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12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5.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诗经》的“比兴”到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几乎历朝历代都以含蓄、耐人品味为好诗的标准。
为什么呢?一种观点认为受老庄思想影响。
要以“有”表现“无”,要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作为艺术追求。
另一种观点认为受佛教影响。
佛教以“空”为天地万物的本性,受其影响,诗词的创作也应追求空灵之美。
还有一种观点是,封建统治导致文人不敢表达真性情,如阮籍、李贺、李商隐、苏轼之类。
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究其本源,还得寻到汉字身上。
汉字不同于许多拼音文字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借象表意。
汉字起源于图画,一般认为,图画表意有几个独特处:一是可视性、可感性强。
汉字书写的文学意象,更易引发人的想象。
如日月山川。
二是善于表达可见之有形物。
进一步来说,善于表现空间,却不善于表达时间。
于是,汉字不得不以空间表现时间,以有形表现无形。
如表现时间的“年”字,在金文中是一个人被一枝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的图像符号。
这就是用空间图像表示谷子熟一次为一年时间。
三是表意更丰富,也具不确定性,更显空灵和模糊。
如“西”字,金文为一只鸟落在鸟巢上。
这里,方向的表示不是直接的,而是借助鸟飞回鸟巢这一现象来暗示此时太阳在西方落山。
由此可见,诗歌中用“有”表现“无”以及委婉、迂回、空灵、含蓄的特征,根源上是由于汉字具有借象表意的特殊属性。
成都市2017~2018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市2017~2018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市2017~2018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s14../orignal/001Hjxd0zy7hCZd3FFzcd&690 690 487 成都市2017~2018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市2017~2018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s9../orignal/001Hjxd0zy7hCZdh1cQc8&690 690 487 __65071516783834376 成都市2017~2018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市2017~2018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s10../orignal/001Hjxd0zy7hCZdEmbT29&690 690 487 成都市2017~2018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市2017~2018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s9../orignal/001Hjxd0zy7hCZdYiOQe8&690 690 487 __15501516783835481 成都市2017~2018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市2017~2018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s16../orignal/001Hjxd0zy7hCZeiESX9f&690 690 487 __17121516783850457 成都市2017~2018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成都市2017~2018 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高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工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成都七中上期高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成都七中上期高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
B。
A,吹毛求疵cī。
C,编纂zuǎn.D,偌大ruò。
2.A。
B,当作“告罄〞;C,当作“愤世嫉俗〞。
D,当作“嬉笑怒骂〞。
3.C,“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不能用来指“沧海〞和“桑田〞的本意。
4.B。
A,介词误用,“向〞应该改为“对〞。
C,动词谓语“使〞没有主语。
D,“多虑的想法〞语义重复,“虑〞已经包含了“想法〞的意思。
5.D.A,文中没有“能够像地球一样产生人类等生命〞这一信息;B,“紧密〞不对,原文说这个距离要“恰到好处〞.C,文中没有这种表述。
6.C。
A,原文是“更接近我们的太阳系〞,而这里表述为“更靠近我们的太阳系〞,偷换概念。
B,“在形成太阳系的过程中〞被偷换概念为“在生命的形成过程中〞.D,将或然变成已然:“科学家们已经一致认为〞太绝对,原文是“科学家已就这一点基本达成共识〞。
7.A,原文说“织女星距地球约25光年〞,依据我们现有技术,目前我们还无法研制出如此高速的宇宙飞船,因此它不是“最佳手段〞。
或原文无推测的相关依据。
8.B,当作“称〞或“说〞讲。
9。
C,都是连词,表示递进关系〔或者并列关系〕。
A,①“于〞是“因为〞的意思;②“于〞是“在〞的意思。
B,①“若〞是“如果〞的意思;②“若〞是“你的〞的意思。
D,①“其〞是“他的〞,作定语;②“其〞是语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
10.D,“苏琼为了求取功名〞是别人误解他这样说的。
11.〔1〕有时其它地方的坏人,一旦从他的地盘上经过,没有不〔被他〕捉拿并送交官府的。
〔重点词“或〞、“奸非〞、各1分;大意1分〕〔2〕〔他因为〕碰上父亲去世回家守丧被解除了职务,老朋友送给他的礼物,他没有一样接受下来。
〔重点词“忧〞、“故〞各1分;大意1分〕〔3〕裴献伯因为先前说过的话,害怕被苏琼陷害,苏琼却说明裴献伯长久无故未得提拔,议论这件事的人都称赞苏琼公平持正.〔重点词“以〞“申〞“尚〞各1分;大意1分〕12.〔1〕诗人以“稻粱肥〞叙写庄稼的长势,通过“肥〞字,生动再现农村的丰收景象;以“豚栅鸡栖〞来突出农村六畜兴旺;以“半掩扉〞来表现民风的纯朴。
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高一语文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题论述类文本的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它不仅是技术与视觉的展现,更是人文修养、个人心性与宇宙自然相息相通的综合体验。
然而在以视觉艺术为主导的现代美术中,中国画以放弃自身的优势为代价,而仅以技术表现力、内容时代性、视觉的多样化为学习的目的与方向,以致自身核心价值慢慢迷失。
要学习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审美特点,并重建中国画的核心价值,需回到学习中国画的原点——临摹。
中国画史上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都经过历史的洗礼与积淀。
中国画的临摹不仅仅是对临本的技艺、内容的复制,更重要的是学习这些经典作品的画理。
临摹的过程实质是一个明理的过程。
中国画学习第一步不是写生,而是临摹,因为学画首先需要明理,明理懂法才会找到进入艺术殿堂的门径。
解读画理的重要方法就是临摹。
如学习山水画,必须掌握经典山水画中的勾、皴、点、染以及树法、石法等技能,这些技能既是画法,又是画山水之理,法熟理通,方能写真山真水。
