行相关规范、规程三、计算参数1.主要材料1)10槽钢截面面积为:A=1274mm2截面抵抗矩:W=×103mm3截面惯性矩:I=×104mm4弹性模量E=×105Mpa钢材采用Q235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σ=215MPa;2)40a工字钢横向主梁采用2根40a工字钢,横向间距为;截面面积为:A=8607mm2,X轴惯性矩为:I X=21714×104mm4,X轴抗弯截面模量为:W X=×103mm3,钢材采用Q235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σ=215MPa;3钢棒钢棒采用φ90mm高强钢棒A45,截面面积为:A=×452=,惯性矩为:I=πd4/64=×904/64=×104 mm4截面模量为:W=πd3/32=×104 mm3抗剪强度设计值τ=125Mpa;2.设计荷载1砼自重砼方量:V=,钢筋砼按26KN/m3计算,砼自重:G=×26=盖梁长,均布每延米荷载:q1=m2组合钢模板及连接件 kN/m2,侧模和底模每延米共计, q2=m 310槽钢长10a槽钢间距,共30根,每延米根,合计:q3=××m=m440a工字钢共2根,当根长18米,共重:2×18×=q4=5施工荷载小型机具、堆放荷载:q5= KPa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q6=2 KPa3.荷载组合及施工阶段盖梁自重及支架自重均按恒载考虑组合系数,施工荷载按活载考虑组合系数;四、受力模型110槽钢分布梁计算模型:10槽钢分布梁直接承受底模以上的自重,10槽钢分布在圆柱两侧的40a工字钢上,工字钢主梁紧贴圆柱,间距为,故10槽钢分布梁计算跨径为,盖梁底宽为160cm,按简支梁计算,如下图2工字钢主梁计算模型:工字钢主梁承受由每根槽钢分布梁传来的重力,按均布荷载考虑,2根工字钢各承受1/2的力,工字钢搭在三圆柱预埋的钢棒上,故工字钢计算跨径为圆柱中心的间距,取为,按两端外伸悬臂计算;如下图3钢棒计算模型钢棒为悬臂结构模型,工字钢紧贴圆柱,故只考虑钢棒受剪,6个支点抗剪截面分担承受上面传来的重力;五、计算结果1.10槽钢分布梁计算荷载q=×q1+q2+×q5+q6=×++×+2=m10槽钢分布梁布设最大间距,单根最大承受×=,盖梁底宽则单根槽钢均布荷载q==m计算跨径跨中弯矩:M=1/8ql2=××=·mσ=M/W=×103mm3=<215MPa挠度:f=5ql4/384EI=5××384××=<f=l0/400=400= 满足要求2.40a工字主横梁计算荷载:q=×q1+q2+q3+×q5+q6=×++ +×+2=m40a工字钢设2根,单根承受q=×=m计算跨径弯曲应力M=1/8ql2=××=m最大弯曲应力δ=M/W=×103/=<δW=215MPa满足要求剪应力最大剪应力τ=Q/A=×103×/8607=11Mpa<τ=125MPa 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整体最大挠度f1=5ql4/384EI=<f= 满足要求3.钢棒计算荷载: Q=×+×/6=τ=Q/A=×103/=<τ=125Mpa 满足要求六、结论综合以上计算得知,此支架方案能满足施工受力要求;。
盖梁施工计算书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工程概况本合同段盖梁合计55个,其中独柱墩盖梁49个,最高6.2m;双柱墩盖梁6个,墩柱最高8m;由于地形及保通原因,单独采用满堂架施工满足不了施工要求,因此根据每棵墩柱的实际施工需要选用托架或满堂架施工。
柱墩采用定型模板,钢筋在加工场预制,现场安装。
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由汽车吊配合。
2、编制依据《公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公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图设计文件》《钢结构设计原理》《材料力学》《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二、独柱墩盖梁支架独柱墩盖梁支架法施工,按最大一个盖梁尺寸设计满堂支架。
见图《独柱墩盖梁满堂支架示意图》立杆间距40cm,排距60cm,步距h=150cm,最大自由段长度a=40厘米。
立杆顶端设螺旋调节杆带托盘,立杆底端安设固定底座,下垫5cm厚30cm宽木板,木板横桥向布置。
每根受力立杆承载面积40cm×60cm,按盖梁最大截面处产生的荷载检算。
