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出生缺陷的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1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新生儿缺陷调查:为什么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一个遗憾的开始很可能毁掉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新生儿的降生会给全家带来幸福和欢笑。
但是,对有些家庭来说,新生命降临的一刻却是家庭不幸的开始。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90万新生儿带有出生缺陷。
1996年到2010年,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增幅达70.9%,每一万名新生儿中就有149.9人患有先天性缺陷。
出生缺陷是造成儿童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弃婴问题的“幕后推手”。
患有严重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是家庭之痛,更是社会之痛。
出生缺陷缘何呈现高发态势?如何减少或避免新生儿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之路又在何方?本刊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出生缺陷,家庭不堪承受之重2013年3月1日,刚刚出生十余天的木木(化名)还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家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保温箱内熟睡。
此时的木木还不知道,由于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死神的阴影时刻笼罩着她,随着她一天天长大,如果不做手术,就会出现口唇青紫、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并随时可能离开这个还没来得及多看几眼的人世。
木木的父母来自安徽舒城,几天内,这对年轻夫妇经历了从初为父母的喜悦到突闻噩耗的绝望,见到记者时,婴儿的父亲小徐就坐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
他告诉记者,孩子出生后一直待在暖箱里,经历了多次病危抢救,由于新生儿没有医保,家中已经开始借债支付医药费。
“以后还得换心脏瓣膜,每做一次手术都要从鬼门关走一遭。
”话音未落,小徐已低下头,把脸深深地埋在双臂中,半天也没再说出一句话。
“这种由于先天性心脏畸形而发生青紫的孩子被叫做‘蓝婴’,由于心脏畸形导致患者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异常,不能带氧,因此会发生呼吸困难、皮肤发紫发蓝的症状,有些重症患者还可发生器官缺氧受损,智力受影响等后遗症。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梁霞介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新生儿的千分之七到千分之八之间,未经治疗的孩子有13%左右在一岁以内死亡。
梁霞还告诉记者,等木木长大一点之后,还需更换心脏瓣膜,不仅手术风险高,而且还要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
文章编号:WHR201908133湖北省英山县2012~2018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徐小惠1 舒霞1胡季芳2 鲁衍强 21.湖北省英山县妇幼保健院,湖北黄冈 438700;2.上海张江普汇转化医学研究院,上海 201314【摘 要】目的:分析湖北省英山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统计分析英山县2012~2018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
结果:英山县2012~2018年监测围产儿30042例,出生缺陷170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6.59/万。
男性和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62.44/万、50.05/万。
前5位出生缺陷顺位为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并指(趾)、外耳畸形、唇裂,发生率分别为14.65/万、11.65/万、5.33/万、3.99/万、2.66/万。
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需进一步加强三级防控措施,完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
【关键词】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围产儿;英山县 出生缺陷日益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造成儿童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出生缺陷在婴儿死亡中的构成比顺位由2000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2位,达到19.2%[1]出生缺陷还加重了经济负担,导致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
本文作者通过分析英山县2012~2018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防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2012~2018年英山县助产医疗机构内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包括活产儿、死胎和死产,共计30042例。
1.2 方法按《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对出生缺陷病种进行定义和诊断,由专业人员收集、整理、录入资料,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2.1 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2012~2018年共监测围产儿30042例,其中单胎29534例(99.15%),双胎251例(0.84%),三胎2例(0.01%)。
基层医院出生缺陷分析【摘要】目的:了解笔者所在地区及周边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
方法:监测全县范围内在医院住院分娩、孕28周~产后7 d内的15 747例围产儿。
结果:出生缺陷发生例数为122例,发生率为7.75‰,出生缺陷儿死亡居高淳及周边地区围产儿死亡原因的第1位。
出生缺陷发生的前5位为唇腭裂、多并指(趾)、先天性心脏病、直肠肛门闭锁、大腹儿。
