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谢强谈针刺“信达雅”李丛;周蓝飞;谢强【摘要】谢强教授将严复先生提出的翻译三字准则“信达雅”引申到中医临床作为针刺的理想境界.认为针刺之“信”即精确,体现在辨证无误及取穴精准;针刺之“达”即经气通达,可运用通经接气针法帮助经气直达病灶;针刺之“雅”即医患关系和谐,医者一方面通过治神以增强对经气的感知及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患者的调神以释除恐针心理,使其适应针刺提高针感加速得气,医患双方共同调神从而达成和谐气场,提高临床疗效.【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12【总页数】2页(P1684-1685)【关键词】信;达;雅;针刺;旴江医学;谢强【作者】李丛;周蓝飞;谢强【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谢强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
他传承旴江针灸学派学术思想,擅长针药并施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其针法独具特色。
临证之余,于文史多有涉猎,擅采众长,创造性地将严复翻译准则的“信达雅”引申到中医临床,并作为针刺治疗的最高要求。
1 针刺之“信”——精确严复之“信”要求译文能准确反映原著内容,谢强认为针刺之“信”则是要求医者对病证的本质及穴位的主治有精确的认识。
1.1 辨证无误耳、鼻、咽、喉虽位居高巅之上,但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这些器官的疾病同样应从整体观念出发,透过局部症状、体征的变化去寻求相关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结所在。
如喉痹日久临证所见以肺肾阴虚夹痰夹热为主, 也可见肺脾气虚或肝郁兼气滞痰结,应详加辨证分别施治[1]。
再如耳闭一症,不仅要关注气血瘀阻征象,更应密切注意脾肾虚损状况,脾虚者宜取足三里、脾俞、伏兔等穴,肾虚则取三阴交、关元、肾俞等穴[2],临证时也应仔细辨别。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关于组织编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概览(第一辑)》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4.10.13•【文号】国中医药人教教育便函[2014]214号•【施行日期】2014.10.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关于组织编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概览(第一辑)》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教育便函〔2014〕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宣传展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传承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广运用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促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经研究决定,结合开展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征集各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成果,分期分批组织编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概览》丛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概览(第一辑)》主要内容是重点反映2010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成果,收录对象为2010年建设的21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二、2010年传承工作室按照《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概览(第一辑)编撰体例要求》(附件1),以示范样稿(附件2)为参考范本,认真做好文字材料的编写和照片的收集工作。
三、编撰材料和照片务必真实、准确,能很好地反映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以及传承工作室在建设周期内取得的成果,体现特色优势。
四、每个传承工作室的编撰文字材料,总字数不得超过3000字,其中“老中医药专家基本情况”控制在1500字以内;“传承工作室建设成果”控制在900字以内;“依托单位基本情况”在600字以内。
照片仅提交电子版,采用JPG格式,1MB(老中医药专家证件照)或2MB以上,内容能展现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成果和特色。
名医工作室及国医堂的工作规划
为加大我院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为促进中医名师学术经验发挥与继承,我院拟建立名医工作室、国医堂,制定名医工作室、国医堂计划如下:
一、名医工作室职责:
1、临床工作:“名医工作室、国医堂”集中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定期在我院坐诊,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会诊、讲座,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2、承传工作:在国医堂可采用师承的形式开展工作,在教授定期来我院指导临床工作时,授艺带徒,为人民群众提供的最好的中医诊疗。
3、宣传工作:协助宣传我院的名医工程,在我院定期进行名医的专题讲座,也可以到相关单位进行健康讲座,以提高和扩大医院的声誉和知名度。
4、科研工作:名医工作室计划每年承担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同时工作室应建立门诊日志、查房记录、学术研讨或讲座记录。
二、名医工作室开展计划
1、诊所安排: 疾病与健康管理中心所设诊室。
包括: ⑴心内科⑵神经内科⑶中医科⑷呼吸科⑸内分泌科⑹妇科(7)普外科(8)骨科等。
2、专家坐诊时间安排: 为了充分发挥名医特长,授艺带徒,交流临床经验,视医院具体情况,计划安排每位专家教授每月到我院坐诊1-2天。我中心安排具体坐诊时间,同时收集需要会诊的病人信息,陪同所属科室主任、主管医师等完成临床会诊,会诊记录由主管医师记录。会诊费收取后给付专家教授。
3、专家接送安排: 专家接送统一由医院安排。名医工作室填写《专家教授接送计
划表》,报医院备案,由医院安排专车接送。
4、专家接待安排: 专家教授在院期间可在我院食堂就餐,由院方落实;住宿在我院或附近宾馆。。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
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
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
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
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著、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
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等。
名老中医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1.引言1.1 概述概述名老中医工作室是一家以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为主的机构,致力于推广中医的优秀理论和实践经验。
工作室由一群专业的中医师组成,他们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技巧。
工作室的成立旨在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并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中医医疗服务。
