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正学教授接诊中老年患者的技巧
- 格式:pdf
- 大小:298.72 KB
- 文档页数:3
学习裴正学教授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的体会裴正学教授提出的“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是裴老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已被全国中西医界所关注,成为当前中西医领域的重要学派。
通过跟随裴老多年的学习,将自己对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十六字方针”的体会浅析如下,与同道共勉,敬请批评指正。
中西医结合反映了医学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裴老在《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一文中指出“纵观中西医近百年动态,双方已各自开始了针对自身缺陷的纠偏。
一切事物,但凡发展,都是以逐步纠偏、逐步完善为前提的,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sup>[1]</sup>。
”根据科学发展规律,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
在目前我国特有的历史条件下,中医和西医并存,中西医结合自然成为我国的必然产物。
中医学要在当代存在和发展,就要利用和吸纳现代科学技术,要和西医学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裴老从中医和西医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入手,认识到西医注重疾病的微观发现,中医注重疾病的宏观表现;西医注重疾病的局部表现,中医侧重疾病的整体表现;西医注重疾病的致病性,中医侧重机体的反应性;西医采用的是实验研究的方法,中医则采用的是逻辑推理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正是建立在中、西医学之不相同但彼此又有密切联系的不可分离关系及互补关系基础上的“和而不同”。
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西医片面和孤立的认识,在微观物质和理论相对清楚的基础上回到对机体的宏观把握上来;对于中医药,则可以认识和补充其微观方面的不足,明确其深层次的物质基础,拓展其应用领域。
因此,裴老反复强调,“把宏观辨证推向微观辨证是当前中医学术发展的当务之急”。
重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逐步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前提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并注意引进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以及其他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多学科手段进行跨学科协作研究去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规律和整体调节,逐步达到“西医诊断,中医辨证”创新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水平。
裴正学治愈的案例裴正学是一位中国民间治疗师,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显著的疗效而闻名。
他治愈了许多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包括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等。
以下是裴正学治愈的十个案例,以展示他的治疗成果:1. 患者A,女性,45岁,患有晚期乳腺癌。
经过裴正学的治疗,她的肿瘤缩小了,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明显好转。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肿瘤完全消失,并且一年后进行的随访显示没有复发的迹象。
2. 患者B,男性,60岁,患有冠心病。
经过裴正学的治疗,他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胸痛症状减轻,体力活动能力明显增强。
经过一年的随访,他的冠心病症状完全消失,心脏功能正常。
3. 患者C,女性,35岁,患有糖尿病。
经过裴正学的治疗,她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控制,症状明显减轻。
她的胰岛功能也得到了改善,不再需要依赖胰岛素注射。
4. 患者D,男性,50岁,患有帕金森病。
经过裴正学的治疗,他的震颤症状减轻,肌肉僵硬得到了缓解。
他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病情稳定。
5. 患者E,女性,25岁,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经过裴正学的治疗,她的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胀明显减少。
她的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6. 患者F,男性,40岁,患有抑郁症。
经过裴正学的治疗,他的抑郁症状明显减轻,情绪稳定。
他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7. 患者G,女性,55岁,患有乳腺增生。
经过裴正学的治疗,她的乳房肿块明显缩小,乳腺组织恢复正常。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乳房恢复了健康状态。
8. 患者H,男性,30岁,患有哮喘。
经过裴正学的治疗,他的呼吸困难症状减轻,呼吸道炎症得到了缓解。
他的肺功能明显改善,不再需要经常使用雾化器。
9. 患者I,女性,50岁,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经过裴正学的治疗,她的甲状腺功能得到了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
她的症状明显减轻,体力恢复正常。
10. 患者J,男性,65岁,患有老年痴呆症。
经过裴正学的治疗,他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了改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裴正学教授运用“同病异治”原则治疗紫癜经验总结(附2例报告)摘要裴正学主任医师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在治疗过敏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方面,有着独到的临床经验。
裴教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多因郁热在里,血热妄行而以清热凉血,补气摄血为大法,兼以活血化瘀则相得益彰。
