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程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课程编码:Z108404K0开设时间:第1学期学时数:84一、课程概述《电工基础》是针对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类专业开设的电类基础课程,此课程有助于培养轨道交通岗位技能人才所必须具有的电工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所必备的电路、电工的基本理论及其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常用的最基本的电信号的基本规律和表示方法,熟练使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进行设备安装、维护与检修,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从事轨道交通类电气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深刻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
熟练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参数与电压、电流关系。
(2)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理的应用,深刻理解电阻电路及电源电路的等效变换概念。
(3)熟练掌握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的应用(4)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特性及其储能特征。
(5)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特征(6)掌握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电流、电压、功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7)掌握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电流、电压、功率的基本计算方法。
(8)了解磁与电磁的基本概念,掌握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应用。
(9)了解电路的过渡过程,掌握换路定律,深刻理解时间常数的意义。
(10)掌握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11)了解直流激励下的RC、RL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过程。
(二)能力目标(1)能熟练使用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等方法分析与计算线性直流电路的电压、电流与功率。
(2)能熟练分析与计算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电流、电压与功率。
(3)能熟练分析与计算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电流、电压与功率。
(4)能熟练掌握变压器的变压、变流与阻抗变换功能,判别变压器的同名端。
(5)能熟练使用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的暂态过程。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电工基础课程英文名称:Eelectrical basic theory课程性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考试课成绩按百分制记载,考查课成绩按五级分制记载)开课专业:理工科各专业开课学期:3总学时:64(其中理论56学时,实验8学时)总学分:4二、课程目的本课程是高等本科院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大类平台课,教授工科各专业必备的最基本的电学基础知识。
目前,电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分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的特征和分析方法,掌握电路暂态过程的规律及时域解法。
为今后进一步加深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使学生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具备最基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应体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电路模型、物理量及基本分析方法(16学时)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6学时):熟练掌握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功率;熟练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独立源和受控源的定义与性质;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和化简(4学时):熟练掌握电路的等效变换方法(含电阻Y- Δ联接的等效互换,有源支路的等效互换)。
3.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定理(6学时):掌握支路电流法;熟练掌握节点电压法;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最大功率的传输。
第二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16学时)1.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8学时):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电路元件方程的相量表示,复阻抗、复导纳,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熟练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方法;熟练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及其计算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2.互感电路和谐振电路(8学时):掌握互感元件、联接及去耦等效,熟练掌握含互感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串联和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熟练掌握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及品质因数的计算方法。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 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磁场和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以及实验技能。
2.课程的任务和内容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讲授、实验等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加强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二、学时分配表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序言教学要求:1.了解电能和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教学内容:1.电能的特点和应用,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讲课时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教学要求:1.理解熟悉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及方向规定。
2.熟悉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的关系。
3.掌握欧姆定律。
4.熟悉电功、电功率的概念。
教学内容:§1—1电路及电路图一.电路及电路的组成二.电路图三.电路的工作状态§1—2 电流一.电流的形成二.电流的方向三.电流的大小四.电流的密度§1—3 电压与电位一.电压二.电位三.电压与电位的关系§1—4电动势一.电动势二.电动势与端电压的关系§1—5电阻与电导一.电阻二.电阻定律三.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四、常用电阻五、电导§1—6欧姆定律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二.电压、电流关系曲线三.全电路欧姆定律四.电源的外特性§1—7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一.电位的计算二.电路中两点电压的计算§1—8电功与电功率一.焦尔定律二.电功三.电功率实验一:电路中电位的计算实验二:欧姆定律的验证教学建议: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加强对概念及定义的理解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电工基础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定律、分析方法和电气工程实践中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磁感应、欧姆定律、功率因数等基本概念和定律;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及其特性;掌握简单电路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电工工具和仪表进行电路的连接和测试,掌握电气安全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电路配置;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注重实践操作中的安全和规范;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电路分析基础: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能够运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了解电路元件及其特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
2. 复杂电路:掌握电阻并联和串联的规律,能够进行电阻的串并联计算和分析;了解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感。
3. 交流电路:掌握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交流电路的计算和分析;了解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进行功率因数的补偿。
