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1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5
摘要:太原新兴产业发展应以园区化集聚发展,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以重大创新成果中试、产业化为重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以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开发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研制为标志,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示范工程、以产学研战略合作为纽带,强化新兴产业创新型人才及团队建设等方面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关键词:新兴产业太原发展对策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是太原市十二五时期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以来,太原市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新材料、现代医药业、光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到2013年,太原市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为418.52亿元,增长12.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3%,太原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并初具规模。
1太原市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1.1装备制造业发展成效显著太原装备制造业中不少优势企业和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地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山西煤机装备有限公司的短壁机械化开采成套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100%。
太重集团连续三次入选中国机械百强榜,生产的热轧无缝钢管成套设备及大型钢板剪切矫直设备拥有完全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大口径无缝钢管锥形辊穿孔技术属国内独创,设计制造能力全球排名第三;特种升降设备、1200吨桥机、航天发射塔架等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大型起重机、大型挖掘设备、航天发射装置、大型轧机油膜轴承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95%、88%、70%。
太原通泽重工有限公司的无缝钢管连轧机组成套设备主机市场份额占到国内市场的60%,锥形穿孔机组、微张力(定)减径机组等产品占到国内市场的75%。
2013年,太原市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带动下,取得显著成绩。
年末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164个,工业增加值289.73亿元,增长14.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7.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个百分点。
金属镁生产新工艺研究现状与进展摘要:我国镁矿资源丰富,金属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色金属,这种金属结构的质量较轻,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金属的适用范围完全社会阶层正在逐步扩大。
特别是当这种金属与其他金属制品结合使用时,所得到的轻金属材料不仅硬度高、性能稳定,而且质量更轻。
这种镁合金已被用于汽车、计算机、通讯、航空航天等许多高端行业,并获得了良好的使用口碑。
关键词:金属镁生产;新工艺;现状;进展引言分析了我国金属镁冶炼行业的现状及特点,对我国炼镁企业的环保技术现状进行了概括。
指出我国金属镁冶炼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严重、生产过程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排放标准不尽合理、行业环境管理水平低等问题。
为推进我国金属镁冶炼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建议出台行业环境管理指导意见、开展电解法炼镁关键环保技术研究、尽快启动行业污染排放标准修订、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和固体废物处置力度。
1镁与镁合金的性质镁元素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除地表外,海洋中含量也非常高,开发镁资源,替代其它枯竭资源可实现资源开发的持续性。
1.1镁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镁的密度为1.74g/m³,是铝的¾铁和锌的¼。
原子序数12,密集六方晶有三个自然同位素。
镁与氧的亲和度与镁的性状及外部温度紧密相关。
熔体镁与粉状镁在空气中易爆,镁条在850℃时就可直接燃烧。
高温下的镁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MgC2。
卤盐、硫化物、多种氮化物及碳酸氢钠都对镁有侵蚀作用,镁可以将许多卤化物和氧化物还原。
1.2镁合金变形与断裂机理镁合金的变形机理是以位错滑移和晶界滑动蠕变的方式进行的。
蠕变变形及应力水平变化随变形方式改变。
晶界滑动蠕变在室温及正常应力下的变形可忽略,在超过120℃时,晶界原子扩散产生滑动促进蠕变发生。
位错滑移是蠕变变形的一种方式。
位错可以连续产生变形,如果滑移面上的位错挤压,会影响滑移变形。
扩散蠕变是在金属熔点附近低应力背景下产生的。
2017年第17期作者简介:郑蔓莉(1995-),女,河北省唐山市人,延边大学农学院在读本科生。
通讯作者:赵兰花(1963-),女,延边大学农学院农林经济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产品流通方面的研究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7.17.084东北地区软枣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郑蔓莉赵兰花摘要:软枣猕猴桃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分析了东北地区软枣猕猴桃产业发展现况及其发展优势,指出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东北地区;软枣猕猴桃;产业现况;对策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7-0128-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13文献标志码:A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2)软枣猕猴桃,别名软枣子,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落叶藤本植物。
