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1版)》 李晓青
- 格式:pdf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5
NCCN胰腺癌指南2016.2版编译者:黄志锋目录•临床怀疑胰腺癌或存在胰管和或胆管扩张(PANC-1)•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未发现转移(PANC-2)•可手术切除,检查、治疗(PANC-3)•交界性切除、无转移,计划新辅助治疗(PANC-4)•交界性切除、无转移,计划切除(PANC-5)•术后辅助治疗(PANC-6)•局部进展、不可切除,检查(PANC-7)•局部进展、不可切除,一线、二线治疗(PANC-8)•转移性病变(PANC-9)•切除后复发(PANC-10)•诊断,影像检查和分期原则(PANC-A)•胰腺癌放射检查报告模板(PANC-A,5/8)•可切除的标准定义(PANC-B)•外科手术原则(PANC-C)•病理分析:样本取材,组织切片和报告(PANC-D)•姑息治疗和支持治疗原则(PANC-E)•放射治疗原则(PANC-F)•化疗原则(PANC-G)•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胰腺癌TNM分期(2010)(ST-1)临床怀疑胰腺癌或存在胰管和或胆管扩张(PANC-1)注解:a.对于年轻、有癌症家族史的患者,如果诊断为胰腺癌,建议行遗传咨询。
b.理想的多学科评估应该包括影像科、介入内镜科、肿瘤科、放疗科、外科和病理科的专家。
c.如果临床有指征,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活检术(EUS-FNA)。
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未发现转移(PANC-2)注解:d CA19-9升高不一定表示癌症或进展性疾病。
CA19-9可由于胆道感染(胆管炎),炎症或阻塞,良性或恶性疾病而升高。
此外,在Lewis抗原阴性个体中可能检测不到CA19-9。
e见诊断,影像检查和分期原则(PANC-A)。
f见可切除的标准定义(PANC-B)。
g见手术原则(PANC-C)和病理分析:样本取材,组织切片和报告(PANC-D)。
h自体膨胀金属支架用于临床有合并症患者或外科手术可能被推迟的患者。
可手术切除,检查、治疗(PANC-3)注解:i对于肿瘤明显可切除并且不具有高风险特征的肿瘤患者,仅在临床试验中推荐新辅助治疗。
【专家解读】2016年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1版)更新内容解读原文刊登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8):870-871.声明:本文经《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授权许可使用,不以商业利益为目的进行传播,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对于商业性应用,如无本站明确许可,不得非法使用本站资源。
导语: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预后极差,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是延长胰腺癌病人生存的最佳选择。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Cancer Network,NCCN)出版的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为指导胰腺癌诊治的重要参考。
2016 年第一版NCCN 胰腺癌指南主要在可能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策略、胰腺癌的影像学评估及治疗后监测等方面进行了更新。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白雪莉,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外科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浙江省胰腺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在胰腺癌诊治中的价值指南再次强调胰腺癌需要在大型医疗中心由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共同制定诊疗计划。
MDT 强调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个体化、规范化、连续性的最优诊疗方案。
胰腺癌个体化的诊疗计划包括肿瘤的诊断、可切除性评估、术前新辅助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计划等。
对于胰腺癌而言,单纯依赖外科手术或放疗、化疗的时代已经过去,唯有多学科联合诊治才能使病人最终获益。
关于可能切除胰腺癌指南对可能切除胰腺癌(borderline resectablepancreaticcancer, BRPC)的诊治做了重要的更新。
对比2015 年版指南可以发现,原来BRPC 的诊疗流程分为“planned neoadjuvant therapy(计划行新辅助治疗)”和“planned resection(计划手术)”两方面分别阐述;而2016 年版指南则删除了“planned resection”部分,推荐所有的BRPC 行新辅助治疗,这反映了近期学术界对BRPC 认识的重大转变。
NCCN胰腺癌指南外科部分解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张太平肖剑春赵玉沛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
2009年,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为42470例,死亡病例数为35240例,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4位,5年生存率<5%。
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核心,也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目前胰腺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5%~25%。
