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019年秋[0571]《城市地理学》作业资料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3
• 1. 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因为这种城市化直接创造市区,所以也称直接城市化。
• 2.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的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 3.CBD: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等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区域,同时她也是低价最高的地区• 4.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
•5.城市网络化:指由各种现代交通手段、通讯手段、管道和绿地等为载体(网),各类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城镇为基础(络)组成的,具有高度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能量交换的城乡系统。
•6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的过程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7规模经济:某一生产企业,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致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8首位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9 城市金字塔: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10.城镇体系: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 6.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答:⑴多核心⑵交通走廊⑶密集的交互作用⑷规模特别庞大⑸国家的核心区域。
•7.在西方,城市土地利用划分:•答:(1)商业用地(2)工业用地(3)政府机关用地(4)住宅用地(5)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6)交通用地和其他公用事业用地(7)农业用地和水面•8.林奇认为,居民构想图主要由五个要素组成•答:⑴路径⑵界线或边沿⑶区或区域⑷枢纽或节点⑸标志•9.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有•答:、(1)交通堵塞(2)交通事故(3)公共交通问题(4)停车问题(5)交通污染问题•10.戈特曼认为目前世界有6 个大都市带,•答:⑴波士华大都市带⑵芝匹兹、美国大湖沿岸都市带⑶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⑷英格兰大都市带⑸西北欧大都市带⑹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国土资源管理课程名称【编号】:城市地理学【9106】
A卷大作业满分:100 分
要答案:wangjiaofudao
一、大作业命题和要求:(注:教师命5个以上题目,规定学生选择至少2个题目作答,并对答题提出要求)
(一)请在以下1、2、3号题目中选做两题:
1、如何理解城市地域这一概念?(25分
2、如何认识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之间的关系?(25分)
3、简要分析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六边形网络是怎样形成的。
要求图示说明。
(25分)
(二)请在以下4、5号题目中选做一题:
4、学习《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认识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50分)
5、联系实际论述小城市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与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选择。
(50分)。
城市地理学课后题答案【篇一: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2008】ss=txt>(2008年1月16日)姓名学号分数《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
”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题5分,共20分)1、新城市主义2、城镇体系 3.、邻里4.基本经济活动5.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1、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2、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3、美国郊区化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三、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1、结合案例,说明分析cbd的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2、论述西方国家内城衰退的原因与市区重建的措施,并说明中国城市是否会出现内城衰退并解释原因?2005级《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2008年1月16日)答案分,共20分)1、新城市主义针对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所出现的问题:低密度的居住郊区化、超宽的道路、建筑红线和大型的地块、依赖小汽车的交通、社会的单一、经济的隔离、非持续的环境等,新城市主义提出在城市区域层面上应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通过交通节点来组织社区,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控制城市蔓延;在居住区层面上应以密度合理的邻里社区作为基本单元,在社区内部综合各种服务功能,构建适合步行的空间尺度,形成生活氛围浓厚的邻里关系;应该完善街道、公共空间和私人场所的设计,创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观效果。
2、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3.、邻里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
个人交往的大部分内容在邻里内进行,这种交往只需要步行即可完成,比需要交通工具才能完成的交往要频繁得多,其形式以面对面接触为主。
4.基本经济活动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
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向心型的基本活动:例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等。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学》课程代码:0608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对于一个旅游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进行测算。
空间容量和设施容量.【√】
心理容量和生态容量
设施容量和生态容量
空间容量和心理容量
2、旅游者出去旅游是为了考察、交流、会议以及从事个人的兴趣等,这种旅游动机属于()。
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
经济动机
文化动机
交际动机
3、“游客的行为举止、服装衣饰将常引起虔诚教徒的不满”属于旅游对区域的()影响。
环境
社会.【√】
文化
