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
- 格式:doc
- 大小:691.50 KB
- 文档页数:2
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案例一、项目背景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苏州古城西侧,东临京杭大运河,南邻吴中区,北接相城区,西至太湖。
总人口47.2万,其中常住人口28.5万人,暂住人口18.2万人,外籍人口0.5万人。
下辖枫桥、狮山、横塘、镇湖4个街道及浒墅关、通安、东渚3个镇,下设通安、东渚、浒墅关3个分区和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
苏州高新区是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务院“保护古城风貌,加快新区建设”的批复精神于1990年11月开发建设的,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被确定为首批向APEC成员开放的亚太科技工业园,1999年被国家环保局认定为国内首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0年被外经贸部、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2001年被批准建设国内首家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200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出口加工区,2003年12月被国家环保批准建设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苏州高新区,交通十分便利,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90公里、浦东国际机场130公里,距上海港100公里、张家港港口90公里、太仓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
沪宁高速公里、312国道、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绕城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建设中的世纪大道横贯东西。
二、项目意义苏州高新区是我国最早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自1992年开发建设以来,一直在“高”和“新”上做文章,有志成为高新技术集聚区,新兴产业引领区,吸引了2000多家外资企业和14000多家内资企业入驻,人力资源服务发展兴旺。
高新区的人力资源产业得到苏州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奖励,成为苏州重点培养的现代服务业。
目前,苏州高新区科技财政拨款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超过1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超过3%,均列苏州大市第一;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均超过50%,在全国开发区名列前茅。
苏州国家环保产业园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6年第6期2001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发文批准在苏州高新区建设全国首家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苏州国家环保产业园,并于2003年1月成立作为产业园的运营主体--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由此开启了国内首家以企业化运作管理的环保特色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
苏州国家环保产业园是苏州高新区内的首个“园中园”,也是在苏州高新区明确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打造循环经济特色园区的指导方向下应运而生的首个节能环保专业园区。
苏州国家环保产业园建有A、B两个园区。
A区位于高新区太湖大道高架以南,于2003年开工建设,占地378亩,总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已出售16.8万平方米,持有经营性物业7.5万平方米,目前已累计引进中外企业超过200家,产业涉及环保设备、环保工程、新能源、节能材料等多个领域。
B区位于高新区科技城,于2005年8月开工建设,占地204亩,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已出售1.7万平方米,持有经营性物业5.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涉及汽车配件生产、光伏设备、信息存储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等多个领域。
作为专业的国家级产业园,苏州环保产业园在十几年的运作中,始终以孵化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加速节能环保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培育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重任,不断推动生态、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
苏州环保产业园依托苏州高新区政府平台,以产业招商打开产业集聚之门。
建园初期,苏州高新区政府以“首家国家级环保特色园区”为宣传亮点,在高密度广泛对接客商的过程中,大力推介环保产业园,园区重点着眼于行业内的知名企业,以期通过优秀企业吸引更多同类企业的关注。
早期入驻的卡乐电子、爱威电子、美恩超导、栗田工业等高科技、高产值的企业都是园区依托政府招商引资平台,成功吸纳的优质名牌企业,以此打开园区的产业集聚之门,逐步向环保产业集聚的目标发展。
苏州国家环保产业园的建设目标是围绕城市环保这一中心,充分利用苏州高新区的良好机制和环境,建立一个“园中园”,以环保、新能源产业集聚形成集群效应,形成有利于环保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环保企业发展的孵化环境。
苏州高新区调研报告苏州高新区调研报告一、引言苏州高新区是中国东部地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工业开发区,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的东部。
我于近日对该区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了解其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报告将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提供有关决策者参考的信息。
二、背景信息苏州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该区域总面积约为58.98平方公里,包括高科技产业区、科技成果转化区、人才创新创业区等区域,共有4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三、发展状况1. 产业结构调研发现,苏州高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完善,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工程等领域。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该区的主要产业,占据区域经济的主导地位,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入驻。
2. 创新平台苏州高新区还建立了一批创新平台,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研发和创新环境。
这些平台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人才引进在人才引进方面,高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来此创新创业。
区域内建立了人才工作站和人才公寓,提供了住房、交通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
四、存在问题1. 人才流失尽管高新区在人才引进方面有所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人才流失现象。
一些优秀的科技人员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如房价高昂、子女教育等,导致一些人才选择离开高新区,这对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造成一定的制约。
2. 产业协调性不足高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于依赖电子信息产业,对其他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较为不足。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高新区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其他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户外资源的投资和供给。
3. 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在市场营销方面,苏州高新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相对较小,导致外界对该区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较低。
