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树介壳虫的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66.28 KB
- 文档页数:1
臭椿的病虫害防治
臭椿挥发出的特殊臭味具有很强的杀菌除虫功效,并可与其他物质混合成杀虫剂,所以臭椿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病虫害危害较轻。
臭椿叶点霉病和白粉病是主要危害叶部的病害,要及早发现及时防治。
臭椿沟眶象、斑衣蜡蝉、樗蚕蛾、臭椿皮灯蛾、椿大象甲等是危害臭椿的主要害虫。
对斑衣蜡蝉、樗蚕蛾、臭椿皮蛾、椿大象甲,可在幼虫或若虫期喷洒25%灭幼脲Ⅲ号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进行防治[1]。
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brandti(Harold)),又名椿小象,属鞘翅目,象虫科,张秀玲等对其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臭椿沟眶象是检疫对象,此虫食性单一,是专门危害臭椿的一种枝干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枝、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因切断了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轻则枝枯、重则整株死亡。
成虫羽化大多在夜间和清晨进行,有补充营养习性,取食顶芽、侧芽或叶柄,成虫很少起飞、善爬行,喜群聚危害,危害严重的树干上布满了羽化孔。
人工林和行道树受害较严重。
因臭椿沟眶象飞翔力差,自然扩散靠成虫爬行,故人为调运携带有虫的苗木或新采伐的带皮圆木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防治上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
一是严把检疫关,防止其传播蔓延。
二是加强监测,适时防治。
可采用用螺丝刀挤杀刚开始活动的幼虫、打孔注药、人工捕杀、仿生剂防治等方法。
三是保护天敌啄木鸟,发挥生物控制的作用。
蚧壳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会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蚧壳并吸取植物的汁液,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蚧壳虫防治办法:
1. 机械方法:可以手动清除受虫害的叶片,用水冲洗受影响的植物部分,或者用软毛刷轻轻刷掉蚧壳。
2. 生物控制:引入天敌或者可减少蚧壳虫数量的其他昆虫,例如蚁类、捕食昆虫、寄生性小蜂等。
这些天敌可以吃掉或寄生在蚧壳虫体内。
3. 化学控制: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如吡虫啉、氨菊酯等,喷洒在植物上。
在使用任何杀虫剂之前,请确保按照说明书上的建议使用,并注意安全。
4. 农艺措施: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状态,使用合适的肥料和灌溉方法,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并减少蚧壳虫感染。
及时修剪和清理植物,以去除受感染的部分。
5. 预防措施:定期检查植物是否受到虫害,及时发现并处理蚧壳虫。
避免过度施肥和灌溉,以减少蚧壳虫的滋生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适合你自己的防治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植物种类、虫害严重程度、环境条件等。
如果情况严重或无法控制,请咨询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或园艺师的建议。
蚧壳虫每年防治最佳时期,蚧壳虫如何才能彻底消灭防治蚧壳虫一般选择在卵期和若虫期进行,具体为每年的4月下旬至6月底。
防治方法:若虫期时,使用20%灭扫利乳油4000-5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一、蚧壳虫每年防治最佳时期1、防治蚧壳虫一般选择在卵期和若虫期进行,因为蚧壳虫羽化成为成虫后,其背部鞘翅板会分泌蜡质层,将自身保护起来,喷洒的药物很难进入害虫体内,发挥作用。
2、蚧壳虫种类较多,但是第一代若虫大多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底,此时是防治蚧壳虫的最佳时期,除此之外,在7月中旬至9月底需要注意防治第二代蚧壳虫若虫,具体防治时间需要根据蚧壳虫种类来做出调整。
3、吹绵蚧:北方地区,第一代卵和若虫盛发期为4月中下旬至6月,第二代卵和若虫盛发期为7月中旬至9月。
南方地区,第一代卵和若虫盛发期为3月上旬至5月,第二代卵和若虫盛发期为5月中上旬至7月下旬,第三代卵和若虫盛发期为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4、矢尖蚧:若虫盛发期主要为3-4个时间段(3-4代区),分别为4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9月上中旬,12月上旬。
