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8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一、课程背景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通过在幕后操纵皮影,配合音乐和唱词,讲述故事、传递情感。
皮影戏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本课程旨在通过皮影戏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传统艺术,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发展及特点。
- 掌握皮影的制作方法、操作技巧及表演流程。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内容1. 皮影戏基础知识:- 皮影戏的历史与发展- 皮影的种类及特点- 皮影的制作工艺2. 皮影制作:- 皮影选材与裁剪- 纸板绘制与雕刻- 上色与装饰3. 皮影表演:- 皮影操纵技巧- 表演流程与舞台布置- 音乐与唱词的配合4. 皮影剧本创作:- 剧本题材选择- 剧本结构及写作技巧- 剧本排练与修改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皮影戏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皮影戏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皮影戏吗?你们对皮影戏有什么了解?(二)皮影戏基础知识讲解1. 讲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发展及特点。
2. 介绍皮影的种类及特点,如民间皮影、宫廷皮影等。
(三)皮影制作1. 分组讨论: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皮影?2. 教师示范皮影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裁剪、绘制、雕刻、上色等。
3. 学生分组实践,制作自己的皮影。
(四)皮影表演1. 教师讲解皮影操纵技巧,如手势、眼神、身体语言等。
2. 学生分组练习皮影操纵,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表演。
3. 教师点评并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水平。
(五)皮影剧本创作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一个有趣的皮影剧本?2. 教师讲解剧本题材选择、结构及写作技巧。
3. 学生分组创作皮影剧本,并进行排练。
《皮影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皮影戏;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2.皮影戏的基本构成要素;3.皮影戏的表演技巧;4.皮影戏的传承和保护。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皮影戏。
2.提问:你们对皮影戏有什么了解?你们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是什么?Step 2: 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20分钟)1.讲解: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影戏,在元朝时期达到了巅峰,是中国南北方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
2.布置任务:请学生分为小组,自行查找并呈现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情况。
Step 3: 皮影戏的基本构成要素(30分钟)1.讲解:皮影戏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影人、灯光、布景和音乐等,学生们在这个环节将了解到皮影戏的舞台表演构成。
2.演示:请学生观看一段经典的皮影戏表演,让学生对皮影戏的表演形式有更直观的了解。
3.讨论:请学生讨论和总结皮影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Step 4: 皮影戏的表演技巧(30分钟)1.讲解:皮影戏的表演技巧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角色表演、手法技巧等。
2.操练: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组进行表演练习,让他们体验和感受表演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Step 5: 皮影戏的传承和保护(20分钟)1.讲解:目前,皮影戏已经受到一定的保护和传承,我们要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艺术。
2.分析:请学生分析和讨论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和传承困境。
3.提问:你们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皮影戏?Step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总结: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皮影戏有了哪些新的认知?你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有什么变化?2.评价:请学生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和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其他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曲艺等。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皮影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皮影戏》。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认识皮影戏”,详细讲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及特点;第二章“皮影制作”,学习制作简单的皮影人物;第三章“表演皮影戏”,学习基本的皮影表演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表演形式和特点,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制作皮影人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表演皮影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皮影人物的制作和表演技巧。
重点: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及特点;掌握皮影人物的制作方法;进行简单的皮影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皮影戏表演道具、投影仪、幕布、音响设备。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皮影人物模板、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皮影戏表演,引发幼儿对皮影戏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及特点。
3. 制作:指导幼儿按照模板制作简单的皮影人物。
4. 实践:分组进行皮影表演,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5. 互动: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皮影人物,并进行表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皮影人物,并和家人一起进行表演。
答案:根据个人喜好制作皮影人物,进行家庭表演。
2. 作业题目:画一幅皮影戏表演的场景。
答案: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皮影戏表演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制作和表演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皮影戏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皮影戏表演,深入了解皮影戏的魅力;开展家庭皮影戏表演活动,促进亲子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皮影人物制作的教学指导;2. 皮影表演技巧的实践与指导;3. 作业设计中的亲子互动环节;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
