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平均住院日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2
2016年下半年度各临床科室平均住院日统计评价总结平均住院日是指一定时期内每一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是一个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比较硬性的综合指标。
从平均住院日可以反映出一所医院、科室的医疗、护理、医技力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提高科室整体运行效率。
2016年下半年平均住院日各临床科室完成情况汇总。
2016年上半年度与下半年度平均住院日完成情况汇总表2016年上半年度度与下半年度平均住院日对比趋势图统计数据分析:除内三科2016年下半年度平均住院日10.23天,其余各临床科室平均住院日均控制10天以内;内一科、康复科、儿科、创外科、妇产科、五官科、重症医学科下半年度较上半年度有所下降,尤其以创外科下降最为明显为2.1天;内二科、内三科、普外科、泌外科下半年度较上半年度未降反升,内三科平均住院日上升1.76天,超过医院平均住院日10天的目标值。
原因分析:这与临床科室加强平均住院日的管理意识相关,与科主任的管理有关。
部分科室平均住院日控制不好主要是因为:1、病人因素:年龄大并存疾病多,老年病人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多种基础病;患者病情较重,治疗难度大;病人无亲属陪护影响恢复(三无患者增多);患者家属对病情不放心主动要求延长住院时间。
2、医院因素:科室人员结构不合理或人员缺乏导致诊疗、服务质量下降;院内感染影响预后;临床路径、单病种执行不好;急危重症患者处置、抢救能力较弱导致住院时间长;专科专治执行不好,科间会诊执行不到位;部分检验检查及等候预约时间过长;新技术开展应用面窄等。
3、社会因素:医保病人期望痊愈后出院;因为医保不报销所以病人不愿意在门诊自费检查等。
整改措施:为缩短科室平均住院日,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如下:1、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医院平均住院日调查分析报告报告编号:2022-001报告标题:医院平均住院日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为了了解不同医院的平均住院日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以帮助医院管理者定制合适的改善措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调查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A、B和C三家医院作为研究对象,涵盖了不同等级和规模的医院。
2. 数据收集:通过医院档案和数据库,获取每个月的住院患者人数、住院总天数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3.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平均住院日并进行比较。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医院A的平均住院日最长,为12天,说明患者在该医院的住院时间相对较长。
可能的原因有: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生处方过多或者床位紧张等。
针对这一情况,医院A可以考虑增加床位数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及提高医生的处方准确性和合理性。
2. 医院B的平均住院日为8天,比医院A短,但仍然偏长。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该医院住院日长主要是由于某些特殊科室的平均住院日较长。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医院B可以对特殊科室进行重点关注,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3. 医院C的平均住院日为6天,相对较短,说明患者在该医院的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这可能与医院C拥有充足的床位、良好的医疗资源配置以及高效的医疗服务有关。
其他医院可以借鉴医院C的管理经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四、措施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与分析,提出如下改善措施建议:1. 对于医院A来说,可以考虑增加床位数量,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此外,还需要加强医生对患者的处方管理,确保合理用药,避免过度治疗,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2. 医院B可以针对特殊科室的住院时间较长情况,进行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
改善特殊科室的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住院体验。
3. 其他医院可以向医院C学习,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医疗运行质量数据分析报告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关于医疗运行指标分析报告医务科对2016年相关指标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整改。
现就通报情况分析如下:一、住院患者死亡率死亡率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指标之一,2016年全年我院的死亡率为%,总死亡人数123人,其中综合科(肿瘤科)占41人、ICU 21人、呼吸科20人,心内一科12人。
(具体分布见下图)根据死亡人数的分布可看出,死亡人数最多的综合科(肿瘤科)主要以恶性肿瘤疾病为主,呼吸科20例死亡人数中6例为COPD急性加重,13例死亡原因为重症肺炎,皆是以慢性病为死亡首要原因,其次重症医学科(ICU)接收病人主要以急危重患者为主,三个科室的死亡人数占据全院总死亡人数的%,是我院2016年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二、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指标,2016年全年我院平均住院日为。
(具体科室分布见下图)1、肾病科平均住院日最高:天,原因为肾病科收治病人大多数需要透析,在需要出院的当天同时办理住院,直接导致住院日连续并明显增高。
同时也是造成我院平均住院日整体偏高的主要原因。
2、神经外科、骨科平均住院日超过15天,存在原因有交通事故、第三方造成的外伤等造成伤害纠纷不能及时达成协议,矛盾难以解决,患者拒绝出院,且这样的病例较多,使科室平均住院日增高。
三、床位使用率床位使用率反应每天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比率,单个指标仅能反映病床的工作负荷,一般85%左右为合理值,2016年我院床位使用率为%,其中疼痛科床位使用率最低为%,其次是中医科%,肾病科床位使用率最高227%。
(具体分布见下图)综合上图可看出我院床位使用率整体偏低。
分析其原因疼痛科床位数6张,实际开放总床日数为2196,而收治病人为19人次,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仅226,故病床使用率低;中医科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830;肾病科床位数8张,但血液透析的住院患者多,且平均住院日高,大部分病人为挂床,床位使用率高达227%;其中,床位使用率在80%--100%之间的科室只有7个临床科室,最低的使用率仅有10%左右,床位使用率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200多个百分点,这样就造成床位使用率差距过大,平均值低于正常标准。
三年平均住院天数分析报告一、2014年、2015年、2016年1-7月全院各科室平均住院天数二、全院平均住院天数246810121416182014年2015年2016年(1-7)三、分析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是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诊疗质量,加快患者康复,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实质性措施。
我院经过多方调进研,从本院病种特点出发,制定了我院各科室平均住院日的目标值,及全院平均住院日的目标值。
采取如下措施:1、提高认识,加强培训组织全院医生进行缩短住院日的知识培训,召开医务科例会,强调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性。
