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石硫合剂_ML_浸金试剂稳定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78.36 KB
- 文档页数:5
如何用石硫合剂法提金
石硫合剂法具有药剂价廉易得、浸金速率快、对难处理矿石浸出率高、适应性强、无毒无污染等特点,但后续工艺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硫合剂法是我国首创的新型无氰提金技术,所用浸金试剂由石灰或Ca(OH)2与硫磺合成。
该试剂具有无毒、易于合成、浸金速率快、能在碱性介质中使用、对设备和材质要求不高等优点。
石硫合剂法浸金时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硫化钙(CaSx)和硫代硫酸盐,由于多硫化物与硫代硫酸盐都适于金的浸出,因此,该方法具有昙好的浸金性能。
在浸金过程中,多硫根离子具有氧化和配R的双重作用,而S2- 03可做配合体。
如何用次氯酸钠法提金?
用氯气在盐酸介质中溶金在工业中应用早于氰化法,但氰化法的快速应用发展使得氯浸金技术一直停滞不前,随着非化浸金法的研究发展,水氯化浸金重新受到冶金学家的重视。
氯浸金试剂有氯气、次氯酸、氯酸钠和次氯酸钠等含氯试剂。
在氯水溶液中,金被氯氧化并且与氯离子配合,因而此法被称为水氰化法浸金。
用作水氯化法氧化剂的主要是氯及其含氧酸的盐。
氯气因为比较容易泄漏,造成安全事故,所以现在研究得比较多得是用氯酸钠和次氯酸钠在氯盐体系中浸出金,称为次氯酸钠浸金。
次氯酸钠浸金实质是次氯酸浸金,利用次氯酸钠的氧化性溶金。
用含氯试剂浸金,因为氯的活性很高,不存在金粒表明钝化问题,因此与氰化法相比,金的浸出速率快、能耗低、
设备简单、成本低、回收率高。
缺点是次氯酸钠浸金需要在酸性体系中进行,含氯溶液有极强的腐蚀性,使设备使用周期大大缩短,不过塑料工业的发展给该法大规模的工业应用创造了可能。
石硫合剂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石硫合剂是一种新型的农用化学品,它由石蜡和硫化钠等原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杀菌、保湿、促进生长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以保护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产量和效益,因此石硫合剂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石硫合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行性,评估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1. 实验设计本研究选取不同生长期的茄子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
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处理组在不同生长期喷施石硫合剂,记录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
2.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比较对照组和处理组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差异,评估石硫合剂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1. 石硫合剂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喷施石硫合剂可以显著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提高养分吸收率,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叶片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加快果实生长速度,提高产量。
2. 石硫合剂的经济效益在实验中,喷施石硫合剂的处理组产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0%左右,同时,作物质量也有所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3. 石硫合剂的环境友好性石硫合剂是一种无毒、无害、环保的农用化学品,不会对土壤和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农药替代品。
五、研究结论石硫合剂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农用化学品,具有良好的杀菌、保湿、促进生长等功能,对作物生长具有积极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适度使用石硫合剂,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残留,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六、建议1. 加强石硫合剂的生产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2. 推广石硫合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3. 