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第二章隧道工程地质环境及围岩分级
- 格式:pptx
- 大小:6.51 MB
- 文档页数:65
表4-11 初始地应力状态评估初始地应力状态主要现象硬质岩:开挖过程中时有岩爆发生,有岩块弹出,洞壁岩体发生剥离,新生裂缝多,成洞性差极高应力软质岩:岩心常有饼化现象,开挖过程中洞壁岩体有剥离,位移极为显著,甚至发生大位移,持续时间长,不易成洞硬质岩: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岩爆,洞壁岩体有剥离和掉块现象,新生裂缝较多,成洞性较差高应力软质岩:岩心时有饼化现象,开挖过程中洞壁岩体位移显著,持续时间长,成洞性差 4 ~7 <4 ( R 评估基准 b ma表4-12 初始地应力影响的修正围岩级别初始地应力状态极高应力高应力ⅠⅠⅠⅡⅡⅡⅢⅢ或ⅣⅢⅣⅤⅣ或ⅤⅤⅥⅥ。
第一章绪论1.隧道的概念:狭义定义:用以保持地下空间作为交通孔道的工程建筑物。
广义定义: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的洞室。
2.隧道的分类:第二章隧道工程地质环境及围岩分类1.岩体的基本工程性质特点:(1)岩体处于一定的天然应力作用之下;(2)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均匀性;(3)岩体是由结构面分割的多裂隙体;(4)岩体具有各向异性;(5)岩体具有可变性。
2.RQD方法:以岩石质量为指标的分级方法——RQD方法3.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2018书)采用以围岩稳定性为基础的分级方法,由岩石坚硬和岩体完整度两个因素确定,然后给出各类围岩的主要工程地质性质,结构特征和完整性以及围岩弹性纵波等要素分为6级,然后基于地下水影响,围岩初始地应力,风化状态等进行修正。
第三章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1.越岭线隧道位置的选择的依据:选择垭口和确定隧道高程两大因素为依据2.地质条件对隧道位置的影响:3.选择隧道洞口位置时的原则:(1)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不要与水争路。
(2)洞口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3)当隧道线路通过岩壁陡立,基岩裸露处时,最好不刷动或少刷动原生地表(4)洞口地形平缓时,一般也应早进洞晚出洞。
这时洞口位置选择余地较大,应结合洞外路堑、填方、弃渣场地、工期等具体确定。
需要时可接长明洞,以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
(5)洞口线路宜与等高线正交(6)隧道洞口标高应高出洪水位加波浪高度,以防洪水灌入隧道。
(7)边坡、仰坡不宜开挖过高,以保证洞口安全。
避免“经济洞口”选择,应根据开挖控制高度及坡度决定洞口位置。
(8)当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可设置拉槽开沟的桥梁或涵洞,排泄水流。
(9)长大隧道在洞口附近应考虑施工场地、弃渣场以及便道等的位置。
4.坡道形式:单面坡:紧坡地段隧道、水少隧道、单口掘进的隧道人字坡:长大隧道、越岭隧道、地下水丰富的隧道5.坡度大小:6.直线隧道净空:机车车辆限界< 基本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7.加宽原因:(1)车辆通过曲线时,转向架中心点沿线路运行,而车辆本身却不能随线路弯曲仍保持其矩形形状。
隧道⼯程考点答案第⼀章绪论1.隧道的概念:隧道是埋置于地层中的⼯程建筑物,是⼈类利⽤地下空间的⼀种形式。
是“以某种⽤途,在地⾯下⽤任何⽅法按规定形状和尺⼨修筑的断⾯积⼤于2平⽅⽶的洞室。
”2.隧道按位置分类:⼭岭隧道、⽔底隧道和城市隧道。
3.隧道按⽤途分类:交通隧道、⽔⼯隧道和市政隧道和矿⼭隧道。
第⼆章隧道⼯程地质环境及围岩分级1.⼯程地质调查测绘主要内容:隧道通过地段的地质调查测绘是隧道⼯程地质勘测的核⼼⼯作。
①铁路⼯程地质技术规范的总要求②地形地貌调查③地层、岩性调查④地质构造调查⑤⽔⽂地质调查⑥滑坡、落⽯、岩堆、泥⽯流和岩溶地质调查⑦地温测定2.如何引起岩体的初始应⼒:由于岩体的⾃重和地质构造作⽤和地质地温作⽤引起3.RQD法的定义及公式:所谓岩⽯质量指标RQD是指钻探时岩芯复原率,或称岩芯采取率。
岩芯复原率即单位长度钻孔中10cm以上的岩芯占有的⽐例,可写为4.围岩分级的基本因素:①岩⽯坚硬程度②岩体的完整程度5.围岩的基本分级:P25表格6.隧道级别的修正:①地下⽔影响的修正②围岩初始地应⼒状态修正③风化作⽤的影响第三章隧道线路及断⾯设计1.越岭线上隧道位置选择考虑因素:主要以选择垭⼝和确定隧道⾼程两⼤因素为依据。
2.隧道洞⼝位置选择(“早进晚出”+9原则):①“早进晚出”的原则②洞⼝不宜设在垭⼝沟⾕的中⼼或沟底低洼处③洞⼝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④当隧道线路通过岩壁陡⽴,基岩裸露处时,最好不刷动或少刷动原⽣地表,以保持⼭体的天然平衡。
⑤减少洞⼝路埑段长度,延长隧道,提前进洞。
⑥洞⼝线路宜与等⾼线正交。
⑦当线路位于有可能被⽔淹没的河滩或⽔库回⽔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标⾼应⾼出洪⽔位加波浪⾼度,以防洪⽔灌⼊隧道。
⑧为了确保洞⼝的稳定和安全,边坡及仰坡均不宜开挖过⾼。
⑨当洞⼝附近遇有⽔沟或⽔渠横跨线路时,可设置拉槽开沟的桥梁或涵洞,以排泄⽔流。
⑩当洞⼝地势开阔,有利于施⼯场地地布置时,可利⽤弃渣有计划、有⽬的地改造洞⼝场地,以便布置运输便道、材料堆放场、⽣产设施⽤地及⽣产、⽣活⽤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