幼儿园中班《皮影戏》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教材为《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单元“民间艺术”中的第二章“皮影戏”。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皮影戏的历史简介、基本制作方法、表演技巧以及创新表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认识皮影戏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幼儿动手制作皮影、进行表演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皮影的制作技巧和表演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背景、基本制作方法,学会简单的表演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皮影戏表演视频、皮影戏道具、投影仪、白布。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画笔、色卡、皮影制作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皮影戏表演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关注传统民间艺术。
2. 范例讲解:介绍皮影戏的历史背景,展示皮影戏道具,讲解基本制作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发皮影制作模板和材料,指导幼儿按照步骤制作皮影。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幼儿互相展示、交流制作完成的皮影。
4. 表演技巧学习:(1)教师示范皮影戏表演,讲解表演技巧。
(2)幼儿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提高表演能力。
(3)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六、板书设计1. 皮影戏的历史背景2. 皮影制作步骤3. 表演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皮影角色,并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进行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制作和表演过程中的表现,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民间艺术展览,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鼓励幼儿将皮影戏表演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3)开展“我是小小皮影戏演员”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对皮影戏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皮影制作步骤和技巧2. 表演技巧的教授与练习3.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皮影制作步骤和技巧皮影制作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并示范制作步骤,确保幼儿能掌握关键技巧。
幼儿园大班皮影戏教案三篇科学领域活动活动一:认识颜色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颜色。
2.提高幼儿的色彩辨别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4.增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活动介绍在课前将不同颜色的皮影插板拼好。
课堂上让幼儿们参与拼板游戏,让幼儿们自己动手制作皮影。
教师在拼板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表现,询问幼儿每种颜色的名称。
之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皮影戏,通过观赏场景中不同颜色的皮影,提高幼儿的色彩辨别能力。
推荐材料1.不同颜色的皮影插板2.皮影制作工具(如剪刀、彩笔)3.香蕉、草莓、葡萄、橙子等水果,让幼儿自己挑选,感受不同颜色的水果。
活动二:认识动物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动物。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3.增强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4.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介绍在课前将不同种类的动物皮影准备好。
课堂上,教师先向幼儿们介绍各个动物的外貌特征,询问幼儿们关于不同动物的认识和经验。
之后教师进行多次展示,让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皮影。
最后,将幼儿分成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让每组选出一种动物拼图,并配合音效识别该动物。
推荐材料1.不同种类的动物皮影2.布置好的拼图3.播放器和相应的音效(如,狗叫声、猫叫声、鸟叫声等)活动三:认识科学仪器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科学仪器。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3.增强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4.增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活动介绍在课前将不同种类的科学仪器、实验设备以皮影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为每件仪器准备好相应的贴纸标签。
课堂上,先让幼儿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
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并解释不同实验设备的用途和意义。
推荐材料1.不同种类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模型2.简单的科学实验材料(如玻璃球、泡沫棒、溶液等)3.贴纸标签,上面显示每件设备的名称及用途。
结论皮影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一种实现方式,特别是在幼儿园大班这个年龄段,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提升幼儿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合作能力。
皮影戏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及特点;2.了解并能够使用基本的皮影戏工具和材料;3.学习并掌握皮影戏的基本技巧;4.能够表演简单的皮影戏剧本。
二、教学内容:1.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2.皮影戏的材料和工具;3.皮影戏的基本技巧;4.皮影戏的创作和表演。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皮影戏的背景知识,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皮影戏的了解和感受。
2.讲授(30分钟)(1)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同时讲解皮影戏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皮影戏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向学生展示并解释皮影戏的常用材料和工具,包括皮影戏人物的制作材料、皮影戏屏幕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具等。
(3)皮影戏的基本技巧:教师以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皮影戏的基本技巧,如手法、声音、灯光的运用等。
并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
3.实践(40分钟)(1)分组制作皮影戏人物: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名皮影戏人物,并给予一定的时间。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