结论:重视婚前检查、孕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提倡优生优育,减少计划外生育,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关键词】基层医院;分娩;出生缺陷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2-0059-02出生缺陷也叫先天异常,是指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内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形态结构异常表现为先天畸形,如唇腭裂、多并指(趾)、直肠肛门闭锁等;生理功能和代谢缺陷常导致先天性智力低下、先天性心脏病等。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和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及时发现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重视出生缺陷的预防。
本研究连续5年对15 747例围产儿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2011年在县内住院分娩的、孕28周~产后7 d内的15 747例围产儿,所有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亡,但不包括计划外引产者)按照全国围产儿出生缺陷儿登记要求进行登记,登记人员经专门培训,数据完整、准确、结果可靠。
1.2 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县内医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进行分析,出生缺陷的诊断及分类均按全国统一标准。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2007-2011年出生缺陷类型顺位及构成比出生缺陷前5位为唇腭裂、多并指(趾)、先天性心脏病、直肠肛门闭锁、大腹儿。
详见表1。
2.2 2007-2011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2007-2011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无规律可言,2008、2009年相对较高,可能与这两年笔者所在县计划生育工作抓得紧,孕妇为躲避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而放弃产前检查、产前诊断。
2021预防出生缺陷调查报告9月12日定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
本文将介绍2021预防出生缺陷新闻稿。
2021预防出生缺陷调查报告(1)2021年9月12日到9月18日是第11个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防治出生缺陷,关爱患病儿童。
XX区妇幼保健院在区卫生及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领导下以,组织全区产科医疗机构,以及12活动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了系列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一、XX妇院XX院长于9月12日带队参加了2021年省、宣导市亚洲地区预防出生缺陷日为主题宣传现场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妇女儿童群众传达了党和政府对向的关爱,展示了全省建树预防出生缺陷成就,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倡导全社会关爱出生缺陷儿童、提供支持预防出生缺陷工作,以降低积极推动全省出生人口素质提高。
二、组织进行了全区阶段出生缺陷健康讲座。
活动周开始,由区计生委牵头,XX区妇幼保健院承办的预防出生缺陷在XX妇儿多功能厅举行。
区计生委业务科刘静科长参加了此次活动,XX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范文为以关注出生缺陷查分健康宝宝璧题目进行了健康讲座。
讲座专门针对新婚备孕的家庭,以及各孕期妇女在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等关键阶段的偏差缺陷预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聆听,主要内容包括:孕前准备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主要内容及全部内容意义、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残疾筛查和康复服务的内容及意义等。
该次活动着力强化群众的出生缺陷预防意识,我区各街道120名值班人员参与学习,普通群众到课156人次,总体到课人数多达276人次,目标群体邀约率100%。
获得参会者一致好评,活动收效显著。
三、多渠道、多途径,全区同步进行优生优育网络及视频宣传1、向各街道办事处,区内社区卫生服务部、区内妇科各产科医疗机构提供优生优育的专题视频,全区在邹活动周期间同步播放,各单位利用滚动的电子屏,电视机及多媒体设备不间断播放科普宣传片。
医院的入口、大厅、候诊室,以及有条件的病房,现场表演群众随处可见。
出生缺陷报告制度范文出生缺陷报告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旨在对出生缺陷的发生进行调查、记录和分析,为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持。
下文将详细介绍出生缺陷报告制度的意义、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出生缺陷报告制度的意义出生缺陷是指在妊娠期、分娩过程或出生后发生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身体或智力上的缺陷。
出生缺陷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心理、经济和社会负担。
出生缺陷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出生缺陷报告制度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通过收集和报告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特点,从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儿童的健康和权益。
其次,出生缺陷报告制度有助于提高专业人员的认识水平和技能。
通过对每一个出生缺陷病例的详细记录和分析,专业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出生缺陷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另外,出生缺陷报告制度能够促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通过对大量的出生缺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揭示出生缺陷的发生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最后,出生缺陷报告制度能够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
通过向公众普及有关出生缺陷的知识和预防方法,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形成预防为主的理念,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二、出生缺陷报告制度的内容1. 病例登记和信息收集出生缺陷报告制度的第一项内容是对出生缺陷病例进行登记和信息收集。
每个出生缺陷病例都应该有唯一的标识编码,并在出生缺陷数据库中进行详细记录。
收集的信息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家族史、妊娠期史、分娩史、诊断与治疗情况等。