好比学习汉语,先识字、组词、造句,懂得语法之后才能对联、写诗、作文。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画理画法,才能进入造化,进行有意识地取舍,并且进一步丰富或修正所学,最后和以变化和创建。
临摹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学习绘画技能,另一方面是领悟作品的格调与品位、审美价值。
临幕者要尝试从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艺术气息:高华、雅致,何为士气、何为庙堂气,以及哪些是元气淋漓、哪些是平淡天真……从而锻炼自己审美辨识的能力;也要在经典画作中感知中国艺术的独特美学意识与表达方式:在临习宋人花鸟时,感受的是格物致知的精微与雅致;临摹郭熙、范宽的山水则力求恢弘、堂正的气势与体格;学习元人的笔墨,要体味笔墨的独立审美价值。
成都七中 2016-2017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4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热词。
有人认为,提出供给侧改革表明我们放弃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转向供给学派的主张。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根子在于有些人习惯于照搬套用别人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的实践、解决自己的问题,没有勇气也不善于作出创新性理论概括。
我国以前实行的经济政策并非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属于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主张在经济萧条时通过扩大投资刺激经济,但投资可以是组织工人挖沟再填上这样的无效投资。
而我国前些年的扩大投资,主要是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等,既有利于当期扩大需求,又有利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这已经超越了凯恩斯主义。
因为我国作为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经济社会各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投资远未饱和。
现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明显不同于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主张从供给角度分析经济、稳定经济,主张减税,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反对产业政策。
这与我们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产业政策要准”根本不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而不是对别人理论、做法的模仿翻新。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误导社会公众,造成不良后果。
作出创新性理论概括,是问题倒逼。
今天,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远超以往,发展变化之快远超以往。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大潮奔涌向前;从国内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齐头并进。
应对这种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解决全新的经济社会问题,老理论不管用,别人的理论不适用,必须作出自己的创新性理论概括。
作出创新性理论概括,是时代呼唤。
当今时代,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技术信息每两年增加一倍,一个大学一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到三年级就有一半会过时。
高一下期末考试答案1.B(“人们就一定会找到算法”太绝对。
原文是“只要是不可计算的问题,人们无论如何找不到算法”,“可计算的问题”未提及。
)2.D(文章论证人工智能的三个局限性,第一个关于机器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并没有紧扣AlphaGo战胜李世石的事例进行论证。
)3.A(根据原文“工程师甚至做出了很不错的软件,能描述图像,……然而软件仍然不能真正理解我们的话语的含义或我们想与它们分享的想法。
”可知人工智能对意义理解的局限性并不一定会导致它在处理文本和语言方面无法向视障人士提供具体图像描述。
)4.C(“渴望雨水的禾苗”“恐惧着发芽的累累稻穗”“巨风狂吼”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万物人格化,赋予其生命,赐予其性格。
)5.(①在结构上,以沈括夜见流星的故事,以及《梦溪笔谈》中的描述引出“我”儿时第一次看见流星的经历,和下文“我小时候也有一段看流星陨落的相似经验”相照应。
②在内容上,沈括的记载为全文奠定了神秘而充满童趣的风格基调,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从而引发了“我”对流星陨落的生命思考。
)6.(①“流星”蕴含着作者童年时期人与事的美好回忆,是时光永不褪色的印记。
②在世人的意念中,流星代表着愿望,也代表着一个人的陨落,由此作者生发了人生短暂、人世无常、聚散由命的感慨。
我们每个人都像流星一样是人世间的行者和过客,没有永恒的光明,但都曾散发过光明。
③“孩子们马上要失去的流星”象征在现代都市里即将消失的那些传统的美好事物,是都市生活中已经难以寻觅的与大地天空紧密相联朴素的生活方式,是都市孩子们心头正在消逝的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土地山河的依恋之情。
)(每点2分,表述清晰,意思相近即可。
)7.B (最主要方式应为“通过二手市场卖掉”。
)8.C(A项中“从而极大缓解我国资源缺乏的问题”文中无据。
B项据材料一,是未经分类的电子垃圾,进行统一填埋、焚烧处理,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D项根据材料三中“《2017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产生的所有电子垃圾中只有20%被回收”可知D项错误。
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颇具人文情怀的儒家文化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点;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思想;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怀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
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但又不是与万物平起平坐的一员,而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
«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
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价值,那么他的生命就应该被尊重。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
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伦关系。
儒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张已经织好的人伦网络当中。
