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骨肿瘤手术的原则及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10.97 KB
- 文档页数:4
肿瘤医院骨肉瘤诊疗规范一、诊疗流程简图二、诊断骨肉瘤就是起源于间叶组织得恶性肿瘤,以产生骨样组织得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
经典型骨肉瘤就是原发于髓腔内得高度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产生骨样组织,可能就是极少量。
㈠流行病学经典型骨肉瘤占所有骨肉瘤得80%,主要发生于儿童与青少年,中位发病年龄为20岁。
常见发病部位为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首发症状常为疼痛及肿胀,最常见得转移方式就是血行转移至肺脏。
㈡症状症状基本上持续超过几周或几个月。
骨肉瘤最常见得临床表现就是疼痛与肿块。
疼痛可放射至临近关节,初期疼痛多为间断性隐痛,随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多发展为持续性疼痛,休息、制动或者一般止痛药无法缓解。
㈢体征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局限肿块,有压痛。
运动受限,局部发热与毛细血管扩张及听诊上得血管杂音。
在病情进展期,常见到局部炎症表现与静脉曲张、病理性骨折发生在5-10%得病人中,多见于以溶骨性病变为主得骨肉瘤。
肿瘤突然得增大要怀疑继发得改变,如囊内出血、骨骺虽就是骨肉瘤进入骺端得屏障,但极少数病例中,肿瘤侵及或穿透骨骺,出现关节积液,有些病例可经骨骺穿入关节。
肿瘤晚期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一般为吸收所致得淋巴结炎,个别见于淋巴结转移或受侵。
早期一般状态较好,消瘦、精神萎靡及贫血常在出现肺转移以后发生、㈣诊断具有恶性征象得经典骨肉瘤患者应转诊至专家医院或综合医院得专科进行诊治。
所有疑似患者活检后应进行分期,需完成以下检查:(1)胸部CT与骨扫描;(2)局部影像学检查(X线、CT或MRI);(3)血常规、乳酸脱氢酶与碱性磷酸酶;(4)病理组织学检查、1、实验室检查包括碱性磷酸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及血常规异常。
2、影像学检查常见表现:(1)骨内始发骨破坏;(2)可破坏骨皮质;(3) 可在骨外形成软组织肿块;(4)可伴有骨膜反应;(5)病变基质可分为成骨、溶骨或者混合;(6)病变局部可见卫星病灶及跳跃转移;(7)可有肺转移灶、3、原发部位病变影像检查主要包括X线、CT、MRI 及全身骨扫描。
骨肿瘤的分期和切除原则骨肿瘤的分期随着骨肿瘤基础研究的深入和治疗水平的提高,骨肿瘤治疗的观念和效果较以往有明显的不同。
在骨肿瘤治疗前,进行系统而准确的肿瘤分期,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以及估计肿瘤的预后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Enneking经过长期研究,大量观察骨肿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基于病理组织学观察,提出了一套非常实用的良、恶性骨肿瘤分期系统。
在这一分期系统中,良、恶性肿瘤分别用阿拉伯数字(1、2、3)和罗马数字(Ⅰ、Ⅱ、Ⅲ)分为3期。
概括地说,这套分期系统对于理解良、恶性骨肿瘤的生物学和临床行为非常有意义。
该分期系统的指标包括:肿瘤的组织学分级(G)、解剖部位(T)和有无转移(M)。
组织学分级G分为G0、G1、G2。
其中G0,指良性病变;肿瘤边界清,有完整包膜,极少远处转移;X线表现:肿瘤界清,囊内生长呈膨胀性,罕见穿破囊壁者;组织学表现:细胞分化良好,基质细胞比例正常,核分裂相极少见。
G1,指低度恶性病变,肿瘤可向囊外生长,但生长速度较慢,可有软组织肿块,偶有远处转移;X线表现:肿瘤界欠清,呈侵袭性生长;组织学表现:细胞分化中等,基质细胞较多,可见核分裂相但较少。
G2,指高度恶性病变,临床症状明显,肿瘤生长快,有跳跃性生长和软组织肿块,常早期就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X线表现:病变侵袭破坏明显,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组织学表现:细胞分化极差,基质细胞多,核分裂相多见。
