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社会心理学 95分
- 格式:docx
- 大小:86.70 KB
- 文档页数:5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摘要】:我国社会正处在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心理问题不仅困扰着一般民众,领导干部也不能置身事外,而这会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本文从侧重于探讨政领导干部中共有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找出保持健康心态的有效途径,以期帮助干部个体完善人格,促进干部队伍整体健康发展。
关键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心理调适人们把21世纪称为心理健康的世纪。
1997年,世界精神病协会年会指出,人类已经从躯体疾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
心理学家指出,心理压力过重容易导致亚健康。
领导干部从事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活动,工作相对复杂,综合素质较高,内心活动往往比一般社会成员更为复杂和丰富。
这个群体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重任,身心负荷较为繁重。
干部心理健康是长期以来被忽略的一个话题。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况,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将大有裨益。
一.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意义(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智力正常。
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
3、健全的意志品质。
4、人际关系和谐。
5、能够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6、保持人格的完善和健康。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2006年9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心理健康指导与教育科普工作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我国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产生的四大主要诱因之一就是心理因素引起的。
2007年《首都医药》杂志和精神专科医院共同对北京市的二百多名中年领导干部进行了定项精神检查,结果发现竟有近一半的干部,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等不健康心理现象。
香港《文汇报》曾报道过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邵道生提供的一个数据,在2003年的上半年,中国总共有1253名党员干部非正常死亡。
(三).心理健康与执政能力的关系1.心理健康是建设高素质基层执政队伍的必要条件。
对加强领导干部心理素质建设的几点思考对加强领导干部心理素质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应对竞争、成就事业、获得幸福的重要保证。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肩负着工作、社会、家庭的多重角色,面临着发展与责任、人际关系、多重诱惑等多方面压力,如何在日益纷繁复杂的工作中胜任本职工作,领导干部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事业成败的关键。
领导干部要经受住各种考验,顶住各种压力,妥善处理各项事务,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领导干部;心理素质;建设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生存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日益加大,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
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除了面临一般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之外,还面临着工作职责、个人进步、社交处世等方面的压力,更容易被心理问题所困扰。
一、当前对领导干部心理问题认识的误区,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社会活动,都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
政治觉悟、道德修养的提高,可以促进心理健康,但都不能代替心理素质的培养。
反之,心理素质好,也必然有利于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的提高。
当前人们对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认识主要存在两方面的误区,首先,认为心理素质不重要。
在我国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认为心理学是“伪科学”,以至于它的研究中断了三十多年。
现在,虽然心理学研究逐渐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心理学研究成果不断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就干部工作来说,忽视心理素质问题的情况还比较严重。
现有干部培养、选拔、考核和淘汰的法规制度中,德、能、勤、绩的内容早有规定,但至今没有对心理素质提出明确的要求。
这样就难免会把心理素质不佳者选拔上来,保留在干部队伍中,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造成隐患。
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时代迫切要求的形势下,作为领导者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素质更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其次,认为心理问题就是思想问题。
当前,误把心理问题当成是思想问题的情况也比较突出。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不断进步、日趋复杂的社会为现代人带来了日益凸显的情绪危机,来自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精神孤独等方面的压力,使许多人背负了很多心理问题,遇到了很多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使人们的心理失衡,甚至失去生活动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所以,进行心理调适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
对于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的领导者来说,他们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他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的心理素质。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已经成为现代领导者提高素质和实施领导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已经成为一个很紧迫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一方面,领导者、管理者群体因为他们特殊岗位的性质、职责和要求,导致他们可能是压力比较大的,紧张度比较高的容易遇到心理健康方面的危机和挑战;另一方面这一群体在过往的学习和培训中接受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的传递好象又少了一些。
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令人担忧的对照,一面是我们的领导者心理健康状态令人担忧,另一方面是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之不足令人担忧。
