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
- 格式:ppt
- 大小:448.50 KB
- 文档页数:39
《计算机网络》试卷86一、名词辨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用所给定义解释以下术语,将答案填入答题区,否则不给分。
1. LAN2.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3. TELNET4.发送|接收时延5. TCP6. C|S7. TDM8. VLAN标记9.对称密码体制 10.线路交换A.指两个主机之间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B.是在因特网上最常用的也是传统的通信方式。
C.要求每个路由器在自己的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将该路由器状态信息传送给网络中所有其他的路由器。
D.要求每个路由器维持一张路由表,该路由表给出了到达每个目的地已知的最短距离以及输出路线。
E.其协议为802.1d,解决了环路所带来的广播风暴问题。
F.其协议为802.1q,。
规定了VLAN的国际标准实现,从而使得不同厂商之间的VLAN互通成为可能G.允许动态地分配时隙,即允许每个周期内的各个时隙只分配给那些需要发送数据的信道。
H.将时隙预先分配给各个信道,并且时隙固定不变,因此各信道的发送与接收必须是同步的。
I.面向连接的可靠运输层协议。
J.无连接的不可靠运输层协议。
K.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每一个分组在因特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
L.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M.载波信号从发送结点传播到接收结点所需的时间。
N.一个站点从开始发送数据到数据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也可以是接收结点接收整个数据的全部时间。
O.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的密码体制。
P.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的密码体制。
Q.利用Internet实现互联网中远程登录功能的服务。
R.定义了浏览器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
S.局限在较小范围内用微机或工作站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而形成的网络。
T.提供了无线接入的功能。
二、填空(共10分,每空1分)11.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和同步。
12.实现存储转发的方法有分组数据报和。
《计算机网络》试卷21一、填空(10分,每空1分)1.互联网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在TCP/IP层次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中包括的协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局域网互连主要有两种形式,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是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
5.传输层可以通过___________标识不同的应用进程。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复用方式是()。
A. 时分多路B. 空分多路C. 频分多路D. 波分多路2.某个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该掩码又可以写为()A. /24B. /25C. /26D. /283.TCP/IP的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是()互连网协议。
A. IPB. UDPC. TCPD. 以上都不是4.EI载波把32个信道按时分多路方式复用在一条2.048 Mb/s 的高速信道上,每条话音信道的数据速率是()A. 56Kb/sB. 64Kb/sC. 128Kb/sD. 512Kb/s5.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定义为()A. 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实现B. 建立和使用通信硬件和软件的一套规则和规范C.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D. 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个标准6.下列不属于Internet所提供的基本服务的是()A. EmailB.TelnetC. FTPD. Hash7.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层A. 1B.2C. 3D. 48.在TCP/IP协议簇中,UDP协议工作在()A. 应用层B.传输层C. 网络互联层D. 网络接口层9.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A. 单工B.半双工C. 全双工D. 以上都不是10.采用二层以太网交换机扩展局域网,以下错误的是()A. 二层以太网交换机的各个端口可以支持不同的速率B.二层以太网交换机的各个端口可以隔离广播帧C. 二层以太网交换机需要对收到的数据帧进行处理,增加了传输时延D. 二层以太网交换机在转发帧时不改变帧的源地址11.要控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可以采用()A. 用将路由器将网络分段B.用网桥将网络分段C. 将网络转接成10Base-TD. 用网络分析仪跟踪广播信息12.在TCP报文中,确认号为1000表示()A. 已收到999字节B.已收到1000字节C. 报文段999已收到D. 报文段1000已收到13.在TCP/IP网络上,主机采用()标识A. 端口号B.MAC地址C. IP地址D. 以上都不是14.FTP协议在使用时需要建立两个连接:控制连接和传输连接,其中用于数据传输连接的端口号是()A. 25B.23C. 21D. 2015.采用无连接方式进行工作的协议是()A. FTPB.TelnetC. SNMPD. SMTP三、判断题(共5分,每题1分)1.在ISO/OSI参考模型中,最低三层(1到3层)是依赖网络的,高三层(5到7层)是面向应用的。
