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预测控制
- 格式:pdf
- 大小:695.72 KB
- 文档页数:69
控制工程中的滑模控制策略研究近年来,滑模控制策略在控制工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种能够保证系统稳定性、鲁棒性和快速响应的控制策略,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工程领域。
本文将对滑模控制策略的研究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一、滑模控制的概念滑模控制是一种基于滑模面来实现系统稳定的控制策略。
其基本思路是在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中引入一个滑动模面,使得系统状态在滑动模面上运动,从而实现对系统状态的控制。
这种控制策略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控制工程中。
二、滑模控制策略的实现滑模控制的实现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建立滑动模面和控制律即可。
其中,滑动模面是由状态空间中的变量组成的一维曲面,其方程可以通过系统的状态方程得到。
控制律用来计算控制信号,从而将系统状态控制到滑动模面上,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三、滑模控制策略的优点相比传统的控制策略,滑模控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响应速度快:由于滑模控制可以在瞬间将系统状态控制到滑动模面上,因此控制响应速度非常快,能够满足高速控制的需求。
2.鲁棒性强:由于滑模控制可以通过滑动模面来消除外部干扰和不确定性,因此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3.可适应性强:由于滑模控制可以通过更新滑动模面来适应系统变化,因此可以适应各种系统变化。
4.易于实现:由于滑模控制的实现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建立滑动模面和控制律即可,因此易于实现。
四、滑模控制策略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由于滑模控制的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航空航天领域:由于滑模控制具有鲁棒性强和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非常适合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2.电力系统控制:由于电力系统存在各种非线性和时变特性,因此滑模控制可以通过滑动模面来消除这些不确定性,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3. 机器人控制:由于机器人需要进行高速动作和精确控制,滑模控制可以满足其控制需求。
4.汽车控制:汽车控制需要快速响应和稳定性,因此滑模控制也可以应用于汽车控制中。
滑模控制原理
滑模控制是一种基于滑模理论的控制策略,其基本原理是引入一个滑动面,让系统状态在这个滑动面上滑行,通过调节控制器参数使得系统状态最终过渡到期望状态,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具体来说,滑模控制的关键在于滑动面的设计,一般采用类似于阶跃函数的形式,它在系统状态达到某个阈值时会突变,从而使得系统状态进入一个稳定的运动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状态会在滑模面上滑行,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使得系统状态最终到达期望状态。
滑模控制具有以下优点:
1. 对于不确定性和扰动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2. 控制器设计简单,易于实现。
3. 控制器鲁棒性好,能适应不同的系统和环境。
但是也存在以下缺点:
1. 滑模控制需要对系统状态进行较精细的建模和分析,对系统的要求较高。
2. 滑模控制的控制器参数需要进行调整,过程相对比较繁琐。
无人机飞行中的姿态控制技巧在无人机飞行中,姿态控制技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姿态控制技巧可以使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姿态,提高飞行的精度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无人机姿态控制技巧。
一、PID控制器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姿态控制技巧。
它通过不断调节控制输出以使无人机保持期望的姿态。
PID控制器根据当前姿态误差的大小来计算控制输出。
其中,比例项(P项)根据当前误差计算比例输出,积分项(I项)根据误差的积累计算积分输出,微分项(D项)根据误差变化率计算微分输出。
将三者相加得到PID输出,并作为控制指令施加给无人机。
二、模型预测控制(MPC)模型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无人机动力学模型的姿态控制技巧。
它通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无人机姿态,根据预测结果计算控制指令。
模型预测控制可以有效处理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性。
它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无人机的动力学行为,并根据模型进行预测和优化,从而实现精确的姿态控制。
三、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一种能够自我调节参数以适应外部环境和系统变化的姿态控制技巧。
在无人机飞行中,环境条件和飞行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姿态控制器的参数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自适应控制技巧可以根据系统的状态和性能指标来自动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从而提高飞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滑模控制滑模控制是一种常用的鲁棒控制技巧,适用于具有不确定性和扰动的系统。
在无人机姿态控制中,滑模控制可以消除系统的干扰和外部扰动,使无人机能够保持稳定的姿态。
滑模控制技巧通过引入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律来实现对无人机姿态的控制,从而提高飞行的精度和稳定性。
五、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技巧,可以用于处理系统模型不确定或难以建模的情况。
在无人机姿态控制中,模糊控制可以根据事先定义好的模糊规则和知识库来计算控制输出,从而实现对无人机姿态的控制。
模糊控制技巧可以应对复杂和非线性的控制问题,提高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
控制系统的滑模控制理论与方法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是一种针对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引入一个滑模面,使系统状态在这个面上滑动,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滑模控制的理论基础和常用方法,并分析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一、滑模控制的基本原理滑模控制是一种基于滑模面的控制策略,其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滑模面的选取:滑模面是指系统状态在该面上滑动的一个超平面,通过适当选取滑模面可以实现对系统状态的控制。
滑模面通常由线性和非线性组成,其中线性部分用于系统稳定,非线性部分用于解决系统的鲁棒性问题。
