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3
双曲线标准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者应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充分理解双曲线的基本性质。
2. 学习者应学会使用坐标法解决双曲线的问题,并熟练掌握双曲线方程的应用。
3. 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习者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讲解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双曲线是一种二次曲线,定义为平面上与两个固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
这两个固定点称为焦点,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x^2/a^2 - y^2/b^2 = 1,其中a和b是两个正数,a表示横轴的长度,b表示纵轴的长度。
2. 阐述双曲线的基本性质,如范围、焦点、顶点等。
双曲线的范围是x>0和y可以取任意实数,这意味着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是无限的,而在其他三个象限内是有限的。
双曲线的焦点位于x轴上,离原点的距离为c(c=√a^2+b^2),焦距为2c。
双曲线的顶点是曲线在x轴上的交点,离原点的距离为a。
3. 讲解并示范使用坐标法解决与双曲线有关的问题。
坐标法是一种通过建立坐标系来解决几何问题的数学方法。
在解决与双曲线有关的问题时,我们通常使用坐标法来找出关键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并计算出相关的距离和角度。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坐标法来找出双曲线的焦点、顶点、离心率等特征,以及解决与双曲线有关的面积和体积问题。
在示范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使用坐标法解决与双曲线有关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通过复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引导学习者深入思考双曲线是否具有类似的定义和方程,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示,详细讲解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同时深入解释其基本性质,包括双曲线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3.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习者掌握如何使用坐标法解决与双曲线有关的问题,包括如何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计算其焦点位置、顶点位置、离心率等。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前导学1.什么叫做双曲线?为什么常数2a 要小于21F F ?与椭圆有何异同?双曲线的定义: 叫做双曲线, 叫做双曲线的焦点, 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2.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类比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确定,,a b c 的关系3.双曲线定义(1)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大于21F F )”改为“距离的差(小于21F F )”,那么点的轨迹会怎样?(2)双曲线定义中动点M 到两定点21,F F 满足几何条件 (3)在椭圆的定义中,强调了c a 22<;若22a c =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若c a 22>呢?设动点M ,两定点21,F F 满足a MF MF 221=-(2a 常数),为常数)c c F F 2(221=c a MF MF 2221<=-时 轨迹是 ;c a MF MF 2212<=-时 轨迹是 ; c a MF MF 2221==-时 轨迹是 ; c a MF MF 2212==-时 轨迹是 ;c a MF MF 2221>=-时 轨迹是 要点总结注意:(1)若常数要等于12||F F ,则图形是什么? 二、课堂导学例1已知两定点1(5,0)F -,2(5,0)F ,动点P 满足126PF PF -=,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变式1:已知两定点1(5,0)F -,2(5,0)F ,动点P 满足1210PF PF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变式2:已知两定点1(5,0)F -,2(5,0)F ,动点P 满足126PF PF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例2.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a=4,b=3,焦点在x 轴上;2.焦点为(0,-6),(0,6),过点(2,5)3已知双曲线与椭圆1362722=+y x ,有公共的焦点,且过点)4,15( 4.焦点在y 轴上,a=4,过点)3104,1( ⒌经过两点A )26,7(--,B )3,72( 例3.如果方程11222=+-+m y m x 表示双曲线,求m 的取值范围. 变式3:如果方程11222=+-+m y m x :表示焦点在y 轴双曲线时,求m 的取值范围. 变式4:当k 取何值时,方程13522=-+-k y k x 表示圆?椭圆?双曲线? 三、课堂小结1.双曲线方程的推导2.求双曲线方程3.利用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四、课堂练习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变形;(3)能够运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双曲线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利用公式法、图形法求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对数学美的感受;(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变形。
2. 教学难点:(1)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2)运用双曲线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椭圆的标准方程,引导学生对比椭圆、双曲线的关系;(2)提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双曲线有哪些基本性质?2. 知识讲解:(1)讲解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2)引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讲解其含义及求解方法;(3)通过示例,演示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求解过程。
3. 课堂互动:(1)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公式法、图形法求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小组讨论:总结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探讨实际应用案例。
四、课堂练习(1)x^2 y^2 = 4;(2)\frac{x^2}{4} \frac{y^2}{3} = 1。
2. 运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变形;2. 练习求解各类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 探索双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双曲线与椭圆的标准方程,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意义?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解方法;2. 强调双曲线标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数学 2.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案 新人教A 版选修1-1【学习目标】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重点难点】双曲线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学习过程】一、问题情景导入:1.太空中飞过太阳系的彗星,其轨道就是双曲线,彗星从无穷处飞来,又飞到无穷远处,双曲线是不封闭的圆锥曲线,它不同于抛物线,也不是两个抛物线构成双曲线的两支,最明显的差别是双曲线有渐近线,而抛物线没有.初中学过的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它以坐标轴为渐近线.2.我们知道,与两个定点距离的和为非零常数(大于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是椭圆,那么,与两个定点距离的差为非零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3.你能类比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吗?二、自学探究:(阅读课本第45-47页,完成下面知识点的梳理)1.双曲线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的 等于常数(小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 . 双曲线的定义用集合语言表示为{}21212,2F F a a MF MF M P <=-=思考:双曲线定义中212F F a <,如果212F F a =轨迹是什么图形呢?能否有212F F a <的轨迹图形呢? 2.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象 标准方程焦点坐标c b a ,,的关系思考:⑴方程13222=-y x 与13222=-x y 分别表示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的双曲线?焦点坐标分别是什么?⑵方程122=+ny m x ,当参数n m ,的取值怎样时,方程分别表示焦点在x 轴上与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三、例题演练:例 1.若一个动点()y x P ,到两个定点()()0,1,0,1B A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0≥a a 时,讨论点P 的轨迹.例 2.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分别为()()0,5,0,521F F -,双曲线上一点P 到21,F F 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变式: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⑴5,4==c a ,焦点在x 轴上;⑵4=a ,经过点⎪⎪⎭⎫ ⎝⎛3104,1A ; ⑶求与双曲线141622=-y x 有共同的焦点,且过点()2,23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3.