解剖部位T分为T0、T1、T2。
其中T0指良性囊内和间室内病变,边界清楚。
T1指无真性包膜,但有假包膜,反应带内有指状突起或卫星灶,原发病灶和反应带均局限在病灶的原发间室内;皮质骨内,未穿破骨膜和骨髓腔,关节内,未穿破关节囊;骨旁间隙内,未进入骨皮质,未穿破骨膜侵犯肌、筋膜。
T2指间室内病变穿破解剖学间室:肿块本身穿出反应带超出原发间室意外创伤和不恰当的手术切除污染多个间室;病变或其反应带临近或侵犯主要血管、神经束者;一些缺乏阻止肿瘤扩散的内在屏障的解剖学部位,如腹股沟等;骨内病变向软组织侵犯;骨旁病变侵犯骨皮质,侵犯髓腔肘窝、腋窝、guo窝、腹股沟、骨盆内。
骨肿瘤诊疗原则与方法骨肿瘤发病率较低,在骨科范畴里是相对小众的亚专科,规范化专科医师培训尚未普及,一度成为骨科中“陷阱”最多的专科。
近十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从组织病理学到分子探针,从单纯手术到综合治疗,骨肿瘤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关注并参与到骨肿瘤的治疗中来。
基于此,骨肿瘤诊疗的原则与规范化亟待加强和推广,传统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再评价,技术创新的适应证及应用范畴都值得关注。
贯彻执行这些原则和方法,需要深刻领悟骨肿瘤的自然病程和生物学特性,做到“先诊断、后治疗”,“无诊断、勿治疗”。
骨肿瘤的诊断骨肿瘤的误诊误治目前看来仍然不容忽视。
客观因素在于:骨肿瘤发病率低,医生缺乏足够的临床训练和经验,对于肿瘤的鉴别诊断缺乏认识;主观原因在于:医生没有按照已有的诊疗规范进行临床工作,如未进行基本的病史询问和物理体检,没有足够的影像学检查进行辅助支持,未进行肿瘤组织活检,将恶性肿瘤当成良性病变治疗,破坏了肿瘤自然屏障导致肿瘤播散,即便再次彻底切除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一直是骨肿瘤专科医师坚持的诊断原则之一。
在这里必须再次强调病史和体格检查的重要性,作为临床第一手资料重要的获得渠道,却往往被医生所忽视。
现代化的影像技术发展迅速,不再局限于动态增强、功能成像这些对于肿瘤诊断极为重要的方法,医疗信息化建设极大促进了医疗数据的扩展,影像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模块工具开发层出不穷,影像组学概念开始提出并实践运用。
计算机技术可以把影像资料转化为可识别和读取的量化数据,并和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分析,再反馈于指导临床运用。
与传统影像数据基于形态和结构不同的是,影像组学技术对图像提取后的分级分阶统计特征以及纹理提取、数据融合后所代表的临床意义依靠多维度数据来实现和展示。
通过图像获取、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模型建立等步骤对肿瘤特征及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指导临床。
在病理学诊断方面,传统的HE染色及免疫组化仍然是骨肿瘤诊断的重要方法,以往病理科提供给临床医师的诊断信息包括肿瘤的性质(良性,恶性,中间性),肿瘤组织来源,级别高低,是否转移及临床分期。
骨肿瘤的治疗方法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骨组织中的肿瘤性疾病,包括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两种类型。
良性骨肿瘤通常是局限性的,不会扩散到周围组织,恶性骨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对于骨肿瘤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良性骨肿瘤和早期恶性骨肿瘤。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完全切除肿瘤组织,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手术方法根据肿瘤的类型和位置而定,常见的手术方法有:1. 骨肿瘤切除术:适用于较大的肿瘤或有危及功能的肿瘤,包括局部切除、广泛切除和根治性切除等。
2. 再建手术:当切除骨肿瘤后导致骨缺损时,可以进行再建手术,包括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骨融合等。