5、糠片蚧:若虫盛发期主要有3个时间段,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上中旬。
6、红蜡蚧:虫卵孵化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
7、日本龟蜡蚧:虫卵孵化盛期为6月下旬左右。
8、梨圆蚧:若虫盛发期主要为3个时间段,分别为6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9月上旬,9月至11月上旬。
9、桑白蚧:若虫孵化期主要为5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
10、康氏粉蚧:幼虫孵化盛期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下旬。
二、蚧壳虫如何才能彻底消灭1、在若虫期的时候,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4000-5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药物中可加入0.2-0.5%洗衣粉,增加药物的展着性)。
介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南方重于北方,北方温室内花木危害也很重,是最常见且难防治的害虫。
在数百种介壳虫中,危害较重的有50多种。
危害轻的花木生长不良,叶片发黄,提早落叶落果,危害重的部分枝梢渐枯死,最后全株死亡。
介壳虫排出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枝叶表面布满黑霉层,阻碍光合作用,降低观赏价值。
1介壳虫的形态介壳虫的若虫和雌成虫,体微小,无翅,大多无足、触角和眼,树上常见到的是介壳,虫体在介壳下,介壳小的仅0.5毫米,较大的也仅5-10毫米,形态有近圆形、椭圆形等多种,介壳有红色蜡质,白色的棉花状,有的成糠粉状、绒状等。
介壳群集固定枝、叶和果面上。
雄成虫体微小,有翅、足、触角和眼,田间不易找到。
2介壳虫的防治2.1严格检查购入苗木,市场上购入的苗木要仔细检查,不购买有出苗,如已购入有大量虫的苗,应彻底淘汰或处理,名贵苗木或少量虫,也要将介壳虫彻底清除,不使带虫苗进入大棚温室,混入花圃内。
2.2加强管理花木种植适当稀些,盆花摆放宜疏些,大棚、温室加强通风,以降低湿度,减少介壳虫,使花木健壮生长。
冬季结合整枝,剪除出枝并及时处理,剪去病虫枝、弱枝和过密枝,利于通风降湿。
枝十冬季刷白涂剂防蚧防冻,白涂剂用生石灰:硫磺粉:食盐以0.5:1:0.25 的比例,加适量动物胶和水,使易涂刷而不会流掉为宜。
家庭养小量盆花,用竹木片刮除介壳虫,或用手抹去,离开植物的介壳虫不会再上树危害。
草履蚧若虫上树前,在树十基部涂一圈宽约20-30厘米的粘虫肢环,上树盛期每天上午涂肢一遍。
粘虫胶用废机油、废柴油、棉油泥或蓖麻油加热熬煮,加入等量松香粉,边加边搅拌,待松香粉熔化后即可息火备用。
2.3药剂防治因介壳虫有介壳保护,抵抗力强,虫体小且隐蔽,不易发现,繁殖快,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就会成灾,故应做好检查工作,达到一定虫口时就要防治。
介壳虫对农药易产生抗药性,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不能多次连用同一种农药,施药方法有以下4种:2.3.1涂十有2种方法,1)用刷子蘸农药直接涂在有虫的枝上,在休眠期涂95%蚧螨灵(机油)乳剂150-200倍,机油乳剂30-50倍,45%结品石硫合剂50倍,松脂合剂8-10倍或涂桐油。
臭椿根部虫害防治措施臭椿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树木,其根部常常受到虫害的侵袭。
虫害会导致臭椿的生长受阻,甚至危及其生存。
因此,对臭椿根部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臭椿根部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园林爱好者有效地保护臭椿树木。
一、了解臭椿根部常见的虫害。
在进行臭椿根部虫害的防治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臭椿根部常见的虫害种类。
臭椿根部常见的虫害包括蚜虫、蛴螬、蛴螬、蚧壳虫等。
这些虫害会在臭椿的根部吸食汁液,导致臭椿的生长受阻,甚至引起臭椿的死亡。
因此,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臭椿树木至关重要。
二、加强臭椿的管理和养护。
臭椿的管理和养护是防治根部虫害的基础。
首先,要保持臭椿的生长环境清洁整洁,及时清除落叶和杂草,减少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其次,要注意及时修剪臭椿的树冠,保持通风和阳光的充足,提高臭椿的抗病虫能力。
此外,要定期给臭椿施肥,增强其生长力,提高对虫害的抵抗能力。
三、使用生物防治剂。
生物防治剂是一种对臭椿根部虫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产品。