在ABC ∆中,已知4=BC ,且A B C sin 21sin sin =-,求动点A 的轨迹方程.变式:已知定圆02410:221=+++x y x C ,定圆:C 091022=+-+x y x ,动圆C 与定圆21,C C 都外切,求动圆圆心C 的轨迹方程.【课堂小结与反思】【课后作业与练习】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表示双曲线,若是,求出三量c b a ,,的值. ①12422=-y x ②12222=-y x ③12422-=-y x ④369422=-x y2.求a =4,b =3,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求a =25,经过点(2,-5),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4.证明:椭圆22525922=+y x 与双曲线151522=-y x 的焦点相同5.若方程1cos sin 22=+ααy x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则角α所在象限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6.设双曲线191622=-y x 上的点P 到点)0,5(的距离为15,则P 点到)0,5(-的距离是( ) A .7 B.23 C.5或23 D.7或237.椭圆134222=+n y x 和双曲线116222=-y nx 有相同的焦点,则实数n 的值是 ( ) A 5± B 3± C 5 D 98.已知21,F F 是双曲线191622=-y x 的焦点,PQ 是过焦点1F 的弦,且PQ 的倾斜角为600,那么PQ QF PF -+22的值为________9.设21,F F 是双曲线1422=-y x 的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且02190=∠PF F ,则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 )A 1 B55 C 2 D 510.P 为双曲线)0,0(12222>>=-b a by a x 上一点,若F 是一个焦点,以PF 为直径的圆与圆222a y x =+的位置关系是()A 内切B 外切C 外切或内切D 无公共点或相交。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案一、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是一类重要的数学曲线,它在几何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双曲线可以通过平面上的一对焦点和总距离来定义。
具体而言,对于两个给定的焦点F₁和F₂以及一个给定的常数C,双曲线定义为到焦点F₁和F₂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C的所有点的集合。
双曲线可以分为两支,分别延伸到无穷远处,这两支称为双曲线的两个分支。
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指在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为中心、x轴和y轴为对称轴的标准双曲线的方程。
标准双曲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x²/a² - y²/b² = 1 或 y²/b² - x²/a² = 1,其中a和b分别是双曲线的半轴长度。
具体而言,在第一种标准方程中,a代表x轴上的半轴长度,b代表y轴上的半轴长度;在第二种标准方程中,a代表y轴上的半轴长度,b代表x轴上的半轴长度。
三、双曲线的性质1. 双曲线的离心率双曲线的离心率是确定双曲线形状的一个重要参数。
对于标准方程为x²/a² - y²/b² = 1的双曲线,离心率e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e = √(a² + b²) / a。
2. 双曲线的渐近线双曲线有两条渐近线,分别与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靠近,且与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垂直。
这两条渐近线的斜率分别为±b/a,方程可以表示为y = ±(b/a)x。
3. 双曲线的焦点和直径双曲线的焦点是定义双曲线的重要元素。
对于标准方程为x²/a²- y²/b² = 1的双曲线,焦点的坐标可以表示为(F₁,0)和(-F₂,0),其中F₁和F₂分别是双曲线的焦距。
双曲线的主轴长度为2a,副轴长度为2b,主轴和副轴的交点与双曲线的两个分支的交点分别称为双曲线的顶点。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
一、要点阐述
1、双曲线的定义及焦点、焦距、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特点;求简单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
完成《学海导航》P29的一层练习
二、演示实验:用拉链画双曲线并与讲解,对答案。
根据所学完成下列所学定义M不图形同点标准方程焦点方程
MyF2OF1F2某F1某相a、b、c的关系同焦点位置的判断点
二、课前训练
1、写下列双曲线焦点的坐标。
某2y21(2)y2某21(3)4y29某236(1)42某2y21表示双曲线,则k的范围是2、若
k1k1
某2y23、若双曲线221的两个焦点到一条准线的距离之比为3:2那么则双曲线
ab的离心率是
某2y24、如果双曲线=1上一点P到双曲线右焦点的距离是2,那么点P到y轴
42的距离是某2y21上,并且P到这条双曲线的右准线的距离恰是5.
已知点P在双曲线
169P到双曲线两个焦点的距离的等差中项,那么P点的横坐标是
_________
三、典型例题
9例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且双曲线上的两点P1(3,-42),P2(,5)
4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
某2y21有共同的焦点,且过P(15,4)例2、已知双曲线与椭圆,
求双曲
2736线的方程。
解:
例 3.双曲线的中心为原点O,焦点在某轴上,两条渐近线分别为l1,l2,经过右
AB、OB成等焦点F垂直于l1的直线分别交l1,l2于A,B两点.已
知OA、差数列,且BF与FA同向.
(Ⅰ)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Ⅱ)设AB被双曲线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4,求双曲线的方程.解:。
日照实验高中2016级高一下学期数学导学案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学案序号】 【编写人】刘英 【审核人】张茂花 【学科联系人签字】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并能独立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会用定义法与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 能正确运用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的解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挖掘与探究 ,进一步体验类比及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观察与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交流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理解和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难点: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知识链接】1、椭圆的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椭圆的标准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知探究】1.动手实验: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点12,F F 上,把笔尖放在点P 处,随着拉链逐渐拉开或者闭拢,画出笔尖所经过的点的轨迹,则动点P 满足的几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图:若调换拉链两点重复试验,画出动点P 的轨迹:动点P 满足的几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条曲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___,每一条叫做双曲线的____________.2.双曲线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读:1212||||||PF PF F F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2||||||PF PF F F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2||||||PF PF F F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2||||PF PF F F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双曲线的定义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步骤:1、建系 2、设点 3、列式 4、坐标代换 5、检验推导过程:5.结论:焦点在x 轴上的标准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a ,b ,c 关系是________)思考:1、焦点在y 轴上的标准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程+=221Ax By 表示双曲线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小试牛刀】1. 请说出以下双曲线的焦点坐标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 轴上,a=4,b=3 (2)焦点为(0,-5),(0,5),a=4【典型例题】题型一: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例1.已知双曲线焦点的坐标为-1(5,0),(5,0)F F ,双曲线上一点P 到12F F , 的距离的差的 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本节课主要学习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生初步认识圆锥曲线是从椭圆开始的,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其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如果双曲线研究的透彻、清楚,那么抛物线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
