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和厘米的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6.65 MB
- 文档页数:26
米和厘米都是一种长度单位,一般用于测量定长物体的大小。
从概念
上讲,“米”是国际单位制下使用的基本长度单位,“厘米”是“米”的一百分之一。
米又叫公尺,在国际单位制中,一米等于10的-2次方米,也就是说,
一米的长度是一百厘米。
根据国际单位制的规定,一米的理论长度等
于1/299792458秒内光在真空中的传播距离。
它不仅用于测量距离,也用于计算容积和重量等。
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即米的一百分之一。
厘米在各种建筑和土木
工程工作中最常使用,也常用在家庭和日常生活中,比如做木工或安
装储物柜等,厘米也是最常用的尺寸单位,可以精确测量物体的实际
尺寸,更利于检修更换零件。
不少人对米和厘米的概念混淆不清。
为此,一些国家及地区采用千分
之一和万分之一的单位来代替米和厘米,以容易被记忆。
总之,米和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都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大小。
它
们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但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多的是厘米,比如
木工,安装柜子等等。
因此,理解米和厘米,并及时使用这两个单位,对于完成工作,提高效率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认识厘米》厘米和米免费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章《长度测量》的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2. 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3. 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能够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并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注意事项。
2. 教学重点:厘米和米的基本概念,以及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PPT课件。
2. 学具:学生用直尺、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个长度。
2. 例题讲解: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学生操作:分发直尺,让学生测量铅笔、课本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4. 随堂练习:解答PPT上展示的测量题目,检验学生对长度测量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长度测量厘米米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2. 测量方法使用直尺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自己的身高,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2)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长度,换算成厘米和米,记录下来;(3)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长度测量?2. 答案:(1)身高(以平均身高1.6米为例);(2)物品长度(以课桌长度1米为例);(3)答案开放,可结合实际情况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长度测量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解答疑问,确保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厘米和米的顺口溜如下^[1]^:1.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2. 米用字母表示是m,分米是dm,厘米是cm,毫米是mm。
3. 1米=100厘米,这是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除法来计算。
4. 记住一些常见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例如1m=10dm、1m=100cm、1m=1000mm等等。
5. 也可以利用顺口溜来记忆:米用m表示,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相邻单位进率是十,答对算数。
6. 一米等于多少厘米,就用简单的乘法,一米等于一百厘米,所以记住这个进率就可以轻松换算。
7. 一厘米多么的短,用米来表示就变长,一厘米等于零点零一米的换算,让我们答得又快又准。
8. 米和厘米是常见的长度单位,可以利用顺口溜来加强记忆。
用1500字回答的答案如下:厘米和米的进率是100,这是一种很好的让孩子记忆的方式。
可以用这样一个顺口溜来加强记忆:十进制数不混乱,英文字母来帮忙。
爸爸米,妈妈分米兄弟俩,厘米最小也别小看,一里十米转换它。
一厘米的长度相当于一米的百分之一的大小。
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们记住它。
此外,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帮助孩子记忆:* 利用故事:可以编一个关于长度单位的故事,例如“小明身高一米五,穿着一双合适的鞋子走四方”,帮助孩子记住不同的长度单位及其对应的关系。
* 儿歌、歌曲:找一些与长度单位相关的儿歌或歌曲,让孩子在愉快的旋律中记住进率。
* 实物展示: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品,如书本、玩具等,让孩子直观地了解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和关系。
* 游戏互动: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如拼图、找不同、角色扮演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印象。
总之,让孩子记住长度单位的方法有很多,关键是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方式进行记忆。
同时,家长们也要注意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长度单位的概念。
厘米与米的换算厘米(cm)和米(m)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
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对厘米和米进行相互转换。
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厘米与米的换算方法。
一、厘米与米的换算关系厘米是长度单位,它是米的百分之一,即1米等于100厘米。
这个换算关系可以写作1m = 100cm。
二、计算示例1. 厘米转换为米:将给定的厘米数除以100即可得到对应的米数。
例如,我们有一个长度为300厘米的物体,要将其换算为米,可以进行如下计算:300cm ÷ 100 = 3m所以,300厘米等于3米。