2. 滑模控制律:在滑模控制中,需要设计一个控制律来将系统状态引入滑模面,并保持系统在滑模面上滑动。
控制律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滑模面控制部分和滑模面切换部分。
滑模面控制部分用于实现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的动力学特性,滑模面切换部分用于保持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直至系统稳定。
3. 滑模模态:滑模模态指的是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的特性。
通常情况下,滑模模态可以分为饱和模态和非饱和模态两种。
在饱和模态下,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的速度有上限,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而在非饱和模态下,系统状态在滑模面上滑动的速度无上限,可以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
二、滑模控制的方法与技巧在实际应用中,滑模控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设计和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滑模控制方法和技巧:1. 内模态滑模控制:内模态滑模控制是一种将滑模控制与内模态控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滑模控制律中引入内模态控制的思想,可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
2. 非等效控制:非等效控制是一种通过选择系统输出和滑模面的差异性来实现控制的方法。
通过设计非等效控制律,可以对滑模模态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3. 离散滑模控制:离散滑模控制是一种将滑模控制应用于离散时间系统的方法。
通过在离散时间下设计滑模控制律,可以对离散系统进行稳定控制和鲁棒性设计。
滑模控制最简单解释
嘿,朋友!今天咱就来讲讲滑模控制。
你知道啥是滑模控制不?这
玩意儿啊,就好像你在走一条路,路有点滑,但你还得稳稳地走过去。
比如说,你要去一个地方,路上有很多障碍,那滑模控制就像是给你
规划了一条特别的路线,让你能避开那些麻烦,顺利到达目的地。
咱来具体说说哈,滑模控制它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和方法。
它就像是
一个聪明的导航,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路线。
好比你开车的时候,它能根据路况给你指引,让你又快又稳地前进。
想象一下,你正在开着车,突然前面出现了一堆乱石,这时候滑模
控制就发挥作用啦!它会让你巧妙地绕过去,而不是直接撞上去。
它
可机灵着呢!
我之前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各种复杂的情况
都冒出来了,就跟那路上的乱石似的。
但幸好我了解滑模控制啊,就
靠着它,我成功地解决了那些难题,顺利完成了项目。
这不是很厉害吗?
再比如,你玩游戏的时候,面对各种关卡和挑战,滑模控制就像是
你的秘密武器,能帮你找到最佳的通关方法。
你难道不想拥有这样的
秘密武器吗?
滑模控制就是这么神奇,它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最简洁、最有效
的路径。
它就像一个默默守护你的小天使,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力量。
所以啊,滑模控制真的是个超棒的东西,咱可得好好研究研究,学会利用它,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我的观点就是:滑模控制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强大的控制方法,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滑模控制技术在机械臂路径跟踪的应用一、滑模控制技术概述滑模控制技术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应用于航空领域。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设计一个滑动面,使得系统状态能够从初始状态到达这个滑动面,并在其上滑动至目标状态。
滑模控制具有快速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易于实现等优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 滑模控制技术原理滑模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滑动面,使得系统状态在该面上的动态行为满足期望的性能指标。
当系统状态达到滑动面时,控制作用会使得状态沿着滑动面滑动,直至达到期望的平衡状态。
滑模控制的关键在于滑动面的设计,它决定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1.2 滑模控制技术特点滑模控制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强鲁棒性: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不敏感性。
- 快速性:能够快速响应系统状态的变化,实现快速跟踪。
- 易于实现:控制算法结构简单,易于在数字控制系统中实现。
- 可调整性:通过调整控制参数,可以灵活地满足不同的性能要求。
二、机械臂路径跟踪问题机械臂路径跟踪是机器人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要求机械臂能够按照预定的路径精确地移动,以完成各种任务。
路径跟踪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机械臂的操作性能和任务完成的质量。
2.1 机械臂路径跟踪的重要性机械臂路径跟踪的精确性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动化生产线、医疗手术、空间探索等领域,精确的路径跟踪是实现高效、安全操作的基础。
2.2 机械臂路径跟踪的挑战机械臂路径跟踪面临诸多挑战,包括:- 动力学不确定性:机械臂的动力学特性可能因负载变化、磨损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 外部干扰: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振动等可能对机械臂的运动产生影响。
- 非线性特性: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通常具有非线性特性,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
三、滑模控制在机械臂路径跟踪中的应用将滑模控制技术应用于机械臂路径跟踪,可以有效提高跟踪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高速动车组数据驱动无模型自适应积分滑模预测控制李中奇;周靓;杨辉【期刊名称】《自动化学报》【年(卷),期】2024(50)1【摘要】同许多复杂系统一样,动车组(Electric multiple unit,EMU)运行过程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以及非线性等特性,这严重影响着列控系统的性能.针对包含外部扰动的动车组自动驾驶系统,提出一种新型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数据驱动积分滑模预测控制(Integral sliding mode predictive control,ISMPC)算法.首先,该算法基于与动车组运行过程等效的全格式动态线性化(Full format dynamic linearization,FFDL)数据模型,设计一种离散积分滑模控制(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ISMC)律.为了使系统能够获得更高的输出跟踪误差精度,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代替ISMC的切换控制,进一步推导出ISMPC算法.