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度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产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护理一、病例介绍。
(一)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李某,女,28岁,孕34 + 3周,G1P0。
(二)病史。
1. 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2. 现病史。
因“间断性下腹痛伴阴道少量流血1天”入院。
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呈间断性,疼痛程度较轻,可忍受,同时伴有阴道少量流血,色鲜红,无血块。
(三)入院检查。
1. 体格检查。
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 mmHg。
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宫高30cm,腹围90cm,胎位LOA,胎心140次/分,规律。
宫缩不规则,强度较弱。
2. 辅助检查。
- 血常规:Hb 110g/L,WBC 10.5×10⁹/L,N 75%,PLT 150×10⁹/L。
- 凝血功能:PT 12s(正常参考值11 - 14.5s),APTT 30s(正常参考值28 - 43.5s),FIB 3.0g/L(正常参考值2 - 4g/L)。
- B超:胎盘位于子宫前壁,下缘距宫颈内口约2cm,提示胎盘低置状态。
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评估。
详细询问患者孕期情况,包括产检次数、是否有异常发现等。
患者孕期产检基本规律,但未发现胎盘低置情况。
了解患者近期的生活方式、情绪状态等,患者表示近期生活规律,无特殊事件影响情绪。
(二)身体状况评估。
1. 生命体征评估。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重点关注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的变化。
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但需警惕因胎盘低置可能引发的出血导致休克等情况,密切观察血压波动情况。
2. 产科情况评估。
- 子宫收缩:持续观察宫缩情况,记录宫缩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目前宫缩不规则且较弱,但有可能发展为规律宫缩,导致早产。
- 阴道流血:密切观察阴道流血量、颜色和性质。
少量鲜红色血提示胎盘低置部位的小血管破裂,如流血量增多,需及时处理。
- 胎儿情况:通过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心变化,目前胎心140次/分,规律,但胎盘低置可能影响胎儿血供,需随时关注。
产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产科疑难危重病例的处理对于保障母婴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医疗团队的协同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讨论制度的必要性、操作流程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讨论制度的必要性1. 提高病例处理水平:疑难危重病例在临床工作中并不鲜见,而这类病例的处理涉及到多个学科和多个医疗团队的协作。
建立讨论制度可以集思广益,多学科交流,促进病例的全面分析,以提高处理水平。
2. 强化诊断和治疗能力:疑难危重病例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传统的医学知识可能难以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制度,可以邀请专家参与,提供宝贵的医疗经验和指导,帮助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 加强团队合作:疑难危重病例的处理需要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协同工作。
建立讨论制度可以促进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加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二、操作流程1. 选择病例:每周从医院中选择一到两例疑难危重病例进行讨论,并由产科主任或院内专家组协调确定。
2. 召开讨论会议:按照事先发布的通知,进行定期讨论会议。
参会人员包括产科医师、护士、影像科医师、麻醉科医师等相关专业人员。
3. 介绍病史与检查结果:会议开始前,由医生代表提供病例的病史和检查结果。
音像资料可以作为会上展示的辅助手段。
4. 分析讨论:医生们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可能的诊断、治疗方案和手术风险等问题。
5. 专家指导:如有需要,可以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与讨论,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6. 总结与记录: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对会议内容进行总结,并由秘书记录讨论过程和得出的结论。
三、效果评估1. 临床数据指标:建立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后,可以通过比对前后的临床数据指标来评估效果。
如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
2. 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讨论制度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以及对改进的建议。
妇产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在妇产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让人啼笑皆非的情况。
有时候病人说话总是绕来绕去,让我们摸不着头脑,有时候医生开的药方却像念咒一样晦涩难懂。
今天就来聊一聊我们在讨论病例时碰到的趣事。
1. 这天,我们开会讨论一个孕妇的病例,她说起来是,有种感觉就是“肚子疼、头晕、手脚冰凉”,我们当时就觉得这描述也太抽象了吧,就像在玩猜谜语一样,要我们猜出个所以然来。
1.1 后来仔细询问才发现,原来这位孕妇是在描述自己有贫血症状,病人有时候就是得走点弯路,不好好直说,非得绕个大弯子才开窍。
1.2 就像小时候学数学,老师给个题目你得用各种花招才能解出答案,病人说话也是一样,有时候得有点耐心和灵活性来理解他们的话。
2. 还有一次,我们讨论一个产后妈妈的病例,她说她总觉得胸闷、气短、心慌,听上去就像是心脏病的症状。
2.1 但医生检查后发现,她并没有心脏问题,反而是因为乳汁淤积引起的乳腺炎,让她有了这些不舒服的感觉。
2.2 这就是生活中的“小题大做”啊,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问题,病人会把它夸大成大问题,让我们医护人员也是吃不消。
3. 总的来说,妇产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是一件既有趣又有挑战的事情。