(2)练习皮影戏技巧: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皮影戏人物进行简单的表演练习,提醒学生注意手法、声音、灯光等的运用。
(3)编排皮影戏剧本: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编排一个短小的皮影戏剧本,并帮助他们解决编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展示(30分钟)学生在小组中表演自己编排的皮影戏剧本,教师担任评委,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并给予肯定和奖励。
四、教学总结:教师向学生讲解和介绍皮影戏的发展和特点,并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制作和表演皮影戏,达到对皮影戏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展示环节,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对皮影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但是,时间安排上可能会有所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好地控制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学习效果。
皮影戏教案皮影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2.通过欣赏皮影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3.通过制作皮影戏道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通过表演皮影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准备皮影戏影幕和灯光设备;2.准备制作皮影戏道具的材料;3.准备展示和传统皮影戏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关于皮影戏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皮影戏的神奇和美感,并引导学生谈谈对皮影戏的第一印象。
2.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独特之处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教学活动一:制作皮影戏道具(20分钟)准备好黑色纸板、剪刀、画笔和剪口剪等材料,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制作皮影戏道具,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各种形状的道具。
4.教学活动二:欣赏皮影戏表演(15分钟)播放一段精彩的皮影戏表演视频,同时解说表演的内容和技巧,让学生欣赏皮影戏的艺术魅力,并引导学生表达对表演的感受和意见。
5.教学活动三:表演皮影戏(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则故事或场景进行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皮影戏道具配合灯光和声效表演出精彩的皮影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总结(5分钟)结合学生的表演和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皮影戏知识和技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皮影戏。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欣赏和制作皮影戏道具的过程中,培养了艺术欣赏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通过表演皮影戏,学生锻炼了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本节课对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组织学生的时间和任务分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制作和表演中。
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不拘泥于固有形式,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皮影戏作品。
《皮影戏》教案皮影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让学生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和地域分布2.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手法3.皮影戏的制作方法与表演技巧4.皮影戏的传承与创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皮影戏的制作方法与表演技巧2.教学难点: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皮影戏的历史、艺术特点等理论知识2.示范法:演示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和表演技巧3.实践法: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皮影,并进行表演实践4.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皮影戏的经典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2.讲解皮影戏的历史和艺术特点(1)介绍皮影戏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地域分布。
(2)分析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如造型、色彩、表演形式等。
3.演示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和表演技巧(1)演示皮影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绘制、剪裁、连接等环节。
(2)示范皮影戏的表演技巧,如操作方法、表演节奏、音乐配合等。
4.学生实践(1)分组进行皮影戏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进行皮影戏的表演实践,教师点评、指导。
5.总结与拓展(1)总结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要点。
(2)引导学生思考皮影戏的传承与创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皮影戏的历史、艺术特点的了解程度。
2.学生制作皮影的动手能力和表演水平。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创新能力等。
4.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七、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皮影戏视频、图片等资料。
2.皮影戏道具:供学生制作和表演使用。
3.教学课件:包括皮影戏的历史、艺术特点、制作方法等内容的PPT。
幼儿园中班《皮影戏》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教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民间艺术”部分的第二节“皮影戏”。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基本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通过观察、模仿、创作等环节,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皮影戏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皮影制作和表演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创作等环节,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皮影的制作技巧和表演技巧。
2. 教学重点:了解皮影戏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皮影戏道具、投影仪、幕布、光盘、故事书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皮影戏人物模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皮影戏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初步了解皮影戏。