没有人伦网络,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所以,儒家讲“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不但有这五种关系,而且对应每种人伦关系,还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儒家认为这些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
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
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
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
成都七中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半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自上世纪60 年代起,随着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引起了国际人士的关注。
人们一般认为这些国家(地区)经济奇迹的创造,跟他们信奉或推行儒家文化有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儒家为核心的国学再次进入国人视野并受到热捧,儒家思想在当前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首先,儒家思想有利于精神充盈。
与人要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来满足物质需求一样,人类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同样需要付出辛勤的劳作,只不过这种劳作需要通过修炼的方式来完成。
在儒家看来,人最重要的价值以及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要想获得人的至高价值,就要有对人之为人的正确认识。
将这种认识付诸实践,知行合一,精神充盈的过程才算完成。
其次,儒家思想有利于人际和谐。
儒家的精神修养说以“仁”为基础,因而它能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与社会风气的好转。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不但如此,孔子还指出了“仁”由近到远的实施方法,他说,“仁者爱人”,“爱必由亲始”,所以,“孝悌”是“仁之本”。
孟子更是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
儒家不仅重视人际关系,也十分重视人与物的关系。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这种有着既爱他人又爱万物的“民胞物与”思想,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世界之间充满温情。
儒家思想还有利于文明养成。
成都七中高2018届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请将第Ⅰ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含作文)答案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20分)一、(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刹.那(chà) 奇葩.(pā) 荷.尔蒙(hè) 锲.而不舍(qiè) B.客栈.(zhàn) 信笺.(q iān)刽.子手(guì) 亲密无间.(jiàn) C.纤.维(xiān)解剖.(pōu)白炽.灯(chì) 龇.牙咧嘴(zī) D.逮捕.(dài) 血泊.(bó) 肖.像画(xiào) 相濡.以沫(r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迁徙渡假村洁白无瑕绿草如茵B.宣泄哈密瓜美轮美奂山清水秀C.经典水龙头源远流长出奇不意D.气慨出洋相走投无路世外桃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今年的大阅兵,不止..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更重要的是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B.这次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消防、环保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始了紧张的处置..工作。
C.现在市面上销售的世界名著版本特别多,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大家选购时一定要多作比较。
D.中考结束后,很多同学认为初中的教材、练习册已经不名一文....,就把它们全都扔进了垃圾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多城市针对行人闯红灯的违法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
B.在现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不仅电子商务冲击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成都七中2017-2018学年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41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成都七中2017—2018 学年上期高2020 届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第I 卷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 分,每小题3分)①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是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的根本标志。
文化浅层的标志包括服饰、语言、节日、饮食方式、居住形态等,深层的标志则是基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
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
例如,只要是汉族人,大家都过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过年都要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这些都是汉民族成员彼此认同的基本依据。
②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
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
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
③在上古时代,埃及、两河流域、恒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大约在公元元年前后,这些地区的文明被外来文明置换。
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文明等,是在外来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当地的上古文明,人们称之为“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这些属于被外来侵略者强制消灭的文明。
历史上还有因为自身原因而失落的文明,中国的契丹文明就是典型代表。
唐宋时期,契丹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之一。
