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18.00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一、习作要求:《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会发生什么呢?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
变形后,你生活的世界将随之发生改变。
如果你变成一只蚂蚁,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可能会结交几位蚂蚁朋友,可能会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教学目标:1.2.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重点:能四、应理顺的问题: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转换视角看世界——把自己想象成另一种“东西”,再从这种“东西”的角度来发现和描述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1.怎样确定“变什么”?2.确定变什么后,怎样确定“写什么”?3.以第几人称写?4.怎样展开想象写经历?五、学习过程:(一)确定“变什么”说到“变形”,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但“变什么”却是有讲究的。
确定“变什么”非常关键,选择的要点是“熟悉”和“兴趣”。
1.选取熟悉的事物。
小鱼、小甲虫、花草、小鸟等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选取这些,我们就能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很顺利地想象它们的生活场景,以及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这样的想象才会合理,才会可信。
2.选取感兴趣的事物有的同学喜欢花草,有的同学喜欢小动物,有的同学喜欢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感兴趣的事物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加生动,让我们在充满激情中开始这次特别的写作之旅,这样才会让我们的习作获得成功。
3.可选事物变植物(野菊花、吊兰、蟹爪兰)植物的生长变化,从植物的角度看世界变动物(猫、狗、鹦鹉、青蛙)动物的生活情景,从动物的角度谈所见所感变自然现象(风、雨、云)形成及变化后眼中的世界变其他物体(路灯、蜡烛、粉笔)样子、变化后经历的故事(二)确定“写什么”抓住“想象”“经历”,确定“写什么”(经历)例如: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变形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教学难点: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
第一课时一、回顾课文,激发想象1.谈话:《草虫的村落》一文作者的目光随着爬行的小虫,去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生交流:课文为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昆虫世界?(草茎组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
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二、重温课文,学习表达1.《草虫的村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指导: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丰富的想象。
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
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
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习作变形记
【教学目标】
1.能够围绕提供的题目或自拟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变形后的经历详细的写下来。
2.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能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并能够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有怎么样的经历,选择比较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教学难点】
能把经历的事情写得具体、生动,情节完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变形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激活思维,展开想象,感受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乐趣。
2.合理想象“变形”后的经历,重点部分详细写,让经历新奇有趣。
3.构思完整、有波折的故事情节,并在叙述中体现该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有条理地叙述自己变形后的经历。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变形后的经历,能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习作例文。
预习要求细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想象自己变形后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主题同学们,你们想像孙悟空那样七十二变吗?虽然我们不能像孙大圣那样拥有特异功能,但我们可以凭借想象力展开一次奇异之旅,就像《花之歌》的作者纪伯伦一样,将自己化身为另一种事物,用这种事物的眼光去看世界,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有句话说得好——(出示)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抵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想象力可以助你飞翔。
今天,我们就借助自己的想象力,来一次“变形”奇遇(板书:变形记)。
假如有这样的机会,你可以变成另一样东西,你想变成什么?二、自由想象,变形“角色”1.想象变形,第一人称。
(1)如果把自己变成一只蚂蚁,就要按蚂蚁的方式去生活、观察、思考: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可能会结交几位蚂蚁朋友,可能会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还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些什么?(②)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猜想一下,会有哪些故事呢?注意:变形以后,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2.选择角色,“他”眼看世界。
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粒小石子,甚至可以缩小成一粒尘埃,进入到人或动物的肚子里;你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一座楼房,甚至是一个星球。
总之,将自己化身为他物,就要以“他物”的限光去看世界,去交往,去表达思想观点。
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分析题目“变形记”的意思,明白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想象。
2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在想象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难点: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将变形的经历,美妙想法、美好心愿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准备《我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请读一读下面的一首诗:《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2.读完这首诗后,你想变成什么呢?快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吧!3.出示作文题目。