经济
4、苏州的江南风情、上海的小资情调、北京的首都风貌、深圳的现代气息和开放特色等属于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
E. 景观与环境吸引
氛围吸引 .【√】
活动吸引
形象吸引
5、衡量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可用()来分析。
回归系数
季节性强度指数
高峰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
6、2003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我国第一关于旅游规划规范的国家标准是()。
《旅游规划通则》.【√】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7、河北野三坡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当地村民从最初将旅游者当亲人看待,食宿不收报酬,到后来开设家庭旅馆和饭馆,或出租马匹以获取旅游经济效益。
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为()。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学》课程代码:0608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对于一个旅游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进行测算。
空间容量和设施容量/【对】
心理容量和生态容量
设施容量和生态容量
空间容量和心理容量
2、旅游者出去旅游是为了考察、交流、会议以及从事个人的兴趣等,这种旅游动机属于()。
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对】
经济动机
文化动机
交际动机
3、“游客的行为举止、服装衣饰将常引起虔诚教徒的不满”属于旅游对区域的()影响。
环境
社会/【对】
文化
经济
4、苏州的江南风情、上海的小资情调、北京的首都风貌、深圳的现代气息和开放特色等属于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
E. 景观与环境吸引
氛围吸引 /【对】
活动吸引
形象吸引
5、衡量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可用()来分析。
回归系数
季节性强度指数
高峰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对】
6、2003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我国第一关于旅游规划规范的国家标准是()。
《旅游规划通则》/【对】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7、河北野三坡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当地村民从最初将旅游者当亲人看待,食宿不收报酬,到后来开设家庭旅馆和饭馆,或出租马匹以获取旅游经济效益。
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为()。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考试题及答案模拟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我国城镇体系的地域空间结构形式,依据其分布形态、核心城市多寡、城市数量的多少,大体上分为以下( )种基本类型。
A.点轴地域结构系统、块状城市集聚区、条状城市密集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四种方法 B.块状城市集聚区、条状城市密集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三种方法 C.条状城市密集区、点轴面城镇有机空间组织城市群、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三种方法 D.块状城市集聚区、条状城市密集区、点轴面城镇有机空间组织城市群三种方法 本题答案: 2、单项选择题 下面属于等级扩散的例子是( )。
A.移民过程 B.城市对周围农村的影响 C.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D.某些新思想、新技术逐级向下扩散 本题答案: 3、单项选择题 城市地理位置类型划分中大、中、小位置,是从( )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
A.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B.城市的大小C.不同空间尺度D.中心城市所在区域的大小本题答案:4、单项选择题奎恩和汤姆斯提出大都市区三地带学说即由核心到外围分为()、郊区的()和市郊外缘广阔的()。
A.中心商务区;城市边缘区;农村地区B.市街密集的中心区域;城市过渡带;腹地C.市街密集的中心区域;城市边缘区;腹地D.中心商务区;城市边缘区;腹地本题答案:5、多项选择题下面四项关于城市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的内容。
=================================================================================================== 1:[填空题]作业一:1、K=7在科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属于按原则组织的城市体系。
2、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3、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重心是从和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
4、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转向非农业活动。
他们的生活方式已开始向城市型转化,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逐渐向农村中的小城镇集聚,加速农村原有小城镇发展,形成许多新的小城镇,这种现象可称之为。
5、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6、位序-规模法则从城市的和城市的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7、城市金字塔的金字塔型结构,是专指随而变化的一般规律。
8、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定义为城市。
9、和并被人们誉为20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两项最重大的贡献。
10、城市地理学所研究的社会空间通常包括、和三个层次。
1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的一种特殊形态。
12、我国各地农村在发展乡镇企业时,根据当地的条件,创造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以企业所有制的支配形式划分,有以乡、村两级集体所有制为主的,有以个体所有制为主的,还有以集体所有制企业结合"三资”企业混合型的。
13、城市规模主要有和两种表达方法。
14、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是由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
15、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
1:[论述题]9.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参考答案:9.答:(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2)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3)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4)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5)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2:[论述题]8.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8.答:(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3:[论述题]7.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7.答: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产生了集聚不经济。