我们需要一颗善解人意的心,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还得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病人的表述牵着鼻子走。
3.1 就像是玩谍战片一样,时时刻刻得留心病人的“隐情”,才能够真正找到病源,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护理。
3.2 所以,妇产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不仅是医护人员的工作,更是一场心灵的角力,让我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例时,既能保持冷静,又能带着笑容去解决问题。
因为生活本就充满惊喜,我们只需拿出耐心和智慧,就能应对各种“骚操作”。
重症孕产妇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为了加强重症孕产妇救治的管理、确保重症孕产妇的救治质量,特制订重症孕产妇救治疑难病例会诊制度,以保证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救治水平。
一、重症孕产妇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是解决临床疑难重症孕产妇的诊断、治疗难题及临床教学的重要方法。
二、病例选择:重症孕产妇的疑难或危重病例一般是指未能确诊或治疗困难或疗效不佳的孕产妇患者,需组织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
(一)组织工作:1.病情等级 C 级的疑难病例应由产科组织科内(或院内会诊)会诊讨论;2.病情等级 B 级的重症病例,由医务部主任(或产科重症负责人)主持组织院内专家组成员会诊讨论,3.病情等级 A 级的高危重症病例,由医疗副院长主持,组织院内、必要时院外专家组会诊讨论。
(二)会诊时限:1.紧急情况下 1 小时内组织会诊,2.非紧急的,在 24 小时内组织会诊。
三、产科以及孕产妇所在的临床科室遇有重症患者,即刻报告科主任,医务部,根据病情等级决定讨论范围和时间,组织有关院内、院外专家进行疑难重症病例会诊讨论。
四、会诊方式:1.病情等级 C 级:全科病例会诊讨论:由主治医师提出,科室主任主持,全科各级人员参加,如患者在产科以外的临床科室,必须有产科高级职称医生以上参加。
2.病情等级 B 级:全院会诊,由产科重症负责人(或重症医学科主任)提出,医务部负责安排、组织,全院讨论由医务部主任主持。
3.病情等级 A 级:必要时请外院专家参加的全院会诊,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负责人提出,医务部负责安排、组织,由业务副院长主持。
五、会诊程序:由主治医师详细介绍病史、诊疗过程及各种检查结果,经主治医师以病例诊断、治疗为重点,陈述当前治疗方案、治疗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
参加专家需对患者病历、当前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及针对病情的可行性诊治方案做进一步讨论,个人发言:分别记录由低级到高级职称的发言。
妇产科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现代医学在妇产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妇产科急危重症和死亡病例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及时、准确地评估和处理这些病例,建立妇产科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该制度的必要性以及设计与实施的相关原则。
一、妇产科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的背景妇产科急危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往往与孕产妇的健康状况、医疗技术和医疗资源等因素有关。
这些病例的处理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因此,及时汇集这些病例,进行讨论,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妇产科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必要性1. 促进交流与学习:由于妇产科急危重症和死亡病例处理的复杂性,医务人员通常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和交流合作。
建立讨论制度可以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专业知识分享和经验交流。
2. 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及时讨论病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发现在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临床判断的错误、技术操作的不当等。
在讨论中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避免重复错误,提高医疗质量。
3. 优化资源分配:通过对妇产科急危重症和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可以分析疾病的发展规律和高风险因素,进而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确保对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
三、妇产科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设计与实施1. 制定讨论制度的机构和人员:医疗机构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或小组,负责妇产科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的讨论工作。
这个小组由有关领域的专家、临床医生、护士等组成,以确保讨论的多角度和专业性。
2. 确定讨论的时机和范围:讨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如每个月或每季度一次。
同时,应该明确讨论的病例范围,包括急危重症和死亡病例。
此外,也可以将其他高危患者的病例纳入讨论的范围,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和改进医疗质量。
3. 讨论的内容和方式:讨论的内容应包括病例的背景、临床经过、处理方法、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等。
产科危重病例讨论
产科危重病例是指孕妇在妊娠、分娩或产后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疾病,需要立即救治的情况。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产科危重病例讨论范例:
医生1: 我们有一个妊娠31周的孕妇,她出现了严重的子痫前期,并发抽搐。
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控制她的症状和保护胎儿。
医生2: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
