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一类的一组是()。
A. 树木、花草、蔬菜。
B. 狗、猫、鸟。
C. 桌子、椅子、板凳。
D. 春天、夏天、冬天。
答案,D。
2.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将欲行”表达的意思是()。
A. 正在行动。
B. 即将行动。
C. 已经行动。
D. 不打算行动。
答案,B。
3. 下列成语中,意思相反的一组是()。
A. 一马当先、排山倒海。
B. 井井有条、乱七八糟。
C. 狼吞虎咽、细嚼慢咽。
D. 乐不思蜀、思前想后。
答案,B。
4.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B. 这位老师讲课生动有趣。
C. 他们在公园里玩得很开心。
D. 这些花儿开得真美丽。
答案,A。
5.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小明昨天去了动物园。
”。
A. 小明。
B. 昨天。
C. 动物园。
D. 去了。
答案,A。
二、填空题。
6. 请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他昨天去了______。
答案,医院。
7. 请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春天的树叶______。
答案,绿油油。
8. 请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答案,有趣。
9. 请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他们在操场上______。
答案,奔跑。
10. 请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这个小朋友非常______。
答案,调皮。
三、简答题。
11. 描述一下你喜欢的动物,并说明你为什么喜欢它。
答案,我喜欢小狗,因为它们聪明、忠诚,而且很可爱。
每当我回家的时候,小狗总会摇着尾巴迎接我,让我觉得很温暖。
12. 请简要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答案,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小王子》,因为它讲述了关于友谊、责任和爱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四、作文题。
13. 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题为《我的家乡》的作文。
提示,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风景;3. 家乡的特色美食;4. 家乡的人们。
(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A.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2.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C.自评与他评4.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5.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6.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7.阅读教学过程是()。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8.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二.填空题 (共5题,共20分)1.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个,其中()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左右,其中 ( )个左右会写。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语文科组《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检测试题姓名:一、填空题。
(40分)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审美创造。
5.不同学段的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呈现明显阶梯式递增。
第一学段要求课外阅读量;第二学段要求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要求不少于100万字。
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组织与呈现。
7.语文学习任务群有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8.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9.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把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
11.第一学段的评价要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和积极性。
12.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
教师应树立“”一体化的意识。
二、判断题。
(15分)1.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应该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2.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3.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老师的指导牵引为主。
()4.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是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是问题。
()5.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
()三、根据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整合,填写下面图表。
(15分)四、简答题。
(10分)简述语文课程实施教学建议。
五、论述题。
(20分)低年段写话教学与中高年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年级的写话(习作)教学课时,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拟一个教学片段。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4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四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3.学段目标分为四方面,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4.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完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精品 Word 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
(40分,每空2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与文化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的整体提高。
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小学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1200个,其中900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5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熟悉的话题,写熟悉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认识。
5、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日记、小作文和读后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1、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生。
2、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3.探究研究实施的过程是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4、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5、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6、教学方式、研究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自主、合作、探究。
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8、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本文没有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小幅度改写每段话)1、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和文化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设计。
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的整体提高。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小学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分别指的是()、()和()。
2、()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课程目标按()整体设计,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和(),掌握最基本的()。
5、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的学习方式。
6、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和发展。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8、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
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10、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二、判断。
(每小题1分,共10分)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
“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写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桌子B. 柠檬C. 猫咪D. 小鸟答案:B. 柠檬2. “春风吹又生”这句成语中,“吹又生”表达的意思是:A. 春风吹拂,生机盎然B. 哪里吹来的春风会带来新生C. 吹过的地方会生长出新的植物D. 春风吹来,生长复苏答案:A. 春风吹拂,生机盎然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成语“画龙点睛”中所描述的情境?A. 一幅画龙的作品上的最后一笔是龙睛B. 在文言文中通过点睛的手法来突出主题C. 办公室里的墙上装饰一副画龙作品D. 作文结尾处点拨写作的重点答案:C. 办公室里的墙上装饰一副画龙作品二、填空题4. 轻轻的我走,正如我轻轻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来5. 红掌拨清波,长歌当______。
答案:止6. 笔走龙蛇,字如其_____________。
答案:人三、判断题7. 以下哪一项不是诗句中的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叙事D. 夸张答案:C. 叙事8.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没有见过大海的人只知道井底的水情景,比喻一个人见识狭窄、眼光短浅。
答案:对四、阅读理解请根据以下短文内容,回答问题9-10:《小猫钓鱼》小猫去池边,小鱼快快游。
钩儿悬清水,鲽儿泛着愁。
9. 小猫去池边是为了做什么?答案:钓鱼10. 根据短文内容,小鱼是否愿意上钩?答案:不愿意以上就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很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构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努力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就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着重于培育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力,而培育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当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必刻意追求语文科学知识的系统与完备。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建议就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得读音节;精确比拼读音节;恰当书写声母、韵母、声调;重新认识大写字母;记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重点。
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含间笔画、模拟(实物、肢体)、电教媒体。
10、稳固识字的最出色办法就是Cadours。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挑选不好话题。