加强对石硫合剂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评估,确保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资料:1. 朱志鹏, 吕国华. 石硫合剂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石蜡, 2015, 44(7): 86-88.2. 刘永宏, 黄银丽. 石硫合剂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技术导报, 2016, 18(12): 239-241.以上为石硫合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如果有需要进一步了解或补充的内容,欢迎进一步沟通讨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含硫试剂对某难处理金精矿的浸出研究
于以下反应中的产物:
2FeS2+6H2O=2Fe(OH)3+6H++3S2-+S
进而促进了FeS2 的氧化。
因此推测矿物中试剂与毒砂的是S2O32-、S2-和SO32-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且经分析发现,矿物表面有红色的氢氧化铁沉淀产生,这进一步表明了FeS2 被部分氧化。
浸出结束后,用扫描电镜观察ML 法浸出后渣中的FeSAs 和FeS2,并与原矿进行对比,可看出其有明显的侵蚀效果(图7~9)。
由以上结果推测,在ML 体系中,FeS2 的氧化过程可能是分3 步进行:(1)FeS2+3H2O=Fe(OH)3+3H++e+S2-+S0
(2)S+2e=S2-
(3)2S2-+2SO32-+O2+2H2O=2S2O32-+4OH-
总反应方程式为
FeS2+2SO32-+3/402+3/2H2O=Fe(OH)3+2S2O32-
并推测FeAsS 被破坏的作用可分为3 步:
(1)FeAsS+6H2O=Fe(OH)3+H2AsO3-+S2-+7H++4e
(2)H2AsO-+H2O=HAsO42-+3H++2e
(3)O2+S2-+H2O+SO32-=S2O32-+2OH-
作用的总反应式为
FeAsS+3OH-+SO32-+202=Fe(OH)3+AsO42-+S2O32-
由以上结果可知,ML 浸金试剂能部分地侵蚀FeAsS 和FeS2,将其中的部分包裹金浸出,进而提高浸出率。
故用ML 剂对浸取FeAsS 和FeS2 包裹的难。
含硫试剂对某难处理金精矿的浸出研究2010-1-26 21:25:09 中国选矿技术网 浏览51 次 收藏 我来说两句一、难处理金精矿工艺矿物学研究(一)金精矿样化学组成矿样的化学成份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金精矿样的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注:Au 、Ag 品位为g/t 。
(二)主要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组成为黄铁矿、石英、伊利石、钠长石。
与金密切相关的金属硫化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毒砂(砷黄铁矿),再次是黄铜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次为碳酸盐类矿物,如方解石、菱铁矿等,此外有少量钠长石,绿泥石等。
(三)金的赋存状态及其嵌布特征精矿中金的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在磨矿粒度为-200目占60%~70%时,金仍然有25%左右包裹在黄铁矿和含砷有害矿物中。
可见采用一般氰化法直接浸出工艺难以获得高的浸出率。
表2 精矿中金的物相分析结果扫描电镜下的X 射线背散射图(又称背散射像)和X 射线面分布图(又称X 射线像)可以清楚的显示重金属元素矿物的形态特征和重金属元素在其矿物中的分布情况。
矿物中自然金的背散射像和X射线像分别见图1~4。
图1~4金的射线像表明,自然金的背散射图边缘清晰,与载体矿物的界限分明,金在矿物中的分布均匀,此正是黄铁矿晶格中金的图像反映。
由以上工艺矿物学研究可知,该矿属于金被黄铁矿和毒砂包裹的含砷超细微难处理金精矿。
矿物中黄铁矿及毒砂含量较高,其包裹金高达17%~30% 。
同时金的粒度分布不匀,以微细粒、次显微及显微不可见金嵌布为主,黄铁矿及毒砂是主要有害矿物,导致该金精矿难处理。
二、浸出试验研究方法准确称取浸金试剂于烧杯中,加入其它试剂配制好浸出液,再加入金精矿并置于恒温水浴中,搅拌浸出一定时间后,过滤,洗涤渣,干燥,取样分析。
配制浸出液的试剂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用原子吸收法分析浸渣及浸出液中的金,计算浸出率,并且取浸渣进行扫描电镜分析,观察其侵蚀结果。
三、结果与讨论(一)含硫试剂浸出方法对比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作了大量的工作,研究无毒非氰提金方法。
石硫合剂法浸金的原理、稳定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傅平丰;孙春宝;康金星;龚道振
【期刊名称】《贵金属》
【年(卷),期】2012(033)002
【摘要】总结了国内外近20年来在石硫合剂法浸金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详细讨论了石硫合剂法浸金的基本原理、开放体系中Sx2-及S2O32-的稳定性、添加剂Na2SO3及NaCl的溶金促进机理、Cu2+的催化作用及硫化铜沉淀的生成与返溶规律;列举了石硫合剂法在高硫、高砷、高铅等顽固金矿及废弃线路板中浸金的应用.与其它非氰浸金工艺相比,归纳了石硫合剂法浸金的优点.