我们首先要进行剖宫产,以尽快救出胎儿,然后立即给孕妇输液,控制她的血压和抽搐。
护士1: 同时,我们还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备快速给予抗癫痫药物。
医生3: 对于胎儿的处理,我们需要召集新生儿科医生参与。
他们应该做好准备,接收孩子并进行紧急抢救措施。
医生2: 同时,我们还需要给孕妇补充镁剂以预防痉挛。
我们还应该考虑给予激素来加速胎肺的成熟,以便适应早产。
护士2: 我们还需要提醒孕妇的家属和亲属情况,鼓励他们保持冷静,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医生1: 此外,我们应该通知血液库,准备可能需要的输血品,以便在手术过程中及时补充。
还需要立即安排病房,并告知妇产科术后监护室做好接收准备。
这是一个产科危重病例的思考和行动计划,当然,在具体情况下,医疗团队需要根据病情和临床指南作出决策。
疑难危急重症病例讨论制度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疑难危急重症病例讨论制度一、产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畴:入院3天内不能确诊病例;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病情危重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病例;涉及需再次手术治疗病例;住院期间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
二、产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妇产科举行,同时可邀请其他科室参与。
科室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或相关人员参加。
需多科室联合讨论的由科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由医务科召集举行三、举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负责主治的治疗组应尽可能全面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资料.必要时提前将有关病例资料整理形成书面病情摘要,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
讨论时由主管医师简明介绍病情及诊疗经过。
相关医师详细分析病情变化及目前主要的诊疗方案,提出本次讨论的主要目的、关键的难点疑点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等。
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可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针对病情提出可行性的诊疗建议。
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尽可能明确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
讨论由主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
四、产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记录员、参加讨论人员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主要诊断、病情摘要、讨论目的、参加医师发言的重点内容、结论性意见、主持人签名.经治组医师必须将讨论内容认真记载在科室《疑难魏总病例讨论记录本》中。
讨论记录的主要内容整理后附病历上,经主持人签字后,归入病历。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中讨论内容要与病历记录相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目的为了使疑难病尽早确诊,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产科危重病例讨论产科危重病例讨论简介:危重病例是指患者因疾病的严重程度或生理功能的障碍而处于生命威胁状态下的情况。
产科危重病例是指在孕产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产科危重病例的处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产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儿科医生等。
案例讨论: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一个产科危重病例,患者女性,36岁,怀第二胎,孕周35周。
患者之前没有明显的疾病史。
患者入院时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体温达到39.5℃,伴有寒战,呕吐,腹痛等症状。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腹痛明显,宫高正常,胎儿心音齐全,无异常。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指标正常。
通过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可疑患者可能患有产后感染或羊水感染。
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诊。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判断羊水情况和胎儿情况。
B超结果显示羊水量大量减少,胎儿大小正常。
其次,需要进行羊水培养。
羊水培养结果显示有细菌生长,进一步测定抗生素敏感性。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药物。
同时,需要进行血培养和尿培养,以排除全身感染的可能性。
血培养结果显示患者血液中也有细菌生长。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病情的变化。
患者在治疗后情况逐渐好转,体温下降,腹痛减轻。
羊水培养和血培养均显示细菌生长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婴。
讨论:这个病例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产科危重病例,患者在妊娠中期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并伴有体征的改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通过系列的检查,最终确诊为羊水感染和全身感染。
在这个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学科的合作。
产科医生负责孕期管理和处理产科并发症,麻醉科医生负责麻醉操作和监护,儿科医生负责新生儿的抢救和治疗。
对于孕产期的危重病例,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在这个病例中,我们及时进行了B超检查、培养等检查,确诊后迅速给予抗生素治疗,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妇产科疑难病例讨论案例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妇产科那让人惊叹的疑难病例讨论案例!