生物防治剂主要是利用一些天然的微生物或者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对于臭椿根部虫害,可以选择一些对蚜虫、蛴螬等虫害有特殊防治效果的生物防治剂,如瓢虫、蚜虫天敌等。
使用生物防治剂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四、喷洒化学农药。
在臭椿根部虫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喷洒一些有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化学农药可以迅速杀灭害虫,对臭椿的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五、加强监测和预防。
在日常的园林管理中,要加强对臭椿根部虫害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定期检查臭椿的根部,发现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要加强对臭椿的预防工作,保持臭椿的生长环境清洁整洁,提高其抗病虫能力,减少虫害的发生。
六、合理施肥和浇水。
合理的施肥和浇水对于臭椿的生长和抗病虫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适量的施肥可以提高臭椿的生长力,增强其抵抗病虫的能力。
介壳虫用什么药最管用(看花友经验)
经常有人问我:介壳虫用什么药最管用,怎么样子才能把介壳虫杀绝啊?一般药剂根本就不管用,国光蚧必治杀不绝,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反反复复的发作……其实只需3种药剂,就可以杀绝介壳虫,并且不复发:
1、杀扑磷:广谱杀虫、杀螨剂,防治蚧壳虫有特效,不内吸,安全高效,兼治粉虱、蚜虫,秒杀一切甲壳虫、青虫。
缺点:味道有点大
2、噻虫嗪: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介壳虫具有胃毒、触杀作用,和杀扑磷搭配后对介壳虫成虫有特效。
3、有机硅高渗透剂:辅助杀扑磷和噻虫嗪使药性穿透进介壳虫体内,辅助两种药穿透虫卵,杀死虫卵。
这三种药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搭配着用,可以把介壳虫杀绝。
喷叶子+喷湿土表或者灌根,杀死土里的虫卵,如此这般可以杀绝。
比例是1:1500倍,每种药剂取1克,合计取3克,然后加入1500克的水就可以了。
(我家以前是搞农药批发的,对各种药剂比较熟悉。
) 药的牌子无所谓,只要是这三种药剂就行。
编辑:浴花谷花卉网。
冬季巧妙除蚧壳虫方法
1、重剪病枝:结合冬季修剪,重剪或疏除为害严重的有虫枝,挖掉为害严重、已无观赏价值的弱株和死株,带出园外烧毁,降低越冬基数,以减轻翌年虫源。
2、结冰除虫:结合本地的天气预报,在寒流下降后的1至2天内,傍晚往树上浇水,使之结冰,第二天上午用木棒敲击树干、树枝,树体上的蚧壳虫可被冰粘下来,视树枝上的虫况,整个冬天2至3次,基本上可以清除树体表面上的蚧虫。
应当注意当树径小于5厘米时,不适宜用冰冻法除虫,因为树小抗逆性差,容易发生冻害。
3、透明胶带加药剂扫残:经过上述两步处理后,树身所剩蚧壳虫已为数不多,大大减轻了药剂处理的工作量,对于在树干裂缝处和老皮底下的少数蚧虫,可在翌年3至4月树叶萌动前,用钢丝刷刷除有蚧壳虫的部位,然后用50倍柴油助剂加50%对硫磷乳油60倍液或10%的氯氰菊酯乳油300倍液混合液涂刷一遍,待树干风干后,立即用宽5厘米的透明胶带包扎所涂部位,包扎时要注意密封,蚧虫恢复活动后,待树枝长出嫩芽后一个月左右及时剥除胶带,带出园外烧毁,经过以上三个步骤基本可以清除树体上的蚧虫。
此法也可用于树根盆景上蚧虫防治,要注意的是视盆景大小确定药剂浓度,以免产生药害影响观赏价值。
4、胶环阻隔: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园林蚧类的发生,针对草履蚧发生重的园林,早春在树干基部涂上粘虫胶环,可杀死上树的若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蚧壳虫怎么防治?蚧壳虫的为害及防治小妙招!蚧壳虫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害虫,对果树和其他植物造成严重危害,为了保护植物的健康,有效的蚧壳虫防治方法至关重要,那蚧壳虫怎么防治?蚧壳虫的为害及防治小妙招!一、蚧壳虫怎么防治?两种小妙招介绍!1、冬季清园:冬季清园是预防蚧壳虫发生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清园的一些具体步骤和方法:(1)剪除虫枝:在清园时,应剪除带有蚧壳虫的虫枝,以阻止虫害的扩散。
集中这些虫枝并进行烧毁,以确保虫卵和幼虫的彻底歼灭。
(2)改善树形:蚧壳虫喜欢隐藏在树枝和树干的凹陷部位,因此保持树形的健康和整洁有助于减少虫害滋生的空间。
(3)梳剪枝条:使用剪刀或梳子轻轻地梳剪果树的树枝,将附着在枝条上的蚧壳虫清除掉。
(4)增加阳光照射:蚧壳虫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增加阳光的照射可以减少虫害的生存条件。
(5)喷施石硫合剂:使用1-1.5度的石硫合剂,可以对植物进行喷施,以防止蚧壳虫的繁殖和滋生。