2. 米转换为厘米:将给定的米数乘以100即可得到对应的厘米数。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将5米转换为厘米,可以进行如下计算:5m × 100 = 500cm因此,5米等于500厘米。
三、实际应用1.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厘米来衡量小物品的尺寸,如手机、书本、衣服等。
而对于长距离的测量,一般会使用米作为单位,比如测量房间的宽度、教室的长度等。
2. 在建筑工程中,工地测量人员需要使用米作为单位,来测量建筑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3. 在科学实验室中,科研人员需要精确测量实验样品的尺寸,通常会使用毫米和厘米作为单位。
4. 国际标准单位制(国际单位制,简称SI)中,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如千米、分米、毫米都是基于米进行换算的。
所以,熟练掌握厘米与米的换算方法对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长度单位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 = 100cm。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将厘米与米互相转化,可以更方便地进行长度计量。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衡量,还是工程、实验室中的精确测量,正确运用和理解厘米与米的换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对你理解厘米与米的换算有所帮助!。
米和厘米的介绍米和厘米是国际单位制中常用的两个长度单位,它们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常用单位,从一米到一厘米体系,非常常见,如果要比较任何物质的长度,可以使用米和厘米来衡量和比较。
一米,简称m,它是一种长度单位,也可以称为米,它源于1795年法国度量衡法,是厘米的千倍,属于大型单位,它可以用来衡量一个房间的大小、一段路的长度,甚至一条河的长度。
米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也是英制的基本单位。
厘米,简称cm,它是一种长度单位,它源于1795年法国度量衡法,是米的百分之一,也是国际单位制中最常用的小型单位之一,可以用来衡量一张纸的厚度、一个物体的高度,甚至一个人的长度。
米和厘米都是与时间相关的长度单位,它们可以用来衡量空间距离,也可以用来衡量时间,如一秒钟是多少厘米、一小时是多少米、一天是多少厘米等等。
米和厘米的计算要计算米和厘米的关系,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1米=100厘米。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计算任何数量的米和厘米,比如:10米=1000厘米,20米=2000厘米,100米=10000厘米等等。
米和厘米的用法米和厘米可以结合使用,主要用于衡量物体的长度,它可以用来衡量物体的大小、深度、宽度和高度,也可以用来衡量一定距离的时间,比如一段旅行的时间长度,一个人走完一段路的时间,甚至一段河流的长度等。
米和厘米的对比米和厘米的不同点在于它们的尺寸不同,米是一种较大的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大型物体或距离,而厘米是一种较小的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小型物体或距离,因此,米和厘米在衡量距离上有不同的范围。
米和厘米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可以用来衡量物体的长度,它们都是国际单位制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比如一米就是100厘米,一个厘米就是一米的百分之一,这种换算关系也很容易记住。
结论米和厘米是国际单位制中常用的两个长度单位,它们可以用来衡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来衡量一段旅行的时间、一个人走完一段路的时间、甚至一段河流的长度等。
厘米和米的换算公式
一、厘米和米的换算公式
厘米和米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当提到它们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厘米(cm)和米(m)之间的换算公式:1厘米=0.01米。
二、厘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1.厘米换算成米
如果要将厘米换算成米,只需要将厘米数除以100,即可得到米数。
例如将20厘米换算成米,只需要将20除以100,即可得到0.2米。
2.米换算成厘米
如果要将米换算成厘米,只需要将米数乘以100,即可得到厘米数。
例如将0.2米换算成厘米,只需要将0.2乘以100,即可得到20厘米。
三、厘米和米的换算应用
1.建筑
在建筑行业中,厘米和米常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而使用厘米和米的换算公式可以使得测量更加精确。
2.运动
在运动行业中,厘米和米也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例如运动员在跳远比赛中,通常会使用厘米和米来衡量跳远的距离,这时就需要使用
厘米和米的换算公式来换算跳远的距离。
四、总结
以上就是厘米和米的换算公式的相关介绍,厘米和米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其换算公式为:1厘米=0.01米,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公式将厘米换算成米,或者将米换算成厘米,这样就可以使得测量更加准确,另外厘米和米也经常用于建筑行业和体育行业,因此大家一定要熟练掌握厘米和米的换算公式。
三年级数学教案——厘米和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知道1米=100厘米。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长度单位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厘米和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 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3. 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2. 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的换算关系,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长度,提高操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厘米和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用直观的方式展示1米=100厘米,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尺子,分组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如桌子、黑板等,并记录数据。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生活中应用长度单位的实例,如购物时测量商品长度、制作美食时测量食材长度等,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厘米和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测量家中的物体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以及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准确性and 熟练度。