中共中央组织部于2006年出台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把心理素质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这就表明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重要,必须高度关注,认真对待。
并且从2005年开始,中央党校在领导干部培训、各级各类培训中,就纳入了心理健康的课程。
今天我们通过这个专题,着重就干部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问题及原因、思路和对策,谈点初步的认识和想法,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对心理健康、心理调适方面的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有合理、正常的行为,非健康的心理必然导致异常的言行。
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政德、政才、政绩的基础条件。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进行重新界定:“健康乃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表现。
领导干部如何增强心理素质[摘要]在经济社会开展中,领导干部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增强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努力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善于和勤于实践。
[关键词]领导干部;心理素质;实践所谓心理素质,就是一个人认识和把握自我的能力,它包括人的认识、情结、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
在经济社会开展中,领导干部承担着比普通人更重要的职责,但如果不能正确把握自我,就不能客观地对待他人和事物,也就无法真正地领导他人。
因此,增强领导干部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这既是领导干部自我完善的重要表达,是充分履行领导职能的重要根底,也是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保证。
努力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是增强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遗传因素、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塑造了人个性和心理的独特性,其中也包括个性和心理的缺陷,使人区别于他人而存在。
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可以通过自我改造,不断自我完善。
所以,要增强心理素质,领导干部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增强和提高判断力、耐受力、平衡力、抵抗力和开展力。
1.纠正心理偏见,提高对人对事的判断力。
领导干部对人和事持非客观或片面的态度时,就会产生偏见,而一旦抱有偏见,就不能公正、正确地判断事物的全貌,就会阻碍事业的进步与开展。
比方,性格偏激的领导喜欢与性格偏激的人交往,结果越来越偏激;个性保守的领导不喜欢张扬的人,结果越来越保守。
这是对人的偏见。
在对事的偏见上,比方在我们航空运输企业中,平安、效劳、经营、效益等都是航空公司的重要工作,如果只一味地强调平安,公司的效劳、经营、效益就必然受到影响;如果不分轻重缓急,将平安、效劳、经营、效益都同等对待,那么飞行平安工作必将出问题。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注意纠正自己的心理偏见,就很难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难以将自己培养成真正有才干的现代管理者。
而要纠正心理偏见,就必须破除思维定式,通过全面思考、换位思考、逆向思考等训练,逐步到达对己对人对事的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就必须跳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小环境,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和事物,通过虚心接受他人批评,认真汲取他人智慧,从而不断深化认识、开阔视野。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调适能力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能力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在各种聚会的餐桌上,我们听到最多的祝酒词是“视你身体健康”,有人说,健康是1,其他任何东西都是0,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可是有多少人能健健康康地安享天年呢?除了人为的环境污染造成各种奇奇怪怪的病致人死亡以外,人和人、人和自身关系的恶化造成人们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也严重影响着人的健康和寿命,深圳每年自杀2000人。
有人说,我国最严重的病种不是肿瘤,不是心血管病,而是精神障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精神障碍患者1600万人,每年自杀死亡28.7万人,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即每分钟有9人自杀,其中8人未遂,自杀成为15—35岁死亡的首要因素(见2008年第5期理论集萃中的文章)。
领导干部队伍中出现自杀不断见诸报端,香港的《文汇报》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统计的一个数据,200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共有1253名党员干部非正常死亡。
2005年,北京《医药》杂志和精神专科医院曾对北京市年龄在35岁至45岁的20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定向精神检测,发现46%的领导干部存在不健康的倾向。
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抑郁、焦虑、恐惧、偏执、强迫、应急障碍、适应障碍等等。
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自然寿命原本是很长的,按照哺乳动物的生物学规律来算,人的寿命是生长发育数乘以5—7,人的生长发育年龄为25—30岁,那么,从理论上说,人可以活到125—210岁。
可是现在一般人只能活到七八十岁,能活到九十多岁的就很少了,而能健康地活到八十几岁的就更少了,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四个因素:遗传基因、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不良心理素质。
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对健康重新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而必须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的良好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工作会议还把“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防病作用”作为《决议》中的重要一条。
干部学习课件: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课程前言我们上这门课的时候,他们就希望我们讲一下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因为我们那个社会,我们人和社会这两个问题如果搞清楚了的话,我们处理很多问题都会很方便。
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恰恰就是这两个方面都是我们没有搞清楚,比如说我们一开始就看一下,我记得那个狄更斯在他《双城记》最后写了一段话,这段话一直就是人们觉得它很有意思,为什么呢?就它反映这是它的启蒙运动时代时,启蒙运动我们知道给人类带来了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文明,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真正运动了之后都有的;以及西方的科技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在这个时候,但是这个东西给我们带来,我们只看到了它好的一面,然后它同时给人带来不好的一面我们没有考虑到。