有一次,我们遇到了一位孕妇,哎哟喂,那状况真叫一个复杂。
她的检查结果就像一团乱麻,让我们这些医生都皱起了眉头。
“这可咋办呀?”一位年轻医生小声嘀咕。
主任医生严肃地说:“别急,咱们得慢慢捋。
”
这就好比解一道超级复杂的谜题,每个症状、每个数据都是一个线索,我们得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串联起来。
就说这位孕妇,她既有孕期的高血压,胎儿的情况也不太稳定。
这就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危险。
我们反复研究她的病历,讨论各种可能的方案。
“要不试试这个药,但会不会对胎儿有影响呢?”
“不行,风险太大了。
那换一种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努力寻找那个最佳的解决办法。
这过程可不轻松啊,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心里着急啊,但又不能乱了阵脚。
经过多次激烈的讨论,我们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周全的方案。
看着孕妇逐渐稳定下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我想说,在妇产科,面对这些疑难病例真的就像一场战斗!我们要全力以赴,为了母婴的安全和健康而战。
每个医生都像是勇敢的战士,不能退缩,不能犹豫,必须勇往直前,找到那把打开难题之锁的钥匙!这就是我们的使命,这就是我们的责任!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妇产科规培医生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概述本文档记录了妇产科规培医生们在讨论疑难病例时的问题、观点和建议。
病例一问题患者年龄:30岁主要症状:不规则月经、腹痛、异常流血检查结果:宫颈活检显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II级疑点:如何确定治疗方案?观点和建议- 观点1:考虑对患者进行冷冻疗法或电刀手术以切除病变组织。
- 观点2:鉴于病变较严重,建议在手术后监测患者宫颈情况,考虑进一步治疗或随访。
- 观点3:可以联合放疗或放疗后化疗作为综合治疗方案。
病例二问题患者年龄:35岁主要症状:乳房肿块、乳房疼痛检查结果:乳腺超声显示右乳腺结节疑点:如何评估该乳腺结节的性质?观点和建议- 观点1:建议进行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以明确结节性质。
- 观点2:若细胞学检查判断为可疑或恶性,应进一步进行活检以确诊。
- 观点3:若细胞学检查判断为良性,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并考虑乳腺MRI等进一步检查。
病例三问题患者年龄:40岁主要症状:月经不调、腹胀、明显体重下降检查结果:B超显示盆腔巨大占位疑点:如何诊断和治疗该占位?观点和建议- 观点1:建议进行盆腔MRI以明确占位的性质、大小和位置。
- 观点2:如迅速生长或存在恶性可能,建议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
- 观点3:如占位为良性囊肿,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或定期随访观察。
结论以上是妇产科规培医生们对疑难病例的讨论记录,主要包括了治疗方案的选择、确诊手段的建议以及随访观察的意见。
在面对类似病例时,医生们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确保做出准确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产科危重病例讨论在产科工作中,危重病例的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对一种常见的产科危重病例进行讨论,并探讨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病例简介某女性患者,33岁,初产,32周孕,自述出现严重腹痛和阴道流血。
入院体检显示,患者血压升高(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5mmHg),血红蛋白降低(80g/L),尿蛋白2+,尿酮体1+。
胎儿经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二、临床特征1. 血压升高: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表现。
2. 贫血:血红蛋白降低表明患者可能存在贫血情况,需进一步明确原因。
3. 尿蛋白和尿酮体增多:尿蛋白和尿酮体的异常增多可能表明肾功能损害。
三、诊断基于上述病例的临床特征,我们怀疑患者可能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又称子痫前期)或子痫。
为了明确诊断,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以下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尿液分析、血压监测、胎儿监护、超声检查等。
四、治疗治疗产科危重病例需要综合考虑母婴安全和病情严重程度。
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和子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 控制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如甲氧氯普胺,静脉麻醉以及硝普钠等,以降低血压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预防并处理产科并发症:对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情况,可以考虑剖宫产术,以保障胎儿的安全和获得母婴双重救治。
3. 营养支持:对于患有贫血的患者,可以通过输血或补充铁剂来改善贫血状况。
4. 监测和处理肾功能异常:对于尿蛋白和尿酮体的异常增多,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以保护肾脏功能。