2. 数据分析和统计出生缺陷报告制度的第二项内容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揭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流行病学特点和趋势变化。
可以采用各种统计方法,如计算发生率、比较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等,以获得准确的数据结果。
3. 结果报告和信息发布出生缺陷报告制度的第三项内容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编制出生缺陷报告并进行信息发布。
丰南区2001至2006考核年度人口出生缺陷情况的调查报告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内便发生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异常。
最常见的出生缺陷通常只是影响身体的某一部分,称之为单发性缺陷;有的则累及身体的好几个部位,称之为综合症。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着出生人口素质,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关系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同时为掌握丰南区出生人口缺陷情况基本数据,特对2001年至2006年六个考核年度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一、出生缺陷基本情况丰南区2006年末总人口50.65万人,已婚育龄妇女9.7万人。
经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2006年(考核年度,下同)实际出生33399人,其中出生缺陷婴儿202人,出生缺陷发生率6.05‰。
从各考核年度看,2004年发生率最高,2005年出现下降趋势,2006年发生率最低(见表1)。
表1按孩次统计,一孩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二孩及多孩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高于一孩出生缺陷发生率(见表2)。
出生缺陷发生率前五位是先天性心脏病、脑瘫、脑积水、唇裂、腭裂(见表3)。
表3出生缺陷不但会导致孕早期流产、死胎、死产,即使出生后也面临着夭折的厄运,丰南区出生缺陷婴儿存活率仅为25.74%(见表4)。
表4二、从现象分析原因现象之一:在调查的六年中,丰南区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6.05‰,低于全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平均值,出生人口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原因分析: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是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三大工程之一。
进入本世纪以来,丰南区坚持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两手抓,两手硬。
在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适时开展了优生四项监测和补服叶酸服务,每年都有2000多名育龄妇女接受此项服务,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象之二:从缺陷儿生育胎次看,调查时段内全区一孩出生缺陷婴儿144人,占一孩出生总数的5.88‰,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二孩及多孩出生缺陷婴儿58人,占二孩及多孩出生总数的6.52‰,且比一孩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有所提高。
关于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的工作报告标题: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的工作报告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旨在增加公众对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认识,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1. 引言新生儿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出现的身体或功能异常,可能影响婴儿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
了解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情况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缺陷至关重要。
2. 调查方法与结果a. 数据来源:本次调查基于公共卫生部门提供的流行病学数据和医院病例记录。
b. 调查对象:调查范围为本地区一年内出生的婴儿。
c. 调查内容:记录新生儿出生时的缺陷情况、母亲孕期保健情况、家庭背景信息等。
d. 调查结果: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X%。
3. 分析与讨论a. 影响因素: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母亲年龄、孕期保健、遗传因素等有一定关联。
b. 预防措施:提出一些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措施,如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公众对遗传因素的认识等。
c. 政府角色:强调政府在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方面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的医疗体系等建议。
4. 结论与建议a. 结论:新生儿出生缺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加强预防措施和宣传教育。
b. 建议:提出一些建议,如增加对孕期保健的关注、推广遗传咨询服务、加大科研力度等,以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5. 总结本次调查与分析对于了解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提出相应建议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公众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宣传,有助于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20XX预防诞生缺陷活动调查报告20XX预防诞生缺陷活动有什么特点呢?小编给大家介绍20XX预防诞生缺陷活动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20XX预防诞生缺陷活动调查报告(1)为了提高诞生人口素养,搞好优生优育,降低诞生缺陷发生率,我镇诞生缺陷干预工作在县计生局的细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该项工作,现将半年来的工作调查如下:一、成立领导机构为切实加强对人口诞生缺陷干预工作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顺当开展,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