同时,通过对FFDL数据模型的未知扰动、参数误差等不确定项进行延时估计,提升了算法的控制性能和对系统的等价描述程度.在提供两种算法的稳定性证明分析之后,以实验室配备的CRH380A型动车组仿真实验台对提出的ISMC和ISMPC算法进行仿真测试,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ISMPC算法控制性能较好,动车组各动力单元速度跟踪误差均在±0.132 km/h 以内,满足列车的跟踪精度需求;控制力和加速度分别在[-52 kN,42 kN]和±0.9249 m/s2以内且变化平稳.【总页数】17页(P194-210)【作者】李中奇;周靓;杨辉【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监测与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相关文献】1.高速动车组多模型切换主动容错预测控制2.高速动车组强耦合模型的分布式滑模控制策略3.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无模型滑模预测控制4.高速动车组数据驱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5.高速动车组分布式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策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滑模控制算法公式
滑模控制算法公式:s=a1x1+x2,其中s为滑模面,a1为常数,x1和x2
为系统状态变量。
在滑模控制中,系统的状态轨迹需要在滑模面上滑动,以达到控制目标。
滑模面的设计需要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控制要求进行选择,并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
具体来说,滑模面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滑模面需要是连续的,并且在整个工作空间内存在;
2. 滑模面需要是可达的,即系统的状态变量能够达到滑模面;
3. 滑模面需要是稳定的,即系统的状态变量在滑模面上滑动时不会发生振荡或发散。
在滑模控制中,控制律的设计需要根据滑模面的方程和系统的动态方程进行推导。
控制律的作用是使得系统的状态轨迹能够沿着滑模面向目标轨迹滑动。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律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约束条件和控制精度等因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滑模预测控制算法及应用研究学科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作者姓名杨洋指导教师李书臣2008年11月学校代码:10148学号:01200602060520密级:□无□加密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入学时间2006年9月论文起止时间2007年11月—2008年11月答辩时间2008年12月研究成果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特此申明。
签名:日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①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③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④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⑤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滑模预测控制算法及应用研究摘要滑模变结构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对系统的参数变化和扰动具有完全的自适应性。
尤其对于模型不确定的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然而,滑模控制在切换面上存在着“抖振”。
近年来,为了改进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缺点,使其能够更多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与其他控制理论相结合。
主动型磁悬浮轴承是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其本质是强烈的非线性。
磁轴承系统往往被应用于嘈杂的工业环境中,外界对系统的干扰很多,不确定性很大。
因此,合理的设计控制器对磁悬浮轴承来说变的十分重要。
本文针对离散变结构控制理论研究的现状,将预测控制的思想引入到离散变结构中,并以主动型磁悬浮轴承系统为控制对象,着重研究了以下内容:首先,针对传统离散变结构趋近律控制方法具有抖振严重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趋近律,证明了该趋近律的收敛性。
通过仿真表明了该趋近律对于确定性系统具有强抖振消弱能力和鲁棒性。
对于不确定性离散系统,引入了干扰观测器与本文提出的趋近律相结合设计变结构控制器,证明了该控制器是稳定的,仿真验证了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能有效地抑制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抖振。
其次,为了提高控制器的快速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消除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预测控制的思想引入到滑模变结构中,给出了滑模预测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对其参考轨迹进行了改进,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案可以有效减弱抖动对系统的不利影响,同时对系统参数变化和阻力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I最后,分析了磁轴承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平衡点附近建立了单自由度转子的传递函数模型。
运用本文给出的控制算法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精确的跟踪性能,实现了对磁悬浮轴承的稳定控制。
关键词:离散变结构,滑模预测控制,抖振抑制,趋近律设计,主动型磁悬浮轴承IIS TUDY AND APPLICATION OF SLIDING MODE PREDICTION CONTROL ALGORITHMSABSTRACT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is a nonlinear control method, which can well adapt to disturbance and parameter variations.It is stable and robust,especially for uncertain control system.However,the chattering exists in sliding mode control.