为了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高新区应加大对外宣传,增加对外经贸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
苏州市高新区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苏州市高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就其发展情况进行概括和分析。
首先,苏州市高新区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
该区域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
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拥有2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
这些企业和机构积极推动了科技创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高新区壮大了经济实力。
近年来,高新区的经济总量和增速稳步提升。
根据统计数据,高新区的GDP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高新区的GDP已经超过1000亿元,成为华东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同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该区域已发展起了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一批优势产业。
高新区积极引导和支持产业升级,促进了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
此外,高新区还注重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服务的提升。
该区坚持以企业为中心,积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新区的企业创新动力和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企业入驻和投资。
总的来说,苏州市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经济实力的增强、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营商环境的改善,为高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高新区还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以苏州市高新区为例,它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备受关注,下面我们就来概括和分析苏州市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首先,高新区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
区域内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可以追溯到1992年。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市,苏州在当时的国家战略规划中被确定为全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
为了推动苏州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苏州工业园区开始了一系列规划和建设工作。
1992年,国务院批准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
在建设初期,苏州工业园区以引进外资和技术为主要发展模式,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进驻,如松下、西门子、英特尔等。
这些跨国公司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1995年至2000年的五年计划中,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加强了对外引资和产业升级的工作。
园区相继引进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如IBM、华为、太阳能科技等。
这些企业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
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被国家确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苏州工业园区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园区抓住机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工业园区在经济发展的也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活品质提升。
园区在规划建设中将生态环保问题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园区保留了大量水体和园林景观,提升了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园区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国际资源,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
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园区的快速发展。
园区注重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在引进外资的注重培育本土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园区注重公共服务和人才培养。
园区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为企业提供便利条件。
园区还注重人才培养,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人才培训中心,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
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历程和成功经验,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对中国其他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苏州国建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
简介
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是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同意建立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复函》精神,于2003年1月成立。
环保产业园公司由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环境保护公司、苏州新区创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首期注册资金5000万元。
经过六年多的发展,通过股东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金的形式,注册资本金增加到8500万元。
七年来,环保产业园相继建立了生态修复中试平台和饮用水有机毒物中试平台,开辟了两个以循环经济与环保教育为题材的展示厅,建设了面积28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和产业区,累计引进了120多家环保企业,对长三角及全国环保事业产生巨大影响。
环保产业园最大的特色就是建成一个集环保企业聚集、环保信息交流、环保知识培训、环保产品展示、环保科技服务的专业园区。
在这个专业园区内配套了试验平台、生活社区、商业服务、科研办公场所,让企业产学研、吃住行实现一体化,大大地节约了企业经营的成本,开创了富有特色的多功能工业社区,为安商、亲商、富商提供后勤保障。
2006年,公司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环保产业园公众满意第一品牌”。
2007年,公司通过了“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苏省环保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2008年,公司通过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的认定,以全面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来吸引优秀企业的集聚。
园区概况
环保产业园分A、B两个区。
A区效果图
A区坐落于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于新区鹿山路以南,联港路以西,占地总面积378亩,已规划总建筑面积222983平方米,规划总投资28000万元。
B区效果图
B区位于苏州高新区昆仑山路南、浔阳江路西、金沙江路东,占地204亩,规划建筑面积81005平方米,总投资12188 万元,为机械加工类标准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