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你准备变成什么呢?为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
(1)怎样变形,才会吸引人呢?不能只是简单的变形,比如“我”经过化妆,变成了一个丑陋的老太婆,这只是简单的化妆,根本不是变形。
变形一定要与想象中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变形后的故事才会吸引人,才会生动有趣。
(2)变形后,人物的特点能够变化吗?变形后,你再也不是你,所以人物的特点要变化。
你可以赋予人物各种各样的本领,只要新奇,只要有趣,就可以。
习作《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探索小说中的人性探索和社会批判。
1.2 教学内容简介《变形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概述《变形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介绍《变形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让学生阅读《变形记》的节选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变形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小说节选内容,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讨论法: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观点和感受,教师引导和提问。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变形记》原著或改编教材。
相关背景资料和人物关系图。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3.2 教学材料《变形记》节选文本。
人物关系图和主题思想相关资料。
笔记本和笔,供学生记录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述和分析能力。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作业,进行评价。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内容和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课时安排:共4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阅读节选内容。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讨论主题思想。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5.2 教学时间安排引入和阅读:1课时(40分钟)讨论和分析:1课时(40分钟)展示和评价:1课时(40分钟)第六章:教学活动细节6.1 引入和阅读教师展示《变形记》的封面和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材分析】“变形记”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其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想开去”是指阅读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可将自己置身其中,围绕作品的主题、内容进行联想,这样可以进一步丰富阅读的收获。
教师要在学生写作之前就进行作文指导,带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活思维,展开想象,感受自己表达、创意表达的乐趣;合理想象“变形”后的经历,重点部分详细写,让经历新奇有趣;构思完整、有波折的故事情节,并在叙述中体现该事物的特征。
同时,师生合作形成评价量表,并呈现三篇例文,让学生学会运用评价量表点评和修改文章,为之后自己的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
【语文要素】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语文要素】3.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能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视频,感受“变”的神奇。
师:看完这段视频,你想说什么?(孙悟空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太神奇了!)你们想和孙悟空一决高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变形”。
2.板书:变形记二、引导审题,明确“变”的要求1.结合教材内容,打开学生思路。
(1)出示:《花之歌》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
如果让你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呢?变小: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变大:一头大象一辆汽车一个星球(2)小组交流,确定自己变形后的新身份。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都有了魔法,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
可以变成白云,可以变成小花、机器人、大树……也可以变成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你想变成什么?你又为什么想变成它(他/她)呢?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2.拟题指导。
(1)出示题目:从下面的题目中选一个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变形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 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 能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优秀范文,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
- 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生命形态,增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变形后的经历写得具体、生动。
- 掌握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想象中体现出一定的思想内涵,避免想象的空洞。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变形后的角色。
2. 范例教学法选取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的写法,中间情节的构思,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拓宽思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点评法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变形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2. 准备一些优秀的习作范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变形金刚》的片段,引导学生观察变形金刚的变形过程,感受变形的神奇。
2. 提问学生: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像变形金刚一样变形,你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3.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点评,引出本次习作的主题——变形记。
(二)明确习作要求(10分钟)1. 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习作要求。
2. 教师进行总结:本次习作要求我们发挥想象,把自己想象成另一种东西,可以是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然后写一写变形后的经历。
2024年秋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变形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024秋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六年级上册变形记习作范文+点评+升格例文赏析例文一我是一粒种子,一粒很不起眼的柿子树的种子。