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 of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and make it be applied to more actual productions,more and more scholars began to combine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theory with other control theory.Active magnetic bearing is a typical integration system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with the essence of strong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Magnetic bearing systems are often used in noisy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with a lot of uncertainty and disturbance,so reasonably design of the controller is very important for magnetic bearing systems.In this papers,based on the actuality of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theory,prediction control is introduced to combine with sliding mode control.The active magnetic bearing system is chosen as a controlled target,and some questions are studied as follows: Firstly,a new discrete reaching law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hattering which exits in conventional variable structure reaching law method.The convergence of new reaching law is well proved.Good performance and robustness of this reaching law for nominal systems is proved through simulations.To uncertainty discrete system,this reaching law is joined with disturbance observer to designIIIcontroller,and the stability of controller is proved,the simulation shows the control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chatting caused by disturbance.Secondly,in order to enhance the fast tracking and anti-interferenc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oller,eliminate influence brought by the uncertainties,predictive control is introduced to combine with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The method of sliding mode prediction controller designed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s,meanwhile the reference trajectory of this method is improv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advantage of chatting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by using the new method,and the stronger robustness against parametric variations and resistance disturbances are achieved.Finally,a single freedom mathematics model of active magnetic bearing are founded based on the analyzing the principle of active magnetic bearing.Improved control algorithm is used to the simulation system of Active magnetic bearing,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has a fast tracking performance,and stability control of magnetic bearing is achieved.KEYWORDSKEYWORDS::Discrete variable structure,Sliding mode prediction control,Chattering suppress,Reaching law,Activemagnetic bearingIV目录1绪论 (1)1.1引言 (1)1.2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描述及基本问题 (2)1.2.1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概念 (2)1.2.2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定义与基本特性 (2)1.2.3变结构控制系统的设计 (5)1.2.4变结构控制的主要特点 (5)1.3变结构控制理论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6)1.4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9)1.5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0)2离散变结构控制器的趋近律设计方法 (11)2.1引言 (11)2.2离散时间系统的变结构控制 (12)2.2.1准滑动模态 (12)2.2.2离散滑模的存在性和可达性 (13)2.2.3离散滑模控制的不变性 (14)2.3确定性离散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14)2.3.1基于离散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15)2.3.2基于幂指数趋近律的离散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16)2.3.3仿真研究 (19)i2.4不确定离散线性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 (22)2.4.1基于干扰观测器的离散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22)2.4.2基于改进干扰观测器的离散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23)2.4.3仿真研究 (25)2.5小结 (27)3改进参考轨迹的滑模预测变结构控制算法 (28)3.1引言 (28)3.2预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29)3.2.1预测模型 (30)3.2.2滚动优化 (31)3.2.3反馈校正 (32)3.3滑模预测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 (33)3.3.1滑模预测模型 (33)3.3.2改进的滑模参考轨迹 (34)3.3.3滑模预测控制参数的设计 (35)3.4仿真研究 (37)3.5小结 (38)4主动型磁悬浮轴承系统的滑模预测控制 (39)4.1引言 (39)4.2主动型磁悬浮轴承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40)4.2.1主动型磁悬浮轴承的结构分析及工作原理 (40)ii4.2.2单自由度磁轴承系统的数学模型 (42)4.3仿真研究 (46)4.4小结 (50)5结论与展望 (51)参考文献 (53)致谢 (5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8)iii滑模预测控制算法及应用研究1绪论1.1引言1948年维纳的《控制论》奠定了控制理论的基础,开创了工业生产、航空航天、国防建设等科技发展的自动控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