荷载标准值计算如下:新浇筑混凝土自重:2.2m×0.4m×0.6m×26KN/m3=13.728KN模板自重:(2.2×0.6×2+0.63×2)×1.2N/m2/5=1KN支架自重:0.58KN/每立杆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1KN/m2×0.4m×0.6m=0.24KN混凝土振捣荷载标准值:2KN/m2×0.4m×0.6m=0.48KN1、立杆稳定性检算不组合风荷载:N/(φA)≤f=205MPa荷载设计值N计算:恒载调整系数1.2,活载调整系数1.4。
N=(13.728+1+0.58)×1.2+(0.24+0.48)×1.4=19.38KN 稳定系数φ计算:λ=L/iL 01=κμh=1.155×1.7×1.5=2.95m,计算长度L取2.95mλ1=2.95/0.0158=187,查表φ=0.205,A=4.89cm2。
正交盖梁施工方案计算书一、计算说明盖梁计算按照最不利荷载原则进行,本工程正交盖梁为26.3m3,计算时按照此荷载进行计算。
二、荷载1、盖梁自重盖梁方量:26.3m3,C30钢筋混凝土容重26KN/m3。
G1=26.3m3*26KN/m3=683.8KN2、模板自重根据目前模板厂家的设计装配图进行计算。
模板每平米平均重量为90kg,本次计算盖梁模板有46.74m2模板自重为:G2=4206.6kg*9.8N/kg=41.225KN。
3、1#工字钢自重根据本计算书第三节受力分析,1#工字钢选择的为12.6型,每根3m共31根(其中有29根主要承载间距为0.4m)理论重量为14.223kg/m(查表《材料力学》表4),截面面积为18.118cm2重量:3*31*14.223=1322.7kg重力:G3=1322.7*9.8=12.962KN4、2#工字钢自重根据本计算书第三节受力分析,2#工字钢选择的为36a型,每根13m共两根,间距为2.1m,理论重量60.037kg/m(查表《材料力学》表4),截面面积为76.480cm2。
重量:13*2*76.480=1988.48kg重力:G4=1988.48*9.8=19.487KN5、动载荷(1)、倾倒砼和振捣的冲击荷载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表8-1,冲击荷载取0.8t/m2,(含振捣砼产生的荷载)即8KN/m2,取荷载分项系数r3=1.4。
(2)、施工机具及施工人员荷载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表8-1,施工人员、施工料具运输、堆放荷载取0.25t/ m2,即2.5KN/m2,取荷载分项系数r3=1.4。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G:当永久荷载对结构产生的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γG=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γG=1.35。
当产生的效应对结构有利时,—般情况下取γG=1.0;当验算倾覆、滑移或漂浮时,取γG=0.9;对其余某些特殊情况,应按有关规范采用。
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及计算第一部分盖梁抱箍法施工设计一、施工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包括桩基础、承台(系梁)、立柱、墩盖梁(台帽)、预制小箱梁安装、整体化层及附属工程等。
桥墩采用双柱式及三柱式墩。
本次计算只选择下安立交PY6桥墩盖梁,其为本桥跨度最大的盖梁,墩柱中心距离为8.1595m,盖梁长度22.219m,宽1.8m,高1.6m ,悬臂长度2.95m,墩柱直径1.3m,砼浇筑方量为62.9m3。
2、设计依据(1)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2)汪国荣、朱国梁编著施工计算手册(3)公路施工手册,桥涵(上、下册)(4)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5)盖梁模板提供厂家提供的模板有关数据。
(6)施工图设计文件。
(7)我单位的桥梁施工经验。
二、盖梁抱箍法结构设计1、侧模与端模支撑侧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肋板高为8cm,在肋板外设[14背带。
在侧模外侧采用间距0.75m的[14作竖带,竖带高2m;在竖带上下各设一条φ18的栓杆作拉杆,上下拉杆间间距1.8m。