五、护理在危重病例的护理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 密切观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的监测。
2. 做好疼痛管理:对于患者出现的腹痛,可以采取合适的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镇痛或其他非药物方法。
3. 提供情绪支持:由于危重病情对患者和家属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我们需要提供情绪支持和温暖的护理环境。
危重孕产妇疑难病例讨论(评审)记录讨论时间:2018年6月29日参加人员:主持人:病例报告人:病情简介:患者因“停经7+月,发现血压高2天,腹痛剧痛3+小时”于04:18急诊入院,体查:℃,P102次/分,R20次/分,BP140/90mmHg,Wt63kg,发育正常,急性疼痛面容,面色苍白,心肺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乳房发育正常,产科检查:腹隆,宫底脐上三横指,子宫硬如板状,胎位扪不清,胎心听不到。
辅助检查:入院后加急彩超:双顶径86mm,股骨长59mm,羊水最大深度约59mm,胎心未查见,胎盘明显增厚,范围约155×97mm,胎盘附在子宫后壁,明显凸向宫腔,与子宫肌壁间隙显示不清。
提示:宫内晚期妊娠,单胎,胎儿已死亡,正枕前位。
胎盘声像改变,考虑:胎盘早剥可能。
入院初步诊断:1.胎盘早剥(重度)宫内妊娠31+周单死胎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输液,备血,于5:00-6:50在腰硬联合麻醉+右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下行剖宫产取胎术,术中见清亮羊水流出,量约750ml,于05:07以手托头取出一死男婴,外观发育正常,过磅1850g,胎盘胎膜娩出完整,查整个胎盘母体面布满黑色血凝块,量约600ml,考虑胎盘完全性剥离,查见子宫底、前壁、后壁表面多处呈线条状紫蓝色瘀斑,血液深入左侧输卵管系膜、双侧阔韧带内,均呈血肿状态,考虑为子宫胎盘卒中。
患者为初产妇,有生育要求,行清除血块,保留子宫手术。
手术顺利,术后予以盆腔引流管引流,导尿管通畅,无尿。
考虑急性肾衰,已电话报告姚建平院长、欧军华院长来院协助抢救。
手术顺利。
术中出血400ml+宫腔内凝固血块600ml共1000ml。
仍放手术室观察。
术后诊断:1.子宫胎盘卒中2.胎盘早剥(重度)3.产后出血宫内妊娠31+周剖宫取出一男婴5.急性肾功能衰竭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术后阴道仍有活动性出血,血液不凝,予以持续按摩子宫。
卡前列素安丁三醇250ug腹壁宫体注射,于7:55时统计,阴道先后出血量约250ml,盆腔引流管血液约250ml,血液不凝,此时加术中出血量共约1500ml。
产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在产科,遇到疑难危重病例可真是让人头疼。
说实话,作为医生,有时候真有种“天哪,今天又要挑战极限了”的感觉。
比如,有一次,我们碰到一个怀孕七个月的妈妈,她突然肚子痛得厉害,简直像是被人揍了一拳。
大家心里都想着:“这下麻烦了。
”我们得立马做个检查。
那时候,心里想着:“希望不是羊水早破。
”可惜,医生的直觉总是很准,果然一查,羊水已经流失了,真是让人捏了一把汗。
这时候,整个病房的气氛就像是个摇摆的秋千,紧张又不失幽默。
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护士们像小蜜蜂一样四处飞,给病人准备各种东西。
医生们在那儿开会,大家的表情都很严肃。
可是,有个同事总是喜欢说:“别紧张,放轻松,今天是咱们的幸运日!”这句话像是个魔法,让原本紧张的气氛瞬间轻松不少。
心里想着,虽然是个危重病例,但大家还是得保持良好的心态嘛。
然后,我们开始讨论处理方案。
有人提议:“要不要考虑剖宫产?”这时候,另一个同事插话:“可是她的情况还不算最严重,试试其他办法也行啊。
”大家在那儿辩论,像是在激烈的足球赛上,虽然心里其实都是为了病人好,谁也不想走极端。
结果,我们决定先观察,再看看情况。
也许运气会来敲门,谁知道呢。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让妈妈的情况稍微稳定了一点。
可是,等到她的家人进来的时候,那可真是场面大变!家属一进门,眼睛里都是担忧,问东问西,像是在审问犯人。
我们医生一边安抚,一边解释:“您放心,我们会尽全力的!”可这心里呀,真是像打鼓一样,害怕给他们听到不好的消息。
面对这种情况,医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真是要提升啊。
说实话,能在这样的压力下保持冷静,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可大家相互打气,分享一些轻松的小故事,气氛就又回来了。
比如,某个同事突然提到他家狗的搞笑瞬间,大家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这个小插曲就像是冬日里的暖阳,瞬间驱散了阴霾。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决定进行剖宫产。
手术室的灯光是那么刺眼,可大家都像是战士一样,充满斗志。
每个人的心里都在默念:“希望一切顺利!”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孩子也平安出生。
产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引言:产科护理是一门关乎生命安全的专业,对于每一个产妇和新生儿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这个领域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病例,需要我们护士们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
本文将围绕产科护理疑难病例展开讨论,并从人类的视角出发,以真实的场景为背景,尽可能地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第一病例:产后出血标题:生命危机!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策略情景描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产房里突然传来了紧急呼叫。