话题必须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并使每个学生存有话可以说道,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第一套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总分30分)1.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A、关键作用B、次要作用C、主要作用D、重要作用答案:A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A、结果性B、育人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D、目的性答案:c3.第三学段是指A、1-2年级B、3-4年级C、5-6年级D、7-8年级答案:c4.在【识字与认字】要求,第四学段的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A、1600B、2500C、2800D、3500 答案:D5.在【阅读与鉴赏】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A、5万字B、40万字C、100万字D、260万字答案:c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A、四个B、三个C、两个D、一个答案:B7.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指A、语文文字积累与梳理B、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C、实用性阅读与交流D、思辨性阅读答案:B8.语文课程评价包括A、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B、过程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答案:A9.终结性评价包括A、学业水平考试B、过程性评价C、学业水平考试和过程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答案:c10.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要求,教师要坚持A、终身学习B、同伴学习C、阶段性学习D、个人学习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两分,总分20分)1、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以及实践性课程。
3.语文课程理念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4.不同学段都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有相应的要求。
5.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简答题(总分30分)1.简述核心素养内涵(6分)(1)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与理解) (2)语言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3)思维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 (4)审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2.简述学习任务群的种类(6分)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性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张冠李戴B. 再接再励C. 穿流不息D. 风声鹤唳答案:A2.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
A. 绿色B. 使…变绿C. 草地D. 春天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B. “你叫什么名字?”老师问。
C. “你叫什么名字?”老师问:“我叫小明。
”D. “你叫什么名字?”老师问。
答案:D4. “草长莺飞二月天”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C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哪首词?()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答案:A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
A. 《春夜喜雨》B. 《春晓》C. 《春日》D. 《春望》答案:B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
A. 《静夜思》B. 《望庐山瀑布》C. 《赠汪伦》D. 《早发白帝城》答案:A8.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
A. 《山行》B. 《春夜喜雨》C. 《赠别》D. 《秋夕》答案:A9.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杜甫的()。
A. 《春夜喜雨》B. 《绝句》C. 《登高》D. 《江畔独步寻花》答案:B1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
A.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 《送元二使安西》C. 《相思》D. 《渭城曲》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请填写下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填空题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6.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8.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9.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1.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12.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1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与答案(一)一、填空题。
(6分)l、语文课程应致力千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同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子,(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依据(学问与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酷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念)和(良好习惯),驾驭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洁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
依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l、关千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化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o、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A、了解B、基本驾驭C、驾驭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B、其次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老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老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熬炼学生口语交际实力,应激励学生: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与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三、多选题。
依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l、关千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CD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确把握语文教化的特点。
A、印@@@B、印®@@c、@@@(D D、印@@@2、关千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CD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测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A. 以学生发展为本B. 以教师发展为本C.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D.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答案:C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将语文课程分为()四大领域。
A. 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法修辞B. 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C. 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文学鉴赏D. 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汉字教学答案:B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中,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个。
A. 3000B. 3500C. 4000D. 4500答案:A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中,要求学生在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达到()万字以上。
A. 40B. 50C. 60D. 70答案:B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中,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让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B. 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C. 强调文章结构严谨D. 注重文章语言的优美答案:A二、填空题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培养。
答案: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应用能力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中,关于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见闻、想法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要求学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一个________的话题,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________。
2022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2022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的定义?()A. 工具性B. 实践性C. 人文性D. 知识性2.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不包括以下哪项?()A. 感悟优秀传统美德B.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C.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D.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不包括以下哪项?()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4. 以下哪项不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A. 写作B. 识字与写字C. 阅读理解D. 信息技术5. 以下哪项不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评价的建议?()A. 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B. 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阅读体验C. 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D. 评价时应强调学生的阅读速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______的课程。
7. 小学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______、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______、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______、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______。
9. 《语文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10.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评价采用量化评价和______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模样(mó yàng)B. 载重(zǎi zhòng)C. 倔强(jué qiáng) D. 勉强(miǎn qiǎng)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的意思是()A. 没有进入虎穴,就得不到虎子B. 不经历危险,就无法获得成功C. 只有亲自去虎穴,才能得到虎子D.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因为水是生命之源。
B. 他因为生病了,所以没有参加今天的活动。
C. 他虽然生病了,但是参加了今天的活动。
D. 由于他生病了,所以没有参加今天的活动。