第10章华为WCDMA全网解决方案本章首先介绍WCDMA系统不同版本之间演进过程,使读者对WCDMA制式有总体的熟悉;接着从具体的网络建设角度动身,介绍了华为WCDMA全网解决方案。
10.1 WCDMA演进概述10.1.1 标准进展概述WCDMA技术从出现以来逐渐演进开展为R99/R4/R5/R6等多个时期,其中R99协议于2000年3月(3GPP官方讲法是1999年12月)冻结功能,通过两年时刻的完善,协议差不多成熟;R4协议于2001年3月冻结功能,协议差不多稳定。
R5协议于2002年3月〔局部功能6月〕冻结功能。
R6协议估量在2004年12月左右冻结功能。
图10-13G协议的开展趋势WCDMA系统相关于GSM网络和GPRS网络来讲,一个最重要的变化确实是根基无线网络的改变。
WCDMA网络中,使用无线接进系统RAN来取代了GSM中的基站子系统BSS。
R99版本的WCDMA核心网从网络形态上来讲,能够瞧作是GSM的核心网络和GPRS的核心网络的组合。
也即R99的核心网络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
电路域与GSM的核心网构造全然相同,分组域与GPRS的核心网构造全然相同。
R4版本的核心网络相关于R99版本来讲,最大的变化就在于R99核心网电路域中MSC网元的功能在R4版本中由MSCServer和MGW来完成。
其中MSCServer处理信令,MGW处理话音。
分组域没有什么变化。
具体可参见第三章系统结构的相关内容。
R4协议的核心网络具有TDM和IP两种组网方式。
采纳TDM方式组网时,R4网络的网络建设与R99网络有许多相近之处。
比方在建设汇接网络、信令网络等方面,许多考虑根基上相同的。
采纳IP方式组网的时候,R4的网络建设那么与R99有了不小的区不。
R5版本的核心网络相关于R4版本来讲,多了一个IMS〔IP多媒体子系统〕域,增加了相应的设备和接口;电路域和分组域的网络结构那么没有什么大变化。
同时由于网络功能的增强,局部设备功能也进行了升级。
第1章引言本书介绍了有关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内容,包括加剧的竞争和数字技术的引进在内的诸多因素给无线应用市场带来了空前发展。
本章,我们将讨论驱动这一新兴的电信革命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本书连同本书的Web站点,为读者提供了诸多的材料。
按照讨论惯例,这一章仅对全书做一个概述。
1.1无线通信时代的到来古列尔默·马可尼在1896年发明了无线电报1。
他在1901年把长波无线电信号从康沃尔(Cornwall,位于英国的西南部)跨过大西洋传送到3200公里之外的圣约翰(St.John,位于加拿大)的纽芬兰岛(Newfoundland)。
他的发明使双方可以通过彼此发送用模拟信号编码的字母数字符号来进行通信。
一个世纪以来,无线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无线电、电视、移动电话和通信卫星。
现在,几乎所有类型的信息都可以发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近年来,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卫星通信、无线网络和蜂窝技术。
通信卫星是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发射的,那时它们仅能处理240路语音话路。
今天的通信卫星承载了大约所有语音流量的1/3,以及国家之间的所有电视信号[EVAN98]。
现代通信卫星对所处理的信号一般都会有1/4 s的传播延迟。
新型的卫星是运行在低地球轨道上的,因而其固有的信号延迟会较小,这类卫星已经发射用于提供诸如Internet接入这样的数据服务。
无线网络技术使商业企业能够发展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而无需电缆设备。
IEEE开发了作为无线局域网标准的802.11,蓝牙(Bluetooth)工业联盟也在致力于能提供一个无缝的无线网络技术。
蜂窝或移动电话是马可尼无线电报的现代对等技术,它提供了双方的、双向的通信。
第一代无线电话使用的是模拟技术,这种设备笨重且覆盖范围是不规则的,然而它们成功地向人们展示了移动通信的固有便捷性。
现在的无线设备已经采用了数字技术。
与模拟网络相比,数字网络可以承载更高的信息量并提供更好的接收和安全性。
第6章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利用无线电信号进行通信的系统。
网络构成、采用的协议都与常规网络不同。
6.1概述无线网络元素。
如图6-1。
·无线主机: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
·无线链路:连接主机和基站、主机和主机。
·基站:关键部分。
负责协调与之相关联的多个无线主机的传输(向主机发送数据或从主机接收数据)。
多个无线主机通过基站连接、通信,并与更大网络相连。
起着链路层中继的作用。
·网络基础设施:无线主机与之通信的更大网络。
6.2无线链路和网络特征无线网络特点:·递减的信号强度:距离越远,信号越弱。
·信号源干扰:同频段发送信号互相干扰。
·多路径传播:·碰撞检测:发送方可能侦听不到发生的冲突。
受隐藏终端问题和信号衰减影响。
如图6-3。
码分多址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基本思想:·给每个节点分配一个专用的信号编码(CDMA代码,码片序列);·每个节点用其CDMA代码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不同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并正确到达接收方(不会互相干扰)。
·CDMA代码组成:一个有M个值的序列,即c1 ,c2,…, c m , … ,c M(每个值取+1或-1);如图6-4。
分配一个8个值的CDMA代码,为(1,1,1,-1,1,-1,-1,-1)发送方编码:设:要发送的初始数据比特流d n…d i…d1d0·d i为第i个比特值;·每一个数据比特占一个时隙;·数据比特“0”用-1表示;如图6-4,发送比特流01。
0 1CDMA码(-8)/8=-1 (8)/8=1CDMA码编码方法:将要发送的每一个比特依次乘以其CDMA 代码的一个信号比特。