所以说本节课的作用就是纵向承接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研究,横向加深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从高考大纲要求和课程标准角度来讲,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作为了解内容,在高考的考查当中以选择、填空为主。
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双曲线缺少应有的重视,成为了学生的一个失分点。
而且由于学生对椭圆与双曲线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不够,无法做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在学习双曲线时极易与椭圆混淆。
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类比体会椭圆与双曲线的异同点,使得椭圆与双曲线的学习能相互促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点】: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教学过程】双曲线也是具有广泛应用的一种圆锥曲线,如发电厂冷却塔的外形、通过声音时差测定定位等都要用到双曲线的性质。
类比椭圆的研究方法研究双曲线的有关问题。
我们知道,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于|F 1F 2|)的点的轨迹是椭圆,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1.双曲线的定义121如图,在直线上取两个定点,,是直线上的动点。
在平面内,取定点,,以点为圆心、线段为半径作圆,在以为圆心、线段为半径作圆。
l A B P l F F F PA F PB 12如图,在>的条件下,让两圆的交点的轨迹是什么形状?F F AB M从椭圆的情形一样,下面我们用坐标法来探讨尝试与发现中的问题,并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F(-c,0),F F(0,-c),F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并且原点与线段的中点重合。
高中数学教案《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活动方案】一、说教材学生初步认识圆锥曲线是从椭圆开始的,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其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如果双曲线研究的透彻、清楚,那么抛物线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
所以说本节课的作用就是纵向承接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研究,横向为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和抛物线,基本掌握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能对含有两个根式的方程进行化简,对数形结合、类比推理的思想方法有一定的体会。
能力方面,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双曲线的定义,能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理解和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二)难点: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五、教学法(一)教法:可采用引导探究法,充分利用青少年富有创造性,对体验成功的渴望的特点,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创造性的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二)学法:在学习方法的制定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注重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理性、严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六、教学过程(一)回顾椭圆【设置问题】在课的开始可以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把双取线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答案展示出来,然后演示椭圆的生成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既检测了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为下面双曲线的学习做好铺垫,之后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曲线——双曲线。
【创设情境】播放一首“悲伤双曲线的MTV”,让学生认识双曲线。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教案第一章:双曲线的基本概念1.1 实轴、虚轴和焦点1.2 实半轴、虚半轴和焦距1.3 双曲线的定义第二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引入2.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2.3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形式第三章:双曲线的性质3.1 双曲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3.2 双曲线的渐近线3.3 双曲线的离心率第四章:双曲线的图形4.1 双曲线的图形特征4.2 双曲线的对称性4.3 双曲线的渐近线图形第五章:双曲线方程的应用5.1 双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2 双曲线方程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5.3 双曲线方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六章:双曲线的参数方程6.2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的推导6.3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的应用第七章: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7.1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引入7.2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推导7.3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应用第八章:双曲线的图像变换8.1 双曲线图像的平移8.2 双曲线图像的缩放8.3 双曲线图像的旋转第九章:双曲线与其他曲线的交点9.1 双曲线与椭圆的交点9.2 双曲线与抛物线的交点9.3 双曲线与其他曲线的交点问题第十章:双曲线的综合应用10.1 双曲线在物理学中的应用10.2 双曲线在工程学中的应用10.3 双曲线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第六章: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6.1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引入6.2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推导第七章:双曲线的图像变换7.1 双曲线图像的平移7.2 双曲线图像的缩放7.3 双曲线图像的旋转第八章:双曲线与其他曲线的交点8.1 双曲线与椭圆的交点8.2 双曲线与抛物线的交点8.3 双曲线与其他曲线的交点问题第九章:双曲线方程的应用9.1 双曲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9.2 双曲线方程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9.3 双曲线方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十章:双曲线的综合应用10.1 双曲线在物理学中的应用10.2 双曲线在工程学中的应用10.3 双曲线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教案内容简要概述:第一章:双曲线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实轴、虚轴、焦点、实半轴、虚半轴和焦距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双曲线的定义。
3.2 双曲线3.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习目标】1.能直观认识双曲线的几何特征,会识别双曲线的定义和相关概念.2.能根据双曲线的几何特征选择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双曲线定义的代数表达类比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能识别焦点在不同坐标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说出标准方程中特征量的关系,能初步应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知识点一 双曲线的定义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 等于非零常数( )的点的轨迹叫作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作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作双曲线的 .2.双曲线上动点M 的集合表示:P= ,焦距常用 表示. 【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1)已知两定点F 1(-3,0),F 2(3,0),满足条件|PF 1|-|PF 2|=5的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 ) (2)已知两定点F 1(-3,0),F 2(3,0),满足条件||PF 1|-|PF 2||=6的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 ) (3)已知两定点F 1(-3,0),F 2(3,0),满足条件||PF 1|-|PF 2||=7的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 知识点二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位置 焦点在x 轴上焦点在y 轴上图形标准方程 焦点坐标a ,b ,c 的关系【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1)已知方程x 23-m -y 2m -5=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则m 的取值范围是3<m<5. ( )(2)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a ,b ,c 的关系是a 2=b 2+c 2. ( ) (3)双曲线x 2-y23=1的焦点在y 轴上. ( )◆探究点一与双曲线有关的轨迹方程例1 (1)(多选题)[2024·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二月考] 已知F1(-4,0),F2(4,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平面内到F1,F2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直线B.