3. 收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长度单位的案例,评估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测量家中的三种物体(如书桌、电视、门)的长度,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会用到长度单位,并在下一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是否清晰。
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讲解一、引言在数学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概念。
其中,厘米和米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讲解二年级数学中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
二、厘米和米的概念1. 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通常用符号“cm”表示。
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部分,是指长度单位为一百分之一米的单位。
2. 米:米是长度单位之一,通常用符号“m”表示。
它也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部分,是指长度单位为一米的单位。
三、厘米和米的换算1. 厘米换算为米:将给定的厘米数除以100,即可得到对应的米数。
例如,150厘米换算为米,可以计算150÷100=1.5米。
2. 米换算为厘米:将给定的米数乘以100,即可得到对应的厘米数。
例如,2.5米换算为厘米,可以计算2.5×100=250厘米。
四、厘米和米的应用1. 衡量长度:厘米和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
我们可以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如,测量一本书的长度为20厘米,或者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为1.2米。
2. 计算周长:当我们需要计算物体的周长时,可以用厘米或米来表示。
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10厘米×4=40厘米;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为2米,宽为1.5米,那么它的周长为(2+1.5)米×2=7米。
3. 比较长度:我们可以用厘米或米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例如,比较两个铅笔的长度,一个为15厘米,另一个为18厘米,我们可以说第二个铅笔比第一个铅笔长3厘米。
五、小结通过本文的讲解,我们了解了二年级数学中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
我们知道了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是指长度单位为一百分之一米的单位;米是长度单位之一,是指长度单位为一米的单位。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厘米和米的换算,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测量长度、计算周长和比较长度等。
希望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的换算厘米(cm)和米(m)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长度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是非常常见和实用的技能。
下面将介绍厘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一、厘米换算为米1厘米=0.01米,即1厘米等于0.01米。
因此,如果需要将厘米转换为米,只需将厘米数目除以100即可。
例如,10厘米除以100等于0.1米,50厘米除以100等于0.5米。
二、米换算为厘米1米=100厘米,即1米等于100厘米。
要将米转换为厘米,只需将米数目乘以100即可。
例如,2米乘以100等于200厘米,5米乘以100等于500厘米。
以上是厘米和米的基本换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需要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复杂换算的情况。
下面将提供一些实用的例子,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厘米和米的换算。
例一:小明家的窗帘长度为280厘米,如果要换成米,应该是多少米?解答:由于1米等于100厘米,所以将280厘米除以100,得到2.8米。
因此,小明家的窗帘长度为2.8米。
例二:篮球场的长度是28米,如果要换算成厘米,应该是多少厘米?解答:由于1米等于100厘米,所以将28米乘以100,得到2800厘米。
因此,篮球场的长度为2800厘米。
除了以上的基本换算方法,我们还可以利用单位换算的进制关系进行换算。
例如,1米等于100厘米,即厘米是米的百倍,所以在厘米和米之间进行换算时,只需将数量的位数向右或向左移动两位即可。
综上所述,厘米和米的换算是一个基本且实用的数学技能。
通过掌握以上的换算方法,我们能够更方便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长度的计量和换算。
无论是从厘米到米,还是从米到厘米,只要牢记基本的换算关系和方法,我们就能够轻松完成长度单位的转换。
标准长度单位的认识米和厘米标准长度单位的认识米和厘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长度单位来衡量物体的大小或距离的远近。
其中,米和厘米是我们常见的两个长度单位。
本文将介绍这两个单位的定义、用途以及互相转换的方法。
一、米的定义与用途米是国际上公认的长度单位,用符号“m”表示。
它的定义是: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传播的距离。
这个定义源于光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值,因而可以通过光的传播时间来定义长度。
米作为标准长度单位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国际贸易等领域。
在建筑工程中,我们常用米来衡量房屋的面积和体积。
在科学实验中,米也可以作为距离的标准单位,用于测量物体之间的间距或物体的尺寸。
二、厘米的定义与用途厘米是长度单位,用符号“cm”表示。
它的定义是:1米等于100厘米。
换句话说,厘米是米的百分之一。
厘米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短距离的测量。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用厘米衡量衣服的尺寸;在制作手工艺品时,我们用厘米测量材料的长度;在绘画时,我们用厘米衡量画布的尺寸。
三、米和厘米的转换米和厘米之间可以通过简单的换算来互相转换。