集聚不经济主要来自市中心更高的土地使用费、交通的拥堵和环境品质的下降,由此产生了城市发展中的离心力,推动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城市周边地域的扩散。
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城市化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是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工业的扩张、住宅的扩散以及一些职能部门向郊外扩散。
4:[论述题]6.城市化的类型有哪些?参考答案:6答:(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4)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5:[论述题]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参考答案:5答:技术进步自古以来就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信息革命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创新。
信息技术正在转换生产、消费、管理等方式。
信息技术推动产业空间组织开始跨出国界,走向全球。
与此相适应,城市体系由单一国家的城市体系走向跨国城市体系,乃至于世界城市体系。
(1)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加速了经济全球化,促成了新国际分工的形成,出现了范围更大的、以大城市集聚发展为特色的跨国城市网络。
(2)世界城市体系。
信息网络正成为影响城市体系发展的基本因素。
国家层次的信息网络正在彼此沟通,结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世界信息网络,城市体系由跨国城市体系迈向世界城市体系。
2017 年城市地理学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西方,经常集中有年月较老、比较破旧的住所,但略加修葺就能够达到当前的居住标准,这种建筑集中的地区称为( D )A. 穷人窟B. 穷人区C. 棚户区D. 灰区2.同样社会特点的人群的聚集,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称为(A. 邻居B. 社区C. 社会区D. 社会空间3、(B)是由伯吉斯于1923 年创办的。
A)A. 多中心模式B. 齐心圆模式C. 扇形模式D. 单中心模式4、地区因素及人口在空间上的集中,发生在城市化的(A. 逆城市化B. 再城市化C. 中心城市化C )阶段。
D. 郊区城市化5、城市聚落最典型的特点之一是(A)A. 非农家产在公民经济中占最重要的地位B. 人口数目多C. 第三家产比重要D. 第二家产人口比重高6、(A)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中心动力A. 工业化B. 地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 第三家产的发展D. 地区农业节余劳动力7、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是(B)A. 工业化B.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 第三家产的发展D. 地区农业节余劳动力8、我国市带县市域范围属于以下哪一种观点(A)A. 行政地区观点B. 功能地区观点C. 城市绵延区D. 多半市里9、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这种地理地点属于(A. 中心地点B. 重心地点C. 大地点D. 中地点C )10、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这种城市化种类称之为(A. 景观型城市化B. 假城市化C. 逆城市化B)D. 郊区城市化11、在外国,穷人窟一般位于(B)A. 城市交通不方便区B. 大城市中心区邻近C. 城市边沿区D.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区12、 1955 年纳尔逊 (H.J.Nelson) 的美国城市职能分类属于(C)A. 一般描绘方法B. 统计描绘方法C. 统计剖析方法D. 城市经济基础研究方法13、有着密集人口和各样人工建筑物、修建物和设备构成的城镇聚落的实体称为( D )。
A. 多半市里B. 城市影响圈C. 城市功能区D. 城市建成区14、扇形模式的城市土地利用构造学说是(C)提出来的。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课程代码:0571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我国以下四个省中,城市首位度最高的城市是()。
浙江
河南
湖北【√】
山东
2、以下城镇结构现象不符合“头轻脚重”的金字塔形结构的是()。
从小到大排列的各规模级城镇的人口数量结构
一个庞大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
符合中心地理论的中心地等级体系
从小到大排列的各规模级城镇的城镇数量
3、核心边缘理论是一种关于()的理论。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扩散【√】
城市职能研究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规模分布
4、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中心度【√】
人口数
服务半径
服务等级
5、下列关于点轴发展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B. 点轴发展理论中“点”不同于增长极理论中“增长极”
点轴发展理论和增长极理论是两种理论体系
点轴发展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发展和深化【√】
点轴发展理论是均衡增长论和非均衡增长论的结合
6、杰斐逊(M.Jefferson)所提出的“首位城市”指的是()的概念。
一国的城市中心
一国的首都
城市体系中比第二位城市大得多的城市【√】
一国城市体系中规模最大的城市
7、P1,P2,P3,…Pn是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某位序城市的人口,通常所说的“首位度”是()城市人口的比值。
A. P1/P2【√】
C. P1/(P1+P2)
P2/P1
P1/(P1-P2)
判断题
8、我国市带县市域范围属于功能地域概念。
()
A.√
B.×【√】
9、城市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
A.√【√】
B.×
10、按照集聚方式的不同,可分出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的城市化。
()
A.√
B.×【√】
11、我国的城市规模分布属于均衡的位序-规模分布,并不等于说我国内部各省、自治区也都是这种类型。
()
A.√【√】
B.×
12、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
A.√【√】
B.×
13、印度孟买城市地区是大都市带的地区。
()
A.√
B.×【√】
14、均衡增长理论以纳克斯为代表。
()
A.√【√】
B.×
15、城市聚落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最重要的地位。
()
A.√【√】
B.×
16、海格特把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分为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类型,第二类是指以物质和人的移动为特征。
()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