【总页数】4页(P67-70)
【作者】傅平丰;孙春宝;康金星;龚道振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803.21
【相关文献】
1.某金矿石的改性石硫合剂法浸金研究 [J], 冯杰;傅平丰;杨天
2.某金矿石的石硫合剂法浸金研究 [J], 王刚;兰新哲
3.某氰化渣的改性石硫合剂法浸金研究 [J], 刘有才;彭彬江;林清泉;符剑刚;陈钰;吴
洁
4.石硫合剂性质及其浸金原理简介 [J], 杨丙雨
5.改性石硫合剂(ML)浸金试剂稳定性研究 [J], 周军;兰新哲;宋永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玉涵,等氰化及非氰化提金方法综述3.2硫脲法硫脲浸金是一种利用金在酸陛条件下可与硫脲形成可溶性络离子的性质将金提出的方法。
使用硫脲从矿石中浸出金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7年罗斯等人采用硫脲溶液从金矿石中浸出了金,前苏联对硫脲浸金做了大量的早期研究¨3|。
之后,各国冶金工作者进行了许多理论和应用研究,建立了半工业试验厂。
硫脲是1868年首次合成的,又称硫化尿素,是一种具有还原性质的有机配合剂,可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白色晶体¨4|,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
在酸性和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硫脲与金形成阳离子络合物,反应为:Fe3++2CS(NH2)2+Au叫Au[CS(NH:)]f+Fe2+Au+2CS(NH2)2+H++1/402叫Au[CS(NH2)]f+1/2H20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硫脲法,近年来在硫脲提金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大的进展。
时至今日,硫脲提金已逐渐进入工业生产阶段,并延伸出多种新型改进工艺,如:硫脲碳浆法、硫脲树脂法、硫脲铁浆法、硫脲电积法¨5|、超声波强化硫脲提金以及磁场强化硫脲提金¨41等。
此外,T.LDeng等人研究了用亚硫酸钠一一硫脲混合体系从生物氧化残渣中提取金,减少了Fe¨对硫脲的消耗¨6I。
DengTianlong等研究的用生物氧化——硫脲混合体系从难处理浮选精矿提取并取得了较好的浸出效果ⅢJ。
与氰化法相比,硫脲具有溶金速度快、毒性小、对铜铅砷硫等杂质离子敏感程度较低、工艺流程短、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处理其它载金物如阳极泥、含金铀矿、酸浸渣和细菌浸渣等时有一定的优越性。
但硫脲不稳定,易被氧化,造成耗量过大,且价格较贵,不适宜处理含碱性脉石较多的矿石。
硫脲浸金法作为一种发展中的冶金方法,具有很大的可开发性,主要致力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18|。
并成为有希望取代氰化法的方法之一。
含硫试剂浸金技术的研究现状崔春利;赵留成;张锦瑞;赵礼兵【摘要】本文介绍了含硫试剂的发展现状,对硫脲、硫代硫酸盐、硫氰酸盐、石硫合剂四种含硫非氰试剂的浸金机理及应用进行了系统论述,含硫浸金试剂具有无毒或低毒性、对砷、碳、铜等杂质元素适应性强、浸出效率高等优点,分析了含硫试剂对不同类型的难处理金矿的浸出效果及适应性,对难处理金矿的清洁高效开发,建设绿色环保矿山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8(027)012【总页数】6页(P112-117)【关键词】含硫试剂;难处理金矿;非氰浸金;清洁环保【作者】崔春利;赵留成;张锦瑞;赵礼兵【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210;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210;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唐山063210;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210;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唐山063210;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210;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唐山0632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953随着黄金产量的逐年提高,易采、易选、易浸金矿资源减少,难采、难选、难浸金矿资源储量逐渐增加,已占探明保有储量的30%左右,成为黄金生产的重要来源。
难处理金矿由于金的嵌布粒度极细,大部分以显微或次显微甚至晶格金的形式与硫化物生成固溶体,或被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等硫化矿物包裹[1],或含As、Cu、Sb、Te等有害杂质元素在浸出过程中大量消耗氰化物和溶解氧[2-4],或存在碳质物和黏土矿物[5],致使氰化浸出率低于80%,甚至更低,并且氰化浸出时间长、氰化物价格昂贵、具有剧毒性,对人体和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非氰浸金试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含硫浸金试剂具有无毒性或低毒性、对砷、碳、铜等杂质元素适应性强、浸出效率高等特点,是难处理金矿清洁高效、绿色环保开发的重要方法。
改性石硫合剂(M L)浸金试剂稳定性研究Ξ周 军,兰新哲,宋永辉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摘要:改性石硫合剂(M L)是一种新型非氰浸金试剂。