3. 骨骼重建术:用于复杂骨缺损的治疗,可以使用金属假体、羧甲基纤维素骨替代材料或人工关节等进行骨骼重建。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切除彻底,对肿瘤的控制效果好,但局限性在于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大,恢复周期长。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通过运用高能量的电离辐射杀灭肿瘤细胞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方式进行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后存在残留肿瘤的情况,也可用于减轻疼痛、防止骨转移和术后辅助治疗。
放射治疗的方法包括外部放射疗法和内照射疗法。
外部放射疗法是通过将辐射源置于患者体外,照射到肿瘤部位;内照射疗法则是将放射源置于肿瘤附近或直接注射放射性物质到肿瘤内进行治疗。
放射治疗的优点是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手段降低肿瘤的大小或控制肿瘤的生长,但在长期放射治疗中,对周围健康组织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三、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利用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的方式进行治疗。
化学治疗适用于恶性骨肿瘤,包括骨肉瘤和骨转移瘤等。
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多西他赛、顺铂、甲氨蝶呤、博来霉素等。
化学治疗的优点是可以全身性地清除和控制肿瘤细胞的转移,但也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如恶心、脱发、免疫功能下降等。
骨肿瘤的诊疗规范————————————————————————————————作者:————————————————————————————————日期:浅谈骨肿瘤的诊疗规范在看到一些因误诊为骨肉瘤而被截肢的医疗事件,一些诊断为骨恶性肿瘤进行刮除病变组织植骨治疗的事件,一些转移性骨肿瘤致病理性骨折按照创伤性骨折进行处理的事件,心中不免一阵悲痛,骨肿瘤因其发病率低,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不同肿瘤治疗方法大相径庭,致使部分骨科医师对骨肿瘤的规范性诊疗认识有所欠缺,请允许我就骨肿瘤的诊疗抛砖引玉,如有纰漏,请各位老师斧正。
定义及分类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各种组织成分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包括原发性骨肿瘤、继发性骨肿瘤或转移性骨肿瘤。
原发性骨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发病率较低,约2-3/10万人,男性稍多于女性,良性多于恶性。
继发性骨肿瘤或转移性骨肿瘤是身体其他组织或器官的肿瘤转移到骨骼系统,属于恶性肿瘤。
多学科协作骨肿瘤的诊断治疗需要由骨科医师、影像科医师(尤其是磁共振医师)、病理科医师、放疗科医师及肿瘤内科医师共同协作完成,尤其是一些难以诊断的怀疑恶性骨肿瘤的病例,一般都需要联合会诊才能明确(我院已成立骨肿瘤诊疗中心,汇集骨科、磁共振科、病理科和肿瘤内科知名专家),手术治疗可能还经常需要联合其他外科专家,如血管外科(尤其是骨盆肿瘤),心胸外科(如胸骨肿瘤),介入科栓塞治疗等。
如果可能最好与专业骨肿瘤内科医师合作进行辅助治疗,有助于随诊和及时发现复发及转移。
三结合诊断原则骨肿瘤的诊断必须临床、影像及病理三者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是骨肿瘤最后确诊的唯一可靠检查,但是绝不能“迷信”病理专家,必须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诊断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最终诊断,否则,建议联合会诊,必要时上级医院会诊。
(见过很多病理专家术前穿刺诊断为“骨肉瘤”的病历,经会诊后考虑“骨母细胞瘤”,术后病理最终还是考虑“骨母细胞瘤”。
