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胶体金技术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金免疫分析技术详解

随着免疫分析日益广泛应用于以临床为主以及非临床领域的诊断工业,免疫分析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类为全自动化的免疫分析;另一类为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的快速免疫分析。前者需要价格昂贵的全自动仪器及与仪器严格配套的各种试剂盒,目前只能在医疗及检测中心应用,虽也能较快速给出结果,但仍需一定时间,不适合远离医疗及检测中心的地区,更不能用于“患者床旁检验”和普查的需要,在酶免疫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的快速诊断方法迅速和广泛地发展起来。这类方法目前在文献及市场上的命名还很不统一。它实际上属于快速斑点免疫结合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斑点免疫渗滤分析DIFA和斑点免疫层析分析DICA。本篇主要介绍以金作为标志物的胶体金免疫分析技术。

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也称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于1971年建立的一种信号显示技术。此技术最初用于免疫电镜检查,由胶体金颗粒标记抗原或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中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相结合,在电子显微镜的检查时可起特异的示踪作用。此后,此技术与银染技术相结合建立的免疫金银染色法,使抗原抗体特异反应信号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近10多年来,利用硝酸纤维素膜(NC)等为固相载体,以胶体金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特异配体的反应在膜上进行,建立了快速的金标记免疫渗滤技术和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并在传染病、心血管病、风湿病、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检测中广泛应用。

胶体金是指金微小粒子(0-100nm)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通常指金以微小粒子分散在溶液中所形成的金溶胶,用此金溶胶标记蛋白质(抗原、抗体或SPA、SPG),胶体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故在金标蛋白的抗原抗体结合处,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标记处大量聚集时,可在载体膜上呈现红色或粉红色斑点,从而用于抗原或抗体物质的半定量或定性。

与ELISA不同之处便是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仅需要数分钟就完成了ELISA需数小时才能显示的结果。因为在GIFA和GICA中,高浓度的抗体集中固定在纤维素的微孔中,待测抗原在渗滤或层析时,流经微孔与固定的高浓度抗体紧密接触,很快完成免疫结合反应。这就是以膜为基础的胶体金快速免疫结合分析中的免疫浓缩作用。在ELISA中,待测抗原要在液相中经过扩散作用,逐渐与吸附在固相表面的抗体结合。同时,标记抗体也需要同样的扩散结合过程形成抗体-抗原-标记抗体复合物,故需时间较长。故此技术做到了名副其实的POCT。

原理:

将氯金酸(HAuCl4)用还原法制成一定直径的金溶胶颗粒(胶体金),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A

蛋白(SPA)或抗体,用于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或快速免疫渗滤、免疫层析实验。金标记免疫渗滤技术的原理同一般的免疫斑点试验,也是用已知抗原或抗体包被NC膜,再用金标记抗体或抗原来进行快速快速测定,阳性时斑点呈胶体金的红色。改进之处为采用了渗滤装置,更加简便。金标记免疫层析则是利用NC膜条状纤维的毛细管作用,使样品在涌动中与金标记物及包被在NC膜上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出现呈色的阳性信号。

胶体金的制备:

在溶液中金颗粒呈圆形,边缘平整,界线十分清楚。金颗粒表面带有大量负电荷,由于静电的排斥力,使其在水中保持稳定状态,形成稳定的胶体,所以称其为胶体金。胶体金的制作方法有白磷还原法,抗坏血酸还原法,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和鞣酸—柠檬酸三钠还原法。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氯金酸与还原剂的比例(即增加或减少还原剂的量)可得到所需不同直径的金颗粒。

但前两种方法制备得到的金颗粒直径大小不均一,所以目前常用后两种方法,以柠檬酸三钠还原法为例。

Frens标准方法:

(1)取0、01%HAuCl4溶液50mL,加热煮沸,随即快速加入1%柠檬酸三钠溶液0.5mL.