我被主人从集市上购买后放到了马车上,一路上我真高兴啊!我将会沐浴在阳光雨露中,将会在主人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可是,万万没想到,由于主人的疏忽,车子轧到了一块石头,颠了一下,我被甩了出去。
一粒种子刘安琪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我"的身份:一粒种子。
情节曲折为下文的坚强成长埋下伏笔。
更不幸的是,我掉在了郊外路边的一个石缝里,这里荒凉而坚硬。
但我并没有绝望,我只有一个想法:我要活下去!坚强地活下去!这是我唯一的希望!我感到身体下方有一些甘甜的雨水。
感谢大地,给我一线生的希望。
我坚持不懈地天天吮吸着,身体也一天天膨胀起来。
突出强调“我要活下去”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强调了“我"的信念。
一天清晨,我突然被清凉的风吹醒了。
“啊,我长出了小芽……”此时,我心潮澎湃。
“咦,姐姐,快来看,石缝里冒出来了一个小芽!"一个小姑娘嚷道。
“小妹妹,那是野草!”姐姐心不在焉地答道。
天哪,我想大喊一声:“为什么?为什么你看不起我?"于是,我更加坚定信念:我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精彩!语言描写路人对“我”的无视让“我"更加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
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坚定信念、奋发向上的心理感受。
新的挑战来临了,雨点儿拍打着我,我挣扎着,飘摇而顽强;烈日炙烤着我,我承受着,安详而倔强;狂风撕扯着我,我咬紧土地,淡定而从容。
我的身体一天天变得强壮起来。
几年过去了,我长成了一棵大树。
我的脚下有泥土的芳香,枝叶间有阳光的抚慰,枝头有鸟儿跳来跳去……秋天来了,环境描写描写生存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我"的坚毅。
我结出了第一个果子。
不能辜负上天的恩赐,我要活下去,我要长得更高,我要结出更多的果子,因为我有坚定的信念!这篇习作有两大成功之处:一是想象丰富。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人教部编版)篇一:活动分析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发挥想象,写一篇“变形记”。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尤其是《花之歌》,我们感受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中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
通过丰富和奇妙的想象,花朵成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
这次习作便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写一写这种变形的经历。
孩子们的想象世界本就是丰富多彩的,这次习作的话题对学生来说也许并不困难,难的是把自己的想象组织成文,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出所变形对象的个性特点来。
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既能天马行空地想象,也能有序、有趣地成文。
教学目标1.发挥想象,激发兴趣。
2.结合课本上的示例文字及题目引导,打开思路,确定写作对象。
3.写作时,要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点,学生间交换习作,互评互改。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变形的经历写得详略得当,要写得形象生动、写出特点。
2.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把变形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纸质阅读材料。
学生:读一读关于变形的文章,收获一些写作灵感。
课时安排2课时1.教师朗读卡夫卡的《变形记》片段,引出习作的主题。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
这可不是梦。
他的房间,虽是嫌小了些,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
在摊放着打开的衣料样品——萨姆沙是个旅行推销员——的桌子上面,还是挂着那幅画,这是他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装在漂亮的金色镜框里的。
画的是一位戴皮帽子围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没了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递给看画的人。
《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变形记”为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主题,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此次习作又给了学生一次想象的机会。
如果你有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会发生什么?发挥想象,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
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素材,更提出了习作要求。
如何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是习作的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有序有趣地成文。
教学目标:1.能够大胆展开想象,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象。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3.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激发写作热情。
教学重难点:1.发挥想象,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将变形的经历,美妙想法、美好心愿详略得当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作文纸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游戏)“见字如面”出示描述动物的语言,学生来猜测这是什么动物。
逐条出示,进行抢答。
如1.贪睡,一天中有一半时间处于睡眠状态。
2.经常清理自己的毛,饭后会用前爪擦擦胡子。
3.爱撒娇,把主人看作父母,像小孩一样爱撒娇,它觉得寂寞时会爬上主人的膝盖。
学生根据提示猜测抢答出这是猫。
三轮抢答后正式上课。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动物了解的真不少,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动物乐园”,和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我现在已经变身为你们的兔子老师,我有一对长长的耳朵,能听到你们的任何对话。
师走到学生之间,询问学生你是谁,你有什么,用句式“我是...,我有...”来回答。
给学生站起来表达的机会,提示学生要认真听你的同学都变身成了哪种动物,下一个环节就能派上大用场。
师:你选择变形成这个动物的原因是?(可爱,喜欢,有趣,熟悉)板书二、介绍自己我们刚刚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现在我们来交朋友吧。
要想成为朋友,那就要有吸引别人的亮点。
师走到学生面前做示范“你好,小猴子同学,我是聪明伶俐的兔子老师,我有一双能在微暗处看清东西的圆眼睛,我能和你在夜里奔跑,我可以跑的很快,还可以急转弯,你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这样的自我介绍,说出自己的特点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朋友活动,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发言与表现,比一比谁最受欢迎。
部编六上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变形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篇想象作文,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以变形记为话题,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另一种东西,从它的视角来写自己可能的经历,生活。
习作内容与本单元的阅读有机衔接,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四篇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运用,创编故事。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