)细问病情、严查体征首先,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确诊的首要且十分重要的一步。
浅谈骨肿瘤手术的原则及步骤摘要:分析总结了骨肿瘤的手术步骤以及手术时候应注意的原则,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避免手术后所带来的一些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手术原则步骤【骨肿瘤手术的原则】(1)高度重视:首次治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首诊的医生和首次进行手术的骨科医生。
把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复发、转移、恶变治成为不治之症的可能减小到最低程度。
骨科医生必须具有充分的肿瘤学知识:正确的活检及肯定的组织学诊断;丰富的术中肉眼观察经验;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对一定病例预后的认识、熟悉辅助性治疗知识。
例如,如果需要放疗,必须根据特定的规则进行活检(小切口,远离骨、避免过分取材损害骨的强度,正确的缝合);既不能进行骨移植,在一定范围内也不能植入人工假体(感染的危险、移植骨不愈合及由金属引起的继发性放射线照射)。
(2)安全界线:即手术时,切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界线。
安全界线不是根据肿瘤边界被切除的正常组织的厚度来定,有时安全界线厚度仅2cm,但可能是根治性切除;而有时切除的正常组织更厚,但肿瘤可能只是广泛性切除。
同样,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质量与它的厚度同样重要,沿着薄薄的肌膜、腱膜或关节囊外切除肿瘤,比髓腔内或间隙外的更厚的脂肪组织或反应性组织更安全。
通常所说的安全界线为5cm,当超过5cm时,即为根治术。
发生在间隙内,以深筋膜为界的皮下肿瘤,当切除包括深筋膜及肿瘤周围少于5cm的皮肤及脂肪组织时,这种边缘为广泛性。
(3)无瘤技术:手术过程中,尽量在肿瘤外操作,如果肿瘤组织未覆盖,摩擦破溃或被穿通,则伤口被污染,周围所有的组织都有肿瘤局部复发的危险。
如果不清除这些组织,手术仍为病灶内切除。
如果清除了这些组织,手术属于广泛切除或根治切除术,但组织已被污染。
(4)慎重对待活检手术:活检手术虽然可以达到确诊的目的,有助于肿瘤的进一步治疗。
但是,活检也可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肿瘤播散转移,影响肿瘤彻底切除,为肿瘤复发埋下隐患。
曾有1例肢体肿瘤术前穿刺活检,术中发现肿瘤沿针道向外生长,呈串珠样。
如何治疗恶性骨肿瘤?
一、概述
一个朋友之前有甲状腺癌,治疗了接近一年,情况得到好转,但是之前却发现他晚上睡觉时腿脚疼痛,还伴有发热。
去医院检查发现是恶性骨肿瘤。
那么,大家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
二、步骤/方法:
1、恶性骨肿瘤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如肿瘤切除术,即将肿瘤以及周围正常的组织切除,达到防治肿瘤转移的目的。
同时还可用自体骨灭活回植、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人工关节置换、大块骨移植融合关节等来修复切除部位。
2、对于不适宜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一般采用化疗或者放射治疗。
同时可以配合中医来治疗,不仅能减轻毒副作用,还能增强化疗和放射性治疗的效果,增强病人体质。
3、同时,可以配合食疗来达到治疗目的,如用天然虫草素含量较高的冬虫夏草,捣碎后服用,其中的虫草素能有效吞噬肿瘤细胞,还能防止肿瘤细胞复发和转移。
三、注意事项:
恶性骨肿瘤一般是继发性为多,即多有其它肿瘤诱发,因此患有肺癌,前列腺癌,乳癌,肝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胃癌等,需积极治疗并密切监视肿瘤情况。
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概述
恶性骨肿瘤也有人称为“骨癌”,一般而言,恶性骨肿瘤又可分为原发性骨肿瘤,继发性骨肿瘤与转移性骨肿瘤三种。
恶性骨肿瘤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健康。