4. 电气设备与安全:了解常用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电气设备;注重电气安全操作,遵循电气安全规程;掌握电气火灾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5. 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实验和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要求学生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仪表进行电路的连接和测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电工基础》这门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后续的大部分课程中都会用到本门课程的知识。
所谓基础课,顾名思义是为了以后的专业核心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该课程通过学习电路的知识以及在实验室的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收集学习资料、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以及自身的动手能力。
三、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化设计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门课程以形成电工电路设计、制作、测试与调试等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业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以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向导,根据行业专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所涵盖岗位群体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识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课程内容。
四、课程培养目标通过任务引导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一)素质1、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规范和道德。
2、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3、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
4、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敢于创业的意识。
5、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二)知识1、知道欧姆定律的基本内容以及使用方式。
2、理解基尔霍夫定理。
3、知道电桥平衡的条件。
4、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5、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三要素以及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概念。
6、了解电路的频率特性。
(三)能力1、能阅读一般电路图。
2、能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3、会识别和正确选用电阻、电容及电感等元件。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工程系课程名称:电工基础课程性质:基础能力课课程学时:144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代码:0203)版本: V1.0-201604**(修改人和修改时间)《电工基础》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能力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气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分析方法和基本计算、磁场与电磁感应现象、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和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分析方法和基本计算等知识,电路和磁路的实验及仿真分析方法。
适合采用项目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
为学习后续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电机与拖动控制技术等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也为毕业后继续学习及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须具备数学、物理课程中的相关知识。
1.2 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学习项目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学习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须的电路基本理论和简单分析计算基本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专业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同时遵循技工院校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项目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应使项目任务具体化。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通过项目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下的实验和理论等学习环节,培养学生掌握电路与磁路的基本分析能力和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操作技能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
“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基础》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 108学时适应专业:应用电子专业长沙工商职业中专赵浩2010年6月《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04适应专业: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一、课程概述本学习领域是针对电子企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安全用电、触电急救、电气线路的安装于应用、电气设备检修调试等专业能力而设计的学习领域课程,同时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是以行动领域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综合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的,安排了6个学习情境:用双联开关在两地控制一盏灯的安装、白炽灯照明电路安装与测试、日光灯电路的分析与制作、照明配电箱的安装、吊扇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分析与制作。
本课程的前设课程为《初中数学》、《初中物理》。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等。
二、课程目标1.专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1)基本知识点:a.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b.理解电压源、电流源概念,掌握其等效变换的方法。
c.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电量。
d.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交流电路。
e.理解并掌握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f.了解串联、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征。
g.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线的作用和负载的正确接法。
h.了解分析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的概念和方法。
i.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机械特性、经济运行和额定值等。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电气及仪表专业适用周数:54课时南京化工技师学院2《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电工基础》是机电类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计算方法,并通过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利用软件里的测试仪器可以实时测量和显示数据;还可利用EWB软件丰富的电路元件库,实现多种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有关的后续专业课、进一步接受新的科学知识以及考工(中级维修电工)拿证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的主要任务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EWB仿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简单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基本理论。
2.学会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3.会说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4.对单相和三相照明电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熟悉其组成、接线及工作状态;5.能利用EWB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6.学会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二)能力目标1.具有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和电路的基本操作技能。
