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羁旅思乡诗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12
羁旅思乡的古诗词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羁旅思乡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羁旅思乡的古诗词篇1《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赏析】因眼前风物勾起乡思是游子的常情,基于这种生活体验,借一景一物来发抒乡思乡愁的诗作在古代诗歌中是不乏佳作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是由明月触发故园之情;“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是借春花表达归思;“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因笛声催动无尽的乡愁。
这些诗作物我相关,情词相吻,有的真情畅达,有的深情绵渺,深受人们喜爱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李觏的《乡思》则是由落日黄昏牵惹出浓郁的乡愁的诗作,但它又不只是借对夕阳晚景的描写来寄托怀乡之情,而是着力抒写落日时所见、所思、所感,并以步步推进,层层比照的手法把乡愁表达得至深至切。
《乡思》句句写故乡之思,但却不是在一个平面上作同一色调的渲染,而是一层深一层地把感情急切凝重地推向高潮。
诗人面对着天涯落日,但在一、二两句中并未展开对天涯依稀的暮色的描写,起句即借“人言”天涯之远,已蕴游子之情,接着以“望极”而“不见”,表达作者对家乡之远——远在天涯之外——的怅惘,这样在游子之思上添一层乡关渺远的怅恨。
三、四两句借眼前碧山、暮云把乡思更推上一层:远已堪恨,怎又见层层青山阻断了天涯故乡路,恨远之上又添一恨——隔;更何况这层层青山“还被暮云遮”,“隔”复又“遮”,恨何以堪!短短四句,一层进一层,一层深一层,把凝重的乡思之情表达得深婉曲折而又十分浓烈。
这种写法在诗词中自非独无仅有。
李商隐的“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人们熟知的,而与李觏同时代的欧阳修在《踏莎行》中也运用这种手法:“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之羁旅思乡诗提升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届高考考点:古诗词题材之羁旅思乡诗解析与提升专练考点:1.杜甫《春日忆李白》2.杜甫《月夜》3.宋琬《蝶恋花》4.黄庭坚《思亲汝州作》5.《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6.许浑《旅夜怀远客》【考点解读】一、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此类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对接教材]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通性归纳]常见标题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意象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常见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
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语言特点①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②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
③浑厚悲凉,如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
④深沉委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内容概括和复杂情感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朱志刚教学目标1、准确判断羁旅行役诗。
2、了解羁旅行役诗基本知识。
3、掌握羁旅诗中内容概括题及情感分析题的答题要领。
教学重难点:羁旅诗中内容概括题及情感分析题的答题要领【考点指津】1.把握情感类别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2.挖掘关键信息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3.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月——“望月怀远”诗人移情于月雁——“鸿雁传书”人归落雁后,是触动诗人乡思的媒介危楼——诗人常因乡思而登楼凭栏,独立莫凭栏“杜鹃啼血” 书信——家书抵万金4.注意两种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乐景衬哀情。
②对面落笔(对写法)。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概括题(重点考查构思脉络、内容概括)构思脉络三步走:一、粗读全诗,把握诗歌写的什么;二、以句为单位,用简明的话概括句意;三、分析句与句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理清脉络。
诗词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真题探法】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羁旅思乡诗鉴赏方法要领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题材;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材」(2)羁旅思乡诗【必备知识】羁旅思乡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典例精析】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学常识]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玄宗开元初为荥阳主簿。
马怀素请校正群籍,王湾参与集部的编撰工作。
书成后因功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
诗作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答案] “阔”表现出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案] (示例一)“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4.简要分析“正”“悬”两字的妙处。
[答案]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一、羁旅思乡诗: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作者因长期客居在外,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内容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
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乐景衬哀情(3)侧面落笔。
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标志①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危楼、危栏等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思亲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开贬所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天帝;巫阳,古代女巫名。
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描绘登通潮阁所见情景,娴雅的笔触中隐然透出羁旅愁绪。
首句“倦客愁闻归路遥”,开门见山地点明诗人的心境和处境。
B.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不用“飞”或“翔”,却着一“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也传达出诗人凭栏远眺的神情意态。
C.诗人被贬出京师,漂泊在海南,北归无期,发出“余生欲老海南村”的叹息,这自悲自悯的情感已经淹没了诗人心中执着的期望。
届高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之羁旅思乡诗专练 -- 统编版高总复习 (一)当前正值高考备考阶段,语文古诗词思想情感题的考查是备考重点之一。
其中,羁旅思乡诗是常考古诗之一。
本文将以统编版高总复习为基础,从羁旅思乡诗的概念、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和特点1. 概念:羁代表旅途中的牵挂,旅途中的所想所念;旅代表远离故乡,奔波在外。
羁旅思乡诗就是指在旅途中对故乡所产生的思乡之情的表达,通常表现为旅途的孤寂和对故园的眷恋之情。
2. 特点:(1)情感真挚。
因为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感情往往深挚动人。
(2)语言简练。
又因为它们多反映作者在旅途中的思维流程,所以行文往往语言简练,不喜用华丽的修辞手法。
(3)意境美和。
采用特殊的词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来渲染感情色彩,画面化的描绘往往富有美感。
二、羁旅思乡诗的思想情感1. 思乡之情:作为文化传承的个人体验,文学形式的表达,羁旅思乡诗的最主要的思想情感是基于郁结的思乡之情。
例如: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全诗中山河辽阔,而作者思乡之情空前强烈,一方面表现了王之涣身在异乡的孤独感,另外表现出对故乡的美好和眷恋之情。
2. 寄己情怀:除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忆之情,羁旅思乡诗中还蕴含着一种对自我的思考并通过思乡之情来表达。
例如,唐代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全诗中,李白对自己心态极其复杂、带有深度的挥霍与沉淀获得了淋漓的表达。
3. 超越时空的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思想情感不是单纯停留在时空的局限内的,而是经过历史、文化、际遇的触动,获得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受。
例如,唐朝杜甫在北大荒的这片土地上,写下了《北征》:“壮心未与年俱没,垂老独立心中事。
”全诗大自然与人的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把人的思想和感情的深度反映出来。
三、结尾总之,羁旅思乡诗不仅仅是语文考试中的高频考题,更是一种具有深刻意义的人文价值。
关于羁旅思乡的古诗羁旅思乡的古诗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5.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6.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7.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读一首诗,知一类诗,依据题材,合理推导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但常见题材总是有限的。
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即事抒怀诗几类。
1、羁旅思乡诗题材特征借诗人旅途所见所闻,表达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乡怀亲之情。
常见标志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逆旅、驿站)”“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日暮、晚秋等时间。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落叶、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内容情感①。
②。
③。
常用手法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③。
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教材链接李白《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湾《次北固山下》、杜甫《登高》、马致远《秋思》、李商隐《夜雨寄北》、苏轼《水调歌头》、周邦彦《苏幕遮》。
意境特点: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冷清。
【边练边悟1】晓行巴峡(2017·北京高考) 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1.抓标志:题目,暗示2.读作者注释:暗示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②[景、事]4.定情感:【边练边悟2】含山店梦觉作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1.抓标志:题目,暗示2.读作者注释:暗示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②[景、事]4.定情感:请你答题:这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其独特之处,试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