2. 讲解:介绍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基本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
3. 实践:(1)分发皮影戏人物模板,指导幼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皮影。
(2)组织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个故事,用自制的皮影进行表演。
4. 互动: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表演,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六、板书设计1. 皮影戏的基本知识:历史起源、制作方法、表演技巧。
2. 皮影制作步骤:剪、折、粘、画。
3. 皮影戏表演注意事项:团队合作、动作连贯、表情生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皮影戏故事,并表演出来。
2. 答案:各组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创意,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皮影戏的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和表现力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民间艺术展览,了解更多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等。
皮影戏教案皮影戏教案7篇皮影戏教案1活动目标:1、欣赏皮影戏录像,感知皮影戏特殊的艺术风格。
2、观察《幼儿用书》和实际操作活动,发现光和影之间的变化,初步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3、细心观察,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皮影戏的认识。
活动准备:1、收集一段皮影戏表演影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3、制作或收集表演皮影戏的剪影,例如《孙悟空空打妖怪》儿歌中的角色剪影。
4、白色的'布,强光。
活动过程:1、幼儿观看皮影戏录像,初步感知皮影戏这种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
2、开展讨论活动,进一步感知皮影戏的表现手法。
--教师:你喜欢看表演吗?这种表演手法叫什么?(皮影戏)--讨论:你觉得这种表演眼我们过去看过的表演比较,它什么地方比较特别?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感知皮影戏后面的秘密。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人们在做什么?--教师:为什么要有光?光源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皮影戏的?☆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教师:你发现表演皮影戏需要哪些材料?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摆放材料吗?4、引导幼儿戏表演的道具和后台表演现场,初步了解皮影戏表演的光学原理。
5、演示操作皮影戏的方法,感受特殊的艺术效果。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先请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把白布拉起来,再请2-5位小朋友手拿剪影,边念儿歌边在白布的后面摆弄,教师在剪影的后面打开强光,让幼儿面观察感知皮影戏的基本特征。
皮影戏教案2设计意图:皮影戏作为我们家乡的民间艺术,产生并盛行于唐朝,至今仍流传于民间,特别是在桐柏县境内,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谁家有婚丧嫁娶、添口增丁等喜事,都要请一场皮影戏前来助兴,但据皮影艺人介绍,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愿意学皮影戏,皮影艺术面临青黄不接,甚至失传的危险。
组织这一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喜爱这一民间艺术,了解这一民间文化,激发幼儿热爱这一民间文化的情感。
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皮影戏,感受皮影戏的艺术特色,2、利用乡土资源,产生热爱民间文化的情感。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掌握皮影制作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材、雕刻、上色、组装等。
- 学会操作皮影,初步了解皮影戏的表演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好奇心强,动手能力较好。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环境教室、皮影制作材料(皮影人偶、剪刀、画笔、颜料等)、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皮影戏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讲授新课- 介绍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讲解皮影制作的基本步骤:选材、雕刻、上色、组装。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皮影人物进行制作。
- 小组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皮影制作。
4. 实践操作- 学生按照讨论结果,开始制作皮影。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交流-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皮影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皮影戏是怎么表演的吗?2. 皮影表演- 教师示范皮影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如何操纵皮影、如何配音等。
- 学生分组练习,尝试进行皮影表演。
3. 合作表演- 各小组选择一个皮影故事进行表演。
- 教师指导,确保表演的顺利进行。
4. 评价与总结- 学生自评、互评,分享表演过程中的收获。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皮影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皮影戏》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趣味科学探索》。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四章《光与影》中的第一节《皮影戏》。
详细内容为:介绍皮影戏的历史、制作过程和表演技巧;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光与影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皮影戏的历史、制作过程和表演技巧,掌握光与影的基本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皮影戏的制作过程、表演技巧以及光与影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光与影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皮影戏道具、手电筒、白布、投影仪。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皮影戏的历史,引发幼儿对皮影戏的兴趣。
2. 制作皮影:教师示范皮影的制作过程,幼儿跟随操作。
3. 表演皮影戏:教师教授表演技巧,组织幼儿进行表演。
4. 实践操作:利用手电筒、白布等道具,让幼儿观察光与影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皮影戏的历史、制作过程和表演技巧。
2. 光与影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皮影角色。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灯光下的影子,画出影子的变化。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皮影戏的制作和表演,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光与影的关系,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其他传统文化,如剪纸、泥塑等,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同时,可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皮影戏的制作过程和表演技巧。