主要研究了不同通气量、碱度、铜离子浓度、亚硫酸根离子浓度、搅拌速度、温度对M L 试剂中有效浸金成分的消耗影响。
结果表明:(1)通气、碱度、搅拌速度对于M L试剂中S2O32-的消耗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2)铜离子对M L 试剂中S2O32-的消耗影响显著。
体系中有游离氨、低温时,M L试剂稳定性较好;(3)加入S O32-有助于M L体系的稳定,其主要作用是:可阻碍体系中S2O32-的氧化;能促进体系中沉淀物的返溶,并生成有效溶金成分。
关键词:改性石硫合剂(M L);S2O32-;稳定性;浸金中图分类号:TF111.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076(2008)04-0531-05 非氰无毒提金是指用环境协调性无毒无污染的冶金新试剂从矿物中提金而实现绿色冶金[1]的新技术。
目前对非氰提金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酸性介质中提金,包括硫脲法[2~4]、水氯化法[5,6]、溴化法[7]、碘化法[8,9]、硫氰酸盐法[10]等,此类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浸金速度快,浸出率较高,但其酸性或弱酸性介质浸出选择性差、浸液杂质含量大、金泥品位低、试剂消耗量大、成本较高,且浸金设备腐蚀较为严重;另一类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的方法,如多硫化物法[11]、硫代硫酸盐法[12,13]、石硫合剂法[14~16]、改性石硫合剂法(m odified lime2sulphur2synthetic2s olution,简称M L)[17]等,这些方法一般有较好的选择性,金的溶解速度也较快,但是试剂的稳定性较差。
其中含硫试剂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类无毒浸金试剂,其发展和设计,需要从浸金试剂本身的稳定性考虑,即主要问题是解决含硫体系的稳定性,减少试剂的消耗,从而降低成本[18,19]。
为进一步完善优化M L浸金体系及工艺,本文主要对M L试剂中有效浸金成分的消耗进行实验研究。
1 实 验1.1 主要试剂、原料 M L溶剂;五水硫酸铜(CuS O4·5H2O),氨水(NH3·H2O)亚硫酸钠(Na2S O3)等均为分析纯;常规分析试剂若干。
1.2 研究方法 取适量M L溶剂于烧杯中,分别进行不同通气量、碱度、铜离子浓度、亚硫酸根离子浓度、搅拌速度和温度实验。
对每一个研究体系按一定时间间隔取样,测定其中S2O32-的浓度,通过计算其变化率分析消耗原因。
2 结果与讨论2.1 通气对M L体系的影响 M L浸金过程中必须有O2的存在,但O2的存在会引起S2O32-浓度变化。
图1是在不同通气条件下M L体系中S2O3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关系曲线。
由图可看出,当溶液中不添加Cu2+时,在空气流量分别为0.033,01055m3·h-1及纯氧气流量0.02m3·h-1时,S2O32-的浓度在最初的4h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主要是由于通入的空气或者氧气先将M L体系中的S x2-氧化为S2O32-:2S·S x-12-+O2→2S2O32-+2(x-1)S↓(1)实验中可观察到体系的颜色逐渐由橙黄色变浅直到无色,并伴有少量的黄色沉淀生成,经X射线分析沉淀物主要成分为单质硫。
充分说明溶液中的S x2-浓度一直减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S x2-消耗殆尽之后,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开始对体第32卷 第4期V ol.32№.4 稀 有 金 属CHI NESE JOURNA L OF RARE MET A LS 2008年8月Aug.2008Ξ收稿日期:2007-09-17;修订日期:2008-05-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674019)资助作者简介:周 军(1977-),男,陕西宝鸡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冶金新技术、新材料制备及应用3通讯联系人(E2mail:zj@)系中的S2O32-氧化导致其浓度呈缓慢下降趋势:S2O32-+O2+2OH-→2S O32-+H2O(2) S2O32-+C O2+H2O→HC O3-+HS O3-+S↓(3)从图中可看到这一氧化反应进行的较为缓慢。
若体系中加入铜离子后,S2O32-的消耗率明显增大,在通入空气量同为0.055m3·h-1的实验中,当反应进行20h时,未加铜离子体系的S2O32-的消耗率仅为5%,而加入铜离子的体系达16.3%,说明通气并不是S2O32-消耗的主要原因。
2.2 碱度对于M L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图2是单纯M L试剂添加不同碱性介质后S2O32-浓度消耗变化。
从图中可看出,在3种不同碱度下,M L试剂中的S2O32-浓度变化非常小,最大变化率也未过1%,说明只要在碱性条件(不论强碱性还是弱碱性)下,M L试剂是稳定的。
因为M L试剂有效成分为S2O32-,它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在碱性溶液较为稳定,受空气中自然氧作用会发生缓慢氧化分解。
2.3 铜离子对M L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图3是添加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对M L体系中S2O32-的影响。
由于M L浸金工艺需要,要求浸金体系中必须有游离氨存在,因此以下所有实验,除有特别标注外,M L体系中均加入1.0m ol·L-1的氨水。