2、底模支撑底模为特制大钢模,面模厚度为δ6mm,肋板高为8cm。
在底模下部采用间距0.3m[8型钢作横梁,横梁长1.8m。
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三角支架支撑,三角架放在横梁上。
横梁底下设纵梁。
横梁上设钢垫块以调整盖梁底的横向坡度与安装误差。
与墩柱相交部位采用特制型钢支架作支撑。
3、纵梁在横梁底部采用两根贝雷片连接形成纵梁,长24m,纵梁在墩柱外侧采用[10型槽钢使纵梁形成整体,增加稳定性。
贝雷片之间采用销连接。
纵、横梁以及纵梁与联接梁之间采用U型螺栓连接;纵梁下为抱箍和千斤顶。
4、千斤顶和抱箍为方便施工,抱箍与纵梁之间采用6个50T的螺旋千斤顶。
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6mm)制成, M24的高强螺栓连接,抱箍高60cm,采用20根高强螺栓连接。
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
托担法盖梁施工计算书一、工程概况盖梁设计尺寸:双柱式盖梁设计为长11.95m,宽2.1m,高1.6m,混凝土方量为38.35方,两柱中心距6.95m。
盖梁如图所示:I TT- 4■*二、施工方案1)预留孔:立柱施工时测好预留孔的标高位置,预埋直径110mm 硬质PVC管,较高立柱根据高差来进行标高调整,保证两预留孔处于同一个标高,施工时把有关主筋间距和上下层箍筋间距作微调;2)插入钢棒:柱顶插入一根直径为9cm,长度为300cm的钢棒,作为主梁工字钢支撑点,钢棒外伸长度一致;3)安装固定装置和机械式千斤顶。
4)吊装主梁工字钢,利用u 25精轧螺纹钢,夹紧主梁工字钢,上铺112.6工字钢作为分配梁;5)拆除钢棒,封堵预留孔:盖梁施工完成后把预留孔用细石混凝土圭寸堵三、受力计算1、设计参数1)I12.6 工字钢截面面积为:A=1810mm2截面抵抗矩:W=77< 103mm3截面惯性矩:1=488 <04mm4弹性模量E=2.1<105Mpa钢材采用Q235 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215Mpa。
2)主梁工字钢横向主梁采用2片45b工字钢。
截面面积为:A=11100mm2截面抵抗矩:W=150<0 103mm3截面惯性矩:I=33760<104mm4弹性模量E=2.1<105Mpa3)钢棒钢棒采用u 90mm高强钢棒(A45), 截面面积为:A=3.14<452=6362mm2,抗剪强度设计值]T]=125Mpa。
2、荷载计算1)混凝土自重荷载(考虑立柱混凝土重量)W 1=38.35< 26=444.3kN;2)支架、模板荷载A、2片145b组成主梁,长12m,纵向工字钢长4.5m,间距30cm。
W2=12X 0.874X 2+0.142 X4.5 x( 11/0.3 ) =54.3kN;B、定型钢模板,重量由厂家设计图查询得到。
W3=6800X 10=68kN ;3) 施工人员、机械重量。
斜交盖梁施工方案计算书一、计算说明盖梁计算按照最不利荷载原则进行,本工程斜交盖梁为43m3,计算时按照此荷载进行计算。
二、荷载1、盖梁自重盖梁方量:43m3,C30钢筋混凝土容重26KN/m3。
G1=43m3*26KN/m3=1118KN2、模板自重根据目前模板厂家的设计装配图进行计算。
模板每平米平均重量为90kg,斜交盖梁模板有76.88m2模板自重为:G2=6919.2kg*9.8N/kg=67.81KN。
3、1#工字钢自重根据本计算书第三节受力分析,1#工字钢选择的为12.6型,每根3m共34根(其中有32根主要承载间距为0.4m)理论重量为14.223kg/m(查表《材料力学》表4),截面面积为18.118cm2重量:3*34*14.223=1450.746kg重力:G3=1450.746*9.8=14.217KN4、2#工字钢自重根据本计算书第三节受力分析,2#工字钢选择的为40c型,每根15m共两根,间距为2.1m,理论重量80.158kg/m(查表《材料力学》表4),截面面积为102.112cm2。
重量:15*2*80.158=2404.74kg重力:G4=2404.74*9.8=23.566KN5、动载荷(1)、倾倒砼和振捣的冲击荷载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表8-1,冲击荷载取0.8t/m2,(含振捣砼产生的荷载)即8KN/m2,取荷载分项系数r3=1.4。