2.具有识读电路图,绘制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002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学时/学分: 52/4适用专业:电力工程学院一年级学生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力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习了中学数学及物理课程、具备了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及物理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改造与维修、电路设计与检修、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工作岗位,通过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分析、三相交流电路分析、暂态电路分析、磁路分析、电工安全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从事电类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电路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数字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课程内容学习奠定基础的主干课程。
1.2课程定位本课程对接的工作岗位是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高技能电工人才,为后续数字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课程提供理论基础,为获取电工类职业资格证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及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使用电工常用仪器仪表对电路进行故障排查、故障处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严谨精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电工职业素养。
具体目标按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2.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定律。
3.掌握安全用电,电路安装、测量规范操作的基本常识。
4.掌握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5.具备基本电工电路的识图与绘图能力。
(二)技能目标1.能独立学习,具备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基础》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高等数学》,并为后期技能素质课程《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也为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性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理论基础知识,为后期技能素质课程《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经实习即可胜任电气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2)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3)掌握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以及电路的暂态分析;(4)掌握磁路等理论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1)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从实际的工作中抽象出理论并解决工程问题;(2)学会使用常用电工仪表。
3.素质目标(1)遵守操作规程,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2)养成良好的安全用电习惯;(3)养成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4)养成吃苦耐劳、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动脑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合作的能力;(7)具有较高的学习创新能力;(8)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心;(9)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三、参考学时64四、课程学分4五、课程内容和要求1.教学方法(1)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这部分的课程重点是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欧姆定律、电源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基本教学方法是多媒体结合板书,并利用云空间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外辅助教学。
(2)电路的分析方法,这部分课程的重点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以及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难点是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以及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基础》是一门电气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电路分析和计算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电气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
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熟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等。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直流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能够正确使用电工仪表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
具备初步的电路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电路和电路模型介绍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讲解电路模型的概念和建立方法。
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定义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说明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设定及其意义。
3、电阻元件和欧姆定律介绍电阻元件的特性。
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4、电源和电动势介绍电源的作用和种类。
讲解电动势的概念和电源的工作原理。
5、基尔霍夫定律阐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通过实例讲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二)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1、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讲解电阻串联、并联和混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举例说明电阻串并联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2、支路电流法介绍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通过实例进行支路电流法的求解练习。
3、节点电压法讲解节点电压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运用节点电压法解决电路问题。
4、叠加定理阐述叠加定理的内容和应用条件。
利用叠加定理分析多电源电路。
5、戴维南定理介绍戴维南定理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运用戴维南定理化简复杂电路。
(三)交流电路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讲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幅值、角频率、初相位)。
电工基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电工基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工基础》是一门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次所选用的教材是_____出版社出版的《电工基础》,该教材内容丰富,系统性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本教材涵盖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定律、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交流电路等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为学生后续学习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基础,但对于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专业知识还比较陌生。
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学会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3)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电工仪器仪表进行电路的测量和实验。
(2)具备分析和解决简单电路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2)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教学难点(1)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交流电路中电感、电容元件的特性及电路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
2、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它主要讲授简单、复杂直流电路,磁场与磁路,电磁感应,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交流电等方面的概念,性质,特点等的电工基础理论和电路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学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水利单位有关电工学方面的实际问题。