他们建立的辽国,与宋朝南北对峙,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注意保存文化,丧失了彼此认同的核心,最终走向了消亡。
④由此来看,延续中华文脉是振兴中华的重要举措。
但是,有人打着多元文化的旗号加以反对,认为如今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再提主体文化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表现。
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亟须澄清。
⑤多元文化是就全球文化而言的,多民族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多元的文化。
成都七中高2019 届语文测试题(2016.12.5)考试时间:120 分钟总分:150 分一、(共20 分,每题4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班级姓名A.倾轧.(yà)浸.染(jìn)押解.(jiè)长歌当.哭(dāng)B.谙.熟(ān)纤.细(q iān)攒.射(cuán)叱咤.风云(zhà)C.拗.断(ǎo)譬.如(pì)船舷.(xuán)差.强人意(chā)D.亘.古(gèn)激亢.(kàng)屏.息(bǐng)殒身不恤.(x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嬉戏B.贸然C.殴打D.通缉蹒跚渡假通牒荟萃趋之若骛提纲挈领溘然长逝源远流长博闻强识沧海桑田绿草如阴人情世故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近期成都雾霾严重,政府要求主城区的非重大市政工程停工以缓解环境压力。
但雾霾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要制定长期有效的措施。
B.张明同学不仅学习认真,而且好.为.人.师.,不管谁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乐意帮助。
C.“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需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确实是不.易.之.论.。
D.面对世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汉绣注重构图,讲究纹饰,花鸟虫鱼、龙虎凤凰等飞禽走兽,皆可绣以为纹,它将写实与抽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B.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C.成都开设了“诚信书吧”,秉承“不收费、不办证、本地居民外地游客一视同仁”的原则,培养居民阅读水平,提升社区文化氛围,向外地游客展现成都人的开放和诚信。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上期半期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
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从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
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
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
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对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
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
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
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
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以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
例如“木”作为“类名”,本来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
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但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
成都市高一(普通班)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2017年年底,广东各地将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公开招聘专职安全员,改善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现状。
B . 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C . 近日,在大连海边,一名男子不幸溺水,附近正在拍婚纱照的一位新娘见状冲过来,跪地抢救这位陌生男子近半小时,感动了在场市民称她是“最美新娘”。
D . 2018年全国有820万名高校毕业生,与去年相比,今年应届毕业生期望到北上广深求职的比例下降了近15%左右。
2. (2分) (2015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 . 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C . 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D . 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3.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嘉奖奏效突如其来张灯结采B . 慰籍整饬推心至腹弱不经风C . 体恤端倪以逸待劳提纲挈领D . 真谛休憩既往不究举步为艰4.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_______,中学生现在还难以理解。
成都七中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模拟试题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
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
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
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
宋代“朝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
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
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
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
”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等新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
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刘克庄《故宅》)。
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
”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达官显宦同样难免。
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