软枣猕猴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中、西北、西南等地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半岛,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但以我国东北地区的资源最为丰富。
软枣弥猴桃的果实柔软多汁,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C 、维生素P ,以及20多种氨基酸,特别是维生素C 含量是其他水果的几十倍,具有医疗保健的特殊功效。
软枣猕猴桃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软枣猕猴桃作为第三代猕猴桃开发利用[1]。
1东北地区软枣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现状软枣猕猴桃在我国分布广泛。
我国长白山地区是软枣猕猴桃的原产地和资源分布最广泛的区域,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左家特产研究所就开展了软枣猕猴桃的野生驯化与选种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功选育出了‘魁绿’(1993)、‘丰绿’(1993))和‘佳绿’(2015)三个品种[2,3]。
2007年辽宁省桓仁县林业局又成功选育出了‘桓优1号’品种[4]。
近10年来,以我国东三省为中心,软枣猕猴桃产业飞速发展。
延边大学从2006年开始研究软枣猕猴桃并致力于软枣猕猴桃产业化生产,期间主持完成了关于软枣猕猴桃开发利用方面的校项目、州科技局项目和吉林省教育厅项目各一项,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并每年坚持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了千余份珍稀资源,在延边地区八个县市及吉林地区产业化种植面积达千余亩。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 3月下9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谈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刘金菊(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白银 730900)摘 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重点社会问题。
就目前来看,有色矿产资源在利用方面仍存在技术不足、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要想提升综合利用效果,还需从多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本文分析了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6-0094-3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Nonferrous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LIU Jin-ju(Baiyin Mining and Metallurg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aiyin 730900,China)Abstract: Non ferrous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ent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s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on ferrous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has become a key social issue.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technical deficiencies and non-standard operations in the utilization of non-ferrous mineral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effect, targeted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from multiple aspec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non-ferrous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and based on this, studies solution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related work.Keywords: non-ferrous metals; Mineral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收稿日期:2023-01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2021年度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改性含碘凹凸棒石离子交换能力研究(编号:2021B—552)。
●新疆改革与发展新疆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马惠兰刘英杰孙天罡摘要新疆枸杞产业发展在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枸杞产品的需求、带动农民增收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要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按照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要求,实施优势区域发展战略、标准化发展战略、品牌化发展战略,加大营销推广力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强化政策资金扶持,促进新疆枸杞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疆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对策枸杞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和营养滋补品,不仅具有增加造血功能、抗脂肪肝、降血糖、降血压等药理作用及功效,还具有增强免疫力、防衰老等保健营养价值,是理想的药食兼用营养保健珍品。
无论是枸杞原果、干果还是其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有广阔的需求空间,随着近年来我国枸杞主产区枸杞种植、加工、运输、储藏、销售及研发等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主产区农民增收和地方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枸杞独特的生态环境效益,是干旱荒漠区造林的主要经济树种,在防风固沙、恢复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各地和有关方面多年的共同努力,新疆已经建设成为我国枸杞重点主产区。
