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营养管的留置方法 张晓雄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12
普外科空肠营养管两种不同留置方法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普通外科鼻空肠管与空肠造瘘管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进行空肠营养患者90例,A组51例患者留置鼻空肠营养管,B组39例采用空肠造瘘术。
比较两组意外拔管发生率、操作成功率、堵管发生率。
结果:A组耐受程度显著低于B组(P<0.05),堵管率显著高于B组(P<0.05),但是在操作难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相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空肠造瘘管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普外科空肠营养鼻腔肠管法空肠造瘘术对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法经口进食的重症患者,除了进行病因治疗以外,必须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得到临床医师越来越多的重视。
临床常用肠内营养有两种固定方式,鼻腔肠管和空肠造瘘管。
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本文主要通过对临床患者进行观察,比较探讨最好的固定方式。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2009年1月~2012年4月进行空肠营养管留置的患者有90例,其中男63例,女27例,年龄27-70岁,平均61岁。
按肠内营养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留置鼻腔肠营养管组(51例),B组为空肠造瘘管(39例)。
1.2 固定方法1.2.1 A组采用鼻肠管法[1]术前放置胃管时, 将鼻空肠营养管导丝顶端插到胃管第一侧孔内, 与胃管一起经过同一鼻孔插入胃内。
术中在麻醉师的协助下,将空肠管置于胃手术吻合处,将空肠管消毒后置入空肠内,其置入的长度在吻合口的下方30~40cm,体外的鼻胃管与鼻空肠管一起固定。
1.2.2 B组采用空肠造瘘法[2]术中取距TRAIZE韧带15~25cm处选定造瘘部位,在选定的造瘘处的肠系膜对侧肠壁上,用细丝线进行荷包缝合,直径大概1~1.5cm,用尖刃刀在荷包缝合的中央戳一个小孔,吸引肠内容物,随即向肠腔远端置入16号胶管,尖端通向空肠远端10~15cm,将荷包缝线收紧结扎。
空肠营养管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空肠营养管是一种通过腹壁插入到空肠的管道,用于提供营养支持和药物输注给不能通过口腔摄入足够营养的病人。
以下是空肠营养管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管道插入和拔除:空肠营养管的插入和拔除应由有经验的医疗专业人员进行。
插入前要检查患者的肠道功能和解剖情况,以避免并发症。
拔除时应注意避免感染和出血风险。
2. 管道固定:插入后,空肠营养管需要进行固定,以防止移位或误吸。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皮肤缝线结扎、透明敷料、导管固定器等。
固定应紧而不紧,以保证插管位置的稳定性。
3. 营养液和药物输注:根据医嘱,将营养液和药物通过空肠营养管输注给患者。
在输注过程中,应注意管道通畅性和药物相容性。
输注前要检查药物的配伍情况,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4. 管道清洁和护理:空肠营养管周围的皮肤应保持清洁和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每天检查插管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或感染迹象。
清洁时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专用清洁剂,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
5. 注意并发症:空肠营养管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胃液反流、管道堵塞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发症,并报告给医疗团队。
6.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对于患者和家属,要提供关于空肠营养管使用的详细信息和护理要点。
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虑和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总之,对于空肠营养管的护理,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并注意插管的固定、营养液和药物输注、管道清洁和护理,同时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并提供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这样能够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