裴老认为过敏性紫癜病机风热伤络、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等方面,治疗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健脾温肾为主,随症加减。
关键词紫癜名医经验裴正学裴正学主任医师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硕士、博士生导师。
裴老在治疗过敏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方面,有着独到的临床经验。
“同病异治”治疗原则过敏性紫癜及itp均属中医血证中的“紫斑”“肌衄”的范畴,但病因病因病机不同,施治有别,提倡“同病异治”的治疗原则。
裴教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多因郁热在里,血热妄行而以清热凉血,补气摄血为大法,兼以活血化瘀则相得益彰。
过敏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或因中气虚损,气不摄血而出血,离经之血滞于皮下则紫癜,停于体内则瘀血。
治变态反应性疾患,属中医学血证范畴,与中医古籍中肌衄、发斑、葡萄疫相似,裴老认为过敏性紫癜病机风热伤络、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等方面,治疗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健脾温肾为主,随症加减。
典型病例例1:患者,女,8岁,2009年3月初诊。
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鼻衄及全身紫斑,诊断为itp。
曾用激素等西药治疗后,血小板有一时性回升,鼻衄及全身紫斑仍反复发作。
现患儿烦渴、自汗乏力、便干,偶感发热,大便时肛门出血,舌红伴散在性瘀点,苔薄黄,脉细数。
血小板49×109>/sup>/l,24小时血块收缩不良。
骨髓象巨核细胞形态尚正常,血小板形成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现仍每日服用糖皮质激素。
中医辨证:热壅脉络,迫血妄行。
治则: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老年患者药学问诊的沟通技巧
1. 简单明了的语言:老年人可能不熟悉药物术语,医生应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药物的名称、剂量、用途等信息,以确保老年患者理解清楚。
2. 充分询问患者病史: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疾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医生应该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充分了解其病史、用药史以及其他潜在药物互动的风险。
3. 注意沟通方式的温馨体贴:老年人往往需要额外的关怀,医生应该注意对待老年患者的态度,温馨体贴、尊重患者的意见和感受。
4. 强调用药的安全性:药物的安全性是老年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医生在药学问诊时应该重点强调其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尤其是针对可能存在的潜在药物互动问题做出提醒。
5. 鼓励患者主动咨询:老年患者可能存在不理解或不清楚的情况,医生应该积极引导患者主动向自己提问,鼓励他们理解与掌握其药物信息。
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患者从不可靠的渠道获取信息。
·中医中药· 裴正学教授治疗乳腺癌并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孔存霞1,裴正学2,李育民1(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2.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兰州)摘要:本文总结了裴正学教授对乳腺癌并类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经验。
裴正学教授从整体观念出发,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兼顾,充分发挥中医药之优势,注重机体反应性,治疗乳腺癌并类更年期综合征,在减轻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裴正学;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8.170本文引用格式:孔存霞,裴正学,李育民. 裴正学教授治疗乳腺癌并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8): 313,315.Professor Pei Zhengxue'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Breast Cancer with Climacteric SyndromeKONG Cun-xia1, PEI Zheng-xue2, LI Yu-min1(1.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Gansu; 2. Gansu Cancer Hospital, Lanzhou Gansu)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Professor Pei Zhengxue'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with menopausal syndrome. Professor Pei Zhengxue proceeded from the overall concept, insist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ga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id attention to body reactivity, and treated breast cancer with menopausal syndrome. He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alleviating adverse reactions of endocrine ther-ap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KEY WORDS: Pei Zhengxue; Breast cancer; Climacteric syndro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0引言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18年美国癌症学会报道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0%和14%,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大中城市较为多见,以40岁以上女性最为常见[1]。