平面内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椭圆C.平面内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差等于6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的一支D.平面内到F1,F2两点的距离的平方之和为12的点的轨迹是圆(2)若动圆与圆C1:x2+(y-2)2=1和圆C2:x2+(y+2)2=4都内切,则动圆的圆心P的轨迹方程为.变式已知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1,0),C(1,0),且sin C-sin B=12sin A,求顶点A 的轨迹方程.[素养小结]1.求解与双曲线有关的点的轨迹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1)列出等量关系,化简得到方程;(2)寻找几何关系,结合双曲线的定义,得出对应的方程.2.求解与双曲线有关的点的轨迹问题时要特别注意:(1)双曲线的焦点所在的坐标轴;(2)检验所求的轨迹是双曲线的一支还是两支.◆探究点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2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a=4,经过点A(1,-4√103);(2)经过点(3,0),(-6,-3).(3)与双曲线x 24-y22=1有相同的焦点且过点P(2,1).变式 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a=4,c=6,且焦点在x 轴上; (2)与椭圆C :x 215+y 26=1共焦点且过点P (2,√2).(3)经过点P (-3,2√7),Q (-6√2,-7).[素养小结]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1)定义法: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到相应的a ,b ,c ,再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待定系数法:首先设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或y 2a 2-x 2b2=1(a>0,b>0),然后根据条件求出待定的系数,代入方程即可.特别地,若双曲线的焦点的位置不明确,则应注意分类讨论,也可以设双曲线方程为mx 2+ny 2=1,注意标明条件mn<0.◆ 探究点三 双曲线定义的应用例3 (1)设F 1,F 2分别是双曲线C :x 24-y 23=1的左、右焦点,过F 2的直线与C 的右支交于P ,Q 两点,则|F 1P|+|F 1Q|-|PQ|= ( ) A .5B .6C .8D .12(2)已知双曲线x 24-y 29=1,F 1,F 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点M 在双曲线上且∠F 1MF 2=120°,则△F 1MF 2的面积是 .变式 (1)已知双曲线x 24-y 29=1上一点M 到左焦点F 1的距离为10,则MF 1的中点N 到坐标原点O 的距离为 ( )A .3或7B .6或14C .3D .7(2)设F 1,F 2分别是双曲线C :x 2-y 2b2=1(b>0)的左、右焦点,过F 2作x 轴的垂线与C 交于A ,B 两点,若△ABF 1为正三角形,则△ABF 1的面积为( ) A .4√3B .4C .3√3D .3(3)[2024·湖北荆荆襄宜七校联盟高二期中] 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x 29-y 216=1,点F 1,F 2分别是其左、右焦点,A是圆x 2+(y-5)2=4上的一点,点M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则|MF 1|+|MA|的最小值是 .[素养小结]双曲线定义的两种应用(1)求双曲线上一点到某一焦点的距离时,若已知该点的横、纵坐标,则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结果;若已知该点到另一焦点的距离,则根据||PF1|-|PF2||=2a求解,注意对所求结果进行必要的验证(负数应该舍去,且所求距离应该不小于c-a).(2)双曲线中的焦点三角形问题在双曲线上的点P与其两个焦点F1,F2连接而成的焦点三角形PF1F2中,令|PF1|=r1,|PF2|=r2,∠F1PF2=θ,因为|F1F2|=2c,所以有①定义:|r1-r2|=2a;②余弦公式:4c2=r12+r22-2r1r2cos θ;③面积公式:S△PF1F2=12r1r2sin θ.一般地,在△PF1F2中,通过以上三个等式,所求问题就会顺利解决.◆探究点四双曲线的实际应用例4如图所示,B地在A地的正东方向4千米处,C地在B地的北偏东30°方向2千米处,河流的沿岸PQ(曲线)上任意一点到A的距离比到B的距离远2千米.现要在曲线PQ上选一处M建一座码头,向B,C两地转运货物.经测算,从M到B,C两地修建公路的费用都是a万元/千米,求修建这两条公路的最低总费用.变式 如图所示,某拱桥的截面图可以看作双曲线y 216-x 2m =1(m>0)的一部分,当拱顶M 到水面的距离为4米时,水面宽AB 为4√3米,则当水面宽度为4√6米时,拱顶M 到水面的距离为( )A .4米B .(8√2-4)米C .(2√6-4)米D .(4√7-4)米[素养小结]利用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解决双曲线的实际应用问题的一般方法:在实际问题中寻找几何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几何关系式,验证满足双曲线的定义.检验所求的轨迹是双曲线、线段还是不存在,判断是双曲线的一支还是两支.。
§8.7双曲线学习目标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2.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3.了解双曲线的简单应用.知识梳理1.双曲线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非零常数(小于|F 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标准方程x2a2-y2b2=1(a>0,b>0)y2a2-x2b2=1(a>0,b>0)图形性质焦点F1(-c,0),F2(c,0)F1(0,-c),F2(0,c)焦距|F1F2|=2c范围x≤-a或x≥a,y∈R y≤-a或y≥a,x∈R对称性对称轴:坐标轴;对称中心:原点顶点A1(-a,0),A2(a,0)A1(0,-a),A2(0,a)轴实轴:线段A1A2,长:2a;虚轴:线段B1B2,长:2b,实半轴长:a,虚半轴长:b离心率e=ca∈(1,+∞)渐近线y=±ba x y=±ab xa,b,c的关系c2=a2+b2 (c>a>0,c>b>0)常用结论(1)双曲线的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为b.(2)若P是双曲线右支上一点,F1,F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则|PF1|min=a+c,|PF2|min=c -a .(3)同支的焦点弦中最短的为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实轴的弦),其长为2b 2a.(4)若P 是双曲线上不同于实轴两端点的任意一点,F 1,F 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则12PF F S △=b 2tan θ2,其中θ为∠F 1PF 2.(5)与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有共同渐近线的方程可表示为x 2a 2-y 2b 2=t (t ≠0).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到两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 ) (2)方程x 2m -y 2n =1(mn >0)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 )(3)双曲线x 2m 2-y 2n 2=1(m >0,n >0)的渐近线方程是x m ±yn =0.( √ )(4)等轴双曲线的渐近线互相垂直,离心率等于 2.( √ ) 教材改编题1.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实轴长,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5 B .5 C. 2 D .2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实轴长,即b =2a , 又a 2+b 2=c 2,∴5a 2=c 2. ∴e 2=c 2a 2=5,∴e = 5. 2.设P 是双曲线x 216-y 220=1上一点,F 1,F 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PF 1|=9,则|PF 2|等于( )A .1B .17C .1或17D .以上均不对 答案 B解析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PF 1|-|PF 2||=8⇒|PF 2|等于1或17.又|PF 2|≥c -a =2,故|PF 2|=17. 3.(2022·汕头模拟)写一个焦点在y 轴上且离心率为3的双曲线方程________. 答案y 2-x 22=1(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就可以) 解析 取c =3,则e =ca=3,可得a =1,∴b =c 2-a 2=2, 因此,符合条件的双曲线方程为y 2-x 22=1(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就可以).题型一 双曲线的定义及应用例1 (1)已知定点F 1(-2,0),F 2(2,0),N 是圆O :x 2+y 2=1上任意一点,点F 1关于点N 的对称点为M ,线段F 1M 的中垂线与直线F 2M 相交于点P ,则点P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圆答案 B解析 如图,连接ON ,由题意可得|ON |=1,且N 为MF 1的中点,又O 为F 1F 2的中点,所以|MF 2|=2.因为点F 1关于点N 的对称点为M ,线段F 1M 的中垂线与直线F 2M 相交于点P ,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M |=|PF 1|, 所以||PF 2|-|PF 1||=||PF 2|-|PM || =|MF 2|=2<|F 1F 2|,所以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点P 的轨迹是以F 1,F 2为焦点的双曲线.(2)已知F 1,F 2为双曲线C :x 2-y 2=2的左、右焦点,点P 在C 上,∠F 1PF 2=60°,则△F 1PF 2的面积为______. 答案 2 3解析 不妨设点P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则|PF 1|-|PF 2|=2a =22, 在△F 1PF 2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 ∠F 1PF 2=|PF 1|2+|PF 2|2-|F 1F 2|22|PF 1|·|PF 2|=12, ∴|PF 1|·|PF 2|=8,∴12F PF S △=12|PF 1|·|PF 2|·sin 60°=2 3.延伸探究 在本例(2)中,若将“∠F 1PF 2=60°”改为“PF 1―→·PF 2―→=0”,则△F 1PF 2的面积为_____.