2、严格执行国家卫计委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大多数老年患者在我院经过精心治疗,主要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即动员其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或家庭病床治疗或慢病门诊治疗。
3、在治疗高龄慢性病中的感染性患者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严格筛选敏感的抗菌药物,一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二是有的放矢地使用,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三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4、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和防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十分注意医务人员手卫生,增强医务人员“有菌观念,无菌操作”的理念,在住院部尽可能实行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区分室治理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减少院感病例发生,减少住院天数和总费用。
5、加强对住院医师临床“三基”、诊疗指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医学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培训,减少误诊误治,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从以上两个图表可见:大部分科室的平均住院天数都呈下降趋势,全院三年来平均住院天数均有下降已从2014年的15.66天下降到2016年(1-7)的12.67天。
目标值从15天下降到13天。
我院缩短平均住院天数的措施,还是有效的,但还是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在日后工作中逐步完善。
2016年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2016年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如下:、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月统计情况1、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 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2、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内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3、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2015年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 6人(其中外三科4 人[胆囊结石2人、腹股沟疝2人],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内五科1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二、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符合路径未入径6人:其中内二科3人(住院号164175、主管医生张子陆,住院号164669、164745主管医生周胜利,漏入径),内六科1人(住院号164435、主管医生宋艳红,漏入径),内五科1人(住院号164534、主管医生周江敏,漏入径),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住院号164834、主管医生黄根,漏入径)。
2、变异原因笼统,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3人:其中产科12人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住院号分别是:164358 164773、164612、164275、164373、165380、165074、164715、164714、164748、164849、164919),儿科 3 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76、163903、164188),内二科16 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45、163924、164007、164572、165046、163853、164815、164507、164437、164489、164610、164640、164753 164755、164756、165130),3、变异情况统计分析:181例入路径病种变异97例,变异率53.59%(其中产科24例,占77.42%;儿科18例,占56.25%;妇科2例,占50%属患者因素69例(占71.13%),属医护因素4例(占4.12%),属系统因素19例(占19.59%),属出院因素5例(占5.15%)。
2014-2016年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调查分析许斯;职晨阳【摘要】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进行调查分析,为科学合理缩短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南省7所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出院患者病案首页为数据来源,采用Excel 对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6年出院患者比2014年增加25 290人次;床位使用率从2014年的114.16%下降至2016年的102.83%;2016年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0.75天,比2014年缩短0.46天,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临床科室及不同疾病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与疾病特点相关.结论: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逐年缩短;优化诊疗流程、加强学科间相互协作、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完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可科学合理地缩短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期刊名称】《中国医院》【年(卷),期】2018(022)008【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平均住院日【作者】许斯;职晨阳【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建设东路1号;郑州人民医院,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路33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平均住院日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出院患者住院天数的均值,是一项全面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各科室之间配合程度和卫生资源利用率等多方面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长期以来,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一直存在,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科学合理地缩短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医院的床位周转次数,使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更多患者服务,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1年,原卫生部印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将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列为医院绩效评价中的工作效率指标。
2016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时间:2017-08-18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的攻坚之年。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等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6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394个,比上年减少134个。