而不好的一面主要是心理上,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改善了,然后但是我们再次回忆自己过去的话,觉得我们自己小时候在河边玩的时候最高兴了,现在比如说让我们出去以后,那个有很好的条件,比如说我们这个我想起了我到出去旅行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那种就是说旅游给我们带来的真正需要的感觉,我记得我们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就是钱特别少,然后我们四个同学花72块钱就从杭州跑到千岛湖去玩,然后坐车,那时候的坐车那个片子可能就一二个小时,但是那时候我们坐车坐错了,然后坐到了一个就是浙江桐庐那儿有一个通化,然后有一个隧道,我们没办法了,我们四个人就从那个隧道里面穿,穿的时候特别害怕,因为那里面,我们不像现在一样出去带一个手电或者什么,那时候啥也没有,然后在那个隧道里面又黑溜溜的走,然后有一个人还给你讲鬼故事,一直吓得又吓,但是后来从隧道出来一辈子回忆旅游,就觉得那一次觉得最有意思,然后走到那个山沟前看见人家那个豌豆的时候摘两个吃,结果刚一摘一只狗就来了,追得我们跑,把我们吓得,现在仔细想一想就说那种日子再也没有了。
狄更斯讲的就是那个就是说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进步,但是我们同时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多就是我们不需要的东西。
加强心理调节提高领导干部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成就事业、获得幸福的重要前提。
一位称职的领导干部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在各种矛盾和压力面前就会缺乏勇气和毅力,难以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强调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党、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领导干部自身也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加强自身调节,努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一、领导干部心理问题原因剖析作为领导干部,人们往往看到的是作报告、下指示,人人尊敬。
但是这些现象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使得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表现出精神紧张,急躁易怒,情绪压抑,有时会产生较强的挫折感、失落感,丧失工作兴趣,最终影响了个人及事业的发展。
从宏观角度来看,影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社会原因,一是社会竞争加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比较严重的“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表现在工作思路不宽,工作效果不好,面临着“领导责任问究制”、“绩效评比考核制”等竞争,而竞争失败所产生的挫折感使领导干部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导致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是人际关系复杂。
社会转型中不断调整的利益格局,使人际关系更为复杂,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薄弱,使得每个人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谨慎和困难。
三是工作压力增大。
领导干部对社会、对公众、对自身的责任感增添了他们的工作压力,领导决策和落实的使命,使他们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加重。
四是社会诱惑的冲击。
一些干部无休止地追求更高的权力、更多的财富,私欲膨胀,导致迷失方向,不能自拔。
五是社会关系的维系。
与所谓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觥筹交错,迎来送往,身不由己,心力交瘁。
从中观角度来看,影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职务层面的原因,一是领导角色的特殊要求。
领导干部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重视和关心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对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至关重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领导干部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领导干部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领导干部要着力培养以下五个方面的心理素质:(一)坚定的信念。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坚信不疑,并积极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人生是硕果累累,还是庸碌无为,全在于拥有什么样的信念。
领导干部所产生的各种心理危机,除了少部分是因个人品性确有问题外,大部分是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因此,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正确而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摆脱作风上的低级庸俗,抵御生活上的腐化堕落,带领广大群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顽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确定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意志从来都是在与困难打交道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的,做舒坦的事情不需要什么意志。
当前工作中,领导干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很多,培养坚强的意志尤为重要。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过科学论证的事情,要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下去。
即使困难和挫折再大,也从不迷失方向。
要练就钢丝般的神经和磐石般坚定的意志,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
要有那么一股子韧劲,历经百折而不挠。
要有承载压力的品质,努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那些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到挫折就精神崩溃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全的,政治上也是不成熟的。
(三)理性的态度。
要理性地看待现实,工作中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越是在困难、挫折面前,越要保持冷静,理智地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
要理性地看待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了解自己的缺点,在赞扬、拥护和奉承面前,不能忘乎所以,迷失自己。
干部培训中的学习心理及教育对策一、干部培训中常见的学习心理特点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它主要体现在学员的学习动机、需求、态度和认知等方面。
当前,领导干部队伍呈现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的新趋势,他们的学习心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学习动机复杂化,注重现实需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活动一般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