即对第i个数据比特d i,其第m个微时隙,CDMA编码器的输出为:Z i,m = d i×c m·数据比特“1”:直接发送CDMA代码;·数据比特“0”:发送CDMA代码的反码;接收方解码:若无干扰,会收到编码的比特Z i,m,并且恢复初始的数据比特d i:d i = (Z i,1×c1+Z i,2×c2+……+Z i,M×c M) / M将收到的每一个编码比特乘以一个相应的CDMA代码的比特值,累加求和,除以M 。
填空选择:第一章绪论填空:1.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 LAN MAN WAN3. ARPAnet4.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5. ALOHANET6. 可以让人们摆脱有线的束缚,跟便捷,更自由地进行沟通7. 协议分层8. 协议9. 应用程序、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 10.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连层、主机至网络层 11. MAC协议单选:1-3 D A C 多选:1 AC 2 ABC 判断:1-4 T F F F第二章无线传输基础填空:1、电磁波2、FCC3、全向的4、天线5、定向6、地波7、衍射8、快速或慢速平面的9、Christian Doppler 10、数据 11、信号12、传输 13、模拟 14、ASK FSK PSK 15、扩频技术 16、大于 17、DSSS FHSS THSS 单选: 1-5 A C C CD 6-7 A B 多选:1 ACD2 ABCD3 BCD4 ABC5 AB6 ABC 判断:1-5 F T T T T 6-10 F T T T F 10-14 F T T T第三章无线局域网填空:1、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2、标准发布3、标准(猜的)4、 IEEE5、基站或接入点6、基础机构集中式拓扑7、 BSSID8、介质9、 MAC10、媒体访问控制11、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12、 11Mbit/s 13、 b14、多载波调制技术 15、 16、 11 17、 csma 18、 sta服务 19、物理20、联结重新联结解除联结分布集成 21、竞争22、 mac协议 23、多个无线网络整体网络 24、四地址 25、、27、动态频率选择传输功率控制 28、发送功率控制过程29、无线局域网中关于快速服务集切换的内容 30、 600Mps31、 32、 WPA 33、 WAPI34、认证框架和可拓展认证/标准安全 35、 WEP36、企业模式单选:1-5 D D C B C 6-10 A B C D A 11-15 C D D D B16-20 B B B C A 21-25 A B A A A 26-30 D A D C D 31-35 C D A C A 36-39 C A C B 多选:1 AC2 CD3 BC4 BC5 AB6 CD7 AB8 AC9 AC 10 ABC 11 ABC 12 BC 13 AC 14 ABC 15 ABC16 AC 判断:1-5 T F T T T 6-10 T F T F T第四章无线个域网填空: 1. 302. IEEE3.4. 无线个人区域网5. 蓝牙6. 基带7. 1 MHz 带宽 8. 散布式网络 9. 超宽带UWB 10. 协议栈 11. 250 kb/s12. 全功能设备,只具有部分功能的设备 13. 设备对象单选: 1-5 C A C D A 6-10 B D A(不确定)A D 11-12 A A多选:判断:1-3 F F T第五章无线城域网填空:1、 2、回程 3、 4、固定宽带无线5、 6、 7、 8、 9、6GHZ 10、2~11GHZ 单选:1 -5 D B B C A 6-8 D B C多选:ABC判断:1、F 2、T第六章无线广域网填空:1、IEEE 2、250km/h 3、OFDM MIMO 4、纯IP第七章移动ad hoc网络填空:1、移动Ad Hoc2、移动Ad Hoc网络单选:B第八章无限传感器网络填空:1、移动Ad Hoc网络(或者分布式网络系统)2、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能量供应模块第九章无线mesh网络填空:1. 移动Ad hoc网络2. 无线多选: ABC 判断: T第十章无线网络与物联网填空:1.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2.无线城市简答题:第一章绪论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答: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试卷15一、填空(10分,每空1分)1.计算机互联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2.ICMP的报文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3.网络号与主机号的32位全1的IP地址即255.255.255.255是___________。
4.实现分组交换的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二进制数据编码技术中的三种主要编码方案。
6. Internet中广泛使用的电子邮件传送协议是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某主机的IP地址是193.100.77.55,掩码为255.255.252.0,若该主机向其所在的网络发送广播分组,则目的地址可能是()A. 193.100.76.0B.193.100.76.255C. 193.100.77.255D. 193.100.79.2552.TCP/IP协议中负责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协议是()。
A. ICMPB. IPC. ARPD. TCP3.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类网络,由于有地理位置上的考虑必须切割成5个子网,请问子网掩码要设为()。