(6)使用清园剂:可以选择多功能的清园剂,如清园双保险200倍液,进行喷施,以达到清除虫卵和幼虫的效果。
2、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在蚧壳虫严重发生时的有效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剂防治方法:(1)选择适当药剂:根据蚧壳虫的发生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药剂,如盛将800-1000倍液、毒蚧1000-1500倍液、百宁1000-1500倍液等。
(2)药剂喷施:将选定的药剂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液体,然后进行果树的喷施。
注意均匀覆盖整棵树,特别是叶背面和枝条的隐藏部分。
(3)定期防治:鉴于蚧壳虫繁殖能力强,药剂防治需要定期进行,以保持虫害的控制效果。
二、蚧壳虫的为害症状有哪些?1、红圆蚧:红圆蚧是一种常见的蚧壳虫,其为害症状表现为:(1)多代发生:红圆蚧一年可产生2-4代,其繁殖能力强,使得虫害扩散迅速。
(2)影响果实发育:在6月上中旬,受精雌成虫胎生第一代若虫,这些若虫会寄生在果树上,严重影响果实的正常发育。
(3)叶片受害:在8月中旬,红圆蚧成虫大量繁殖,叶片上会出现蚧虫集群,叶片受害后呈现黄化、卷曲等症状。
为害臭椿树的主要害虫及防控技术刘宝【摘要】介绍了严重为害臭椿树的主要害虫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斑衣蜡蝉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为保护绿化树种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7(058)008【总页数】2页(P36,39)【关键词】臭椿;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斑衣蜡蝉;防控技术【作者】刘宝【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唐徕公园,宁夏银川 7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38;S763.7臭椿树是一种非常好的造林、绿化树种,为害臭椿树的主要害虫有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斑衣蜡蝉。
通过监测调查、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发现,目前这3种害虫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银川地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均有发生,并且有快速蔓延暴发的趋势。
为了保护臭椿树种,笔者在生产实践中通过观察和防治试验,总结了3种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为更好地防治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斑衣蜡蝉和保护其他造林、绿化树种提供参考。
沟眶象(Eucryp torrhynchus chinensis(Olivier))属鞘翅目象虫科,1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根部或树干周围20~30 cm深的土层中越冬。
以幼虫越冬的,次年5月化蛹;以成虫在土中越冬的,4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底5月初就能见到成虫,成虫羽化盛期在5月上中旬。
羽化孔为圆形,成虫具有较强的假死性,寿命长达7个月。
卵单产于树皮缝内,初孵幼虫先取食韧皮部,随着虫体的长大逐渐蛀入木质部为害,造成树体流胶。
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属鞘翅目象虫科。
1年发生1代,各期发育不整齐,幼虫在臭椿枝、干、根部蛀道内越冬,成虫在臭椿干基周围1~50 cm深的土层内越冬。
以成虫在树干周围土层内越冬的出土较早,于4月中旬始见成虫出土为害,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盛发期。
以幼虫越冬的于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初成虫开始羽化,成虫羽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
蚧壳虫发生季节
摘要:
1.蚧壳虫的发生季节
2.蚧壳虫的生活习性
3.蚧壳虫的防治方法
正文:
蚧壳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
在这个时期,气候温暖潮湿,非常适合蚧壳虫的繁殖和生长。
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个时候加强防治工作,以防止蚧壳虫对作物和植物造成严重危害。
蚧壳虫的生活习性是喜欢躲在树叶、枝干和果实等植物部位的背阴处。