一、新疆枸杞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新疆太阳总辐射量高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太阳光照时间高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糖分和营养的积累。
此外,新疆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有利于枸杞制干加工和储藏。
新疆枸杞分布区的水源和灌溉条件较好,为枸杞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
新疆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枸杞主产区之一,枸杞生产具有品质好、产区集中、比较利益高等优势。
与宁夏、甘肃、河北、内蒙古等我国其它枸杞主产区相比,新疆具有较好的枸杞生长环境条件。
(一)品质优势突出。
新疆枸杞,精河品质。
近年来,精河县加强了枸杞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有力地保证了新疆枸杞的品质优势。
精河县建立了无公害枸杞生产示范园,制定了《无公害枸杞栽培技术规程》,获得无公害枸杞认证面积7.6万亩,制定了《绿色枸杞栽培技术规程》和《有机枸杞栽培技术规程》,精河县获得有机枸杞基地认证的企业有两家,面积达6518亩,确保了新疆枸杞外观和品质均优于国内其它主产区。
青海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在经济发展方面立足实际,经过不断的探索发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构筑了电力、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
特别是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随着青海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势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2年,四大支柱产业的资产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57%,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占60%、56%和64%。
对青海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1、电力工业。
青海水能资源丰富,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2537万千瓦,列全国第五位。
其中黄河龙羊峡至寺沟峡段可修建大中型水电站13座,装机1302万千瓦,年发电量368亿千瓦时。
装机128万千瓦的龙羊峡水电站和装机200万千瓦的李家峡水电站已建成发电;还有尼那等水电站都将相继开始发电。
在电源结构上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水火电比为84:16。
截止2000年底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95.37万千瓦;变电容量434.48万千伏安,35千伏安及以上输(配)电线路6628.76公里。
2000年全省发电量138.80亿千瓦时,供电量104.73亿千瓦时,用电量98.67亿千瓦时。
2002年全省水电发电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2719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0012万元,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915532万元,实现利税总额9298万元。
目前青海形成的电力格局有力的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石油天然气工业。
青海石油天然气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到目前已发现地面构造140个,潜伏构造94个,探明油气田24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备1574.96亿立方米,建成了年加工原油生产能力100万吨的格尔木炼油厂;涩北至格尔木、涩北至敦煌、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输气管道已投入使用。
乡村振兴背景下盘州市生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王光舜来源:《南方农业·上》2024年第01期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近年来,贵州省盘州市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思路,坚持集中优势、精准发力的原则,积极发展生姜产业,逐步形成以保田镇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的产业发展格局。
为抓好生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总结盘州市生姜产业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生姜产业发展现状,结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增强生姜供应链稳定性、规范田间管理行为、提升生姜深加工能力等对策。
关键词生姜;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贵州省盘州市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01.049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1]。
在此背景下,贵州省盘州市以“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为指引,结合各乡镇产业发展实际,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优势产业。
其中,生姜产业是盘州市极具代表性的产业,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自2016年11月“保田生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为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来,盘州市围绕做大做强生姜产业展开积极探索,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然而,调查发现目前盘州市生姜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抓好盘州市生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加以应对解决。
1 重要意义1.1 增强产业振兴实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没有产业振兴支持,乡村振兴就缺乏实现动力。