近年来,大医疗中心接受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死亡率已<5%,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文结合最新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就其外科治疗的关键问题加以讨论,以期进一步规范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根治性手术可切除性标准根治性手术是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期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快、恶性度高、早期诊断率低,80%以上的患者在诊断时已无法接受根治性切除,故术前评估肿瘤范围及可切除性极为重要。
近来有荟萃分析指出,多排螺旋三维重建CT预测肿瘤可切除性和不可切除性的准确率分别为52%~96%和90%~100%,是评估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的最佳方法。
此外,超声内镜、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腹腔镜、腹腔镜超声等也是评估胰腺癌可切除性的重要方法。
2009年胰腺癌NCCN指南对可切除性和不可切除性胰腺癌分别进行了定义(表)。
国内在2007版胰腺癌诊治指南中对胰腺癌可切除性标准也有相应定义,然而目前并无一致公认的胰腺癌可切除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判断能否切除还受其他因素如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术者的经验及手术团队的专业性等影响。
尽管如此,能否获得R0切除也应是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重点。
可能切除性胰腺癌在可切除和不可切除胰腺癌之间存在一片“灰色地带”,即可能切除性胰腺癌,2009年NCCN胰腺癌指南对此也进行了定义。
对于可能切除性胰腺癌,成功R0切除的风险较大,故患者术前应先接受新辅助治疗(包括全身化疗、放化疗),再行可切除性评估,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2015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肺癌的全身治疗佚名【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5(18)18【摘要】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于2015年4月28日更新了第六版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一线化疗·贝伐单抗+化疗或单纯化疗适用于功能状态(PS)评分0~1的晚期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应给予贝伐单抗直至疾病进展。
·建议厄洛替尼作为敏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化疗,而不应作为 EGFR 阴性突变或 EGFR 突变状态未知患者的一线化疗。
·阿法替尼适用于敏感 EGFR 突变患者。
·克里唑替尼适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患者。
·对于非鳞状细胞癌患者,与顺铂/吉西他滨相比,顺铂/培美曲塞具有更优的疗效且毒性降低。
·对于鳞状细胞癌患者,与顺铂/培美曲塞相比,顺铂/吉西他滨具有更优的疗效。
·两种药物方案是首选,第三种细胞毒性药物可提高缓解率但不能延长生存。
单药治疗可能适合某些患者。
·已证明,顺铂或卡铂与下列任何药物的联合均是有效的:紫杉醇、多西他赛、吉西他滨、依托泊苷、长春碱、长春瑞滨、培美曲塞或清蛋白结合紫杉醇。
【总页数】1页(P2126-212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2015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非小细胞肺癌更新要点 [J], 丁香园2.2005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指南 [J], 周清华;王瑾;许峰3.标准·方案·指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肾癌指南2015. V.3版更新解读 [J],4.标准·方案·指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肾癌指南2015. V.3版更新解读 [J],5.《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非小细胞肺癌2020年第1版指南》更新要点[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最全版)摘要绝大多数胰腺癌病人在诊断时已处于疾病的晚期,其中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病人例数众多,但国内外却缺乏具有充足循证医学证据的权威性指南来指导临床实践。
最近,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针对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提出了基于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局部肿瘤控制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应是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的诊治核心。
关键词胰腺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肿瘤,且绝大多数病人在诊断时已处于疾病的晚期[1]而丧失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R0 切除对于胰腺癌病人的远期生存至关重要[2-6]。