『白血病』裴正学教授治疗白血病经验裴正学是甘肃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首席专家, 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 全国首批名老中医,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治疗疑难杂症, 尤以治疗白血病有独到见解。
现就其诊治白血病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病因乃邪袭毒蕴, 脏腑虚损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
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恶性增生, 并浸润至全身其他组织器官, 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主要为发热、贫血、出血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
中医学虽无此病名, 但根据白血病相关临床表现, 在历代医籍中均有论述, 其中急性白血病与急劳证候相似, 慢性白血病与虚劳证候相似。
裴教授认为, 导致白血病病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与感受外邪、热毒内蕴及脏腑虚损有关。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 易感外邪, 邪毒外袭, 侵犯卫气, 人里化热, 内陷营血, 热毒蕴结, 深人骨髓, 乃发本病。
疾病初起, 多有外感证, 或从虚损而起, 临床表现多样。
如《圣济总录》所言:“急劳者? ? 缘察受不足, 忧思气结, 荣卫俱虚, 心肺奎热,金火相刑, 藏气传克, 或感受外邪, 故烦躁作热, 颊赤心松, 头痛盗汗, 咳嗽咽干, 骨节疫痛, 久则肌肤销烁, 咯涎唾血者, 此其候也”。
2 病机为本虚标实裴教授认为, 白血病病变部位在骨髓, 涉及五脏, 热毒为其基本病理产物, 兼夹癖血。
病机属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病情演变为邪正交争, 消长变化。
热毒伤络, 血不循经, 故见出血;热毒蕴结, 深伏骨髓, 髓热熏蒸, 可见壮热不已;热毒流注, 与癖血互结, 则骨关节肿痛;热毒侵袭脏腑, 蕴结胁下, 脏腑气机不利, 气滞血疲, 则见瘤积、肝脾肿大;热炼津液为痰, 而成痰核;热毒内伏骨髓, 耗灼精血, 致贫血虚损。
本病症状复杂, 非纯实或纯虚之证, 常表现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 邪愈盛, 正愈虚, 故病机以虚为本, 实为标。
疾病转归取决于邪正消长盛衰, 邪正相争胜负, 决定着疾病之进退。
慢性前列腺炎裴正学临证经验总结*导读: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的前列腺非特异性感染所致的慢性炎性疾患,属于精浊病。
常见腰困痛、小腹胀、小便不利或尿不尽、尿道溢……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的前列腺非特异性感染所致的慢性炎性疾患,属于精浊病。
常见腰困痛、小腹胀、小便不利或尿不尽、尿道溢液等症,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超过每高倍视野10个,或满视野,磷脂小体减少,其病情反复,缠绵难愈,且近年来该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倾向。
属中医癃闭、白浊、淋证、精浊等范畴。
本病的病因复杂,病机尚不十分清楚,西医疗效不甚理想,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
导师裴正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具有50余年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种疑难病症,疗效显著。
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经验颇丰,笔者有幸侍诊其侧,得以对老师的经验管窥一二,受益匪浅,现对其经验总结如下。
脾肾阳虚,湿热瘀阻为其病机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诸淋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漓不宣。
裴老认为现代生活的节奏快,压力大,男性因过劳而正气亏损,脾肾阳虚,加之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易致邪毒乘虚而入,则湿热结于膀胱,湿热缠绵,日久致阻遏气机,气血瘀滞,因气血失和损及脏腑功能。
下焦为肾之所主,湿热相合损及肾气,肾气伤则肾精下泄。
另有青壮年男性因房事无度也致肾精亏损者;多数患者病程缠绵难愈,会长期服用清热解毒药物及抗生素治疗,脾胃运化功能受损,脾旺四季不受邪,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泉,伤及脾胃则肾之精气无以充养,本病故而虚实夹杂。
本病发病之标是湿热之邪,贯穿于疾病全程,日久阻遏气血,伤及脾肾,致肾虚为病之本,是病之关键。
正如《类证治裁淋浊》所载:浊在精者,由相火妄动,精离其位,不能闭藏,与溺并出或移热膀胱,溺孔涩痛,皆白浊因与虚也。
十六字诊治指导思想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是裴老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学术观点,被誉为十六字方针。
裴正学医学笔记怎么样
裴正学医学笔记是一份非常优秀的医学笔记,它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这份笔记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为医学学习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裴正学医学笔记内容详实、系统,而且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初学者和进阶学习者使用。
它不仅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可以帮助医生们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此外,裴正学医学笔记还附带了大量的实例和病例分析,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医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总之,裴正学医学笔记是一份非常优秀的医学学习资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 1 -。
裴正学教授用扶正固本法治疗肿瘤的临床经验恶性肿瘤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全世界的医学家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之一。