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
2.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教学难点】能发挥想象,写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想象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小猪变形记》吧?在《小猪变形记》中,小猪变成了斑马、大象、小鸟……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你想变成什么呢?变身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把自己的“奇特经历”写下来,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的习作《变形记》,在想象的王国,抒写自己精彩的故事吧!(板书:变形记)二、交流反馈,确定思路1.学生自读本次习作要求。
2.教师引导:同学们《花之歌》是花的自述,如果我们也能像《花之歌》的作者一样,去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呢?为什么?3.教师指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东西,也可以想象成小的东西。
预设:可以是动物类、植物类、交通类、建筑类等等。
三、习作指导1.教师指导:大家可变形的东西可真多,那么变形之后会是怎样的情形呢?(1)从生活角度换位思考:“变形”之后会发生什么?如变成蚂蚁后,还可能会遇见谁?发生什么?(2)结合课文中的阅读材料,明确“变形”后的变化:①“变形”后新身份的特点。
如,路灯不能移动。
②“变形”后可以拥有很多生活中向往但难以实现的经历。
【导语】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发挥想象,写⼀篇“变形记”。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尤其是《花之歌》,我们感受到了四季更迭的⾃然变化中有着⽆穷⽆尽的乐趣。
通过丰富和奇妙的想象,花朵成为⾃然的使者和奉献者。
这次习作便要求学⽣想象⾃⼰变成另⼀种东西,写⼀写这种变形的经历。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习作1变形记》教案 教学⽬标 1.培养学⽣具有丰富的想象⼒,从⽽发展学⽣在想象中激发⾃⼰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习作。
通过想象激发学⽣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热爱⼤⾃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较有意义的事情来写。
教学难点 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
第⼀课时 教学⽬标 1.以《草⾍的村落》为例,明确写作⽬标。
2.学⽣交流合作,确定题⽬写作⽂。
教学过程: ⼀、回顾课⽂,激发想象 1.谈话:《草⾍的村落》⼀课作者的⽬光随着爬⾏的⼩⾍,去草⾍的村落作了⼀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的喜爱和对⼤⾃然的热爱。
2.学⽣交流:课⽂为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昆⾍世界? (草茎组成了粗⼤的森林,⼩⾍成了游侠,随着草⾍与同伴的⼀路招呼,“我”来到了草⾍的村落。
在草⾍的村落⾥,“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甲⾍村民;看到了“街道”“⼩巷”;看到了像南国少⼥般的花⾊斑斓的⼩圆⾍;看到了像庞然⼤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匆匆的⽣活……) ⼆、重温课⽂,学习表达 1.《草⾍的村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推荐⼀名同学汇报。
2.学⽣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拟⼈、⽐喻等修辞⼿法,将⼀个草⾍世界⽣动地展现在⼤家⾯前。
(1)丰富的想象。
作者看到⼀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的⼩⾍,把它想象成了⼀位“游侠”;看到花⾊斑斓的⼩圆⾍,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看到振动翅膀的甲⾍,把它们想象成“⾳乐家”;看到推着⾷物⾏⾛的甲⾍,把它们想象成从远⽅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甲⾍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使⼀只只美丽的⼩甲⾍深深地印在读者的⼼中。
习作:变形记1.能用比较通顺的语句,不拘形式地写出想象中的“变形记”。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在交流中,学会欣赏习作的成功之处,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3.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重难点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孩子天生爱幻想,教师在课上让孩子欣赏动画片,陶冶情趣,再和孩子们讨论各自喜欢的动画,并适时提问:动画中的人物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把目光投向神奇的变化,不断发现、捕捉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
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时,教师借想象让大家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随后教师扮演新角色,来营造一种互相自我介绍的氛围,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
习作完成后采用让学生尝试自我修改、同学间相互修改、老师修改等多种形式,并针对写得不具体的地方进行二次指导、二次习作、二次点评,让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发挥想象,选择自己最想变成的一种东西,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2.学会运用本单元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创设情境,激发“变”的兴趣1.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感受“变”的神奇。
(1)师提问: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想说些什么?(2)小结:孙悟空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太神奇了!你们想和孙悟空一决高下吗?今天,有一位客人能满足我们的愿望,他就是想象大师。
(课件出示:卡通人物)2.板书:变形记【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同学们最熟悉的故事,在视频、配乐的感染下,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变”的神奇意境里。
二、引导审题,明确“变”的要求1.阅读习作提示,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
2.同学们,刚才孙悟空给我们全班都施了魔法,现在我们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白云;一会儿,他让我们变成小花,变成超人,变成机器人……你们想变成什么就可以变成什么。
课件出示:……3.在孙悟空的帮助下,我们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人或物。
你为什么想要变成它(他/她)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4.指名交流。
5.教师小结。
瞧,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地想,快乐地变,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设计意图】从神话故事过渡到自己变,进入主题,学生感兴趣,教师也可以基本了解学生的个人感知,适当引导,让学生乐于想象,为下面编故事时的大胆想象奠定基础。
三、想象交流,体验“变”的乐趣1.同学们,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有魔法的仙女,我用手中的魔法棒,轻轻一点,看,变了,变了,大家快看自己都变成了什么?(课件出示:动画设计,飞出一只只美丽的小蝴蝶)2.快看看,变成蝴蝶的你们身上都有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看屏幕,将自己变成蝴蝶的样子说具体,语言优美生动。
