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乡土地理
- 格式:ppt
- 大小:7.65 MB
- 文档页数:22
上海市乡土地理重点关键信息项1、协议主题:上海市乡土地理重点2、协议目的:明确上海市乡土地理的重点内容及相关要求3、适用范围:与上海市乡土地理研究、教学、规划等相关的活动4、主要内容:涵盖上海市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重点要素5、责任与义务:涉及相关各方在乡土地理研究、保护、宣传等方面的责任6、监督与评估:确定对乡土地理重点落实情况的监督和评估机制7、协议修订:说明协议的修订条件和程序8、争议解决:指明解决协议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争议的途径11 自然地理重点111 地理位置与地形上海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入海口。
地势平坦,平均海拔较低。
112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
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分布特点。
气温变化规律,极端天气情况。
113 水系黄浦江、苏州河等主要河流的特征。
水系的分布与水资源状况。
114 土壤与植被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主要植被类型和植物群落。
12 人文地理重点121 人口与城市发展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
122 经济发展主要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布。
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23 交通与基础设施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网络。
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124 文化与历史遗迹上海的历史文化传承。
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13 乡土地理研究与教育131 研究重点针对上海市乡土地理的特色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鼓励跨学科研究,整合多领域知识。
132 教育内容将乡土地理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地理素养。
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乡土地理教材。
14 乡土地理的保护与利用14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质量。
142 资源合理利用科学规划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利用。
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15 责任与义务151 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乡土地理的研究、保护和教育工作。
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卢家湾
说到“卢家湾”,这个难度更大了,不过,只要说到曾经的“卢湾区”,想必大家都会明白。
该地区大致范围东至淡水路、鲁班路,西至泰康路,南至斜徐路,北至建国中路。
肇嘉浜自西往东,过了打浦桥,在一户姓“罗”的田宅旁(今徐家汇路、重庆路)拐弯北上,再拐向东去。
这是最早的“罗家湾”。
又因为上海话中,“罗”、“卢”不分,遂讹为“卢家湾”。
这里原为肇嘉浜的一个河湾,是上海法租界和华界的边缘地区,上海法租界总巡捕房及监狱位于此处,附近系小型工业区和平民聚居区。
1990年代以后,成为房地产开发热点区域,迅速演变为新兴的高层住宅区。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之蔡仲巾千创作℃℃℃。
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
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6340.5K㎡,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3.5~4.5M之间。
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2.5K ㎡,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
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
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
上海地区内多属于软土地区,土壤源热泵空调地埋管施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传统的地热理论,将地层从上到下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根据上海地矿徐剑斌等人在浦东、浦西5个100M深测温孔共12次实地地温测试记录进行统计研究,上海地区地下100M以浅层温度相对稳定,土壤平均温度约17℃左右,有利于热泵空调换热器工作。
上海地区地温场示意图如图2所示。
℃,温度受气候影响,温度变更大,为变温带。
由于气温对浅层地温的影响。
测试地区变温层在0~10M,左右,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大。
℃,温度基本不受气候影响,称之恒温带。
上海市地理环境
上海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上海的地
理环境十分独特,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自然资源。
以下将从地
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方面介绍上海市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上海市地势较为平坦,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
市区东部是沿海平原,西部则有
一些起伏的丘陵地带。
黄浦江、苏州河等河流穿城而过,形成了上海独特的水域景观。
此外,上海还有一些自然形成的湖泊,如青西湖、赵巷湖等,丰富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气候特点
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春秋温和多雨。
上海的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季风带来的降雨丰富,是上海水资源丰
富的重要原因。
水系分布
上海市内水系密布,长江、黄浦江、苏州河等河流纵横交错。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上海的母亲河,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是上
海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沿岸景色优美,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苏州河是上海市
的一条支流,曾是上海的主要交通要道,如今成为了城市的风景线。
总体来说,上海市的地理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地形独特。
这些地
理条件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市民提供了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上海乡土地理一、上海的位置和地理环境1.上海的地理位置: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经121°29′20″,北纬31°14′59″。
2.上海的地理环境:上海地处长江口的东北侧,东部和南部是东海,北部和西部与江苏省接壤。
二、自然地理特点1.地形地貌:上海地形平坦,海拔较低,地势东高西低,以平原为主。
2.气候特点: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偏干,春秋季温和多风。
3.湿地资源:上海是以水域湿地为主,拥有大量的河流、湖泊、水库和沿海滩涂等湿地资源。
4.海洋资源:上海位于东海的浅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和海洋交通资源等。
5.植被资源:上海植被种类丰富,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湿地植被、沿海植被和城市绿化等。
三、经济地理特点1.城市地理环境:上海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外贸港口,拥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交通网络。