由图3可见,当体系中有游离氨存在时,铜离子发生如式(4)的反应,以Cu(NH3)42+存在,随着其浓度不断增加,逐步消耗较多的S2O32-,反应如下:图1 通气对M L体系中S2O32-浓度的影响Fig.1 E ffect of bubbling air/O2on the concentration of S2O32-in M L Cu2++4NH3·H2O=Cu(NH3)42++H2O(4) 2Cu(NH3)42++S2O32-+2OH-=2Cu(NH3)2++S2O42-+H2O+4NH3(5) 4Cu(NH3)42++S2O32-+6OH-=4Cu(NH3)2++2S O32-+3H2O+8NH3(6) Cu(NH3)2++3S2O32-=Cu(S2O3)35-+2NH3(7) 4h后,加入较高浓度铜离子的M L体系中的S2O32-浓度有逐步回升的趋势,可能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2Cu(S2O32-)35-+0.5O2+2OH-=2CuO+6S2O32-+H2O(8) 2Cu(S2O3)35-+S2-=Cu2S+6S2O32-(9)从图3中可看出,同为添加0.06m ol·L-1的铜离子,未加氨水的体系中S2O32-的消耗率比加入氨图2 碱度对M L体系中S2O32-浓度的影响F ig.2 E ffect of alkalinity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S2O32-in ML图3 Cu2+浓度对M L体系中S2O32-浓度的影响Fig.3 E ffect of Cu2+on the concentration of S2O32-in M L235 稀 有 金 属 32卷水的体系中的要高4%左右。
主要是发生了如下反应:2Cu2++3S2O32-+3H2O=2CuS+4S O32-+6H+(10) 4h后,S2O32-浓度也逐步回升,可能是由于: 4S O32-+2S2-+3H2O=3S2O32-+6OH-(11) S2-+S O32-+H2O+0.5O2=S2O32-+2OH-(12) S+S O32-=S2O32-(13)说明体系中的游离氨对于保持M L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图3反映出铜离子对M L体系中有效浸金成分S2O32-的消耗较为明显。
加入过量铜离子不但会消耗过多的S2O32-,而且浸金过程中会生成较多的黑色沉淀物附着于金表面,从而阻止浸金反应的深入进行。
2.4 亚硫酸根离子对M L稳定性的影响 向M L 试剂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亚硫酸钠,考察不同亚硫酸根离子浓度对M L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图4。
由图4可得,在最初时段,各反应体系中的S2O32-的浓度均升高,且S O32-的浓度越大,S2O32-的浓度升高得越多,反应如式(11~13)。
随着时间推移,少量的S2O32-开始分解,从而S2O32-浓度有所下降;在加入铜离子的体系中,后期S2O32-浓度的减小较其他3个体系都大,进一步说明铜离子对于S2O32-的消耗有着明显作用;图1,3,4均反映出铜离子对M L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较大。
对照图3和4可以看出,同样添加0.06m ol·L-1铜离子、110m ol·L-1的氨水,未加入S O32-的体系中S2O32-图4 S O32-浓度对M L体系中S2O32-浓度的影响Fig.4 E ffect of S O32-on the concentration of S2O32-in M L 浓度4h时降低7.4%,而加入0.1m ol·L-1S O32-的体系中S2O32-浓度4h时反而增加2.4%。
推测是由于S O32-的存在不但使反应式(11~13)向右顺利进行从而生成部分S2O32-,而且还会抑制反应式(2),(6)向右进行从而有效阻碍S2O32-的氧化,同时它还可使体系中的CuS,Cu2S返溶,如式(14, 15):CuS+S O32-+0.5O2+H2O+4NH3=S2O32-+Cu(NH3)42++2OH-(14) Cu2S+S O32-+O2+2H2O+8NH3=S2O32-+2Cu(NH3)42++4OH-(15)充分证明S O32-对M L体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5 搅拌速度对于M L稳定性的影响 图5是不同搅拌速度对M L试剂稳定性的影响。
从图中可看出,反应初期,M L体系中S2O32-的浓度均增大,但搅拌速度越大,增加量越大,原因在于搅拌加速了空气中氧的溶解,这部分氧气将M L体系中的S x2-氧化为S2O32-。
随着反应进行,在较大的搅拌速度下,大量溶解氧气参与了S2O32-的氧化反应,造成了S2O32-的消耗,但其消耗率未超过4%,表明搅拌速度并不是M L中S2O32-消耗的主要因素。
2.6 温度对M L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图6是不同温度对M L体系的影响。
从图中可看出,反应初期,随温度升高,S x2-的氧化反应加剧,从而导致了S2O32-的增加,温度越高,增加的量越大,从实图5 搅拌速度对M L体系中S2O32-浓度的影响Fig.5 E ffect of stirring speed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S2O32-in M L3354期 周 军等 改性石硫合剂(M L)浸金试剂稳定性研究 验中溶液的颜色也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即在室温(298K )下,溶液的颜色一直呈橙红色,而当温度为348K 时,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最后呈无色,也说明S x2-已经消耗殆尽;在反应6h 之后,S 2O 32-的浓度开始下降,且温度越高,消耗的S 2O 32-越多,主要是由于温度越高,S 2O 32-的氧化和分解程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