护士们赶紧走进房间,只见产妇面色苍白,大量鲜血不断从产道流出,情况十分危急。
这是一例产后出血的疑难病例,需要我们护士们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策略。
解决方案:1.迅速评估:护士们首先要迅速评估产妇的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量、出血速度和产妇的生命体征等。
同时,要与医生紧密合作,确保及时采取措施。
2.止血措施:根据产妇的情况,护士们可以采取多种止血措施,如进行子宫按摩、使用药物促进子宫收缩,甚至进行手术等。
在执行这些措施时,护士们要注意协调好与医生的配合,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监测和观察:在治疗过程中,护士们要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
必要时,要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4.心理支持:产后出血对产妇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冲击,护士们要给予产妇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她们缓解焦虑和恐惧,增强信心。
结语:产后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需要护士们高度重视和及时干预。
通过合理的护理策略,我们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帮助她们重新恢复健康。
在面对这样的疑难病例时,我们护士们要保持冷静,以人类的视角出发,用真挚的情感去关怀和治疗每一位患者。
产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目的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诊疗
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畴:入院5-天不能确诊病例
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病情危重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病例;涉及重大疑难手术或需再次手术治疗病例;住院期间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
对诊断有
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可以由一个科室举行,也可以几个科室联合举行。
科室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室定期举行,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有关医护人员尽可能参加。
几个科室联合或院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由医务科召集举行。
三、举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负责主治的治疗组应尽可能全面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资料。
必要时提前将有关病例资料整理形成书面病情摘要,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
讨论时由经管医师简明介绍病情及诊疗经过。
主治医师详细分析病情变化及目前主要的诊疗方案,提出本次讨论的主要目的、
关键的难点疑点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等。
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可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针对病情提出可行性的诊疗建议。
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尽可能明确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
讨论由经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
四、院级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科主任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并提前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提交医务科。
由医务科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会诊时间,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加病历讨论,必要时主管院长参加。
若病情需要或因患者家属请求,也可邀请院外专家参加。
医务科和科室均要负责做好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五、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记录员、参加讨论人员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入院诊断、病情摘要、讨论目的、参加医师发言的重点内容、结论性意见、主持人签名。
经治组医师必须将讨论内容认真记载在科室《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
讨论记录的主要内容整理后抄写在病历纸上,经主持人签字后,归入病历。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讨论内容要与病历记录相
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