答案 2解析 不妨设点P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则|PF 1|-|PF 2|=2a =22, ∵PF 1―→·PF 2―→=0,∴PF 1―→⊥PF 2―→,∴在△F 1PF 2中,有|PF 1|2+|PF 2|2=|F 1F 2|2, 即|PF 1|2+|PF 2|2=16, ∴|PF 1|·|PF 2|=4,∴12F PF S △=12|PF 1|·|PF 2|=2.教师备选1.已知圆C 1:(x +3)2+y 2=1,C 2:(x -3)2+y 2=9,动圆M 同时与圆C 1和圆C 2相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 ) A .x 2-y 28=1B.x 28-y 2=1 C .x 2-y 28=1(x ≤-1) D .x 2-y 28=1(x ≥1) 答案 C解析 设圆M 的半径为r ,由动圆M 同时与圆C 1和圆C 2相外切, 得|MC 1|=1+r ,|MC 2|=3+r , |MC 2|-|MC 1|=2<6,所以点M 的轨迹是以点C 1(-3,0)和C 2(3,0)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 且2a =2,a =1,又c =3, 则b 2=c 2-a 2=8,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8=1(x ≤-1). 2.(2022·长春模拟)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y =±233x ,一个焦点为F (0,-7),点A (2,0),点P 为双曲线第一象限内的点,则当点P 的位置变化时,△P AF 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8 B .10 C .4+37 D .3+317答案 B解析 由已知得双曲线方程为y 24-x 23=1,设双曲线的另一个焦点为F ′,则|PF |=|PF ′|+4,△P AF 的周长为|PF |+|P A |+|AF |=|PF ′|+4+|P A |+3,当F ′,P ,A 三点共线时, |PF ′|+|P A |有最小值,为|AF ′|=3, 故△P AF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10.思维升华 在“焦点三角形”中,常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PF 1|-|PF 2||=2a ,运用平方的方法,建立与|PF 1|·|PF 2|的联系.跟踪训练1 (1)(2022·扬州、盐城、南通联考)已知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3,F 1,F 2是C 的两个焦点,P 为C 上一点,|PF 1|=3|PF 2|,若△PF 1F 2的面积为2,则双曲线C 的实轴长为( ) A .1 B .2 C .3 D .6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PF 1|-|PF 2|=2a , 所以|PF 2|=a ,|PF 1|=3a , 又离心率e =ca =3,|F 1F 2|=2c =23a ,所以cos ∠F 1PF 2=9a 2+a 2-12a 22·3a ·a=-2a 26a 2=-13, sin ∠F 1PF 2=223,所以12PF F S △=12·a ·3a ·223=2a 2=2,所以a =1,实轴长2a =2.(2)已知F 是双曲线x 24-y 212=1的左焦点,A (1,4),P 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则|PF |+|P 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9解析 设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 1,则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PF |=4+|PF 1|, 所以当|PF 1|+|P A |最小时满足|PF |+|P A |最小. 由双曲线的图象,可知当点A ,P ,F 1共线时, 满足|PF 1|+|P A |最小,|AF 1|+4即|PF |+|P A |的最小值. 又|AF 1|=5,故所求的最小值为9. 题型二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2 (1)(2021·北京)双曲线C :x 2a 2-y 2b 2=1过点(2,3),且离心率为2,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A .x 2-y 23=1B.x 23-y 2=1 C .x 2-3y 23=1D.3x 23-y 2=1答案 A解析 ∵e =ca=2,则c =2a ,b =c 2-a 2=3a , 则双曲线的方程为x 2a 2-y 23a2=1,将点(2,3)的坐标代入双曲线的方程可得2a 2-33a 2=1a 2=1,解得a =1,故b =3,因此,双曲线的方程为x 2-y 23=1. (2)若双曲线经过点(3,2),且渐近线方程是y =±13x ,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答案y 2-x 29=1 解析 设双曲线的方程是y 2-x 29=λ(λ≠0). 因为双曲线过点(3,2), 所以λ=2-99=1,故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x 29=1. 教师备选1.过双曲线C :x 2a 2-y 2b 2=1(a >b >0)的右顶点作x 轴的垂线,与C 的一条渐近线相交于点A .若以C 的右焦点F 为圆心、半径为4的圆经过A ,O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为( ) A.x 24-y 212=1 B.x 27-y 29=1 C.x 28-y 28=1 D.x 212-y 24=1 答案 A解析 因为渐近线y =ba x 与直线x =a 交于点A (a ,b ),c =4且(4-a )2+b 2=4,解得a 2=4,b 2=12,因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12=1. 2.经过点P (3,27),Q (-62,7)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答案 y 225-x 275=1解析 设双曲线方程为mx 2-ny 2=1(mn >0).∴⎩⎪⎨⎪⎧9m -28n =1,72m -49n =1, 解得⎩⎨⎧m =-175,n =-12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25-x 275=1.思维升华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方法(1)定义法:由题目条件判断出动点轨迹是双曲线,确定2a ,2b 或2c ,从而求出a 2,b 2. (2)待定系数法:“先定型,再定量”,如果焦点位置不好确定,可将双曲线方程设为x 2m 2-y 2n 2=λ(λ≠0),再根据条件求λ的值.跟踪训练2 (1)已知双曲线过点(2,3),渐近线方程为y =±3x ,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 A.7x 216-y 212=1 B.y 23-x 22=1 C .x 2-y 23=1 D.3y 223-x 223=1 答案 C解析 因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3x ,所以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x 2-y 23=λ(λ≠0),将点(2,3)代入其中,得λ=1,所以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y 23=1. (2)(2022·佛山调研)已知F 1,F 2分别为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左、右焦点,P 为双曲线上一点,PF 2与x 轴垂直,∠PF 1F 2=30°,且虚轴长为22,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x 24-y 22=1 B.x 23-y 22=1 C.x 24-y 28=1 D .x 2-y 22=1 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可知|PF 1|=43c3, |PF 2|=23c3, 2b =22,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43c 3-23c3=2a ,即c =3a .又b =2,c 2=a 2+b 2,∴a =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y 22=1.题型三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命题点1 渐近线例3 (1)由伦敦著名建筑事务所Steyn Studio 设计的南非双曲线大教堂惊艳世界,该建筑是数学与建筑完美结合造就的艺术品.若将如图所示的大教堂外形弧线的一段近似看成双曲线y 2a 2-x 2b 2=1(a >0,b >0)下支的一部分,且此双曲线的下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2,离心率为2,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A.y 212-x 24=1 B.3y 24-x 24=1 C.x 24-y 24=1 D.y 216-x 24=1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b =2, 又因为e =ca =1+⎝⎛⎭⎫b a 2=2,解得a 2=43,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3y 24-x 24=1.(2)设O 为坐标原点,直线x =a 与双曲线C :x 2a 2-y 2b 2=1(a >0,b >0)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D ,E 两点,若△ODE 的面积为8,则C 的焦距的最小值为( ) A .4 B .8 C .16 D .32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bax .因为D ,E 分别为直线x =a 与双曲线C 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 所以不妨设D (a ,b ),E (a ,-b ),所以S △ODE =12×a ×|DE |=12×a ×2b =ab =8,所以c 2=a 2+b 2≥2ab =16(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所以c ≥4,所以2c ≥8, 所以C 的焦距的最小值为8.思维升华 (1)渐近线的求法:求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渐近线的方法是令x 2a 2-y 2b 2=0,即得两渐近线方程x a ±yb =0⎝⎛⎭⎫y =±b a x . (2)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中重点是渐近线方程和离心率,在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中,离心率e 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斜率k =±ba ,满足关系式e 2=1+k 2.命题点2 离心率例4 (1)(2021·全国甲卷)已知F 1,F 2是双曲线C 的两个焦点,P 为C 上一点,且∠F 1PF 2=60°,|PF 1|=3|PF 2|,则C 的离心率为( ) A.72 B.132C.7D.13 答案 A解析 设|PF 2|=m ,则|PF 1|=3m , 在△F 1PF 2中,|F 1F 2|=m 2+9m 2-2×3m ×m ×cos 60° =7m ,所以C 的离心率e =c a =2c 2a =|F 1F 2||PF 1|-|PF 2|=7m 2m =72. 