虽然可能治愈的胰腺癌(potentially curable pancreatic cancer)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均存在周围血管的侵犯包绕,但可能治愈的胰腺癌尚存在R0 切除的可能,LAPC 由于侵犯范围更广、对血管的包绕更紧密,即使完成血管的切除重建也难以实现R0 切除[7]。
然而临床工作中,LAPC 病人例数众多且多伴有症状,对于这部分病人如何控制局部肿瘤进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则成为处理LAPC 的核心。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2016 年8 月发布了《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ASCO 指南)及相应的推荐(表1)。
ASCO 指南由多学科专家组通过系统性回顾2002 年4 月至2015 年6 月的26 个Ⅲ期随机对照研究制定,旨在帮助临床决策的制定。
本文对其予以介绍并解读。
1 治疗前的初始评估(推荐1)影像学在胰腺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CT、MRI 及内镜超声(EUS)[8]。
CT 具有更易判断及少受操作者水平影响的特点,结合多期成像能更好地评估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而胸部CT 可以排除肺内转移。
《NCCN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要点胰腺癌作者:王理伟宋卫峰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1-04-15大会特邀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董事会成员、美国西北大学本森(Benson)教授讲解了新版《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更新要点。
强调多学科诊治理念对于初诊怀疑为胰腺癌的患者,应行多学科联合会诊,尽可能包括外科、影像诊断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和病理科专家。
CA-199的临床价值癌抗原(CA)-199水平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在良性胆道系统阻塞中可有升高,而在刘易斯(Lewis)抗原阴性的个体中会出现假阴性。
术前作为基线的CA-199值须在胆道系统通畅和胆红素正常的情况下测得才具有临床意义。
强调病理证实的重要性在某些情况下,胰腺肿块可能为慢性胰腺炎、良性病变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治疗与胰腺癌完全不同,故:①对于胰腺癌原发病灶的诊断,须有病理证实;②对于诊断为转移性胰腺癌的患者,优先推荐获得转移灶的病理证实;③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发现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时,对术前未行病理检查的患者增加了进行胰腺癌组织活检的要求;④对于计划行新辅助治疗者,治疗前推荐首选行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FNA)。
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若考虑行全身化疗+同步放化疗,建议选择基于氟尿嘧啶(FU)或吉西他滨的同步放化疗;放化疗前或后,行5-FU+亚叶酸钙(LV)或吉西他滨全身化疗;若行单纯辅助化疗,删除了优先行吉西他滨治疗的推荐。
吉西他滨和5-FU+LV治疗推荐均从2A类提升为1类。
潜在可切除性胰腺癌治疗指南增加了关于潜在可切除性胰腺癌治疗方案的内容:对于计划行新辅助治疗的潜在可切除性局部晚期胰腺癌,推荐治疗前行腹腔镜分期(2B类);若存在胆道系统阻塞,推荐在胆道内放置临时支架;在新辅助治疗后,推荐行上腹部(胰腺三期扫描)、盆腔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在分期后评估手术可行性;对于新辅助放化疗或化疗有效者,术后推荐行辅助化疗。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肺癌筛查指南解读(2012)周莹;刘士远【摘要】低剂量CT肺癌筛查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话题。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2012年发布了新的肺癌筛查指南,推荐高危人群采用低剂量CT进行肺癌筛查,并对低剂量CT筛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
本文从肺癌危险因素、高危人群的筛查标准、筛查发现结节的评估与随访、低剂量CT筛查方案及成像方法、筛查风险与益处等方面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期刊名称】《肿瘤影像学》【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5页(P331-335)【关键词】国立综合癌症网;指南;肺癌;筛查;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作者】周莹;刘士远【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肺癌筛查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话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与益处。
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NLST)结果表明,LDCT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降低20%,甚至使任何原因导致的整体死亡率降低7%[1]。
国外也有研究证明,LDCT在筛查的同时不仅可对病变准确定位,还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筛查早期肺癌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
但如何将LDCT筛查应用于临床实践,还有诸多问题需解决,主要是应对哪些人进行筛查、多长时间筛查一次、对筛查后的不确定结果如何进行处理、如何尽可能减少对筛查发现无肺癌患者的干预等。
