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伟大的出征》获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阁、综、瞩、蕴、涵、瞬、摩”7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扣住关键词句,理解“伟大的出征”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出的民族自豪感。
4、学习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写排比句的方法,体会文章中多次交代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之情。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理解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伟大的出征”的含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神情和语言去了解人物的内心,从弄清事件内容去了解事件意义。
3. 教学用具ppt4. 标签鄂教版教学过程释题激趣创设语境1.视频导入: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住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
“神舟”五号一飞冲天,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是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宇航大国了!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伟大的出征!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你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预设回答:“出征”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出征才称得上是伟大的出征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检查预习的情况。
(1)听写字词。
问天阁、综合、世界瞩目、蕴涵、瞬间、摩托车、磨灭(2)组内批改,交流反馈,师指导书写。
B生组织批改,A生指导观察,C、D生练习发言。
①“瞬”是翘舌音。
②“综合”的“综”与“踪迹”的“踪”区分开。
③“瞩”的最后三笔依次是竖、提、点,不要写成竖折、点。
“涵”字右半部分里面不要写成“水”。
(3)生练字本上练习书写“涵”“瞬”。
(4)齐读词语。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围绕着“伟大的出征”是分几部分写下来的?每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3.交流反馈,相机指导。
4.师小结:课文是分三个部分来表现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
《伟大的出征》习题——第一课时一、基础题1.下面加横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瞬(xùn)间永恒(hãng)狐(fú)狸规律(lǜ)B.羡慕(mù)内涵(hán)无赖(lài)驰骋(chěng)C.勾勒(nâ)脂(zhǐ)肪讴(ō)歌餐(cān)馆二、综合题1.字典查字关。
在北京,有许许多多精彩纷呈的事情恭候您。
“恭”用音序查字法查,再查音节。
“恭”在字典中的意思是。
“恭候”的意思是。
2.选词填空关。
“恭”可以组成恭候、恭维、恭敬、恭贺等词语。
你能正确的将这四个词语填在下面的句子中吗?(1)我您的大驾光临已经很久了。
(2)过年了,我们互相新春。
(3)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语,一面,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
(4)在长辈面前我们要学会有礼。
3.找近义词关。
你能给恭候、恭敬、恭贺这三个词语分别找一个意思相近的伴儿吗?快快闯关吧!祝贺你闯关成功哟!恭候——()恭贺——()恭敬——()三、提高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
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
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来了,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
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经渴望了很久。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1.你能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吗?自豪——( ) 期待——()2.深情朗读,愉快填空。
“一个共同的期待”指。
“这一天”指哪一天。
“这一刻”指。
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读完这一部分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呢?说说你独到的见解吧!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B二、综合题1. G;gong;肃敬,谦逊有礼貌;等候。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伟大的出征》一文再现了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受命出征的过程。
文章开门见山点明“这是一次英雄出征。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接着文章按“5时”、“5时28分”、“5时30分”、“9时整”等时间的推移,生动详细地再现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的出征,文章紧扣题眼,围绕“伟大”,运用极富震撼力的语言,让学生能从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事业之伟大,英雄艰苦奋斗之伟大,感受祖国之强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之情。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伟大出征”的含义,增强民族自豪之情。
3、学习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写排比句的方法,体会文章中多次交代具体时间和地点的作用。
[重难点]反复引导品读语言,联系上下文及补充资料体会“伟大出征”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之情。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与课文学习相关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
[设计理念]1、引导学生,抓住“伟大”,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对话的过程。
”本课时的学习,紧扣全文的题眼,围绕着“伟大”教学。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感受英雄形象,在深入地读中体会英雄的“伟大”,进而感受到中国人的“伟大”!同时进一步与文本对话,通过相关资料补充,从读中理解“神舟”五号飞天的历史意义,从而感悟到这次出征充分显示中国国力之“伟大”,油然而升一种自豪与骄傲之情!2、品味语言,潜心思考,挖掘深刻含义,激发情感。
本文语言极富震撼力,许多词句值得细细品味与咀嚼。
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后,引导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补充资料,充分交流阅读感受。
既要读透词句内容,更要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体会词句表达的精妙,在动情之处能释放情感动笔写一写,真正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感悟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伟大的出征”的深刻含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写排比句的方法,体会文章中多次交代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1、理解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英雄所具备的优秀素质。
2、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及民族自豪感的内化。
学习方法:1、运用“抓一点辐射全文,拓展延伸”的教学方法。
2、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感情,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资料。
了解世界航天科技的发展;中国过去和目前在世界航天史上的地位;杨利伟的成长经历等。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整体感知1、出示图片,梳清条理。
(观察图片,注意时间,说说这4幅图片讲述了一个什么过程?)①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
伴随师述电脑动态出示时间2003年10月15日5时②身着白色宇航服的杨利伟从“问天阁”走向送行的人群。
时间: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③杨利伟注视五星红旗,向发射塔架驶去。
时间:5时30分④杨利伟登上飞船一飞冲天。
时间:9时整学生作答后师小结:这4幅图片讲述了2003年10月15日,中国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受命出征的过程。
今天我们要学的《伟大的出征》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再现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顺势导入文章的体裁,明白纪实类文学作品精确表达时间的作用,按时间顺序把握文章的思路。
2、板书课题,设疑探究①看到题目你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什么是“出征”?为什么是伟大的出征?谁出征?为什么说杨利伟是英雄?)②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联系搜集的资料,预习课文。
二、品读感悟,读中感情1、品读第一段。
仔细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称杨利伟是“英雄”?⑴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画,找出文中表现杨利伟具有英雄品质、风采的句子。
⑵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预设:①“身着白色宇航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抓住“从容”、“稳健”、“微笑”想象补白。
板书设计: 4 伟大的出征等待送行庄严出征站满从容稳健的步伐激动洪亮的报告声(果断、从容、)渴望标准的军礼爱国的情怀一、介绍扬利伟:杨利伟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经过5年多训练,他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
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人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二、请看2003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三、附:1.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
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伟大的出征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伟大的出征的知识和背景。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并熟悉课程内容。
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材料,包括有关伟大的出征的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预测本课的主题。
2.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有关图片来导入新课。
学习课文1.学生阅读课文《伟大的出征》。
2.学生可以自主阅读或分组阅读,之后进行课堂讨论和分享。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问题。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给学生介绍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包括新词的汉语意思和用法。
2.学生可以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和记忆生词和短语。
理解课文主题1.教师提问学生课文中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并给出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进行互动讨论。
情感态度教育1.教师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并尊重英雄人物的奉献精神。
2.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英雄人物的伟大。
听说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听说练习,包括表达观点、进行角色扮演等。
创作活动1.学生以伟大的出征为主题,展开创作活动,包括写作、绘画、朗诵等。
2.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合作创作,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
总结与评价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回顾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和收获。