高考改编已知双曲线E :x 2a 2-y 2b 2=1(a >0,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A 在双曲线E 的左支上,且∠F 1AF 2=120°,|AF 2|=2|AF 1|,则双曲线E 的离心率为( ) A. 3 B. 5 C.7 D .7答案 C解析 点A 在双曲线E 的左支上,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 设|AF 1|=m ,由|AF 2|=2|AF 1|知|AF 2|=2m ,由双曲线定义得|AF 2|-|AF 1|=2m -m =m =2a , 在△AF 1F 2中,|AF 1|=2a ,|AF 2|=4a ,∠F 1AF 2=120°, 由余弦定理知,|F 1F 2|2=|AF 1|2+|AF 2|2-2|AF 1||AF 2|cos 120° =4a 2+16a 2+8a 2=28a 2, ∴|F 1F 2|=27a , 又|F 1F 2|=2c ,∴27a =2c ,e =ca=7.(2)(2022·滨州模拟)已知F 1,F 2分别是双曲线C :x 2a 2-y 2b 2=1(a >0,b >0)的左、右焦点,点P是双曲线C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若sin ∠PF 2F 1=3sin ∠PF 1F 2,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1,2) B .(1,3) C .(3,+∞) D .(2,3)答案 A解析 在△PF 1F 2中, sin ∠PF 2F 1=3sin ∠PF 1F 2, 由正弦定理得,|PF 1|=3|PF 2|,又点P 是双曲线C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 所以|PF 1|-|PF 2|=2a , 所以|PF 1|=3a ,|PF 2|=a ,在△PF 1F 2中,由|PF 1|+|PF 2|>|F 1F 2|, 得3a +a >2c ,即2a >c , 所以e =ca <2,又e >1,所以1<e <2. 教师备选1.(2022·济南模拟)已知双曲线x 2m +1-y 2m =1(m >0)的渐近线方程为x ±3y =0,则m 等于( )A.12B.3-1C.3+12D .2答案 A解析 由渐近线方程y =±b a x =±33x , 所以b a =33, 则b 2a 2=13, 即m m +1=13,m =12. 2.设F 为双曲线C :x 2a 2-y 2b2=1(a >0,b >0)的右焦点,O 为坐标原点,以OF 为直径的圆与圆x 2+y 2=a 2交于P ,Q 两点.若|PQ |=|OF |,则C 的离心率为( )A. 2B. 3 C .2D. 5答案 A解析 令双曲线C :x 2a 2-y 2b2=1(a >0,b >0)的右焦点F 的坐标为(c ,0),则c =a 2+b 2. 如图所示,由圆的对称性及条件|PQ |=|OF |可知,PQ 是以OF 为直径的圆的直径,且PQ ⊥OF .设垂足为M ,连接OP ,则|OP |=a ,|OM |=|MP |=c 2, 由|OM |2+|MP |2=|OP |2,得⎝⎛⎭⎫c 22+⎝⎛⎭⎫c 22=a 2,∴c a=2,即离心率e = 2. 思维升华 求双曲线的离心率时,将提供的双曲线的几何关系转化为关于双曲线基本量a ,b ,c 的方程或不等式,利用c 2=a 2+b 2和e =c a转化为关于e 的方程(或不等式),通过解方程(或不等式)求得离心率的值(或范围).跟踪训练3 (1)(多选)已知双曲线C :x 2a 2-y 2b2=1(a >0,b >0)的离心率e =2,C 上的点到其焦点的最短距离为1,则( )A .双曲线C 的焦点坐标为(0,±2)B .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y =±3xC .点(2,3)在双曲线C 上D .直线mx -y -m =0(m ∈R )与双曲线C 恒有两个交点答案 BC解析 双曲线C 上的点到其焦点的最短距离为c -a =1,离心率e =c a =2,所以a =1,c =2,所以b 2=3,所以双曲线C 的方程为x 2-y 23=1,所以C 的焦点坐标为(±2,0),A 错误; 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y =±b ax =±3x ,B 正确; 因为22-323=1,所以点(2,3)在双曲线C 上,C 正确; 直线mx -y -m =0即y =m (x -1),恒过点(1,0),当m =±3时,直线与双曲线C 的一条渐近线平行,此时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D 错误.(2)(2022·威海模拟)若双曲线C 1:y 24-x 29=1与双曲线C 2:x 2a 2-y 2b2=1(a >0,b >0)有公共点,则双曲线C 2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1,132B.⎝⎛⎭⎫1,133 C.⎝⎛⎭⎫132,+∞ D.⎝⎛⎭⎫133,+∞ 答案 D解析 因为双曲线C 1:y 24-x 29=1的渐近线方程为y =±23x , 双曲线C 2:x 2a 2-y 2b 2=1(a >0,b >0)的渐近线方程为y =±b ax , 为使双曲线C 1:y 24-x 29=1与双曲线C 2:x 2a 2-y 2b2=1(a >0,b >0)有公共点, 只需b a >23, 则离心率为e =c a =a 2+b 2a 2=1+⎝⎛⎭⎫b a 2>1+49=133. 课时精练1.双曲线9x 2-16y 2=1的焦点坐标为( )A.⎝⎛⎭⎫±512,0 B.⎝⎛⎭⎫0,±512 C .(±5,0) D .(0,±5)答案 A解析 将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形式为x 219-y 2116=1, 所以c 2=19+116=25144, 所以c =512, 所以焦点坐标为⎝⎛⎭⎫±512,0. 2.已知双曲线x 2m -y 2m +6=1(m >0)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x 22-y 24=1 B.x 24-y 28=1 C .x 2-y 28=1 D.x 22-y 28=1 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2m =m +6,解得m =2,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8=1. 3.若双曲线E :x 29-y 216=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在双曲线E 上,且|PF 1|=3,则|PF 2|等于( )A .11B .9C .5D .3答案 B解析 方法一 依题意知,点P 在双曲线的左支上,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PF 2|-|PF 1|=2×3=6,所以|PF 2|=6+3=9.方法二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PF 2|-|PF 1||=2×3=6,所以||PF 2|-3|=6,所以|PF 2|=9或|PF 2|=-3(舍去).4.(2022·大连模拟)若双曲线C :x 29-y 2b 2=1的右焦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33,则C 的离心率为( )A .2 B. 3 C.43 D.233答案 A解析 双曲线C :x 29-y 2b 2=1的右焦点坐标为(9+b 2,0),渐近线方程为y =±b 3x ,即bx ±3y =0, ∵双曲线C :x 29-y 2b 2=1的右焦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33, ∴b 9+b 2b 2+9=33, 解得b =33,∴c =9+b 2=9+(33)2=6,∴离心率e =c a =63=2. 5.(多选)已知双曲线C 的方程为x 216-y 29=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双曲线C 的实轴长为8B .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y =±34x C .双曲线C 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3D .双曲线C 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小值为94答案 ABC解析 因为a 2=16,所以a =4,2a =8,故A 正确;因为a =4,b =3,所以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y =±b a x =±34x ,故B 正确; 因为c =a 2+b 2=16+9=5,所以焦点坐标为(-5,0),(5,0),焦点(5,0)到渐近线3x -4y =0的距离为|15|32+(-4)2=3,故C 正确;双曲线C 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小值为c -a =1,故D 错误. 6.(多选)(2022·潍坊模拟)已知双曲线C :x 2a 2-y 29=1(a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34x ,P 为C 上一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C 的实轴长为8B .C 的离心率为53 C .|PF 1|-|PF 2|=8D .C 的焦距为10 答案 AD解析 由双曲线方程知,渐近线方程为y =±3a x ,而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 =34x , ∴a =4,故C :x 216-y 29=1, ∴双曲线实轴长为2a =8,离心率e =c a =16+94=54, 由于P 可能在C 不同分支上,则有||PF 1|-|PF 2||=8,焦距为2c =2a 2+b 2=10.∴A ,D 正确,B ,C 错误.7.(2021·新高考全国Ⅱ)已知双曲线C :x 2a 2-y 2b2=1(a >0,b >0)的离心率e =2,则该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答案 y =±3x解析 因为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离心率为2, 所以e =c 2a 2=a 2+b 2a 2=2,所以b 2a2=3, 所以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b ax =±3x . 8.设双曲线x 29-y 216=1的右顶点为A ,右焦点为F .过点F 且平行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点B ,则△AFB 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 3215解析 因为a 2=9,b 2=16,所以c =5.所以A (3,0),F (5,0),不妨设直线BF 的方程为y =43(x -5), 代入双曲线方程解得B ⎝⎛⎭⎫175,-3215. 所以S △AFB =12|AF |·|y B |=12×2×3215=3215. 9.已知双曲线x 216-y 24=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 (1)若点M 在双曲线上,且MF 1-→·MF 2-→=0,求M 点到x 轴的距离;(2)若双曲线C 与已知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且过点(32,2),求双曲线C 的方程. 解 (1)不妨设M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M 点到x 轴的距离为h ,∵MF 1-→·MF 2-→=0,∴MF 1⊥MF 2.设|MF 1|=m ,|MF 2|=n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m -n =2a =8.①在Rt △F 1MF 2中,由勾股定理得m 2+n 2=(2c )2=80,②由①②得m ·n =8.