2. 光与影的关系在实践操作中的掌握。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皮影戏》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教材为《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手册》中的“皮影戏”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基本制作方法、表演技巧以及创新表现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学习皮影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掌握皮影戏的表演技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皮影的制作技巧和表演技巧。
重点: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掌握基本制作方法,学会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皮影戏道具、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白色卡纸、剪刀、胶水、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皮影戏表演片段,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皮影戏的特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 背景知识讲解(5分钟)介绍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制作皮影(10分钟)讲解并示范皮影的制作方法,指导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皮影。
4. 表演技巧学习(5分钟)教授皮影戏的基本表演技巧,如走、跑、跳、转圈等。
5. 创新表现(5分钟)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为皮影戏创编故事情节。
6. 小组合作表演(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合作完成一个皮影戏表演。
7. 展示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皮影戏的历史起源2. 皮影制作步骤3. 皮影表演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皮影,并为它编写一个故事。
答案示例:小明制作了一个孙悟空的皮影。
故事情节为:孙悟空在花果山上打败了妖精,救出了被捉走的猴子们。
2. 作业题目:与家人合作表演一个皮影戏。
答案示例:表演《猪八戒背媳妇》,猪八戒和媳妇的皮影由家长制作,表演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表演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引入、实践操作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皮影戏,提高了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
幼儿园大班《皮影戏》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教材第四章《传统艺术》中的第二节《皮影戏》。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制作工艺、表演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培养幼儿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皮影的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
重点:了解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培养幼儿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皮影戏道具、投影仪、幕布、音响设备。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皮影戏人物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皮影戏的故事,引发幼儿对皮影戏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皮影戏的历史起源、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
3. 实践操作:(1)分发皮影戏人物模板,指导幼儿用彩纸、画笔进行制作。
(2)组织幼儿分组合作,进行皮影戏表演。
4. 例题讲解:通过实际操作,讲解皮影戏的表演技巧。
5. 随堂练习:组织幼儿进行皮影戏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制作一个皮影戏道具,并拍摄一段表演视频。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进行个性化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皮影戏表演,深入了解传统艺术。
(2)鼓励幼儿将皮影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新表演方式。
(3)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皮影戏制作和表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对我国传统艺术——皮影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幼儿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皮影戏的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
2. 实践操作中幼儿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作业设计中的家长参与和家庭亲子活动。
《皮影戏》教案五篇第一篇:《皮影戏》教案《皮影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影子的游戏,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影子的游戏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皮影戏。
2、寻找影子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造型。
3、描画的影子清晰并且造型基本准确。
课前准备:1、收集剪影作品2、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在投影仪的照射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影子造型)。
3、收集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肯定看过《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它和其他的卡通片不同呢?我们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皮影戏,这些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
那小朋友知道有关皮影戏的哪些知识呢?二、讲授新课介绍皮影“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
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
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
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
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皮影戏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皮影戏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篇一:《皮影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我国的民间艺术皮影为题材,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独树一帜。