由分管计生的副镇长为副组长,计生办人员为成员的诞生缺陷干预领导小组。
计生办负责诞生缺陷干预的宣扬培训,督促落实,引导群众主动接受干预措施,负责建立完善的村诞生缺陷期报制度。
二、保障措施(一)提高生疏,加强领导优生是人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口素养的基础,提高诞生人口素养不仅是计生工作的目标,也是群众的需求热点。
开展诞生缺陷干预是提高人口素养、实现优生的关键措施,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二是要结合我镇实际,认真争辩制定实施方案切实抓好落实;三是要加大对基层的培训、督促、检查和指导的力度,准时发觉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建立网络,完善设施,在全镇、村二级诞生缺陷监测及干预网络。
1、镇级监测站在镇计生站内设乡级诞生缺陷干预监测站,定期开展有关诞生缺陷及遗传优生询问活动,适时把握当地诞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和动态变化,准时向上一级监测和干预中心反馈信息。
2、村级监测点村级计生服务室作为村级监测点负责实施宣扬、询问和走访收集信息工作。
三、广泛宣扬、加强培训、明确责任优生涉及每个孕产妇家庭,需要育龄夫妇的参与和协作,要实行各种宣扬形式广泛宣扬优生学问,让新婚家庭和孕产妇了解影响诞生缺陷发生的因素,主动实行相应措施进行干预诞生缺陷及其预防;优生询问;生殖健康保健;孕期保健。
通过培训,使各村副主任了解和把握诞生缺陷干预相关学问和技能,开展诞生缺陷基线调查,与有关部门协作开展优生优育的宣扬教育,使83%的新婚夫妇和孕期妇女接受婚前教育、孕产期教育;使90%以上的孕满28周岁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得到诞生缺陷监测,对已诞生缺陷儿赐予相关检查和相应治疗。
出生缺陷报告制度模版一、背景介绍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后身体或智力上存在异常的情况。
这既对个体家庭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也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加强对出生缺陷的防控工作,建立健全报告制度势在必行。
二、制度目的出生缺陷报告制度的制定旨在及时掌握和统计婴幼儿出生缺陷情况,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政策。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包括儿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四、报告内容1. 儿童基本信息在报告中首先需要填写儿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等,确保儿童能够被唯一标识。
2. 出生缺陷信息对于确诊的出生缺陷案例,需要详细记录患病情况。
包括缺陷部位、类型、程度、诊断时间等。
3. 治疗情况报告中还需要填写儿童的治疗情况,包括接受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等。
这有助于统计出生缺陷的治疗效果和推进相关研究。
4. 家庭遗传史和环境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出生缺陷的成因,报告中需要记录家庭遗传史和环境背景等相关因素。
这有助于分析出生缺陷的可能风险因素和防控策略。
5. 报告人信息在报告中需要填写报告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以便在需要进一步核实和调查时联系报告人。
六、信息报送和保密性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制度规定的要求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出生缺陷信息,并确保其保密性。
相关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共同做好出生缺陷的防控工作。
七、责任追究对于医疗机构未按规定报告出生缺陷信息,或虚报、隐瞒信息的,将依法依规进行相应处罚,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八、附则本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如出现问题、矛盾或需要进一步完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需要强调的是,出生缺陷报告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儿童出生缺陷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这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也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各医疗机构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和执行该制度,以确保出生缺陷的及时报告和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1996年黑龙江省出生缺陷调查报告
于桂芬;王书芬;冷尚纯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1998(000)002
【总页数】1页(P48-48)
【作者】于桂芬;王书芬;冷尚纯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妇幼保健院;宾县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5
【相关文献】
1.张家口市1996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J], 范金珠;张荣;陈玉翠;郭利珍
2.河北省1996年至2004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J], 马敏;陈会岩
3.河北省1996年至2000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J], 张英奎;徐宝春;陈会岩;李中秋
4.济宁地区1996年~200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回顾性调查分析 [J], 王廷礼;赵新华;王美云;张树振;卢宪梅
5.江苏省无锡地区1993~1996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 [J], 陈雅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出生缺陷自查自纠报告首先,我对自身出生缺陷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认真的评估。
我了解到,家族遗传史、母体年龄、母体暴露于毒物的情况、孕期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因此,我首先对自己的家族遗传史进行了梳理,了解家族中是否存在先天性疾病或遗传疾病的成员,并记录下来。
其次,我对母体年龄和毒物暴露情况进行了评估。
母体年龄是影响胎儿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大或者过小的孕妇都会增加胎儿出生缺陷的风险。