肺癌筛查的费用和真正的收益/风险比也尚未确定。
2012年美国第17 届国立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年会将肺癌筛查作为会议的重要主题,并根据NLST 结果更新了NCCN 肺癌筛查指南,以Ⅰ类证据级别推荐高危人群采用LDCT 进行肺癌筛查,并对LDCT筛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处理意见。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指南进行解读。
陆道培医院报道: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2016年第1版”双打击或三打击淋巴瘤的定义”及其解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采用美罗华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强的松(R-CHOP)方案治疗治愈率可达50-70%。
但是少部分DLBCL或间于DLBCL和博基特淋巴瘤之间的淋巴瘤为双打击(doublehit)或三打击(triplehit)型,用R-CHOP疗效不好。
双打击型是指淋巴瘤细胞具有C-MYC基因扩增或易位,同时伴BCL-2基因扩增或易位和/或BCL6基因扩增或易位其中两种基因异常;三打击型是指淋巴瘤细胞同时具有C-MYC基因、BCL-2基因及BCL6基因三种异常。
既往在诊断双打击或三打击DLBCL时有争论,一些专家认为除了通过染色体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来诊断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MYC、BCL2、BCL6高表达者也可以诊断。
在最新NCCN 指南(2016年第1版)中,定义双打击或三打击型淋巴瘤为:由染色体或FISH技术检测淋巴瘤细胞有C-MYC基因易位,同时伴BCL-2基因易位或/和BCL6基因易位。
解读:1.在最新NCCN 指南(2016年第1版)中明确了诊断双打击或三打击淋巴瘤的技术是染色体和FISH技术。
C-MYC、BCL2、BCL6三种基因在正常细胞上都有表达,所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细胞为C-MYC、BCL2、BCL6阳性不能据此诊断为淋巴瘤,更不能诊断为双打击或三打击淋巴瘤。
淋巴瘤细胞上BCL2、BCL6蛋白高表达者预后也不太好,但不如双打击或三打击淋巴瘤差。
基因易位是指基因从原来的染色体位置转移到染色体其它位置。
2.我们既往的检测发现一些患者淋巴瘤细胞的增殖活性间于DLBCL与博基特淋巴瘤之间,为此医生之间对诊断常会发生争论。
双打击或三打击DLBCL及DLBCL中间型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策略均相同。
在最新NCCN 指南(2016年第1版)中,将以上两型统称为双打击或三打击淋巴瘤。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作者:曲更宝宋茂民文章来源:国际外科学杂志,2017,44(6)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80%的患者确诊时超过60岁,男女比例为2∶1。
中位生存期只有6个月,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调查,2015年美国新发胰腺癌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约为48 960例和40 560例。
由于胰腺的解剖位置特殊及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其早期往往无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
手术是唯一可能根治胰腺癌的手段。
在美国胰腺癌位列癌症相关死亡的第4位。
本文就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式以及分子生物学进展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为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一、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且恶性度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5年生存率不到6%。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通常认为胰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CA)不是直接起源于胰腺导管细胞,而是源于腺泡细胞向导管细胞的转分化,即成熟的腺泡细胞转向分化为导管样细胞。
胰腺癌的发病风险与年龄(>50岁)、吸烟、肥胖、2型糖尿病、家族史等密切相关,BRCA2,STK11/LKB1,p16/CDKN2A,PRSS1基因突变、慢性胰腺炎等也增加胰腺癌患病风险。
按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胰腺癌治疗指南,病理学证据仍是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
然而临床工作中病理标本的获取受到胰腺独特的生物学和解剖学特性、患者及家属的意愿以及临床医师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临床上的患者在就诊时往往处于进展期。
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技术手段的进步使早期发现胰腺的微小占位成为可能。
胰腺癌诊断的主要技术有CT、MRI、ERCP、内镜超声等。
美国2016年临床癌症研究进展报告-中国科协美国2016年临床癌症研究进展报告癌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健康威胁。
每10例癌症中就有7例发生在非洲、亚洲和中、南美洲。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估计,至U 2030 年,全球癌症死亡率将会上升80%。
科学界正在努力避免这一冷酷的预测成为现实。