(2)、施工机具及施工人员荷载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表8-1,施工人员、施工料具运输、堆放荷载取0.25t/ m2,即2.5KN/m2,取荷载分项系数r3=1.4。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G:当永久荷载对结构产生的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γG=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γG=1.35。
当产生的效应对结构有利时,—般情况下取γG=1.0;当验算倾覆、滑移或漂浮时,取γG=0.9;对其余某些特殊情况,应按有关规范采用。
二、抱箍设计及支撑梁可靠性计算1、盖梁施工支撑方案盖梁采用抱箍法施工,利用抱箍握紧墩柱产生的磨擦力来承担盖粱自身重量和施工荷载。
抱箍连接处设牛腿,用于安装I36b工字钢作为支撑横梁,工字钢长度12m,工字钢内侧用钢丝绳拉紧,中心距1.47m;支撑横梁上设置长3m的[14槽钢作纵向分配梁,间距50cm,并采用U型螺栓与横梁固定;分配梁上铺钢模板作盖梁底模;侧模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内侧采用φ16mm对拉螺栓进行加固,在外侧模和底模分配梁之间用花篮螺丝连接,以调节侧模的垂直度。
横向支撑梁及纵向分配梁应宽出在盖梁四周,用于作业平台搭设。
2、抱箍设计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0mm)制成,抱箍内径1.3m,高50cm,采用10根M27高强螺栓连接。
抱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
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5mm厚的橡胶垫。
抱箍连接连接法兰板设牛腿,用于安装I36b工字钢作为支撑横梁。
3、上部荷载计算盖梁砼自重:q1=(21.21m3+0.462m3+0.79m3)×26KN/m3=584.0KN盖梁模板重:q2=8.5t×9.8=83.4KN分配梁自重:q3=0.916t×9.8=9.0KN支撑横梁自重:q4=1.577t×9.8=15.5KN荷载总重:q’=q1+q2+q3+q4=584.0+83.4+9.0+15.5=691.9KN施工荷载:按荷载总重的5%计,q5=691.9×5%=34.6KN上部荷载总重:Q=q’+q5=691.9+34.6=726.5KN钢抱箍重:(3.14×1.3×0.5×0.010×7.85)×9.8=1.57KN,双柱抱箍总重3.14KN。
4、I36b工字钢受力检算(1)荷载计算支撑横梁受力简化成均布荷载计算,均布荷载简图如下:q=60.5KN/m施工荷载包括:钢筋混凝土重量,平台及盖梁模板自重,支撑梁及分配梁重,施工荷载等。
³³³³³³³³³³交通桥墩盖梁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³³³³³³³³³³共计3座交通桥,桥墩盖梁构造详见图1、图2,其尺寸及方量分别如下:1#交通桥:1200mm³1600mm³5630mm,4个盖梁,盖梁砼工程量为11.098m3;2#交通桥:1200mm³1600mm³5630mm,4个盖梁,盖梁砼工程量为11.098m3;3#交通桥:1300mm³1600mm³8050mm,3个盖梁,盖梁砼工程量为15.080m3;二、编制依据1、《³³³³³³³³³³标段招标文件》(合同编号:HNJ-2009/Z2/SG-002);2、《³³³³³³³³³³施工组织设计》;3、《³³³³³³³³³³设计图纸》;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路桥施工计算手册》;7、《建筑结构静力学计算手册》(第二版)。
三、盖梁模板支撑体系力学验算1、施工承重结构力学性能验算原则(1)考虑最不利受力情况组合。
(2)在满足结构受力情况下考虑挠度变形控制。
(3)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
(4)采取比较符合实际的力学模型。
(5)尽量采用已有的构件和已经使用过的支撑方法。
2、根据上述原则,3#交通桥盖梁跨度及荷载最大,因此对3#桥盖梁模板支撑体系及施工平台进行验算。
盖梁施工方案计算书
一、计算说明
齐沙大桥的盖梁因上部构造的结构形式不同而尺寸不一样,为了保证每一个盖梁都能安全,顺利,合理的施工完成,选尺寸最大的盖梁进行验算,结构尺寸如图所示:
盖梁主要采用牛腿支撑体系配合321贝雷架横梁作为主要承重构件,贝雷片梁设置2组,每组3片。
其承受的主要荷载为盖梁砼荷载。