正因如此,增强产业振兴实力是盘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落脚点。
在增强产业振兴实力方面,生姜产业以其地区优势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具体来说,盘州生姜产业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
1)生姜种植历史悠久。
《盘县志》下册第十三章“特色产业篇”中就有“保田种植生姜具有一定规模,远销周边省市”的记载[2]。
镁电池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镁电池作为一种绿色、高效、可再生的新兴能源储存技术,备受各国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镁电池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1. 镁电池产业的现状镁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电池技术,目前处于发展初期。
相比于传统的锂电池,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寿命和更低的成本。
然而,由于镁离子在电解质中的迁移速度较慢,镁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相对较低。
目前,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仍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如电解质的稳定性、电极材料的选择和成本控制等。
2. 镁电池产业的发展前景尽管镁电池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镁电池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镁是地壳中第八丰富的元素,其资源储量大大超过锂等其他金属。
其次,镁电池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储存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此外,镁电池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不会出现锂电池可能发生的燃爆等安全隐患。
3. 镁电池产业的应用领域镁电池的广泛应用将推动镁电池产业的发展。
首先,镁电池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相比于传统的锂电池,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寿命,可以提供更远的续航里程,极大地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其次,镁电池还可以应用于储能领域,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利用。
此外,镁电池还可以用于移动设备、航空航天、无人机等领域,为各个行业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
4. 镁电池产业的挑战和对策尽管镁电池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镁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
其次,电解质的稳定性和电极材料的选择是制约镁电池商业化应用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
此外,镁电池的成本问题也需要解决,以提高其竞争力。
为应对上述挑战,需要加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合作与创新。
鹤壁市金属镁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作为常用金属中最轻的一种,镁主要运用在铝合金生产、压铸生产、炼钢脱硫三个领域中。
镁作为合金元素能起到提高铝的机械强度,改善机械加工以及耐碱腐蚀性能的作用,还有加工性能好、质量轻、韧性大、屏蔽性能好、抗震减噪等优点。
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军民工业用品、3C产品等军用工业之中运用普遍。
一、鹤壁市金属镁产业发展的现状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已经发现的白云岩质量好,储量大。
金属镁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在鹤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个项目中处于重要地位。
1.鹤壁市金属镁产业已形成基本的产业基础。
鹤壁市金属镁产业在上世纪80年代起步,如今产业基础良好,在金属镁产业的多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中,镁粉(屑、粒)和镁牺牲阳极的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70%和40%以上,该产品在生产与出口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
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鹤壁市金属镁产业已经形成了较高质量的产业基础,为今后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2.鹤壁市金属镁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规模。
鹤壁市金属镁产业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前进,发展生产了镁锭、镁粉、挤压型材、镁合金压铸汽车零部件等多种产品,众多高端金属镁产品促进了优化产品结构的进程,不再从事单一的原镁生产,使产品结构更加合理高效。
另外,通过产业整顿,鹤壁市金属镁产业终于改变了众多小企业各自为政的现象,实现了关停小企业发展大企业,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目标,更加重视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促进了当地金属镁产业发展。
3.鹤壁市金属镁产业正在形成较长的产业链。
产业链条长是鹤壁市金属镁工业的又一特征。
如今,鹤壁市已经至少有19家金属镁深加工企业,改变了单一原镁生产的现象,开发了众多下游产品,并积极的投入生产,从而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带来了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深埋于山体之中的白云岩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加工变成一系列质量优质的汽车、发动机、自行车零部件,是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一条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条。
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前言在目前资源、能源和环境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紧约束的大环境下,推动开发轻质结构材料——镁,已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镁合金的优异性能和产业化、市场化前景,使其成为公认的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