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二、步骤/方法:
1、在治疗恶性骨肿瘤上,大块切除术是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就是将肿瘤及其周围正常组织截除。
残留的骨缺损可用自体骨灭活回植、大块骨移植融合关节、人工关节置换、同种异体半关节移植或自体腓骨头代替桡骨下端及肱骨上端等方法修复。
2、而肿瘤段肢体截除远端再植手术也是常用的方法,即将肿瘤所在的一段肢体(包括皮肤、肌肉、血管)整段截除,但常保留主要神经,再将远端再植到近端肢体上。
或下肢旋转180°,将踝关节代膝关节,再装假肢。
另外,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也是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方法。
3、而运用化学治疗方法则适用于骨肉瘤、Ewing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
可经静脉给药或行区域灌注。
4、此外,放射治疗也适用于对放射线敏感的肿瘤如骨髓源性肿瘤等,对手术不能彻底切除或不适宜手术者也可辅以放疗。
在化疗放射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使用一些中药,减轻毒副作用,增强放疗化疗的疗效,增强身体体质更好的完成治疗。
(浅谈骨肿瘤手术的原则及步骤(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分析总结了骨肿瘤的手术步骤以及手术时候应注意的原则,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避免手术后所带来的一些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手术原则步骤【骨肿瘤手术的原则】(1)高度重视:首次治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首诊的医生和首次进行手术的骨科医生。
把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复发、转移、恶变治成为不治之症的可能减小到最低程度。
骨科医生必须具有充分的肿瘤学知识:正确的活检及肯定的组织学诊断;丰富的术中肉眼观察经验;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对一定病例预后的认识、熟悉辅助性治疗知识。
例如,如果需要放疗,必须根据特定的规则进行活检 小切口,远离骨、避免过分取材损害骨的强度,正确的缝合 );既不能进行骨移植,在一定范围内也不能植入人工假体 (感染的危险、移植骨不愈合及由金属引起的继发性放射线照射)。
(2)安全界线:即手术时,切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界线。
安全界线不是根据肿瘤边界被切除的正常组织的厚度来定,有时安全界线厚度仅 2cm ,但可能是根治性切除;而有时切除的正常组织更厚,但肿瘤可能只是广泛性切除。
同样,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质量与它的厚度同样重要,沿着薄薄的肌膜、腱膜或关节囊外切除肿瘤,比髓腔内或间隙外的更厚的脂肪组织或反应性组织更安全。
通常所说的安全界线为5cm,当超过5cm时,即为根治术。
发生在间隙内,以深筋膜为界的皮下肿瘤,当切除包括深筋膜及肿瘤周围少于5cm的皮肤及脂肪组织时,这种边缘为广泛性。
(3)无瘤技术:手术过程中,尽量在肿瘤外操作,如果肿瘤组织未覆盖,摩擦破溃或被穿通,则伤口被污染,周围所有的组织都有肿瘤局部复发的危险。
如果不清除这些组织,手术仍为病灶内切除。
如果清除了这些组织,手术属于广泛切除或根治切除术,但组织已被污染。
(4)慎重对待活检手术:活检手术虽然可以达到确诊的目的,有助于肿瘤的进一步治疗。
浅谈骨肿瘤的诊疗规范在看到一些因误诊为骨肉瘤而被截肢的医疗事件,一些诊断为骨恶性肿瘤进行刮除病变组织植骨治疗的事件,一些转移性骨肿瘤致病理性骨折按照创伤性骨折进行处理的事件,心中不免一阵悲痛,骨肿瘤因其发病率低,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不同肿瘤治疗方法大相径庭,致使部分骨科医师对骨肿瘤的规范性诊疗认识有所欠缺,请允许我就骨肿瘤的诊疗抛砖引玉,如有纰漏,请各位老师斧正。