其中:医院291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651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4866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5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574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7061个(由于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2708个,民营医院16432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232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308个),二级医院7944个,一级医院9282个,未定级医院9682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7490个,100-199张医院4324个,200-499张医院4081个,500-799张医院1643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602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327个,乡镇卫生院36795个,诊所和医务室201408个,村卫生室638763个。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379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1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16个、县(区、县级市)级2784个。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86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4个、县(区、县级市)级2500个。
(二)床位数。
2016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41.0万张,其中:医院568.9万张(占76.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4.2万张(占19.5%)。
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8.3%,民营医院床位占21.7%。
医疗质量简报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2序言: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深刻变革,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粗放型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精细化,精准化迈进。
从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步转向PDCA 循环管理模式.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主要提供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先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良好的就医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016年7月目 录2016年上半年病区总体终末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 3 2016年上半年病区总体终末质量评比统计表 ................................................... 4 2016年上半年临床各科前10位疾病普 ............................................................. 9 2016年上半年各科室满意度统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5及2016医疗投诉统计分析 ....................................................................... 11 2016年6月病区医疗质量考核负性问题扣分汇总表 ..................................... 12 2016上半年各科医疗质量管理问题数图 ......................................................... 15 2016年5月份医技科室医疗质量负性问题扣分汇总表 ................................. 16 2016年6月份医疗质量管理分析 ..................................................................... 16 一、医疗指标 ................................................................................................ 16 二、存在问题及质量分析 ............................................................................ 17 (一)医疗质量 ...................................................................................... 17 (二)医疗安全 .. (18)简 报医院医疗质量(2016年上半年)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医务科三、整改措施 (19)临床路径考核情况 (20)输血病历查访后反馈 (23)2016年上半年病区总体终末质量指标完成情况1、全院出院人数 1 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人.2、外科手术人次;与去同期相比减少人次。
XX县人民医院2016-2017年平均住院日总结分析医院平均住院日是评价医院效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
通过对我院平均住院日等相关指标的分析,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以便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现将2016年-2017年的平均住院日分析如下:临床科室患者平均住院日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指标(天)2016年2017年外科8.0 7.9 9.0 妇产科 5.1 4.7 9.0 内科 6.5 6.4 7.0 全院平均 6.8 6.7 8.086.55.17.96.44.7123456789外科内科妇产科2016-2017年平均住院日总结分析2016年2017年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分析:一、内科的平均住院日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超30天住院病人1人:XX 、男、X 岁,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肺功能差,恢复时间长,导致住院时间超30天。
二、妇产科的平均住院日达卫生部设定标准,平均住院日总体呈下降趋势,结合2016年、2017年出院十大病种排名情况如下: 2016年-2017年妇产科十大病种三、外科的平均住院日达卫生部设定标准,平均住院日总体呈下降趋势,结合2016年、2017年出院十大病种排名情况如下:2016年-2017年外科十大病种整改措施:1、加大宣传,增强广大医务人员意识,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2、有效调控科室床位,控制科室平均住院日,修改医院平均住院日规定,调整平均住院日指标(降低妇产科的平均住院日标准),必要时可对病床实行弹性管理,及时调整床位的分配比例。
3、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及各种临床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加强对医生的“三基” 训练,提高对疑难病人诊治能力,使就诊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确诊和治疗。
4、优化诊疗流程,对于一些能在入院前完成的检查尽量在入院前完成,病人入院后尽快诊断、治疗,提高疾病治疗的有效性。