课后作业1.学生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或资料,了解更多有关伟大的出征的知识。
2.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书面作业或绘画作品。
以上是《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伟大的出征》的教学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有关伟大的出征的知识和背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本节课能够为学生打开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伟大的出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伟大的出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及结构。
2、品悟第一部分,感受人们为飞天英雄送行的热烈场面。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内容及结构,感受文章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送行人们的心情和“这一天”“这一刻”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谈话激情: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2003年10月15日是什么日子?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住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
“神州”五号一飞冲天,这一震惊世界的壮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是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宇航大国了!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伟大的出征!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通顺、正确,自学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围绕着“伟大的出征”是分几部分写下来的?每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3、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交流上述两个问题的看法,相机点拨。
4、师小结:课文是分三个部分来表现这是一次伟大的出征。
1——10自然段,写杨利伟即将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飞天之旅,人们无比激动地为英雄送行;11——16自然段,写的是杨利伟接受了总指挥的命令,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将永远载入史册;17——20自然段,写杨利伟告别了战友和送行的人们,与神五一起飞向太空。
三、研读感悟。
1、品读第一部分。
默读这一部分,把你认为能表达“伟大”的词句画一画,圈一圈,想一想,作出批注。
2、学生交流,师适时点拨。
预设:(1)“再过30分钟……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抓住“世界瞩目”、“国人自豪”引发学生思考:这次出征为什么会令世界瞩目、国人自豪?结合收集的资料交流。
(师:中国在现代航天史上一直落在美俄后面,很多人一直认为,中国的经济落后,民众素质低下,怎能跟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先进的国家比试航天科技。
神舟五号上天,标志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成为美俄两大国后的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这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强大的标志、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伟大的出征》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写排比句的方法,体会文章中多次交代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的作用。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伟大的出征”的含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过程
搜集有关杨利伟及“神舟”五号的资料和图片,利用“手机”记录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
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瞬.(xùn)间永恒.(hãng)狐.(fú)狸规律.(lǜ)
B.羡慕.(mù)内涵.(hán)无赖.(lài)驰骋.(chěng)
C.勾勒.(nâ)脂.(zhǐ)肪讴.(ō)歌餐.(cān)馆
2.给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寒意袭人 a袭击,侵袭 b照样做 c量词()(2)挥手致意 a给予 b集中 c招致 d以致 e情趣 f精密()3.感受一下杨利伟的风采,勾画描写杨利伟的语句,说说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4.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
5.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6.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伟大的出征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节课,重点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学生对伟大出征的了解和学习,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家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背景和遭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和意义;•熟悉《伟大的出征》这首诗意散文的内容和格式。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阅读文章并理解文章整体意思;•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读后感和思考;•能够通过阅读了解历史,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注时代进步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家意识。
三、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经过;•《伟大的出征》这首诗意散文的内容和格式。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帮助学生体会并激发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工具,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展现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并对文章进行解析,让学生充分理解。
2.对话式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分组对话,进行讨论和分享,激发出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基本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授(25分钟)•多媒体展示法:介绍长征的历史经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遭遇以及长征带来的影响。
•解读诗意散文《伟大的出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构成和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现场朗读,帮助学生感受文章氛围和情感内涵。
3.练习(15分钟)结合教师提供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在小组中,鼓励每位同学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思考,教师进行点拨或引导。
4.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带领学生感受到伟大出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导向。
板书设计: 4 伟大的出征等待送行庄严出征站满从容稳健的步伐激动洪亮的报告声(果断、从容、)渴望标准的军礼爱国的情怀一、介绍扬利伟:杨利伟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经过5年多训练,他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
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人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二、请看2003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三、附:1.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
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伟大的出征》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写排比句的方法,体会文章中多次交代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的作用。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伟大的出征”的含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反复引导品读语言,联系上下文及补充资料体会“伟大出征”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为主。
课前准备
1.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2.师生共同搜集与课文学习相关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
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历史一刻吧!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下面让我们一块走近人物杨利伟,感受他的风采。
文中是怎么描写的?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吗?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一)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二)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
(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读中体会。
(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
)
3.师:神五的成功发射已经载入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大的英雄们缔造的伟大的时刻,请看2003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
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4.老师充满激情的介绍:杨利伟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经过5年多训练,他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
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人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三、练习
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
(这是一次……)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并体会其含义。
四、总结
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
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五、作业
收集并了解世界航天史和中国航天史上的大事件:
(一)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
1.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2.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3.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
4.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二)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
1.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1990年4月7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3.1998年7月18日,长征火箭首发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成功。
4.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5.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宇航员”。
六、板书
伟大的出征
英雄伟大
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