在当今社会,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由于传承环节的缺失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医药在一些方面仍存在着困难和挑战。
因此,名老中医工作室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医疗体系和先进的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科学性。
本年度工作计划旨在进一步完善工作室的运营机制和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拓展合作网络,以及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等方式,名老中医工作室将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名老中医工作室在广告营销和宣传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组织各类中医健康讲座、撰写医学文章、开展社交媒体宣传等手段,工作室力求将中医药的知识普及给更多的人,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信任度。
本文将会介绍名老中医工作室的背景和历史,以及今年的工作重点。
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将总结工作室的成绩和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信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名老中医工作室将继续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贡献更多力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和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顺序。
具体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描述和分析名老中医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简要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接着介绍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章节安排。
然后,进入正文部分,首先介绍名老中医工作室的背景和历史,包括成立时间、发展历程以及其取得的成就。
接下来,重点描述今年工作室的工作重点,包括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计划,以及实施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
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
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
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
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谢强全国名医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背景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中医逐渐受到冷落,传承面临困难。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知识,谢强先生决定创办全国名医中医传承工作室。
目标该中医传承工作室的目标是传承和弘扬中医理论和技术,培养更多的中医杰出人才,并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
项目概述1. 工作室设立:成立位于中国某城市的全国名医中医传承工作室,提供临床诊疗、教学和研究等综合服务。
2. 名医团队建设:聘请国内知名的中医名医组成团队,通过传授经验和指导低龄医生的实践操作,促进中医技术传承和水平提高。
3. 学术交流和培训:组织中医学术交流会议和培训班,邀请国内外中医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和教学,提高工作室医生和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
4. 科研创新:开展中医科研项目,推动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中医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5.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中医的独特魅力和优势,提高社会对中医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预期成果1. 培养出一批中医杰出人才,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 推动中医技术传承和创新,提高中医的学术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3. 增加中医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提升中医的地位和美誉度。
4. 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高质量的中医服务,改善民众的健康状况。
实施计划1. 工作室设立与运营:确定工作室的地点、场地布局和基础设施,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运营机制。
2. 名医团队招募与培养:广泛邀请国内知名的中医名医加入团队,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
3. 学术交流和培训组织:制定学术交流和培训计划,确定讲座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参与。
4. 科研项目开展:组织中医科研团队,确定科研项目的方向和重点,落实项目的开展和进度。
5. 宣传推广策划:制定宣传推广计划,选择合适的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活动,提高中医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2023年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一、背景说明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逐渐被现代医学所边缘化。
然而,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诊疗理念和治疗方法,对许多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独特的疗效。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文化,提高中医在医学领域的地位,我们计划在2023年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
二、工作室目标1. 传承中医文化:通过挖掘名老中医的经验和智慧,收集整理中医文化的经典著作和方剂,传承中医药的精髓。
2. 提高中医在医学领域的地位: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某些病症的疗效,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高中医在医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3. 推广中医药服务:通过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提供中医药服务,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满足人们对中医的需求。
三、工作内容1. 挖掘名老中医的经验和智慧:联系国内外知名的老中医,邀请他们参与工作室的建设,收集他们的经验和智慧,通过访谈、记录和整理,形成书籍和资料库。