而运城镁产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因此,研究镁产业的发展,对推动运城产业转型,具有特殊意义。
一、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镁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其密度只有1.74克/立方厘米,仅相当于铝的2/3、钢的1/4、铜的1/5、钛的2/5。
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镁合金、稀土合金、阴极保护材料、金属还原剂和化工等方面。
其中镁合金的应用前景最为广泛,镁合金是以90%左右的金属镁加入铝、锌、锰、稀土等其它元素组成的合金。
由于镁合金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重量轻、屏蔽性良好以及较强的抗震减噪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国防军工等领域。
同时,由于镁合金具有极强的可再回收利用特性1、镁产业发展的优势一是性能优势。
镁属于轻金属,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是目前实际应用的最轻的工程结构材料,也是重要的功能材料。
是减重、节能、环保、健康的优异材料。
镁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其密度只有1.74g/cm3,仅相当于铝的2/3、钢的1/4,铝的2/3,,铜的1/5, 钛的2/5;镁的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耐冲撞,阻尼吸震性能极佳;镁合金抵抗震动及降低噪音的性能特佳;镁的散热性佳,极适用于高散热要求的电子产品;此外,镁合金还具有电磁屏蔽性能优异、摩擦时不起火花、热中子捕获截面小、液态成型性能优越、切削加工和热成形性好、易于回收利用等一系列的优点。
二是资源优势。
镁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镁矿资源种类繁多。
我国材料界泰斗师昌绪先生认为:“镁是包括海洋在内地球表层最为丰富的金属元素,在诸多金属趋于枯竭的今天,大力开发金属镁材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国是世界上镁矿资源最富有的国家,丰富的镁矿资源为中国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资源保障。
三是环境优势。
镁及镁合金是环境友好型的材料,镁在其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贡献远远大于其一次性生产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在生产过程,污染可有效治理,废物可利用,中国镁冶炼企业首创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模式极大地改善了环保条件,镁工业逐步开始走上清洁生产之路;在使用过程,镁的轻量化性能优异,对节能和减排贡献大。
镁合金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在降低油耗的同时,尾气排放也将大幅度降低。
镁合金应用于汽车还可以改善车辆的设计,提高车的性能和舒适性。
若再考虑镁合金在摩托车、列车和其它交通工具上的应用,其应用将可为国家减少的油耗和污染排放十分可观。
在回收环节,镁可以反复回收使用,每次所需能源只是原生镁的5%,能耗进一步降低。
四是价格优势。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原镁生产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一直呈不断下降趋势。
金融危机以来,镁价格又出现理性回归,目前镁价格与铝价格之比维持在1.02-1.15之间,大大低于专家公认的1.3的水平。
与其他铜、锌、塑料材料相比,性价比也明显提高,这使镁的扩大应用有了极好的前提条件。
随着镁合金领域若干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这种价格优势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将更大的得到释放。
其未来的潜在价值在当前被明显低估,增值空间也十分巨大。
2、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镁合金的诸多优势以及其生产过程具有“一次生产、终身清洁”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展前景。
我国材料界泰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先生指出:“镁是包括海洋在内地球表层最为丰富的金属元素,在诸多金属趋于枯竭的今天,大力开发金属镁材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交通工具轻量化、节能减排等理念的深入人心,镁合金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
美国战略研究表明,当镁合金及其加工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镁在汽车上的应用将达到100-200公斤,由此造成的汽车减重可达10%-15%,油耗可减少6%-10%,不但降低能源消耗,并相应减少污染排放。
此外,镁合金应用在手机、电脑、摄像机及电动工具等便携式产品上,不仅节能降耗,而且轻便美观。
根据国际镁协预测,未来十年国际镁合金的需求量将会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国对镁合金的需求量,随着汽车、高速列车、城轨的快速发展,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总之,可以说镁材料的应用和镁产业的发展发展是全球潮流,中国机遇,是国家战略、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
大力发展镁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材料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市镁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运城金属镁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起步,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市重要的特色产业,是全国最大的金属镁及镁合金生产基地,在世界上也占据重要地位。
2012年,全市金属镁产量14.9万吨,占全省的65.35%,全国的23.28%,世界的1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9%。
(一)运城镁产业基本情况镁及镁深加工产业是我市重要的新兴产业。
多年来,我市依托全省丰富的白云石资源和煤炭、电力优势,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运城市共有镁生产企业30家,原镁产能57万吨,镁合金产能20万吨,深加工能力6万吨。
主要分布在闻喜、稷山、万荣、夏县、盐湖区、绛县等,其中闻喜县镁企业相对集中,占到了全市镁企业的近一半,无论在规模、技术水平上都占有绝对优势。