∵12MF F S △=12mn =4=12×2ch , ∴h =255. 即M 点到x 轴的距离为255. (2)设双曲线C 的方程为x 216-λ-y 24+λ=1(-4<λ<16). ∵双曲线C 过点(32,2),∴1816-λ-44+λ=1, 解得λ=4或λ=-14(舍去),∴双曲线C 的方程为x 212-y 28=1. 10.已知双曲线C :x 2a 2-y 2b 2=1(a >0,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渐近线方程是y =±255x ,点A (0,b ),且△AF 1F 2的面积为6.(1)求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2)直线l :y =kx +m (k ≠0,m ≠0)与双曲线C 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若|AP |=|AQ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 (1)由题意得b a =255,① 12AF F S △=12×2c ·b =6,②a 2+b 2=c 2,③由①②③可得a 2=5,b 2=4,∴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是x 25-y 24=1. (2)由题意知直线l 不过点A .设P (x 1,y 1),Q (x 2,y 2),线段PQ 的中点为D (x 0,y 0),连接AD (图略).将y =kx +m 与x 25-y 24=1联立,消去y , 整理得(4-5k 2)x 2-10kmx -5m 2-20=0,由4-5k 2≠0且Δ>0,得⎩⎪⎨⎪⎧4-5k 2≠0,80(m 2-5k 2+4)>0,④ ∴x 1+x 2=10km 4-5k 2,x 1x 2=-5m 2+204-5k 2, ∴x 0=x 1+x 22=5km 4-5k 2, y 0=kx 0+m =4m 4-5k 2. 由|AP |=|AQ |知,AD ⊥PQ ,又A (0,2),∴k AD =y 0-2x 0=4m 4-5k 2-25km 4-5k 2=-1k, 化简得10k 2=8-9m ,⑤由④⑤,得m <-92或m >0. 由10k 2=8-9m >0,得m <89. 综上,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92或0<m <89.11.(多选)双曲线C :x 24-y 22=1的右焦点为F ,点P 在双曲线C 的一条渐近线上,O 为坐标原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62B .双曲线y 24-x 28=1与双曲线C 的渐近线相同 C .若PO ⊥PF ,则△PFO 的面积为 2D .|PF |的最小值为2答案 ABC解析 因为a =2,b =2,所以c =a 2+b 2=6,所以e =c a =62, 故A 正确;双曲线y 24-x 28=1的渐近线方程为y =±22x ,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y =±22x ,故B 正确; 因为PO ⊥PF ,点F (6,0)到渐近线2x -2y =0的距离d =|2×6|6=2, 所以|PF |=2,所以|PO |=(6)2-(2)2=2,所以△PFO 的面积为12×2×2=2, 故C 正确;|PF |的最小值即为点F 到渐近线的距离,即|PF |=2,故D 不正确.12.(202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已知双曲线C: x 24-y 2b2=1(b >0),以C 的焦点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与C 的渐近线相交,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1,32 B.⎝⎛⎭⎫1,132 C.⎝⎛⎭⎫ 32,132 D .(1,13)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知双曲线的其中一条渐近线为y =b 2x ,即bx -2y =0, 又该圆的圆心为(c ,0),故圆心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c b 2+4, 则由题意可得bc b 2+4<3,即b 2c 2<9(b 2+4), 又b 2=c 2-a 2=c 2-4,则(c 2-4)c 2<9c 2,解得c 2<13,即c <13,则e =c a =c 2<132,又e >1, 故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1,132. 13.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x -2y =0,双曲线的左焦点在直线x +y +5=0上,A ,B 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顶点,点P 为双曲线右支上位于第一象限的动点,直线P A ,PB 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则k 1+k 2的取值范围为( )A .(1,+∞)B .(2,+∞)C .(2,+∞)D .[2,+∞)答案 A 解析 由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x -2y =0,可得a =2b ,由双曲线的左焦点在直线x +y +5=0上,可得c =5,则由a 2+b 2=c 2,得a =2,b =1,双曲线的方程为x 24-y 2=1, 由题意可得A (-2,0),B (2,0),设P (m ,n )(m >2,n >0),则m 24-n 2=1,即n 2m 2-4=14, k 1k 2=n m +2·n m -2=n 2m 2-4=14, 易知k 1,k 2>0,则k 1+k 2≥2k 1k 2=1,由A ,B 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可得k 1≠k 2,则k 1+k 2>1.14.已知双曲线C :x 2a 2-y 2b2=1(a >0,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O 为原点,若以F 1F 2为直径的圆与C 的渐近线的一个交点为P ,且|F 1P |=3|OP |,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 答案 y =±3x解析 根据双曲线C :x 2a 2-y 2b2=1(a >0,b >0)的左、右焦点为F 1,F 2,O 为原点,以F 1F 2为直径的圆与C 的渐近线的一个交点为P ,如图所示,则|F 1O |=|OP |=c ,|F 1P |=3|OP |=3c ,所以在△POF 1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POF 1=|OP |2+|OF 1|2-|PF 1|22|OP |·|OF 1|=c 2+c 2-()3c 22×c ×c=-12. 所以∠POF 1=2π3,则∠POF 2=π3,所以tan ∠POF 2=tan π3=3, 则渐近线方程为y =±3x .15.(多选)双曲线C :x 2a 2-y 2b2=1(a >0,b >0)的焦点在圆O :x 2+y 2=13上,圆O 与双曲线C 的渐近线在第一、二象限分别交于点M ,N ,点E (0,a )满足EO →+EM →+EN →=0(其中O 为坐标原点),则( )A .双曲线C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x -2y =0B .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132C .|OE →|=1D .△OMN 的面积为6答案 ABD解析 如图,设双曲线C 的焦距为2c =213,MN 与y 轴交于点P ,由题意可知|OM |=c =13,则P (0,b ),由EO →+EM →+EN →=0得点E 为△OMN 的重心,可得|OE |=23|OP |, 即a =23b ,b 2a 2=c 2-a 2a 2=94, 所以a =2,b =3,e =132. 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3x ±2y =0,|OE →|=2,M 的坐标为(2,3),S △OMN =6.16.双曲线C :x 2a 2-y 2b2=1(a >0,b >0)的左顶点为A ,右焦点为F ,动点B 在C 上.当BF ⊥AF 时,|AF |=|BF |.(1)求C 的离心率;(2)若B 在第一象限,证明:∠BF A =2∠BAF .(1)解 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c ,则F (c ,0),B ⎝⎛⎭⎫c ,±b 2a , 因为|AF |=|BF |,所以b 2a=a +c , 所以c 2-a 2a=a +c , 所以c -a =a ,即c =2a ,所以e =2.(2)证明 设B (x 0,y 0),其中x 0>a ,y 0>0. 因为e =2,故c =2a ,b =3a , 故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3x ,所以∠BAF ∈⎝⎛⎭⎫0,π3,∠BF A ∈⎝⎛⎭⎫0,2π3. 当∠BF A =π2时, 由题意易得∠BAF =π4, 此时∠BF A =2∠BAF .当∠BF A ≠π2时, 因为tan ∠BF A =-y 0x 0-c =-y 0x 0-2a, tan ∠BAF =y 0x 0+a, 所以tan 2∠BAF =2y 0x 0+a 1-⎝⎛⎭⎫y 0x 0+a 2=2y 0(x 0+a )(x 0+a )2-y 20 =2y 0(x 0+a )(x 0+a )2-b 2⎝⎛⎭⎫x 20a 2-1 =2y 0(x 0+a )(x 0+a )2-3a 2⎝⎛⎭⎫x 20a 2-1 =2y 0(x 0+a )(x 0+a )2-3(x 20-a 2) =2y 0(x 0+a )-3(x 0-a ) =-y 0x 0-2a=tan ∠BF A ,因为2∠BAF ∈⎝⎛⎭⎫0,2π3,故∠BF A =2∠BAF . 综上,∠BF A =2∠BAF .。
课题: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并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教材通过具体实例类比椭圆的定义,引出双曲线的定义,通过类比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我们类比推理的能力,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复习提问:(由一位学生口答,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 问题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问题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怎样的?问题3:如果把上述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发生什么变化?它的方程又是怎样的呢? 二.理论建构 1.双曲线的定义引导学生概括出双曲线的定义: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 1F 2|)的点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投影)概念中几个关键词: “平面内”、“距离的差的绝对值” “常数小于21F F ”数学实验:[1]取一条拉链;[2]如图把它固定在板上的两点F1、F2; [3] 拉动拉链(M )。