它们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同时还会分泌一种粘液,用来保护自己和卵。
这种粘液让蚧壳虫的身体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壳,使它们不易受到外界的侵害。
为了有效防治蚧壳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定期检查:要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查,发现蚧壳虫的踪迹,及时进行处理。
2.清洁环境:要及时清理植物周围的杂草、枯枝败叶等,减少蚧壳虫的藏身之处。
3.生物防治:可以引入蚧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鸟类等,进行生物防治。
4.化学防治:可以使用针对蚧壳虫的专用农药进行喷洒,但要遵循农药使用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蚧壳虫的危害与防治阳春三月,气温逐步回升,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而寄生于苗木花卉枝干上的虫害也开始行动了。
此时我们要进一步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苗木健康成长。
分布最广、危害最强,并且后期不易防治的头号劲敌就是蚧壳虫。
蚧壳虫是一类小型昆虫,大多数虫体上披有蜡质分泌物,雌雄异体,生命力极强。
雌虫无翅,雄虫有1对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每年繁殖3~4代。
它是园林绿化中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
成虫、若虫以针状口器插入花卉叶、枝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并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
初龄若虫在3~4年生枝条和当年生枝条基部主干皮缝、树孔、果柄基部处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出蛰为害幼嫩枝叶,5~9月为各代若虫为害盛期,以第三代若虫为害最严重。
园林植物上常见的有樟白轮盾蚧、朝鲜球坚蚧、桑白蚧、康氏粉蚧、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埃及吹绵蚧、月季白轮盾蚧、龟蜡蚧、褐软蚧、黑点盾蚧、糠片盾蚧、朝鲜球坚蚧、枸骨红蜡蚧、女真白蜡蚧、草履蚧、日本龟蜡蚧、苏铁圆盾蚧、卫矛矢尖蚧、紫薇绒蚧等蚧壳虫的主要存在状态有四种:一是成虫,蚧壳虫外有蚧壳包裹,如果用手挤压蚧壳虫会出现红水,此时不能用药,任何药剂对蚧壳虫都无效。
二是卵,此时如果用手挤压虫茧会呈白色粉末状,此白色粉末就是蚧壳虫的卵,每壳约1500粒卵。
此时不能打药,任何药剂无效。
三是若虫,为蚧壳虫的移动期,此时是防治蚧壳虫的最佳时期。
一周后白色粉末转变为肉粉色小虫时并从壳中爬出。
10天后,肉色小虫变为灰褐色小虫,同时大部分已从壳中爬出,此时是若虫为害严重期,需再次喷施药剂。
四是成虫,从白色粉末的卵变为灰褐色若虫,最终又形成壳,即成虫,时间为15~20天。
所以,要抓住防治蚧壳虫的最佳防治时期,只能在若虫移动期打药,其他时间打药效果甚微。
防治食叶害虫的药剂对蚧虫作用不大,反而杀伤大量害虫天敌。
药物防治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建议广大农民朋友做好田间检查,遵循“早发现、早防除”的原理,从3月份开始,要勤检查,早防治,选择最佳的防除药剂,确定最佳的防治时间,把蚧壳虫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减轻对苗木花卉的危害。
蚧壳虫的危害和防治方法1. 引言1.1 什么是蚧壳虫蚧壳虫,学名卵圆蚧(Coccus hesperidum L.)是半翅目蚧壳虫科蚧属的昆虫,主要以植物汁液为食,在农业生产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害虫。
蚧壳虫的身体呈扁圆形,通常为红色、棕色或黑色,因身体覆盖了一层坚硬的贝壳状外壳而得名。
这种外壳有着较强的抗逆性,使得蚧壳虫在环境中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蚧壳虫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主要在植物的嫩叶、韧皮部和果实上寄生,通过长管状吸壁器将植物汁吸入体内。
大量的蚧壳虫聚集在植物上会导致植物的叶片变黄、卷曲、甚至枯萎,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蚧壳虫还会分泌一种黏液,促使黑霉病等霉菌病的发生,加重植物的伤害。
蚧壳虫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对果树、蔬菜、草坪等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控制蚧壳虫的繁殖和传播,对保护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控制蚧壳虫的危害,保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1.2 为什么蚧壳虫的危害严重蚧壳虫的危害严重主要是由于其在农业生产中所引起的危害。