2.经济发展: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之一,具有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地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3.产业结构:上海的产业结构主要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其中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
4.旅游资源:上海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和特色游览线路等。
四、人文地理特点1.人口分布:上海是中国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人口数量众多,其中外来人口占比较高。
2.城市规划:上海是中国城市规划的典范,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以黄浦江为核心,东西两岸总体对称。
3.历史文化:上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数百年的沿海商埠历史、老城厢和传统街巷等特色地区。
4.文化艺术:上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中心,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代表性的文化节庆活动,如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国际车展等。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上海面临着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城市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绿色发展:上海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加大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上海乡土地理
1.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河流虹桥、乍浦横贯市区,将上海分为东西两部分。
-上海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1°53′,东经121°29′-
122°17′。
2.自然环境:
-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冬短夏长。
-上海的地势比较低平,大部分地区地势均低于10米。
-上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水系包括黄浦江、长江和苏州河。
-上海的土壤主要为河流和湿地沉积的毛石壤。
3.人文景观: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如外滩、豫园、东方明珠塔等。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
-上海拥有众多的文化场馆和艺术团体,如上海博物馆、上海音乐厅等。
4.产业经济: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制造业、金融业和服务业。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其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球之首。
-上海拥有众多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中心,如张江高科技园区、浦东软件园等。
5.乡土地理:
-上海乡土地理主要包括上海市辖区和市辖镇的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上海市辖区包括黄浦、徐汇、长宁、静安等区,涵盖了上海市的市区核心地带。
-上海的市辖镇主要包括嘉定、松江、青浦等地,这些地区以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要特色。
以上是上海初中地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上海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乡土知识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独特地理位置、强大经济实力、多元文化和丰富乡土知识的城市。
历史: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这个地区是渔村和农田的聚集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投资者。
上海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之一,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运动在这里发生。
地理: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东海,西濒长江。
它的地理位置使得上海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
上海的地形相对平坦,主要由黄浦江、苏州河和杨浦江等水道划分成多个区域。
上海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外滩和豫园等。
经济: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
上海的经济实力主要来自于其发达的金融、贸易、制造和服务业。
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在上海设有总部或分支机构。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进一步促进了上海的经济发展。
上海还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许多银行、证券交易所和金融机构。
文化:上海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元素。
上海的文化场所众多,如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和上海音乐厅等。
上海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节庆活动,如上海国际艺术节和上海电影节。
上海的文化产业也非常发达,包括电影、音乐、戏剧和时尚等领域。
乡土知识:上海的乡土知识包括上海的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传统节日和民俗习惯等。
上海的传统建筑风格以园林建筑和石库门建筑为主,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上海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刺绣、剪纸和陶瓷等。
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在上海也有独特的庆祝方式。
总结: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强大的经济实力、多元的文化和丰富的乡土知识。
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上海人文地理风俗上海作为中国的一座国际大都市,融合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风俗。
这个城市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地理景观和风俗特色。
本文将介绍上海的人文地理风俗,涵盖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方面。
一. 历史文化上海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过去的数百年中,上海经历了数次历史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
清朝时期,上海开始崛起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
随着外国势力的进入,上海成为了通商口岸,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和外国文化。
这些历史的积淀使得上海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外滩的建筑风格、豫园的园林艺术等,都反映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二. 地理特点上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长江口南岸沿海地区。
它的地理特点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上海拥有独特的水乡风光。
苏州河和黄浦江穿城而过,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美丽的水岸景观。
其次,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与周边城市相连,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这种地理位置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人们来这里生活和工作。