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统计的64家镁冶炼会员企业中,原镁产能、产量前10名,山西占到6家,运城占到4家,产量均在1万吨以上,全部为闻喜镁企业,分别是山西银光镁业集团、闻喜县八达镁业、闻喜宏福镁业和闻喜瑞格镁业。
特别是我市银光镁业集团多年来坚持不懈在镁深加工上做文章,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积极扩大产学研合作,先后建成镁合金、压铸、板材、挤压型材、连续铸锭、镁合金汽车轮毂等多条生产线,开发出了航空航天、兵器镁合金零部件、纺织机械型材、高速列车型材、汽车轮毂、摩托车轮毂、电动工具等一系列新产品,并投入批量生产,银光集团军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全产业链的镁及镁合金产品生产企业,也成为运城乃至全国引领镁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二)运城市发展镁及镁深加工产业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原料储备丰富。
白云石是原镁生产的主要原料,我市已探明稷王山、中条山多处白云石储量约20亿吨,可开采储量约10亿吨,并且品位高、杂质少、易开采。
以年产30万吨原镁的生产规模计算,每年白云石用量300万吨,可满足生产300年。
二是初步形成专业人才队伍。
我市原镁生产起步早,加上银光集团深加工技术上积累,具有企业多、规模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育出了一大批熟悉生产装备、技术、工艺的熟练工人、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三是技术工艺先进。
在原镁生产上,双蓄热式还原的精炼工艺国内领先;在镁合金深加工上,形成了镁合金、镁合金板材及挤压型材、镁合金轮毂等系列产品。
银光集团有全国镁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镁合金关键技术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拥有专利30余项、核心技术20多项;银光集团是镁行业标准委员会成员单位,参与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银光集团承担了国家863、国家支撑计划等待20多项国家、省级项目,多项技术国内外领先,其中有两项技术分别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市整体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四是产业布局相对集中。
我市镁及镁深加工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初步形成了以闻喜、稷山、万荣为中心的“镁三角”。
涌现出银光镁业、华宇实业、金星镁业等10多家重点企业,其中,闻喜银光镁业是“国家级镁及镁合金产业基地”。
五是市场交易平台逐步形成。
由于运城金属镁产业起步早、规模大、销售网络成熟,目前中部、西部包括陕西、宁夏的金属镁,都是利用闻喜现有的营销渠道进行产品销售,我市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的镁交易中心。
(三)镁行业产学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多年来,我市镁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镁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尤其闻喜银光镁业集团,已与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金属所、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
同时,为加快提升我市铝镁工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市政府与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成立了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运城分院,由运城分院、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闻喜银光镁业三家单位联合在西安阎良建设高性能镁铝合金产业化应用研究中心,在闻喜银光镁业建设产业化基地。
目前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运城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全市金属镁及深加工产业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原镁冶炼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近年来,随着煤、电等资源成本的增加,全国镁冶炼向陕西、内蒙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区发展。
目前,陕西已发展到24家,规模接近运城,内蒙发展到7家。
陕西神木地区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焦-镁产业链,利用焦炉煤气冶炼金属镁,成本比我市低2000元/吨左右。
二是镁合金生产仍存在不少技术瓶颈。
与铝合金相比,镁合金要替代铝合金得到广泛应用,还存在很多技术瓶颈。
如铝合金已开发出几百个牌号,而镁合金只有几十个牌号。
镁合金板材是镁合金中最高档产品,在航空、交通运输、国防工业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而传统的镁合金板材主要采取热轧和挤压方法生产,工艺流程长、成材率低、成本高,是镁合金大量应用中的主要产业瓶颈。
三是镁合金加工专用设备缺乏。
当前镁合金加工大多采用铝合金设备,但镁合金与铝合金存在若干特性差异,使得镁合金表面质量和内在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是产业结构亟待转型。
全市镁产业主要以低端原镁材料生产为主,以资源性产品出口为主,以简单的初级加工为主,高端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高附加值产品亟需开发,并亟需提升转型。
五是镁合金制品成本较高。
与铝合金相比,镁合金塑性成型加工难度大,比铝合金加工成本高,如铝板材价格在3万元/吨,而镁合金薄板价格达15万元/吨,镁合金挤压型材价格也达4-10万元/吨,这在很大程度上拟制了镁合金的推广应用。
三、当前制约镁产业提升和镁应用的主要障碍当前,我市和全国一样,镁产业面临的突出的障碍和问题是:—在国家及政府层面,镁合金及其产品的研发缺乏系统性规划,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研发内容涵盖面有限。
镁材料应用和镁合金产业的战略和规划还未能明确和细化。
推广应用较难,政府引导不够。
—在市场层面,已有的镁合金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未建立成果共享机制,产业化应用较少,产学研用还未能有机结合。
镁行业还是以生产和出口原镁及镁合金初级产品为主,镁合金深加工产品产量不到总产量的20%,出口的镁合金深加工产品不足出口量的5%。
—在行业层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镁合金应用的认知有差异,前瞻性不够,行业间缺乏有效协同和协调,难以启动和实施大的推广项目,镁合金产品标准体系不完善,汽车能效和轻量化标准门槛还有待提高,以上原因导致镁合金应用一直处于徘徊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