但相对我们这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学生几乎不了解什么是皮影,因此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互联网、图书馆等地方查找资料,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达到事功半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皮影相关知识、人物造型特征及美感。
2.实践目标:能利用皮影人物造型的方法,用线画一幅有特点的皮影人物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自主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皮影的相关知识及人物造型特征难点:如何表现出传统皮影【教师准备】1、录像:皮影戏《指鹿为马》2、课件:皮影的制作3、皮影实物及有关皮影的图片【学生准备】:1、了解和收集皮影的相关资料2.分组合作便于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欣赏:播放《指鹿为马》片段的皮影戏片段,请大家说一说这段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和平时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就是这部动画片,一下激起了我们对于皮影的研究兴趣,下面就请同学来共同探究一下吧。
我们在这节课上,将分成了六个小组:一、皮影的起源和历史二、皮影的造型特征和图案特点三、皮影的地区风格四、皮影的制作五、皮影的玩法六、皮影艺术的明天请在我们各组同学准备的资料中中国对皮影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现在就请你跟随我们走进光影间跳动的精灵——皮影的探究过程吧!引出课题:《走进皮影画皮影》二、探究学习:1.一组分享探究皮影的传说与历史:“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年。
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 皮影最早诞生于2000年前,俗称“影子戏”,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
皮影戏教案皮影戏教案皮影戏教案1活动目标:1.在玩皮影中,感知光、物体、影子的关系。
2.在实验中勇于尝试、积极思考。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1.课件2.皮影戏台、电筒、皮影件活动过程:一、看皮影,初步感知影子形成的原因。
今天,老师请你们看皮影戏,看看皮影戏和你看过的戏有什么不一样?(看皮影戏)提问:1.皮影戏特别在那呢?2.皮影是靠影子来表演的。
二、玩皮影,探索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皮影表演真有趣,你们想玩吗?我们分成两组,一组表演皮影,一组做观众,做观众的小朋友要保持安静,不要离开自己的座位。
1.探索影子形成的原理。
问:影子是哪来的呢?(教师用小幕布展示影子的形成。
)真聪明,光照在皮影人身上,皮影人挡住了光线,就会在屏幕上产生影子,所以影子的形成需要光、物体和屏幕。
问:你刚才是怎么玩的?那在外面做观众的小朋友还看到了什么呢?2.观察影子动的原因。
你是怎样让皮影人的影子动起来的?(教师用小幕布演示)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影子也动起来?皮影人动,影子就会动;皮影人不动,光动,影子也会动起来。
三、再次玩皮影,感知光、物体、影子的关系。
那我请你们再玩一次皮影,不过这次,你的皮影人不动,只是光动,请你观察影子有什么变化?提问:你的影子是怎么动的?你是怎样让皮影发生大小变化的?你能来表演一下吗?影子还能怎么动?皮影上下移动,你是怎么做到的呢?你也来表演一下好吗?皮影还发生哪些变化?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来动给小朋友看一下。
总结:皮影人的位置不变,光在移动,影子也会移动。
四、表演皮影,进一步感知光、物体、影子的关系。
游戏“快乐皮影人”我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皮影戏,看看,他们特别在哪呢?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光,做了一个皮影人,在一个大舞台上进行表演。
想做快乐皮影人吗?那我请老师们做观众,小朋友们做皮影人,吴老师指挥你们的表演。
老师们,我们小朋友表演得好不好那就来点掌声鼓励一下吧谢谢大家,再见!皮影戏教案2设计意图:皮影戏是我国民间优秀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它集说、唱、演为一体,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
《皮影戏》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皮影戏》学习活动一教案【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我国的民间艺术皮影为题材,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独树一帜。
但相对我们这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学生几乎不了解什么是皮影,因此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互联网、图书馆等地方查找资料,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达到事功半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皮影相关知识、人物造型特征及美感。
2.实践目标:能利用皮影人物造型的方法,用线画一幅有特点的皮影人物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自主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皮影的相关知识及人物造型特征
难点:如何表现出传统皮影
【教师准备】
1、录像:皮影戏《指鹿为马》
2、课件:皮影的制作
3、皮影实物
【学生准备】:
1、了解和收集皮影的相关资料2.分组合作便于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欣赏:播放《指鹿为马》片段的皮影戏片段,请大家说一说这段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和平时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
就是这部动画片,一下激起了我们对于皮影的研究兴趣,下面就请同学来共同探究一下吧。
二、分小组合作探究1、皮影的传说与历史2、皮影的造型特征和图案特征
3、皮影的制作材料及方法
4、探究皮影的玩法
三、各小组汇报
1、皮影的传说与历史:
皮影最早诞生于2000年前,俗称“影子戏”,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曾是人们对皮影戏的记忆,一幅白白的纱,一盏昏黄的灯,光影间演绎人间百态。
皮影的地区分布特点:
陕西皮影:纤巧秀丽,色彩鲜艳
北京皮影:脸谱京剧化,富有京味文化
四川皮影:简约纯朴
2、皮影的造型特征和图案特征
造型特征:造型平面化、艺术化、卡通画、戏剧化。
为什么皮影人物都用侧面像便于戏曲人物之间的语言动作交流等。
皮影身上有哪些传统图案、线条有牡丹、龙祥云等图案,有直线、折线、波浪线等
3、皮影的制作材料及方法
制皮描样镂刻着色熨平上油订缀
4、探究皮影的玩法:请学生给皮影人物摆造型
提问:通过你的观察,告诉大家皮影人物为什么能动两个学生给皮影人物摆一个造型。
告诉大家,皮影人物是靠身上的关节活动的。
三、艺术实践:通过各组同学对皮影的研究及资料准备我们是不是也想画一画皮影呢用线画一幅具有皮影人物造型特点的作品。
要求:注意设计要点,线条细致而不繁琐,简洁而不空洞,注意线条的刚柔、粗细、疏密变化。
四、展示评价
设计多个奖项:最美造型奖,最美线条奖,最美色彩奖,最美构思奖,最佳表现奖,引导学生从技能、情感等方面对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对作品发表看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看过了大家的展示,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搜集到这么多资料,宣传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
中国皮影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希望同学们能将研究深入下去,发现更多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民族艺术瑰宝。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拥有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自豪,更应该为保护和发展这些文化而不懈努力。
希望同学们以后要继续挖掘、创新,让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六、教学板书走进皮影
看听说玩
相关文档:
•
•
•
•
•
•
•
•
•
•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