江城县人民医院关于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原因分析平均住院日是指一定时期内每一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它不仅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医技力量,而且还能全面反映医疗经营管理水平一个评价医疗效益和效率、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比较硬性的综合指标。
平均住院日长的问题,反映了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质量效果不高及其经营方面的罐层次问题。
”现从工作中找出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原因,分析制约降低平均住院日的瓶颈因素,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突破口,引导医院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一、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平均住院日受多种因素制约,有医院自身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可控制因素。
不受医院控制的因素有社会医疗模式、收治的疾病种类和危重程度、医疗保障程度、患者年龄、性别及患者的经济状况及医疗费支付等。
通过调研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及可控制因素有以下几点:1、基础医疗质量平均住院日的长短与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和诊疗工作规章制度是否合理有效有直接关系。
如三级检诊制度、会诊制度、术前讨论、麻醉复苏、日常医疗工作制度和各种临床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这些制度均影响病人的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对缩短住院日至关重要。
2、医院综合技术水平医院的综合技术水平包括基础医疗设施、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敬业精神) 、专科业务技术水平等,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必要条件。
综合技术水平不但决定着单病种质量和优质、高效的医疗结果,而且能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
3、医院感染和手术并发症医院感染和手术并发症不仅影响医疗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且直接造成住院日的延长。
由于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细菌变异、耐药菌株增多,人口老龄化、内窥镜及各种导管的使用,化疗、放疗等手段广泛应用等因素,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延长了住院时间,使患者的住院费用增高,影响了医院病床的周转率,同时也降低了医院的收入,影响平均住院日。
2016年平均住院日分析报告
平均住院日是一个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比较硬性的综合指标。
通过2013年下
发头中字(2013)144号《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各科室增强了管理意识,2016年全年年平均住院日各临床科室完成情况汇总。
2016 年平均住院日完成情况汇总表
2016年平均住院天数趋势图
统计数据分析:总体医院平均住院日较以往缩短并达 标。
这与临床科室加强平均住院日的管理意识相关。
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
年1月19日
12 丹一斡 內二科 老年揭利 儿私 外一科 外二科 妇产科
■内一料 ■内二私 ■老年病社
■ .
'LII ■外一科
■外二科 ■妇产私
2017。
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为不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细则》、《国家中管局大型中西医结合医院巡查细则》及《西安市卫生局2015年中期医疗质量检查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我院2016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目的通过科学的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使医院医疗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健全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院长是医院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质控科,李贵安科长负责日常工作。
主任委员:张新昀副主任委员:张杰姚智刘立平颜伟生委员:李贵安雷剑红张巧娟孙磊王铀姚明侯媛媛王辛胡金兰胡美漪李荣张秋萍陈庆平刘英纯杜娟丽张薇王利宋欣丽张俊莉党赛利肖李冰鲁琪洪舟李军琪李伟妮吴勇徐磊刘小玲杜英俊罗改莹(二)医疗质量控制科科长:李贵安干事:左红宁马佩茹肖文娟曹红卫陈鸿筠王爽师慕汤校荣武晓芳工作职责:1. 接受主管院长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医疗规范、常规。
2.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确定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每月进行检查与绩效挂钩。
3.制定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岗位管理办法,至少每季度有针对性进行抽查,对存在较大缺陷者通过季刊予以通报;4.通过编写《医疗质量季刊》,对医院重大医疗事件,重点医疗指标、满意度调查等进行通报;5.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不断扩大路径覆盖面,绩效占1分,不断促进路径文书的规范化;6.制定三甲复审实施方案,按时汇总自查结果,及时汇报院领导;7.完善病案管理制度,定期对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内涵性、及时性进行检查、分析、总结,对病例存在的问题、疑问等下科室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完成病例的归档、装订、登记、入袋、上架、复印等工作;8.半年召开一次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例会及与医技科室沟通会,建立长效沟通联络机制,使医疗质量不断持续改进;(三)、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质量分析报告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深入了解和评估医疗质量状况,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进行本次医疗质量分析。
一、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一)医疗技术水平1、治愈率:反映医疗机构对各类疾病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一段时间内出院患者的治愈情况进行统计,计算出不同科室、不同疾病的治愈率。
2、好转率:体现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的患者比例。
3、病死率:衡量医疗风险和救治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医疗服务质量1、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包括医护人员的态度、就医环境、沟通效果等方面。
2、投诉率:统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数量和比例,分析投诉的主要原因和问题所在。
(三)医疗安全1、医疗事故发生率:记录发生医疗事故的次数和类型,评估医疗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
2、院内感染率:监测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加强感染防控措施。
(四)医疗效率1、平均住院日:反映患者在医院的停留时间,过长可能意味着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治疗效率的低下。
2、病床周转率:体现病床的使用效率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一)数据来源本次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医院的病历系统、医疗统计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以及相关的质量监测记录。