蚧壳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主要以吸食农作物的汁液为生。
蚧壳虫在植物上寄生,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受损,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蚧壳虫的危害不仅仅表现为直接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生长迟缓、叶片变黄、果实畸形等现象,更重要的是蚧壳虫还会传播各种病毒,加重农作物的病害。
由于蚧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严重,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由于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寻找有效的蚧壳虫防治方法对于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蚧壳虫的危害严重性,发展绿色、安全、高效的防治对策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蚧壳虫的生活习性蚧壳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主要以植物汁液为食,对许多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蚧壳虫在夏季比较活跃,喜欢在植物的叶背或嫩枝上吸食汁液,导致植物出现黄化、枯萎等现象。
蚧壳虫、蚜虫、网蝽世代重叠为害,如何一次根除?蚧壳虫蚧壳虫种类多、寄主广,是花卉和树木上最常见的害虫,以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找到适宜处所后便停住吸食不动,开始固定生活,分泌蜡质形成介壳保护。
常见的蚧壳虫主要有草履蚧、日本龟蜡蚧、吹绵蚧、红蜡蚧、朝鲜球坚蚧、桑白蚧、康氏粉蚧、紫薇绒蚧等。
为害症状以刺吸式口器取食植物汁液,主要危害花木的叶片、枝干或果实等组织,造成枝叶发黄、畸形,生长不良。
同时其分泌物及排泄物易导致花木煤污病等病害的发生,严重时可导致花木死亡。
蚜虫蚜虫体型小,种类多,具有惊人繁殖能力,4-5天可繁殖一代,一年可繁殖几十代,在高温、干燥条件下发生较重,往往几十头乃至几百头群居在叶片、嫩茎、新芽、嫩叶上吸食危害。
常见的蚜虫主要有桃蚜、绵蚜、紫薇长斑蚜、松大蚜、柏大蚜等。
为害症状蚜虫主要危害植物幼嫩部位,受蚜虫危害时植物枝叶变形、出现斑点、卷叶、皱缩、生长缓慢,严重时造成落叶甚至枯死。
同时蚜虫分泌的蜜露易诱发煤污病,另外蚜虫还可传播其他植物病毒引起病毒病。
网蝽常见的网蝽为梨冠网蝽和悬铃木方翅网蝽,根据地区不同一年最多可发生5代或更多世代。
梨冠网蝽主要为害梨树、苹果、沙果、桃、李、杏等果树;悬铃木方翅网蝽主要为害悬铃木属(法桐)。
悬铃木方翅网蝽危险性大,不易除治,2007年3月被国家林业局外来有害生物管理办公室公布为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为害症状以成虫和若虫群居在叶片背面刺吸为害,使被害叶片最初呈现黄白色斑点和叶片失绿,,严重时叶片由叶脉开始干枯至整叶枯黄,造成树势衰弱、提前落叶等。
当悬铃木方翅网蝽种群过大时,还可成群入侵办公场所和居民家中,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防治办法以往防治刺吸式害虫存在的突出问题蚧壳虫、蚜虫、网蝽等刺吸式害虫的防治,最大的难度在于不能根除,虫害一代又一代连续不断的发生,喷药防治工作也需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进行。
特别面对一些高大树体,需借助大型机械设备来完成喷药工作,即便这样,药液也不能均匀喷施到每片树叶上进行全面的有效杀虫,而且大量的药液飘散在空气中造成污染,与生态环保相悖而驰。
河南农业2015年第9期(上)NONG YAO YU ZHI BAO农药与植保臭椿为苦木科臭椿属植物,乔木。
树皮灰白色至黑灰色,平滑或浅裂。
小枝粗壮,羽状复叶,互生,长90cm ,有小叶13~25枚,41枚,卵形、卵状披针形,全缘,先端渐尖,近基部处有粗锯齿有臭味。
臭椿属植物有11有6种。
臭椿变种有大果臭椿、千头椿、小叶臭椿、白材臭椿、红果臭椿、垂叶臭椿、红叶臭椿。
臭椿树高,冠大,挺拔,荫浓,新春嫩叶紫红色,(三)发生规律本地区1年发生 2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或土内越冬。
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化蛹,6—7月成虫羽化,7月为羽化盛期。
幼虫为害从4月中下旬开始,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越冬代幼虫翌年出蜇后危害期。
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当年孵化的幼虫危害盛期。