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放、化疗,其治愈率分别为22%、18%、5%。
上述治疗虽有一定作用,但副作用较多,使患者体质下降,免疫功能低下,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出现贫血、脱发、胃肠道反应,以及直肠和膀胱的放射病,迫使患者对放化疗不能够耐受,坚持不下去,有的终止治疗,使治疗半途而废,事倍功半。
如何更有效的防治肿瘤,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率,是医学界共同的任务和难题。
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裴正学教授提出的“西医诊断,中医辩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对肿瘤的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肿瘤患者手术后或放、化疗后辅以中药治疗,可扶正固本,减毒增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治疗肿瘤很好的模式。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1.正气亏虚是肿瘤产生的根本原因《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医宗必读》云“积之成者,正气虚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诸病源候论》日“癥瘕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
”也说明了肿瘤的形成与正气不足有密切的关系。
正气包括人体的全部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代谢功能。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人体的气血阴精亏损,阴阳失衡,脏腑功能衰退,气血运行失常,或先天不足,脏腑虚损,外邪与内在的痰湿、瘀血、湿热、火毒等病理产物相搏,形成气滞血瘀,痰凝毒聚形成肿瘤。
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致内环境失衡,气血阴阳失调,病存内生。
内因是发病的关键,邪毒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正气内虚,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及相对平衡性失调,以致肿瘤复发。
正气包含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故正气内虚为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
研究表明,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有调控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复发转移与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有关。
中医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是从整体观出发来看待肿瘤形成的,认为肿瘤不是一个孤立的疾病,而是有一系列病理演变造成的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西医注重局部、微观治疗。
裴正学教授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经验李国莹;马泉;裴正学【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日渐加快,中老年人罹患缺血性中风的比例逐年上升,加之本病具有高致残率、后遗症明显、恢复缓慢等特点,对患者及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沉重地负担.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本病优势可见.吾师裴正学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地黄饮子合冠心Ⅱ号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确切.【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21【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裴正学;缺血性中风;地黄饮子;痰瘀;阻络;脑梗塞;恢复期【作者】李国莹;马泉;裴正学【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兰州73000;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兰州73000;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缺血性中风,亦称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CI)为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常见类型之一,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有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使得对应神经功效缺损的一类疾病。
本病作为一种常见与多发病,急性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后期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神经功效缺失症状,重者乃至长时间卧床,生活不能够自理,严重影响患者以及家庭的生活[1]。
综观国内外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有溶栓、抗凝、保护脑神经等[2]。
但西药治疗具有难以控制用药剂量、服药时间长、药物副作用大等缺点。
而中医药辨证论治,依证择方CI恢复期的治疗,具有良好疗效。
作为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裴正学教授从50余载的丰富临床经验出发,应用地黄饮子合冠心II号(后简称冠II)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显著。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不一,有“内风”立论,亦有“外风”论等。
现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因风,或因湿,或因寒,或因七情,或因酒,或劳役、或房劳、汗出”致使瘀血阻滞,痰热内生,心火亢盛,肝阳上亢,风火互煽,气血逆乱,上犯于元神之府而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