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给药法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注射给药法计算公式是什么注射给药法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患者的体内,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病情等因素来确定药物的剂量,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因此,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药物的剂量、患者的体重、药物的浓度和给药的速度。
其中,药物的剂量是指每次给药的药物量,通常以毫克(mg)为单位;患者的体重是指患者的体重,通常以千克(kg)为单位;药物的浓度是指药物溶液中药物的含量,通常以毫克/毫升(mg/ml)为单位;给药的速度是指药物输注的速度,通常以毫升/小时(ml/hr)为单位。
根据这些要素,可以得到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如下:药物的剂量 = 患者的体重×药物的浓度×给药的速度。
根据这个计算公式,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药物的浓度和给药的速度来确定药物的剂量,从而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实际应用中,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重较小,药物的剂量需要按照其体重进行调整;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下降,药物的剂量也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急救、手术等,药物的剂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在使用注射给药法时,医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药物的剂量,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除了药物的剂量,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还可以用于确定药物的输注速度。
在输液治疗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的需要来确定输液的速度,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液体和药物。
根据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药物的浓度和输液的时间来确定输液的速度,从而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总之,注射给药法的计算公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药物的剂量和输液的速度,从而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实验动物的注射给药法概述实验动物的注射给药法是毒理学实验中常用的给药方式,主要包括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等。
不同给药方式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如大鼠、小鼠、豚鼠、家兔、犬和猫等。
二、不同注射给药法的操作步骤1.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适用于皮下组织疏松的部位,如大鼠、小鼠和豚鼠的颈后肩胛间、腹部或腿内侧;家兔的背部或耳根部;犬及猫的大腿外侧。
注射前需对注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左手提起皮肤,右手持针,针头水平刺入皮下即可注射。
一般采用5 1/2针头,不宜采用较大的针头。
2. 皮内注射皮内注射需将注射的局部脱毛、消毒,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皮肤并使之绷紧,先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使针头向上挑起直至看到透过真皮为止。
注射后皮肤表面应马上出现白色橘皮样隆起,证明药液在皮内。
3. 肌肉注射肌肉注射应选择肌肉发达、无大血管通过的部位,如大鼠、小鼠和豚鼠的大腿内侧;家兔的颈椎或腰椎旁侧;猫和犬等大动物的臀部。
注射时垂直迅速刺入肌肉,回抽针栓如无回血,即可进行注射。
4. 腹腔注射腹腔注射适用于大小白鼠,左手抓住动物,使腹部向上,右手将注射针头于左(或右下腹部)刺入皮下,使针头向前推进0.5~1.0cm,再以45°穿过腹肌,固定针头,缓缓注入药液。
三、注意事项1. 注射前应对实验动物进行外观检查,确保动物健康。
2. 注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3. 注射剂量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动物种类进行调整。
4. 注射后观察动物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四、总结实验动物的注射给药法是毒理学实验中常用的给药方式,掌握不同给药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射给药法试题
1. 什么是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是一种通过针头或注射器将药物直接注入体内的给药途径。
注射给药的优点是通常能够快速到达需要治疗的部位,提供了更快的疗效并且可以避免消化道吸收问题。
2. 有哪些常见的注射给药方式?
常见的注射给药方式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皮下注射常用于小剂量药物的给药,如胰岛素等;肌肉注射通常用于大剂量药物的给药,如肌肉松弛剂等;静脉注射是最常见的注射给药方式,通常可以快速地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3. 注射给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注射给药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以避免意外发生。
操作前应洗手,并使用消毒酒精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
选择注射器时需要注意其容量和采用的针头,选择合适的针头尺寸可以减少患者的不
适感。
操作时需要注意药液的注射速度、注射深度和注射部位,遇
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4. 注射给药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注射给药法的优点是能够做到快速、直接、高效、精准的药物
给药。
同时,它能够避免消化系统对药物的影响,能够规避药物代
谢和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
然而,注射给药法也有着局限性,比如需要具备专业技能、消毒要求高等等,而且注射给药法并非所
有药物都适用,一些药物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
注射给药法计算公式有哪些注射给药法是一种常见的给药途径,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适用于急救、手术和治疗需要迅速见效的情况。
在进行注射给药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病情等因素来计算药物的剂量,以确保给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注射给药法的常见计算公式,帮助医护人员正确地计算药物剂量。
1. 静脉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患者的静脉血管中,药物可以迅速达到全身循环,起效快。
在进行静脉注射时,药物的剂量计算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药物的浓度来确定。
常见的静脉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药物浓度(mg/ml)×给药速度(ml/min)×给药时间(min)。
2. 肌肉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患者的肌肉组织中,药物会逐渐被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
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药物的剂量计算需要考虑患者的体重和药物的浓度。
常见的肌肉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药物浓度(mg/ml)×给药体积(ml)。
3. 皮下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入患者的皮下组织中,药物会逐渐被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
在进行皮下注射时,药物的剂量计算同样需要考虑患者的体重和药物的浓度。
常见的皮下注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药物浓度(mg/ml)×给药体积(ml)。
4. 静脉滴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静脉滴注是将药物以滴定速度注入患者的静脉血管中,药物会逐渐被输送到全身循环中。
在进行静脉滴注时,药物的剂量计算需要考虑患者的体重、给药速度和给药时间。
常见的静脉滴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给药速度(ml/h)×给药时间(h)×药物浓度(mg/ml)。
5. 注射液稀释计算公式。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将药物注射液进行稀释后再进行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法***
1.注射原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无菌注射器的空筒内面、活塞、乳头及针
梗针尖都应保持无菌。
消毒法:用棉签面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螺旋形涂抹2遍,直径应在*5cm以上,然后乙醇脱碘;或使用0.5%碘伏以同法消毒两遍。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注意配伍禁忌。
3.操作方法:
(1)抽药时用砂轮在安瓿颈部划痕后,用75%乙醇消毒一遍。
(2)注射之前选用适宜的注射器,再检查有效期。
(3)注药前检查回血,应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如有回血,应拔出针头,
更换部位后重新进针;静脉注射必须见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
(4)注射时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做到“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
且注药速度应均匀。
4.各种注射法
(1)皮内注射法(ID),常用于皮肤试验、预防接种等。
①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取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常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
②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针尖斜面在表皮与真皮之间。
③皮肤忌用碘酒消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④*20分钟后观察结果。
(2)皮下注射法(H)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②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40°,不宜超过45°,刺入针头的
1/2-2/3。
(3)肌内注射法(IM)
①部位:臀大肌:“十字法”或连线法;臀中、小肌注射;股外侧肌注射;三
角肌注射。
1)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
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2)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②进针角度★90°,刺入针头的2/3。
③体位:侧卧位:★上脚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持针姿势:中指固定握笔式。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进行臀大肌注射,易致损伤坐骨神经。
可选臀中肌、臀小
肌进行注射。
(4)静脉注射法(IV)
①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小儿头皮静脉、手臂、足背浅静脉。
②与皮肤呈*15-30°刺入,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
③注意事项:
1)若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则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
新进行注射。
2)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抽吸少量0.9%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穿
刺,成功后,注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确认针头在静脉内。
3)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有计划地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选择静脉进行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