三. 人们的生活习惯上海人的生活习惯与其历史、地理以及融合了多种文化的背景密切相关。
首先,上海人以务实、精明著称。
由于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人较为注重经济效益和实际利益,追求时尚、潮流和高品质的生活。
其次,上海人注重社交和人际关系。
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人们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注重人际网络的建立和维系。
因此,社交活动在上海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喜欢在茶馆、餐厅、夜市等场所与朋友聚会。
再次,上海人崇尚文化艺术。
上海有众多的博物馆、艺术馆和剧院,人们喜欢欣赏展览、演出和音乐会,也对传统艺术和文化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总结:上海的人文地理风俗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其历史文化、地理特点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魅力。
了解和体验上海的人文地理风俗,将使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这座城市,欣赏其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上海是全国重要的城市上海是全国重要的城市。
读下面的上海市行政区)),在上海市行政在上海市行政的其名称。
年上海将举办黄浦江•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城市。
读图回答读图回答::(14分)•1.甲、乙两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图。
丙图中丙图中④④所表示的是_____核电站核电站。
•2.写出与你们学校所在区县相邻的一个区县的名称写出与你们学校所在区县相邻的一个区县的名称::。
该区县在图中的字母(或数码)代号是。
写出一条流经上海市的河流名称名称::。
•3.丙图所示东海大桥连接了芦潮港和深水港深水港,,该深水港位于___湾的小洋山岛湾的小洋山岛。
“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包括上海长江大桥和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包括上海长江大桥和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整个工程将在年完工通车年完工通车。
读图回答读图回答:(:(10分)、乙两图中比例尺大的是图。
崇明岛是我国的第大岛大岛,,与省隔江相望省隔江相望。
崇明越江工程是从区的五号沟至崇明岛的陈家镇区的五号沟至崇明岛的陈家镇。
其中从五号沟岛以隧道相连岛以隧道相连,,从该岛到崇明岛以相接相接。
崇明越江工程建成前崇明越江工程建成前,,进出崇明岛的唯一交通方式是轮渡进出崇明岛的唯一交通方式是轮渡。
距离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最近的是港。
从石洞口码头上船从石洞口码头上船,,至港是逆水航行港是逆水航行(虑潮汐影响虑潮汐影响)。
)。
暑假期间暑假期间,,越江轮渡常由于某灾害天气而停航越江轮渡常由于某灾害天气而停航,,该灾害天气是---------)A .伏旱B .台风C .沙尘暴D .寒潮崇明越江通道的建成将给崇明岛带来哪些有利的影响崇明越江通道的建成将给崇明岛带来哪些有利的影响??。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第六集上海航拍中国第六集上海上海这集的考点不多,主要侧重人文地理方面,和其他几个地方算是互补啦!1.上海(城市区位)上海,位于中国东部,长江在此入海。
城市建立在平均海拔四米的冲积平原之上。
问:分析上海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
答:流水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温暖湿润;河流入海口,水源充足;经济腹地广阔,海陆空交通便捷;工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且素质高;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高。
2.外滩飞行在黄浦江上,临江而建的20多栋西式建筑,是外滩最显眼的标志,曾经,中国近一半的财富,都被外滩揽入怀中,但它拥有的仅仅是有1500多米的沿江地段。
鸦片战争时,上海被迫成为开埠通商的口岸,来华的英国人一上岸就看中了外滩。
问:上海外滩及陆家嘴一带中心商务区的形成,主要是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3.南京路这条连接外滩的道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
租界时期,南京路只是条小土路,英国人喜欢在此遛马,就把它叫做马路。
从马路起步,中国人奔跑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上海的第一盏电灯,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就诞生在南京路上。
问:南京路是上海市典型的商业区(填城市功能区),其布局原则是市场最优原则4.上海当代艺术馆这座烟囱高耸的建筑,曾经是一座发电厂,上海华界的第一盏电灯,就是由它点亮。
如今,电厂变为艺术馆,老厂房的巨大空间,最适合装下当代艺术的奇思妙想。
问:曾经的发电厂现在摇身变为艺术馆,说明上海市区域发展阶段由上世纪的工业化阶段转为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从电厂到艺术馆的变化,同时反映了产业结构升级5.外高桥船厂100年前,黄浦江畔,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近代造船厂。
如今,几乎所有种类的船舶,都可以在上海建造。
外高桥船厂,每年产出十二多艘不同的巨型船舶。
问:简述上海发展造船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答:临近海洋,以天然河道为依托;造船、机械等工业发展早,基础好,便于生产协作;钢铁工业发达,接近原料产地;区域内科技先进;劳动力丰富,高素质人才充足;区域内经济发达,外贸量大,市场需求大。
上海乡土地理知识要点一、地理位置和面积1.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
北纬30°40′-31°53′,东经120°52′-122°12′。
2.上海市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势1.上海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仅4米。
2.境内以长江入海口及海滨为界,分布有长江口湾、杭州湾、嘉定平原等地貌形态。
三、气候1.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相对较冷,夏季炎热。
2.年平均气温为15.7℃,年降水量约1125毫米。
四、水系1.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拥有长江口湾、杭州湾等水域。
2.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航道,纵贯市区,将黄浦江分为浦西和浦东两岸。
五、土地利用1.上海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2.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耕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六、自然资源1.上海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经济鱼类较多,如鲈鱼、鲳鱼等。
2.城市内还存在一些自然湿地和湖泊,如滴水湖、黄浦江沿岸湿地等。
七、人文地理1.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拥有发达的港口和交通网络。
2.上海市内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如外滩、豫园、上海博物馆等,反映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八、城市规划1.上海市有着丰富的城市规划文化,近年来进行了多次城市更新和城市扩张。
2.上海浦东新区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高层大楼,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国金中心等。
九、环境保护1.上海市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行环境保护政策,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
2.上海市还注重城市绿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休闲和绿色空间。
总结:上海乡土地理知识要点包括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地势、气候、水系、土地利用、自然资源、人文地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了解上海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