二、填空题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中的名句。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
3. 请填写下列成语的后半部分:- 一箭双雕:________- 画龙点睛:_______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草》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它们嫩绿嫩绿的,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
小草虽然很柔弱,但是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它们也能生长得生机勃勃。
问题:1. 文章中描述的小草是什么颜色的?2. 小草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四、作文题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清晰。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二、填空题1. 《春晓》2. 《题西林壁》3.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三、阅读理解1. 文章中描述的小草是嫩绿色的。
2. 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长得生机勃勃。
四、作文题(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生活经验进行创作,没有固定答案。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60分)一、选择正确的字母或汉字填空。
(10分)1. 他是一位____明的教师。
A. 老B. 好C. 新2. 下面哪个字的读音不属于声母+i的组合?A. 衣B. 以C. 伊3. 我正在读一本____书。
A. 有趣B. 好看C. 长篇4. 请你快速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小明、中国、爸爸A. xiao ming, zhong guo, ba baB. xiao ming, zhong guó, ba baC. xiao ming, zhong guó, ba bà5. 听完这首歌,大家都____了。
A. 微笑B. 哭泣C. 振奋6. 请把下列字母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D、J、B、GA. B、D、G、JB. J、G、D、BC. B、D、J、G7. 下面表示颜色的词语中,哪个是形容词?A. 红B. 蓝C. 绿8. 下面哪个汉字的偏旁部首是“口”?A. 吃B. 听C. 吹9. 下面哪个句子的语序正确?A. 我昨天看一部电影。
B. 看到他了吗你?C. 他们好友一位新同学。
10. 下面哪个词语的写法是正确的?A. 去过B. 姑奶奶C. 表弟二、选择相应的词语或短语补全句子。
(10分)11. 今天天气很____,大家都很高兴。
A. 寒冷B. 炎热C. 宜人12. 小明的数学成绩比____高一些。
A. 我B. 你C. 他13. 小美非常___,把大家都逗乐了。
A. 可爱B. 漂亮C. 聪明14. 请你在黑板上写下____。
A. 数学题B. 故事C. 成绩单15. 他昨天去图书馆____了三本新书。
A. 借B. 买C. 错过16. 老师请大家吃了___,我们非常开心。
A. 午饭B. 早饭C. 晚饭17. 雨下得很大,他只好____回家。
A. 开车B. 走路C. 坐公交车18. 我跳得比____高。
A. 他们B. 他C. 你19. 不要____,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学校: 湛河区实验小学一、判断题(4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4.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5.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6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7.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 )8.总体目标指出, 要认识4000个左右常用汉字。
.... )9.第一学段要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 )10.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 )11.第二学段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 )12.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 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 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 )13.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 )14.第三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 )15.在教学过程中低年级阶段学生要“多认少写”。
()16.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 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 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 )17.评价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
.... )18.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根据实际需要, 可以是书面的, 可以是口头的。
.... )19.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 )20.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
小学语文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A.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B.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C. 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D.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答案:C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汉字量是多少?A. 1000个B. 2000个C. 3000个D. 4000个答案:B3. 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以下哪方面?A. 听说能力B. 读写能力C. 写作能力D. 表演能力答案:A二、填空题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朗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______个字。
答案:2005.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______万字。
答案:100三、判断题6. 小学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答案:正确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学会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但不需要学会使用网络资源。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8. 请简述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答案: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能够从文本中获取有效信息。
五、综合分析题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答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提高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重视写作指导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创设丰富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知识测试(附答案)一、填空题。
(6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整体设计,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和(),掌握最基本的()。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三、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四、分析题(50分)(一)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
(10分)先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谈识字、写字改革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有关识字与写字学习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1992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一、二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一年级:学会常用汉字1150个左右。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学习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地方法。
学习独立识字。
练习用铅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写字兴趣。
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工具。
与1992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识字与写字教学,有了较大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
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10分)2、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
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断:(10分)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
你们收集了吗?生(齐答):收集了。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谁先来。
生(一男生):老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
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搜集来一张张的资料,读起来。
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
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讲解。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三)问题分析及对策(20分)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
”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10分)2、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
(10分)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处理?五论述题(24分)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6分)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三、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四、分析题(50分)(一)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
(10分)答:首先,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将“会认”“会写”分开要求,明确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这为尽早让学生开始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
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认字兴趣,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其次,在写字方面,大纲中有掌握“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的明确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学习作了具体的布置,而“新课标”中作的要求是总体性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再者,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1、答: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
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
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
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
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
2、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答:明显是不合理的。
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
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