(2)约过25s沸腾的溶液变为淡蓝色,大约再过70s,蓝色突然转变为亮红色,

(3)继续煮沸约5分钟后结束反应。

(4)冷却后用0.1MK2CO3溶液调至所需PH值。

(5)此后再延长反应时间或另加入额外的柠檬酸三钠都不影响实验结果。

该法制备得到的金颗粒直径约为41nm,如前所述,要想得到更大或更小的金颗粒,该方法依然可行,唯一不同的是需要改变加入还原剂的量。另外,采用此标准方法所需反应时间最短。

附注: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影响胶体金质量及其稳定性的几种因素,制备过程中器具若全部使用干净的玻璃器皿,溶液一律用0.2µm滤膜过滤后使用,水用玻璃三蒸水,推荐使用超纯水,采取这些措施后制得的胶体金很稳定。这些措施表明即使很微量的污物都会对胶体金制备带来不良影响。虽然经常可见推荐使用硅化玻璃器皿的说法,其实使用普通玻璃器皿同样也能制出高质量高稳定性的胶体金。

免疫金的制备

胶体金与抗原(或抗体)的结合物称为免疫金或胶体金标记物,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又习惯称之为金探针。

胶体金标记蛋白的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胶体金颗粒表面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所带正电荷基团之间产生静电吸引而牢固结合,这种结合对所标记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无明显影响。环境pH和

离子强度是影响胶体金与抗原(抗体)吸附的主要因素,胶体金颗粒的大小、蛋白质的分子量及浓度等也影响蛋白质的吸附。

一般制备方法为:1、胶体金pH的调整(用K2CO3或HCL溶液调节pH至选定值。原则上可选择待标记蛋白质等电点,也可以略偏碱。但各标记物的最适反应pH往往需多次试验才能确定);2、蛋白质最适标记量的确定(将待标记蛋白作一系列稀释后各取一定量加入装有一定量胶体金的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NaCl溶液,混匀静置数小时,对照管与加入蛋白量不足的管颜色会由红变蓝,而蛋白量足或超过的管保持红色不变,其中含蛋白最低的一管即为稳定胶体金所必须的最适标记量。以此比例并增加10%-20%即为标记全部胶体金溶液所需的蛋白总量);3、标记过程(在电磁搅拌棒下将1/10体积的合适浓度的蛋白质溶液加于胶体金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加入BSA并调整至pH8.5,放置室温继续反应数分钟);4、离心去除未结合的蛋白质(各粒径的金粒子所需的离心转速与时间均不一样。离心后去上清液,将沉淀用含PEG或BSA的缓冲液悬浮,恢复至原体积后再离心。如此洗涤2-4次,以彻底除去未结合的蛋白质)。

NC膜

硝酸纤维素膜(nitrocellulosefiltermembrane,简称NC膜),在胶体金试纸中用做C/T线的承载体,同时也是免疫反应的发生处。

国内NC膜的分类主要有两种:135s和180s。分类是依据现在大部分厂商用的4cm膜平均水的层析时间。换算为孔径就是135s=8um,180s=6um。

那么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在通过同一长度位置时,金溶液通过的速度是快速膜>慢速膜。那么通过速度越快和包被在T线的物质反应时间也就越短,读数快,那么灵敏度也就越低。反之,反应时间长,读数慢,也就灵敏度高。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是,反应时间越长,发生非特异性结合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过长时间的反应不一定就能够真正的提升灵敏度。所以这里就有一个读数时间/反应灵敏度/非特异性结合的均衡。综合以上,结论为膜孔径越小灵敏度越高。但是同时也减慢了跑板速度,增加了非特异性结合的机会,也就是假阳性的升高。所以要按照试验结果挑选适合实际项目的膜,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至关重要。根据专家研究135s的一般用在双抗体夹心法,180s的一般用在竞争法。

胶体金免疫分析技术

一、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原理:胶体金免疫渗滤分析(DIGFA)原理与操作步骤基本与ELISA相同:加样品于固定有配体(抗体或抗原)的硝酸纤维素膜上,通过渗滤在膜中形成抗体-抗原复合物,洗涤渗滤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