虫态重叠,很不整齐,至10月都有成虫发生。
成虫有假死性,羽化出孔后需补充营养取食嫩梢、叶片、叶柄等,成虫为害1个月左右开始产卵,卵期7~10d ,幼虫孵化期上半年始于5月上中旬,下半年始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幼虫孵化后先在树表皮下的韧皮部取食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三是工作后,摘除手套和口罩后,立即清洗手脸及可能接触到药剂的部位。
二、斑衣蜡蝉学名:Lycorma delicatula ,属同翅目蜡蝉科的昆虫,民间俗称“花姑娘”。
这种昆虫在生长中,体色变化很大。
小若虫时,体黑色,上面具有许多小白点。
大龄若虫最漂亮,通红的身体上有黑色和白色斑纹。
成虫后翅基部红色,飞翔时很鲜艳。
成虫、若虫均会跳跃,在多种植物上取食活动,最喜臭椿。
(一)分布与危害臭椿斑衣蜡蝉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主要为害臭椿、香14~17mm ,翅,雌虫体长18~22mm ,。
前翅长卵形,基部 10~20个,1/3为黑色,6~7个,翅端及脉5~10行卵,每1.5mm 。
1龄若虫长4mm ,宽3条,体背有白2龄若虫体长,体形似1龄若虫。
2龄若虫,白色蜡粉10mm ,宽4.5mm 。
蚧壳虫1月防治措施
蚧壳虫是植物害虫中的一种,主要以植物汁液为食,严重危害植
物健康生长。
蚧壳虫在1月份往往开始繁殖繁忙,给植物生长带来威胁,因此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控制它们的数量,保护植物的生长。
以下是一些在1月份防治蚧壳虫的措施:
一、保持植物卫生:清理植物周围的枯叶杂草,及时修剪枝叶,
保持植物整洁,减少蚧壳虫的藏身之处,防止它们滋生。
二、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对抗蚧壳虫,如瓢虫、蚜虫蝇等天敌是
蚧壳虫的天敌,可以释放这些天敌来控制蚧壳虫的数量。
三、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雾,有效杀灭蚧壳虫。
但注意要选择对植物安全的杀虫剂,避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四、植物调节剂:合理使用植物调节剂来增强植物的自身抗病虫
能力,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减少蚧壳虫的侵害。
五、物理防治:对受害植物进行湿布擦拭,用刷子清洁受害部位,将蚧壳虫清除干净,避免蚧壳虫产卵。
六、监测防治:定期巡查植物,观察蚧壳虫的活动和数量,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治理,避免虫害扩大。
总的来说,在1月份防治蚧壳虫需要采取多种综合的措施,综合利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植物调节剂、物理防治等手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措施。
同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保护植物的生长,确保作物的安全和产量。
只有全面做好防治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蚧壳虫的数量,保护植物免受侵害。
几招土方法,轻松搞定蚧壳虫!蚧壳虫是非常常见的害虫,也是只一种非常难杀死的一种害虫,如果你的作物上出现蚧壳虫,一定要趁早处理,一旦等它们繁殖成群,想要用药杀掉都难。
为什么蚧壳虫难被杀死?因为蚧壳虫和其他如蚜虫之类的害虫不同,它有外壳,外壳上有蜡质层,一般的农药都杀不死它。
并且蚧壳虫种类繁多,一年就能繁殖很多,如果前期放任不管,后期爆发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蚧壳虫表面有蜡层,药剂防治不好防,火种君收集到几个土方法,大家可以在小范围试用一下。
1、松碱合剂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强碱性的土方药,就算蚧壳虫有一定蜡质的壳,这种药也能很好杀死它们,用法也比较简单,冬天用的浓度高一点,夏季用的比较稀释一些。
冬天可以稀释8~10倍之后使用,夏天使用的时候可以稀释20倍左右使用,将这种溶液直接喷洒到患病的植物上面,对于蚧壳虫的成虫和幼虫扑杀效果都还不错。
这东西还能自制,方法是用清水茶枯烧碱松香以10:3:1:1的比例混合,之后就将茶枯弄碎和清水蒸煮,得到的溶液直接添加到烧碱和松香中蒸煮,溶解后就可以得到较为浓稠的溶液。
2、纯碱纯碱的腐蚀性也能对蚧壳虫有良好的作用,夏季气温高的时候浓度要弄低一点,不然很容易烧伤植物,可以用千分之一左右的浓度。
3、辣椒水和洗衣粉混合这些材料都非常容易拿到,辣椒水放几滴,加一小份的洗衣粉(无漂白剂的),混入200倍的清水,混合搅拌后就可以喷到患病的植物上了,混合比例是辣椒水洗衣粉清水=0.2:1:200。
4、食用醋杀虫家里的食用醋也可以尝试用来杀虫,直接用大棉签或毛笔沾食用醋到患病的植株上,这种方法也是比较不错的,但是也不能长期使用,这样能够适当清除病虫,还能有利叶子长得更好。
5、高度白酒杀虫度数较高的白酒也能清除蚧壳虫,特别在温度不断变高的时候,可以用60度左右的白酒兑水1:2的比例混合,混合的溶液浇到患病处,15天喷一次,一次清除。