A. 255.255.255.224B. 255.255.255.240C. 255.255.255.192D. 255.255.255.2544.在TCP/IP协议簇中,UDP协议工作在()A.网络接口层B. 网络互联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5.ICMP协议的功能包括()A. 传递路由信息B. 报告通信故障C.分配网络地址D. 管理用户连接6.如果子网173.6.32.0/20被划分为子网173.6.32.0/26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被划分为62个子网B.每个子网有64个主机C. 被划分为32个子网D. 每个子网有62个主机7.访问因特网的每台主机都需要分配IP地址(假定采用缺省子网掩码),IP地址()分配给主机是正确的。
《计算机网络》试卷20一、填空(10分,每空1分)1.Internet中广泛使用的电子邮件传送协议是___________。
2.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无线局域网的常用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MAC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___________上。
5.世界上第一个投入运行的分组交换网是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1.作为ICMP的一个重要应用,分组网间探测ping使用了回送请求和()报文A. 回送回答B.时间戳请求C. 时间戳回答D. 差错报告2.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A. 物理层B. 网络层C. 会话层D. 表示层3.IP地址128.11.3.31,若采用默认子网掩码,其网络标识(netid)为()。
A. 128.11.3.31B. 128C. 128.11D. 128.11.34.在TCP/IP协议簇中,UDP协议工作在()A.网络接口层B. 网络互联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5.TCP首部中的()表明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首字节的序号。
A. 推送PSHB. 确认ACKC.复位RSTD. 同步SYN6.两个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必须同步,下列方法中可以在没有时钟信号的情况下保持同步的是()A. 时分多路复用B.异步数据传输C. 同步数据传输D. 异步传输模式7.主机A向主机B发送一个(SYN=1,seq=11220)的TCP报文,期望与主机B建立TCP连接,若主机B收到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B向主机A发送正确的TCP报文段可能是()A. (SYN=0,ACK=0,seq=11221,ack=11221)B.(SYN=1,ACK=1,seq=11220,ack=11220)C. (SYN=1,ACK=1,seq=11221,ack=11221)D. (SYN=0,ACK=0,seq=11220,ack=11220)8.光纤上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A. CDMB. TDMC. FDMD. WDM9.IEEE 802.11的MAC帧有四个地址,在有固定基础设施的WLAN中只使用其中的三个地址字段,下列哪一个不是WLAN中使用的()A. 源地址B.目的地址C. AP地址D. DP地址10.IP多播需要使用()协议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说课稿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网络分类、拓扑结构等内容,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打下基础。
第2章物理层本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包括信道、调制解调、传输介质、信号传输等内容。
第3章数据链路层本章介绍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装、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内容。
第2部分原理体系结构第4章网络层本章介绍网络层的基本概念、IP协议、路由算法、子网划分等内容。
第5章运输层本章介绍运输层的基本概念、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可靠传输、流量控制等内容。
第6章应用层本章介绍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常见应用协议HTTP、FTP、SMTP、DNS等内容。
第3部分网络管理与安全第7章网络管理本章介绍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网络管理协议SNMP、网络管理工具等内容。
第8章网络安全本章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安全威胁、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内容。
第9章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本章介绍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的基本概念、流媒体技术、实时传输协议RTP、实时控制协议RTCP等内容。
第10章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本章介绍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基本概念、无线局域网、蜂窝网络、移动IP等内容。
三、教法和学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知识的讲授、实验操作和课程总结。
在基础知识的讲授阶段,教师应该注重讲解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在实验操作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在课程总结阶段,教师应该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成绩等。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考试成绩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等。