(二)数据分析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比较。
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等指标,对医疗质量进行量化评估。
同时,采用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差异。
三、医疗质量现状分析(一)医疗技术水平1、某些科室的治愈率和好转率较高,如心血管内科和外科,这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
然而,在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2、病死率在合理范围内,但对于某些高危疾病,如重症肺炎和急性心肌梗死,仍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二)医疗服务质量1、患者满意度总体较高,约为 85%。
但在服务细节方面,如医护人员的沟通及时性、就医流程的便捷性等方面,仍有部分患者提出了改进意见。
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考核办法一、患者满意度≥95%科护士长每月进行调查,调查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上报信息科。
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二、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情况进行登记,每月由科主任进行统计汇总上报信息科。
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次数/危重患者抢救总次数×100%三、入院三日确诊率≥95%医生填写病历首页,每月由信息科进行统计,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反馈给科室。
入院三日确诊率=入院三日内确诊病例数/当月出院总人数×100%四、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医生填写病历首页,每月由信息科进行统计,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反馈给科室。
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患者诊断符合人数/出院患者数×100%五、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有病理科每月根据病理申请单和报告单进行统计,将结果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反馈给科室。
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人数/病理诊断人数×100%六、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病案中有书面记录,有患者或委托人签字方视为有效告知.由病案质控医师通过抽查病历进行统计(抽查病历数不少于当月出院病历总数的50%),每月10日前,将上个月的统计结果报医务科。
告知率=有效告知次数/应履行告知义务的人数×100%七、甲级病历书写率≥90%由病案质控医师每月对所抽查病案进行统计考核,结果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反馈给科室.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当月合格病历数/当月出院患者病历数×100%八、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0%对无菌手术切口愈合进行登记,每月由科主任进行统计汇总上报统计室.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甲级愈合人数/当月无菌手术人数×100%九、护理文书合格率≥98%护理文书包括医嘱单、体温单、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四种,实施百分制考核办法,90分为合格,各病区每月自查一次,每季度接受护理部检查一次。
Analysis of cases with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more than 30 days in 2014-2016 in a sanjia hospital insuzhouAbstractObjective:The average residential day is a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of hospital medical quality and management level. The longer hospital stay has adverse effects on both the patients and the hospital. How to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average hospital da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olved in hospital management. Therefore, this study firstly analyzed the cases of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for more than 30 days from 2014 to 2016 in a sanjia hospital in suzhou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over-30 days in the hospital. Then, based on the data of 20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factors was analyzed, and relevant measures and experience of shortening the residential day in China and abroad were analyzed,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for over 30 days was mainly implemented to realiz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existing medical resources.Method: Through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HIS), the patient's medical records were derived,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s, the source of hospital expenses and the composition, the infection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Excel and SPSS software. Further analysis includes single factor and multi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k-means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ID3 decision tree analysis,etc.Results:1. Case analysis of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more than 30 days in 2014 and 2016.The number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ut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over 30 days decreased year by year. Over 30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most of the patients were male, age >60 and medicalinsurance patients,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constituent ratio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Top five ordinal for malignant tumor,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and diseases of the urogenital system.2. In-depth analysis of data from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more than 30 days in 2016.