在参训的干部学员中,由于年龄大小、个人经历、教育背景和职业环境的不同,学员的学习动机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
他们参加学习培训的目的,有的在于事业发展和岗位要求对个人能力的需要;有的在于探讨解决目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的在于未来的晋升和提拔;有的在于取得社会、单位和家庭的尊重和认可。
等等。
大多数学员能从当前社会发展、岗位需求及未来的挑战出发,联系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期望通过培训继续学习“充电”,能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但也有少数学员学习动机不纯,动力不足,只是服从组织安排。
有的是为了借机躲避单位和家庭的繁杂事务;有的是为了“多认认人”,拓展自己的人际圈;有的抱有急功近利的想法,认为培训“不管用”,难以做到“即学即用”。
也许是受市场经济的现实化、物质化特点所影响,有的学员在学习中重实用技能而轻学术理论、重知识才能而轻思想道德养成,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不再强烈,而是过分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获得,追求实用的功利性目的表现突出。
(二)学习态度多样化,浮躁心理明显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联系密切。
那些怀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学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较高,求知欲强,态度认真,热情高涨,常常能够克服困难,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而那些动机不纯或不稳定的学员,大多数是被动参加培训,把学习当作例行公事、表面文章,往往是应付过关,难以静下心来,表现出较明显的浮躁心态,严重影响培训效果。
这种“心浮气躁”具体表现为:一是轻视心理。
很多学员都受过高等教育,在知识结构和文化层次上都有了较大提高,在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他们认为自己的学历、职级都已达到一定水平,凭借经验、能力和资历足以胜任岗位,没多大必要参加培训;二是畏难心理。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试-(公员网络培训真题及答案1)实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是害怕、担心和愤怒等情感的混合体,这三种情感会使人一触即发,妒火大发的人通常会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免疫力变弱、焦虑甚至失眠。
得分2A焦虑B妒忌C羡慕D攀比B参考答案2、身体、情绪和心理上消耗殆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将体验到持续的身心疲惫不堪、厌倦沮丧、悲观失望、失去创造力和生命活力,是()的定义。
得分2A职业枯竭B思想枯竭C心理枯竭D社会枯竭C参考答案3、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亿人得分2A2B1C1.5D3A参考答案4、成功的三大要素( )得分2A经验金钱团队B激情目标坚持C力激情金钱目标D经验激情目标B参考答案5、脆弱、多思多虑、自我主义、自我暗示的人,易患()得分2A高血压B心脏病C癌症D神经衰弱D参考答案6、身心疲惫、焦躁不安、生活没有规律、应酬多、工作忙、讲企业竞争压力大和生活节奏太快,这些被定位()得分0A职业枯竭B思想枯竭C心理枯竭D社会枯竭C参考答案7、如果常年处于()之中,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酸都会升高,患糖尿病与心脏病的风险自然也就大了。
得分2A慢性压抑B激情C沮丧D嫉妒A参考答案8、情绪的三大状态包括()得分2A心情、激情、态度B心境、感情、感应C心境、激情、应急D态度、感应、应激C参考答案9、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表现为在()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得分0A心理满意度B生活满意度C家庭满意度D社会满意度B参考答案10、高度暗示性、戏剧化性格、好胜、情绪不稳定的人,易患()得分2A哮喘病B溃疡病C癔症D偏头痛C参考答案11、()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最主要的要求。
得分2A不拘小节B广交朋友C加强锻炼D与人为善D参考答案12、()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矛盾论》的作者是以下哪位人物?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恩格斯
D.马克思
2. 根据侯玉波副教授所讲,在()统治时期,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是700余斤。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武则天
D.明太祖
3. 以下哪部著作是奥古斯丁的作品?
A.《矛盾论》
B.《沉思录》
C.《忏悔录》
D.《理想国》
4. 以下哪位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
A.陈布雷
B.胡乔木
C.廖耀湘
D.卫立煌
5. 《双城记》的作者是以下哪位人物?
A.狄更斯
B.莎士比亚
C.伏尔泰
D.列夫·托尔斯泰
6.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作者是以下哪位领导人?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刘少奇
D.邓小平
7. 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是以下哪个奖项?
A.沃尔夫奖
B.克雷福德奖
C.伯格曼奖
D.菲尔兹奖
8. 以下哪位是《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实施者?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诸葛亮
二、多选 ( 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侯玉波副教授所讲,可以把人分成哪几种?
A.“人财”
B.“人在”
C.“人灾”
D.“人才”
2. 侯玉波副教授认为,我们要立足于社会,需要具备哪些?
A.要有成就
B.要能处理好关系
C.要有能力
D.要自尊自信
3. 根据侯玉波副教授所讲,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A.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认识自己
B.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认识他人
C.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认识社会
D.学习社会心理学能够认识生活的意义
4.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涉及到哪些人物?
A.曹操
B.诸葛亮
C.司马懿
D.张飞
三、判断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侯玉波副教授认为,科技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文明,但也会带来不好的一面,比如产生心理问题。
正确
错误
2. 侯玉波副教授认为,“人才”在中国很少。
正确
错误
3. 侯玉波副教授认为,良好的人才成长机制就是依据明确的条件进行公平的竞争,让人才脱颖而出。
正确
错误
4. 侯玉波副教授认为,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加强社会保障,保障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等等。
正确
错误
5. 侯玉波副教授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正确
错误
6. 侯玉波副教授认为,我们只能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己。
正确
错误
7. 根据侯玉波副教授所讲,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来讲,人际关系在西方社会并不重要。
正确
错误
8. 侯玉波副教授认为,在现实生活里,人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对自己都很了解,一般是在发生好的事情时才会想自己。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