床旁徒手空肠营养管置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田晓芳【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22(20)12【摘要】目的:分析床旁徒手空肠营养管置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修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空肠营养管的置入,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床旁徒手法进行空肠营养管的置入。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然后对比其营养指标、临床指标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前清蛋白、清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前清蛋白、清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水平〔(33.51±5.09)g/L、(196.14±19.4)mg/L、(110.15±12.6)g/L〕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前清蛋白、清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水平〔(31.26±5.12)g/L、(173.48±20.3)mg/L、(104.34±1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14±4.23)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5.26±3.21)d〕,其住院费用〔(2.02±1.08)万元〕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费用〔(2.71±1.05)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6.9%(2/29)〕低于对照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7.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床旁徒手空肠营养管置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降低其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康复。
重症患者经鼻盲插空肠营养管置管技术流程一、目的建立肠内营养通道。
二、要求1、严格掌握经鼻盲插空肠营养管置管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2、盲插空肠营养管整个过程中动作轻柔;3、注意鼻肠管刻度,置管速度应匀速缓慢置入。
三、操作流程:1、签字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置管的必要性与风险,取得同意。
2、洗手洗手、戴口罩。
3、准备用物鼻肠管、治疗巾、橡胶手套、注射用水、注射器(20ml、2ml)各一个、棉签、胃复安10mg、听诊器、PH试纸、皮尺、鼻贴、导管标识。
4、解释核对、评估、解释。
5、推注药物静脉缓慢推注胃复安10mg,等待10min后置管。
6、定位协助患者半卧位,暴露上腹部,五点定位法进行腹部听诊区定位。
7、测量皮尺测量鼻肠管到达U 点、D点、R 点的长度。
8、润滑戴手套,打开鼻肠管包装,固定导丝。
倒入250 ml注射用水,浸泡鼻肠管,抽取20ml注射用水注入管腔润滑内壁。
9、置管铺治疗巾,置管动作缓慢轻柔,每次置管2-3cm。
入胃后采取回抽胃液、听诊等方法确认在胃内。
10、右侧卧位协助患者采取右侧卧位。
11、过幽门确认在胃内后,减慢置管速度,以每次1-2cm 缓慢置入,仔细感知有无阻力。
当置入长度达75cm 时(一般处于幽门口处)感知有无突破感。
12、确认位置听诊判断鼻肠管尖端位置。
13、回撤导丝管腔内注入少许注射用水后,边抖动边缓慢撤除导丝,动作应轻柔。
14、固定粘贴导管标识。
进行有效固定。
15、定位X线、导航仪定位。
16、导管位置的确认●腹部平片(金标准)●导丝回弹法: 撤导丝时回弹大,可能盘于在胃内●注水回抽法:向管道内注入10ml 生理盐水,如果回抽液体少于5ml,可能进入小肠(有争议)●听诊法:左上腹(胃腔)→右腹(过幽门)→左下腹(十二指肠或空肠)(有争议)●抽取肠液法:抽出金黄色液体,pH>6 可能进入肠内(有争议)●导航仪定位法四、注意事项:1、随病人呼吸缓慢进管,通常置入管道超过75cm 后,可有一种突破感为过幽门,可继续轻柔置入;2、如遇导丝回弹大,向后慢速回撤,每次5cm,直到感觉导丝能够在管道内自由移动;3、正常如遇阻力明显增加,不应盲目用力置管;4、置管困难可辅助使用注水、注气等方法;5、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置管前可放松气囊再置管。
空肠营养管护理一、营养液的选择鼻空肠内不同于经胃的营养,对营养液的配方、浓度、渗透压及污染情况要求相对较高。
由于空肠内无胃酸的杀菌作用,因而对营养液的细菌污染要特别注意,要求按静脉输注标准操作尽量避免污染。
如自行配制营养液每次仅配制当日量,4 ℃保存。
输注时饮食的温度应接近体温,配好的饮食在容器中悬挂的时间不应超过8 h,新鲜饮食不应与已用过饮食混合。
配制时间过久食物可能变质凝固,也可导致堵管并注意防止霉变、腐败的食物引起细菌或真菌性肠炎。
二、输注方式临床实践表明,连续输注营养液吸收效果较间歇性输注好,病人胃肠道不良反应少,营养支持效果好。
插管后应立即注入生理盐水50 mL,以冲洗插管时分泌的胃液及胆汁等黏液。
第1次泵注营养液前,应缓慢泵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以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并使肠道有个适应过程。
先以60 mL/h速度输入,如果耐受良好,可以逐渐增加速度,直至120 mL为止。
开始输注时速度较慢,更易发生堵管,应加强观察,在情况允许时,尽量使用输液泵输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输注完毕后应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一旦发生灌注不畅,考虑堵管的可能,可使用20 mL注射器反复冲洗、抽吸,或将胰酶溶于温水后注入。
三、妥善固定使用黏度高、透气性好、3M公司生产的胃管贴,贴在鼻翼两侧并将管道牢牢固定好,导管尾端,固定在耳上、头侧,避免压迫管道。
4 h 检查营养管的位置1次,测量外露部分的长度,做好记录,做到班班交接。
固定管道的胶布如出现潮湿、污染、脱落等及时更换。
四、做好健康教育与沟通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讲解插好鼻空肠管后,不要牵拉折叠管道,下床活动时要告知护理人员,将管道完全固定好后再下床,晚上睡觉时,避免压迫牵拉管道。
病人自己不能随便向管道内灌注其他物质。
医护人员做好沟通,护士主动向医生了解病人的治疗方案,并参与置管过程,了解病人的动向,以便病人回到病房后,及时固定管道。
五、心理护理该类病人由于病情重,病程长,无论在精神上或经济方面负担都很重,需加强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