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hospitalization day, age, number of operation, whether or not, whether transferred to branch, different kinds of diseases, and the basic statistic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ization days, age, cost, and the composition of medical expense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more than 30 days in 2016.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patients' attributes, the distribution of hospital day and the cost of the different diseases, which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ifferentiated bed management of different departments.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ospitalization over 30 days were analyz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disease type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is paper, the case of patients with long hospital stay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k-mean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four groups were gathered togeth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and expenses of different clustering were analyzed.Finally, taking the over 30-day medical record of hospitalization as the training data, the decision tree model of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was established,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the age, the severity, the disease type and the gender, and the future cases could be forecast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attributes.Conclusion:1. Attention needs to be paid to the health status of men and elderly groups. The method of payment objectively affects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Disease itself is a major factor in 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2. Differentiated hospital bed management should be adopted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3.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ata, and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lated measures and experience of the closing of the hospital, we have a way to mak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ho have been hospitalized for over 30 days. Mainly: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management, single disease management, hospitaliz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expand outpatient, day surgery, improve medical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nd two-way referral.Key words:Hospitalization over 30 days; Average hospital day; Influencing factor; Correlation analysis.Written by: Guang-Yu LanSupervised by: Da-Bing Lu目录引言 (1)第一部分苏州市某三甲医院2014-2016年住院超过30天患者病例分析 (4)1资料与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分析方法 (4)1.3 分析工具 (4)2相关概念 (5)2.1 平均住院日 (5)2.2 临床路径 (5)3结果 (5)3.1 2014-2016年全院出院患者的总体情况 (5)3.2 2014-2016年住院超30天患者的基本特征构成比的比较 (7)3.3 2014-2016年住院超30天病人的病种变化 (7)4讨论 (8)4.1 关注男性和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 (8)4.2 支付方式客观上影响住院时间的长短 (8)4.3 疾病本身是住院时间长的主要因素 (9)5建议 (9)5.1 积极推进双向转诊机制 (9)5.2 加强对参保患者的住院管理 (9)5.3 重点病种重点监管 (9)5.4 加强考核 (9)第二部分苏州市某三甲医院2016年住院超过30天患者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 (10)1资料与方法 (10)1.1 数据来源 (10)1.2 分析方法 (10)1.3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11)2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11)2.1 2016年全院出院患者的总体情况 (11)2.2 住院超30天患者的住院日分布的影响因素 (13)2.3 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23)3讨论与建议 (46)3.1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46)3.2 单病种管理 (47)3.3 住院流程优化 (47)3.4 拓展门诊功能 (49)3.5 日间手术 (49)3.6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50)3.7 运用信息化技术 (50)3.8 推行双向转诊 (51)主要结论 (52)参考文献 (53)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7)致谢 (58)引言平均住院日(Average Length of Stay,ALOS)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所有出院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根据卫生部1996年颁布的《全国卫生统计报表》中的定义: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总人数。
2016年平均住院日分析报告
平均住院日是一个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比较硬性的综合指标。
通过2013年下发头中字(2013)144号《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各科室增强了管理意识,2016年全年年平均住院日各临床科室完成情况汇总。
2016年平均住院日完成情况汇总表
2016年平均住院天数趋势图
统计数据分析:总体医院平均住院日较以往缩短并达标。
这与临床科室加强平均住院日的管理意识相关。
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中心医院 2017年 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