根据定义可知,1米等于100厘米,而1厘米等于0.01米。
如果要将米转换为厘米,只需将米的数值乘以100,即可得到相应的厘米数。
例如,2米等于200厘米。
如果要将厘米转换为米,只需将厘米的数值除以100,即可得到相应的米数。
例如,300厘米等于3米。
四、小结米和厘米都是我们常见的长度单位,用于测量物体的大小或距离的远近。
米是国际上公认的标准长度单位,用于科学、工程、贸易等领域;厘米则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短距离测量。
两者之间可以通过简单的乘除法进行转换。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米还是厘米作为长度单位。
对于较大的距离或尺寸,通常使用米来进行衡量;而对于较小的距离或尺寸,常常使用厘米来进行测量。
通过准确理解和使用这两个单位,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距离和尺寸的测量,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认识厘米和米厘米和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长度单位。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了不同的长度单位,并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来认识它们。
本文将介绍厘米和米的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个常见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的定义和用途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常用符号为“cm”,它是国际单位制(SI)中的非基本单位,属于公制长度单位系统。
1厘米等于1/100米,即0.01米。
厘米广泛应用于日常测量工作中。
例如,我们可以用厘米来测量一本书的尺寸、一张纸的大小、一张照片的宽度等。
此外,在制作服装、家具、建筑等领域,也经常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设计和制作。
二、米的定义和用途米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常用符号为“m”。
1米等于100厘米,或者说1米等于1000毫米。
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米常用于测量较大的长度,如房间面积、土地面积、道路长度等。
它也是测量跑道长度、标示比赛距离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建筑施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米也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三、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厘米和米之间存在换算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进行转换。
1米等于100厘米,即 1m = 100cm。
1厘米等于0.01米,即 1cm = 0.01m。
使用换算关系,我们可以将长度从厘米转换为米,或者从米转换为厘米。
例如,10厘米等于0.1米,而50米等于5000厘米。
四、小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见的长度单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厘米是公制单位系统中的非基本单位,常用于日常测量中,如测量物体尺寸、图纸设计等。
而米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更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土地测量、运动距离标识等。
要进行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只需要记住1米等于100厘米,即可进行相应的转换计算。
通过深入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测量和比较,提高对长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请记住,厘米和米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长度单位,掌握它们的用法和转换关系对我们的学习和实际应用都非常重要。
长度单位的换算米厘米和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米、厘米和毫米长度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米、厘米和毫米来表示长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1. 米(m)米是国际标准长度单位,用于表示较大的长度。
例如,测量道路长度、建筑物高度和运动轨迹等。
1米等于100厘米,等于1000毫米。
2. 厘米(cm)厘米是米的百分之一,比较常用于日常测量。
例如,测量家具长度、书本宽度和人体身高等。
1米等于100厘米,等于1000毫米。
所以,1厘米等于0.01米,等于10毫米。
3. 毫米(mm)毫米是厘米的十分之一,用于表示较小的长度。
例如,测量纸张厚度、细线直径和蚊虫长度等。
1米等于1000毫米,等于100厘米。
所以,1毫米等于0.001米,等于0.1厘米。
通过上述换算关系,我们可以相互转换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长度。
下面是一些常见长度单位间的换算示例:- 5米等于多少厘米和毫米?5米等于5 × 100 = 500厘米,等于5 × 1000 = 5000毫米。
- 350厘米等于多少米和毫米?350厘米等于350 ÷ 100 = 3.5米,等于350 × 10 = 3500毫米。
- 600毫米等于多少米和厘米?600毫米等于600 ÷ 1000 = 0.6米,等于600 ÷ 10 = 60厘米。
- 2.5米等于多少毫米和厘米?2.5米等于2.5 × 1000 = 2500毫米,等于2.5 × 100 = 250厘米。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可以通过乘以或除以对应的换算系数来进行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这些换算关系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测量、计算和比较长度。
在科学和工程领域,还会使用到更小的长度单位,如微米(μm,百万分之一米)和纳米(nm,十亿分之一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第【2】篇〗说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
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复习了以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引出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是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
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
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