2. 收集整理中医文化的经典著作和方剂:搜集中医名著,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整理中药方剂,建立中医文化的数据库,供研究和参考之用。
3. 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设立科研小组,开展中医药研究,探索中医理论的科学基础,验证中医在某些病症的疗效。
建立临床实践基地,将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模式。
4. 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选择有声望和学术造诣的名老中医,聚集优秀的中医人才,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
工作室具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设备,提供良好的病历记录和医疗保密制度,为中医医生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5. 提供中医药服务:工作室将提供中医诊疗、中药调配和中医保健服务。
提供中医咨询服务,解答人们对中医的疑问和需求。
定期举办中医健康讲座和培训班,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可程度。
四、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1. 名老中医顾问委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老中医担任顾问,提供指导和建议。
2. 科研小组:由博士和研究员组成,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
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
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
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
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015〕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及培养模式,我局将组织开展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制定了《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为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现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实施方案》是组织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指南和依据,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
二、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仅为在县级中医医疗机构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老中医专家建设工作室。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老中医专家的遴选推荐工作,根据《2015 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额分配表》(附件1),按照1:1.2的比例,审核确定拟入选的老中医专家名单、进行排序并公示。
三、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于2015年8月17日前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书》(一式3份)(附件2)、《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3)报送至我局人事教育司,将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scjjc@。
四、《申报书》及相关表格可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retype/zoom/7c953aece45c3b3566ec8ba4?pn=4&x=0&y=0&raww=592&rawh=467&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378.64864864864865&md5sum=8fcd4862036f134c9fad5fd4dd04b730&sign=49a82724ed&zoom=&png=0-297&jpg=0-32709"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附件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书申报专家姓名:申报单位:篇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任务书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制二○一年月日填写说明: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系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开展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而设计的任务书。
谢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一、.建设内容:2011年〜完成所有硬件设备的招标、采购、安装、调试〜正式投入使用。
2012年〜完成工作室网站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整理、收集名老中医医案、诊疗技术等相关资料〜形成电子版资料库。
2013年〜完成研究型继承工作相关论著出版〜院内制剂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应用。
重点培养2名副高以上和5名中级职称中医人员〜成功接收并培养10名进修、研修人员。
开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3项以上。
二、工作方法:采取门诊跟师侍诊、观摩室示教、资料室讲课和讨论相结合的传承带教方法,建立典型医案、形成系统的诊疗方案、影像资料、成果资料、办学习班、接受进修人员、出版专著及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等以利学术经验推广和传承。
三、管理制度:建立工作室负责人职责、工作室工作人员职责、医院各部门牵头人协调传承工作室工作职责、传承研究工作制度、信息网络建设和维护制度、传承工作检查监督制度、传承工作评估和考核方法。
具体按排如下:1、配备专人负责〜负责名医工作室坐诊、学员跟师带教的安排和考勤等日常工作。
2、名中医工作室有建设目标、工作制度和考核要求。
3、名中医工作诊室建立门诊日志、学术研讨或讲座记录本。
4、有计划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和继承工作。
总结研究谢强教授擅治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形成系统的专病诊疗方案〜并推广运用于临床。
5、结合名老中医擅长治疗之病种〜研制院内制剂〜并推广运用于临床。
6、开展谢强教授成才规律研究并形成专著出版。
7(重点培养富有创新特色的高级中医耳鼻咽喉科专科顶尖人才及后备队伍〜使传承团队不断完善并发展壮大。
8、参与临床疑难病例的中医诊断与治疗〜开展中医会诊工作〜形成特色鲜明〜疗效确切的相关病种的中医诊疗常规或体系。
9、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宣传推广工作〜提高中医耳鼻咽喉科治疗水平〜促进中医专科,专病,做强做大。
10、开展师承带徒工作。