2016 年2月4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 ASCO )发布《2016 年 ASCO 癌症研究进展年度报告》。
该报告介绍了当前临床癌症研究领域中进展和趋势,这些研究进展将给癌症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临床癌症研究最新进展(一)癌症免疫疗法五年前,免疫疗法药物易普力姆玛被誉为增加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存活期的首选疗法。
如今,新型的抗癌药物PD-1蛋(programmed death-1 )禾口 PD-L1 蛋白(programmed death-ligand 1)的疗效更好,且副作用也更小。
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将这两种不同种类的药物中的免疫疗法作用剂相结合疗效更好,但药物毒性却会增强。
在2015年ASCO勺报告中显示,使用免疫疗法治疗顽固性癌症疗效更好。
在治疗黑色素瘤的首个PD-1药物7 批后的三个月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将其用途扩展至治疗晚期肺癌。
由于肺癌是全球最为致命和普遍的恶性肿瘤,这一2015年,曾有报告指出 PD-1或PD-L1蛋白的免疫疗法药物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癌症治疗,如发生在膀胱、肾脏、肝脏、头部和颈部的癌症。
这些研究结果显示,该疗法为晚期疾患者带来了福音。
同时,在针对某种血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以及恶性胶质瘤(最为致命的成人脑癌)的免疫疗法方面的研究中也有令人振奋的早期试验成功的消息。
新型的免疫疗法增强了免疫系统功能,如T细胞疗法在血癌的治疗上大有可为:癌症疫苗为脑癌治疗带来一种新可能。
胰腺癌病理取材及诊断报告规范循证学指南(完整版)成人胰腺肿瘤中约90%为胰腺导管腺癌及其变异亚型,手术依然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
术后病理标本中肿瘤浸润范围、切缘状态等各项病理学指标的评估是评判肿瘤预后的最关键因素,而完成这一精准评估的前提是对胰腺切除标本精准全面的取材和规范化病理报告。
这不仅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高质量的管理,而且可以为临床研究提供更准确和详尽的病理数据。
此外,新辅助治疗引起的肿瘤退缩已被证明可提高肿瘤可切除性和(或)切缘阴性(R0切除)的概率,进而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因此,经过新辅助治疗的胰腺癌手术标本也越来越多。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为新辅助治疗后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制定规范化的病理学检查和报告指南,这也导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对肿瘤退缩和切缘状态等病理学指标评估的差异。
为规范我国胰腺癌病理诊断,由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和《中华胰腺病杂志》牵头,组织病理学、外科学、内科学、影像医学、循证医学等领域专家,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美国医学科学院提出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参考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AGREE Ⅱ)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 RIGHT),依据已发表的文献,广泛征询专家意见,采用改良Delphi法,通过多轮投票与集体讨论的方式,针对胰腺癌病理取材及诊断报告中的关键问题,共形成11条推荐意见。
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成立指南起草小组对指南进行起草和修订,最终制定了《中国胰腺癌病理取材及诊断报告规范循证学指南》。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临床实践指南:胰腺癌(2023.V2)更新
解读
赵婧原;吴河水
【期刊名称】《临床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4(32)1
【摘要】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预后极差,已成为继肺癌、前列腺癌(男性)、乳腺癌(女性)、结直肠癌后第4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1])。
根治性切除
是胰腺癌可能治愈的唯一方式。
胰腺位置深在,胰腺癌症状不明显,待发现时大多已
处于局部进展期或已经出现了远处转移而失去手术时机。
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更新,众多学者认为胰腺癌是一种系统性疾病,需要在多学科诊疗模式指导下进行系统性、个体化治疗。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赵婧原;吴河水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2016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1版)》更新要点及临床路径
2.《2015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2版)》更新要
点及临床路径3.《201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2版)》更
新要点及临床路径4.《201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2版)》更新要点及临床路径5.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临床实践指南:胰腺癌(2022.V1)更新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