二、贝雷纵梁验算
单片贝雷:I=250497.2cm4,E=2.1×105Mpa,W=3578.5cm3
[M]=468 kn·m, [Q]=173 kn
(一)荷载布置
1、混凝土荷载
2、模板支架荷载
3、施工人员、材料、行走、机具荷载、振动荷载:2.2Kn.m
q=64.6+20.8+2.2=87.6kn/m qZ=131+20.8+2.2=154kn/m
经桥梁博士计算得:
R
=894kn< [Q]=1038 安全。
A
=544kn< [Q]=1038 安全。
R
c
M
=-0.5×154×3.792=-1106 kn·m <[M]=2808kn·m 安全。
,max
fmax=5×154×64/(384×6EI)=4.9mm
4.9/12620=1/4674 < 1/400满足要求。
二、工字钢抗剪验算
剪力Q=894/2=447KN
τ=Q S x/(I x t)
=447×1000/(303×10×2)=73.8 Mpa<[τ]=85 Mpa 安全。
盖梁悬空支架施工方案(穿钢棒)
一、工程概况
本工区位于广东广西交界广东省境内,起止桩号K0+000~K20+000,全长20公里,起点位于广东廉江市和寮镇军田村附近,路线往南途经和寮镇泥垪、苏茅坪、大岭、斜楼,于同留茶场进入塘蓬镇,在塘蓬分场四队与县道 X678 交叉,而后路线沿武陵水库西侧布线,经井口垌、大坡岭、黄龙塘、江永平,于根竹园进入石岭镇,路线继续向南,止于石墩下,沿线经过的行政区划:廉江市和寮镇、塘蓬镇、石岭镇,共 3个镇。
本工区共有13座主线桥,均为25m跨预制箱梁桥,共有250道盖梁,除福九田大桥右幅2-4#墩为三柱式,右幅1#墩为加宽两柱式外,其余均为11.45m宽两柱式盖梁。
本计算书以加宽桥福九田大桥特殊墩进行分析计算。
福九田大桥左幅1-4#墩及右幅1#墩采用单幅2柱式设计,盖梁尺寸:
1、左幅桥墩盖梁长11.45m×宽1.8m×高1.5m,柱中距7.15m,
盖梁钢筋5.799t,混凝土29.7m3,总重约76.44t;
2、右幅1号墩盖梁长12.45m×宽1.8m×高1.5m,柱中距8.15m,
盖梁钢筋6.356t,混凝土32.4m3,总重约84.24t;
福九田大桥右幅2、3、4#墩采用单幅3柱式设计,盖梁尺寸:
1、右幅2号墩盖梁长13.45m×宽1.8m×高1.5m,柱中距4.575m,盖梁钢筋6.773t,混凝土35.1m3,总重约91.26t;
3、右幅3号墩盖梁长14.45m×宽1.8m×高1.5m,柱中距5.075m,
盖梁钢筋7.163t,混凝土37.8m3,总重约98.28t;
4、右幅4号桥墩盖梁长15.45m×宽1.8m×高1.5m,柱中距5.575m,盖梁钢筋7.531t,混凝土40.5m3,总重约105.3t。
二、总体施工方案
因本工区墩柱高度较高,采用满堂支架施工盖梁耗时长、占用大量钢管扣件等周转材料、不经济。
拟采用在墩柱上预留孔穿钢棒搭设支承平台施工。
考虑最不利情况,采用右幅1号墩盖梁作为计算模型。
三、支承平台布置
盖梁施工支承平台采用在每个墩柱上穿一根3m长φ90mm钢棒,钢棒两头各穿套一个过渡连接平衡套,平衡套上安装一对正负阴阳角钢质楔型块,楔型块上在顺桥向两侧安装15m双拼36a工字钢承重主梁,工字钢主梁上面安放一排每根3m长的I10工字钢,间距为30cm作为分布梁。
分布梁上铺设盖梁底模。
传力途径为:盖梁底模——纵向分布梁(10#工字钢)——横向主梁(36a工字钢)—楔型块——平衡块—支点φ90mm钢棒,如下图:
四、计算依据
本计算书采用的规范如下: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装配式公路钢桥多用途使用手册(第一版)》P59,表3-6,人民
交通出版社,广州军区工程科研设计所,黄绍金,刘陌生编著
5.其他现行相关规范、规程
五、计算参数
1.主要材料
1)I10工字钢
截面面积为:A=1433mm2
截面抵抗矩:W=49×103mm3
截面惯性矩:I=245×104mm4
弹性模量E=2.1×105Mpa
钢材采用Q235钢,抗拉强度设计值[σ]=140Mpa、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σ]=145Mpa。
2)36a工字钢
截面面积为:A=15288mm2
截面抵抗矩:W=1755.2×103mm3
截面惯性矩:I=31592×104mm4
弹性模量E=2.1×105Mpa
钢材采用Q235钢,抗拉强度设计值[σ]=140Mpa、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σ]=145Mpa。
3)钢质楔型块与平衡过渡套
支架横梁下在每个墩柱两侧各用一套钢质楔型块,楔型块主要为落架及调支架高度所用,楔型块下为穿芯棒平衡过渡套,如下图:
4)钢棒
钢棒采用φ90mm高强钢棒(45号钢),墩柱上预留孔位置用Φ12“井”字架钢筋进行加强,按20cm一道布置。
截面面积为:A=3.14×452=6358.5mm2,
惯性矩为:I=πd4/32=3.14×904/32=643.8×104 mm4
截面模量为:W=πd3/32=7.15×104 mm3
抗剪强度设计值[τ]=125Mpa。
2.荷载组成
(1)钢筋混凝土按右幅1号墩计算,混凝土32.4m3,落于墩柱顶的混凝土按柱径计算,则:
支架承受的钢筋混凝土重G1=(32.4-3.14×0.72×1.8×2)×26=698.4KN
(2)组合钢模板及连接件0.95 kN/m2,侧模和底模每延米共计5.2m2,则:模板及连接件重G2=20.714×5.2×0.95=102.3KN
(3)三角斜撑0.285t/个,则:
三角斜撑重G3=0.285×10×2=5.7 KN
(4)纵向分布梁3m长I10工字钢间距30cm,共42根,墩柱位置用20cm~40cm短工字钢作为底模分配梁,合计44根,则:
I10工字钢重G4=44×3×11.261×10-3×10=14.9KN;
(5)横梁采用15米36a工字钢,则:
36a工字钢重G5=15×4×0.06×10=36KN
(6)楔型块及平衡块共4套,单套重30 kg,则:
砂箱重G6=4×0.03×10=1.2KN
(7)施工荷载及其他荷载按G8=25KN计;
3.荷载组合及施工阶段
盖梁自重及支架自重均按恒载考虑组合系数1.2,施工荷载按活载考虑组合系数1.4。
六、支架各部位受力计算
1、I10a工字钢按30cm间距布置,横梁上(包括纵梁)总重:1.2×(698.4+102.3+5.7+14.9)+1.4×25=1020.6KN,按线性荷载考虑,q=1020.6/15=68KN/m。
单根纵梁上的力为68×0.3=20.4KN。
作用在单根纵梁上的均布荷载为q´=20.4/1.8=11.3KN/m。
I10工字钢弹性模量E=2.1×105Mpa,惯性矩I=245cm4,截面抵抗矩W=49cm3。
为简化计算,只考虑两纵梁间受力情况,把两端0.6m忽略不计,则I10工字钢纵梁最大弯矩:Mmax= q´l2/8=11.3×1.82/8=4.6KN· m。
σ=Mmax/W=4.6×103/(49×10-6)=93.9Mpa<[σw]=145 Mpa,满足要求。
最大挠度fmax= 5qL4 / 384EI=5×11.3×103×1.84/(384×2.1×1011×245×10-8)=0.6×10-3m<[f]=L/400=1.8/400=4.5×10-3m,满足要求。
2、36a工字钢双拼纵梁,长15m。
纵梁上总重(包括36a工字钢):1.2×(698.4+102.3+5.7+14.9+36)+1.4×25=1063.8KN;假定横梁所受为均布荷载,则:
q=1063.8/(15×2)=35.5KN/m;
两钢棒间距按墩柱中心距离计,为8.15m,按简支计算;横梁端头悬臂2.905m,则:
两钢棒跨中最大弯矩Mmax´=qL2/8=35.5×8.152/8=294.8 KN· m;
横梁端最大弯矩Mmax″= qL2/2=35.5×2.9052/2=172.16KN· m;
横梁上最大弯矩在两穿芯棒的跨中,M=294.8KN· m;则:
单根36a工字钢:截面面积为:A=15288mm2;截面抵抗矩:W=1755.2×103mm3;截面惯性矩:I=31592×104mm4;弹性模量E=2.1×105Mpa 双拼36a工字钢:σ=Mmax/W=294.8×103/(2X1755.2×10-6)=84Mpa <[σw]=145 Mpa,满足要求。
最大挠度fmax= 5qL4 / 384EI=5×35.5×103×8.154/(384×2.1×1011×245×10-8)=3.9×10-3m<[f]=L/400=8.15/400=20.4×10-3m,满足要求。
3、楔型块验算
楔型块上承担主梁以上的荷载,共由4套承担,楔型块采用Q235
钢加工而成,则:
最不利按8.15m间距布设2套计算,平均每套承受F=35.5×8.15/2=145 KN,Q235钢质楔型块满足施工要求。
4、钢棒计算
钢棒上承受的总重:(698.4+102.3+5.7+14.9+36+1.2)×1.2+25×1.4=1065.2KN,该力分布在2根柱子的钢棒上,则每根钢棒上受力为1065.2/2=532.6KN,而单侧受力为Q=266.3KN,则:
τ=Q/A=266.3×103/6358.5=41.9MPa<[τ]=125Mpa
七、结论
综合以上计算得知,此支架方案能满足施工受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