6、酒精杀虫这种方法比较实在,通风好酒精就会挥发,方法是直接用棉签沾上酒精,涂抹到患病虫的植株上,这样就能彻底杀掉蚧壳虫啦。
农民用药的几个误区
1有没有病虫都用药
当前农民去地里打药一般都拿三四个药瓶,里面有治盲蝽象的、有杀棉铃虫的、有治红蜘蛛和蚜虫的,虽然地里不一定有这些虫子,但每次打药他们都要把这些打一遍,问他们为什么,回答是有虫的治虫,没虫的预防。
我们都知道,每一种病虫害都有一个防治指标,虫口密度或发病率低于这个指标时不用喷药,但当前农民根本不理会这些,有没有病虫害都用药。
2重复用药
市场上见到的很多农药都是广谱性的,菊酯类、有机磷类、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等的防治范围都较广,每种药侧重的防治对象略有不同,但对鳞翅目害虫、蚜虫、红蜘蛛等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防治上述虫害时使用一种或两种足够了,但有些农民却要把这几种药每样用一些,说是为加强效果,这样的用药习惯在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3药液浓度过大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一般都是高效农药,所谓高效即用量少而效果好,一般要求的稀释倍数都在1000倍以上,喷雾器一般盛水15kg左右,所以每种农药每喷雾器的用量不应该超过15ml。
但农户一般每种农药每喷雾器的用量都超过了20ml,调查中甚至有每喷雾器用高效氯氰菊酯50ml的农户,而农药标签上标注的用量是20~40g/亩,每亩一般要喷2~3喷雾器,所以农户用量已超过标注量的2.5倍了,稀释倍数不足300倍,如果再加些其他的农药,药液浓度会更高。
药液浓度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甚至在农作物上产生药害。
4喷药频率过高
一般农药的药效期都在10d以上,因此,一般建议农户每隔10d左右喷1次药,害虫高发期可每隔3~4d用1次药。
可农民的心理是在地里不能见到虫子,因此用药频率大大加快,一般间隔3~4d用1次药,害虫高发期每隔1d甚至天天喷药,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5不注意喷药时间
当前在田间,除了中午,其他时间都能见到喷药的。
现在气温较高,害虫的活动时间一般在上午10:00和下午5:00以后,在这个时间段用药会事半功倍。
因此,上午10:00后和下午5:00前用药效果肯定不理想,另外由于这段时间气温较高,非常容易产生作物药害和人中毒事件。
055250河北省巨鹿县农业局党彦超
植物保护
臭椿树介壳虫的防治
近年来河北石家庄地区农村介壳虫灾情非常严重,正定县村庄农民的庭院里,几乎每棵树上都有发生,尤其是臭椿树最多,白茫茫一片,很是“壮观”。
介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如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样,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危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还会出现叶片泛黄、提早落叶等现象,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
介壳虫抗药能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体内,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
臭椿属高大乔木,树体高大,不易防治,现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介壳虫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如果被害树体较小可用硬刷将枝条上的介壳虫刷掉,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并集中烧毁,不要乱扔。
2物理防治
可在冬天最冷时,用喷雾机往树上喷清水,在树枝上结一层薄冰,下午用木棍敲打树枝或振动枝,使冰与介壳虫体一起振落。
3药剂防治
3.1贴膏药。
用稀释好的内吸性农药把一小块棉布浸透,然后用钝刀把树干刮掉10cm见方的老皮(不要刮的太深,以免把树干的嫩皮刮掉),再把浸透好药液的棉布紧紧贴在上面,然后用胶带把棉布固定,这样树体会慢慢吸收,介壳虫吸收了药液,就会死掉。
3.2输液。
①钻洞。
在植株基部钻输液洞2~3个,5°夹角,深至髓心部。
输液洞孔数量的多少及孔径大小应与树体大小和输液插头直径相匹配。
一般树干注射器和喷雾器输液需钻输液洞孔1~2个,挂输液瓶的需钻输液洞孔2~4个,输液洞孔的水平分布要均匀,垂直分布要左右相互错开。
②准备药液。
按所购买具体内吸药剂的兑水比例进行稀释。
③输液。
先把输液袋或者输液瓶固定在比较合适的位置,然后把输液插头插进钻好的洞内,速度一定要慢,切忌太快。
④要特别注意的是所选药剂一定要低毒,如果毒性太大,反而会加速树木的死亡。
050800河北省正定县林业局王瑞娟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