)3.变成了蝴蝶的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呢?(齐读习作要求)课件出示: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4.变成了蝴蝶的同学们,你们在蝴蝶的王国里,一定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你能先自己回忆一下吗?(自编故事)5.可爱的小蝴蝶们,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蝴蝶王国的经历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自己在蝴蝶王国里的“经历”具体表达出来。
)6.点评:你们觉得谁经历的事儿最有趣?为什么?待会儿我们就将这几个经历编到我们的故事中去。
7.在蝴蝶王国里经历了这么多有趣的事,你有什么感想对大家说吗?8.瞧,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编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谁愿意将这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编故事,让全体学生明白如何去大胆想象,讲清楚自己编的故事。
这个具体范例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四、独立习作,编写“变”的故事1.同学们,编故事简单吗?编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讨论得出结论)师小结:编故事的时候,要说清楚你变成一样事物后是什么样的;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想象这些有趣的“经历”的时候要写清楚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最后还可以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
2.同学们,展开想象:你还能变成什么?又会经历什么?自己再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吧!3.学生各自编写故事。
(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由讲到写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有了前面“变蝴蝶”的经历后,学生讨论概括出了编故事的方法,由此拓展开来,编起故事自然手到擒来。
五、分享故事,评说“变”的精彩1.画出自己的故事中大胆想象的地方,在旁边给自己一颗大大的五星。
(自我评价)2.选取部分习作,当场评说。
教师指名学生读一读故事中大胆想象的精彩部分,全班评议。
3.教师评价,鼓励创编。
【设计意图】多途径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读、自评、展示、修改习作,享受习作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六、提出要求,期待“变”的世界今天,我们在想象大师的帮助下进行了神奇的想象之旅,用手中的笔编写出了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想象故事。
同学们写好以后,记得要读给小伙伴听听,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改好后,想象大师要帮我们评选出故事大王哟!【设计意图】让学生按习作要求,写好后和同学交换习作,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真阅读他人或自己的习作,按习作要求评价作文,提高赏析能力。
2.学会修改习作,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朗读佳作,共同赏评1.朗读课前分发的两篇优秀习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师生共评。
(1)讨论交流。
看了这两篇优秀作文,你发现它们好在哪里?(2)习作中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呢?(3)该如何修改呢?3.赏读,交流修改感受。
(1)现在请刚才展示的同学把改之前的习作和改后的习作分别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2)引导学生讨论修改后的习作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赏评优秀的学生习作,让学生既能自我品味,又能通过合作交流与赏析,增长知识,掌握习作的写作方法、修改方法和技巧。
二、自我推荐,组内互改1.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请同学们在组内读读自己的习作,让组员给你提提修改意见。
(2)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组员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
2.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1)学生反复朗读自己的习作,结合组内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自主修改习作。
(2)修改后在组内互相读,并请组员进行修改。
(3)自己再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一直以来,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讲评一直是作文教学的固定模式,批改学生习作花费了语文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收效却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学生参与,缺少学生主动提高这一过程。
所以教师要把修改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我修改、互相修改中,培养自己的良好的修改习惯。
三、交流收获,共同提高1.习作改完了,说说你对所改的习作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修改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总结:要想写出好的习作,修改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创作后,一定要反复地对习作进行修改,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有可能成为精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己对修改的认识,端正修改态度,掌握修改的方法,养成动笔则求疵,见疵则思改的习惯,不断培养习作时严肃认真的态度。
四、誊抄习作,展现成果将修改满意后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设计意图】展示习作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习作的信心。
1.利用童心,激发童趣。
孩子天生爱幻想。
我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欣赏动画片陶冶情趣,再和学生讨论喜欢的动画,动画中的人物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把目光投向神奇的变化,不断发现、捕捉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
2.放飞想象,拓宽深度。
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时,教师借想象让大家变成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随后教师扮演“蝴蝶”,营造一种新角色互相自我介绍的氛围,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
教师用语言描述,放飞想象,带领学生踏上神奇之旅。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分享交流的方式,体验百变后的快乐,在交流中拓宽思维的深度,丰富“变”的过程,在交流中使学生感悟到习作的思路,将变的过程“说清楚”,为“写明白”奠定基础。
3.多法修改,扎实有效。
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采用让学生尝试自我修改、同学之间相互修改、老师修改等多种形式,并针对写得不具体的地方进行二次指导、二次习作、二次点评,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不足之处是对学生“变的内容”上的指导还不够,因为学生“变的事物”并不多,说明老师的启发还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