名医工作室有一整套进修及考核考评制度〜使得中医传承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1.07.12•【文号】国中医药人教教育便函[2011]133号•【施行日期】2011.07.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教育便函【2011】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切实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工作,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和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我局将继续开展一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专家遴选基本条件(一)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二)有丰富、独到的中医药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公认为是学科带头人或知名专家,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盛誉;(三)身体健康,能够坚持中医临床实践,并积极开展学术传承活动和培养后继人才工作;(四)同时承担省级名中医工作室或相关传承工作任务的中医药专家优先考虑。
二、工作室团队及负责人应具备条件(一)工作室团队由名老中医专家本人、工作室负责人,中医临床、计算机软件及信息网络等多学科工作人员组成,人员年龄、专业和职称结构应相对合理,规模适当;(二)工作室负责人应该热爱中医药学术传承工作,与名老中医药专家专业一致,并由该专家推荐认可,具备高级技术职称,在中医临床工作10年以上;(三)工作室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应优先考虑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或第一、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三、工作室依托单位基本条件(一)必须是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二)单位领导重视,能够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四、遴选程序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本省、区、市的具体情况,按照名额分配和遴选要求,做好组织推荐工作;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有关申报单位需填写建设项目申报表(见附件),一式两份,并加盖公章,于2011年7月25日前寄送至我局人教司师承继教处,同时将申报表电子版文档发送至受理电子邮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制
2014年月日
填写说明: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系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开展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而设计的任务书。
“编号”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统一填写。
项目名称为:xxx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是项目管理部门为甲方,将根据《任务书》,不定期对工作室建设进展进行指导、督促、检查。
3.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是项目负责部门为乙方,要按照有关要求,具体负责指导、督促项目的执行。
4.接受委托具体实施项目的单位是项目依托单位为丙方,需根据确定的项目,填写《任务书》,
一式五份,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
5.传承工作室团队由名老中医药专家本人、工作室负责人、中医临床、计算机软件及信息网络等多学科工作人员8-12人组成。
工作室负责人应该与名老中医药专家专业一致,由该专家推荐认可。
名老中医药专家本人不可兼做负责人。
6.此任务书内容须用楷体四号字填写,并用A4纸打印,超出格式者可另加页。
所有填写内容必须真实有效,确无填写内容时请填“无”。
7.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在2014年9月30日前为本省(区、市)2014年传承工作室信息网络平台管理人员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信息网络平台上建立账号(网址:h ***/),并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8.联系电话:***
一、名老中医药专家基本信息
二、工作室基本情况
三、工作室团队主要工作人员情况
五、建设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九、项目协议。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名老中医工作室一、背景分析: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对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中医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减少。
为了促进中医的传承与创新,特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通过整合专业资源,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推广,使中医药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应用。
二、项目目标:1. 传承中医经典:通过与名医合作,挖掘和整理名医的经验和心得,形成传世的中医典籍。
2. 推广中医理论:通过组织学术研讨和知识普及活动,向社会普及中医理论,提高中医理论的文化认同度。
3. 高质量临床服务:通过建立名老中医门诊,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宣传中医的独特疗效。
4. 创新中医研究:组织中医药科研团队,开展中医研究项目,推动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项目计划:1. 建立专家委员会:邀请中医著名专家组成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的规划和监督。
2. 整理中医典籍:组织专家团队,与名医合作,挖掘名医的经验和心得,整理形成传世的中医典籍,并进行出版、发行。
3. 组织学术研讨和知识普及活动:定期举办中医学术研讨会,邀请名医和专家分享中医理论和实践,同时组织中医知识普及讲座,提高公众对中医的认知。
4. 建立名老中医门诊:选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度声誉的老中医,开设名老中医门诊,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
5. 推动中医技术创新:成立中医药科研团队,组织中医研究项目,重点推动中医疗效评估和中医药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四、项目执行步骤:1. 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委员会,确定项目具体计划和推进措施。
2. 挖掘名医经验,与名医合作整理中医经典,形成传世的中医典籍。
3. 开展学术研讨和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医理论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4. 筛选优秀老中医,建立名老中医门诊,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
5. 成立中医药科研团队,组织中医研究项目,推动中医技术的创新发展。
名老中医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名老中医工作室作为一家具有丰富中医经验和良好口碑的医疗机构,将致力于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扩大影响力,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的年度工作计划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二、医疗服务