上海乡土地理知识要点上海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作为一个大都市,上海的乡土地理知识包括了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土地利用和城市化进程等方面。
一、地理位置上海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的中部地区,东临东海,上海的港口是中国最大的外贸口岸之一、上海地处于北纬30°40′−31°53′,东经120°52′−122°12′之间。
二、自然资源1.土壤:上海地区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土、壤土和水稻土。
黄土含有较高的肥力,适宜农作物生长。
2.水资源:上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长江和太湖是主要的水源。
中山湖、奉贤湖等湖泊也为上海提供了一定的水源。
3.矿产资源:上海地区的矿产资源相对较少,但仍有一些石灰石、煤炭和天然气等。
三、气候特点上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较冷。
主要特点包括:1.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常常在30°C以上。
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
2.冬季寒冷,气温低于10°C,偶尔会出现冬季寒潮天气。
3.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多晴朗天气。
四、土地利用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土地资源紧张,土地利用主要包括了建设用地、农田、林地和水域等。
具体而言,上海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如下:1.建设用地: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建设用地占据了大部分土地,其中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
2.农田:上海地区拥有较少的农田,农业发展相对有限。
主要种植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等。
3.林地:上海拥有一定的林地面积,主要是城市公园、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4.水域:上海地区内有长江和各种湖泊、河流,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和交通要道。
五、城市化进程上海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城市之一,自1978年以来,在国家经济开放的推动下,上海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1.城市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上海。
2.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铁路、地铁、机场等交通设施提升了城市的通达能力。
研学旅行一、研学活动设计背景及依据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1]。
研学旅行通过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设计有针对性的研学问题,让学生有趣味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研学旅行的兴起、基地建设和课程开发,是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2016年12月教育部联合10部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通过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扩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借助乡土地理的研学活动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乡土地理的特性决定了乡土地理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基础课程。
通过研学旅行学习乡土地理,将地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原理在生活中印证,使抽象的知识原理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这也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使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2]。
尽管乡土地理教学与研学旅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地位不断提高,但是运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的成果还不够丰富。
如针对《上海市乡土地理》教材中上海航运文化重要地标“青龙镇”这一教学内容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服务平台没有搜索到相关成果。
本文针对《上海市乡土地理》中“青龙镇”的相关知识点,从研学活动设计背景及依据、研学活动准备、研学活动内容设计、研学总结汇报等方面,设计“上海市青龙镇航运文化寻迹”主题式研学方案,以期丰富上海市乡土地理研学旅行内容,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上海的环境变迁和航运文化脉络,学习与感受生活中的地理,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六年级知识点上海上海是中国的一座国际大都市,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它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金融和交通中心。
在地理学中,上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点和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地理位置上海位于中国东部的长江口,东临东海,北接江苏省,西隔长江与浙江省相望。
上海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成为沿海开放中心和国际贸易港口。
二、地形地貌上海的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
城市南部是江河湿地和河流,北部则主要是沿海滩涂和沙地。
地勢低洼使得上海容易遭受台风和洪水的威胁。
三、气候特点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多雨。
夏季台风频繁,气温和湿度较高,冬季则偶有寒潮侵袭,温度较低。
春秋季节相对宜人,是旅游的好时机。
四、自然资源上海的自然资源相对有限。
有河流和湖泊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而沿海地区则富含海洋资源,如鱼类和海产品。
此外,上海还有一定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
五、人文景观上海有着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
著名的外滩和陆家嘴金融区是上海的地标,展示了现代都市的繁华和发展。
豫园和城隍庙则展示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建筑风格。
此外,上海还有许多博物馆、艺术馆和植物园等文化设施。
六、人口和城市规模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发展优势,上海吸引了许多人口涌入,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上海的城市化进程迅速,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如交通拥堵和环境问题。
七、工商业发展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许多国内外的大公司和银行都在上海设有总部或分支机构。
上海的工商业发展也为城市带来了较高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交通中心,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和知识点。
它的地理位置靠近长江口,享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海洋资源。
上海的气候特点使人们需要注意台风和洪水的威胁。
此外,上海还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发达的工商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
上海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城市化进程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