定义及分类凡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骨各种组织成分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包括原发性骨肿瘤、继发性骨肿瘤或转移性骨肿瘤。
原发性骨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发病率较低,约2-3/10万人,男性稍多于女性,良性多于恶性。
继发性骨肿瘤或转移性骨肿瘤是身体其他组织或器官的肿瘤转移到骨骼系统,属于恶性肿瘤。
多学科协作骨肿瘤的诊断治疗需要由骨科医师、影像科医师(尤其是磁共振医师)、病理科医师、放疗科医师及肿瘤内科医师共同协作完成,尤其是一些难以诊断的怀疑恶性骨肿瘤的病例,一般都需要联合会诊才能明确(我院已成立骨肿瘤诊疗中心,汇集骨科、磁共振科、病理科和肿瘤内科知名专家),手术治疗可能还经常需要联合其他外科专家,如血管外科(尤其是骨盆肿瘤),心胸外科(如胸骨肿瘤),介入科栓塞治疗等。
如果可能最好与专业骨肿瘤内科医师合作进行辅助治疗,有助于随诊和及时发现复发及转移。
三结合诊断原则骨肿瘤的诊断必须临床、影像及病理三者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是骨肿瘤最后确诊的唯一可靠检查,但是绝不能“迷信”病理专家,必须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诊断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最终诊断,否则,建议联合会诊,必要时上级医院会诊。
(见过很多病理专家术前穿刺诊断为“骨肉瘤”的病历,经会诊后考虑“骨母细胞瘤”,术后病理最终还是考虑“骨母细胞瘤”。
)细问病情、严查体征首先,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确诊的首要且十分重要的一步。
多数患者在怀疑其他疾病时因疼痛、包块或体检发现影像学异常改变而就诊,一般,恶性骨肿瘤常主诉静息痛和夜间痛,这是一个比较明确的特征,在良性骨肿瘤中,只有骨样骨瘤常出现夜间痛,不过这通过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疼痛明显缓解这一特征和常规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的鉴别。
骨肿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骨肿瘤的治疗方法,治疗骨肿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骨肿瘤应该吃什么药。
*骨肿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良性肿瘤。
多以局部刮除植骨或切除为主,如能彻底去除,一般不复发,予后良好。
*2、恶性肿瘤。
1.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截肢、关节离断是最常用的方法。
但是,由于化疗方法的进步,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作瘤段切除或全股骨切除,用人工假体置换。
采取保留肢体的“局部广泛切除加功能重建”辅以化疗等措施,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2.化学治疗分全身化疗、局部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阿霉素及大剂量氨甲喋呤,但药物的作用选择性不强,肿瘤细胞在分裂周期中不同步,都影响化疗的效果。
3.局部化疗包括动脉内持续化疗及区域灌注,其中以区域灌注效果较好。
4.免疫疗法:干扰素其来源有限,还不能广为应用。
5.放疗方法对骨肿瘤的治疗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二、中医*1、中医治疗中医对骨肿瘤的治疗虽然已有较长的历史,历代医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其逐趋完善和丰富,但由于骨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有的在早期即可发生转移,因而造成了本病的治愈率低及预后不良。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尚须结合现代医学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法。