1. 提升诊疗水平:加强医师队伍的进修培训,引进先进的诊疗设备,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2. 完善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就医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
3. 拓展特色医疗项目:发展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传统中医疗法,提供多元化的医疗选择。
三、中医文化传承
1. 弘扬中医文化:举办中医讲座、义诊活动,邀请名医分享经验,提升中医文化知名度。
2. 扶持中医人才:组织中医传承人才培养项目,为年轻医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推动中医人才的传承和培养。
3. 制定中医文化传承计划:策划中医书画展、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增强中医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四、文化建设
1. 完善工作室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质控,提高工作室整体管理水平。
2. 品牌宣传推广: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提升工作室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社会责任
1. 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医疗公益活动,关爱贫困地区患者,传递中医关爱之情。
2. 参与民生工程: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举办的中医健康扶贫项目,履行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
以上就是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年度工作计划,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高的服务标准,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为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够与更多关心和支持中医发展的朋友一起携手,共同见证中医事业的繁荣与壮大。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
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
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
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
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
2023年名老中医传承工作计划一、引导名老中医积极参与传承工作1. 创设传承平台:建立一个专门的传承平台,用于集中展示名老中医的传承经验和技艺,供后辈医师学习借鉴。
2. 定期召开座谈会:定期邀请名老中医参加座谈会,分享他们的传承经验和心得,同时也为后辈医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3. 建立交流实践基地:与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交流实践基地,名老中医定期去院内开展传承工作,并与年轻医师面对面交流。
二、加强名老中医技艺传承1. 建立传承指导制度:针对每位名老中医,由专门的传承指导人员负责对其进行技艺和经验的传承指导,帮助名老中医传授经验和技术。
2. 开展技艺传习班:根据名老中医的技艺特长,开设相应的技艺传习班,组织年轻医师参加学习,以促进传统中医技艺的传承。
3. 建立技艺传承档案:对名老中医的技艺进行深入记录和归档,保存其宝贵的传承经验和技术,供后来者学习和参考。
三、开展名老中医传承项目培训1. 开展培训班:针对有一定医学基础的年轻医师,开设名老中医传承项目培训班,培养他们成为传统中医的传承人。
2. 组织实践交流活动:安排年轻医师到名老中医的工作地点进行实地实践交流,深入了解名老中医的传承经验和技术。
3. 建立传承学院:与相关高校合作,建立传承学院,开设名老中医传承项目专业,培养更多的中医传承人才。
四、推动名老中医传承成果转化1. 建立名老中医品牌:对传承工作中涌现出的名老中医进行品牌化推广,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组织技术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邀请名老中医参加技术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分享他们的传承成果和研究成果。
3.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名老中医参与科学研究,将传统中医的经验和技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推动传承成果的科学化。
五、加强文化传承和宣传工作1. 开展名老中医文化展览:组织名老中医的传承成果进行展览,向社会大众展示中医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
2. 宣传名老中医事迹: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名老中医的事迹和传承成果,提高社会对中医传承的认知和关注度。
谢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
一、.建设内容:2011年~完成所有硬件设备的招标、采购、安装、调试~正式投入使用。
2012年~完成工作室网站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整理、收集名老中医医案、诊疗技术等相关资料~形成电子版资料库。
2013年~完成研究型继承工作相关论著出版~院内制剂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应用。
重点培养2名副高以上和5名中级职称中医人员~成功接收并培养10名进修、研修人员。
开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3项以上。
二、工作方法:采取门诊跟师侍诊、观摩室示教、资料室讲课和讨论相结合的传承带教方法,建立典型医案、形成系统的诊疗方案、影像资料、成果资料、办学习班、接受进修人员、出版专著及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等以利学术经验推广和传承。
三、管理制度:建立工作室负责人职责、工作室工作人员职责、医院各部门牵头人协调传承工作室工作职责、传承研究工作制度、信息网络建设和维护制度、传承工作检查监督制度、传承工作评估和考核方法。
具体按排如下:
1、配备专人负责~负责名医工作室坐诊、学员跟师带教的安排和考勤等日常工作。
2、名中医工作室有建设目标、工作制度和考核要求。
3、名中医工作诊室建立门诊日志、学术研讨或讲座记录本。
4、有计划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和继承工作。
总结研究谢强教授擅治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形成系统的专病诊疗方案~并推广运用于临床。
5、结合名老中医擅长治疗之病种~研制院内制剂~并推广运用于临床。
6、开展谢强教授成才规律研究并形成专著出版。
7(重点培养富有创新特色的高级中医耳鼻咽喉科专科顶尖人才及后备队伍~使传承团队不断完善并发展壮大。
8、参与临床疑难病例的中医诊断与治疗~开展中医会诊工作~形成特色鲜明~疗效确切的相关病种的中医诊疗常规或体系。
9、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宣传推广工作~提高中医耳鼻咽喉科治疗水平~促进中医专科,专病,做强做大。
10、开展师承带徒工作。
名医工作室有一整套进修及考核考评制度~使得中医传承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同时名医工作室还接受和安排研究生、留学生、港台学生的临床实习。
接待国内外学者的观摩学习。
11、将谢强教授学术经验、学术理论推广应用于中医药理论研究、教材建设及教学之中。
12、整理并研究谢强教授临证医案~开展谢强教授学术思想研
究并出版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