我参考了专业的资料,了解到在35岁以上和18岁以下的孕妇都会增加胎儿出生缺陷的风险。
另外,毒物暴露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吸烟、酗酒、接触有害化学品等都会增加胎儿出生缺陷的概率。
然后,我对孕期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记录下了自己在孕期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专家指出,孕期饮食和生活方式对胎儿健康至关重要,营养不良或者生活不规律都会增加胎儿出生缺陷的风险。
基于这一点,我记录下了自己在孕期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了调整。
最后,我根据自查结果制定了预防措施。
由于出生缺陷的发生涉及多个因素,因此采取综合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我制定了以下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有害物质;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孕期保持良好的营养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大或者过小的孕期;定期接受遗传咨询,了解自己的遗传风险。
通过这次出生缺陷的自查自纠报告,我深刻认识到了出生缺陷的严重性和预防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防范出生缺陷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策略。
我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能够提醒更多的人关注出生缺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为未来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素质。
为了解本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状态,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展开干预工作,克拉玛依市人口计生委对本市0~5岁儿童出生缺陷状态进行调查,现报告以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8年6月至9月在全市4个区进行,其中包括10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的户籍人口当选择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出生的0 ~ 5岁所有儿童(包括出生后死亡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依照卫生部妇幼司出生缺陷监测中心《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手册》制定调查方案和进行出生缺陷分类诊断。
全市5年期间常住儿童出生数为9 300名,每一个辖区单位和社区计划生养专干为筛查员,实际筛查儿童数8 992名,筛查率95.9%(8 992/9 300)。
筛查出的157名出生缺陷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出生缺陷儿生母、生父、缺陷儿情况,家庭史等方面的内容。
为避免遗漏,将调查资料与辖区内医院出生缺陷和儿童死亡病历进行复核,获得完全资料。
3.质量控制:调查员为计划生养技术指导所医师。
经过同一培训和摹拟调查,把握调查方法后2人1组进户调查,调查表经严格审核确认。
4.统计学处理:资料使用Epi?Dal建库,SPSS 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患多种出生缺陷疾病患儿,分别按不同病种统计例数。
结果
1.出生缺陷散布情况:出生缺陷检出率为16.9 ‰(157/9 300);乌尔禾区未检出生缺陷儿,克拉玛依区的出生缺陷检出率高于其它3个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6,P<0.001)表1 克拉玛依市4个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2.出生缺陷病种排序及构成:本市本次调查出生缺陷病种为40种,回为11类进行统计。
按发生例数的多少,前4位顺次排列为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缺陷、肢体缺陷、唇腭裂。
分别占缺陷总数的18.75 %、17.04 %、1
3.64 %、12.50 %,见表2。
表2 出生缺陷种类及构成
讨论
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3 ‰,1967年根据医院出生记录统计,畸形儿发生率为12.6 ‰[1]。
1993~1998年,全球27种出生缺陷合计发生率为12.7 ‰[2]。
从1986年10月至1987年9月,中国由卫生部组织华西医科大学负责29个省市自治区945所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监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07 ‰,如监测延续到3~4岁时,可能发现的出生缺陷比出生时高出4倍,达40 ‰~50 ‰,以此推算,每一年有高达上百万的出生缺陷患儿出生[3,4]。
1998年中国以医院为基础监测的9. 56 ‰[5],2004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2.84 ‰[6]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目前已成为公共卫生和人口学领域关注的题目。
此次调查结果
显示,克拉玛依市近5年(2003~2008年)的出生缺陷得病率为16.9 ‰,比全国出生缺陷病发率4 %~6 %低[7]。
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优点在于能正确观测到肉眼所见的新生儿畸形,方法简便易行。
缺点是一些后天显现的畸形没法统计。
从本次调查出的儿童出生缺陷种类,除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外,还有智力障碍、代谢性等肉眼不可见的疾病。
本市主要为城镇人口,按区域划分为4个区,各区人口散布不均,独山子区和白碱滩区每一年出生人口数类似,合计约为全市出生人口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出生人口集中在克拉玛依区。
调查显示,独山子区和白碱滩区近5年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克拉玛依区缺陷率到达了20.2 ‰,明显高于其他2个区。
本文是以人群为基础的回顾性调查,调查出的出生缺陷得病情况,明显高于本市同期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结果10.6 ‰(妇幼保健管理机构提供数据)。
病种顺位上也存在差异,医院监测的前4位的病种是肢体缺陷、唇腭裂、神经管缺陷、直肠***畸形,提示医院监测易遗漏内脏畸形、智力障碍及代谢性疾病,而人群回顾性调查易疏漏初期死亡婴儿,今后的检测工作应将医院监测与人群监测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监测体系,同时加强本地区重点出生缺陷常见疾病种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缺陷和唇腭裂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