通过中医药的治疗,能起到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并能减轻化疗、放疗的毒不良反应,也有治愈的个案报道。
*2、药物冶疗1)阴寒凝滞证。
主证:骨瘤初起,酸楚轻痛,遇寒加重,局部肿块,皮色不变,压痛不著,甚至不痛,病程较长。
舌淡、脉细沉迟。
治法:温阳开凝、通络化滞。
方药:加味阳和汤(《中医肿瘤学》)。
熟地30g,肉桂3g,鹿角胶10g,麻黄1.5g,白芥子6g,炮姜1.5g,生甘草3g,威灵仙30g,补骨脂20g,透骨草15g,路路通10g,川乌2g,草乌2g。
尚可配合小金丹、犀黄丸内服。
分析:阴寒入骨,多因体虚之人,三阴不足,寒邪乘机侵入,凝滞为瘤,非阳和不能开凝,故以阳和汤温经散寒、化痰补虚;川乌、草乌温经逐寒;补骨脂、透骨草入骨祛邪;路路通、威灵仙通络祛痰。
骨肉瘤组织学分类和手术治疗原则骨肉瘤是罕见的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大多数骨肉瘤表现为高级别肿瘤。
骨肉瘤是恶性梭形细胞间充质来源的骨肿瘤,可能会或可能不会产生骨或类骨质。
那些产生骨骼的肿瘤被称为骨肉瘤,并且有许多不同的亚型。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
骨肉瘤的特征在于恶性细胞产生类骨质组织或未成熟骨。
术前评估在确定治疗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病史检查,以评估所有系统。
然而,体格检查应特别关注所涉及的骨骼或关节。
区域淋巴结,其他骨骼和肺部是否存在转移是需要在治疗前予以明确的。
组织学分类原发性骨肉瘤根据其细胞学特征和细胞产物进行分类。
最多见的的骨肉瘤是髓内高级骨肉瘤,约占所有骨肉瘤的90%。
这些肿瘤通常涉及青少年和年轻人长骨的干骺端。
骨肉瘤可分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这取决于主要的细胞成分。
成骨细胞骨肉瘤占50%,具有丰富的类骨质生成,在肿瘤细胞周围形成细小或粗糙的花边状图案;大量可能导致恶性基质细胞的扭曲。
一些肿瘤含有骨质厚的小梁,形成不规则的吻合网络。
成纤维细胞骨肉瘤主要由高级梭形细胞基质组成,仅含有局灶性类骨质生成。
更多的多形性肿瘤可能类似于未分化的高度多形性骨肉瘤。
在软骨细胞性骨肉瘤中,软骨基质的产生在大多数肿瘤中或仅在某些位置可能是明显的,这强调了这些肿瘤的异质性。
虽然一些软骨细胞性骨肉瘤倾向于较低等级,但是软骨样区域可能包含细胞学非典型细胞,这些细胞是较高等级肿瘤的特征。
这些软骨细胞病灶与产生类骨质小梁的恶性梭形细胞混合。
除了三类常规骨肉瘤外,还有两毛细血管扩张和小细胞亚型,一般预后较差。
治疗:1.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局部切除或者截肢术在内的手术方法。
切除范围:骨切除范围取决于解剖部位和需要切除的相关骨的范围。
由于大多数骨肉瘤出现在关节附近长骨的干骺端,因此下肢肿瘤的大部分切除包括带有肿瘤的骨段和邻近的关节(骨关节切除术)。
常用的是进行关节内切除术,当肿瘤沿着关节囊或韧带结构延伸或侵入关节时,可以切除整个关节以避免切开肿瘤。
浅谈骨肿瘤手术的原则及步骤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分析总结了骨肿瘤的手术步骤以及手术时候应注意的原则,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避免手术后所带来的一些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手术原则步骤
【骨肿瘤手术的原则】
(1)高度重视:首次治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首诊的
医生和首次进行手术的骨科医生。
把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复发、转移、恶变治成为不治之症的可能减小到最低程度。
骨科医生必须具有充分的肿瘤学知识:正确的活检及肯定的组织学诊断;丰富的术中肉眼观察经验;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对一定病例预后的认识、熟悉辅助性治疗知识。
例如,如果需要放疗,必须根据特定的规则进行活检(小切口, 远离骨、避免过分取材损害骨的强度,正确的缝合);既不能进行骨移植,在一定范围内也不能植入人工假体(感染的危险、移植骨不愈合及由金属引起的继发性放射线照射)。