1F 2F M思考:拉链运动的轨迹是什么?思考:1、平面内与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等于常数2a(小于|F1F2| )的轨迹是什么?2、平面内与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等于|F1F2| )的轨迹是什么?3、平面内与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轨迹是什么?结论: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现在我们可以用类似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来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请学生思考、回忆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随即引导学生给出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师使用多媒体演示)(1)建系取过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精品导学案:1. 1.3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①双曲线及其焦点,焦距的定义。
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③双曲线中a,b,c的关系。
④双曲线与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的异同。
二、预习内容①双曲线的定义。
②利用定义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与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推导过程进行李类比。
③掌握a,b,c之间的关系。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学习过椭圆,知道“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下面我们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差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我们在平面上固定两个点F1,F2,平面上任意一点为M,假设|F1F2|=100,|MF1|>|MF2|且|MF1|-|MF2|=50不断变化|MF1|和|MF2|的长度,我们可以得出它的轨迹为一条曲线。
若我们交换一下长度,|MF1|<|MF2|且|MF1|-|MF2|=-50时,可知它的轨迹也是一条曲线那么由这个实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平面内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但大家思考一下这个结论对不对呢?我们知道在椭圆定义里,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必须大于|F1F2|)那么这里差的绝对值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和|F1F2|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试验,当|MF1|-|MF2|=0时,M点的轨迹为F1,F2的中垂线;随着|MF1|-|MF2|的不断变化,呈现出一系列不同形状的双曲线;当|F1F2|即和|F1F2|长度相等时,点的轨迹为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若|MF1|-|MF2|>100 时,就不存在点M。
那么由以上的一些试验我们可以得出双曲线的准确定义: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非零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中学数学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教案双曲线是数学中的一种特殊函数曲线,其标准方程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来推导和理解。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学数学中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提供一个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一、引入双曲线作为一种重要的函数曲线,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工程领域。
在学习双曲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
二、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是指平面上到两个给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2a的所有点P的轨迹。
其中,F1和F2称为焦点,2a称为焦距。
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一般而言,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为横轴双曲线和纵轴双曲线两种情况。
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情况的标准方程。
1. 横轴双曲线横轴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h)^2/a^2 - (y-k)^2/b^2 = 1其中,(h,k)表示双曲线的中心点,a和b分别表示横轴和纵轴的半轴长度。
2. 纵轴双曲线纵轴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k)^2/a^2 - (x-h)^2/b^2 = 1同样地,(h,k)表示双曲线的中心点,a和b分别表示横轴和纵轴的半轴长度。
四、教学示例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教学示例进行讲解。
假设我们要求解一个横轴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已知其焦点为F1(-3,0)和F2(3,0),焦距为6。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中心点的坐标,即中心点为O(0,0)。
根据已知信息,我们可以得出横轴半轴长度为3(焦距的一半)。
代入标准方程的公式,我们得到:(x-0)^2/3^2 - (y-0)^2/b^2 = 1简化后,得到:x^2/9 - y^2/b^2 = 1通过这个教学示例,学生可以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并能够解答与之相关的习题。
五、总结通过本教案,我们学习了中学数学中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横轴双曲线和纵轴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通过教学示例,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双曲线的定义与性质定义:双曲线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焦点)距离之差为常数的点的轨迹。
性质:双曲线是中心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渐进线等性质。
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形式:\(\frac{x^2}{a^2} \frac{y^2}{b^2} = 1\)(\(a > 0, b > 0\))焦点:\((\pm c, 0)\),其中\(c = \sqrt{a^2 + b^2}\)实轴:\(x = \pm a\)虚轴:\(y = \pm b\)渐近线:\(y = \pm\frac{b}{a}x\)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双曲线的定义、性质和标准方程。
2. 难点: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双曲线的性质和标准方程。
2. 利用数形结合法,直观展示双曲线的几何特征。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双曲线的定义与性质。
2. 第二课时: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 第三课时:应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双曲线的图形,增强学生对双曲线几何形状的认识。
2.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双曲线定义、性质和标准方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价学生运用双曲线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馈1. 课堂讲解:通过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双曲线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主备人:审核人:班组:姓名: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图像和标准方程。
2.能用定义法或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双曲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双曲线的定义,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学习难点】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
1.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完成本节课的
学习目标
2.用红笔勾勒出疑点,合作学习后寻求解决方案
3.带*号的为选做题。
【自主探究】
1.平面内到两个顶点F1,F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点的集合叫做双曲线,定
点F1,F2叫作_______,F1,F2之间的距离叫作_______。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上两个标准方程中a,b,c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知两点
1(5,0)
F ,
2(5,0)
F,求与它们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6的点的轨迹。
2. 求经过点
1516
(3,)(,5)
43
P Q
,两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
4. 11
4222=+--m y m x 表示交点在y 轴的双曲线,求m 的取值范围。
【巩固提高】
1.已知定圆C 1:0241022=+++x y x ,C 2:()16522
=+-y x ,动圆M 与定圆C 1、C 2都外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
2. 《
3. 设12,F F 为双曲线2214
x y -=的两个焦点,点P 在双曲线上且满足01290,F PF ∠=求12F PF ∆的面积
3.过双曲线22
13y x -=的左焦点1F ,作倾斜角为6π的弦AB ,求: (1)__________;AB = (2)2F AB ∆的周长;(2F 为双曲线的右焦点)
★4. .判断方程22
193
x y k k +=--表示的曲线。
-
★5.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2
2
12y x -=,试问:是否存在被(1,1)B 平分的弦如果存在,求
出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