同时,为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进而使学生具有解决基层水利单位水电施工、运行、管理、维修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能:(1)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基本定律和定理。
掌握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一般计算方法。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电感器的基本特性。
了解自感应和互感应现象以及磁场能量的意义。
(3)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参数及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
(4)了解知道谐振电路的谐振特性,谐振条件,熟悉谐振曲线及通频带概念。
(5)了解静电场,电容与电容器,恒流磁场及变压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6)了解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中三相电源,三相负载的联接方法,知道其中线的作用,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7)了解谐波分析法、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言教学内容:电工基础课的研究对象、电能的特点和应用。
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征要作用。
课程和性质、任务、基本要求及与本专业的关系。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的作用,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第一章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1 电路的概念§1-2 电流和电流密度§1-3 电位与电压§1-4 电动势§1-5 电阻与电导§1-6 欧姆定律§1-7 电功与电功率§1-8 焦耳定律§1-9 电路的三种状态教学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理解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意义,熟记它们的单位和符号;2、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及应用;3、熟练掌握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4、了解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及危害,了解负载额定值的意义;5、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学习领域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工具与仪器仪表使用、安全用电、触电急救、电路识图与分析、电器器件检测与识别、电气线路安装与应用、电器设备检修与调试等专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职业道德、6S标准化管理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学习领域的学习项目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轨道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结合职教学生的特点,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需要,以8个真实的工作项目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设计了8个主题教学单元,将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分解到8个难易不同的项目中,融教、学、做于一体。
通过“一做、二讲、三练、四评、五拓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职业习惯。
“一做”,指项目制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制作,培养技能,形成感性认识,并将安全生产、现场“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融入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职业习惯。
“二讲”,指相关知识学习。
教师针对本教学单元所涉及到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项目制作中相关的其他方法等进行介绍,使学生对制作的项目形成理性认识,掌握相关知识点和相关方法。
“三练”,指技能训练。
针对本教学单元要求掌握的技能、必备的态度(敬业态度、团队协作、安全生产,“6S”管理等),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并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规范的职业习惯。
“四评”,指考核评价。
针对上述三个环节,对学生完成和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不仅要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考核学生安全生产、现场“6S”管理等职业习惯和规范,而且还要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资料检索、实训报告撰写和答辩能力。
“五拓展”,指拓展提高。
一是针对本教学单元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补充,二是针对本项目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与练习,三是针对本教学单元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产品等进行介绍。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中等应用人才所必需的安全用电、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变压器、仪器仪表、元器件等知识和仪表使与制作,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单相交流电路的安装与测试等技术。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形成电路的制作、安装和测试能力为目标,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能力和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关联度。
2。
学习项目的选取依据本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编排依据职业所持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
3。
课程按照学习项目的内容量和地位分配。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2.能阅读一般电路图;3.会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4.会识别和正确选用电气元件;5.能选用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器仪表;6.会对电路故障进行判断并能排除。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一安全用电任务一安全用电操作1.了解各种电气符号的含义2.知道安全用电的要求3.遵守安全电压的规定4.熟悉安全接地的方法5.会采取预防触电的措施任务二触电急救1.知道触电的种类和方式2.会分析触电的常见原因3.能对触电现场进行处理4.会快速实施人工急救项目二常用直流电表的使用与制作任务三常见电阻器的识读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2.了解常见电阻器分类3.会识别常见电阻器任务四伏安法测电阻1.会测量电流、电压和电位2.会选用和使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3.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任务五直流电压表的制作1.理解串联电路及其规律2.能测定表头内阻和满偏电压3.了解电压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会扩大电压表的量程任务六直流电流表的制作1.理解串联电路及其规律2.理解基尔霍夫定理3.能测定表头内阻和满偏电流4.了解电流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5.会扩大电流表的量程任务七电桥制作与测试1.进一步了解串、并联电路规律2.掌握电桥的工作原理3.能制作简易直线电桥4.会用电桥测量电阻任务八简易欧姆表的制作1.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了解戴维南定理2.了解欧姆表的工作原理3.能设计欧姆表的测量线路,会制作简易欧姆表项目三常用电磁装置的测试与使用任务九电磁式继电器的测试与使用1.了解电流的磁效应2.了解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会正确使用电磁式继电器并制作简单继电器控制电路任务十磁电式测量机构1.了解磁电式测量机构的结构和原理2.能简单分解和重组磁电式测量机构3.能正确使用磁电式测量机构任务十一常见电感器的识别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自感现象2.理解电感的概念3.能识读常见电感器项目四单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任务十二电工基本操作1.熟悉常用电工工具的名称及作用2.了解电工基本操作工艺要求任务十三白炽灯照明电路的制作与测试1.了解正弦电路的基本概念2.理解交流电的三要素3.了解白炽灯照明电路的工作原理4.能正确安装白炽灯照明电路5.会分析并排除电路常见故障任务十四日光灯电路的制作与测试1.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2.能正确安装日光灯电路3.会分析和排查故障任务十五常见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1.理解电容的概念和电容串、并联规律2.能对不同常见电容器进行归类3.会识度并检测常见电容器任务十六提高电路功率因素1.理解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和功率因数2.会测量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因数3.能提高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因数任务十七变压器的测试与使用1.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2.了解阻抗匹配的原理和意义3.能正确使用变压器4.能利用自耦变压器进行阻抗变换,实现阻抗匹配任务十八感应式电度表的安装与测试1.了解感应式电度表的结构和原理2.了解单相电度表的使用方法3.会安装感应式电度表四、课程教学建议(二)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