(2)安全界线:即手术时,切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界线。
安全
界线不是根据肿瘤边界被切除的正常组织的厚度来定,有时安全界线厚度仅2cm但可能是根治性切除;而有时切除的正常组织更厚,但
肿瘤可能只是广泛性切除。
同样,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质量与它的厚度同样重要,沿着薄薄的肌膜、腱膜或关节囊外切除肿瘤,比髓腔内或间隙外的更厚的脂肪组织或反应性组织更安全。
通常所说的安全界线为5cm当超过5cm时,即为根治术。
发生在间隙内,以深筋膜为界的皮下肿瘤,当切除包括深筋膜及肿瘤周围少于5cm的皮肤及脂肪组织时,这种边缘为广泛性。
(3)无瘤技术:手术过程中,尽量在肿瘤外操作,如果肿瘤组织未覆盖,摩擦破溃或被穿通,则伤口被污染,周围所有的组织都有肿瘤局部复发的危险。
如果不清除这些组织,手术仍为病灶内切除。
如果清除了这些组织,手术属于广泛切除或根治切除术,但组织已被污染。
(4)慎重对待活检手术:活检手术虽然可以达到确诊的目的,有助于肿瘤的进一步治疗。
但是,活检也可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肿瘤
播散转移,影响肿瘤彻底切除,为肿瘤复发埋下隐患。
曾有1例肢体肿瘤术前穿刺活检,术中发现肿瘤沿针道向外生长,呈串珠样。
所以, 活检手术穿刺或切口入路要仔细设计,最好与下次手术切口相一致,在手术时将活检通道与肿瘤一并切除;另外,尽可能安排活检与手术同时进行,在切口范围内对肿瘤充分暴露后,无瘤技术下取活检,等冷冻结果进行进一步手术。
如果没有肿瘤切除和保肢经验时,活检手术也最好不做。
(5)多科协作:骨科医生必须与放射科、病理科、肿瘤内科医生密切合作。
制定和执行手术计划前需要放射科医生对放射线、CT MR、骨扫描及血管造影有正确的解释,术前的局部动脉灌注化疗和肿瘤血管栓
塞,可以使肿瘤缩小,减轻肿瘤周围水肿,利于手术。
术中冷冻活检、标本切下后的检视、肿瘤切除范围的判定,都需要病理科医生的协助。
当需要开胸开腹、需要分离或缝合血管及内脏器官、需要血管移植、需要软组织覆盖时,应该请普外医生、血管外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和显微整形外科医生共同手术。
【通常的手术步骤】
(1)术前准备:术前除常规检查外,有条件的应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同时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和肿瘤血管栓塞,使肿瘤进一步缩小和减少术中出血;术中要准备充足的血源,特别是骶骨肿瘤有时出血难以遏制;术前要准备好重建的材料和器械,要有术中临时改变手术方式的准备。
(2)肿瘤显露:依肿瘤所在的部位选择切口,根据肿瘤广泛切除原则,将软组织内的肿瘤整块切除。
但应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不同对肿瘤段骨进行不同的方法显露和切除。
切除肿瘤时,必须考虑有足够的皮肤和软组织覆盖重建物。
软组织重建在保肢手术中十分重要。
可选用带筋膜和带蒂的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或肌皮瓣转移,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肌皮瓣转移。
操作方法以下肢保肢手术为例,按广泛切除操作游离肿瘤及病骨,股骨达粗隆下,若为胫骨则至胫骨下端。
切断膝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而使膝关节解脱,彻底显露肿瘤及病骨,用适当的方法切除或灭活肿瘤组织。
用任何一种可行的方法重建骨缺损,选用髓内针或钢板固定。
在操作过程中,若有病骨
断裂,应以骨水泥或钢丝加固。
修复关节韧带,软组织覆盖。
(3)手术重建:长骨端肿瘤广泛性截除后,根据缺损的长短和粗细,一般选用自体髂骨和腓骨移植,或自体股骨髁或胫骨平台翻转来填补骨缺损。
若缺损段较长又要负重者,可选用冷冻或冻干无菌与缺损段相应的异体骨干移植来填补骨缺损。
切除相应的关节面,两骨对合,用与之相应的内固定器材加压内固定,或用外固定器固定,使关节骨性融合。
(4)术后处理:患肢以石膏固定2个月左右,去石膏练习活动,半年内不负重。
对无法广泛肿瘤切除重建肢体功能及保肢术后并发关节不稳、顽固感染、骨折、植骨不愈合或肿瘤复发致患肢毫无功能甚至成为累赘者,仍以截肢为宜,保肢和截肢都是恶性骨肿瘤的治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